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短評】賴清德的畢業禮物 竟是捅蔡英文一刀
◆ 【即時短評】400億紅包飛了 蔡政府的誠信也沒了
◆ 【重磅快評】豬瘟防疫千瘡百孔 拜託賴神一次搞定
◆ 【即時短評】沒有蜜月期 管中閔當台大校長的五大挑戰
◆ 【重磅快評】謝龍介被郭信良賣了 黃偉哲還補捅一刀
◆ 【即時短評】利用非洲豬瘟危機 升級我國畜牧產業
◆ 【重磅快評】蔣萬安挺蔡英文「四個必須」,然後呢?
【即時短評】沒有蜜月期 管中閔當台大校長的五大挑戰
2019-01-08 08:00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自去年1月5日當選後,遭到一整年的「卡管」,在教育部前部長葉俊榮「勉予同意」聘任後,終於訂在今年1月8日上任。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鄭清元攝影
執政黨以政治凌駕高教,讓台大一年多沒有正式校長,頓失國際合作迎頭趕上的良機。如何平息政治風波回歸校務,如何突破政治和財政困局,如何借鏡國際頂尖學府體制,進行台大的改革、爭聘一流師資及提升師生國際化,帶領台大及台灣高教迎向國際競爭力,將是這位計量經濟學者刻不容緩的急務。
●挑戰一:縮短國際落差 確立台大國際學術競爭力
近年台大的國際學術地位受到挑戰,《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將台大名列全球170大,QS將台大名列世界大學排行72名,台大排名進步幅度在這十年間並不顯著,且與星、港、陸地區一流大學的逐步拉開差距。如何重振台大國際排名,再往上提升一個層級,將是管中閔上任待解的難題之一。
管中閔曾經說過,名次的些許變動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台大能否成為國際認可的好學校,學校師生具有國際競爭力,台大校長走出去才有風。在治校理念說明時,曾提出亞洲旗艦計畫,要讓台大變革,成為亞洲高教樞紐。
亞洲高教需求強勁,亞洲地區學生流動增加,要積極爭取「付費國際生」。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幫台大找經費,吸引更多國際師資。管中閔要研擬拯救台大學術國際盃品質的方針,是很大挑戰。
●挑戰二:「未來菁英」頻出走 育才攬才的困局
目前頂尖考生選填志願時,多數的首選仍是台大,但事實上少子化對台大招生的影響,不在量而在「質」。除了全台頂尖大學都在搶學生、搶人才,近年高中生出國留學人數更加速成長,愈來愈多優秀學生捨棄台大出國讀書。
面對「未來菁英」紛紛出走,台大如何吸引優秀學生入校、鼓勵不同國籍交換生來台交流,有賴新校長的創新思維。
●挑戰三:優秀學者被挖角 為人才出走「止血」
台灣高教現在碰到大陸要來挖角,幾乎毫無抵抗能力。國際化浪潮下,亞洲國家投資高教經費增加,大陸、香港給予同等級教授薪資是台灣的3、5倍,台大這幾年在招募優秀師資遭遇很大困難,老師頻頻被挖角,在台大過去這一年的動盪,甚至掀起教授「出走潮」。
在年金改革的負面效應之下,如何在人才出走上「止血」,同時引進國外「大師級」的師資來台大任教,新校長責無旁貸。對此,管中閔曾承諾,上任後先會致力於解決教師低薪結構,「薪資差距至少要縮小到讓老師願意停下來考慮。」
●挑戰四:如何突破政治顏色 爭取高教經費
身為台大少數非台大人非醫非理工出生的管中閔,挾著豐富的經濟學者資歷,如何在緊縮的高教經費下,開源節流,推動各項校務革新,「把錢用在刀口上」,是管中閔上任後遇到的難題。
台大掌握每年160億至180億元經費,仍苦於經費及資產彈性不足,經費缺口很大,高教深耕計畫經費大減,且台大長達500多天代理校長,據聞少有大筆捐款與大型的整合計畫進來台大。
「如何籌措校務資金」也確實是管中閔一直念茲在茲的,他在治校理念曾提到,將推動台大投資基金,創造資金循環活水,擴大募款專責辦公室。
此外,管中閔曾為前朝政府官員、被貼上「藍色標籤」,是否會讓民進黨政府就減少對台大經費的支持,也可藉此檢視蔡政府是否真正關心台灣高教競爭力。
●挑戰五:面對校內「反管派」 有賴妥善協調能力
台大代理校長長達500多天,過去是「看守內閣」,管中閔對台大內部的行政工作與文化較不熟悉,需要盡快組一個具有戰鬥力、堅實的行政幕僚團隊,方能成事。
此外,在教育部以「勉予聘任」的宣示下上任,管中閔勢必將面臨到校內外排山倒海的壓力。面對校內「反管」師生不滿之聲、各方人馬相互角力風波,如何妥善治理、協調,弭平派系衝突,進而凝聚校內的團結共識,讓校園歸於平靜,建立教職員及學生間的信心,是管中閔的另一項重大挑戰。
管中閔上任台大校長的這條路,走了漫長的500多天,然而,上路後,挑戰才真正開始,且這條路注定顛頗難行。管中閔上任,無論校內外,都沒有蜜月期,上述5項挑戰,正在等著管中閔,運用智慧一一化解。
管校長將如何重新敲響代表台大精神的「傅鐘」,各界都在等著看。
【重磅快評】豬瘟防疫千瘡百孔 拜託賴神一次搞定
2019-01-08 10:59 聯合報 主筆室
非洲豬瘟疫情升高,雲林有不少養豬戶將廚餘改成飼料飼養。記者陳雅玲/攝影
非洲豬瘟緊急警報響了好一陣子,豬農的家當面臨強大威脅當然緊張,但民眾日常生活仍是「滷肉飯照吃」。國人不是不主動配合防疫,因單位間認知不一、步調不一,不知道聽那個說法。如果說非洲豬瘟衝鋒不全然是壞事,是讓防疫系統千瘡百孔徹底暴露。
廚餘養豬需嚴格禁止誰說了算?農委會內部意見不一,12職等以上高官有的說全禁,有的說台灣出現疫情再決定。養豬歸農委會畜牧處管,但環保署督察大隊也插一腳,認為只要符合環保法規,通過檢查,並不取締廚餘養豬。
問題是現有約1,500廚餘養豬場,向環保署登錄僅357場,無法查核的廚餘養豬場是可查核豬場的3倍;更糟糕的是究竟有多少廚餘養豬場?環保署、農委會都不知道。這好像明天要投票了,但究竟有多少選民,該印多少選票都不清楚般荒謬。
單是要不要禁廚餘養豬中央就搞不定,更遑論相關配套措施的擬定。現況的廚餘處理流程多為長約外包,禁止之後廚餘價格崩盤已很麻煩,包不出去的廚餘四處流竄、以鄰為壑幾乎必然,屆時廚餘流竄就像地方不時上演的垃圾大戰,製造更多衝突。
紊亂局面不止廚餘政策。之前曾要求養豬場要依面積預留一定比例空地,預設若疫情爆發埋染疫豬隻之用。這個規定豬農們為之譁然,現有豬場哪來空地可預留,「難道要拆房子埋豬」?金門因海漂豬驗出對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反應,農委會立刻禁止金門肉製品銷台兩週,金門民眾強力反彈,隨即考慮解禁;決策不周延,招來朝令夕改之譏。
中央防疫應變中心下達「視同作戰」指令,阿兵哥聽口令做動作,立馬上陣投入防疫。能幹什麼?沒受過防疫訓練,專業知識欠缺,迄今只有消毒、搬豬屍兩項,可是搬豬阿兵哥竟然連昨晚飯菜全吐出來。不怪阿兵哥,沒有受過訓練,換誰都一樣。
海巡算半個軍方,也立刻就定位防疫;問題是病毒很少從港口、海關入境,海路走私的威脅最大,海巡防線比海關大多了,守住了馬?
民眾防疫教育是首要。僅是上週六,郵局過濾出109件包裹夾帶肉類,很大比例是疫區寄出;找到寄件人,都說不知道非洲豬瘟的事。為什麼沒有疫情嚴重訊息?那個部會該宣導?碰上不用網路,甚至還用2G手機的老前輩,怎可能接收到非洲豬瘟訊息?
賴揆下午要召集相關部會、地方首長開會,拜託一次搞定。
【即時短評】400億紅包飛了 蔡政府的誠信也沒了
2019-01-08 12:56 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左起)、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與財政部長蘇建榮上午針對「經濟紅利」財政來源等舉行記者會說明,副院長施俊吉表示政府386億盈餘,會從長計議。記者蘇健忠/攝影
蔡英文總統元旦談話表示,要讓收入較少的民眾優先分享經濟紅利;但卻因行政部門在尚未完整規劃的情況下,拋出政策可能方向「測風向」,風向球一出,外界譁然批評,現在又急踩煞車,凸顯蔡政府施政紊亂。
行政院高層今天出來說明,所謂的方案就是「沒有具體方案」。蔡政府這樣的舉棋不定,必定將再招致社會批評,400億紅包沒了,原本可能是美意的政策,大打折扣,政府的信任度已大受影響。
民進黨九合一大選大挫敗,蔡總統選後站上第一線領導,從兩岸到內政經常可以看到蔡總統談論自己的想法。這次元旦,蔡總統想送給民眾一份大禮,將過去兩年超過預期的稅收,優先分享給弱勢民眾。結果卻傳出3萬元以下的族群才有「紅利」,引發學者專家及輿論批評,連自家人卓榮泰也有所質疑。
蔡政府要把將近400億元的歲計賸餘用來分享給弱勢、促進經濟發展或防範非洲豬瘟,社會都不會有太多的反對聲浪。但民眾想了解的關鍵是,政府要透過何種形式分享經濟成果、是否合理、兼顧稅收的公平正義,對整體社會福利與經濟發展是否真正有幫助,抑或只是單純為了討好民眾,當起散財童子。
過去幾天,關於這筆歲計賸餘的利用方式,消息滿天飛,政府的反應卻慢半拍,只是一味否認,卻沒有告訴社會到底「最終方案」為何,任由社會猜想,連國會議員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加入「討論」。今天行政院終於出來說明,結論是「從長計議」,用白話文說就是沒有具體方案。
這次將歲計賸餘分享給弱勢族群因發的社會紛擾,正是民進黨執政兩年多來讓人民無法信任的縮影。某一項重大政策,經常在未妥善規劃的情況下,先拋出概念,讓由社會對立、廝殺,執政高層再出來「滅火」,但卻不知火勢已迅速蔓延,再也難以撲滅。蔡政府的威信也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自我削弱。
【即時短評】賴清德的畢業禮物 竟是捅蔡英文一刀
2019-01-08 15:14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總統蔡英文(右)、行政院長賴清德(左)。 報系資料照
總統蔡英文在新年談話中拋利多,強調要將這二年超收的稅金分享收入較少的民眾。消息一出,從發放的金額規模到條件對象,行政團隊不斷私下對外放話,但也隨著社會的反映一再調整說法,最後確定這筆錢除了照顧弱勢,促進經濟發展,還要防豬瘟,蔡總統的新年紅包徹底被行政院變調,原本外界預期的賴揆畢業禮物,原來只是捅蔡英文一刀。
蔡英文在民進黨敗選後檢討,認為自己沒有站到第一線領導是原因之一,似乎把社會更加分裂的責任歸咎給在第一線的賴清德。賴清德也自我檢討,強調時間到了就會堅定離開,蔡總統才可能大破大立,更加顯示二人在諸多政策意見上恐不同調。蔡總統果然也立即在第一線展現作為,先否定交通部機車加裝ABS政策,又說「去蔣」不是促轉會說了算,在迴廊講幾句話,就坐實了賴清德只是個看守閣揆。
其實在去年蔡英文聲望快速滑落之後,民國109年(2020)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由賴清德取而代之的聲音不斷,各方民調也反映,不論民國109年(2020)的假想敵是誰,賴清德相較於蔡英文都更具競爭力。就算賴清德多次強調民國109年(2020)支持蔡英文連任,但雙方派系間的動作不斷,光是一個台南市議長選舉,就能搞到英系的郭信良與新潮流角力檯面化,寧可退出民進黨與國民黨合作,更不要說新系在選後急切割,對拱蘇貞昌回任閣揆比府方還積極。
現在針對蔡英文的新年大紅包,行政院不但運用方向大幅調整,更明說預算編列尊重體制法規,所以今年度來不及,下一年度才能編列。對照蔡英文在新年談話中強調,「今年我們更要進一步減輕民眾的負擔」,「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夠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行政院分明就是在打臉蔡英文,還要把責任推給媒體報導不實。
蔡英文最近靠著大嗆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聲望止跌反轉,但執政後政策總是搖擺不定的民進黨政府似乎沒搞清楚,想要在民國109年(2020)保住政權,靠的不是習近平,或是不成熟的短線小確幸,而是針對民眾切身需求,擬定國家可長可久的大政,讓台灣人知道未來在哪裡。可惜的是,民進黨在敗選後,還一再上演比大陸宮廷劇還激烈的權鬥、逼宮,這才最應該「去中國化」。
【重磅快評】劉世芳要逼陸官把校歌改為夜襲才肯罷休?
2019-01-08 16:21 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要求國防部修改陸軍官校校歌,引起極大爭議。圖/截自陸軍官校官網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藉審查預算之便,持續施壓軍方要修改陸軍官校校歌,將校歌中的「黨旗飛舞」改為「國旗飛舞」,並提案凍結陸官創校95周年校慶活動預算333萬元,金額雖小,卻引極大爭議,如果劉立委想用區區333萬元預算逼陸官就範,那未免太小看軍人,也無視大學自治,難道她想製造另一個軍中版的「管案」?
劉世芳在臉書指出,她連三年提案要求,但這不是「逼」,而是「堅持軍隊屬於國家」,它是一個很冷門預算,關心的人不多,但軍隊已經國家化,黨旗終究非國旗,無奈陸官校歌仍堅持「黨旗飛舞」,因此,她基於民主理念、軍隊國家化的原則,要求陸軍官校校務會議,按大學自治精神討論,畢竟不同年代的陸官校友想法或有不同。
劉世芳還以政治大學為例,指政大校歌就經校內民主程序與校務會議,自決將「實行三民主義為吾黨的使命」,修正為「實踐民主法治是我們的使命」,並採新舊歌詞並陳,「有為者亦若是,政大可以,陸官也可以!」
劉世芳說得頭頭是道,但卻是以兩個標準來看卻經不起檢驗,第一,陸官雖未修改校歌歌詞,但學校培養的軍官或帶領的軍隊有因此就沒有「國家化」了嗎?劉立委恐怕要多舉證。
其次,陸官與政大各有傳統與歷史傳承,政大依校內民主程序與校務會議修改校歌,為什麼就可以獲得劉立委的認同,而陸官校務會議以40比0壓倒性票數,維持「怒潮澎湃、黨旗飛舞」校歌歌詞,卻無法見容於劉世芳?綠營再怎麼蠻橫,台大新校長管中閔還是上任了,陸官以大學自治精神、民主程序處理校歌案,又豈是劉世芳一人就可以翻盤。
40比0是壓倒性的數字,更是清楚告知劉世芳,這是以軍人風骨的展現,這次劉世芳再拿333萬元來壓逼陸官就範,更是對軍人更大的侮辱,威武不能屈不就是軍人的基本武德嗎?如果333萬元就可折服陸官,國人對這所學校栽培的軍官還能有什麼期待?
劉世芳政壇打滾多年,獲得菊姊賞識,差點成了菊姐接班人,但時運不濟與民進黨高雄市長提名擦身而過,但幸或不幸倒也難說,劉世芳躲過慘烈的選舉硬戰,立院成了她唯一舞台,連續三年提案,想方設法卡陸官,只不過,她拿333萬元預算當武器,實在是小兒科,也讓人厭煩,難道沒有別的事可以做了嗎?是不是要逼陸官把校歌改「夜襲」,她才肯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