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經濟/新經濟下法規的因應與調適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舞台必須急改版
.聯合報黑白集.我們心疼中研院
.經濟日報社論.新經濟下法規的因應與調適




經濟/新經濟下法規的因應與調適


2016-05-12 02: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根據報導,最近發生多起Uber會員人在台灣,其帳號卻分別在巴黎及北京遭盜用扣款的情況,消基會批評,Uber會員遭盜用帳號案例愈來愈多,資安問題嚴重,呼籲拒用。但同時也有民眾透過媒體寫給小英一封公開信,建議開放Uber競爭提高乘車品質。究竟應該拒搭,還是開放競爭,至今仍充滿爭議。
爭議雖然未解,但因資訊科技不斷進展,行動商務、社群網路、虛實整合方興未艾,許多新興的創業幾乎都在這些領域內發生,機會看似無限,但政策與法令若無法配合,新舊產業衝突不斷,也讓共享經濟這個名詞尚未普及,就罩上一層陰霾。
以Uber為例,贊成開放者認為其可促進計程車業的競爭,提升整體服務品質,而其營運模式創新,提供彈性就業機會,讓計程車司機不須加入車隊也能生存,因此認為法律應該因時制宜;但反對的一方認為,該公司未申請營業執照,營運模式不合法,具有安全隱憂、與嚴格監管的計程車產生不公平競爭,尤其台灣計程車供過於求,損害正職車輛的利用率,而且現行法令早已開放個人以閒置資源加入車隊彈性就業,並非其規避對員工勞動和保障責任的理由。
整體而言,共享經濟這類的新營運模式有幾個需要解決的結構性問題。首先是法規面,這包括新經濟與傳統業者的界線及規範的差異、平台的營運許可、課稅與社會案件防制,以及各部會管理職責劃分的議題。
其次是分享者與使用者面臨的互信難題。包括分享者的評價認證及管理、使用者的身分驗證及隱私保護,以及對共享相關業者及使用者的持續性驗證等。
舉例而言,以資訊媒合平台為定位的共享經濟業者,通常需要蒐集、處理與利用服務供給方與需求方的聯絡資訊等個人訊息,才能營運業務。在其模式運作時,車主可以透過平台得知哪位乘客在何時何地有乘車需求。乘客相關的個人隱私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業者所蒐集與利用。若任何一方的資安防護出現漏洞,讓有心人士截取車主或乘客的相關個人隱私資訊,則會產生資安問題。例如搭車時間地點、移動路徑之規律,可能被惡意人士偽裝成車主,前往搭載乘客而有綁架勒贖等安全威脅。
以中國大陸為例,為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其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於2015年10月公告《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就將利用網路建構服務平台提供非傳統之職業駕駛或營業車輛的運輸服務類型(如Uber等),納入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管制範圍。
而在資安方面,其規定平台伺服器必須設在當地;業者業務相關數據和資訊,應於境內儲存、傳輸、使用和管理,且不得違規蒐集、利用和洩漏;並應設立安全專項資金並落實網路安全防範措施等。
最後是共享經濟效益與發展層面上的問題。新經濟來勢洶洶,不僅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也提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政策上應如何調整才能最大化共享經濟對平台、分享者、使用者及整個社會的效益,降低其對既有產業的衝擊,以及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另外,是否能有效融入傳統模式,如將共享汽車結合大眾運輸,並協助新創共享業者持續發展等,都是產業政策上需要考量的面向。
事實上除了汽車之外,食衣住行育樂等領域的共享經濟也都正在發酵,對於新模式所帶來的法律衝突,應建立一套能快速反應的SOP系統,加速政府與業者的溝通。此外,在管理方面,某些領域適合業者自律由市場機制決定,例如停車位共享;而若牽涉到人身安全、公眾利益,如醫療或金融體制穩定的創業領域,政府則需有效開放積極管理,才能讓新經濟在國內成長茁壯。

聯合/我們心疼中研院


2016-05-12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研院長翁啟惠捲入浩鼎案,加上新院長遴選因臨時修改辦法引發爭議,
讓中研院形象大傷。 聯合報資料照片
中研院在浩鼎案及遴選醜聞的籠罩下,院內有一股敢怒不敢言的濃重抑鬱,整個社會對此最高學術殿堂的淪落,則有一種愛莫能助的失望。
面臨如此大是大非,何以中研院竟然顯得無力自清自救,難道真是士節淪喪、斯文掃地?而整個社會坐視中研院墮落至此地步,也顯現出一種難喻的冷漠與疏離,難道真是事不關己,聽之任之?
中研院內的無力感與中研院外的落寞感,其實是整個社會的心靈共業。這顯示中研院內已說不出話來,整個社會亦緘默以對。此時,應當想到胡適說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聯合晚報》用七個版編採刊出中研院的故事,這是真正心疼中研院,此中有兩大意義:一、中研院內的聲音應當鳴出來。二、社會大眾的聲音不能默下去。在如此大是大非下,沒有聲音的中研院及沒有聲音的社會,都是病了,且病得很重。
翁啟惠必須去職,這是理所當然。此時,中研院的改革,首須有一個清白中立的行政中樞,而翁啟惠已根本失格。當下,必須釐清整個遴選案的是非,則是一切改革的根源,理當交給七月的院士會議自己去辯證是非、療傷止痛。
此時,馬英九及蔡英文都不宜再在遴選案上有何決定,也就是應由中研院上下決定如何處理此一遴選案。若不讓中研院自己弄清楚此次遴選案的因果是非,那就是強以政治力剝奪了中研院自清自救的生機。
七月,給中研院一個機會。

聯合/蔡英文的舞台必須急改版


2016-05-12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主舞台設計被批「太醜」,
目前正在努力修正中。 圖,中央社提供
五二○總統就職典禮的舞台設計圖公布,遭致種種批評,甚至有人說,以消災禳禍的「建醮」為發想是「犯忌諱」。設計團隊已決定急改版,時距典禮登場僅九天。
此時,蔡英文的舞台設計尚難定案。其實,不止是就職典禮的舞台仍待改版,她七天後將在典禮舞台上發表的就職演說,由於涉及是否接受「九二共識」等懸念,各方亦有改不改版的爭議。典禮舞台只用一天,但以這篇就職演說所搭建的國政藍圖,始是她未來四年執政治國的真正舞台。
目下,各方對這篇講辭的「設計圖」已有想像。蔡英文將盡量靠近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她說「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又說,「理解並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所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但是,她或許不會說出「九二共識」四個字。因此,有一種「改版」的意見認為:
一、蔡英文不必將心力用在否定「九二共識」四字上。因為,萬一在五二○後國共雙方仍堅持使用這四個字,蔡政府必將不堪其擾、疲於應付,甚至因而失去兩岸走向的主導權。正如二○○五年連胡會後,陳水扁執政,但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落在國共之手。
二、蔡英文應將心力用在爭取對於「九二共識」的詮釋權上,藉勢鞏固「一中各表」在「九二共識」的地位。如果蔡對「一中各表」暫難啟齒,則可以王毅的「憲法說」為出口。
三、蔡此際很難公開接受「九二共識」四字,卻必須設法明說:她並未否定「九二共識」已是兩岸政府正式使用八年且舉世皆曉的標題,但自己則寧可使用「九二會談/九二函電/九二文件 」等替代詞彙。不過,她必須說清楚:你們說「九二共識」,我說「九二文件 」,這兩個名詞所指涉的是同一主體。這樣的嫁接,就可能給未來留下了餘地。
四、以上只是過渡性的策略,蔡團隊最終仍須以自創的「九二函電」等名詞,回頭再著落到「九二共識」上。因為,蔡英文絕對不能輕冒的風險是:她若丟掉了「九二共識」,而國共雙方若都堅持不放,那對蔡政府就後患無窮。蔡若用「九二函電」代換了「九二共識」,暫時形成「一詞各表」,即是自留了以後回到「九二共識」的餘地,不可再作繭自縛。
蔡團隊如今這種堅決否定「九二共識」的舞台是撐不住的。此次WHA邀請函事件,蔡團隊居然吞下了框限兩岸關係的總根源《二七五八決議文》及一中原則,卻竟然仍欲否定意在突破此一框限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即暴露了蔡團隊在「憲法/外交/兩岸」立場上無可饒恕的自相矛盾。試問:蔡團隊究竟是反對「九二共識」這四個字,還是反對「一中各表」的戰略架構?此種左手打右手的政策,如何可大可久?
兩岸關係是一切國政的根源,而九二共識又是兩岸關係的根源。蔡團隊不接受九二共識,將被解讀為欲用兩國論來維持兩岸政治關係,再用新南向政策的「新戒急用忍」來操作兩岸經濟關係。這將牽涉到憲法、外交、兩岸、經濟、文化、社會的翻盤改造;而台灣的憑藉,若只在否定「九二共識」四字,這樣的舞台,蔡英文站得穩嗎?
退一步說,若搞不定兩岸關係,且不必說到地動山搖那種危言聳聽的地步,只要三不五時鬧出像WHA這樣的事件,就可使整個台灣搞到心神不寧、藍綠反目的境地。即使就目前看,五月二十三日WHA的變數仍在,六月二十六日巴拿馬的懸念未解;蔡政府五二○開局的光燦,若迅即掩沒在這類不定時爆發的兩岸角力上,能不精疲力盡?這樣的舞台,蔡英文罩得住嗎?
蔡英文就職典禮的舞台與執政治國的舞台,皆有急改版的必要。希望這兩件事得自蔡團隊的回應都是:「有聽到了!」

聯合筆記/大叔心裡苦 但大叔不說

.鄭捷伏法/死刑 保護人民最後安全門
.鄭捷伏法/槍決 把「壞產品」丟掉就好?
.鄭捷伏法/死刑遭撻伐 到底誰才該死?
.鄭捷伏法/槍聲撫眾怒 謎團已經無解
.聯合筆記/大叔心裡苦 但大叔不說
.司法院長 宜偏反對黨資深法官
.不甩氣候暖化 川普若當選恐拒巴黎協議
.20萬生「等待失敗」 試試自由學校
.統測作文「怎麼會是我」 命題失嚴謹




聯合筆記/大叔心裡苦 但大叔不說


2016-05-12 02:24 聯合報 張立

學者提出警訊,台灣已出現男性未滿55歲就「急退」的現象,
且趨勢持續往下,呼籲政府正視「消失中的中高齡男性勞動力」。 
聯合報資料照片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是去年四月大陸河南一位中學女教師的辭職信,信裡就這十個字,被網友封為「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如果辭職都可以如此灑脫、大器,那就祝福吧,但大部分的離職顯然不是。
最新的勞動力調查,出現了一個警訊,五十歲到五十五歲男性的勞動參與率,下降了七個百分點,這群大叔為什麼「早退」?衡量外在環境,「不得已」的成分,應是高於「回家享清福」。其實,大叔心裡苦,但大叔不說。
現在五十到五十五歲的人,成長於台灣經濟開始起飛的年代,但也是三明治世代;因為受的是傳統教育,深感親恩浩瀚,所以盡心侍奉父母;因為成長時期的辛苦,不願委屈子女,所以盡力在物質上滿足下一代,生活壓力不輕,但身體狀況還不差,再拚個幾年應該沒有問題。
大叔早退的訊息,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學者的反應是,「百思不解,這個現象有違常理」。網路上也有一番論戰,有人將原因指向軍公教所得替代率太高,「退休跟上班領的一樣多,誰不想早退」;有人以自己的遭遇為例,找工作時被面試官酸,「都這個年紀了,還來跟年輕人搶工作」;或是應徵清潔工,卻被說大叔別爭大嬸的工作。
更有人指出,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五十多歲勞工提早退出,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到了一定年紀,企業就開始以各種方式,讓大叔大嬸們知所進退。搶走大叔工作權的,不僅是人,甚至連機器人也是元凶之一,自動化的趨勢讓人工使用最少化。
大部分的事情,成因應該不只有一個,工作權的問題,已經不是勞資、性別、職業或世代的問題,絕不只是大叔要面對的,而是普遍的社會問題。台灣人口紅利,五年之後就將轉入負數,對經濟及就業市場的影響,將比現在更嚴峻,如何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政府有責,也無從迴避。
至於那位想去看世界的女老師,後來遇到一份突如其來的愛情,並未真正走出門去看世界,而是與夫婿在四川開了一間旅店,她說,「他就是我的世界」。比起大叔,女老師幸福多了,愛情與麵包兼得,而台灣的大叔們卻正黯然離開職場。

司法院長 宜偏反對黨資深法官


2016-05-12 02:24 聯合報 魏千峰/律師(台北市)

新政府的人事大致底定,然而,到底誰是下任的司法院長呢?
歷屆司法院長多出自黨國大老、學者或律師,較少由資深法官擔任司法院長,不免令人遺憾。黨政大老擔任司法院長在今日固然已不適宜,學界人士對司法實務與諸多問題亦未必深諳,至於律師雖非不恰當,但若能由形象良好的資深法官擔任司法院長,較能安定人事,掌握現今司法動態,提振法官審判士氣,應是首要考慮的對象。
有人批評台灣司法公信力不彰,應借用外部壓力逼使司法改革,因此司法院長應優先考量能推動司法改革的人選。但何人具有相當學識能力、鉅視眼光與平實的審判經驗來推動司法革新?
我國法學界傑出學者多獲得國外或國內碩博士學位,但近年來司法實務界獲得國內或國外碩博士學位者亦大有人在,選擇兼具學院背景與實務經驗者遠比僅有學院背景者較佳,何況具審判實務經驗者通常較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會打高空,亦不會過於激進,反而能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平衡點。具有審判經驗的資深法官,亦比律師出身者對司法實務界具有領導風潮的說服力,因為更能知曉司法實務的缺失。
次者,未來司法院長不宜由民進黨籍人士擔任。按現代司法強調司法獨立與制衡,原本就應堅守拒絕行政干預下的獨立審判與司法審查。若從歷史上建立司法審查的美國最高法院院長馬歇爾觀察,其原即是屬於反對黨人士,方能時常糾正政府當局過於政治考量的立法與施政。
台灣在二千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才真正達成司法獨立的階段,十多年來司法整體表現雖稱不上亮眼,但維護依法審判與獨立的目標大致沒有問題,所以二○○四年總統選舉無效訴訟,經過法院裁判,台灣社會大多未產生異議。馬英九總統撤銷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黨籍乙案,法院能夠判決王金平勝訴,亦可謂台灣司法的勝利。
未來民進黨政府已在行政與立法獲得相當優勢,尤須司法機關監督與制衡執政當局與國會依法行政或立法,因此在在需要一個反對黨或無黨籍出身的司法院長才能服眾,否則行政立法司法皆由一黨包辦,後者又是找自己人出任首長,司法是否無法發揮獨立制衡的功能,淪為護航的手段,亦使人擔憂。
若蔡英文政府執政尚佳,而國民黨繼續失掉民心,未來可能會由民進黨執政相當長的期間,能與民進黨抗衡的政黨亦不易在短期間出現,此時,蔡英文政府與民進黨對權力應加以自制,依法行政或立法,不應剝奪少數族群或不同政治意見者的權利,也應在憲政慣例或憲法制度建立可長可久的典範。蔡英文找尋何人擔任司法院長,應作長遠思考。
筆者建議找尋操守良好的資深法官出身,偏反對黨或無黨籍的公正專業人士擔任,較能說服台灣社會大多數民眾。

王正方/國民外交遠勝凱子外交

.王正方/國民外交遠勝凱子外交
.周行一/易地而處
.葉銀華/為何股民怕宏達電分拆VR部門?
.洪蘭/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
.徐重仁/掃廁所與日本人的情懷
.王健壯/擺盪的大法官解釋
.馬凱/薪資高低 是禍?是福?
.嚴震生/莎士比亞戲劇的政治面向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王正方/國民外交遠勝凱子外交


2016-05-12 02:24 聯合報 王正方(電影導演)

吾友周逸昌去世了,傷感之外更有甚深的感觸。
逸昌兄生前是南管梨園劇江子翠劇團團長,多年來江子翠劇團定期演出,實在不容易。從江子翠劇團歷次梨園戲表演中,我學到很多東西。梨園戲的唱腔典雅、身段考究。有一齣戲「朱文走鬼」,劇情類似崑曲「牡丹亭」,但「朱劇」在結構安排上,勝過湯顯祖一籌。
逸昌早年留學西歐,專心研讀西方表演藝術,得到結論;應保存發展我們的傳統劇種,遂投身經營南管梨園戲。在台灣維持一個劇團極為艱難,南管梨園劇種的觀眾群基礎小,資源少,人才難覓。老周苦苦硬撐多年下來,真是說來話長。斯人已乘鶴西去,再也不能與他共飲,聽他吐苦水了。
某年,老周率江子翠劇團赴波蘭幾個都市演出,當時的波蘭總統夫人對梨園戲很欣賞,親臨後台看團員以手腳並用擊鼓,當地電視大加轉播,一連數日波蘭媒體報導:總統夫人喜愛台灣的藝術劇團…。
小兵立大功,精采的國民外交。但台灣無人知曉,媒體忙著報導羶、腥、臭的社會新聞!之後逸昌繼續苦哈哈的找經費,維持劇團的存活。
弱國無外交,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所剩無幾。最近巴拿馬邀請台灣和中國大陸領導人,出席六月廿六日巴拿馬運河拓寬竣工典禮。兩岸關係冷卻,巴拿馬在耍花樣,表示願與大陸建交,再回過頭來向中華民國要錢?數十年來我們最怕邦交國減少,一掐脖子馬上吐鈔票;名曰「凱子外交」。
一九九七年巴拿馬舉行運河百年國際會議,邀請了大陸主席江澤民等其他國家元首出席,李登輝一直未收到邀請;據傳,台灣給了巴拿馬一億五千萬美元,爭取到李總統出席,並在巴拿馬國會演講。認為是取得了一次外交勝利。
什麼外交勝利?是典型的「凱子外交」。李先生廿年前在巴拿馬的國會上說了什麼,有人記得嗎?因此增進了兩國人民友好關係?不久後還不是照樣的伸手要錢、給錢。
中華民國一個邦交國都沒有又怎地?必需要花上億美元討好新幾內亞、中南美洲、非洲的那邊的貪汙政客?聽到過「外交不分藍綠」的說法,執政者一律搞黑箱作業,大把人民血汗錢,稀里糊塗的下落不明。花大把銀子得來的邦交有何意義?實質外交遠比虛偽充場面的邦交國重要。
世界各國人民與我們友好、感受到我們的真誠、熱情、樸實、喜愛我們的文化…,方是最成功的「外交工作」,多年來民間文化團體、學術團體,甚至於個人,都做過很多成功的國民外交!周逸昌和江子翠梨園劇團,在波蘭完成了精彩的外交任務,最近遇到波蘭友人,又談起那次江子翠的演出。
江子翠劇團遠赴歐洲,只得到某基金會數萬元台幣的補助,其他經費來自波蘭和台灣的私人捐款。
如果傳聞屬實,黑箱作業,花一億五千萬美元去巴拿馬作言不由衷的演講,小老百姓難以接受。一億五千萬美元可以常年培植數十個優秀台灣民間藝術團體;也夠開創兩間半規模宏大的浩鼎生技公司了!
(作者為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