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提高租稅負擔率 三招落實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706/web/

◆  聯合報社論/草船借箭:蔡英文炒作統獨換選票?
◆  聯合報黑白集/支持度一成二的黨主席
◆  經濟日報社論/提高租稅負擔率 三招落實







經濟日報社論/提高租稅負擔率 三招落實


2019-01-08 00: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長蘇建榮日前表示,要將我國租稅負擔率從13%提高到15%;他特別強調,財政部在意的是稅制健全,期待以擴大稅基的手段,讓稅收得以隨經濟成長而增加。蘇部長似乎是近年來第一位敢明確對社會宣示「加稅」目標的財政部長,頗有擔當,卻讓人為他捏把冷汗。
近30年來各級政府財政捉襟見肘,赤字連連,債台高築,未償債務餘額超過6兆以上。欲維護政府財政健全,首須設法償還債務;欲償還債務,首須減少財政赤字;欲減少赤字,首須確實履行開源節流措施惟開源將增加人民負擔,節流則影響政府服務效能,不論開源或節流固然皆可達降低赤字之效,但政策上孰輕孰重,財政部應掌握收支結構特色與赤字發生根源,妥為研析與判斷。
我國從民國79年(1990年)後,財政狀況出現結構性的變化,收支失衡問題更加惡化。然而,為解決赤字,究應採增加收入(開源)或減少支出(節流)手段,一直是個困擾。或許可透過政府歲入與歲出因果關係的檢驗來做探討與判斷。
根據實證分析,我國近30年的歲出皆非常明顯的呈現單方且正向影響歲入的結果,這表示若政府單方削減支出,則國家財政收入也會隨之減少,從而使得改善赤字的效果大打折扣。換言之,要解決現階段赤字問題,財政部的職責(開源)比行政院主計總處(節流)更為重要且有效。
為長遠規劃擴大稅基事宜,蘇部長提出三大改革方向:其一,通盤檢討綜所稅扣除項目與金額,合理化調整扣除制度;其二,配合全球網路交易蓬勃發展,重新檢討數位經濟課稅;其三,運用大數據分析研究經濟活動,協助掌握新稅源
同樣是擴大稅基,前二者著重的是對現行既有稅基的檢討,將漏失或被侵蝕的稅基彌補回來;最後一類則是針對新經濟行為,開拓潛在的新增稅基,其意義與隱含的挑戰與前二者截然不同。
首先,有關全面盤點綜所稅扣除額方面,其中個別扣除部分,除應增加一些能切實反映社會需求的新扣除項目(例如長照費用)外,亦應同時檢討既有個別扣除金額與方式的合理性。前者如儲蓄投資特別扣除上限27萬元,以年率2%計算,納稅人存款須高達1,350萬元以上,才得以全額享用,似乎過於圖利高所得者;後者則如列舉扣除額中之購屋借款利息,雖規定每年扣除以30萬元為限,但因「申報之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金額,應在上項購屋借款利息中減除」,使得有儲蓄又有購屋借款的高所得者,最多可享受最高達57萬元的扣除,完全違背了當時規定此二扣除項目須相互抵銷的立法原意。財政部應修法將之改正為,「申報之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金額,應在上項購屋借款利息『限額內』減除」。至於整體扣除部分,則應大膽採用「扣除總額上限機制」,以改善稅負分配公平性並增加財源。
其次,隨著數位經濟活動益發熱絡與多樣,對以實體交易為設計基礎的傳統課稅制度,構成巨大的衝擊與挑戰。歐盟民國107年(2018年)曾提出改革方案,主要有二,一為重新建立一可以充分反映使用者貢獻度(user-based)差異的公司所得稅制,另一為強化現行稅制對某些常見的逃漏稅數位經濟活動之課稅效果。後者雖然只是個補救措施,卻較為務實,值得財政部列為優先選項,儘速全面盤整各種數位經濟活動並依逃漏稅嚴重程度列出改革順序,取消網購進口2,000元以下免營業稅即是好的開始。
最後,大數據時代來臨,財政部擁有最完整的所得、交易、財產等課稅資料,若能活用,不但可相互勾稽、防止逃漏,更能開拓新稅源。為免流於空言,財政部應為此特別編列專款預算,結合財稅學者、大數據分析專家與財政資料中心共同合作,致力追蹤經濟活動的細節脈絡,進而創造出能擴大稅基掌握稅源的新課稅模式。
若能如此,蘇部長射出的三支箭才有成功可能。








聯合報黑白集/支持度一成二的黨主席


2019-01-07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主席由卓榮泰當選,但因整體投票率不到1成7,換算僅1成2黨員投他一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主席補選以雷大雨小的冷場做收。卓榮泰雖贏得七成多選票當選,唯因整體投票率不到一成七,換算下來,僅一成二黨員投他一票。這對一個完全執政的黨主席而言,只有「情何以堪」四字足以形容。
要知道,卓榮泰的出線,是民進黨派系共同支持的結果。選戰過程中,他和游盈隆殺得刀刀見骨。選前還發生對岸發布「習五點」的序曲,綠營上下一片同仇敵愾,大有絕地反攻的氣勢。不料,最後仍激不起黨員的熱情,投票率是史上次低,得票數則創下歷史新低。
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蔡英文選後辭黨主席原本就是虛晃一招,為求總統連任,她並無意放下對黨機器的掌控。因此,黨主席補選之役,不過是「蔡英文路線」是否延續的試金石罷了。黨員看不到黨未來改變的可能,自然也就對投票興趣缺缺,卓榮泰因此注定成為民進黨史上「最弱勢主席」。
果然,卓榮泰當選主席當天,就釋放要成立「黨政平台」訊息。這個平台,由總統、行政院長、立法院黨團總召和黨主席組成。美其名為「平台」,但卓榮泰所代表的「黨中央」,難道敢對其他三巨頭的政策說「不」嗎?說穿了,黨中央不過就是背書角色罷了。
儘管卓榮泰極力撇清自己不是「保皇派」,但未來的黨政運作,恐難擺脫由「總統」定於一尊的情況。這個結果,在蔡總統辭黨主席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可以預見的事了。









聯合報社論/草船借箭:蔡英文炒作統獨換選票?


2019-01-07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四位獨派大老聯名要蔡總統放棄連任,但蔡總統強勢回應,「誰要選、誰不選,不是誰說了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藉著強硬回應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紀念會談話再度整裝出陣,高分貝的她自陳在善盡總統責任,還正告以公開信逼宮的獨派四大老此時應一致對外,頓時網路聲量暴漲蔡英文借用習近平的箭矢修理獨派和國民黨,促使同志表態效忠鞏固領導中心,正說明「敵人有時比同志更好用」。站在領導對抗中共的前線,她以高亢的政治姿態宣示自己沒有跛腳,且有著絕不放棄大位的強烈決心。
從元旦談話起,蔡英文連日來針對中共對台政策密集發言,對象從全民到國際媒體,強勢語言傳達著進行曲般的行軍節奏,與九合一敗選後的低調陰沉呈現鮮明反差。她一再強調,選舉結果不代表民意要放棄主權,意指民進黨史無前例的敗績與兩岸政策無關在國際記者會上,她重申拒絕一國兩制,進一步要求國內政黨不要再講九二共識。這些談話,不僅要釋美日同盟之疑,重申蔡政府堅持抗中的戰略立場,也預告她的連任選戰不會冷處理兩岸政策,而將從消極的「維持現況」推進到積極「拒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對比陳水扁在連任之戰推動「反飛彈公投」受美國掣肘,蔡英文先前兩次大選皆淡化兩岸政策在總統大選中的作用;正因如此,今年她選擇以統獨議題作為開戰起手式,是個異常的政治訊號。在國際記者會上,她再三以民主訴求國際支持,「台灣是國際重視的所有價值的忠誠實踐者」。對應去年底川普簽署《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一環,這回,她將更有把握在大選中大打「統獨牌」。
單從「習五點」觀察這回兩岸高層交手,外界的看法,會有中共「誤判形勢」之論。但從《告台灣同胞書》紀念會的歷史脈絡觀察,無論民進黨敗選與否,這個場面與文件都必然出現。因為北京眼裡看到的形勢是:四十年前中美建交,兩國在一中問題取得共識,才有「和平統一台灣」的政策轉變;如今中美關係卻面臨建交以來最嚴峻的考驗,兩國瀕臨新冷戰,川普政府大玩台灣牌,頗有裂解一中架構之勢。因此,中共當局必須斷然縮減兩岸主權的模糊空間,並具體推進「一國兩制」為後續內外因應作準備。
台灣總統民選以來,朝野在兩岸問題始終只有立場之別,從未有過具體關係的討論。習近平拋出各黨派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共議「未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制度安排,這是否會成為選戰焦點仍未可知,但蔡英文已搶先一步佈局。她利用習近平的「九二共識」與國民黨的詮釋歧異,直接將「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畫上等號,目的在阻礙有意進行兩岸交流的縣市首長。說露骨些,就是要砍韓國瑜之輩的腳筋,懲一儆百,杜絕兩岸城市交流的「發大財」效應拖垮民進黨明年選情。
可議的是,蔡政府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畫上等號,這種挑撥對立的暗黑手法極不入流。試問,難道主張一中各表,促進兩岸求同存異的和平發展,都該被政府貼上支持中共「一國兩制」的標籤?蔡英文如果真是民主的信徒,就應相信人民可以透過各種形式的交流及對話,理性選擇國家未來方向,而不是製造假消息煽動人民去壓制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相對的,蔡政府一再以「反統戰」之名阻擋兩岸交流,反而暴露出其執政的失能,寧可鎖國內耗也無意建構兩岸和平。
借用柯文哲對習蔡事件的評語:「不管講什麼,講完還是要回來解決問題,台灣不需要發現問題的人,需要解決問題的人。」蔡英文的草船從習近平那裡借來的箭矢,是否真能讓她順利破敵再取大位,仍取決於誰的對策更能取信於民。若一味煽燃仇中情緖,罔顧民生,也有可能惹火焚身。

【即時短評】沒有蜜月期 管中閔當台大校長的五大挑戰

◆  【重磅快評】劉世芳要逼陸官把校歌改為夜襲才肯罷休?
◆  【即時短評】賴清德的畢業禮物 竟是捅蔡英文一刀
◆  【即時短評】400億紅包飛了 蔡政府的誠信也沒了
◆  【重磅快評】豬瘟防疫千瘡百孔 拜託賴神一次搞定
◆  【即時短評】沒有蜜月期 管中閔當台大校長的五大挑戰

◆  【重磅快評】謝龍介被郭信良賣了 黃偉哲還補捅一刀
◆  【即時短評】利用非洲豬瘟危機 升級我國畜牧產業
◆  【重磅快評】蔣萬安挺蔡英文「四個必須」,然後呢?







【即時短評】沒有蜜月期 管中閔當台大校長的五大挑戰


2019-01-08 08:00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自去年1月5日當選後,遭到一整年的「卡管」,在教育部前部長葉俊榮「勉予同意」聘任後,終於訂在今年1月8日上任。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鄭清元攝影

管中閔去年1月當選台大新校長,但時隔超過一年才正式上任。他將帶領這間擁有3萬多名學生、每年預算超過160億元的學校,度過台灣高教的「內憂外患」;管校長的挑戰,恐怕空前劇烈。
執政黨以政治凌駕高教,讓台大一年多沒有正式校長,頓失國際合作迎頭趕上的良機。如何平息政治風波回歸校務,如何突破政治和財政困局,如何借鏡國際頂尖學府體制,進行台大的改革、爭聘一流師資及提升師生國際化,帶領台大及台灣高教迎向國際競爭力,將是這位計量經濟學者刻不容緩的急務
●挑戰一:縮短國際落差 確立台大國際學術競爭力
近年台大的國際學術地位受到挑戰,《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將台大名列全球170大,QS將台大名列世界大學排行72名,台大排名進步幅度在這十年間並不顯著,且與星、港、陸地區一流大學的逐步拉開差距。如何重振台大國際排名,再往上提升一個層級,將是管中閔上任待解的難題之一。
管中閔曾經說過,名次的些許變動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台大能否成為國際認可的好學校,學校師生具有國際競爭力,台大校長走出去才有風。在治校理念說明時,曾提出亞洲旗艦計畫,要讓台大變革,成為亞洲高教樞紐
亞洲高教需求強勁,亞洲地區學生流動增加,要積極爭取「付費國際生」。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幫台大找經費,吸引更多國際師資。管中閔要研擬拯救台大學術國際盃品質的方針,是很大挑戰。
●挑戰二:「未來菁英」頻出走 育才攬才的困局
目前頂尖考生選填志願時,多數的首選仍是台大,但事實上少子化對台大招生的影響,不在量而在「質」。除了全台頂尖大學都在搶學生、搶人才,近年高中生出國留學人數更加速成長,愈來愈多優秀學生捨棄台大出國讀書。
面對「未來菁英」紛紛出走,台大如何吸引優秀學生入校、鼓勵不同國籍交換生來台交流,有賴新校長的創新思維。
●挑戰三:優秀學者被挖角 為人才出走「止血」
台灣高教現在碰到大陸要來挖角,幾乎毫無抵抗能力。國際化浪潮下,亞洲國家投資高教經費增加,大陸、香港給予同等級教授薪資是台灣的3、5倍,台大這幾年在招募優秀師資遭遇很大困難,老師頻頻被挖角,在台大過去這一年的動盪,甚至掀起教授「出走潮」。
在年金改革的負面效應之下,如何在人才出走上「止血」,同時引進國外「大師級」的師資來台大任教,新校長責無旁貸。對此,管中閔曾承諾,上任後先會致力於解決教師低薪結構,「薪資差距至少要縮小到讓老師願意停下來考慮。」
●挑戰四:如何突破政治顏色 爭取高教經費
身為台大少數非台大人非醫非理工出生的管中閔,挾著豐富的經濟學者資歷,如何在緊縮的高教經費下,開源節流,推動各項校務革新,「把錢用在刀口上」,是管中閔上任後遇到的難題。
台大掌握每年160億至180億元經費,仍苦於經費及資產彈性不足,經費缺口很大,高教深耕計畫經費大減,且台大長達500多天代理校長,據聞少有大筆捐款與大型的整合計畫進來台大。
「如何籌措校務資金」也確實是管中閔一直念茲在茲的,他在治校理念曾提到,將推動台大投資基金,創造資金循環活水,擴大募款專責辦公室
此外,管中閔曾為前朝政府官員、被貼上「藍色標籤」,是否會讓民進黨政府就減少對台大經費的支持,也可藉此檢視蔡政府是否真正關心台灣高教競爭力。
●挑戰五:面對校內「反管派」 有賴妥善協調能力
台大代理校長長達500多天,過去是「看守內閣」,管中閔對台大內部的行政工作與文化較不熟悉,需要盡快組一個具有戰鬥力、堅實的行政幕僚團隊,方能成事。
此外,在教育部以「勉予聘任」的宣示下上任,管中閔勢必將面臨到校內外排山倒海的壓力。面對校內「反管」師生不滿之聲、各方人馬相互角力風波,如何妥善治理、協調,弭平派系衝突,進而凝聚校內的團結共識,讓校園歸於平靜,建立教職員及學生間的信心,是管中閔的另一項重大挑戰
管中閔上任台大校長的這條路,走了漫長的500多天,然而,上路後,挑戰才真正開始,且這條路注定顛頗難行。管中閔上任,無論校內外,都沒有蜜月期,上述5項挑戰,正在等著管中閔,運用智慧一一化解。
管校長將如何重新敲響代表台大精神的「傅鐘」,各界都在等著看。








【重磅快評】豬瘟防疫千瘡百孔 拜託賴神一次搞定


2019-01-08 10:59    聯合報        主筆室
非洲豬瘟疫情升高,雲林有不少養豬戶將廚餘改成飼料飼養。記者陳雅玲/攝影

非洲豬瘟緊急警報響了好一陣子,豬農的家當面臨強大威脅當然緊張,但民眾日常生活仍是「滷肉飯照吃」。國人不是不主動配合防疫,因單位間認知不一、步調不一,不知道聽那個說法如果說非洲豬瘟衝鋒不全然是壞事,是讓防疫系統千瘡百孔徹底暴露
廚餘養豬需嚴格禁止誰說了算?農委會內部意見不一,12職等以上高官有的說全禁,有的說台灣出現疫情再決定。養豬歸農委會畜牧處管,但環保署督察大隊也插一腳,認為只要符合環保法規,通過檢查,並不取締廚餘養豬
問題是現有約1,500廚餘養豬場,向環保署登錄僅357場,無法查核的廚餘養豬場是可查核豬場的3倍;更糟糕的是究竟有多少廚餘養豬場?環保署、農委會都不知道。這好像明天要投票了,但究竟有多少選民,該印多少選票都不清楚般荒謬。
單是要不要禁廚餘養豬中央就搞不定,更遑論相關配套措施的擬定。現況的廚餘處理流程多為長約外包,禁止之後廚餘價格崩盤已很麻煩,包不出去的廚餘四處流竄、以鄰為壑幾乎必然,屆時廚餘流竄就像地方不時上演的垃圾大戰,製造更多衝突。
紊亂局面不止廚餘政策。之前曾要求養豬場要依面積預留一定比例空地,預設若疫情爆發埋染疫豬隻之用。這個規定豬農們為之譁然,現有豬場哪來空地可預留,「難道要拆房子埋豬」?金門因海漂豬驗出對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反應,農委會立刻禁止金門肉製品銷台兩週,金門民眾強力反彈,隨即考慮解禁決策不周延,招來朝令夕改之譏
中央防疫應變中心下達「視同作戰」指令,阿兵哥聽口令做動作,立馬上陣投入防疫。能幹什麼?沒受過防疫訓練,專業知識欠缺,迄今只有消毒、搬豬屍兩項,可是搬豬阿兵哥竟然連昨晚飯菜全吐出來。不怪阿兵哥,沒有受過訓練,換誰都一樣。
海巡算半個軍方,也立刻就定位防疫;問題是病毒很少從港口、海關入境,海路走私的威脅最大,海巡防線比海關大多了,守住了馬?
民眾防疫教育是首要。僅是上週六,郵局過濾出109件包裹夾帶肉類,很大比例是疫區寄出;找到寄件人,都說不知道非洲豬瘟的事。為什麼沒有疫情嚴重訊息?那個部會該宣導?碰上不用網路,甚至還用2G手機的老前輩,怎可能接收到非洲豬瘟訊息?
賴揆下午要召集相關部會、地方首長開會,拜託一次搞定。







【即時短評】400億紅包飛了 蔡政府的誠信也沒了


2019-01-08 12:56    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左起)、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與財政部長蘇建榮上午針對「經濟紅利」財政來源等舉行記者會說明,副院長施俊吉表示政府386億盈餘,會從長計議。記者蘇健忠/攝影


蔡英文總統元旦談話表示,要讓收入較少的民眾優先分享經濟紅利;但卻因行政部門在尚未完整規劃的情況下,拋出政策可能方向「測風向」,風向球一出,外界譁然批評,現在又急踩煞車,凸顯蔡政府施政紊亂。
行政院高層今天出來說明,所謂的方案就是「沒有具體方案」。蔡政府這樣的舉棋不定,必定將再招致社會批評,400億紅包沒了,原本可能是美意的政策,大打折扣,政府的信任度已大受影響。
民進黨九合一大選大挫敗,蔡總統選後站上第一線領導,從兩岸到內政經常可以看到蔡總統談論自己的想法。這次元旦,蔡總統想送給民眾一份大禮,將過去兩年超過預期的稅收,優先分享給弱勢民眾。結果卻傳出3萬元以下的族群才有「紅利」,引發學者專家及輿論批評,連自家人卓榮泰也有所質疑。
蔡政府要把將近400億元的歲計賸餘用來分享給弱勢、促進經濟發展或防範非洲豬瘟,社會都不會有太多的反對聲浪。但民眾想了解的關鍵是,政府要透過何種形式分享經濟成果、是否合理、兼顧稅收的公平正義,對整體社會福利與經濟發展是否真正有幫助,抑或只是單純為了討好民眾,當起散財童子。
過去幾天,關於這筆歲計賸餘的利用方式,消息滿天飛,政府的反應卻慢半拍,只是一味否認,卻沒有告訴社會到底「最終方案」為何,任由社會猜想,連國會議員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加入「討論」。今天行政院終於出來說明,結論是「從長計議」,用白話文說就是沒有具體方案
這次將歲計賸餘分享給弱勢族群因發的社會紛擾,正是民進黨執政兩年多來讓人民無法信任的縮影。某一項重大政策,經常在未妥善規劃的情況下,先拋出概念,讓由社會對立、廝殺,執政高層再出來「滅火」,但卻不知火勢已迅速蔓延,再也難以撲滅。蔡政府的威信也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自我削弱。






【即時短評】賴清德的畢業禮物 竟是捅蔡英文一刀


2019-01-08 15:14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總統蔡英文(右)、行政院長賴清德(左)。 報系資料照

總統蔡英文在新年談話中拋利多,強調要將這二年超收的稅金分享收入較少的民眾。消息一出,從發放的金額規模到條件對象,行政團隊不斷私下對外放話,但也隨著社會的反映一再調整說法,最後確定這筆錢除了照顧弱勢,促進經濟發展,還要防豬瘟,蔡總統的新年紅包徹底被行政院變調,原本外界預期的賴揆畢業禮物,原來只是捅蔡英文一刀。
蔡英文在民進黨敗選後檢討,認為自己沒有站到第一線領導是原因之一,似乎把社會更加分裂的責任歸咎給在第一線的賴清德。賴清德也自我檢討,強調時間到了就會堅定離開,蔡總統才可能大破大立,更加顯示二人在諸多政策意見上恐不同調。蔡總統果然也立即在第一線展現作為,先否定交通部機車加裝ABS政策,又說「去蔣」不是促轉會說了算,在迴廊講幾句話,就坐實了賴清德只是個看守閣揆。
其實在去年蔡英文聲望快速滑落之後,民國109年(2020)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由賴清德取而代之的聲音不斷,各方民調也反映,不論民國109年(2020)的假想敵是誰,賴清德相較於蔡英文都更具競爭力。就算賴清德多次強調民國109年(2020)支持蔡英文連任,但雙方派系間的動作不斷,光是一個台南市議長選舉,就能搞到英系的郭信良與新潮流角力檯面化,寧可退出民進黨與國民黨合作,更不要說新系在選後急切割,對拱蘇貞昌回任閣揆比府方還積極
現在針對蔡英文的新年大紅包,行政院不但運用方向大幅調整,更明說預算編列尊重體制法規,所以今年度來不及,下一年度才能編列。對照蔡英文在新年談話中強調,「今年我們更要進一步減輕民眾的負擔」,「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夠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行政院分明就是在打臉蔡英文,還要把責任推給媒體報導不實
蔡英文最近靠著大嗆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聲望止跌反轉,但執政後政策總是搖擺不定的民進黨政府似乎沒搞清楚,想要在民國109年(2020)保住政權,靠的不是習近平,或是不成熟的短線小確幸,而是針對民眾切身需求,擬定國家可長可久的大政,讓台灣人知道未來在哪裡可惜的是,民進黨在敗選後,還一再上演比大陸宮廷劇還激烈的權鬥、逼宮,這才最應該「去中國化」







【重磅快評】劉世芳要逼陸官把校歌改為夜襲才肯罷休?


2019-01-08 16:21    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要求國防部修改陸軍官校校歌,引起極大爭議。圖/截自陸軍官校官網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藉審查預算之便,持續施壓軍方要修改陸軍官校校歌,將校歌中的「黨旗飛舞」改為「國旗飛舞」,並提案凍結陸官創校95周年校慶活動預算333萬元,金額雖小,卻引極大爭議,如果劉立委想用區區333萬元預算逼陸官就範,那未免太小看軍人,也無視大學自治,難道她想製造另一個軍中版的「管案」?     
劉世芳在臉書指出,她連三年提案要求,但這不是「逼」,而是「堅持軍隊屬於國家」,它是一個很冷門預算,關心的人不多,但軍隊已經國家化,黨旗終究非國旗,無奈陸官校歌仍堅持「黨旗飛舞」,因此,她基於民主理念、軍隊國家化的原則,要求陸軍官校校務會議,按大學自治精神討論,畢竟不同年代的陸官校友想法或有不同。
劉世芳還以政治大學為例,指政大校歌就經校內民主程序與校務會議,自決將「實行三民主義為吾黨的使命」,修正為「實踐民主法治是我們的使命」,並採新舊歌詞並陳,「有為者亦若是,政大可以,陸官也可以!」
劉世芳說得頭頭是道,但卻是以兩個標準來看卻經不起檢驗,第一,陸官雖未修改校歌歌詞,但學校培養的軍官或帶領的軍隊有因此就沒有「國家化」了嗎?劉立委恐怕要多舉證。
其次,陸官與政大各有傳統與歷史傳承,政大依校內民主程序與校務會議修改校歌,為什麼就可以獲得劉立委的認同,而陸官校務會議以40比0壓倒性票數,維持「怒潮澎湃、黨旗飛舞」校歌歌詞,卻無法見容於劉世芳?綠營再怎麼蠻橫,台大新校長管中閔還是上任了,陸官以大學自治精神、民主程序處理校歌案,又豈是劉世芳一人就可以翻盤。
40比0是壓倒性的數字,更是清楚告知劉世芳,這是以軍人風骨的展現,這次劉世芳再拿333萬元來壓逼陸官就範,更是對軍人更大的侮辱,威武不能屈不就是軍人的基本武德嗎?如果333萬元就可折服陸官,國人對這所學校栽培的軍官還能有什麼期待?  
劉世芳政壇打滾多年,獲得菊姊賞識,差點成了菊姐接班人,但時運不濟與民進黨高雄市長提名擦身而過,但幸或不幸倒也難說,劉世芳躲過慘烈的選舉硬戰,立院成了她唯一舞台,連續三年提案,想方設法卡陸官,只不過,她拿333萬元預算當武器,實在是小兒科,也讓人厭煩,難道沒有別的事可以做了嗎?是不是要逼陸官把校歌改「夜襲」,她才肯罷休?  

聯合筆記/勞動部的神邏輯

◆  改善兩岸關係關鍵:承認中華民國存在
◆  農曆年 豬瘟感源擴散關鍵時刻
◆  聯合筆記/勞動部的神邏輯
◆  中美經貿談判/陸投資新法 台商應把握
◆  稅收超徵? 高估歲入舉債更嚴重
◆  發紅包髮夾彎 分配不正義
◆  別把大學校長當政黨代表
◆  推銷故鄉 人人做得到
◆  漫畫/行政院長資源回收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勞動部的神邏輯


2019-01-07 23:27 聯合報  許俊偉
勞動部預告將指定客運業免「七休一」及月薪達廿萬元主管責任制兩個草案,遭質疑向資方傾斜,相關工會要向監察院舉發勞動部長許銘春瀆職。圖為許銘春上月列席立法院社福與衛環委員會備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近日連續預告兩個相關草案,遭外界質疑似乎向資方傾斜,恐導致勞工身心過勞,有相關工會甚至明天要向監察院舉發勞動部長許銘春瀆職
先是上周預告將指定客運業免「七休一」。交通部去年底提出擬讓客運業可「十休一」,例外情況再加一天,也就是「十一休一」。勞動部諮詢委員會首次審查時,因委員對勞工在這樣的高工時下,安全、健康有疑慮,決請交通部提出配套,補件再審。
補件後,勞動部准了,雖未給「十一休一」的例外,但從今年春節起的年節、紀念日或國定假日,客運業可因疏運「十休一」。仔細檢視交通部補件的配套,竟僅是不可連三天單日工時超過十一小時。
「十休一」,形同客運駕駛這次九天春節連假天天要上班,而且還可每天開滿十一小時,難怪草案引發台灣汽車客運產業工會的不滿,直指蔡政府把蝶戀花國道事故教訓忘得一乾二淨,明將向監察院舉發許銘春瀆職。
外界可以理解逢年過節的交通疏運壓力,但鬆綁「七休一」不代表就要一口氣給到「十休一」,該方案給過頭,要是不慎再現國道事故,交通部、勞動部恐怕不是首長下台就賠得了人命。
昨天則預告擬把月薪達廿萬元的主管納入責任制,可不受一例一休、每日工時、每月加班工時等限制,這是勞基法責任制設計以來,首見跨職別、以薪資當門檻的案例。
但這放寬的神邏輯恐難取信於外界,似乎是在對外宣告賺得多的勞工身心都很強,盡量操沒問題,甚至還因此間接傳達偏差的職場價值,想升官、加薪,就得要能接受血汗工時的責任制,「要錢不要命」?
剛當選新任民進黨主席的卓榮泰,上周南下和黨員座談時,歸納去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的原因,第一個禍首就是「二修」勞基法。勞基法先是修了「一例一休」,挨罵後再修放寬「七休一」,他直說一例一休修法「讓勞工不能如願加班賺錢」,種下民進黨敗因。
卓榮泰似乎曲解勞基法修法初衷是要降低勞工工時勞工若薪水夠多夠用,有多少人會願意犧牲與家人朋友相處和休息時間加班?民進黨敗選的主因之一實為低薪,若蔡政府沒有看透,繼續向資方傾斜,未來勞工反撲的作用力,恐怕不會只是一次敗選。

趙春山/當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當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
◆  薛承泰/管爺策馬入椰林或叢林?

◆  謝哲青/失去的信任,要怎麼找回來?
◆  梁啟源/離岸風電躉購價格可以這麼訂
◆  方祖涵/球場開創的城市新局
◆  黃介正/人民善意為兩岸關係之本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趙春山/當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


2019-01-07 23:25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習近平在中共《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不但引發兩岸的隔空叫陣,也使台灣內部出現許多「聾子的對話」,幾乎完全沒有交集。
身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蕭規曹隨」,當然必須在此關鍵時刻講話。習的講話,對內可以凸顯他的「新時代對台工作思想」,可以展現他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對外,他可以針對九合一選舉反映的台灣最新民意表態,說明中共對台政策的頂層設計和底線思維。與此同時,習也藉此警告外力,不要利用「台灣問題」對中共進行「政治勒索」
既然要講話,就必須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習把引起爭議的九二共識,定調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兩岸同屬一中」。習也提出以「民主協商」來研討「兩制」的「台灣方案」。
針對九二共識一詞,習近平顯然已從它過去發揮的「工具價值」,提升到目前的「目標價值」,也就是九二共識不能只為兩岸的交流和協商服務,還必須為兩岸的和平統一服務,不能讓兩岸關係停留在「求同存異」,還必須進展到「聚同化異」。
九二共識是人為創造的名詞,它代表的意義其實就是辜老當初所說「心照不宣的理解」(tacit understanding)。這個理解是建立在雙方對「一中」的共同認知基礎上。「各表」是各取所需,雙方對此互不否認而非相互承認。因此,爭論有無共識是毫無意義的。從九二會談雙方來往的相關文件中,我們也曾看到「統一」的字眼,因為當時兩岸都把統一做為政策目標,所以雙方當時可以略而不表。
馬英九可以談「不統」,因為中共理解他不會搞「台獨」;馬可以強調「各表」,因為中共知道他不會表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獨」。中共現在把統一提上了議程,是因為對於台灣有些政治人物的表述,包括國民黨在內,已缺乏信心,所以限縮了當初給予馬英九「各表」的空間。
一國兩制是列寧當初所提「和平共存」的延伸,它代表人類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前的一個階段。由此觀之,一國兩制應是統一前的過渡,但因中共把它視為特別行政區的一個政治安排,這就突出了中央與地方的上下之分,台灣當然不會接受。
如果兩岸都堅持「一中」,則按雙方現行的憲法規定,目前就已存在「兩制」的狀態。在台灣方面,「一國」就是中華民國,「兩制」甚至「多制」,就是包括台灣地區、大陸地區以及港澳地區。如果對岸要提出比一國兩制更為與時俱進的方案,那就應該提統一的「台灣方案」。當然,台灣也可提出統一的「大陸方案」。
總之,當九二共識那道紙門被戳穿的時候,大家就必須回到兩岸關係的基本面來,正視而非逃避當前兩岸分治的現實問題。台灣是個自由民主的社會,討論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等概念都不應該成為禁忌;民主協商如代表兩岸民間的意見溝通,也不應把它視為毒蛇猛獸。當對岸提出這些概念的時候,我們必須理解其動機和目的,不要只是隨對方的笛音起舞。對岸或許認為蔡政府的反應過當,但如果彼此事前溝通,則可避免錯估和誤判,兩岸也不會因名詞之爭而搞得如此劍拔弩張。台灣內部更不必庸人自擾,自亂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