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經濟/正視投資數據衰退警訊

.聯合報社論..修礦業法應解決問題而非增加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段宜康的大業已了?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投資數據衰退警訊








經濟/正視投資數據衰退警訊


2017-06-30 00: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面對經濟復甦動能不足,國發會年來不斷強調投資的重要性,陳添枝主委「三駕馬車」政策如火如荼展開,但日前經濟部投審會發布的今年1到5月的投資統計卻不免令人憂心。投審會的數據中,包括僑外資來台投資、國人對外投資、陸資來台投資以及我對中國大陸投資四大項目全部衰退。
投審會解釋這些數字的衰退多是因為去年同期有多項大案墊高了比較基期所致,例如僑外資來台的美光併購華亞科與荷商ASML收購漢微科、對外投資的鴻海投資日商夏普等,如果扣掉基期數據高的因素,「今年投資水準並沒有明顯下跌」。然而,我們憂心的正是何以去年有這麼多熱鬧的大案,今年反而付之闕如?這些投資項目的衰退實都潛藏著一些隱憂,值得嚴肅面對。
首先,以僑外資來台投資而言,最佳的情形當然是新增投資,因為最能帶來就業機會、改善勞動條件與技術移轉;然而這種外來投資已甚為少見,退而求其次的是外來併購,去年美光併購華亞科、荷商ASML收購漢微科兩大案正是如此。
外來併購的實質經濟效益遠小於新增投資,因為只是經營權的移轉,反而可能是損失比獲益大。華亞科與當時的股后漢微科都算是產業模範生,也都為台灣股市增添不少光環,也無怪乎漢微科被併購時令人一痛。即便如此,漢微科被收購至少顯示台灣半導體設備檢測技術備受肯定;只是這類個案難再出現,也顯示台灣類似的模範生級企業真的不多,令人慶幸中不免傷感與憂心。
其次,國人對外投資今年前五個月投(增)資金額衰退了三成五,主要也是因為去年5月份核准了鴻海等三家公司投資日本夏普墊高了基期。若不計此一大案,樂觀來看,對外投資並沒有明顯衰退,但務實來看,實是台灣企業在當前全球併購熱潮中仍然未有積極作為。
消極而言,對外併購是開發中國家取得更佳技術以協助產業升級轉型的捷徑;積極而言,好的對外併購還能強化產業連結整合、多角化經營、開拓或掌握通路,也無怪乎全球併購熱潮持續不墜。去年鴻夏戀成局時,獲得國內一致好評,認為是台灣企業進化的首部曲、有助於建立產業的全面國際觀,進而推動台灣產業連結全球。一年來鴻海對夏普的經營的確也不負眾望,只可惜這仍是台灣產業中少有的個案,並非普遍的現象。
兩岸之間的相互投資關係則較為複雜。前五個月陸資來台投資金額衰退6%,在當前政治氛圍與國安考量下,對陸資審查更加嚴格,因此衰退並不足為奇。
事實上,前五個月陸資來台投資不到1.5億美元,相對於僑外資對台投資的33億美元,比例不高,加上陸資來台亦多為參股且少能帶來高新技術,因此影響不大,尚不足為慮。
至於1至5月我對中國大陸投資核准金額則比去年同期減少二成四,原因也是去年2月核准台積電以10億美元投資南京導致基期偏高所致。雖然前五個月對陸投資金額減少,但仍近26億美元,超過其他對外投資49億美元的一半,且件數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這反映了台灣廠商對赴大陸投資仍然熱中,顯示投資與貿易相同,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仍重。這對力陳應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經濟體、應致力連結國際的新政府來說,還是頗大的考驗。
整體來說,台灣的外人直接投資不振,尤其缺乏優質新增投資,已落後競爭對手國不少。此次投審會公布的數據再度將事實赤裸裸呈現,也為強調投資的新政府帶來警訊。政府除了老生常談的致力改善投資環境之外,也必須儘速強化與先進國家的連結,積極吸引優質外資,才能奠基台灣產業的升級轉型。
如今台美、台日、台歐關係都處於不錯的狀況,即使自由貿易協定難以一蹴可幾,至少也應積極洽談雙邊投資協定,正因好的外人直接投資與對外投資均對台灣產業的脫胎換骨甚為重要。

聯合/段宜康的大業已了?


2017-06-30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綠委段宜康在國會年改戰場大殺一場,隨即宣布不再參選立委,並放話要算帳的人趕快來找他。大幹一票就收山,真的好會算。
若覺得年改是一場正義大業,段宜康放手而為有什麼好心虛,卻要宣布引退?他提出的激進年改版本難謂理性,但其他民進黨立委既然都搖旗跟進了,有責任當然大家一起擔;否則,難道他退出政壇,其他人就沒責任了?
這種奇怪邏輯,對照段宜康近年的偏激言行,不難找到脈絡。段宜康近年常發表爭議言辭,用語唯恐不夠狠。他罵龍應台「厚臉皮」,罵韓國瑜「菜蟲」,批蔡正元「不要臉髒東西」;包括藍軍贏得花蓮市長補選,他也說「沒法假裝不鄙視那些選民」。
段宜康也擅長烏龍爆料。復興航空失事,他急批馬公機場有兩條跑道,一條被軍方控制不准用;事實上,「兩條跑道」不過是同一跑道的兩個方向。他指控林滄敏涉入曲棍球協會弊案,稱若爆料不實就「吞曲棍球」;結果林滄敏查無不法,他吞球之事卻賴皮了事,至今仍遭網民譏諷。
從前的段宜康還比較理性。扁政府末期,他鼓吹「反省從容忍開始,穩定是執政的天職」,反對王世堅等攻擊施明德,結果遭深綠點名列入「十一寇」,政治生涯差點提前告終。也許是受此刺激,段宜康改走激越路線,奪下政治生涯最高曝光量,也見證台灣民主的質變。
段宜康或許「大業」已了,但他留下的攤子,將夠蔡英文收拾了。


聯合/修礦業法應解決問題而非增加問題


2017-06-30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環團要求經濟部速修礦業法,並撤銷亞泥礦權展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電影《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墜機身亡,他生前感嘆亞泥位於花蓮的新城山礦場挖得比過去更深,引發外界關注採礦對環境的衝擊。行政院長林全則拍板,包括亞泥新城山礦場等早年未實施環評的礦業開發案,在《礦業法》修法通過後,均要補辦環評。
亞泥新城山礦場自一九七四年推動開發,十二年後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緊鄰太魯閣國家公園入口的亞泥新城山礦場因而成為環保人士指責的對象。產業與環境的矛盾積累廿餘年,終於在齊柏林過世後一次引爆,外界對水泥業的撻伐排山倒海而來。然而,在激昂的情緒中談修法,恐怕要越發謹慎,切不可解決不了舊問題,反而引發新問題。
《礦業法》修法一直落後時代的腳步,但要跟上民眾對環保的期許,須先釐清台灣水泥業的現況。最近有立委質疑,台灣水泥產量過剩,甚至有餘裕外銷,是企業以破壞國土為代價換取外銷利潤;甚至說,台灣其實不必自產水泥,可以全數改以進口替代。這些說法,雖有部分真實,卻也存在明顯的盲點。
水泥的產品特性,是不能久存,最多只能存放數月。然而,包括基礎建設、各種民間工程,乃至國防建設都需要水泥;因此,它一定程度上屬於戰略物資,國內若要完全放棄生產,全靠國外進口,風險太大。以日本和南韓為例,兩國生產的水泥總量均超過國內總需求,因此均有外銷,甚至銷來台灣。日韓保有一定的水泥產量,自非只是考慮水泥產業本身,而是著眼於國家建設與戰略的需求。
立委率爾發表「台灣完全不用自產水泥」的言論,只為爭取曝光,而非理性發言。試問,汽柴油在提煉過程中亦會造成環境負擔,但台灣的汽柴油可以完全仰賴進口嗎?問題是,當不理性的情緒持續發酵,未來立院在修訂礦業法時,難保不會訂出悖離現實及國家利益的法條;如此一來,就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增加問題。類似的情況過去在台灣多次上演,例如,三年前高雄市發生石化管線氣爆造成重大傷亡,事後不少民代主張要將所有石化管線移除,改用槽車運送;殊不知,改用槽車將使石化氣變成移動的風險,反而造成嚴重的公安隱患。
近年台灣社會面對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衝突時,常以為只要強力禁止設廠,即可以一步到位地解決問題。若這樣的思維不變,企業將不斷被迫放棄新的投資,揚棄製造業,回歸到農業社會。若我們承認水泥與汽油一樣,是民生需求與產業發展時的必要之惡,則在討論《礦業法》修法時,便應回歸現實,尋找一個可以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路徑。
要降低水泥業對環境的衝擊,可從降低需求、外銷管理、及礦場監督三管齊下。例如,近年新的建築材料不斷推出,已逐步取代對水泥的倚賴。過去十年,我國水泥的使用量逐年降低,從二○○五年的近一千三百萬公噸,降低至二○一五年的一千萬公噸。需求愈低,水泥開採的規模自然會逐年降低。
去年我國水泥外銷占總產量的比重是二成六,對照鄰國,日本近年水泥外銷比重則約為一成五。對此,政府不妨邀集產、官、學界共同評估國內未來水泥使用量,訂出合宜的外銷天花板,讓國內水泥達到自產自用、不浪費資源的目標。此外,在礦場開發監督上,不妨設下更嚴格的開發管制配套,像是採取豎井運礦、封閉式送料等方式,都可以減輕對景觀的衝擊及對環境的汙染。
齊柏林的電影留給國人的啟示,是指出了產業發展時對環境的種種傷害。我們的目標,是要從減少傷害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這中間沒有捷徑可走,也不能光靠民粹。在環保與產業發展中找到一個可實踐的平衡,是政府推動礦業法修法時不能忘記的原則。

【重磅快評】花大錢的軍售 為何沒讓國人眼睛一亮?

.【即時短評】美國宣布軍售 是替小英總統掛保證?
.【重磅快評】花大錢的軍售 為何沒讓國人眼睛一亮?
.【重磅快評】台美軍艦互訪港口決議 是在幫倒忙
.【重磅快評】蔡英文終於聽到 一例一休繼續折騰全民
.【重磅快評】小丑跳樑 文膽都不文膽了
.【重磅快評】核四設備「酒矸倘賣嘸?」
.【重磅快評】小英答應你不缺電 但沒說轉型會痛又貴
.【重磅快評】從八仙學教訓 救援英雄是防災缺漏反指標









【重磅快評】花大錢的軍售 為何沒讓國人眼睛一亮?


2017-06-30 10:26 聯合報  主筆室

美國政府宣布對台出售高速反輻射(HARM)飛彈,這種飛彈可以追蹤地面雷達釋放的雷達波,進而摧毀雷達。 圖片來源/雷神公司



美國國務院29日宣布,向國會提交七項對台軍售,價值14.2億美元,軍售表明美國「支持台灣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但美國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沒有改變。
這項軍售首先意味著,美台關係依舊如常(business as usual),川普政府並沒有因為美中關係熱絡,而不顧台灣關係法中的協助防衛承諾,雖然川普任內首次軍售金額14億美金,少於歐巴馬任期內最後一筆的18億美金,但是美國政府願意售予,反映出軍事安全的關係依然強固。
不過從四月開始,就盛傳此次軍售會有「主要部分」(significant item),類似新武器載台,有人認為可能是F-35,或是F-16 C/D升級,尤其是國防部長馬提斯在五月底香格里拉對話上提及對台軍售,更加強了這種期待,但是最後並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項目,我國不得不有些失望,要等下次軍售,恐怕還要兩年。
這也是現實的,國際政治現在越來越不講道義承諾,而往往以軍售金額來衡量,沙烏地阿拉伯三月向美國買了一千億美元軍火,換到了川普認可它嚴厲對付卡達,卡達趕忙向美國添購130億美元的戰機,用來緩頰,我們零頭式的金額,怕看不在川普眼中。
或有人以為,川普政府近日不滿北京解決朝核問題未盡力,因而軍售台灣,給大陸顏色看看,這是太簡化的看法,朝核歸朝核,台灣歸台灣,這是兩碼事,事實上宣布對台軍售的同一天,國務院也宣布對朝鮮的「間接制裁」,制裁了與北韓做生意的丹東銀行。
廣而言之,川普自然有可能打台灣牌,就像川蔡通話一樣,來刺激中國大陸,但在海湖莊園高峰會,美中就一個中國達成共識後,這已是禁區,川普了解這是大陸不能接受的挑釁,應該不會故技重施;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國也不願意再度做為美國挑動中國的籌碼,軍售畢竟應該還是台美之間的事。

【即時短評】美國宣布軍售 是替小英總統掛保證?


2017-06-30 12:44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

總統蔡英文。 聯合報系資料照


年金改革爭議、軍人加給發放、美國對台軍售,這些與國防相關的新聞議題,先前「悶燒」已久,今天早上卻一起爆發,被記者戲稱「新聞之神大發爐」,其中有刻意操作,也有無心插柳的巧合。
蔡英文總統屢次自詡重視國防、要作官兵靠山,但也常被質疑只是空話;年金改革爭議,不僅引發退休軍公教到處攔路嗆聲,更讓現役軍人忐忑不安,甚至美方都曾表達關切。蔡總統這次挑在三軍六校畢業典禮上,表態強調軍人年改必然與公教不盡相同;並且在典禮舉行前一小時,公布加發六項津貼的利多消息。國安體系意圖扭轉形象,安定軍心士氣,用意至為明顯。
川普決定對台宣布軍售,政府當然不至於事先不知情。不過,美方的公布時間,正好也趕在我方的軍校畢業典禮前夕,這恐怕超過我方所可能運作的範圍,應該是「美麗的巧合」,而非要替蔡政府錦上添花。
軍方新聞稿特別提到,這次軍售的項目是我方去年提出,隱然顯示要把功勞作給當今政府的用心。但事實上,建軍備戰的投資,具備長期性與延續性,每個項目都要經過長時間的磋商。這次美方出售的武器項目,無不是在馬政府時就已經提出,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扁政府;至於這些裝備全部到位服役,更可能要拖到下屆政府。不過,政治人物向來喜歡把功勞全攬到自己身上,一如過去馬總統愛說「任內對美軍購最多」,其實多起購案是在扁政府時期便已敲定。如今民進黨當家,當然不會忘記趁機表功,國防部發言當然也要配合尺度演出,此乃政壇常情,倒也不足怪。
至於日前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案(NDAA),允許美軍艦艇停靠台灣港口,當然是我駐美代表處發揮遊說的結果。不過,本案就算參眾兩院都通過,行政部門在技術上也可以刻意忽略不執行,但任何此方面的動作,都必然引來北京的不滿與報復。
相較於真正能夠提升國軍戰力的軍售,「軍艦來台」這種純屬口惠的成就,就顯得意義有限;是否值得花費資源去推動,恐怕值得商榷。

朱宗慶/過程的價值

.朱宗慶/過程的價值
.葉丙成/台灣好教學,改變亞洲課堂風貌!
.王文華/「休耕」,為了「深耕」
.嚴震生/技術官僚:瀕臨絕種的動物
.葉銀華/台灣股市的問題在哪裡?
.李清志/橋下大叔的城市改造
.陳立恆/《灣聲》不土.且待知音







朱宗慶/過程的價值


2017-06-30 02:33 聯合報  朱宗慶

六月和樂團首度帶著《木蘭》到莫斯科莫索維特劇院演出,熱情的掌聲在謝幕時響起,演出圓滿落幕,當然非常開心。圖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圖/朱宗慶提供


六月中,我和樂團首度帶著《木蘭》這個作品到亞洲以外的地區演出;莫斯科老舊的莫索維特劇院裡,熱情的掌聲在謝幕時響起。演出圓滿落幕,當然非常開心,但我想,「能夠順利幕起」的種種,往往更讓人感動不已、回味再三。
無論是一部作品或一番成就,往往都不是憑空而生;當有機會去思考「我們是如何走到這裡?」時,過程的價值也隨之彰顯。
自二○○九年與國光劇團合作新創曲目〈披京展擊〉,到一○年發展出擊樂劇場《木蘭》,再到一三年大幅重來的新版《木蘭》,參與契訶夫國際劇場藝術節的演出,喚起了許多或近或遠的記憶。在這個作品進化、演變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打擊樂與京劇兩個不同種類的藝術類型,從跨界的興奮投入,到相互碰撞的突兀衝突,以及磨合不夠到位的質疑,再到重新受訓的疲憊沮喪,而後才有深層融合、全新轉化的驚喜和滿足。回頭去想,翻來覆去、磕磕碰碰,才是過程的常態,歷經青澀與跌撞,直至成熟的斬獲。
例如〈叫陣〉這個片段,導演李小平先與作曲家洪千惠討論,使作曲家認識京劇中的「十八棍」,再由作曲家從中找到了打擊樂的「規律」譜成曲。而打擊樂的團員們,除了要有駕馭傳統樂器的演奏能力外,更要苦練身段、內化身體記憶,才能演繹到位,展現「新的藝術形式」。這些創新的成果,來自於長期的累積,它甚至需要追溯至這廿、卅年來,在「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信念下,藝術工作者持續在委託創作、演奏能力、思維視野等方面,不斷對著自身習得的經驗「做功」。
經驗帶來感動,傳承經驗值同樣帶來共鳴,其中,探索與累積尤為關鍵。從莫斯科返台後的六月底,首屆「JPG擊樂實驗室計畫」舉辦期中發表。五組打擊樂新生代,結合新媒體、互動裝置、影像、文學等跨領域成員的團隊,輪番將過去八個月來,與合作對象、育成團隊走訪不同單位嘗試互動的經驗,轉化為發展中的作品呈現,再由相關領域傑出的實務工作者,給予務實的寶貴意見,為後輩們「添柴薪」,協助他們持續激盪出火花。
在此,可以看到部分探索的成果,更會看到許多值得再探索的潛能。其實,「不足」經驗的累積也都是再創新的契機,只有透過一次次實際去做,才有機會縮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始終相信,有做就有累積,或者,去做才有累積;在生活、工作、藝術的追求上,不同領域、階段都是如此。
在過程中,我們理當會對「成功」有所期待,但無論成功與否,這次的累積能為下次帶來更多、更大、更好的機會,也許更為重要。若從結果來論,投入與陪伴是尋求創新須付出的代價,但在我看來,這是過程本身所能體現的最美好價值,它觸發了深刻的感動與共鳴,涓滴累積,轉化為突破的可能性。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快思結合慢想 走出經濟丁字路口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沒告訴你的「非核天堂」真相
.聯合報黑白集.雲林的「五不」垃圾
.經濟日報社論.快思結合慢想 走出經濟丁字路口








經濟/快思結合慢想 走出經濟丁字路口


2017-06-29 02: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一般情況下,駕駛人看到路肩的丁字路口警示牌時,仍有時間決定後續方向,且往左與往右的選擇多半無關安全。但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丁字路口」(T junction)卻是繁榮與崩潰的戲劇化抉擇,且屢見不鮮的「行動慣性」(active inertia),很可能促使全球經濟遭遇恆久低成長的災難。
回顧這條始於2008年的丁字路,在美國次貸風暴破滅引發全球系統性風險的骨牌效應後,中央銀行成為拯救經濟的唯一救世主。面對當時處在「熔毀」(meltdown)邊緣的全球金融體系,政策制定者沒時間細想未來需要怎樣的金融秩序,只能在極短時間內決定上兆美元的交易,讓金融市場不再經歷一次腥風血雨。轉眼近十年過去,為因應危機時期促成的非傳統性貨幣政策,卻變成慣常的政策工具,程度與複雜度甚至比當時還大。
時至2010~2012年,全球經濟體系雖緩步走出危機,卻又陷入IMF總裁拉加德所述低成長、低物價、高債務及高失業率等「二低二高」的異象。同時,美國國會兩黨陷入嚴重對峙,爆發財政懸崖等鬧劇,歐洲又爆發歐債危機,癱瘓歐盟議事。於是,在欠缺有為政府,經濟復甦型態又非過往「常態」下,主要央行只好硬著頭皮讓難以掌握的非傳統貨幣政策持續下去。
正如鎮定劑吃久了,身體會產生依賴性一般。2013~2016年政策制定者對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態度,從「不安與不得不」慢慢的轉變為「適應」。畢竟,超寬鬆貨幣政策營造了一個成長率雖低,波動卻相當小的經濟新常態。201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五年移動標準差僅有0.13%,是有紀錄以來最低。
問題是這種低成長但穩定的新常態將行至盡頭,主要是經濟活動仍受到政治與社會層面的諸多影響。尤其是超寬鬆貨幣政策讓資產價格與經濟基本面持續脫鉤、扭曲資源配置效率、深化所得、財富及機會上的不均現象,讓社會累積龐大的「反建制」能量,以及非傳統的政治運動,也加深了地緣政治衝突。而2016年英國確定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便如丁字路口的警示牌,警告各界全球低成長與穩定的經濟狀態即將走到盡頭,且將面臨繁榮與崩潰的「新新常態」抉擇。
不過,即使繁榮的方向選擇無疑義,政策制定者應推出兼顧長期公平的包容性成長架構,並引導全球經濟戒除債癮、修復失能的政治體系。但全球經濟要避開陷入極端的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坐大,損及經濟效率性與金融穩定的崩潰困境,仍多所不易。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D. Kahneman)對人類大腦運作方式的闡釋可知,為快速提升決策效率,政策制定者習於依賴反射性直覺思考系統的「快思」,而較少使用按部就班理性思考系統的「慢想」。例如遇到物價低、經濟成長低,就推出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遇到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就進行「紓困」;遇到外來移民搶走工作機會或造成低薪問題,就加強邊境管制限制移民;遇到工作機會被貿易競爭對手國搶走,就大推貿易保護主義。
麻煩的是,政策制定者賴以「快思」的基礎,大多來自金融海嘯前的學習與工作經驗。但海嘯後的經濟系統丕變,若繼續以「快思」做決策,很可能陷入偏見行事的「行動慣性陷阱」中。而過去一年各種反建制與民粹主義的興起,讓政策制定者痛定思痛的要做出改變,卻因欠缺經過審慎分析後的「慢想」,易使政策間缺乏一致性,加大丁字路口抉擇的危機。
為了避免走向崩潰的「新新常態」,政策制定者急需進行觀念校正,在依循經驗提出政策提議前,先想想該政策所對應的經濟條件是否已發生根本性改變,亦即做決策時必須結合「快思」與「慢想」,才有辦法在金融海嘯後患與政府失能的大霧中,找到適當的政策方向。

聯合/雲林的「五不」垃圾


2017-06-29 02: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雲林縣垃圾戰火持續延燒,全縣堆積垃圾近3萬公噸,光是斗六市垃圾山就高達8千噸。 本報資料照


如同看紀錄片一樣,垃圾堆積如山的景象,最近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主角是雲林,它自己有建成的焚化爐,卻一卡十一年無法啟用。縣內垃圾到處花錢委託其他縣市代燒,卻因拒絕運回焚化底渣,而走投無路。雲林各鄉鎮堆積的垃圾,已接近三萬噸。
整理一下來龍去脈,即可以知道雲林發生垃圾災難,不是沒有原因。它最大的問題,就是習慣用「不」來回應問題。例如,林內鄉建有焚化爐,但前縣長蘇治芬「不准」啟用;打了十一年官司,最近縣府二審敗訴,依舊拗著;早應執行垃圾減量卻拖著不動,直到今年才起步;中央要求實施「隨袋徵收」,地方卻抗拒不做;代燒垃圾的縣市要求他們運回底渣,許多鄉鎮卻悍然拒絕。
以上「五不」,說明雲林的垃圾注定無解:他們只會提出要求,卻拒絕接受別人的條件。縣府所在地的斗六,已堆積了八千噸垃圾;市公所揚言,縣府如不設法解決,今起將拒收包括所有公家機關垃圾。這招撒手鐧的確很酷,卻緩解不了垃圾危機。
別忘了,現任環保署長李應元出身雲林,也在雲林擔任過副縣長;但面對家鄉的垃圾危機,他除了協調其他縣市代燒,似乎也一籌莫展。先前,雲林地方團體反六輕、反空汙、反焚化爐,顯得環保抗爭意識堅強;誰料,遇到自家垃圾危機,這些團體全都束手無策。
台灣民主政治的「不合作主義」和「部落化」,可以在此看見端倪。


聯合/蔡英文沒告訴你的「非核天堂」真相


2017-06-29 02: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用電量飆升供電吃緊,核二、核三老舊機組歸隊加入供電,讓前總統府秘書長羅智強批評蔡政府選前喊的非核家園根本是「鬼話連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歡呼過後,就到了面對現實的時候。蔡英文「非核家園」號召的勝利,導致了核四未及付諸公投即遭「封存」;如今核四若要永久廢除,已投入的二八三八億元要由誰埋單?經濟部的如意算盤是要注入電價,由「全民埋單」,粗估每戶要付五千六百元,工業大戶則要支付七五八萬元。問題是:這些帳單,都是蔡英文力倡「非核家園」時沒告訴你的事。
「非核家園」當然是人人想要的淨土,但它卻不是漫畫裡的烏托邦,更不是一個免費進場吃到飽的樂園。當初蔡英文高倡非核家園,將它形容成一個綠色天堂,她告訴大家廢核不會導致缺電,更不會漲電價,人們可以永遠免於核能的恐懼。但她上任方才一年,供電穩定已亮起紅燈,漲價方案已端菜上桌;更矛盾的是,為了應付電力短缺,必須重啟停用的核二、核三老舊機組,卻要將嶄新的核四機組作廢並賤價出售。這是台灣非核家園神話的人間真相:謊言處處,矛盾重重。
台灣缺乏自產能源,又是無法倚賴鄰國電力供輸的孤島;因此,最好的能源結構應是力求多元,並擴大綠能的比重,以求減少對外依賴。然而,民進黨卻利用日本福島核外洩事件引發的恐慌情緒,全力抹煞核能的安全性,並抹黑台電的可信度,成功攻下「非核家園」的灘頭堡。至於核能的相對清潔、廉價、供電量大而穩定等特質,民進黨則完全避而不談,只一再以「不缺電」、「不漲電價」等空泛之詞作出虛假保證。
這兩項承諾,如今都面臨嚴酷考驗。去年夏天,台電即因電廠歲修等因素,一度面臨備轉容量嚴重不足的問題;今年隨著炎炎夏日到來,缺電威脅將更嚴重。也因此,蔡政府除了加速興建天然氣電廠,不得不啟用一些汙染疑慮較大的火力機組,乃致重啟已經停機的核能機組。如此作法,立即產生了電價、汙染及安全等三個問題:一是天然氣發電成本顯較核能高出許多,二是提高火力發電將損及當地空氣品質,三是核一到核三的老舊機組果真較核四的新機組安全嗎?
電力的供應,是一個複雜的排列組合問題,必須根據我們的主客觀環境作出精確的取捨,而得到一個最優方案。但是,蔡總統的「非核家園」主張,卻把所有問題簡化為是非題:選擇站在反核這邊的都是「天使」,都是真心愛台;選擇站在另一邊的則全被視為「魔鬼」,都對台灣沒有感情。至於電力的成本和價格、輸送和儲存的可能、對環境的衝擊,乃至電廠的安全性,全都被略而不談。事實是,儘管非核家園可以變成信仰,但台灣人民畢竟不住在烏托邦裡,台電的帳單還是會寄到你家裡來。
有人認為,核四的兩千多億負債,應該由台電自己承擔;若吞不下去,乾脆就讓它倒。這種論調,又是另一種神話。你可以不要核電,但你連一般電力都不要嗎?你倒洗澡水,會把澡盆裡的嬰兒一起倒掉嗎?何況,廢掉核四,並非台電的決定,而是那些好高騖遠政客的手筆。當初蔡英文在副閣揆任內,還曾要求台電加緊趕工核四;但當她附和林義雄的反核絕食時,卻是大剌剌地以無縫接軌之姿戛然轉彎。現在,政府卻好意思要全民埋單?
開支票容易,但兌現困難,這是政治人物的慣常伎倆。對選民而言,天真地相信美好的政治承諾,然後因幻滅而變得憤慨或冷漠,卻也是屢見不鮮的教訓;這是不是民主的「自作自受」?更諷刺的是,台電推出比較昂貴的「綠色電價」供民眾認購,為何不見那些慷慨激昂的反核健將踴躍捐輸的身影?
「非核天堂」的真相即將揭曉。當政府廢核四的二千八百多億元帳單,寄到你家中,人們才會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政治美夢。接下來,台灣就看能「用愛發電」支撐多久了!

【重磅快評】蔡英文終於聽到 一例一休繼續折騰全民

.【重磅快評】台美軍艦互訪港口決議 是在幫倒忙
.【重磅快評】蔡英文終於聽到 一例一休繼續折騰全民
.【重磅快評】小丑跳樑 文膽都不文膽了
.【重磅快評】核四設備「酒矸倘賣嘸?」
.【重磅快評】小英答應你不缺電 但沒說轉型會痛又貴
.【重磅快評】從八仙學教訓 救援英雄是防災缺漏反指標
.【即時短評】垃圾危機成政治角力 縣民恐成犧牲者
.【重磅快評】小英民調墜崖在前 「前瞻一定要過」嗎?







【重磅快評】蔡英文終於聽到 一例一休繼續折騰全民


2017-06-29 11:25 聯合報  主筆室

總統蔡英文。本報資料照片



一例一休上路半年,輔導期屆滿,七月一日將進入檢查期。不過,在社會普遍而強大的反彈壓力下,蔡政府可能採取「不延長輔導期,但仍以輔導為主、勞檢為輔,同時啟動修法」的作法解套。
為了證明小英總統掛念著「心裡最軟的那塊」,蔡政府草率修法,要保障勞工權益,但卻用落後的產業思維,修出一個既複雜又僵化,舉世獨一無二,讓外商「連英文都不知道要怎麼翻」的一例一休。
由於企業不滿、勞工反彈、諸侯抵制,連民進黨立委都公開提案再度修法,這根本就是一套能出立院大門,卻注定走不下去的法令制度。蔡英文還想拿來向勞工邀功,但許多勞工已經紛紛拍桌,遑論企業主都快翻桌了。
內外交迫的蔡英文,看來是壓不住陣腳,有點焦躁了;甚至陳亭妃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反映一例一休問題,也被蔡英文怒飆了一頓。不過,蔡英文原本鐵板一塊的立場也被迫鬆動了,勞動部開始尋求解套。
然而,「不延長輔導期,但仍以輔導為主」,其實只是玩弄文字遊戲的髮夾彎;而既然「勞檢為輔」,那就是叫各縣市勞檢人員在修法前的過渡期間看著辦,衍生的爭議自行負責;至於「啟動修法」,雖然是民意的反彈終於讓蔡英文「聽到了」,但民眾還是必須再承受一次勞資角力、社會紛擾的代價。
朝令有錯,夕改可也,勢所必然。只是,當初決策偏聽偏執、立法莽撞粗糙的結果,讓整個社會折騰了大半年,被撕裂的勞資互信,被踐踏的法律尊嚴,被破壞的政府威信,甚至藉機上漲的物價與實質縮水的薪資,以及,小英還沒落底的民調支持度,恐怕統統都回不去了

【重磅快評】台美軍艦互訪港口決議 是在幫倒忙


2017-06-29 20:15 聯合報  主筆室

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美國對台政策的1項重大改變,表決同意美國海軍軍艦可定期停靠台灣的港口,將台灣納入1項年度國防政策措施之中。圖為美驅逐艦費茲傑羅號。圖/美聯社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28日完成審議「2018國防授權法案NDAA)」,以21票贊成對6票反對,通過允許美國海軍軍艦例行性停靠台灣港口,並允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接受台灣提出的進港要求,此法案仍需交由全體參議院審議,並且要獲得眾議院通過,若此案獲得國會參眾兩院批准,將是美國對台政策的重大變動,衝擊美中關係。
首先,這是附加在國防預算中、有約束力的決議,別的單獨法案,美國行政當局可以不理會,但是要執行國防預算,就必須執行相關決議,所以如果國會通過,理論上,台美軍艦未來可以互訪彼此的海軍港口了。
但是執行上,未必見得這麼簡單,美國海軍有不同的執行層次:可以奉令不進入台灣任何港口,也可以基於緊急危難「臨時停靠」,甚至可以定期造訪,再往上發展,就像與新加坡一樣,可以訂立協議,在岸上儲存戰備物資,形同軍事盟友。
當然「軍事盟友」僅存於台灣的想像,美國國防部不可能走到這個地步,但是這個想像卻足以讓北京跳起來,認為這是違反建交公報中的「撤軍」相關規定,不僅會對美國行政當局施壓,同時也會讓目前已經凍僵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我們可以理解,在巴拿馬斷交之後,台灣需要美國的打氣,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適時的表態,是雪中送炭,而駐美代表處在國會的遊說工作,向來以積極任事著稱,這件事背後也許包含著美國議員的善意與外交工作的辛勞,但是此事的性質不宜,時機也不宜。
美國對台的軍事關係,向來是非常敏感的,解放軍遲遲未能全面展開對美軍事交流,原因之一就是對台軍售,如今此決議還牽涉到兩軍交往,更是斷交40年來的首次。
這不僅會引發北京的強烈反應,更會有美國行政當局的震怒,剛結束的美中外交與安全對話,才商定了國防部長互訪與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訪中,現在可能都會打住,直到此事處理妥當。
如此一來,國會介入,反而給美國國防部添麻煩,最後自然遷怒台灣在幕後搞鬼,原本決議案的目的是要推動台美兩軍交往,現在反倒替交往添增阻力,豈不是在幫倒忙!

去梯言/蔡英文為何陷入四面楚歌?

.修法防毒駕 讓用路人平安
.去梯言/蔡英文為何陷入四面楚歌?
.年改 世代公平正義?急就章?
.月退金少了 日子仍得過
.教改成功? 補習班愈開愈多
.若沒穿警服 我也想上街
.放暑假 讓孩子上山下海
.看見台灣 點盞燈照亮你我
.實驗教育 需要前瞻







去梯言/蔡英文為何陷入四面楚歌?


2017-06-28 03:13 聯合報  公孫策

立法院臨時會審查年金改革與前瞻案,多個反年改團體動員,包圍立法院,對蔡英文總統的抗議也如影隨形。民調則顯示,多數民眾認為軌道建設當前不宜。一時間完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陷入內外交迫四面楚歌。本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當前的處境堪稱「四面楚歌」:內政怨聲載道、外交孤立無援、兩岸雪上加霜、同志落井下石。
四面楚歌典故出自楚霸王項羽,蔡英文雖不能跟項羽比擬,可是她陷入四面楚歌困境的過程與原因,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先看項羽怎麼陷入四面楚歌的?
項羽火燒阿房宮、大封諸侯時,的確睥睨群雄。回到彭城,第一個動作是放逐教唆殺害義帝,立時使他失去了政治上的正當性—諸侯反項,統統都以「為義帝報仇」為口號。
最先反的是齊王田榮,項羽親自領兵攻打齊國,田榮戰死,可是漢王劉邦卻攻進關中,更率領諸侯聯軍攻進彭城;項羽回軍痛擊劉邦,楚漢在滎陽對峙,繼起的齊王田廣隨即恢復齊地;等劉邦從滎陽敗走,彭越又攻打東阿;項羽打敗彭越,劉邦又打回滎陽。簡單說,項羽個人戰無不勝,可是每次都在後方喪失更大的地盤。最終他陷入十面埋伏,只聽到四面楚歌,以為楚地已經盡失。
蔡英文去年大選獲得壓倒性勝利時,同樣睥睨群雄。當內閣施政不順,她在總統府召開「執政決策協調會議」,總統親自拍板,誰敢不從?但是卻未能維持太久,會議就不開了,只見總統親自出馬四處滅火,但四方諸侯已經凌駕行政院,前瞻計畫預算遭綠營執政縣市強勢搶食。
眼前最緊要的二個案子:年改與前瞻。前者街頭民怨沖天,國會內則立委肆意妄為,改革內容已經大大偏離總統府年改會結論,顯示立委已經完全不甩總統府。後者則民調顯示「大多數民眾認為軌道建設當前不宜」,眼看將成為「壓垮總統聲望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就是說,蔡英文每件事情都得自己處理,可是她能夠掌握的「地盤」,已經愈來愈小。
追根究柢,蔡英文的「錯誤第一步」就是不接受九二共識,讓她失去了人民的信任—選前信誓旦旦「維持現狀」,上台後卻讓兩岸關係進入急凍狀態,事實上,這才是她個人聲望快速下墜的最主要原因。不管蔡英文與獨派如何定義「什麼是現狀」,民眾對現狀的感受,永遠是直接且現實的。
兩岸關係急凍,更是企業界的最怕。許多親綠企業都在私下相傳「不曉得要『蘇武牧羊』多久?」而那才是民進黨內同志紛紛提出「親中、友中、和中」的真正原因。

修法防毒駕 讓用路人平安


2017-06-28 03:07 聯合報  林瓊嘉/律師全聯會社會法主任委員(台中市)

毒駕問題近年浮上檯面,常有吸毒後駕車肇事案例;圖為今年四月,發生在墾丁的毒駕事件,共有六名大學生受傷,駕駛被依公共危險等罪嫌送辦。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報導:吸毒男子遭警查獲,體內驗出三種毒品,其中甲基安非他命濃度是正常人的廿六倍,法院以該吸毒男子被警查獲時,外觀上無搖晃不能安全駕駛情況,且服用安非他命可能出現的生理反應,對精神及認知的影響是一般性的,不能作為該男子的實際情況,因此判決無罪確定,呼應著警界流傳「酒駕好查、毒駕難防」的治安無奈。
「酒駕」、「毒駕」的處罰規定在刑法第一八五條之三,觸犯者依法都可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廿萬元以下罰金,如因而致人於死,處三到十年有期徒刑。致重傷處一至七年有期徒刑。兩者主要的不同:酒駕只要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二五毫克.血液酒精濃度達○.○五%以上即可定罪;但吸毒者不論吸用多少毒品,該無罪判決認為必須到達不能安全駕駛才能定罪,導致毒駕有逍遙法外的情況。
眾所周知「毒駕」不必然像「酒駕」神志不清,但其造成精神狀態的影響:低者注意力減輕、中者造成判斷力減損、高者可能會有現實感缺損的幻聽、妄想,還有意識混亂、昏迷、死亡的危險。吸毒者在停止吸用毒品,還可能會有戒斷症狀,產生焦慮、疲憊、想睡覺,影響注意力的判斷。
過去在高等法院、台中高分院、高雄高分院就類似毒品駕駛案件,則採「抽象危險犯」,認為毒駕不能安全駕駛,不是完全不能駕駛,只要「精神狀態有缺損」、「操控車輛能力降低」,雖然毒駕者尚可煞車、閃避碰撞,但因為是肇事率高於正常人,有危害社會安全就構成刑法上的公共危險罪。本案毒駕改採「具體危險犯」必須毒駕致不能安全駕駛,是司法實務見解改變或個別不同見解,其對社會安全的影響值得探討。
過去酒駕強調「零容忍」,酒精濃度在每公升○.一五毫克即依交通違規裁罰,在○.二五毫克以上依現行犯逮捕偵辦,有效遏制酒駕的發生與危險。吸毒者常存精神缺損、控車能力降低的危險,相同道路安全的需求,如何形成「酒駕零容忍、毒駕可無責」、「飲酒合法.酒駕必罰」、「吸毒違法.毒駕不罰」?酒駕、毒駕只要不致人重傷、死亡,最高是兩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比一般傷害、違反保護令刑度輕,卻有效遏制公共危險的發生。
面對毒品猖獗,毒駕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劇,其對社會安全的危害絕對不低於酒駕,期待防制毒品無縫接軌,司法機關支持社會安全,統一法律見解,判定毒駕同酒駕均屬不能安全駕駛;立法委員在刑法毒駕處罰,得刪除「致不能安全駕駛」的爭議規定,讓用路人「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相信社會少一分毒駕危害,就能多一分平安幸福!

年改 世代公平正義?急就章?


2017-06-28 03:13 聯合報  薛中興/退休勞工(台中市)

立法院臨時會三讀公務員退休資遣撫恤法。近日民眾不畏風雨包圍立法院抗議,法案既通過,明年七月實施,民眾是否該調適心態回復常態生活。本報系資料照片


胳膊擰不過大腿,公務員年改立法及立院公審落幕。唇亡齒寒,軍教年改隨後亦將面臨相同宿命。由於政府與軍公教間存在著最典型的社會雇傭關係,如此這般未經充分溝通,缺乏互諒互信的不理想改革,縱使走完了所謂的合法程序,但真的能為年輕世代及未來社會帶來公平正義?還是只是急就章,擺擺姿態,交代了事?
這次改革其實可以做得更理想、更人性。例如,解決年金困難,不是只有砍砍殺殺一途。造成年金如此困頓,不是任何族群的錯,是長久以來選舉政治為了爭取選票,討好選民,玩弄是非,以及國家經濟衰退,社會結構變遷,人口老化所造成的共業。這種例子俯拾皆是,核能電廠的建建停停,廢廢啟啟,甚至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儼然都有相同的斧鑿痕跡。既然政府與人民不具共識與睿智以防範於先,苦澀的後果理該由全民共嘗。
軍公教不是反年改及既得利益者,之所以會充斥諸多反向的汙名化言論,除了對上述事實的認知不清外,更多的是政客撿便宜的陰謀算計,他們偽舉民意的大旗(從別人口袋拿錢出來,誰不樂意),以製造對立的手法及幸災樂禍的心態,綁架勞工多數,霸凌相對的少數,以謀取最廉價的政治果實。
政府如以企業公司比擬,軍公教就是它的忠誠員工,諷刺的是,公司無能也不思積極走出經營困境,卻不惜自毀誠信,指責、欺辱員工,以遮掩自己的無能,補貼自家的虧損,結果弄得兩敗俱傷,社會動盪,雇傭關係緊張,乃至貽患無窮。

月退金少了 日子仍得過


2017-06-28 03:13 聯合報  鄭哲英/退休人員(高雄市)

年改刀刀見骨,引發激烈衝突。 記者胡經周/攝影


以年金改革為名,縮減軍公教退休月退金為實的改革大戲,有關公務員部分的「公務員退休資遣撫恤法」,已在立法院完成三讀;相信軍教部分也會接續完成,比照辦理。
此一改革,除了原來退休年資較淺,退休時本俸也較低,因而月領金額會受到「樓地板」保障者外,大多數人被刪減額度高達三、四成,生活影響,不可謂之不大,尤其是許多堅定認為政府不可能背信,而提早數年、乃至於十數年退休的人來說,更是情何以堪,說好的退休生涯規劃,完全走樣了!
我能理解那些憤恨不平、積極抗爭的朋友們,但是少了退休金,日子還得過,坦然接受明年七月一日以後會受衝擊事實,一方面調整我們的生活開支,一方面改變想法與心理,別再糾纏不清了,過個心情平靜的晚年,比較實在吧!

教改成功? 補習班愈開愈多


2017-06-28 03:18 聯合報  高凌華/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幾十年的教改,從九年國教到十二年國教,對於政府的付出不懈多少還是要給予肯定。至於成效如何?如果能夠用生活中的現象來判斷,或許也能作為一個評斷的標準。
一連串的改革,家長、老師、孩子的壓力似乎沒有因為多元而減少,反倒是許多因應制度而產生的各類型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的林立,隨著改革愈開愈多。一則填補了家長與孩子面對教改失去的信心,一則更加凸顯競爭的壓力。一種不能輸在起跑點的氛圍將教育壟罩,明知道教改是必要之道,卻造就了補習班愈開愈多的怪異現象,成功嗎?看大家怎麼想了。

若沒穿警服 我也想上街


2017-06-28 03:17 聯合報  周曉/警察(台中市)


立法院三讀通過「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前,立院外警察與公教退休民眾已經發生激烈衝突。年改至今政府欠缺誠意溝通,導致同是警校畢業學長學弟同室操戈對立,讓人情何以堪。每次執勤時,心都在淌血。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民進黨走群眾路線起家,藉著與警察衝突,塑造挑戰專制的民主正義形象,因為非法集會常被警察驅離,所以對帶帽子的警察沒有好感。如今執政了,藉著年金改革對警察的退撫下手也重,讓餘命不長的退休警察,老無所終,連看病的醫藥費都難以為繼。
若不是現職穿著制服,會被秋後算帳,我們也想上街頭抗議。警察節總統口口聲聲說會是我們的靠山,但聽在我們心裡,不禁懷疑這是真心話嗎?

放暑假 讓孩子上山下海


2017-06-28 03:17 聯合報  孫慶國/金車教育基金會前執行長(台北市)

暑假即將到來,學生可參加各式夏令營,讓暑假生活更精彩。淡水國民運動中心推出「冒險奇航運動主題營隊」,小朋友可搭自造的獨木舟下水划行。 記者陳珮琦/翻攝



暑假即將來臨,台灣夏令營市場又將登場,雙薪家長又為孩子暑期何去何從而傷腦筋嗎?
過去曾參加過夏令營的成員,如今有的也可能為人父母,可是台灣教育環境並無太大變化,仍然是升學教育掛帥,近年補習教育勝過夏令營需要,使得都市孩子成速成飼料雞,抗壓力低成為競爭力差的主因。
再加政府經濟發展沒有前瞻性,未來畢業後薪資要翻身很不容易,參加夏令營彌補學校教育不足,是孩子快樂學習成長的最好機會;有別於學校的知識填鴨式教育,休閒運動戶外挑戰的團體活動,是創造孩子快樂童年的機會。可惜政府多年來沒有把握機會,讓孩子的休閒教育成為犧牲品,甚至成為電子遊戲實驗白老鼠。
希望現代化有遠見的年輕父母,延續救國團式的自強活動精神,讓孩子有上高山下大海的經驗,讓孩子從書本跳出到現實生活,從休閒中創造快樂的童年回憶。唯有走出象牙塔才能海闊天空,唯有不同的體驗才能創新思維,給孩子多一種不同學習的機會,還要靠現代父母的前瞻性選擇,給一個不留白的夏令營回憶吧!

看見台灣 點盞燈照亮你我


2017-06-28 03:16 聯合報  劉國信/文字工作者(投縣水里)

「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鏡頭下的亞泥採礦場。 圖/取自多羅滿賞鯨臉書粉絲團、齊柏林攝影


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為台灣人開光點睛,台灣的美麗與哀愁盡收眼底。而他的猝逝更好像讓所有的台灣同胞,在極端苦悶、無奈當中找到了集體宣洩情緒的出口。問題是,縱然齊柏林幫我們「見所該見,聞所該聞」,可是,在缺乏具體而有效的行動下,些微的清明馬上又被滾滾浪濤所淹沒。
對於台灣環境的覺醒與諍言,本就不乏其人。昔日靜宜大學陳玉峰老師痛陳台灣環境沉淪之際,每讓與聞者為之動容,吸引甚多戚戚於心者競相追隨,投入環保運動。然而何以台灣環境還是日益沉淪?問題就在於行動。
個人對廿幾萬人連署撤銷亞泥花蓮廠展延採礦許可,其實並不抱持樂觀看法。試想,政府要擺平二、三百人的高速公路收費員抗爭,都要遠東集團共同出資,一旦該廠遽爾停工,其間高達千餘人的從業人員又將何去何從?
還有一樣是齊柏林鏡頭下的清境農場、數萬間蓋在「良田」上的「優良工廠」、幾千間據於青山疊翠間,亟於就地合法的眾多廟宇。時下政府可大刀闊斧殺向公教退休人員,卻無力向這些由來已久的沉痾祭出殺手鐧。無論藍綠政權如何輪替,依然故我。
與其人云亦云或祟拜別人來壯大自己,倒不如像齊柏林般,自己默默的點亮一盞燈,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或許才是台灣希望之所在。

實驗教育 需要前瞻


2017-06-28 03:13 聯合報  陳復/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宜蘭市)


因緣際會,筆者參加某縣市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會,有超過六十餘件的申請案。每個申請案背後都是真實的家庭與人生,詳盡的對談,讓我看見各種家庭最實際的面貌與狀態,有些內容固然令人驚艷讚嘆,有些則難免令我感觸良深。筆者深感台灣社會已經來到可思索如何幫忙實驗教育更成熟發展的階段,謹列出四點感想,提供大家思考:
一、實驗教育資訊:選擇實驗教育的家庭同樣是納稅國民,政府應在各縣市教育局(處)設立實驗教育中心來統籌教育資源,提供各種實驗教育資訊(包括課程、師資與各類計畫案)給這些家庭、團體與機構知悉與申請。
二、教師知能研習:很多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家長常自己擔任孩子的教學工作,他們如果希望教孩子體制內的基礎學科知識,各縣市政府應該開放本來就有的教師知能研習管道給家長來增能,並給予研習時數證明文件。
三、營造公共空間:未來召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審查前,可舉辦公開說明會,讓家長與孩子知道相關內容;每學年結束前可舉辦發表會,讓實驗教育的孩子有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
四、大學考招管道:實驗教育生高中階段的人數已到相當的量,大學考招制度應該新闢管道,提供實驗教育生用自己特色學習成果來申請大學,並提供名額給各大學發展實驗教育,讓學生繼續展開適性的學習歷程。
實驗教育尊重每個孩子的自主學習,鼓勵孩子大膽實驗如何教育自己,更有機會教出具有創新格局的人。然而審議過程裡,有好些需要做決議的環節,筆者其實頗有無助感。因為我們只有通過、不通過與修正後再提複審的選項,卻無實際的資源支持這些家庭與孩子的特殊需求,因此最終只能「樂見其成」,如果有些揮不去的隱憂,卻無法多幫他們做些什麼。然而,這些學生難道只能任令其「自生自滅」,不應該獲得政府更多的實質支持?
各縣市教育部門如果願意規畫設立實驗教育中心,進而整合某些特殊科目的師資,提供培訓,讓實驗教育的家庭、團體或機構獲得選擇優質教師的機會;或提供計畫經費給其申請充實設備;或展開各類評鑑機制與輔導機制,並提供各種適性資源;或讓教育工作者申請計畫來研究如何發展更具前瞻性的實驗教育等…
這些建議都是社會公共財,任何縣市只要採納,其實驗教育都有機會成為觀念領先的優質環境。期待有識者願意為孩子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這是真正需要被政府看見的「前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