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制定能源政策 考量國際新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才沒收水利會,陳吉仲又要向農會下手
◆  聯合報黑白集/廢古文救不了鄭運鵬
◆  經濟日報社論/制定能源政策 考量國際新局







經濟日報社論/制定能源政策 考量國際新局


2022-03-24 00:1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出席「2022年ESG永續台灣國際峰會」致詞時表示,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之路確實困難,但台灣一定要成功。記者許正宏/攝影



俄烏戰火下,歐洲國家紛紛重新調整自己的能源配比,許多國家開始訂立目標,企圖擺脫對俄國油氣的依賴,這無可避免的會影響到2050年全球減排的目標與進程,我國即將公布「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必須考慮新的地緣政治因素,不宜閉門造車。

美國宣布禁止購買俄羅斯油氣之後,歐洲國家有不同意見,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積極要求歐盟對俄石油和天然氣實施禁運,但對俄能源依賴程度高的德國、奧地利、芬蘭、匈牙利等國則表示不能「匆忙行事」。

過去燃煤發電是減排禁忌,可是由於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油氣,燃煤「已不是禁忌」。波蘭等國家可能繼續燃煤發電更長時間,打算靠燃煤直接過渡到再生能源,省略燃氣階段。而比利時宣布將2025年廢除核能的計畫延後十年,兩座核能反應爐的運轉年限延長到2035年,主要原因是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大幅攀升。芬蘭也將啟用新的核能機組。

國際政治往往出乎常識以外,譬如美國對俄羅斯制裁,應該滴水不漏,可是做為核協議簽署國之一的俄羅斯,堅持要美國給予具體的保證,否則不簽署核協議,美國只好網開一面,甚至給俄羅斯書面保證,讓美國對俄制裁不會影響俄伊兩國的合作。這是因為伊朗核協議達成後,伊朗才可以對國際市場賣油,為了達到制裁俄羅斯的目的,也為了減緩高油價的通膨壓力,美國不得不在自己構建的制裁網上,打出一個大洞,這種自我矛盾的情形,所在多有,包括自打嘴巴,解除委內瑞拉的制裁,讓委國每日120萬桶挹注國際油市,希望對壓低油價有幫助。

印度雖然是美國竭力拉攏的「四方安全對話」成員,但印度並沒有跟進美國的呼籲,聯手將俄羅斯踢出Swift國際支付系統,相反的,在國際油價漲至每桶上百美元的天價之時,想撿便宜,打折買進俄羅斯的石油與肥料。

此外,目前是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的沙烏地阿拉伯,並沒有與美國密切合作增產抑價,反而準備在對中國大陸的石油交易中,部分使用人民幣計價,這將削弱美元在全球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對美國主導的Swift國際支付系統造成相當傷害。

過去沙烏地以原油交換美國的軍事保護,如今美國自產頁岩油,從沙烏地進口的石油愈來愈少,對沙烏地的保護也愈來愈不可靠,尤其最近在葉門內戰與伊朗核協議兩個議題上,都與沙烏地槓上,難怪沙國王儲連拜登電話都不願意接。

考慮新的國際形勢,國發會預計於3月底發布「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將制定新能源配比,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國際地緣政治因素必須納入規劃:

首先,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在這次俄烏戰爭暴露無遺;我國能源配比,在未來幾十年中,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將占發電的50%,而根據估計,台灣天然氣儲槽的週轉天數平均只有13天,夏天更短,或是碰到颱風的天然災害,或是台海緊張解放軍攔檢,都會立即影響民生工業用電,我們必須把安全係數,估計足夠。

其次,核能是自主能源,不能輕言放棄;雖然政府已將核電排除於2050年的選項,但在新形勢之下,連部分歐洲國家都認為核能是走向永續的過渡性手段,我們必須維持一部到兩部核能機組正常運轉,在遇到緊急狀態時,能夠頂得上去。

其三,能源取得絕非僅僅是經濟部或是中油、台電的事,這是台灣外交、安全等綜合國力的展現,尤其對完全配合美國,更應謹慎。雖然沙烏地與印度都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在面對自己利益的當頭,會毫不遲疑地採取最有利的策略,即使是得罪美國也在所不惜,我們認為,這也應該是為政者最重要的考慮。













聯合報黑白集/廢古文救不了鄭運鵬


2022-03-24 01:1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在立院質詢,認為「年輕人不應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在立院質詢,認為「年輕人不應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要求考選部國考「廢除國文」,理由是「花錢補習,考過又用不到」。鄭運鵬要參選桃園市長,莫非是選情不濟,因此臨陣拿「廢古文」來賺選票?

年輕人的青春當然不應該浪費,但閱讀古文經典,能說是浪費嗎?從精選古文中學到的人生哲理、經世濟民之志、遣辭用句之精鍊、對歷史和人性之洞悉,多少可積澱為公民社會的文明。但以鄭運鵬的邏輯,讀書只是為了考試換分數,考完就「用不到」,他把教育的功能完全扁平化、工具化了。

蔡政府二○一七年才大大縮減了高中國文的古文比重,一則說是減輕學生負荷,一則也是落實民進黨「去中化」政策。鄭運鵬若真掛慮年輕人的青春浪費,大可提議增加哪些實用課程幫助他們,而不是只會拿古文出氣。

日前副總統賴清德與成大學生座談,當場民調學生未來志向,結果有四成一選擇想當「躺平族」,不想再努力,賴清德只能苦笑。台灣年輕人需要的是激勵,政治人物應幫他們打造更可追求的目標,而不是一味地減壓,卻讓他們茫然。

鄭運鵬的民調一直排在中段,不見起色。藍營方面是強手當前,綠營內部則有陳時中、林佳龍等空降部隊。廢古文的短線操作,救不了鄭運鵬選情。











聯合報社論/才沒收水利會,陳吉仲又要向農會下手


2022-03-24 01:1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記者彭宣雅/攝影


農委會預告修正《農會法》,聲稱為強化農會專業效能,將增列三分之一官派專業理事。此舉遭質疑,蔡政府要安插人馬進入農會,除介入農會自治、破壞農會體制,甚至強取豪奪人民團體的經營權。再下一步,可能就是農田水利會被粗暴收歸國有的翻版了。

依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的說法,我國農會業務龐雜,包括要跟國際連結,又要推動農委會交付的政策,因此需要有更專業的理監事,讓運作更穩健。從任何角度看,陳吉仲的說法都暴露了他的封建威權心態,以及對農民自治能力的不信任。在多元社會,民智無窮,政府不能壟斷知識,反而往往必須就教於民間專才與群眾智慧。而今,陳吉仲卻以為農民仍然「民智未開」,須由政府「作之君、作之師」,因此粗暴地將手直接伸進農會,代管其營運。

試想,如果農委會能以「強化專業效能」為由沒收農會的自治權,那對於其他人民團體,蔡政府都能如法炮製吧?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認為,這和共產黨在人民團體指派組織一樣,將來全國農會都是執政黨控制的工具;以後全國性的工商業人民團體,政府都有理由指派人員介入。然而,中共以農民革命起家,但改革開放後,卻到台灣觀摩學習農會的運作模式;倒是陳吉仲反學起共產黨,把國家的手伸進農會。這不僅是民主倒退,更是威權復辟。

更可議的是,蔡政府不但不信任人民團體的自治能力,還「防民如防賊」地設限閹割。這次《農會法》修法,對農會選舉賄選案件提高刑責,加倍嚴懲,從原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罰金也從九萬元提高到一百萬以上、一千萬元以下。如此一來,農會選舉的賄選刑責,竟比政黨選舉賄選還重,這合理嗎?農會選舉賄選的刑罰,比吸毒或參加黑幫還重,這就是蔡政府的民主法治嗎?

農委會企圖以專業為名干預農會運作,問題是,農委會要不要先問問自己的專業能力如何?否則,沒能力又一味攬權,最後就是害慘農民。前年,農委會才將農田水利會收歸國有,馬上發生缺水問題,導致許多地區被迫休耕停灌,已結穗的稻作都橫遭拔除。現在《農會法》修法,又要將全國農民共同運銷合作社收歸農委會主管,但對照農委會近年的表現,市場上蛋荒、菜荒的供需失調問題層出不窮,政府有能力管嗎?陳吉仲誇口台灣農業生產是全世界最穩定,事實卻是「穩定的超產與穩定的缺貨」,農民改變不了「菜土菜金」的宿命,消費者更叫苦連天。

儘管農委會否認有染指農會的意圖,但看過陳吉仲配合新潮流系強奪韓國瑜北農職位的狠勁,看過政府侵吞民產把農田水利會收歸國有的粗暴,看過農委會卑躬屈膝迎萊豬和核食的嘴臉,民眾還會相信農委會能秉公處理事情嗎?

蔡總統集政府五權於一手,猶嫌藍營地方首長會有異聲;陳吉仲農業大權和大錢在握,仍覺對基層農民組織的掌控不夠徹底。因此,民進黨亟思對藍營徹底割喉放血;而陳吉仲將水利會收歸國有之後,如今更想收攏農會的控制權,一勞永逸地斬除藍營基層的人脈與金脈。

豬農之子背叛豬農,農運新貴出賣農民。從萊豬到核食,農委會原應捍衛農民利益,陳吉仲卻棄守城池,甚至協助排除萊豬、核食入關障礙。陳吉仲不怕農民翻桌抗議,因為他「作之君、作之師」,再不行還可大撒幣。那麼,既已沒收了農田水利會,豈可放任農會繼續逍遙自主?


【專家之眼】烏克蘭能,台灣就是不能

◆  【專家之眼】烏克蘭能,台灣就是不能

◆  【專家之眼】俄烏戰事中美博弈與台灣
◆  【專家之眼】俄烏殊死戰 美通膨惡化 全球景氣不明
◆  【專家之眼】國文用不到該廢 同理 台灣史也廢了?
◆  【專家之眼】美中談俄烏 台灣竟成次要籌碼








【專家之眼】烏克蘭能,台灣就是不能


2022-03-24 08:06  聯合報 /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烏克蘭與俄羅斯鏖戰,使用的先進的軍事武器和裝備是歐美國國家提供。圖為烏克蘭士兵手持摧毀俄國裝甲運兵車的下一代輕型反戰車武器(NLAW)。法新社



俄烏戰爭已滿四週,我們看到俄羅斯遭到整個西方世界的集體制裁、各類救援物資源源不絕的進入烏克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三天兩頭就在英國國會、美國國會、德國國會、加拿大國會、以色列國會、日本國會等發表視訊演說,更重要的是,西方媒體全天候的報導俄烏戰事,以至於全世界,包含遠在8000公里外的台灣人也能掌握最新而全面的戰況。這樣的情形,如果某一個清晨,中共武力犯台,那麼,台灣可以得到像烏克蘭這樣的貴賓級的待遇嗎?我個人非常悲觀。為什麼台灣無法得到烏克蘭的待遇呢?

首先,美歐之所以全力挺烏,論其根本無關民主價值,而是事涉歐美的根本利益。俄羅斯侵烏破壞了國際均勢,美歐豈能放任俄羅斯的野心?一旦俄羅斯意圖得逞,整個國際秩序位移,首當其衝的歐洲就要直面俄羅斯的生存威脅,因而激起整個歐洲的恐慌和反擊,尤其波蘭被俄羅斯三次瓜分的歷史歷歷在目,因此,波蘭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也最大。

其次,要是中共犯台,國際上誰的利益會受到損失呢?遠在1 萬公里外的歐洲會感受到生存威脅嗎?一點都不會。美國會感到損失嗎?會有一點,但,琉球都可以賣給日本了,把台灣賣給中共應該也算是一筆不錯的交易吧!至於利益影響最大的日本,固然有心幫忙,但顧忌也不是沒有,因此,日本到底能幫到多大的程度,確實難以期待。

其三,俄羅斯對西方的影響力,除了油氣要脅之外,很難說有多大。因此,為了烏克蘭、更為了自己,西方制裁起俄羅斯來,可謂毫不手軟、層層加碼,俄羅斯莫可奈何。然而,中共對歐美的影響力遠比我們所感知到的還要可怕,因此,一旦中共犯台,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出手相助的機率並不高,即使實施制裁,其力度也傷不到筋骨。因為中美歐之間的私人利益,而非國家利益,掛勾太深,難以動搖。

其四、一旦中共犯台,國際媒體會像俄烏戰爭一樣的成天報導還是反而被國際媒體給封鎖消息呢?對於我提出的這個問題,相信對於國際關係有真正體認的大部分人來說,不會感到詫異或斥為荒唐,反而會同意確實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一旦戰事消息被封鎖,國際媒體、社群媒體不敢報導、甚至連Google也找不到相關真實消息,台灣又如何像烏克蘭一樣得到全世界的關注和援助呢?

其五,除了台灣自己之外,我們能向誰求援呢?烏克蘭人口4400萬,台灣人口2300萬,烏克蘭的GDP1500億美元,台灣則是6600億美元,雖然人口不及烏克蘭,但經濟總量是烏克蘭的四倍有餘。何況,我們手上還有半導體。

然而,儘管如此,一旦台海戰事爆發,我們的總統能像澤倫斯基一樣穿梭在美國、英國、德國等國會殿堂發表視訊演說嗎?不能說不可能,而是很不可能。為什麼?看一看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第一個親自前往克里姆林宮調解戰事的外國領導人是誰?我們有那樣的親戚嗎?

其六、台灣有多少錢打仗?烏克蘭之所以能抵抗至今,固然與其國人的英勇抵抗有關,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先進武器而只有決心,能撐多久呢?這一點不言而喻。我們知道,烏克蘭並不富有,然而烏克蘭人所使用的最先進的軍事武器和裝備是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荷蘭人…和歐盟送的,台灣能得到這些免費的武器裝備嗎?烏克蘭得到的,是不用花錢的,而台灣要花多少錢買武器,台灣有那麼多錢嗎?就算買了武器,在戰爭期間,運得進來台灣嗎?因此,利用此時戰事尚未開打,武器自製必須要加速了!

第七、烏克蘭有求於人,但措辭嚴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烏克蘭副總理點名華碩退出俄羅斯市場、澤倫斯基抨擊國際食品巨頭雀巢仍與俄國做生意、呼籲加拿大應該做的更多、要求瑞士採取更多措施打擊俄羅斯寡頭並嚴厲指責德國領導人將德俄的經濟關係置於歐洲安全之上,…烏克蘭的要求很在理,這一點我同意,可是,語氣上似乎是以一種以上對下的口吻,這並不合乎外交禮儀。此外,哪一天,共軍犯台,烏克蘭在自身國家利益的考慮之下,會選邊台灣而非中共?天知道!台灣政府敢用這種口氣對同樣的這些國家嗎?不可能。

儘管台灣有上述種種的不能,但要是中共打台灣,勝負仍在未定之天!天佑台灣!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領袖的同理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133/web/

◆  升息循環下的房貸悲歌
◆  大學生不買教科書 理性嗎?
◆  頂大缺額新高 數A難是關鍵
◆  廢考國文 難勝任公務員
◆  回響╱炒房嚴重交通亂 台南人談何幸福
◆  回響╱空汙低薪高房價 高雄人心有戚戚
◆  跟隨美掏空一中 小心反作用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領袖的同理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領袖的同理心


2022-03-24 01:05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蔡英文在雲豹車上和民眾揮手,有的喊加油,有的喊作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來襲,總統赴台東勘災,路上一對母子半路向總統陳情,「為什麼我們把票投給你,需要見到你時都見不到!」不料總統回應,「現在不是見到了嗎?」還有一對姊妹因風災遭土石流活埋,她們的外公奮力救出她們,沒想到總統探望姊姊時,竟脫口說出,「你真不簡單,可以憋氣兩分鐘」。

再來二○一八年八月受熱帶低氣壓影響,台灣中南部暴雨,總統到嘉義視察災情,搭乘軍方裝甲車到現場,引起不少爭議。雖然解釋說總統只是搭乘軍方裝甲車到現場,抵達後則全程涉水探視受災民眾,但不管怎樣,有搭乘裝甲車到現場,然後有在甲車上向災民揮手總是事實。

苦民所苦,感受和體會災民苦難的同理心,對一位領袖非常地重要。無獨有偶,前一陣子澳洲發生洪水,總理莫里森在洪水實際到達最嚴重之後數天才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在探望遭受洪水蹂躪的地區時拒絕與災民會面,因此遭受到嚴厲的批評。

當人民一直在驚恐地看著無情的雨水造成越來越高的洪水,吞噬了房屋並摧毀了生命時,為了應對這樣的災難,任何國家都一樣,人民需要一位愛民的領導者,一個表現出同理心、願意傾聽並提供希望的領導者。

澳洲的一位教授說,對於許多澳洲人來說,「莫里森面對危機時的領導力的一個特徵,似乎就是他從未到危機這裡。而當他到的時候,他似乎不是為災民而來的。」大家在危機中渴望國家的領導者需要真誠地認同你所代表的人民,並具備和災民一起共苦,一起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如法國政治家戴高樂曾經說過的那樣,一個具有領袖品格的人在面臨危機時會反求諸己,會展示具有自己特色的行動力,並承擔起責任,將災民的事變成自己的事。

二○二二年僅僅過了將近三個月,世界就發生了很多重大危機,在在都需要強而有力的領導者。除了澳洲東海岸的可怕洪水,還有新一波的新冠肺炎病毒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威脅要發動世界大戰,領袖的處理不善都是人民的災難。

領導者時常會說資源不足以致無法這樣或那樣,或許這在物質層面的確如此,例如烏克蘭總統更有理由說國家資源欠缺,所以只能逃難或投降,不過他沒有。危機中領導者的核心任務不是解釋我們為什麼會失敗,而是給人民希望,和人民站在一起。例如在紐西蘭基督城大屠殺之後,總理竭盡全力與穆斯林社區接觸,並以表達共同悲痛和共同身分的方式穿著。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將「臣」換成「人民」亦是如此!













升息循環下的房貸悲歌


2022-03-24 00:23  聯合報 /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金縣金城)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美聯社


美國聯準會繼十七日升息一碼後,主席鮑爾於日昨的演說中指出,目前通膨率太高,必要時將於接下來的例會採取更激進的升息步調,不排除升幅擴大到二碼來緩和通膨,預料今年會有多次升息。而台灣央行也跌破許多專家眼鏡,隨聯準會宣布升息一碼,未來應不排除再衡酌經濟成長及通膨、產業復甦和主要央行升息狀況後再行升息。準此以觀,全球進入升息循環似乎木已成舟。

持平而論,升息有助抑制通膨預期心理,維持物價穩定、協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的政策目標。然一旦全球進入升息潮,對存款者實為利多,但卻加重貸款者利息負擔。如央行升息一碼後,台銀等公股行庫已不約而同地同額調升存放款利率,結果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對房貸族而言,若以貸款一千萬元、廿年期、用本息均攤的方式計算,每月須多繳近一千二百元,一年將增加一萬四千元。根據聯徵中心統計,國人近年房貸金額屢創新高,去年十月就有高達四分之一的房貸族房貸幾近千萬元,比率創下歷史新高。

內政部發布去年第三季國人房價負擔能力調查,全國平均房貸負擔率達卅六點九%,比上季、去年同期均上升,意涵房價負擔能力維持「略低」等級。進入升息循環後,還本付息將成為房貸族不可承受之重。

尤有進者,主計總處於十日所公布的元月薪資調查指出,元月的經常性薪資年增率二點九一%,創近十二年同月最高;但受薪階級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二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二點八四%,結果反映購買力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幾近零成長。央行甫上修今年全年CPI漲幅至二點三七%(IHS Markit三月中的預測更高達二點七五%),較去年底的估值大幅拉高,為十三年新高;而扣除蔬果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漲幅預估也高達一點九三%。

再就新台幣實質利率來看,即使以台灣銀行一年期定存固定利率提高為一點○七%,在全年物價漲幅二點三七%的基礎下計算,則新台幣實質利率其實是「負」利率。換言之,民眾即使把錢放在銀行的生息速度也趕不上物價漲幅,除非未來物價下降或再升息四碼,才可能回正。

萬物齊漲,實質薪資幾近零、實質利率為負,大部分民眾苦不堪言,房貸族更是心在淌血。近日有立委針對「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利率調高進行質詢,希望財政部長能協助青年減壓。不可否認,年輕世代正面臨高物價、高房價、高租金、高家庭負債、低成長、低薪以及少子化、人口老化、扶養比持續攀升的環境,政府戮力改善不利年輕世代的環境,如維持經濟成長、提高實質薪資水準、平抑房地產價格、降低貧富差距等責無旁貸。

然筆者建議,年輕世代應衡量己身購屋負擔能力,避免過度擴張財務槓桿,免於一輩子成為屋奴。而政府除給予適度的利貸補貼或稅費減免的治標政策外;最重要的還是設法抑制不合理的房價,提高實質薪資水準才是治本之道。否則,房貸悲歌依然傳唱。











大學生不買教科書 理性嗎?


2022-03-24 00:57  聯合報 /   劉明德/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台北市)
大學生不買教科書,是因為用不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生不買書已經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學生不買教科書的理由,是經濟情況差,買不起嗎?與其說學生是受經濟影響不買書,不如說是認為買教科書用不上。

為什麼會有「用不上」的想法呢?現今老師上課普遍使用PPT,許多PPT的製作經過老師精心整理,已經展現足夠清晰與整體性的知識,同學也可以根據老師的PPT內容去整理與補充成為自己的筆記,作為系統性學習之用,這種教學教材的提供方式,教科書便不一定必要。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課程的學習評量,當評量的範圍與內容,與PPT的內容高度對應,那麼學生以PPT的內容來準備評量,便已經足夠,多數學生也就不會去買教科書。

另外,當學生認為學習評量與教科書的使用與否關聯性不大,這也會成為學生不買教科書的原因。

還有如果學習評量偏向於開放性,PPT僅是作為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問題導向學習或個案探討等,還必須讓學生收集更多相關資料來組織撰寫報告,或運用於多元學習評量(包含考試),那教科書中的知識並非學習的重點,學習時並不是以掌握教材的內容為主,那買教科書對學生來說,也不一定是必要的。

反過來說,若學習知識的追求,必須藉由教科書的完整內容與解說論述,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點,掌握知識的脈絡與架構,那光靠老師提供的PPT便不能滿足,此時理想的教科書便成為學習關鍵,買書便會成為許多學生必要的決定。

此外,如果學習評量具鑑別度,加上有明顯的相對激勵,會讓那些願意付出與投入的學生,積極追求學習成就與獲得好成績,如此買書的人數必然會增加。抑或授課老師讓學習評量與教科書內容具有清楚直接的連接,購買教科書的人也會增多。

現今網路發達,知識更迭快速,資訊獲得極為容易,智慧學習管道多元,實體教科書要作為關鍵的學習工具不被取代,必然要讓學生具體感受用得上。

因此,學生買不買書,一般說來是理性的,端看學習需要,老師可藉由課前及課程初始來介紹教學大綱與課程,釐清課程知識點的取得方式與實體教科書的關係,讓學生理解買書對學習的影響,學生會做出對他們最有利的決定。

至於影印教科書不買書,甘冒侵犯智財權而觸法,會因貪小利而誤大事;同樣需要書,卻又不買書的學生,會在學習與成長上造成巨大的損失。這可是非常不理性的!











頂大缺額新高 數A難是關鍵


2022-03-24 01:00  聯合報 /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今年學測數A被譽為史上最難。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繁星放榜,全國六十七所參與招生的學校,僅二十五校滿招,卻有七十八系無人錄取,在少子化衝擊下,雖不讓人意外,但頂大缺額寫下近年新高,則與學測難度有關,大考中心難辭其咎。

今年學測數A難度史上僅見,不惟頂標前標下降,各標人數累計亦較去年下滑甚多。大學繁星推薦須先通過學測門檻,頂大多為頂標前標,理工學院各系均訂數A成績門檻,多數商管學院亦採數A成績。今年數A各標人數大幅下滑,影響之大不難想見。

檢視相關資料,台大缺額十五人,未滿招的七系中,六系數A設定頂標,一系數A前標;一類群採計數A者,第二輪分發後始額滿,俱為歷年來僅見。清大缺額廿六人,第二類學群五系數A均設頂標門檻;第五類學群一系數A設均標門檻。陽明交大缺十一人,機械系數A設頂標,土木系數A設前標;政大一類群缺五人,皆為數A均標;成大缺額卅三人,七系均在第二類群,其中三系數A頂標,四系數A前標。數A各標人數驟降,能填頂大人數大減,頂大缺額增多,實為人為因素導致。

近年大學入學考試,部分試題選自題庫,部分闈外命題;今年考招新制,題庫建置緩不濟急,闈外命題依賴更深。大學教授未必熟悉高中教學現況,命題難度不易掌握,審題機制益形重要。大考中心多年前延聘高中老師入闈,協助審題,今年更達十一人,然據入闈教師透露,命題教授並未入闈,高中教師看完試題只能修改文字敘述,交由中心人員傳達,與命題教授交流討論都不可得,遑論抽換爭議試題,入闈淪為背書,審題機制形同虛設。

除審題功能喪失,大一試考生的安排也是聊備一格。原先試考生為四人,今年雖增為六人,希望透過意見交換提升試題鑑別度,但試考生在闈場內除與教師討論試題,毫無作用可言。鄰校師長告訴筆者,一位前年畢業校友去年被選為試考生,當他寫完數學考題,旋即反映試題艱深,恐難區分考生程度,但闈場內負責人員全然不予理會,豈非荒腔走板至極?闈內師生反映意見,命題教授根本不理,入闈審題機制蕩然,無視考生權益,大考中心如何交代?

大考中心成立經年,試題研發功能不備,命題檢核機制不足,題庫建置成效不彰,考題忽難忽易,喪失評量信度效度,重創考試公信力,嚴重影響大學招生,讓無辜學子受害,教育當局豈能噤聲,立委諸公還能默然?












廢考國文 難勝任公務員


2022-03-24 00:58  聯合報 /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日前建議國家考試廢考國文,連日來引發相關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委鄭運鵬建議國考廢除考國文,個人深不以為然。

服務公職卅餘載,擔任主管也有十多年,每天都在公文堆裡打轉,國文太重要了。現在大家重視英文,其實在一般公務機關,使用中文要比英文機會大得多,不只是公文製作、簽註,還有會議記錄、處理陳情、函復來文等,方方面面都要用中文來分析、討論、辯駁、書寫,喪失此種能力,根本無法勝任。

有些人表達能力差,不但公文詞不達意,還滿篇錯字,讓人懷疑其是否有起碼的業務能力?有些錯別字雖無傷大雅,但有些則會翻轉文意,例如「漠不關心」與「莫不關心」、「不敷使用」與「不符使用」,公文品質差,不但累壞各級主管,若有漏網之魚,發函出去,甚至讓人誤解、影響民眾權益。

不只是公務員,有些博士教授寫的報告,也是段落雜亂、邏輯紊亂,看這些報告要花數倍的時間,而且深覺痛苦,國文不加強、不重視,自己受累,別人看你寫的東西也跟著痛苦。

個人已過「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總結一輩子學校所習,學科中最重要的其實只有三科,國文、英文與數學。英文是學習外國精華的必要、數學是深究自然科學的利器,此外,其餘的都必須靠良好的國文來吸收、溝通與表達。

感謝從前學的論語、孟子,也還記得念過古文的片段,讓我至今還能欣賞「赤壁賦」、「師說」等古文之美。公務員固不必如中文系者深涉古文,但對國文的掌握與運用總該有起碼的素養吧?但看看不少機關的文宣品,還是不少錯別字,說要「往下『紮』根」,但想想,樹苗被「紮根」,能有好結果?













回響╱炒房嚴重交通亂 台南人談何幸福


2022-03-24 00:37  聯合報 /   潘岳陽/替代役(台南市)
台南市交通局加強即時監控路況。圖/交通局提供



二○二二年縣市首長大選進入衝刺階段,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公布最新六都大調查民調結果,其中台南在各項調查中都沒有吊車尾的結果,乍看之下成績似乎不錯,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台南市市區內的交通有多混亂,我想有來台南長期遊玩過的民眾都不陌生,紅燈右轉、路邊違停、不兩段式左轉、人行道騎車等交通亂象無處不在,即便有警車在路上也不會取締違規民眾,無怪乎台南在民調中交通改善項目倒數第三。

撇開混亂不堪的交通不看,在居住光榮與居住幸福兩個項目中,台南不意外的囊括第一、二名佳績。為什麼說不意外呢?台南近幾年房價漲幅高居六都之冠,炒房嚴重到外縣市的朋友都在關注,每當提及台南市發展時總會聽到「你們南科最近不是發展得還不錯嗎?台積電在那邊設廠又徵才」,但實際上南科距離市區相當遙遠,與另一端的高鐵「北高雄站」(部分民眾對高鐵台南站的暱稱)更是一南一北的距離,其中除了自有住宅的民眾可感受房價上漲的幸福外,我想多數的年輕人根本感受不到幸福感,更不用說光榮感了。

至於經濟發展項目,扣除南科外,舊台南市的經濟發展實在看不出哪裡有起色,更不用說舊台南縣的其他區域了。

台南市內因鐵路地下化工程讓交通與市容更加混亂,不僅諸多道路封閉一延再延,也使得周遭居民與商家受到影響。

居住在台南感受最明顯的,莫過於房價漲幅位居六都之冠及交通持續混亂,試問這樣能有什麼居住幸福?又能光榮什麼呢?













回響╱空汙低薪高房價 高雄人心有戚戚


2022-03-24 00:24  聯合報 /   林沐雨/退休行政人員(高雄市)
台積電宣布即將進駐高雄煉油廠舊址,目前正在加緊整地。記者劉學聖/攝影


看到廿二日聯合報頭版大標題,「空汙低薪高房價 高雄三劣勢」,真是讓人心有戚戚焉啊!

說到台積電到高雄設廠,離我們這邊這麼遠,孩子也不去台積電上班,好處沒享受到,卻要吞下坐地起價高房價的苦。筆者家住鳳山靠近大寮處,兒子看到一間老舊房子,需整修,原開價七百多萬,他有興趣,還在跟我討論,結果隔周變成九百多萬。

我在電線桿上看到賣屋廣告,開價一千三百八十萬,也是隔不久,變成一千五百八十萬;鄰居有房要賣,以我們這邊行情,五百萬左右,結果他委託的房仲六百萬買下。現在房價漲幅動輒百萬起跳,薪水不是不漲就是微調,怎追得上?

至於低薪,這就牽連到下一代了,兒子做了整整七年,才領四萬元,還是他用工作表現跟老闆爭取來的,從來都不是老闆主動加薪。員工不開口,老闆就裝傻。兒子的工作還是技術性的,替代性高的行政職才二萬八,兒子說在高雄幾年了差不多都這樣。

筆者以前每天上班的這條路,看過去天空總是灰濛濛的,遠處一直有煙在排放,家裡有擦不完的灰。我不抽菸,卻是肺癌患者,不知是否與空汙有關聯,但健保房裡肺癌患者人滿為患,病床難等是事實。















跟隨美掏空一中 小心反作用


2022-03-24 01:09  聯合報 /   王亮/美國研究學者(台北市)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圖/澎湃新聞


最近美國為解決烏俄戰爭,與中國舉行兩次領導階層的會談;除拜習視訊通話外,包括中國外長王毅與相關公眾號的評論中,都提到美國掏空「一中」,即其口說一中,卻與實際作為有很大差距。

這個問題也可從台美關係來看。賴副總統在就任行政院長時,曾表示他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他指的是「不宣布台灣獨立就是務實」,也可說是努力發展台灣,不踩中國「紅線」。

而美國方面則是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不支持台獨,但並未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與務實台獨並不矛盾,成為台美關係堅若磐石的基本架構。台灣在不宣布台獨前提下,還可搞文化台獨,去中國化,並跟隨美國反中抗中。這使中國終於意識到「一中」被美國掏空了。

不宣布台灣獨立,可說是謀取政治利益的「假台獨」,美國不支持台獨,但並未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可說是「假一中」,兩者結合可以做很多事,互助互利,如中國再不抗議,台美有滿大合作操作空間及政治利益,對台獨支持者也有很大的鼓舞。

台灣搞反中、去中國化,不與中國大陸接觸,美國反對台海兩岸片面改變現狀,但未鼓勵兩岸和談,這其實就是往「一邊一國」走,雖尚未踩紅線,但風險已逐漸升高。雖然隔海攻台代價很高,但中國大陸為其「核心利益」,不惜付出高代價的意志應是不低的。

馬斯洛需求理論,把人類需求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實現等五個需求層次,生理及安全需求對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台獨支持者追求的是「自我實現」的需求,並不能代表全民的「台灣利益」。

牛頓第三定律是「反作用定律」,即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套用在國與國對抗的行動上,有作用必有反作用,方向相反,但大小則不一定,也許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刀,因此要挑釁對方,就別怪對方如何反制,或期望對方不會付出高代價回擊,只需想想一旦各種反作用來了,我們是否有能力對付,會死傷多少人?美國這個「真朋友」是否「真」能為我們打一仗,假如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要從「降低發生的可能性」及一旦發生「有能力減害」二方面努力,不要心存僥倖及錯誤的認知。



劉憶如/淨零排放目標下 綠色金融更形重要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憶如/淨零排放目標下 綠色金融更形重要
◆  盛治仁/BNT疫苗─企業文化比策略重要
◆  方祖涵/斷人財路的國際選秀?
◆  朱宗慶/傳承之美,讓江山代有人才出








劉憶如/淨零排放目標下 綠色金融更形重要


2022-03-24 00:19  聯合報 /   劉憶如(作者為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請陳吉仲說明「農業淨零排放現況、展望以及達成農業部門負碳排之可能性評估」。記者吳姿賢/攝影



俄烏戰爭後,戰火循著能源及糧食供應鏈燒向全球,也讓日益嚴重的通膨問題雪上加霜。金屬及農作物價格之外,原油及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價格,同步因為供需失衡而大幅飆漲;綠能的發展在此背景下,不但更具條件,也更見需求。

去年十一月,由全球近兩百個國家經過十五天談判後,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提及化石燃料議題的聯合國氣候協定;這個協定也對未來世界的能源轉型走向,造成關鍵影響。

相較於上回(二○一五年)的巴黎協定,格拉斯哥協定更進一步提高目標,訂定本世紀結束前的全球均溫,相較於十九世紀工業化前的氣溫增幅,應小於攝氏一點五度(而非攝氏二度);而為了達成目標,巴黎協定中原定二○五○年前須達到的「淨零碳排放」,也因此改為更加嚴峻的「淨零排放」:也就是不僅是二氧化碳,更是所有例如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都要達到淨零的標準。另外,自巴黎協定後,原本在二○一九年底前有六十七個國家宣布承諾「二○五○淨零碳排」,但現在已增加至一百三十六個國家承諾格拉斯哥協定的「二○五○淨零排放」。

歐盟去年首度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俗稱碳關稅),預計將針對在原產地「不須負擔碳排費用」的進口貨品,徵收碳關稅;規畫自明年開始試行,二○二六年起全面生效。此碳關稅的規畫,雖然尚未完成立法,但例如美國等其他許多國家,也都已紛紛熱烈響應中。此外,許多國際大廠近年來陸續設下要求其供應鏈廠商的「百分百綠電」規範;台灣若無法加強發展綠電來源,勢必衝擊相關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綠能及減排,也因此已不僅是單純的能源轉型或環境保護議題,更是台灣出口產業是否持續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生存議題。

但問題是,不論是再生能源或減排的投資,以及進行碳排查或碳驗證等行為,都需要相當一筆經費;若期待台灣的產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能夠積極投入,金融的支持,也就是綠色金融,因此更形關鍵。

一般而言,凡是協助企業適應氣候變遷,達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各種資金安排,都屬於綠色金融的範圍;包括綠色投融資、綠色債券、綠色股票基金、綠色保險,以及一些綠色衍生性金融商品等。

國際上,從事綠色活動的最大宗資金來源,仍屬綠色債券。全球第一檔綠色債券,是由世界銀行在二○○八年發行,自此成長極為快速;穆迪信評估計今年全球綠色債的發行量將達七千七百五十億美元,為今年估計一兆三千五百億美元永續債券發行的最大項目(永續債券包括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及可持續發展等ESG債券)。

另外,全球綠色債券的發行單位包括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及企業等;其中尤其若為政府的發行,更能減少「漂綠」的疑慮。國際上,政府相關單位的發行數量占比也高達百分之三十六;例如美國去年發行了二百一十八億美元的「地方政府綠色債券」,用以支持綠建築、水資源投資、大眾運輸、綠色能源等建設。相較於台灣迄今僅累計發行八十檔綠債,且多數為金融機構或少數幾家企業所發行;政府的角色,應可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