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聯合/掃除經濟路障 新政府第一要務

.聯合報社論..維護南海主權是不分黨派的責任
.聯合報黑白集.換柱與防洪
.經濟日報社論.掃除經濟路障 新政府第一要務






聯合/掃除經濟路障 新政府第一要務


2016-01-30 03:2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去年經濟成長率為0.85%,未能保1,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至於今年,台經院預測為1.57%,彭博預測為2%,不如南韓和新加坡,且衰退機率超過五成。這是很大的警訊,新政府務必在第一年提出掃除經濟障礙的政策,扭轉頹勢。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全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出「綠能科技」、「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生技醫藥」以及「國防產業」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並著手擬定「策略性產業發展條例」。然而,過去台灣每一任總統、每任行政院長上台,都曾提出新的政策,例如:馬總統八年前提出愛台十二建設,並通過航空城條例,以及推出經濟示範區條例,但是結果呢,並未反應出實質的經濟成果,因此新政府上述調整產業結構計畫,還必須研訂具體可行的方案,否則可說是「都沒有錯、但不知對在哪裡」的方案。
例如:政府如何改善投資環境,而能吸引廠商在上述產業園區設廠?如何檢討現行環評制度?如何避免「缺地、缺工、缺電、缺水、缺人才」的困擾?這些問題都不是單一部會可以解決,必須以行政院整體角度,設立整合小組,認真執行。同時,需有通盤瞭解全貌的統合者,否則最終只有條例與科學園區,而沒有實際成效。
其次,我們要問的是為何要訂定特別條例,而且只獨厚這五個產業?難道其他產業對人民就業機會、全民所得的提升沒有貢獻?上述設立特別條例、扶植特定產業的作法,其實是創造能夠凸顯、宣傳的政績,雖然可能有其外顯性,但是目前台灣經濟急需振衰起弊之策,為何不嘗試整合成適用所有產業的通案?所有產業都適用的通案比較具有普及性,對就業機會、全民所得提升比較有助益,進而提高消費,拉動所得乘數效果。其實,特別條例的效果非常片面,而且無多大助益於就業機會與全民所得的提升,例如:2007年通過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雖然有助於創造一項新的產業,但是其對就業機會、提升所得幫助相當有限,反而被批評為「只顧朱門、不顧普民」的狹隘政策。
再者,環顧過去每次政黨輪替或更換行政院長,新的執政黨、院長都會改弦更張,提出新的政策,造成政策沒有延續性,否定過去、形同浪費國家資源。政黨輪替或更換行政院長,雖然代表其政策或許存在某種程度的問題,而且如果實施後有成效,功勞是前任者的,如果失敗自己又要負責任。如此一來,政府人力、時間、資源形同經常性虛耗。目前不僅是一朝長官一朝臣,而且是一朝長官一朝政策,弄得政府運作頻頻遭遇亂流。
因此,我們建議新政府對於舊政府的政策,如果理念方向正確,不必全然否定,仍可合理化的執行,例如:為了延展台灣地理位置的優勢,新政府應考慮重啟桃園航空城的建設;至於經濟示範區方面,新政府若無法有共識,則可進行只要小修其他法規即可運作的規劃,先行實施、創造成效。另外,在規劃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協議方面,對新政府是一大挑戰,新領導人須勇於面對,並說服國內各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過去政府都有對總統有莫大影響力的人,但未進入行政體系。這些人可以影響重大人事安排、政策,但卻未接受監督,也不用負責任,形成特權,以合法、灰色手段籠絡,這不是正常用人之道。因此,我們建議蔡英文總統,將信任的諮商、規劃人士,皆納入公務體系,讓權責相符能夠實現,避免黑箱弄權。民進黨已經具有完全執政權,希望新政府不要染上附著在政府每一個機制的慢性病。

聯合/換柱與防洪


2016-01-30 03: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換柱與防洪,皆是針對洪秀柱而來。
只是,換柱出現在洪秀柱總統選情趨低不起的後期,但防洪則出現在她尚未正式登記為黨主席候選人之時。
國民黨內有人傳出,如果洪當選黨主席將退黨;洪秀柱則稱「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些口氣,聽來都相當刺耳。
洪秀柱總統選戰打得吃力,原因很多,且責任也未必在她一人。但是,她標舉「一中同表」的兩岸訴求,卻又說不清楚,則可謂是致命傷。有一度,洪秀柱在壓力下「收回」了一中同表。但是,待她被換柱,失去總統參選人的角色後,她又屢屢表現出「我的兩岸思維沒有錯」的姿態。
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原本似乎只是「一中各表」的升級版。也就是主張,待一中各表得到鞏固,再思如何進行一中同表。但是,不知如何,後來卻似發展成「跳過一中各表/直指一中同表」。她說:「你一中各表,人家不表,人家不跟你表。」甚至脫口而出:「我不能說中華民國的存在,因為會變成兩國論!」
這套論述,不知是洪秀柱的口誤,或出自她的真意,卻是使她的兩岸政策造成重大爭議的主要原因。洪秀柱如今要競選黨主席,若不能捍衛此說,就必須再解釋清楚。
台灣現階段的兩岸政策的底線仍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人家不表,不讓你表」,但也要全力爭取到新加坡馬習會上表;如果把說「中華民國存在」就說成「兩國論」,那麼台灣有幾人不主張「兩國論」?
換柱與防洪,皆因兩岸政策的爭議而起。國民黨大敗,但連民進黨都說兩岸政策不是勝負主題。如今面對黨主席改選,這是洪秀柱重新思考其兩岸政策的時機,也是國民黨重新盤點其兩岸政策的節點。

聯合/維護南海主權是不分黨派的責任


2016-01-30 03:2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冒著美國反對的逆風,馬總統旋風式地訪視國土南疆太平島。若干民進黨立委則連譏帶諷反對,認為馬總統是「看守總統」,不宜在爭議地區大張旗鼓。然而,正當太平島主權問題驚濤洶湧,馬總統若毫無作為,可能使我國固有疆域在政治「空窗期」為人所奪,這難道是國人樂見之事?
馬總統選在此際訪視太平島,主要是時間上的緊迫。由於菲律賓向國際仲裁法庭提出南沙諸島的仲裁案,企圖要將太平島降格為「岩礁」,而非適宜人居的島嶼,以否定我國對太平島的領土權。國際仲裁法庭快則三月、慢則六月,可能將就此作出判決,正落在我國新舊政權交接之際。馬總統毅然登島,就是要向世人展示太平島的規模和環境為宜居島嶼,以及我國長期經營該島的事實。
菲律賓提出這項仲裁是居心叵測。馬尼拉所期待的裁定是:南海所有的「高潮高地」──即在高潮時露出水面的陸地,都不算島嶼,而只是岩礁,其中包括數十年前菲國奪自我國手中的「中業島」在內。如此一來,所有島嶼周邊起算的兩百海里經濟水域都將被取消,經濟海域的起算基準將移至菲律賓沿岸,這是其擴張領土的如意盤算。
儘管我國是南海六個「聲索國」(Claimant Country)之一,但因外交地位局限,無適當表達意見之管道。因此,馬總統才要親自登島,嘗井水,餵山羊,廟宇上香,表明島上自古以來就有人居住。如此,才能吸引國際媒體關注,彰顯我國擁有並實質統治太平島的事實。
作為中華民國總統,捍衛領土主權是最高義務,這豈能有看守期?如果馬總統毫不作為,任由國際仲裁法庭做出對我不利的裁定,那才是嚴重瀆職。何況,二○○八年陳水扁也曾以總統身分登島;而今天南海的主權爭議險峻程度又更甚於當時,馬總統不能坐視不管。從領土及主權不容侵犯的角度看,國民應該不分黨派地支持此事。
馬總統原訂去年底訪視太平島,當時因美國軍售案宣布在即,他接受了美國在台協會之勸阻。此次美國大聲反對,一則怕引發鄰國元首仿效,增高南海的緊張;二則是馬總統登島之時適逢美國務卿凱瑞訪問北京,正準備就大陸在南海造島及軍事化等問題與中方協商。正因時機敏感,AIT難免尷尬,又懷疑兩岸是否刻意應和,發言語氣便格外嚴峻。
無論如何,我國政策不能受外國干預或左右,中華民國有自己的國格與國家利益,身為總統,無論是現在的馬英九,或即將接手的蔡英文,都不應該以為美國的利益就是台灣的利益。何況,台灣雖是南海主權聲索國之一,但我們在國際協商的談判桌上並無發言之地,必須要設法製造自己的能見度,才不會被悄悄淹沒或犧牲。
事實上,美國與盟邦的立場未必永遠一致,它和以色列之間更是不時公開批評;但既是盟邦,就有強固的關係,不會因為一時一事齟齬就撕破臉。馬英九五月卸任,美國要尋求與新總統合作,此一風波很快就會過去。
馬總統登島的另一目的,是希望新政府能夠延續此一政策,繼續維護我國在南海的領土及利益。問題是,蔡英文會全盤接收嗎?總統府行前曾通知民進黨,希望蔡英文指派代表同赴太平島,卻遭到婉拒。民進黨擔心的是,如果派人同行,將被外界解讀為同意馬政府的南海政策。這樣的態度,似也不難理解:大選剛結束,蔡英文恃其新民意付託,或許希望採取有別於馬政府的政策。然而,在領土及主權問題上,民進黨終究沒有太多其他選擇。
夾在日益複雜的南海形勢中,我國政府能談的,除了強調保衛太平島,宣示和平解決紛爭,以及重申南海十一段線的歷史,其實很難發展出什麼新詞新意。重要的是,要懂得在不同勢力的角力中保持巧妙的平衡,才不會失去自己的目標和自主性。唯一不同是,蔡英文政府可能更重視美國的意見,不會正面衝撞,也不會留下和大陸「唱和」的印象,但立場和馬政府應該是一樣的。
面對菲律賓在國際仲裁法庭的挑戰,任何有損中華民國主權及利益的行為,無論藍綠,中華民國總統都必須挺身捍衛,國民亦然。

聯合筆記/革新英派,別再掉入經濟數字陷阱

.中美較勁 台灣別少根筋
.溝通再溝通 用庶民語言介紹TPP
.蔡英文「堆柴火」救經濟 看不出新意
.看不見的手 國會改革絆腳石
.派蘇爭龍頭 不怕農舍事件重演?
.爭資源 新潮流系不會缺席
.拚七月大選 安倍急著下猛藥
.追求市容美感 也是社會責任
.聯合筆記/革新英派,別再掉入經濟數字陷阱





聯合筆記/革新英派,別再掉入經濟數字陷阱


2016-01-30 03:28 聯合報 黃昭勇


一如預期,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去年經濟成長率,連百分之一都不到。這當然提醒我們當前經濟環境的嚴峻,即將當家的小英政府勢必也相當頭疼。
經濟學上計算經濟成長率的項目,是現在主流的進出口、政府支出、民間消費與民間投資。於是乎,讓政府多花錢、為了招商引資而降低環保的要求、用貨幣貶值來增加出口、發放消費券刺激國內市場等等,就會在各個經濟成長減緩但財政還不錯的國家間流行。
但貶值救出口遇到貨幣戰爭,增加政府支出因財政困難已不可行,極端氣候更提醒我們環保要求不能退讓,那,台灣還有什麼能推動經濟成長?
最重要的,先是擺脫經濟數字的陷阱。
正如多數財經官員、學者與企業界所說的,台灣的經濟惡化已經是結構性問題,絕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若為了追求帳面上的數字,又再推出短期措施,恐怕又會落入數字的決策迷思,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毫無助益。
數字的迷思是什麼?
簡單的一個問題,經濟成長率百分之○點九九與百分之一,你感受得出差別嗎?衡量通貨膨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百分一,你有感覺嗎?
恐怕,多數人都沒感覺。但每周油價下跌○點八元,開車族馬上有感;超商的茶葉蛋從八元漲到十元,上班族也很快就知道。
同樣的,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幾是一個提醒,但更重要的是民眾的生活是否有改善?工作條件是不是變好了?國人對台灣未來發展是不是有信心?是不是願意在這塊土地上打拚?
選舉前,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以「小英」的親切稱呼,帶著民眾、媒體從「浪漫台三線」深入客家的人文與生活,在地生活與人文構成的客家產業圖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因為,跟著她深入了在地產業,讓許多人發現台灣原來有這麼多美麗的地方,透過這些文化內涵,自然可以發展出產業,找出不同的生活。
這樣的產業發展,不完全是政府在主導、構圖,而是給人民一個想像、一個環境。
台灣的民間活力很強,百萬家的中小企業不斷在成長、提升,台積電等大企業也不斷證明有打世界盃的能力。要推動革新的「英派」,需要做的其實就是給民眾一個希望、一種圖像,把國家發展的方向講清楚,把產業環境弄好,自然就可以讓民眾盡情打拚、感受經濟發展,而不需斤斤計較成長率究竟是保一不保一。

平路/從一面國旗說起

.平路/從一面國旗說起
.方祖涵/下雪天重要的事情
.王文華/你也知道那些橘子!
.舒國治/過年與民宿
.廖玉蕙/雨中的飯局
.陳立恆/願我們,都不再做不良老人
.李清志/城市秘境探險




平路/從一面國旗說起


2016-01-30 03:28 聯合報 平路(作家)


最近這一陣,講起周子瑜手裡的那面國旗,人人有感,人人熱血賁張。
旗的意義,放回歷史上看,其實在於對壘、在於戰爭,卻不在和平!想想看聖女貞德手裡的旗、四行倉庫的旗、或者美國南北戰爭兩方的旗、日本戰國時期的陣旗(譬如,武田信玄的風林火山旗!)大敵當前,高高飄揚的一塊符幟,體現集體認同與歸屬感的需要。
在戰場上,旗的意義尤在於敵我的判定,旗幟一揮,讓人亢奮、讓人抖擻、鼓舞人殺出一條血路。
周子瑜在韓國電視上揮一揮國旗,黃安惡意舉報,周子瑜楚楚可憐「被道歉」的影片傳出來,所有台灣人感同身受。而那一夜不分藍綠,挺周子瑜與挺國旗的「臉書」海量噴出。其實在選舉日之前,國民黨所設定的選戰策略中,這面國旗的意義是不同的。就在一月九日的選前周末,國民黨催票大活動叫做「國旗Party站出來」。廣告出現在各個媒體,呼籲出席活動的民眾把國旗當帽子戴、當T恤穿、當圍巾披掛在身上,然後,「一旗來遊行」!
旗的意義既然在對壘,若從技術面事後回溯,對國民黨來說,以「國旗Party站出來」區隔敵我並拉抬選情,可能是個誤判!近年來早已經無分藍綠,國人都對這面國旗生出切身的感情,譬如說,出國在異地望見這面旗,心裡就湧出遊子的感情;而每逢林書豪、陳偉殷在場上,旗海飄揚是感動飆淚的時刻;至於所有的駐外單位,外交戰場上費盡周折,就是試圖把我們美麗的國旗掛出來。
換句話說,國旗早不是一黨之私,尤其在抗拒打壓的時刻,這面旗已是全民的意志表徵!反過來看,當每位年輕人都樂意把國旗畫在臉上、穿在身上,國民黨的國旗趴就注定失效。招數老了,這面旗在國內無分敵我,它沒有區別性,難以喚起對決意志,就無法成為凝聚一黨戰力的符幟。
若細數國旗的身世,固然可以從陸浩東講起,卻已是湮遠的歷史。近些年這面旗走過威權,走過「愛到最高點,心中有國旗」的紛擾年代,它身為國家機器的圖騰,曾經烙下黨國不分的印記,但之後的歲月也讓這面旗鑲嵌入更新鮮、更豐富的意義:除了上述表現台灣向心力的場合,近兩年來,先是張懸事件,護旗成為國人的共同心聲;如今再經過周子瑜事件,情勢更加明確。一面青天白日國旗,像是星際大戰的「原力」,凝聚起全民的精神力量,它莫之能禦。
換句話,時代往前走,這面國旗處在新的接合面,承載了不同既往的情感內涵。此時此刻,外界壓力的淬煉下,它代表台灣人的集體意志。
每逢一致對外的場合,戰鼓咚咚敲,這面旗顯現庶民的愛國情緒!作為國家象徵,小英當選晚上的記者會,背板上黨旗與國旗並列。國旗上的「車輪牌」與國民黨黨徽儘管重合,綠營的支持者接受了它,這面旗的意義不再為藍營所壟斷。
這個時間點,周子瑜事件更可以看作一個隱喻,標出台灣過去與未來的分水嶺。此時此刻,除了兩岸通吃的少數權貴家族,無分藍綠,國人的體認都是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從張懸事件到周子瑜,這一面國旗更像是全民的公共財,匯集著眾多記憶,標示著我們兩千三百萬人,其中所凝聚的高度共識,助益於台灣人民的一體感。
黃安做得太超過,激起所有國人的憤怒。全民沸騰的情緒,某個意義上,輕減了台灣內部的認同焦慮,也算意外的收穫。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