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聯合筆記/首席文膽 小江上位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256/web/

◆  SMCRE 揪社群平台不實訊息
◆  鋼筋傷人?制度傷人?
◆  別讓政治決定運動員未來
◆  支票狂開 頭家變雞頭
◆  優雅轉身 給人民留點後思
◆  選前歸畚箕 選後嘸一湯匙
◆  聯合筆記/首席文膽 小江上位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首席文膽 小江上位


2018-11-01 23:54 聯合報  李春
大陸「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十一月五日至十日在上海舉辦。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表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 (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共最高領導人出行,隨行人是門學問。十八大後五年,固定格式是栗戰書、王滬寧步步相隨;十九大後,相隨的變成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副總理劉鶴。最近貼身相隨新添了一位。
習近平將到上海出席首屆進口博覽會,屆時隨行名單中有江金權。早前習近平小南巡廣東,這名字就曾出現,座次還被排在省頭之前。廣東官場不大諳熟朝中事者,自然要問這位是誰。
這江金權是習近平現任貼身文膽,今年二月回巢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任職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江是湖北人,與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是同學,都出自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社科院算是國家頂級智庫,中共政研室是中共中央頂級智庫,一間名氣不大的大學出了兩個頂級智庫領軍者,算是個奇蹟。
其實江金權出任最高貼身文膽,本身也是奇蹟。中共中央政研室副主任中,王滬寧的由副而正再登高是個案,以前副主任定期陸續外放,如中共十九大前副主任王曉暉、潘盛洲外放到中宣部、港澳辦一樣,江金權調任國務院國資委紀檢組組長,被視為退休前的過冷河,未料會再回南書房。
不過江金權走到貼身之位,不算太偶然。因其在中共中央政研室,曾任黨建局長,十九大政治報告寫作班子王滬寧徵召加入,而江金權在政治報告起草中,兩大主張獲得最高的賞識,一是提出中共黨建在十八大之後五年,有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這又是中共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原因;二是要把中共黨的政治建設納入中共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強調以中共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這一點後來成為十九大政治報告的創新內容,也是習近平新思想的核心內容。
話說回來,江與前任王滬寧近似,也是三朝文膽他在政研室專攻中共黨建理論,最早成功是總結鄧小平中共黨建理論,再更上層樓是因研究江澤民黨建思想,再後來曾系統化胡錦濤中共黨建活動
雖然現在已是中共黨建理論頂級權威,又是最高的貼身文膽,江金權其實是學經濟出身,在經濟層面上他的重要心得,是一本《「中國模式」研究中國經濟發展道路解析》。但其中國模式的一些提法,曾引起爭議,這種爭議實際上現在也末平息,不過當年的小江,已不大談經濟和模式,因為那是另一貼身智囊劉鶴的領域。









SMCRE 揪社群平台不實訊息


2018-11-02 00:40 聯合報  柯舜智/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在立院答詢,指「假新聞」對政府、社會造成傷害,政府絕不允許;不過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比較適合的作法,應該是「橋接」網路跟現實行為,直接適用既有法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實訊息的傳播,中外皆然;只是現今普遍使用的網路社群媒體、通訊軟體、以及行動化的跨螢接收,加速不實資訊的流通與擴散,也引發社會爭議解決之道最終都指向媒體素養
自媒體素養政策教育白皮書公布以來,媒體素養從來沒有這麼被重視過,教授媒體素養課程多年有些心得。
首先,請用「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或「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來替代「假新聞」(fake news)。原因有四。
一、就新聞學立場來說,經過媒體組織與專業新聞工作者傳播的「新聞」,需符合客觀中立、真實報導、充分查證等新聞專業倫理要求,或許偶有查證疏失或報導錯誤,但也不能稱為「假」新聞;二、大部分在社群媒體流傳轉貼的資訊,既缺乏新聞報導的形式,也缺乏新聞的內涵,正確來說只是「訊息」,還稱不上「新聞」;三、虛假訊息所引發的問題,滲入生活每個面向,影響程度超乎新聞報導;四、美國總統川普經常使用「假新聞」來貶低他不認同的新聞,「將事實的新聞聲稱為不真實」,扭曲假新聞原有的含義。
其次,媒體素養是現代公民的核心素養,在教育體制內學生大致都有機會接觸媒體素養,但眾多社會人士與退休族群,是最需要、卻也可能是最沒機會學習媒體素養的孤兒;例如長輩頻在Line等社群媒體轉傳各種不實或錯誤訊息,顯示非校園情境的媒體素養教育更加迫切
如何進行媒體素養?當接收訊息時,隨時應用傳播模式五元素濃縮而成的「SMCRE」來拆解訊息,多方思考:瞭解訊息來源(Source)是哪個組織或個人所發布,可信度或專業性值得信賴嗎?訊息內容(Message)傳達什麼意義、價值觀或意識形態?透過何種媒體管道(Channel),是透過缺乏審查機制的社群媒體、自媒體、自架網站?還是具守門機制的電視、報紙、廣播等通路?訊息接收者(Receiver)是誰?訊息對個人或社會產生什麼影響(Effect)?
接收任何訊息時,記得善用SMCRE的分析原則,不僅可培養批判思考能力,更能內化為接收訊息時的思辨能力,壯大政務委員唐鳳所稱的「心理抗體」,有效降低了不實訊息的傳播與影響。









鋼筋傷人?制度傷人?


2018-11-02 00:37 聯合報  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被打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於市政府辦公室遭李明彥持鋼筋毆打受傷住院,筆者首先要嚴正譴責此類暴力行為,並祈願賴局長於康復出院後,能一本初衷、繼續為勞工朋友的權益奮鬥!
市政府勞動局人員和駐警們或許深深自責未能阻止此一不幸事件的發生,但若根據左翼聯盟黃德北以及台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等勞工團體的分析,此事件可能和勞委會、勞動部長期以來未能訂定勞動派遣相關法案(專法或勞基法專章),以致於派遣勞工權益受損、求助無門有密切關係
台灣開始有派遣的勞動樣態,應該源於卅多年前的外商,經過企業雇主「呷好逗相報」和派遣企業的推波助瀾,依據勞動部統計臨時性或派遣人力從民國97年(二○○八年)的近五十萬,成長到民國106年(一七年)的近六十三萬人,而關心勞工權益的朋友多深信實際從事派遣工作的應超過此數。
當從事派遣工作的勞工人數越來越多,運用派遣人力的企業日益普及,派遣業的勞資爭議亦時有所聞。但不管勞動部蒐集多少年資料、委託多少研究案、舉辦多少研討會、弄出無數版本草案、清楚瞭解派遣產業的「眉角」,至今還喬不定是要訂定專法或是在勞基法中加訂專章,仍想以一部勞動基準法應萬變,豈不妙哉!
長期以來,勞團多訴求工作穩定性、維護勞工權益,因此強烈反對勞動派遣,更嚴正抗議訂定專法或專章「勞動派遣就地合法化」行為。但勞動派遣已成事實,也逐漸蔚為風潮,政府和公民營企業亦巧立名目、爭相採用,再加上惡質業者善鑽勞基法漏洞,不時傳出刻扣薪資、違法解雇、拋棄職災勞工等爭議。更糟的是,某些機關或部門因業務亟需業者配合,無視派遣勞工的困境和申訴,繼續接受違規/違法投標、人力供應,一出事或有爭議不僅不想辦法解決,反而常擺出慣老闆姿態全部推給派遣業者;能解決的,換個牌照再來標,不能解決的,也不用標案了。
不管我們常參考的日本勞動派遣法,自訂定後已修訂五次,連對岸在民國97年(二○○八年)實施加入「勞務派遣專章的勞動合同法,我相信若非賴局長遭襲事件,勞動部許部長絕對不會立刻表示,將於立法院下個會期提修法草案如果這樣,台灣社會難道都要等到發生重大事件(如日前普悠瑪不幸事件),才願意狠下心來面對和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當李明彥呼喊是鋼筋打人、不是我打的」,我們也要深思是什麼樣的制度、遭遇迫使李拿鋼筋傷人。許部長,我們等著勞動部端出或許並非完美,但至少能解決部分問題的勞動派遣法或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