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快思結合慢想 走出經濟丁字路口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沒告訴你的「非核天堂」真相
.聯合報黑白集.雲林的「五不」垃圾
.經濟日報社論.快思結合慢想 走出經濟丁字路口








經濟/快思結合慢想 走出經濟丁字路口


2017-06-29 02: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一般情況下,駕駛人看到路肩的丁字路口警示牌時,仍有時間決定後續方向,且往左與往右的選擇多半無關安全。但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丁字路口」(T junction)卻是繁榮與崩潰的戲劇化抉擇,且屢見不鮮的「行動慣性」(active inertia),很可能促使全球經濟遭遇恆久低成長的災難。
回顧這條始於2008年的丁字路,在美國次貸風暴破滅引發全球系統性風險的骨牌效應後,中央銀行成為拯救經濟的唯一救世主。面對當時處在「熔毀」(meltdown)邊緣的全球金融體系,政策制定者沒時間細想未來需要怎樣的金融秩序,只能在極短時間內決定上兆美元的交易,讓金融市場不再經歷一次腥風血雨。轉眼近十年過去,為因應危機時期促成的非傳統性貨幣政策,卻變成慣常的政策工具,程度與複雜度甚至比當時還大。
時至2010~2012年,全球經濟體系雖緩步走出危機,卻又陷入IMF總裁拉加德所述低成長、低物價、高債務及高失業率等「二低二高」的異象。同時,美國國會兩黨陷入嚴重對峙,爆發財政懸崖等鬧劇,歐洲又爆發歐債危機,癱瘓歐盟議事。於是,在欠缺有為政府,經濟復甦型態又非過往「常態」下,主要央行只好硬著頭皮讓難以掌握的非傳統貨幣政策持續下去。
正如鎮定劑吃久了,身體會產生依賴性一般。2013~2016年政策制定者對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態度,從「不安與不得不」慢慢的轉變為「適應」。畢竟,超寬鬆貨幣政策營造了一個成長率雖低,波動卻相當小的經濟新常態。201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五年移動標準差僅有0.13%,是有紀錄以來最低。
問題是這種低成長但穩定的新常態將行至盡頭,主要是經濟活動仍受到政治與社會層面的諸多影響。尤其是超寬鬆貨幣政策讓資產價格與經濟基本面持續脫鉤、扭曲資源配置效率、深化所得、財富及機會上的不均現象,讓社會累積龐大的「反建制」能量,以及非傳統的政治運動,也加深了地緣政治衝突。而2016年英國確定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便如丁字路口的警示牌,警告各界全球低成長與穩定的經濟狀態即將走到盡頭,且將面臨繁榮與崩潰的「新新常態」抉擇。
不過,即使繁榮的方向選擇無疑義,政策制定者應推出兼顧長期公平的包容性成長架構,並引導全球經濟戒除債癮、修復失能的政治體系。但全球經濟要避開陷入極端的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坐大,損及經濟效率性與金融穩定的崩潰困境,仍多所不易。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D. Kahneman)對人類大腦運作方式的闡釋可知,為快速提升決策效率,政策制定者習於依賴反射性直覺思考系統的「快思」,而較少使用按部就班理性思考系統的「慢想」。例如遇到物價低、經濟成長低,就推出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遇到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就進行「紓困」;遇到外來移民搶走工作機會或造成低薪問題,就加強邊境管制限制移民;遇到工作機會被貿易競爭對手國搶走,就大推貿易保護主義。
麻煩的是,政策制定者賴以「快思」的基礎,大多來自金融海嘯前的學習與工作經驗。但海嘯後的經濟系統丕變,若繼續以「快思」做決策,很可能陷入偏見行事的「行動慣性陷阱」中。而過去一年各種反建制與民粹主義的興起,讓政策制定者痛定思痛的要做出改變,卻因欠缺經過審慎分析後的「慢想」,易使政策間缺乏一致性,加大丁字路口抉擇的危機。
為了避免走向崩潰的「新新常態」,政策制定者急需進行觀念校正,在依循經驗提出政策提議前,先想想該政策所對應的經濟條件是否已發生根本性改變,亦即做決策時必須結合「快思」與「慢想」,才有辦法在金融海嘯後患與政府失能的大霧中,找到適當的政策方向。

聯合/雲林的「五不」垃圾


2017-06-29 02: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雲林縣垃圾戰火持續延燒,全縣堆積垃圾近3萬公噸,光是斗六市垃圾山就高達8千噸。 本報資料照


如同看紀錄片一樣,垃圾堆積如山的景象,最近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主角是雲林,它自己有建成的焚化爐,卻一卡十一年無法啟用。縣內垃圾到處花錢委託其他縣市代燒,卻因拒絕運回焚化底渣,而走投無路。雲林各鄉鎮堆積的垃圾,已接近三萬噸。
整理一下來龍去脈,即可以知道雲林發生垃圾災難,不是沒有原因。它最大的問題,就是習慣用「不」來回應問題。例如,林內鄉建有焚化爐,但前縣長蘇治芬「不准」啟用;打了十一年官司,最近縣府二審敗訴,依舊拗著;早應執行垃圾減量卻拖著不動,直到今年才起步;中央要求實施「隨袋徵收」,地方卻抗拒不做;代燒垃圾的縣市要求他們運回底渣,許多鄉鎮卻悍然拒絕。
以上「五不」,說明雲林的垃圾注定無解:他們只會提出要求,卻拒絕接受別人的條件。縣府所在地的斗六,已堆積了八千噸垃圾;市公所揚言,縣府如不設法解決,今起將拒收包括所有公家機關垃圾。這招撒手鐧的確很酷,卻緩解不了垃圾危機。
別忘了,現任環保署長李應元出身雲林,也在雲林擔任過副縣長;但面對家鄉的垃圾危機,他除了協調其他縣市代燒,似乎也一籌莫展。先前,雲林地方團體反六輕、反空汙、反焚化爐,顯得環保抗爭意識堅強;誰料,遇到自家垃圾危機,這些團體全都束手無策。
台灣民主政治的「不合作主義」和「部落化」,可以在此看見端倪。


聯合/蔡英文沒告訴你的「非核天堂」真相


2017-06-29 02: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用電量飆升供電吃緊,核二、核三老舊機組歸隊加入供電,讓前總統府秘書長羅智強批評蔡政府選前喊的非核家園根本是「鬼話連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歡呼過後,就到了面對現實的時候。蔡英文「非核家園」號召的勝利,導致了核四未及付諸公投即遭「封存」;如今核四若要永久廢除,已投入的二八三八億元要由誰埋單?經濟部的如意算盤是要注入電價,由「全民埋單」,粗估每戶要付五千六百元,工業大戶則要支付七五八萬元。問題是:這些帳單,都是蔡英文力倡「非核家園」時沒告訴你的事。
「非核家園」當然是人人想要的淨土,但它卻不是漫畫裡的烏托邦,更不是一個免費進場吃到飽的樂園。當初蔡英文高倡非核家園,將它形容成一個綠色天堂,她告訴大家廢核不會導致缺電,更不會漲電價,人們可以永遠免於核能的恐懼。但她上任方才一年,供電穩定已亮起紅燈,漲價方案已端菜上桌;更矛盾的是,為了應付電力短缺,必須重啟停用的核二、核三老舊機組,卻要將嶄新的核四機組作廢並賤價出售。這是台灣非核家園神話的人間真相:謊言處處,矛盾重重。
台灣缺乏自產能源,又是無法倚賴鄰國電力供輸的孤島;因此,最好的能源結構應是力求多元,並擴大綠能的比重,以求減少對外依賴。然而,民進黨卻利用日本福島核外洩事件引發的恐慌情緒,全力抹煞核能的安全性,並抹黑台電的可信度,成功攻下「非核家園」的灘頭堡。至於核能的相對清潔、廉價、供電量大而穩定等特質,民進黨則完全避而不談,只一再以「不缺電」、「不漲電價」等空泛之詞作出虛假保證。
這兩項承諾,如今都面臨嚴酷考驗。去年夏天,台電即因電廠歲修等因素,一度面臨備轉容量嚴重不足的問題;今年隨著炎炎夏日到來,缺電威脅將更嚴重。也因此,蔡政府除了加速興建天然氣電廠,不得不啟用一些汙染疑慮較大的火力機組,乃致重啟已經停機的核能機組。如此作法,立即產生了電價、汙染及安全等三個問題:一是天然氣發電成本顯較核能高出許多,二是提高火力發電將損及當地空氣品質,三是核一到核三的老舊機組果真較核四的新機組安全嗎?
電力的供應,是一個複雜的排列組合問題,必須根據我們的主客觀環境作出精確的取捨,而得到一個最優方案。但是,蔡總統的「非核家園」主張,卻把所有問題簡化為是非題:選擇站在反核這邊的都是「天使」,都是真心愛台;選擇站在另一邊的則全被視為「魔鬼」,都對台灣沒有感情。至於電力的成本和價格、輸送和儲存的可能、對環境的衝擊,乃至電廠的安全性,全都被略而不談。事實是,儘管非核家園可以變成信仰,但台灣人民畢竟不住在烏托邦裡,台電的帳單還是會寄到你家裡來。
有人認為,核四的兩千多億負債,應該由台電自己承擔;若吞不下去,乾脆就讓它倒。這種論調,又是另一種神話。你可以不要核電,但你連一般電力都不要嗎?你倒洗澡水,會把澡盆裡的嬰兒一起倒掉嗎?何況,廢掉核四,並非台電的決定,而是那些好高騖遠政客的手筆。當初蔡英文在副閣揆任內,還曾要求台電加緊趕工核四;但當她附和林義雄的反核絕食時,卻是大剌剌地以無縫接軌之姿戛然轉彎。現在,政府卻好意思要全民埋單?
開支票容易,但兌現困難,這是政治人物的慣常伎倆。對選民而言,天真地相信美好的政治承諾,然後因幻滅而變得憤慨或冷漠,卻也是屢見不鮮的教訓;這是不是民主的「自作自受」?更諷刺的是,台電推出比較昂貴的「綠色電價」供民眾認購,為何不見那些慷慨激昂的反核健將踴躍捐輸的身影?
「非核天堂」的真相即將揭曉。當政府廢核四的二千八百多億元帳單,寄到你家中,人們才會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政治美夢。接下來,台灣就看能「用愛發電」支撐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