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碳權交易所應發揮多元功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關於電的十八般騙術,仍在翻新技術
◆  聯合報黑白集/笑死人的打詐宣言
◆  經濟日報社論/碳權交易所應發揮多元功能(系列四之三)






經濟日報社論/碳權交易所應發揮多元功能


2023-05-06 00: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淨零碳排是全球新顯學,台灣碳權交易所最快今年7月成立,使碳交易商機躍居市場矚目焦點。(本報系資料庫)


蔡英文總統於上月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舉辦的謝年飯時,宣示將由證交所、國發基金與環保署合作研議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希望藉由此一平台進行國際合作,進而達成減碳目標。蔡總統此一宣示乃台灣繼規劃課徵碳費之外,另一達成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碳排的最重要的經濟手段之一,非常值得期待。

隨之證交所宣布,「台灣碳權交易所」最快在今年7月完成設立登記,依證交所的初步規劃,「台灣碳權交易所」主要業務將包括: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與碳諮詢宣導服務,其中國內碳權交易部分將配合環保署法規進程及制度規劃,來建立國內碳權交易平台;而關於國際碳權買賣則將藉由國內有需求的企業尋求和國際認證機構洽商合作,來因應國際減碳對國內企業所造成的衝擊;另外,交易所也將針對國內碳費課徵、國際碳邊際關稅(CBAM)實施以及供應鏈碳中和等議題,提供諮詢宣導服務。

觀諸全球碳交易所交易的碳權,基本上可以區分為兩大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在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機制ETS)之下所核發的「排放額度」。受 ETS 管制的對象可透過免費核配或是拍賣來取得排放額度,而這種碳權商品的本質是一種「排放許可」,如歐盟 ETS 所核發的碳權就屬於此種類型。

第二種類型的碳權,則是在碳信用抵換機制下所核發的「碳信用」或「減量額度」,這種碳權主要是非受管制對象執行了減量計畫,再持其實際的減量成效向核發單位申請所得之額度,本質是一種「減量成效的認證」。根據金管會證期局揭露的訊息,規劃中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傾向採用「減量額度」交易,類似新加坡所設立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IX)。

針對「台灣碳權交易所」我們提出幾點看法。首先,碳權交易所初期將以國際碳權買賣為主,採與國際合作而非競爭方式來建構國際碳權買賣平台。

但以務實的角度來看,國際上不同的碳信用/減量額度平台彼此是存在競爭的關係,各自都在爭取額度持有者來自己的平台上架。因此「台灣碳權交易所」第一階段要成功的關鍵,必須能夠與世界各地的額度持有者進行談判,才能順利取得國際額度來台上架。就證交所的角色及量能來說,是否得以提供足夠的誘因來吸引國際額度上架,預期會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另一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新加坡 CIX 平台的成功值得學習,CIX 不僅是交易所,也推出項目平台和拍賣平台。「台灣碳權交易所」未來應可仿效新加坡 CIX 模式,提供國內外企業多元的碳權交易模式。

最後,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是否可有效協助台灣企業,來因應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歐盟即將執行的碳邊際關稅?答案恐怕不樂觀。

主要原因是:目前歐盟碳邊際關稅初步規劃,只有繳交碳稅/碳費以及購買 ETS 所換算的碳成本才可以抵換,因此規劃中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如採用「減量額度」交易,將不在 CBAM 抵換之列,這也是歐盟防止碳權套利的必要措施。惟對國內企業應用於供應鏈上的低碳或碳中和要求,「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成立將有所幫助。比如蘋果公司宣示要在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達成全供應鏈的碳中和,由於碳中和在實務上可使用碳權來抵減排放量,因此做為蘋果供應鏈之供應商的台灣企業,就可以購買「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減量額度。

總之,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雖然其可能無法直接協助台灣企業來因應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歐盟之 CBAM,卻能幫助國內企業來滿足國際大廠對供應鏈上的低碳或碳中和之要求。在這樣的願景之下,我們企盼「台灣碳權交易所」能發展成具多元且有台灣特色之碳權交易平台。(系列四之三)









聯合報黑白集/笑死人的打詐宣言


2023-05-06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強化打詐,行政院宣布推出「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1.5版」,針對網拍、假投資及解除分期付款等高發詐欺案類進行重點打擊。記者余弦妙/攝影


行政院通過「新世代打擊詐欺行動綱領一點五版」,提出「一合、二清、三減、四面、五不」措施,結合官民共同打詐。說來好笑,如果是玩真的,直接提二點○版就好了,為何只提個一點五版?莫非陳建仁為了保持禮數,怕超越蘇貞昌太多。

更好笑的,是那個從「一合」到「五不」的口號,讀起來既拗口又沒邏輯。陳內閣以為,硬湊出個一到五的順口溜,官民就會奉為圭臬遵從,詐騙集團就會聞風喪膽嗎?

說穿了,這個行動綱領真正的重點,可能為的是能「投入十三億」,再搞一次錢。蘇貞昌去年即投入十四億元成立「打詐國家隊」,其中,新成立的「數位部」負責源頭把關任務,至今卻交了白卷。去年,全民因被詐騙而損失的金錢高達七十億元,而詐騙犯平均年齡卻降低到廿八點九歲,難看至極。現在政府編出不順口的順口溜,還強調「進階版」;但高官此刻心思都放在選舉,能有效打擊詐欺才怪。

不信的話,立法院下周不妨考考陳揆和相關部長,問他們是否說得出五大口訣。地方議會也可問問警分局長,看他們都做了什麼、抓到什麼?如果要從根本杜絕詐騙,其實應把議題編入中小學公民與社會教材,教孩子從小學會辨識詐騙並養成公民倫理。如此,既能防詐,長大了也不致變成詐騙集團成員。












聯合報社論/關於電的十八般騙術,仍在翻新技術


2023-05-06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業者稱同時間同地點引進水養殖,左側漁電共生池文蛤苗幾全暴斃,右側一般池沒事,令人納悶。


蔡總統執政七年,歷經多次大停電及國際能源潮流變化,其能源政策不斷受到質疑;但她不聽忠告,不惜破壞環境生態及空氣品質也要硬幹到底。光靠硬拗與宣傳,當然不足以維持穩定供電;因此,蔡政府必須編織各種謊言來欺騙民眾;包括扭曲電價、圖利光電廠商,乃至讓台電高價購電而虧損累累。這十八套騙術還不夠,蔡政府的最新手法是對「備轉容量率」偷天換日,並把「漁電共生」變成「無魚發電」。

蔡英文的如意算盤是:只要自己明年五月能安全下莊,此後所發生的任何斷電、跳電、空汙或貪瀆事件,都要由下一任總統承受,與她無關。因此,在此之前只要做好表面功夫粉飾太平,台灣的電力結構與電價結構合不合理,未來會不會發生缺電、限電或電價大漲,都無所謂。這樣的盤算,是一個短視元首的不負責態度,但蔡政府上下全力護航,不覺得一手遮天欺騙百姓有什麼羞愧。

今年三、四月間,尚未到用電熱季,台電已兩度因電力告急,開出高價向用電大戶「買電」。原因很簡單:一次是火力機組故障,一次是民營機組破管,加上白天充裕的太陽能電力到了傍晚就自動「歸零」,當然會導致電力不足。由於民眾一看到供電出現「黃燈」就緊張,經濟部最近計畫修改「備轉容量率」的計算方式,將把公式的「分母」縮小,以換取民眾心安。此舉,還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安心術」。

在像孫運璿那樣的「工程師治理」年代,台電絕對是一板一眼,不可能出現這種「自我欺騙」及「自我催眠」的念頭。然而,到了今天「政客當家」的年代,則什麼不可思議的障眼法都做得出來。蔡英文上台前一再宣稱台灣「不缺電」,還批評台電「藏電」;而今缺電問題迫在眉睫,蔡政府卻用「減分母」的方式來灌水備轉容量率,令人瞠目結舌。

不僅如此,經濟部還宣稱,台電之所以需要買電,是因為近來工業用電量大增的緣故。但事實是,根據經濟部公布的數字,自去年九月起工業生產指數迄今已經「連八黑」,連續負成長。那麼,所謂「工業用電大增」,又是哪來的謊言?

此外,為了補足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的光電缺口,蔡政府最近決定開放「漁電共生」計畫中的五千公頃低地力土地,由經濟部直接遴選業者設置太陽能板,美其名為「農光共存」。換言之,原來的「漁電共生」計畫,現在變成了「無魚發電」,直接把農漁土地交給光電業者當生財工具。由此,不難想像台灣農地違章工廠何以拆不完,因為政府就是破壞農地的大幫凶。

最近,郭台銘拋出缺電及小型核能電廠的議題,還稱台積電因缺電而不去高雄設廠。其發言引發爭議,高雄市長陳其邁更反駁說,高雄不僅不缺電,電還有剩。說穿了,陳其邁的說法也是一種「話術」。就區域電廠的發電量論,高雄並不缺電;但在全島「南電北送」的機制下,高雄的電無法留給自己用,當然也會缺電。近月高雄停電的大小事故不斷,陳其邁還能宣稱高雄不缺電,就是睜眼說瞎話。高雄不缺電卻照樣停電,他的辯術已不攻自破。

蔡政府有關電力的十八套騙術,充滿了荒謬的裂口。諸如:全台各地的跳電斷電事件,都是蛇鼠鳥獸所為;三次大規模停電事故,則是胖手指和旋轉椅所致;核二除役的缺口,說要由水荒中的水力發電替補;就算廢掉農地,也要照顧光電廠商;夜間電力不足,修改分母就能解決。蔡政府真以為百姓都是愚民嗎?



晶片戰 美利益≠台灣利益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晶片戰 美利益≠台灣利益
◆  Fed加息又縮表 行動才開始
◆  青年低薪 科系設立應控管
◆  砸錢救薪資 又使鋸箭法糊弄
◆  三道程序 確立台歸屬
◆  能讓兩岸和平 就是豐功偉業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晶片戰 美利益≠台灣利益


2023-05-06 00:31  聯合報/ 廖啟宏/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戴維斯加州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加州)
不到一年半間,全球晶片產業像坐雲霄飛車般: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 路透


政治經濟學領域有句名言:「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不管目前感覺多麼篤定的事,謹慎決策者不應輕易將目前的現象視為長期常態,而做出錯誤決策。過去一年的晶片業,我們看到了這現象。

不到一年半間,全球晶片產業像坐雲霄飛車般: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從去年初晶片荒、台積電股價一度將近七百元;但曾幾何時,今年第一季台積電營收季減約三成。其他相關產業跌幅都超過三成。台灣護國神山也從鎮國之寶,到赴美設廠。在這鐘擺擺盪中,比晶片供需大戰更精采的,大概就屬台美中政治羈絆和謀略。

為什麼會供不應求?
其實缺晶片遠因是民國一○八年(二○一九)中美戰爭開始,川普總統對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另外美國當時也制裁華為。許多中國製造商深怕美國有下一波關稅限制,所以囤積晶片;當全球看到中國在囤積,也起而效尤,造成晶片市場緊繃。疫情中,美國消費者被關在家中,手上拿著政府振興支票,只好拚命買買買!再加上線上上課上班,有許多電腦用品需要,使得晶片市場供不應求。

此時,美國發現亞洲國家掌握關鍵生產元件、晶片,對於美國資安、國防工業、汽車產業都是很大威脅。隨著美中衝突升高,美國不斷祭出不同操作。並以龐大市場獨買能力強迫晶片大廠與其靠攏,並要求與中國脫鉤。隨著美方要求台積電交出客戶名單、台積電到亞利桑那州移機投資,開始有人憂心台灣如果沒有了護國神山,依然有剩下的利用價值嗎?

為什麼供過於求?
疫情後供應鏈打結慢慢解開,需求面忽然轉弱,全球央行為打擊通膨升息,造成信用成本增高、美國消費力道轉弱、中國經濟前景也不佳、全球經濟前景黯淡,所以晶片消費轉弱。

美國晶片法案也是造成供過於求的原因。美方用大水漫灌方式,以五三○億美金產業政策補貼企業,使企業願意生產超出市場的均衡數量。因為企業受到政府補貼,即使虧錢照樣大量產出。也由於補貼緣故,廠商訂價、盈虧就無法讓決策者做出有利於這個企業永續發展的決定。美國在歷史上的產業政策其實到頭來都是打水漂,包括鋼鐵業、輪胎產業、八○年代半導體、汽車業等。

目前供過於求的晶片大多是手機晶片和個人電腦晶片。高階晶片需求量還是很大。不過,世界的經濟政治瞬息萬變。美國利益不總是等於台灣利益。一廂情願地以晶片作為政治籌碼不但容易被政治綁架,也容易誤判國際情勢。

晶片產業震盪,除市場供需因素外,過去幾年在各方強權角力下,版圖不斷被打破重組,在接下來十至廿年,台灣能否維持關鍵地位?如果美國擁有足夠晶片的生產能力和產能,對台灣的安全保障能到什麼程度呢?

台灣經濟實力不應變成籌碼,而應當作為拓展政治空間的有效利器。台灣經濟資源應該做更有效的配置,被動元件、旅遊業,都是極重要投資。投資學老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把資源放在一個產業,不但造成排擠效應,政府也在起跑點就選擇贏家和輸家了。產業更均衡的發展不應只是口號,而是長治久安的策略。










Fed加息又縮表 行動才開始


2023-05-06 00:25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台北市)
美國聯準會。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如預期加息一碼,投資人預期美國本輪加息已進入終局;但伴隨銀行業危機蔓延且面臨存款流失壓力,商業銀行必須提高利率以吸收儲戶存款;現下華爾街分析師固然普遍認為,Fed 並沒有釋放明確的信號表明此次會議是最後一次加息,仍保留開放性的選擇,不啻預示著美國央行的「真加息又縮表」行動可能才剛剛開始。

不過銀行業危機爆發,令決策者們意識到,制定貨幣政策時不能僅單一考慮「控制超級通膨」,必須也將「金融穩定」視為另一個關鍵因素。

倘若Fed短期內不降息,整體銀行負債成本將持續上行,可能到明年初甚至年中才會達到高點:換言之,Fed 此前採取的快速加息對銀行言可能是「假加息」,未來 Fed 停止加息,銀行卻可能面臨「真加息」。

自三月十日矽谷銀行宣布倒閉至今,由於美國、瑞士金融監管機構及時出手,危機沒有再蔓延擴散。有關銀行體系存款流失以及流動性的擔憂,並非真正問題;歐美銀行業危機所帶來對未來整體資金成本上升,才是更根本問題。

仍在發酵中的美國銀行危機,導致的緊信用將對經濟產生大影響。

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金融危機高峰期全年共廿五家銀行倒閉,資產總和三,七三六億美元。今年才過了三分之一,現在可能已處在美國史上最大商業地產崩潰的邊緣,迄今為止美國銀行業倒閉規模已經超過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金融海嘯危機兩年期間的合計水準。

目前美國金融市場危機似乎處在初期階段,更糟的還在後頭,即將遭遇前所未有的美國銀行業整合大潮。只要堆積如山的商業地產貸款變成壞帳,更多的銀行將倒閉。「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則會乘勢大收購,其他不濟銀行就直接被清盤不復存在。

美國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依然難以完全排除。此次 Fed 政策應對及時且對症下藥,美國聯邦存保公司及時的存款救助也起到了積極效果。往後看,高頻流動性指標如銀行間流動性指標、商票利率等,對於投資人和儲戶情緒影響,都是判斷美國是否會出現非線性風險升級的重要參照。不過,美國逐步進入加速縮表的「緊信用周期」,已是肯定的。

綜合來看,從中期角度,當前正從「緊貨幣」朝向「緊信用」過度,對成長的壓力將逐步顯現,也將有助於實現通膨更快的回落。

今年下半年衰退風險上升和通膨態勢,都意味年底前降息的機率不高。且年底前,高股息、國債和黃金仍是美國市場交易主線,這一過程的代價是美國經濟成長和盈利壓力的不容看好。











青年低薪 科系設立應控管


2023-05-06 00:24  聯合報/ 周駿霖/自由業(基隆市)
柯文哲日前與大學生談論低薪問題,認為低薪是教育出問題,教出來的學生沒那個價值。(本報資料照片)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與大學生談論低薪問題時表示,起薪太低科系要縮編,因為教出來的學生沒那個價值,表示供過於求。並提到缺工還低薪與產銷失調關聯

雖說薪資有個人能力因素,但科系出來的底薪,也與教育部人力規畫息息相關。尤其以內需產業為主的科系,例如醫療科系,供過於求自然會降低薪資。

醫護相關科系由於可考證照,家長與學生認為工作有保障,選填意願較高,也成各大學招生利器。如衛福部雖建議調減招生的職能治療學系中醫學系等系,教育部去年仍核准大葉大學職能治療科系招生。去年教育部也不顧醫師公會反對設立三家學士後醫學系。近年也廣推學士後護理學系,考選部甚至今年增加護理師國考次數以填補護理師人力缺口。

在少子化的現在,每年護理科系有萬名畢業生,護理人力仍然不足,原因包括護理師執業率低,也更彰顯在低薪環境下許多勞力被當免洗工,供過於求低薪,導致人力流動大。然而,增設這種學生愛選填的科系,彷彿成了教育部與各大學在少子化或提升大學排名的仙丹。

廣設大學廣設法律系,到今天廣設醫護相關科系,名額易給難收,教育部不可不慎。如果連熱門科系畢業生都感到未來會愈來愈走下坡,努力看不到希望,那該產業的未來水準,恐怕也很難提升。

少子化的局限,教育部對科系人力控管更是重要,不是民粹。現在各種斜槓雖然是多才多藝的表現,但也是因為許多專業價值在台灣許多科系供過於求情況下被稀釋,需要尋找第二專長。如果教育部做好人力規畫,每個人適得其所,有符合自己期望薪資,自然也提升台灣各項專業的人才投入與競爭力。













砸錢救薪資 又使鋸箭法糊弄


2023-05-06 00:19  聯合報/ 方復權/國際貿易(台中市)
季青漫畫


勞動部四日宣布啟動第二期投資青年就業方案」,預計砸下一百六十億元,協助八十萬名青年就業。官員強調方案重點在引導青年到較高薪的重點產業就業,目標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畢業生畢業一年後,勞退提繳工資達四點二萬元。平心而論,這項措施根本是舊瓶新酒,目的恐怕是為了騙取大選選票;此外,豈不是更證實我國教育功能失效?

外銷占我國經濟大宗,然而從去年九月以來,出口持續衰退。按照目前訂單情況,十月前仍然看不見隧道盡頭光亮。至於一般年輕人喜好的服務業,包括餐飲旅遊業,更在蔡政府造成兩岸關係冰凍的情況下,每下愈況。因此,想要提升薪資與就業,絕非政府砸錢了事。

有趣的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談論低薪問題表示,低薪是教育出問題,如果該科系畢業生起薪太低,表示那個系要縮編,因為供過於求,應該回復到市場規格。柯P那句「低薪是教育出問題」,打到蔡政府七年來的七寸之處。

這幾年台灣主流民生用品缺東少西。然而民進黨政府面臨困境時,毫無解決之道,只會大撒幣。如今碰上就業與低薪問題,還是只能砸錢,再度使出鋸箭法,糊弄人民。回顧七年來,蔡總統及官員所說的「新南向」、「超前部署」、「有政府會做事」等等,對照一百六十億元的第二期「投資青年就業方案」,格外諷刺。













三道程序 確立台歸屬


2023-05-06 00:22  聯合報/ 林滿紅/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長秦剛。美聯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長秦剛四月在上海一場演講中表示,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都「證明」日本投降後,把台灣「歸還」給中國。

媒體則引述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說法指出,這兩份宣言只是關於二戰後關於台灣歸屬的「意向聲明」;「當時,國際上公認的戰後領土轉讓機制是通過和約實現的。不過在太平洋戰後簽訂的舊金山和約中,日本只放棄了對台灣的所有權,而沒有將其劃歸給任何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經常聲稱開羅宣言將台灣及其周邊島嶼『歸還給中國』,而不是原始條約中的完整措辭『中華民國』」;「清朝自十七世紀末至一八九五年期間在台灣保持了司法管轄權和主權,而中華民國自二戰結束時台灣的日本軍隊投降以來一直完全控制著台灣」。

針對兩者發言,本文擬提出以下說明:

一,宣言所表達的意向與執行:開羅宣言與台灣及中華民國有關的部分是:「三國之宗旨‧‧‧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波茨坦宣言第八條強調將執行開羅宣言中的條款。兩項宣言發布時台灣澎湖(以下簡稱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日本是透過馬關和約統治台灣。有關台灣主權的移轉,一定要日本出面。由於日本相對同盟國的戰敗,透過降書與和約完成了兩宣言的意向將台灣主權移轉給中華民國,開羅宣言中的東北四省,則未如此。所以「意向」沒有完全的法律約束力,但可作為選項。其具有法律約束力,就台灣而言,是經過盟總通令、舊金山和約及台北和約簽訂三道程序。

二,由宣戰到受降到和約的傳統戰爭法:卜睿哲所說的「當時」是由西發利亞條約簽訂的一六四八年到聯合國憲章簽訂的民國塞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漫長時間,但不是一步到位。傳統戰爭法容許透過戰爭解決國際爭端,宣戰之後進入戰爭的法律狀態,戰敗一方可透過請求休戰或投降使戰爭暫時中止,到和約簽訂而轉進入和平的法律狀態。「聯合國憲章」第一條規定:「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戰爭只有作為對違反國際法行為的反應才能被認為是合法的。

三,盟總通令、舊金山和約及台北和約:日本在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及九日受原子彈攻擊後,四度表示要依波茨坦宣言投降。八月十五日盟總發布受降通令,經美國杜魯門總統批准,為一項法律。蔣委員長的接收台灣則依盟總麥帥八月十七日據此通令所發的分令。舊金山和約第四條日本承認美國軍政府在其依該約第二條放棄土地的安排。舊金山和約第廿六條,參與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聯合國家宣言而未簽此約的國家,與日本另簽與此約法律效力相同的雙邊和平條約;就中華民國與台灣而言,即為台北和約

依照蒙特維德公約外交承認並非構成國家的要件,但接受外交承認的國家必然有大使館所在地的領土。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之前在台北設大使館的國家包括日本,可見台灣領土主權的移轉。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六十三條規定:「條約當事國間斷絕外交或領事關係,不影響彼此間由條約確定之法律關係。」這些國際法值得當前思考台灣議題的參考。













能讓兩岸和平 就是豐功偉業


2023-05-06 00:19  聯合報/ 蘇治灝/雲林縣圍棋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雲縣斗六)
波波漫畫


四月廿七日辜汪會談卅周年,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表示,卅年前辜汪兩位先哲「以民為念,人民優先」,在不設任何政治前提下面對面會談,這樣的精神和原則在卅年後更值得深思。他強調兩岸溝通停滯只會帶來猜忌與誤判,呼籲中國大陸以務實不帶政治前提的新思維來看待兩岸關係。

李大維說,回顧卅年前辜汪會談,最重大的關鍵在於兩岸政府願意遵守「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精神,以及「對等、尊嚴」的原則。壯哉斯言,擲地有聲;猶抱琵琶半遮面,通篇未提及辜汪會談的重頭戲:「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辜汪二老在風燭殘年中,披肝瀝血,終於促成了九二共識歷史性的一幕。其中有些條文過於前衛,不為北京當局所接受,因汪老的崇高地位,才為江澤民所拍板定案。

馬英九執政八年擁抱九二共識,台灣可有少一根汗毛,換來兩岸和平,人民有好日子。馬英九訪陸之行、參加希臘經濟會談,只要有益於兩岸和平交流,都應該鼓勵,不應該冷嘲熱諷。

多年來兩岸一直在文字上咬文嚼字,繞來繞去,兩岸問題若能少一分政治,多一分人道關懷、人性光輝,在和平互惠的大方向、大原則上,自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就是最好、最有效率的政府。美中等距,不選邊站。萬變不離其宗,人民的福祉利益,才是最終指南。

蔡英文是獨派嗎?海基會李大維一點獨派色彩都沒有,獨派也一直反對蔡英文。但北京姿態若太高,在設定政治前提下關閉兩岸協商大門,蔡英文只好日益向美國靠攏!

厭戰、止戰是普世價值,也是一道不容逾越的紅線。美國藉台海危機對中國發動和平攻勢,事實上是項莊舞劍,背後就是美中爭霸。大陸莫要因小失大,隨之起舞;雅爾達密約,中國喪失了外蒙古大片國土,中國要小不忍而亂大謀,讓台海危機成為美國的把柄、中國的軟肋,值嗎?不要時間表,不要急迫性,不要個人歷史定位,兩岸和平,就是亙古豐功偉業。

賴清德站在歷史的關鍵點上,一人身繫台灣的安危禍福,就是如何避戰、止戰。從抗中保台到和中保台,不要政治口號,與大陸展開全面務實的和平交流,累積培養善意的螺旋,才是唯一自救、解救台灣的堂堂大道。讓黎民百姓有好日子過,百業不要蕭條,胸懷台灣,望眼大陸,台灣幸甚!

胡錦濤、溫家寶十年,不顯風,不起浪,韜光養晦,波濤不驚。人民生活翻了兩翻。習近平有雄才大略,一帶一路有獨具的地緣優勢,但執行面應更小心細緻。

我是民進黨的烏鴉,一路踽踽獨行。

中國古諺,仁者無敵,期待一個仁心、仁德、仁術的新中國,照亮世界。


方祖涵/職業棒球的新時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職業棒球的新時代
◆  趙春山/提兩岸論述,不要忘了「對岸」
◆  施振榮/建立台灣生生不息的藝文新生態
◆  陳冲/五月天 納稅天
◆  薛承泰/指揮中心關了,疫情關了嗎?
◆  嚴震生/全世界僅民進黨不承認一中各表







方祖涵/職業棒球的新時代


2023-05-06 00:15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大聯盟本季實施的「投球時鐘」新制讓許多球員非常不適應,減少了投打準備時間之後,不但節奏跟著亂掉,體力也可能消耗過快。 美聯社


從今年球季開始,大聯盟啟用幾項新規則,在春訓熱身賽時不管是觀眾、媒體或球員都充滿懷疑,覺得這些制度會破壞職業棒球百年傳統。可是球季過了一個月,觀眾進場數字與轉播收視率全面上揚,很快就讓負面評論幾乎都消失了。

新制度最顯著改變是投球時鐘,不僅投手需要在十五秒內出手(壘上有人延長至二十秒),打者亦需提前於八秒內做好打擊準備。光是此項規則,就能讓每場比賽減少二十分鐘。此外,以往投手對壘上跑者頻頻牽制也很浪費時間,現在每次投球機會最多只能牽制兩次。

為了提升球賽攻擊性聯盟增加壘包面積,各壘間距也因此而減少,而且新規針對這幾年各隊運用數據分析創造出的守備布陣,添加了很多限制。從結果論來看,不得不佩服大聯盟不惜挑戰球迷口味的勇氣,畢竟棒球是個傳統運動,要打破傳統,不是件容易事情。

新規則負面影響不多,最顯著部分竟然是球場酒精飲料銷售額。原本各隊都會在七局以後停賣酒品,主要是希望球迷有些時間恢復清醒,以免離場後發生意外。現在比賽加速進行,七局一晃眼就結束了,場內收入就會受到影響。有些球場延長販賣時間到第九局,不過像費城人隊投手史卓漢就提出質疑,覺得為了賺錢漠視酒駕很不應該。

通常在新規則實施前,大聯盟會先在旗下小聯盟或獨立聯盟球隊試行,目前還有機器人主審、指定代跑、先發投手五局規則在測試中,其中最被期待應該就是直接用機器判決好壞球,畢竟現在一切都追求精準,人類裁判水準參差不齊,卻受工會強力保護因而無法進步,如此情況已經趕不上時代。

如果這些改變已經讓人感到驚訝,近幾年很受歡迎的獨立聯盟球隊薩瓦納香蕉隊有更多新奇規則。他們比賽幾乎都在兩小時內結束,勝負不是用得分計算,而是由單局獲勝次數多寡決定。打者不准觸擊、不准離開打擊區,卻可以隨時盜一壘,然後球迷接到界外球也算出局,這樣才真是顛覆傳統。香蕉隊投手有時會先跟野手熱舞再投球,也有投手專精踩著高蹺比賽的神技。香蕉隊比賽經常有滿場觀眾網路轉播亦有高關注度

現代人生活充滿多種影音選擇對事物耐性愈來愈少,棒球比賽動輒三四個小時,倘若不做出改變,恐怕會被年輕世代遺棄。幸好在這場豪賭裡,結果看來是正面的。

反正,大聯盟職棒,從此終於進入新時代。球迷將會愈來愈喜歡比賽精簡刺激,其他聯盟遲早需要跟進。亞洲選手經常有慢慢蘑菇個性,藉此改掉壞習慣也沒什麼不好。

不過對台灣球迷來說,最期待改變的規則,應該是讓國際賽六局就結束吧,這樣說不定可以少很多領先半天卻被逆轉傷心啊。 



詹文男/新聞事件的驚天行銷

◆  詹文男/新聞事件的驚天行銷
◆  黃耀輝/納稅人是通膨的輸家 政府卻贏很大
◆  陳國樑/不公不義的稅收─公務員主管篇







詹文男/新聞事件驚天行銷


2023-05-06 00:17  聯合報/ 詹文男(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拜網路傳播效果快速之賜,往往許多新聞事件一發生,全國民眾透過手機就得到相關訊息。四月下旬就發生一起少年持改造衝鋒槍到新北市土城區一間當鋪掃射五十一槍之事件,影片曝光後在網路瘋傳,震驚全國。而讓人意外的不僅是這少年的大膽行徑,旁邊路人表現之淡定冷靜,也讓國際媒體吃驚不已。

而當大家正在關注這起危害社會治安的黑幫事件的同時,好友老吳傳來一則網路賣家的電商廣告,組合銷售這位少年槍手所背的高價名牌包及腳上穿的萬元知名運動品牌潮鞋,內容標註「GUN BOY衝鋒包」,標語寫著「土城限定款出門走跳必背」,「與槍手同款歡迎詢價」,更表示「這背包空間大能容納一把衝鋒槍」,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新聞事件往往成為民眾熱門的話題,而也因為大家的關注,因而成為廠商行銷產品的一個重要媒介。但這種利用新聞事件來行銷或者提升品牌知名度手段,也需要審慎為之免得造成反效果

一般而言,透過新聞事件行銷有以下幾個好處:首先,新聞事件通常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因此,如果品牌能夠巧妙地利用重大新聞事件來行銷,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曝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其次,品牌透過新聞事件進行行銷,可以讓消費者清楚了解品牌所展現的價值觀和形象,進而增強品牌認知度和信任度。尤其,如果品牌在行銷過程中能夠展現出對社會關懷和貢獻,更可進一步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與心占率

最後,透過新聞事件進行行銷,可以讓品牌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進而擴大銷售市場。亦即如果品牌能夠巧妙地將新聞事件與產品或服務相結合,應可促進產品的銷售,提高市場競爭力。

不過,在運用新聞事件行銷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才會獲得比較好的效果。其一是需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也需要有明確的行銷目標和策略,手段也要有所創新,才能符合消費者喜新厭舊口味與變化

其二是應考慮社會和公眾的反應。新聞事件常涉及一些敏感的話題,例如暴力、犯罪等,這些議題容易引起公眾的情緒和譴責。因此,品牌在選擇新聞事件進行行銷時,需要慎重斟酌,避免選擇與道德和公眾價值觀相衝突的事件。

其三,品牌在利用新聞事件行銷時,還需要注意到效果和成本之間的平衡。行銷手段必須要能夠產生足夠的效果,才能為品牌帶來利益和收益。但是行銷的成本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以避免對品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以前述 GUN BOY 衝鋒包為例,雖然廣告引發很多網友的關注與轉傳,成本也不高,但這樣的搞笑行銷手段,不僅讓許多人感到不舒服,更引起很大的議論,是否真能夠達到行銷效果,讓人存疑,而且也可能損及既有的品牌形象,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