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搶CPTPP門票 跟時間賽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256/web/

◆  聯合報社論/甩不掉這三條尾巴,民進黨難成正常政黨
◆  聯合報黑白集/誰不是「體制受害人」
◆  經濟日報社論/搶CPTPP門票 跟時間賽跑






經濟日報社論/搶CPTPP門票 跟時間賽跑


2018-11-02 02:1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從民國101年(2012年)開始推動的TPP,幾經波折及更名,終將於今年底生效。雖然美國退出,但並未降低這個協定對全球經貿自由化的重要性。隨後台灣爭取加入的時間表也開始倒數。
美國退出後,其餘11國在日本的領導下,將TPP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並於去年底正式簽署,同時降低生效門檻,只要六國批准後即可在60日後生效。過去一年墨西哥率先完成批准,接著日本、新加坡、紐西蘭及加拿大陸續完成,最後一國澳洲在日前獲批准,並在同一天迅速完成通知程序,讓CPTPP將可在12月30日正式生效。接下來二個月內,剩餘的五國,包括越南、智利、秘魯、汶萊及馬來西亞,也預計會陸續通過批准。
在全球籠罩保護主義及貿易戰的霧霾之際,這個結果具有幾點重要意義。第一是CPTPP 11國以行動而非口水展現繼續推進經貿自由化的決心。在CPTPP下,各國幾乎都承諾完全移除關稅,也接受了許多跨時代的貿易規則。如此重大的承諾對各國內部當然都有衝擊及反對聲浪,但各國能在一年內化解內部爭議、爭取認同後獲得國會同意,反映出各國極大的政治決心。特別是如澳洲8月總理及貿易部長才換人,而加拿大10月與美國的談判結果也受到質疑,各界都擔心會阻礙其批准,事後看來是多慮。這樣的決心對於美中貿易戰的意涵,是否成為未來WTO改革的動能,都值得重視。
第二是建立了新世代的經貿自由化標竿CPTPP被稱為「高標準、下世代」協定,因為除了關稅、投資等高度開放外,還有非常多如政府控制事業、數位貿易、法規調和、管制影響評估等直接觸及各國體制改革的規則這些規則在WTO都還在研討階段,其餘協定也很罕見。尤其是固然美國退出,CPTPP之11國仍占全球貿易值的四分之一,況且其成員國還會繼續增加,因此堪稱是歐盟以外世界最大的自貿協定之一。簡單來說,CPTPP是一個值、量已經很驚人的協定,而且還會繼續擴大。
第三是創造了新的領先群。CPTPP中包含如日、加、澳、紐等老牌自由化國家,更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及馬來西亞等明日之星。外界對越南能滿足CPTPP標準已感驚訝,今年更進一步完成與歐盟的自貿協定。隨著美中貿易戰的惡化,越南原本就是中國大陸台商和外資遷移的主要選擇;據說自年初起越南訂單就以15%以上的速度成長。隨著CPTPP以及歐越FTA生效,加上東協成員身分,越南的吸引力必然更加升級。
最後,這對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不可低估。美國近期來要各國「選邊」的態度已從隱晦改為明講。CPTPP生效後可能成為美中戰場的延伸。美國是否會改口要重返?北京如何回應?都可能出現戲劇性變化。
對於台灣,CPTPP重要性已經無須重複。尤其是美中貿易戰讓全球經貿失序,科技競爭及各國吸引投資誘因可能導致產業外移的新發展,爭取加入新的區域經貿集團帶來的保障及機會,更為重要。問題在於如何取得入場券?目前已明確取得支持的潛在成員有泰國及哥倫比亞;前者有日本背書,後者獲得墨西哥及智利等背書。我國宣布最早,但迄今是否有機會?誰願背書?阻礙為何?似乎都還模糊不清,或是無法處理。CPTPP成員國先前已有共識,待協定生效後就會啟動新成員加入的探討程序。換算時間,看來大概是明年上半年。對政府而言,爭取加入已經說了五年,話也已說滿說死;若能順利取得門票當然有加分之效,但若被拒於門外,不但影響經濟,更可能成為政治災難,不可不慎!








聯合報黑白集/除掌權者外 誰不是「體制受害人」


2018-11-01 23:3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被勞運份子打傷,工運界感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被勞運份子李明彥打傷。工運界格外感慨,因賴香伶維護勞權不遺餘力,李明彥卻把她視為官僚體系的代表。暴力行為無可寬容,卻也有人嘆李明彥自己是「受體制暴力傷害」者
李明彥曾任外包工,體會制度的壓榨,並到處揭弊陳情。他的所為確實喪失理智,但他指陳某些外包公司年年工安違規造成傷亡,仍年年有本事承包政府標案。這種狀況,卻連賴香伶都無能為力,則層層的「體制受害人」何其多!
往深一層想:看台鐵工時表,再看罹難者家屬向下跪司機表達諒解,大家不都同是「體制受害人」?又如「北漂」一詞成選舉熱門話題,可見受害者不是失業青年個案,而是「體制」現象。再來,如年金改革使軍公教成為「被感謝的犧牲者」,但全台旅遊業也在嘆連國民旅遊都冷清;如今交通部大手筆推旅遊補助,埋單的還是全民。
政府得意誇口的政績,例如插手工會個案,卻在制度改革上節節敗退,或選擇性挑選「被改革者」。一例一休是明顯的例子,勞工外包制亦成為這次勞動局長濺血的幕後主因。台鐵如今受千夫所指,同樣連連出包的中油仍受人事酬庸疑慮籠罩;獵雷艦慶富案父子主嫌一潛逃一交保,國防部喊「國艦國造」繼續口號震天……。
以上例子,哪件只是一二惡徒所為?哪個不是制度殺人、政客為禍可憐今日台灣,除掌權者外,誰不是「體制受害人」








聯合報社論/甩不掉這三條尾巴,民進黨難成正常政黨


2018-11-01 23:3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蔡英文信任度已跌到二成六的新低。 記者林澔一/攝影


距離選舉僅剩廿多天,民進黨在多個縣市陷入苦戰,主因之一,顯與受中央執政欠佳拖累有關。根據綠媒美麗島電子報的最新民調,蔡英文的信任度已跌到二成六的新低,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也僅剩二成七,落後國民黨好感度四成一甚遠。這樣的變化,對照兩年半前挾著「完全執政」的威風光榮上台的蔡政府,恐怕有如從雲端跌入深谷。
從「黨外」一路走來,到取得「完全執政」,民進黨可謂完成了它重要的政治發展里程。然而,為何短短兩年半的完全執政,民進黨握有滿手權力卻無法造福百姓,反而迅速遭到了民意背棄?主要癥結,是民進黨過於自大自滿,在盡情享受權力之餘,卻忘記了自己的轉型,忘記了自己的民主承諾。諷刺的是,民進黨不斷吹噓要推動「轉型正義」,更揚言要以「討黨產」幫助國民黨推動轉型,它卻忘了自己如何抱殘守缺,死守意識形態的神主牌,甚至還企圖用它僵固的思維鎖住台灣民眾的前景。
簡言之,民進黨之所以無法成為一個以民眾福祉為先的正常政黨,主要是它拖著三條不符現代民主政黨要件的尾巴,亟待切除。這三條尾巴,一條是「基本教義派」的尾巴,一條是「仇恨牌」,另一條則是「陳水扁」。這三條尾巴若無法根除,民進黨將時時自困於「尾巴搖狗」的倒錯情境,無法蛻變成一個現代民主政黨。
先談「基本教義派」這條尾巴。追求台灣獨立固是民進黨的核心理念,但任何理性的決策者,無論從國家安全、經濟利益或社會和諧的角度看,都應該理解我國現階段沒有立刻實現「台灣獨立」的可能。但在民進黨的基本支持群裡,卻有一小部分要求迅速實現台獨,推動「獨立公投」的喜樂島聯盟即是其中一例。面對喜樂島聯盟的進逼,民進黨既不敢與之切割,又無法接受其主張,只好首鼠兩端,虛與委蛇,一方面想討好主流民意,一方面又捨不得基本教義派的鐵票。如此,注定兩面不討好。
「急獨」以外,民進黨另一條必須切除的尾巴,就是「仇恨」。民進黨的支持群眾乃至黨內政治菁英中,不少人因為仇恨中國、仇恨國民黨而選擇加入民進黨。這種仇恨心理,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可循但隨著社會和民主的變遷,不斷覆誦這些仇恨,甚至將之摻進各項政策中渲染擴大,乃至攪拌到教育中餵給下一代久而久之,即變成了社會的病態和毒素,製造更多社會對立及不寬容
平心而論,平反白色恐怖或討黨產等主張,都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當摻入了太多仇恨因素之後,平反白色恐怖就成了「報復」和「鬥爭」,「討黨產」則成了「清算國民黨」,並株連其他「有國民黨背景」的社會團體。再如兩岸政策及年金改革,也很難說沒有仇恨的因子。年改迄今仍是選擇性改革,開刀對象限於長期被認為是「藍營鐵票」的軍公教。兩岸政策方面,調整國民黨的「友中」方向或可理解,但當政策已嚴重損及本地各種觀光相關業者的生計,仍堅不調整,不啻形同驅民於淵。毫無仁心的統治者,才會如此濫用仇恨來傷害百姓
民進黨最奇怪的第三條尾巴是「陳水扁」。無論民進黨政治菁英對陳水扁懷有多少特殊的感情,從國家法治及社會正義的角度看,民進黨上下對扁家貪腐劣行的呵護和容忍,徹底暴露了民進黨「家天下」的私心。如此護短徇私,人民還會相信什麼改革和正義?
無論「急獨」、「仇恨」或「挺扁」,都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遑論有什麼市場價值。但民進黨夾著這三條尾巴,以為可以割取邊緣利益,其實反而喪失自己的價值和正當性,也喪失人民的信任。一個不想轉型的政黨,遭到民意拋棄,也只是剛好而已。

聯合筆記/首席文膽 小江上位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256/web/

◆  SMCRE 揪社群平台不實訊息
◆  鋼筋傷人?制度傷人?
◆  別讓政治決定運動員未來
◆  支票狂開 頭家變雞頭
◆  優雅轉身 給人民留點後思
◆  選前歸畚箕 選後嘸一湯匙
◆  聯合筆記/首席文膽 小江上位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首席文膽 小江上位


2018-11-01 23:54 聯合報  李春
大陸「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十一月五日至十日在上海舉辦。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表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 (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共最高領導人出行,隨行人是門學問。十八大後五年,固定格式是栗戰書、王滬寧步步相隨;十九大後,相隨的變成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副總理劉鶴。最近貼身相隨新添了一位。
習近平將到上海出席首屆進口博覽會,屆時隨行名單中有江金權。早前習近平小南巡廣東,這名字就曾出現,座次還被排在省頭之前。廣東官場不大諳熟朝中事者,自然要問這位是誰。
這江金權是習近平現任貼身文膽,今年二月回巢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任職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江是湖北人,與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是同學,都出自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社科院算是國家頂級智庫,中共政研室是中共中央頂級智庫,一間名氣不大的大學出了兩個頂級智庫領軍者,算是個奇蹟。
其實江金權出任最高貼身文膽,本身也是奇蹟。中共中央政研室副主任中,王滬寧的由副而正再登高是個案,以前副主任定期陸續外放,如中共十九大前副主任王曉暉、潘盛洲外放到中宣部、港澳辦一樣,江金權調任國務院國資委紀檢組組長,被視為退休前的過冷河,未料會再回南書房。
不過江金權走到貼身之位,不算太偶然。因其在中共中央政研室,曾任黨建局長,十九大政治報告寫作班子王滬寧徵召加入,而江金權在政治報告起草中,兩大主張獲得最高的賞識,一是提出中共黨建在十八大之後五年,有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這又是中共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原因;二是要把中共黨的政治建設納入中共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強調以中共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這一點後來成為十九大政治報告的創新內容,也是習近平新思想的核心內容。
話說回來,江與前任王滬寧近似,也是三朝文膽他在政研室專攻中共黨建理論,最早成功是總結鄧小平中共黨建理論,再更上層樓是因研究江澤民黨建思想,再後來曾系統化胡錦濤中共黨建活動
雖然現在已是中共黨建理論頂級權威,又是最高的貼身文膽,江金權其實是學經濟出身,在經濟層面上他的重要心得,是一本《「中國模式」研究中國經濟發展道路解析》。但其中國模式的一些提法,曾引起爭議,這種爭議實際上現在也末平息,不過當年的小江,已不大談經濟和模式,因為那是另一貼身智囊劉鶴的領域。









SMCRE 揪社群平台不實訊息


2018-11-02 00:40 聯合報  柯舜智/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在立院答詢,指「假新聞」對政府、社會造成傷害,政府絕不允許;不過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比較適合的作法,應該是「橋接」網路跟現實行為,直接適用既有法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實訊息的傳播,中外皆然;只是現今普遍使用的網路社群媒體、通訊軟體、以及行動化的跨螢接收,加速不實資訊的流通與擴散,也引發社會爭議解決之道最終都指向媒體素養
自媒體素養政策教育白皮書公布以來,媒體素養從來沒有這麼被重視過,教授媒體素養課程多年有些心得。
首先,請用「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或「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來替代「假新聞」(fake news)。原因有四。
一、就新聞學立場來說,經過媒體組織與專業新聞工作者傳播的「新聞」,需符合客觀中立、真實報導、充分查證等新聞專業倫理要求,或許偶有查證疏失或報導錯誤,但也不能稱為「假」新聞;二、大部分在社群媒體流傳轉貼的資訊,既缺乏新聞報導的形式,也缺乏新聞的內涵,正確來說只是「訊息」,還稱不上「新聞」;三、虛假訊息所引發的問題,滲入生活每個面向,影響程度超乎新聞報導;四、美國總統川普經常使用「假新聞」來貶低他不認同的新聞,「將事實的新聞聲稱為不真實」,扭曲假新聞原有的含義。
其次,媒體素養是現代公民的核心素養,在教育體制內學生大致都有機會接觸媒體素養,但眾多社會人士與退休族群,是最需要、卻也可能是最沒機會學習媒體素養的孤兒;例如長輩頻在Line等社群媒體轉傳各種不實或錯誤訊息,顯示非校園情境的媒體素養教育更加迫切
如何進行媒體素養?當接收訊息時,隨時應用傳播模式五元素濃縮而成的「SMCRE」來拆解訊息,多方思考:瞭解訊息來源(Source)是哪個組織或個人所發布,可信度或專業性值得信賴嗎?訊息內容(Message)傳達什麼意義、價值觀或意識形態?透過何種媒體管道(Channel),是透過缺乏審查機制的社群媒體、自媒體、自架網站?還是具守門機制的電視、報紙、廣播等通路?訊息接收者(Receiver)是誰?訊息對個人或社會產生什麼影響(Effect)?
接收任何訊息時,記得善用SMCRE的分析原則,不僅可培養批判思考能力,更能內化為接收訊息時的思辨能力,壯大政務委員唐鳳所稱的「心理抗體」,有效降低了不實訊息的傳播與影響。









鋼筋傷人?制度傷人?


2018-11-02 00:37 聯合報  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被打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於市政府辦公室遭李明彥持鋼筋毆打受傷住院,筆者首先要嚴正譴責此類暴力行為,並祈願賴局長於康復出院後,能一本初衷、繼續為勞工朋友的權益奮鬥!
市政府勞動局人員和駐警們或許深深自責未能阻止此一不幸事件的發生,但若根據左翼聯盟黃德北以及台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等勞工團體的分析,此事件可能和勞委會、勞動部長期以來未能訂定勞動派遣相關法案(專法或勞基法專章),以致於派遣勞工權益受損、求助無門有密切關係
台灣開始有派遣的勞動樣態,應該源於卅多年前的外商,經過企業雇主「呷好逗相報」和派遣企業的推波助瀾,依據勞動部統計臨時性或派遣人力從民國97年(二○○八年)的近五十萬,成長到民國106年(一七年)的近六十三萬人,而關心勞工權益的朋友多深信實際從事派遣工作的應超過此數。
當從事派遣工作的勞工人數越來越多,運用派遣人力的企業日益普及,派遣業的勞資爭議亦時有所聞。但不管勞動部蒐集多少年資料、委託多少研究案、舉辦多少研討會、弄出無數版本草案、清楚瞭解派遣產業的「眉角」,至今還喬不定是要訂定專法或是在勞基法中加訂專章,仍想以一部勞動基準法應萬變,豈不妙哉!
長期以來,勞團多訴求工作穩定性、維護勞工權益,因此強烈反對勞動派遣,更嚴正抗議訂定專法或專章「勞動派遣就地合法化」行為。但勞動派遣已成事實,也逐漸蔚為風潮,政府和公民營企業亦巧立名目、爭相採用,再加上惡質業者善鑽勞基法漏洞,不時傳出刻扣薪資、違法解雇、拋棄職災勞工等爭議。更糟的是,某些機關或部門因業務亟需業者配合,無視派遣勞工的困境和申訴,繼續接受違規/違法投標、人力供應,一出事或有爭議不僅不想辦法解決,反而常擺出慣老闆姿態全部推給派遣業者;能解決的,換個牌照再來標,不能解決的,也不用標案了。
不管我們常參考的日本勞動派遣法,自訂定後已修訂五次,連對岸在民國97年(二○○八年)實施加入「勞務派遣專章的勞動合同法,我相信若非賴局長遭襲事件,勞動部許部長絕對不會立刻表示,將於立法院下個會期提修法草案如果這樣,台灣社會難道都要等到發生重大事件(如日前普悠瑪不幸事件),才願意狠下心來面對和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當李明彥呼喊是鋼筋打人、不是我打的」,我們也要深思是什麼樣的制度、遭遇迫使李拿鋼筋傷人。許部長,我們等著勞動部端出或許並非完美,但至少能解決部分問題的勞動派遣法或專章!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  嚴震生/衣索比亞的政治三部曲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2018-11-01 23:49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來自香港的華裔喜劇演員歐陽萬成(中)從HBO喜劇「矽谷群瞎傳」(Silicon Valley)出頭,他今年有三部好萊塢電影上映,更推出自傳「如何美國化」(How To American)。 圖/取自世界日報、歐陽萬成提供




亞裔移民吉米十三歲從香港搬到美國洛杉磯,剛上中學時英文什麼都不懂,他其實就是美國人眼中最典型的亞洲孩子:數理能力好、懂得拉小提琴,而且會打乒乓球。望子成龍的父親用假地址讓他讀比佛利山高中,希望吉米像大多數新移民子弟一樣,拿個好學位,找到讓人羨慕的工作。
吉米藉著看電視讓自己英文進步,不過因為最常看黑人娛樂頻道(BET),除了學到很多俚語外,還培養出對饒舌音樂的興趣。他招募幾個同學成立一個樂團,應該算是對娛樂圈的初步興趣。然而這樣的嘗試並不是很成功,現在想起那段經歷還是會覺得臉紅。
反正,後來他進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先是主修機械工程,再轉到經濟系。「那是在容易畢業的學位裡,亞裔父母能夠接受的底線」,吉米說,而且父親工作是財務顧問,經濟學位至少跟他的產業有點關係。
在他口中最無聊的大學裡,吉米花了不少時間抽大麻,他說那樣自己就不再只是學校占最多數的亞裔學生之一,而是少數抽大麻的亞裔學生了。從小就受身分認同困擾,或許是驅使他想變得跟別人不一樣的動力。畢業前父親幫他在花旗美邦找到財務部門的工讀機會,然而那段經歷,反而令吉米更堅信不想要坐辦公桌的穩定生活
「你是怎樣鼓起勇氣跟父親說的?」三月在Google總部舉辦的演講,主持人霍華女士好奇地問,她是公司裡投顧部門的高層。對認為「追尋夢想是破產捷徑」、「藝術家是流浪漢」的父親來說,吉米倘若不想追隨傳統亞裔成功人士腳步,一定不容易接受。吉米回憶起那刻橫起心來跟父親溝通的原因,是他想通了一件事:與其讓自己後悔一輩子,不如就讓父母難過個幾年吧;就算結果是失敗的,總要先試過才知道。
離開原先設定的途徑本來就不簡單,而像是吉米連未來方向都還待摸索的情況就更充滿未知數了。他離開學校後曾經身兼二手車銷售、喜劇俱樂部門口收票員,還在脫衣舞店擔任主持工作,經過一段時間才確定自己喜劇界的才能
他在第一○二次試鏡終於獲得知名製作人麥可.賈吉的青睞,擔任HBO喜劇影集「矽谷群瞎傳」的小角色。很幸運地,原本只有兩句對白的龍套工作,竟然漸漸演變成劇集的主要人物。
你或許也在賣座電影「瘋狂亞洲富豪」裡注意到歐陽萬成,或是吉米.歐陽,這位不尋常的亞裔年輕人。就像同部電影的女主角吳恬敏,甚或是在MBA闖蕩的林書豪,他們都脫離一般亞洲家庭替孩子設定好的生涯路徑,卻靠著獨特能力與信念闖出一片天:吳恬敏儼然是好萊塢新生代女星打破種族藩離的代表、林書豪讓籃壇對亞洲人刮目相看,而歐陽萬成不僅成為暢銷書作家與演員,更讓Google講座擠滿前來朝聖的員工。
這些非典型的新一代亞裔,拒絕遵循傳統的未來,沒想到峰迴路轉後,竟然成為在歐美社會裡,成功塑造亞洲形象的最重要人物

名家觀點/還稅於民的迷思

名家觀點/還稅於民的迷思


2018-11-02 02:16 經濟日報  陳國樑(作者是政大財政系副教授)

稅收超徵,理盲的民粹操弄者,還稅於民的聲音喊的喧天價響、以過去四年超徵金額一次性每人退還22,000元為號召(加計民國107年(2018年)預計將超徵的500億元,則為每人24,100元)撩弄人性;嘉許財政部目前為止的堅持,期待蘇部長辯證的能力與勇氣,道理不能僅是含在兩頰裏。
爭議的源頭是,主計總處預算編列作業時,對於課稅收入金額估算,由財政部提供稅收預估數,編入預算成案。預算案在通過立法程序成為法定預算後,該稅收預估數即成為稅收預算。會計年度開始後,由於實際稅收數字與稅收預算必然有落差,此一實徵數與預算數差額,不過是估計誤差。讓人擔憂的是,此一估計誤差並非隨機不可測的「白雜訊」(white noises),而有人為、估計技術或制度上的肇因。
原因在於,如非為單純的稅收短估或超編,或表示當年度政事的推動,仍有財源未納入考慮,有失為政應有的兼籌並顧;或表示預算編列未能量入為出,欠缺妥善的財源規劃。但目前社會的關注,全在退與不退,徹底失焦。
曾幾何時,財政部自創「超徵」與「短收」兩個詞彙,每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估計誤差大於零)時,稱之為「稅收超徵」;反之稱之為「稅收短收」。前者「超徵」,國家稅收取之於民,怎能抵擋外界還稅的要求?後者「短收」,難保外界不質疑稅捐稽徵不力、怠忽職守。自此跋前躓後,永無寧日。
近來有論文研究我國政府自民國73至106年(1984至2017年)稅收預決算資料,經跨國比較與各種統計方法檢驗發現,預測表現未能符合「優質良好預測」須具備的性質。政府稅收預測沒有愈趨準確的趨勢,也未能達到有效充分運用資訊的要求;甚至以「天真預測法」(naïve estimation method)拿當期的實徵數充作下期預估數,表現也毫不亞於正式預測結果。
行政部門(主計總處與財政部)實應深切檢討,思索更好的稅收預估方式。另外,由於立法院負責預算審查,對行政部門稅收預估,不該照單全收;對照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U.S.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立法院亦應具備自行預估稅收的能力,立法院預算中心人員與設備,當適度擴充。此外,比照經濟成長等總體經濟指標的推估,也可鼓勵私人機構、學術單位及獨立民間智庫進行稅收預估。
除上述技術層面對策外,建議停止「稅收超徵」與「稅收短收」等詞彙的使用,以免誤解持續;後續稅收預估,或可考慮以區間為之,預算編列則可以該區間的中位數列計。
在制度上,為求根柢解決問題,《預算法》須有適度的修正。在當年度歲出大於歲入、出現預算赤字時,如有實徵數大於預算數的情形,應將其差額優先用於填補當年度預算缺口;將所謂「超徵」的稅,用來縮減債務舉借法制化,不僅可以杜絕不明就裡下的還稅訴求,也可消彌民眾對於財政部「恣意運用」所謂「超徵」稅收的不信任。
如當年度歲出小於歲入、出現預算賸餘時,如有實徵數大於預算數的情形,則應以追加預算或特別預算方式,考慮用於:重大經濟建設的推動、施行所得重分配的社福措施,或用於未償債務的償還。在政府不作為下,課稅失去正當性,應按民眾實際納稅金額退還,繳多少退多少,這才是真正的還稅於民。
一次性的將徵來的稅,以每人平均的方式發送,其實是重分配,稅收是用之於民、不是還稅於民。最後必須強調的是,在目前政府財政赤字連年、國家債務累累的情形下,每人每發送1元,就意味著必須另行舉債2,400萬元,這是蠻橫強取式的代際掠奪。


陳國樑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現任政大財政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產業組織、財務經濟學、稅務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