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真實資產代幣化的發展與風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只會嗆罵,暴露政府無能解決問題之困窘
◆  聯合報黑白集/「珊蔡配」狂想曲
◆  經濟日報社論/真實資產代幣化的發展與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真實資產代幣化的發展與風險


2024-02-03 01:47  經濟日報/ 社論
比特幣(Bitcoin),虛擬貨幣示意圖。 路透


隨著科技及數位經濟的蓬勃發展,金融數位化是必然趨勢。自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比特幣問世以來,各種虛擬資產/貨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虛擬資產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價格波動太過激烈,因此無法建構成足以穩定運行的貨幣體系。而後雖有穩定幣推出,即便相對具有支付潛力,但至今仍然不是貨幣,也無法肯定具有保值的穩定性,而這正好就給了真實資產代幣化一個崛起的機會。

所謂「真實資產代幣化」指的是:將真實資產如房地產、汽車、金融資產、貴金屬、藝術品等有形資產所有權,轉換為區塊鏈數位代幣過程並提供全天候買賣這些資產便利性,且交易過程不涉及傳統經紀人。由於真實資產代幣化乃以真實資產支持,是以結合實體經濟和虛擬市場本質與虛擬貨幣不同可能成為未來市場發展的主流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估計真實資產代幣化市場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規模可能激增至16兆美元

真實資產代幣化應用相當廣泛,舉例說明:其一為農產品代幣,此一案例乃由桑坦得銀行加密貨幣公司合資公司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3月啟動計畫,此計畫推出的 SOYASORAWHEA代幣分別代表大豆、玉米以及小麥1噸的商品,商品可在30天、60天和90天內進行代幣化,且可以續約直到最長合約到期日,與此同時,這些代幣亦可以在桑坦得銀行做為貸款抵押品進行貸款。

第二個例子為瑞士加密資產銀行 Sygnum藝術品投資管理公司 Artemundi 合作,將畫家畢卡索價值約400萬瑞士法朗的畫作 Fillete Beret 於交易平台 SygnEx 以4,000枚代幣的價值發行,投資人可在該平台以瑞士法朗穩定幣 DCHF 購買該畫作之代幣。

真實資產代幣化之所以極具發展潛力,乃因為其具有多項優勢:其一,它具有即時清算的特性,因為代幣化會在區塊鏈上直接進行交易,所以可以利用智能合約來執行自動化清算等流程,藉此提高交易效能,並達成即時清算的功能。其二,它可以降低投資門檻:代幣化可實現小數點後18位細分即碎片化功效,從而降低投資門檻,實現小額投資,使更多散戶得以參與。其三,可提供全天候之跨區及跨時交易:這是受惠於區塊鏈之運行不受天候、時空的限制。其四,它能提高交易透明度:由於區塊鏈交易每筆買賣紀錄都足夠透明並具有不可竄改的特質,交易透明度高可以減少資訊不對稱,且與高流動性相結合,進而實現更有效的價格發現功能

然而,根據去年美國聯準會的報告,由於真實資產代幣化的不斷發展,以及規模、範圍的不斷擴大,也可能會給傳統金融體系帶來金融穩定風險。例如,代幣化資產之參考(標的)資產流動性低,可能出現壓力傳導風險。另外,代幣化資產的發行機構若發生擠兌,也會帶給傳統金融體系穩定很大風險。再者,代幣化資產與傳統金融市場的交易時間不同,或也將為傳統金融穩定造成潛在風險。最後,代幣化資產可能類似民國九十六-九十七年(2007~2008)金融海嘯期間資產證券化角色風險較高或流動性較差參考資產被包裝成看似安全而易於交易資產進而造成更高槓桿及風險,如果這些資產價格遭受重大事件而產生巨大變動,也可能誘使系統性風險發生。

總而言之,真實資產代幣化的發展極具潛力,但也因為它會給傳統金融體系帶來影響金融穩定的不安因素,因此儘管其發展勢頭強勁,也遭遇不少需要克服的風險,例如監管和法律風險,以及安全性、全球全面及協調的監理框架等須特別留意之處。所以,國內相關監理機關在真實資產代幣化蓬勃發展之際,密切掌握其發展趨勢,並預先研究國際主要國家的監理框架,以利未來規劃相關監理制度,方能順利接軌國際











聯合報黑白集/「珊蔡配」狂想曲


2024-02-03 04:06  聯合報/ 黑白集
有媒體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曾致電綠營遊說國會龍頭選舉票投給黃珊珊,柯文哲受訪表示,這種滿嘴謊言的政黨快要受不了,會去提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江配」當選國會正副議長,卻傳出綠白兩黨原另有個「珊蔡配」計畫,可惜未成功。綠營說,柯文哲投票前夕還在遊說,希望民進黨支持黃珊珊當院長,民眾黨將支持綠營當副院長。民眾黨則說,是綠營透過醫界大老傳話願支持黃珊珊,換取白營挺蔡其昌,但白營因「新潮流投不下去」而作罷。

雙方描述的劇情類似,差別只在誰主動。現在兩邊都不認帳,柯文哲更稱要告綠發言人吳崢,後者則說醫界大老樂意出庭作證。整起事件看來並非子虛烏有,但誰在加油添醋或故意抹黑,人們很樂見雙方上法庭攤開來講。

外界原以為,民眾黨提黃珊珊選院長,旨在凸顯該黨的主體性;沒想到,還真的拿來叫賣。萬一綠白合交換成功,僅八席的民眾黨搶下院長寶座,又由從未當過立委的黃珊珊出任,加上和蔡其昌的「跨黨聯姻」,那我們的民主政治也太拍案驚奇了!

問題是,柯文哲先在大選「藍白合」擺了國民黨一道,現在又用議長「綠白合」吊足民進黨胃口,這位阿北是不是太厲害。他利用國會改革出題,叫藍綠兩黨候選人都來「面試」;考完後,他又推翻前提自行推人,真是天威難測。本來白未提副院長人選,後來卻冒出張啟楷,莫非前一夜真的拿副院長去跟綠營議價?

「珊蔡配」沒成功,但光這狂想曲就能留名青史。














聯合報社論/只會嗆罵,暴露政府無能解決問題之困窘


2024-02-03 03:52  聯合報/ 社論
大陸民航局宣布,自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線自北向南運行的飛行偏置措施,並將啟用M503航線W122、W123銜接航線由西向東運行。(中新社)


中共民航局近日宣布取消M503航道自北向南飛行偏置,並啟用三條連接的航路由西向東飛行;此舉,將使我國對對岸軍機和民航航空識別壓力倍增。對此,蔡政府連發三砲開轟陸委會痛批這是以民航包裝對台政治及軍事的不當企圖,應立即停止;外交部嚴厲譴責,要求中國立即與我國協商;民航局則深表遺憾,並嚴正抗議。嘴砲嗆得面紅耳赤,卻無助緩解情勢,只證明蔡政府已失去和對岸溝通協商的能力。

中共民航局對M503航道的新措施,其用意只有一個:收回對台灣有過的善意M503航道的飛行偏置,是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三月馬政府任內兩岸和平時期訂下的共識;中共同意該航道實際飛行時向大陸方向「西移六浬」,並採由北向南單向航行,廈門等三條航路則暫不啟用。換言之,航道西移六浬是中共對「海峽中線」的尊重,停止西向東飛航道,則是對兩岸和平善意表達。如今,蔡政府搞僵兩岸關係,北京將有過的善意收回;至於台灣要承受什麼樣的航空識別壓力,則不在它的考慮範圍

事實上,包括近期 ECFA 關稅優惠項目遭到取消,輸陸農漁產品的突然卡關,乃至中南美洲及南太平洋友邦被拔,也都是類似的情況。我國在兩岸和平共存時獲致的善意禮讓,在兩岸關係變調後,對岸認為彼此的善意基礎不復存在,因而將這些善意或禮讓陸續收回。蔡政府當然可以指責中共這些舉措「別有用心」,但它自己也該想想:為何前朝努力爭取到的利多,都在它手中被葬送為何自己無法造福百姓,卻不斷讓民眾因其執政而受累

一個M503航線的問題,為何需要陸委會、外交部、交通部民航局三個單位出來叫罵?原因無他,整個政府已失去和對岸溝通和對話的各種管道,採取罵街方式,至少可以把民眾的怒氣導向對岸責任推給中共無理打壓,而忘卻這是蔡政府無能失職所致。專責兩岸事務的陸委會尸位素餐多年,坐領高薪卻只負責叫罵抗議,對得起自己的職位嗎?更可笑的是外交部,每每撈過界加入抗中嘴砲,卻忘了自己在外交陣線不斷失守。尤其,它要求中共「立刻與我國協商」,以命令式高姿態辦外交,又成得了什麼大事?

蔡政府把M503航線運行方式的改變歸咎於中共的政治及軍事壓迫,藉口固然簡便,卻忽略了對岸城市偌大的實際交通需求,更忽略了馬政府任內獲此協議的兩岸善意多麼不易。事實是,M503航線是經國際民航組織ICAO批准通過,中共的自我限縮則是其善意;它取消自我限縮,並未違背 ICAO 規定,蔡政府再怎麼不滿也無處申訴。

蔡英文任內八年充分享用馬政府兩岸和平遺產餘蘊,包括 ECFA、農漁產品銷陸、航道偏移、陸客陸生交流等皆是。然而,蔡政府一邊享用一邊謾罵一邊揮霍,迄今各項資產眼看幾皆將被耗光,才發現自己手中所有溝通協商管道和工具已蕩然無存。那麼,它的下一步要踏向何方

大選結束後,有「民進黨頭號軍師」之稱的邱義仁日經新聞》之邀與美中日學者紙上座談。他指出,因為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所以要和大陸對話其實很難,賴政權日後勢必要與國民黨妥協才行。問題就在這裡:民進黨無法和中共對話,又屢屢用對嗆的方式迎戰對方祭出的舉措,兩岸之間的難題恐怕永無解開的機會。在蔡英文完全執政下,這個窘境或許還能遮掩;當少數執政的賴清德上台,他如果不能尋求和解並起用新人,就只會把國家帶向囧途




研擬多元策略接住鬱警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研擬多元策略接住鬱警
◆  我們在與黑道拔河搶孩子
◆  選立院龍頭應記名投票 型塑典範
◆  愚弄兩大黨 柯無誠信
◆  韓應盡速落實行動國會
◆  加強監管 別讓律師成詐團軍師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研擬多元策略接住鬱警


研擬多元策略接住鬱警
2024-02-03 04:41  聯合報/ 王翔正/文字工作者(屏縣九如)


邇來,新北市三重區厚德派出所廿七歲員警與國道公路警察局木柵分隊卅歲國道員警相繼舉槍自戕身亡,初入社會未久卻不幸殞落,著實令人深感惋惜;換另一角度思考,當第一線的執法者把槍口朝向自己,卻無選擇求助於他人,足以顯見警察身心健康及情緒勞動問題亟待正視。

員警自殺似乎已非單一個案,根據監察院統計,我國近十年來共有五十二名警察自殺,平均每年有五名以上員警自殺,近四年來(民國一○九至一一二年(二○二○年至二○二三年))則有廿二名警察自殺,自殺人數更攀高峰。

此外,近幾年員警自殺愈趨年輕化,究其原因發現,若以正統管道來說,高中生畢業進入警察專科學校就讀兩年,通過四等警察考試及格,廿歲即能畢業分發,且學校與任職機關並無轉銜機制,但從學校到實務機關服務可謂是巨大的環境轉換,年輕員警初入社會必須獨力面對警政龐大的業務,接手繁雜的民眾報案,導致「社會經驗與抗壓能力相對薄弱」的年輕員警,時常無法獨力排解鬱悶,但更害怕向他人求助,進而被貼上「患有身心症」的標籤。

儘管高壓的工作環境似乎是警界中的常態,但基層員警需長時間在駐地輪值,生活作息日夜顛倒,若又遭逢全國選舉專案勤務,時有停止輪休的突發狀況,基本上缺少自我掌控的休閒時間來宣洩壓力,且警察給人有「陽剛鐵漢」的刻板形象,似乎也不允許警察同仁有情緒表現,若有心生不滿或認為業務不合理,經常被長官或學長要求忍耐,導致經常幫助他人的警察人員,反而身載數倍的壓力,抑鬱的情緒也不斷積累。

爰此,據統計,內政部警政署心理諮商全年防治經費三七○萬元(僅占一一二年度預算約千分之○點五),顯見經費補助嚴重不足,筆者建議政府應擴充員警接受心理諮商經費及加強分層分眾內部宣導,並應增加心理諮商委外預約服務且使用次數不受限,提高員警使用意願。另外,不同人生階段的煩惱皆不同,員警自殺逐漸有年輕化趨勢,我們應分層分眾研擬多元的自殺防治策略,試著接住周遭的每群人,正視員警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聯合報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撥打1995(要救救我)












我們在與黑道拔河搶孩子


2024-02-03 04:41  聯合報/ 謝啟大/曾任少年法官、立委(台北市)


近期因校園割喉事件,台灣社會對少年犯罪防治問題的關懷又端上檯面。

五、六年前,一名少年法庭法官因為關心「少年人權」,向大法官提出聲請,作出釋字第六六四號解釋:將少事法中「少年經常逃學、逃家」的行為,排除在少年司法管理、處遇的範圍外。據此精神再修改完成2.0版新少事法,將原先對「少年虞犯」的保護、管制功能排除。

新少事法自一一二年實施,對於「經常逃學、逃家」、「經常與有犯罪習性之人交往」、「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之場所」及「參加不良組織」的四項行為,只要尚未犯罪,少年司法就不可介入,更不可將其送交少年法庭作任何處理或矯治、干預行為;2.0版少事法更進一步,在未成年人出現「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有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之行為而尚未觸犯刑罰法律」及「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三種曝險行為」時,必須先交由少年輔導委員會,待輔導無成效才能送交少年法庭處理。出發點是為保護少年人權,但輔導機構對這樣的少年,有能力、有資源輔導、幫助他嗎?當發現輔導無效時,極可能已錯過挽救時機

未成年人如果出現原先少事法規定的七種虞犯」行為時,極有可能已經脫離正常的生活保護圈,甚至已經被不良組織或黑幫所誘拐、挾持。但2.0版少事法,卻基於保護少年人權,強制排除少年司法的介入,拒絕少年法庭的干預這到底是在「保護」還是「陷害」未成年人

對於未成年人,少事法創設「虞犯」制度,規定當未成年人出現前述七種危險情況時,少年司法須搶先實施保護行動。乍看是對少年的處罰及人權的侵害,但如果是由了解少年司法精神,知道如何運用少年司法資源,並認真負責少年法官領導團隊共同運作,極可能在第一時間就可將身陷險境的少年救回。

1.0版少事法因少年法庭法官掌握公權力,具有法律賦予的各種職能、權限,更可調動、運用各種資源。因此只要一名適任並負責的少年法官,以他為核心整合運用家庭、學校及社會資源,就可共同努力挽回身處危險中的少年。

縱令不得已必須將少年裁判送入少年監獄或少年輔育院因已改制為矯治學校,其教育宗旨已由單純的監禁、處罰,變更為:「設計各種課程,讓這些失去自由的未成年人可以經由獲得成就感,而培養出自信心;並以各種方式引導他們思考、選擇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曾擔任八年半校長的陳校長,統計該校十八年期間離校學生的再犯率:「八十八年創校第一年離校學生再犯率五十八%,逐年開始下降,到一○五年已下降為二%」。可以證明,只要給予正確引導,這些少年挽救回來的可能性非常大!

徒法不足以自行!如何讓少年法官專業化,讓每一位少年法官都能夠了解少事法的精神,知曉如何活用少事法設計的制度,並對這份工作懷抱使命感、責任感,是少年司法制度能否落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少年司法是一項與黑道拔河搶孩子的高危險工作,也只有少年法官手上掌握著司法強制力,才能夠有效、成功的領導團隊對抗黑道的惡勢力!

也許只有日後發現:社會及司法已放棄太多身處險境的少年,可能又再需要修改制定3.0版少事法,才能恢復往昔少年司法的防治少年犯罪功能。只是不知道這段期間又有多少未成年人因為搶救不及而斷送一生?更不知道社會上又可能要增加多少被害人!












選立院龍頭應記名投票 型塑典範


2024-02-03 04:41  聯合報/ 陳劍賢/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曾任台東縣議會秘書長(台東市)


日前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花招百出,有分組投票、集體亮票等動作,三黨團為固票拉票可謂用盡心機,無所不用其極;但不論任何方式,其目的就是防止跑票,以筆者在地方議會工作的經驗,建議立法院只要比照地方議會正副議長選舉機制,採記名投票方式,即可防止跑票情事發生,不必讓民眾質疑在國會殿堂集體亮票是否違法。

一○五年時,立法院為彰顯責任政治,並防止投票賄賂的行為,修正地方制度法第四十四條,將直轄市議會、縣(市)議會議長及副議長、鄉鎮市民代表會主席及副主席的選舉採記名投票,迄今已經過兩屆正副議長及正副主席的改選,顯著改變以前不良的選舉行為,地方民意機關咸肯定記名投票制度的實施。

責任政治與政黨政治之觀點而言,縣(市)議員及鄉鎮市民代表,僅就縣(市)鄉鎮區域之事項行使職權,相較立委職掌之事項較為廣泛深遠,更應受政黨與責任政治拘束,立法院不能只有修法讓地方民意機關採記名投票,自己卻不採記名投票,有失國會老大的風範。

至於人民行使選舉權與民意機關行使選舉議長及副議長本質上並不相同,後者為各政黨推舉民意代表的投票行為,應向人民與所屬政黨負政治責任,為責任政治之一環,故應被監督因此行使記名投票;而人民行使主權,為確保人民本於其自由意志不受外力介入行使其投票權依照憲法第一二九條規定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方式行之,也就是採取秘密投票

立法院是我國層級最高的立法機關,有關正副院長的選舉方式,筆者建議立法院趕快修正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投票及開票辦法」,比照地方民意機關採記名投票方式辦理,避免分組投票、集體亮票等行為發生,形塑國會立法機關典範















愚弄兩大黨 柯無誠信


2024-02-03 04:41  聯合報/ 朱言貴/退休人士(台北市)


國會龍頭選舉落幕,卻爆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選前一晚還打給綠營醫界大老力促白綠合,遭柯否認並揚言提告,卻被點名的醫界大老發出公開信打臉,柯文哲誠信再遭質疑。

總統大選前藍白協商期間,簽了名的六點協議,翻臉不認的是柯文哲,在國民黨與郭台銘間搞兩面手法的也是柯,藍綠還會再相信他?

當然,柯文哲自恃民調高,隨便亂講話已成習慣,但是忽略了民無信不立的大道理。柯文哲猶如放羊的孩子,他的信譽正在一點一滴流失中。

雖然柯文哲動輒以酷吏自居,可惜畫虎不成反類犬。戰國時代的商鞅變法,除了大舉消除秦國宗室特權,同時其徙木立信從而樹立秦國法制權威;柯文哲空有酷吏之稱呼反而濫情徇私,至於講話不算話,更是大家有目共睹。













韓應盡速落實行動國會


2024-02-03 04:41  聯合報/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民眾黨不分區立委黃國昌在接受媒體人黃光芹專訪時表示,前天下午在立院議場擔任監票員時,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跑來找他,說已經跟民進黨總召柯建銘講好二月廿三日開議,意思是知會他,但他當場表示太晚了,並喊話二月六日就開議,底線是二月十六日,一定要開議!

對此爭議,擔任立法院長的韓國瑜,絕不可怠忽職守,任由柯建銘、傅崐萁兩黨團總召耍弄,韓國瑜應信守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所說,要以「行動的立法院、人民的立法院」,為第十一屆立院開議創下良好典範,那就應在二月五日主持黨團協商會議中,促使立法院立即開議

因為,立法院的功能,這八年來被民進黨全面敗壞,有待全面修復!例如,憲法規定立法院每年八個月的會期,在民進黨的主控下,每年第一次會期,立委在二月一日報到後,卻不開議,多拖延到二月下旬才開議,而第二次會期,立委在九月一日報到後,也不開議,多拖延到九月下旬才開議,這使立法院平白少了近五十天!更壞的是,民進黨立委為了總統與立委選舉,強行通過自去年十二月廿日至卅一日,停開立法院院會及委員會,將憲法所規定的會期,又腰斬了十二天,以致去年一年中,立法院竟然有半年沒開議,這樣的立法院可以被人民接受嗎?

再者,蔡英文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上傳至其臉書之「民進黨主張的國會改革」,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執政迄今全無動靜!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羅傳賢曾在四年前在媒體撰文表示:「民進黨團於四年前信誓旦旦宣示其欲達成人民國會、開放國會、專業國會的改革方案,最重要的是落實委員會中心主義即採單一召委制,只要保留條文達三分之一的議案,重新交付委員會,並建立調查權與聽證制度。然事實上,過去由該黨團提案逕付二讀者,不勝枚舉,究竟民進黨團對委員會中心主義認知有誤或刻意忘記」?

如此明確的控訴,民進黨卻視若無睹,毫不在意,也不改正!這幾年來,還直把人民國會、開放國會、專業國會的改革許諾,置之腦後,這實在對不起台灣人民!

筆者認為,韓國瑜應積極行使立法院長職權,落實「行動的立法院、人民的立法院」主張,使立法院自二月六日就開議,讓本屆立委得以亡羊補牢,加速審議第十屆立委未於去年十一月底議決,如今已延宕兩個多月,比政府公務預算多兩倍、高達六兆二千餘億元一一三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中,附屬國營事業單位及非營利基金單位等有利於國計民生預算












加強監管 別讓律師成詐團軍師


2024-02-03 04:41  聯合報/ 范振家/公務員(高雄市)


曾受詐騙集團委任的六名律師,涉嫌在檢警陪偵、法院聲押閱卷時,透過通訊軟體 telegram 傳送偵訊內容或筆錄給詐騙集團,被檢方聲押三人,兩人交保,一人請回。當律師淪為「詐團軍師」、成為詐欺犯罪共犯結構的一部分,參與詐欺犯罪串證等違法行為,成為詐騙結構中的重要元素,不僅對於國家防制詐欺犯罪的努力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直接挑戰了法律制度的核心價值和完整性。

律師作為法律專業人士,本應是維護法律正義、保障人權的堅定捍衛者,但當他們選擇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加上違法行為,來協助詐騙犯罪集團規避法律制裁、串證脫罪時,不僅破壞了法律職業的公信力、侵蝕了法律制度的基礎,更嚴重損害了民眾對司法公正的信任。

畢竟,有了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律師參與其中,不僅使得詐騙手段更為隱蔽和複雜,也增加了偵破這些犯罪的難度。當律師利用其對法律程序深刻理解來操縱或延誤司法程序時,不僅妨礙了正義的及時伸張,也削弱了法律制裁的威懾力。法律專業的公信力建立於公眾對律師道德和專業性信賴之上,當律師常被發現違法協助犯罪集團脫罪時,這種信任會受到重創,進而影響人們對整個司法系統看法。

要解決律師淪為「詐團軍師」、致使打詐之戰成為一場不對稱戰爭的問題,確實需要多方位的策略來加強監管、提高透明度及強化教育。加強對律師行業的監管是這一策略的核心。實施嚴格的職業道德規範並對違反規範的行為進行嚴厲懲處,是維護法律專業誠信的基礎。這不僅包括對已發生的違規行為進行懲處,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預防機制,減少這類事件發生。

此外,建立有效的監控和審查機制也至關重要。這可以通過增加律師行業內部的透明度來實現,例如公開律師的從業紀錄,包括任何受到懲處或調查的紀錄。這樣不僅可讓公眾對律師的職業行為有更多的了解,也有利於提升律師本人自我約束,防止其做出違法行為。加強對律師專業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在法學教育中強調職業道德和法律責任,以及提供持續職業培訓,可以幫助律師更好地理解其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

台灣詐欺犯罪模式集團化專業化和科技化是當前打詐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從新聞揭露的詐騙案件中可以看出,詐騙集團不僅組織結構完整分工細膩,而且還運用到法律、金融和通訊等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律師帶頭參與詐欺犯罪活動對國家防制詐欺犯罪的努力帶來了嚴峻挑戰。面對由專業人士,特別是律師參與的詐欺犯罪活動,政府必須改變打詐思維策略,從加強民眾的數位安全意識和素養教育來著手。



辛翠玲/當全球化遇上地緣政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辛翠玲/當全球化遇上地緣政治
◆  趙春山/M503爭議凸顯兩岸對話的急迫性
◆  李清志/台灣建築迷走
◆  陳立恆/產業化 台灣科文共融的尋光之路
◆  廖元豪/認清自己為何在野 善用立法權
◆  陳亮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辛翠玲/當全球化遇上地緣政治


2024-02-03 04:41  聯合報/ 辛翠玲(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過去數年間,從中美貿易戰到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再到俄烏戰爭的爆發,全球經濟備受衝擊,也引發各界對全球化走向的討論。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以來按照比較利益原則全球分工開放合作全球化是否遠離?當全球化遇上地緣政治,會有哪些變與不變?面對此課題,人們隨其所處位置不同,所畫的重點不同,所看到的答案也不同。

第一種觀點強調的是,由地緣政治、經濟安全、國家保護主義取而代之的去全球化,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此看法的代表。張忠謀以半導體業之例,歎全球化之死。張氏認為該重新定義全球化而現今的全球化是「在不傷害本國國安、不傷害現在或未來的科技領先條件下,允許本國企業及同盟國企業在國外牟利,也允許外國產品與服務進入本國」。按此定義,他指出至今尚能全球化的產業已相當有限,國防科技等相關產品皆已不再此列。「這還能稱為全球化嗎?」張忠謀如此直問。位處中美角力風尖浪頭、身為半導體製造重鎮的台灣政府與代表性企業,對此問題有此看法,自當不難理解。

第二類觀點則著眼於捕捉全球化的變形。此類觀察看到的是,無論是地緣政治或疫情,的確使各國更看重國家安全。全球化變形、但未死。原訴求自由分工的傳統全球化,轉化出各種不同的分工型態,以兼顧比較利益與經濟安全。包括取道第三國的中國+1、強調友岸外包的弱全球主義或貿易集群、強調近岸外包的區域化等,都是可能的新型態。

以供應鏈的重組與適應為例,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至今,雖然全球供應鏈被迫重組,中國出口在美國市場分額顯著下降,但是國際貨幣基金會等多個不同組織的資料皆顯示,全球貨貿量在幾年的波動之後,皆已呈現回升之勢。此外,中國在全球出口所占的比重不降反升,特別是與東南亞、印度和拉丁美洲地區國家之間。此現象反映全球供應鏈的靈活性和多元化,與市場的調整能力。再以資本流動為例,全球化資本並沒有退潮;大量資本從中國及香港移出,轉投資於各國,特別是合規的科技領域、ESG 與綠色經濟企業。除了中國及香港之外,全球股市屢創新高

第三類觀點看到的是,全球化的持續發展。此類看法認為,雖然在政治力的主導下,全球化秩序受衝擊的現象廣受關注,但市場的創新力也不可忽略。地緣政治影響下的全球化或許變形以因應去中去俄要求,但新的全球市場、合作方式與合作領域未曾停止增生。數位貿易是最明顯的代表案例,在新冠疫情、供應鏈重構的不穩定期間,全球數位服務反而強勁增長。且隨著平台技術愈加成熟,跨境數位服務貿易更加蓬勃發展,其於全球經濟產值中的占比持續攀升,至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已占全球 GDP 的四分之一。同時,隨著通訊科技翻譯軟體日益成熟數位服務貿易快速走向全球分工,舉凡諮詢、設計、會計、行政、數位產品製作等,諸多中間產品大量分工轉包人力成本較低國家。由此不僅可見數位經濟在未來全球貿易結構中日益重要,亦可見全球化經濟推陳出新

當全球化遇上地緣政治,變化多端,故而新型態國際貿易當更具彈性,方能靈活以對。



黃齊元/居安思危 迎接全球灰犀牛

◆  黃齊元/居安思危 迎接全球灰犀牛
◆  黃耀輝/超徵就超花的「世代剝奪」
◆  劉大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風險







黃齊元/居安思危 迎接全球灰犀牛


2024-02-03 04:41  聯合報/ 黃齊元(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


選舉結束,但大家仍熱衷此話題,台灣的悲哀在於大家只關心國內政治,卻對國際地緣政治無感。全球有好幾隻灰犀牛環伺:俄烏戰爭勝負將定、中東戰爭蔓延、川普可能上台;但台積電業績大好,讓大家喪失憂患意識。台灣真正風險,是誤判情勢大好、忽視周遭危機。

美國智庫分析台海局勢,過半專家相信今年可能爆發台海危機,這也是為何巴菲特棄台轉日原因。台灣有「投機價值」,但「投資價值」受損;台積電是套利最佳籌碼,外資進進出出,政府只要拉抬龍頭股,即可達成短期穩定股市效果。

台灣未來最重要關鍵字不是半導體,而是中國。兩岸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大陸經濟不佳,台灣經濟可和對岸保持距離,但政治上無論如何應保持對話。唱衰中國無法使台灣更好,大陸經濟危機反而是台灣應擔心的事。

台灣最大誤解,是以為可以遠離中國,但大陸企業走出去,遠比台灣積極,在匈牙利、越南、墨西哥都可看到陸企影子。台商必須在全球和中國競爭,陸企全球化能力,不輸台灣。世界提出「中國+1」以去風險,但同樣也要求「台灣+1」。

中國經濟完了嗎?艱困讓人成長、安逸使人自滿。美國制裁中國,大陸傾全國之力發展半導體;華為重新站起、自研晶片,萬物互聯、打造鴻蒙生態系和安卓脫鉤,整合電動車智慧技術平台;小米被印度罰巨款,但手機排名第二,電動車即將推出;比亞迪垂直整合,打造全球第一電動車供應鏈、後來居上。

台灣的全球化是「世界-1」。如果世界是一個多黨政府,我們憑什麼認為,作為全世界弱勢小黨,台灣可以對抗中國這個大黨?靠民主聯盟嗎?這是主流嗎?美中共管台灣的時代已到來,美國代表團來台時,特別強調要和各界政治領袖對話,這就是現實

台灣AI 和半導體榮景,和台海地緣政治危機,完全是兩碼子事。「好好做事情」不一定成功,好人不再有好報。台灣政黨分據好比全世界多極碎片化,民進黨不是多數政黨,正如同美國不是世界老大單一霸權時代已過去,東南亞、中東或「全球南方」都是新興勢力國家合縱連橫很重要,需要高度協商智慧與妥協手腕

台灣的危機恐怕還在後頭,ECFA 只是前菜。大陸一帶一路多少億都砸下去,幫幾個太平洋小國埋單,是輕而易舉的事。川普上台後,美國將更加自我本位,台灣是全球化最大贏家,卻是「去全球化輸家,以前只要在中國,現在卻需布局全世界台灣全力發展半導體,就像家庭押所有資源拱一個小孩的成功、犧牲其他子女利益,可能影響經濟永續

台灣視日本為救世主,難道沒有風險八十年代日本是全球半導體霸主,後遭美國陷害,一直想東山再起台積電美國廠目前的困境,給了日本絕佳機會日本認為他們和美國才是一軍,台、韓只是二軍,搶了他們市場,和川普論調很像美國即使不願意,也不得不聯手日本發展先進製程,並利用台灣資源

台灣最大危機,在於全球化能力不足與地緣政治衝突未來應加速「三軸轉型」:智慧轉型、低碳轉型、區域化(再全球化)轉型;台灣前者能力優異,後兩者不及格。今年內外皆有很多變數,企業宜及早布局因應,需要有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