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魔鏡魔鏡 誰是美國最偉大總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魔鏡魔鏡 誰是美國最偉大總統?
◆  聯合報社論/準戒嚴戰車即將開動,誰給賴清德權力?
◆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的國安緊箍咒






經濟日報社論/魔鏡魔鏡 誰是美國最偉大總統?


2025-03-23 01:55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就任二個多月來,世界各國莫不嚴陣以待。路透


川普就任二個多月來,世界各國莫不嚴陣以待。他延續前次任期「讓美國再度偉大」(MAGA)的口號,提出「對等(reciprocal)或鏡子(mirror)關稅」概念,作為保護美國產業利益的政策。這面關稅「魔鏡」引發了各國的關注與不安,一場全球貿易爭端及其對國際經濟秩序的威脅,隱然成形。

關稅通常被視為一個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產業發展,發揮進口替代效應,進而轉化為擴大出口的政策工具。在提倡貿易自由化的年代,關稅是主要的貿易障礙之一,也是各國競相協議調降的租稅標的。從關貿總協定(GATT)談判至世貿組織(WTO)的成立,世界各國的平均關稅稅率皆普遍呈現下滑的趨勢。除了農產品及開發中國家等少數特殊情況外,一般國家的關稅稅率大都維持在較低水準,藉以促進貿易的自由流通,創造各國共同的經濟利益。

此外,還採行了「最惠國待遇」條款,亦即「締約國一方給予任何第三國在貿易、關稅等優惠和豁免,也都給予締約國對方國家。」換言之,簽約國給予其他國家的任何優惠,亦必須適用於簽約國之間。其中又分「有條件」與「無條件」兩類,所謂條件指的是「以受惠國作出與第三國承諾相當的承諾為條件」,亦即簽約國取得最惠國待遇係以「互惠」為前提。惟自 GATT 協定以來,各國直接相互給予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早已成為現代國際貿易中重要的基石與特徵。

近數十年來,世界各國在 WTO 的要求下都同意並遵守這項原則;一方面逐漸調降關稅稅率,減少貿易障礙,另方面擴大參與締約的國家,改善國際貿易的公平性。美國一向支持 WTO 這個規定,甚至在民國八 十七年(1998年)把最惠國待遇改名為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從此美國的最惠國待遇變成自動給予所有國家。川普目前的作法,正在朝廢除 PNTR 的方向前進。

其實,川普第一任時就已對中國及某些商品提高過關稅,並強調「別人課美國多少稅,美國就應課別人多少稅」的概念。據此,美國將逐一檢視各國對美每項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若高於美國對該國進口相同商品之稅率者,美國便會將稅率提高至相同之水準。這種依不同國家訂定不同稅率的作法,與「最惠國待遇」所強調的所有國家一體適用的「非歧視原則」完全背道而馳

根據經濟學家 Griswold 於民國一○八 年(2019年)發表的研究,採用對等關稅將對美國本身造成重大傷害。首先,提高關稅會導致美國消費者與生產者實質成本增加,不利美國經濟。其次,美國關稅稅則會變得難以想像的複雜,從2,916項提高到28,716項之多,行政成本劇增。其三,這項舉動估計將影響到約6,0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勢必引起各國的報復與反制。其四,美國單方面的決定關稅,不但破壞了多邊協議的貿易規則,也連帶讓美國的出口喪失掉享受低稅且無歧視待遇的機會。

由此可知,川普的關稅政策絕對不是單純從經貿的角度思考,其中更涉及美國複雜的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策略。面對此一變局,各國無不紛紛祭出反制與報復措施。台灣置身其中,自亦無法避免受到影響。

根據關稅法規定,他國對台灣輸出之貨物,給予差別待遇,使台灣貨物較其他國家在該國市場處於不利情況者,財政部得決定對該國貨物另徵適當之報復關稅。然而,就目前台美關係言,我們恐怕連這個籌碼都難以有任何使用的可能性。

川普的關稅政策其實「敵我不分」,得罪了許多傳統的盟友,國際貿易的「世界大戰」已然爆發。面對白宮牆上的這面魔鏡,川普每天都聽到了「你是美國最偉大總統」的稱頌。於此同時,世界各國都奮力的在鏡子裡面尋找生存或抵制的答案。只是,不知賴政府從這面鏡子裡看到了什麼 ?















聯合報社論/準戒嚴戰車即將開動,誰給賴清德權力?


2025-03-23 04:18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日前將中國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宣布中國大陸為《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提出五大國安威脅與十七項因應策略(賴十七條)。行政院要求各部會擬定計畫、盤整法令修訂和進度,預計四月上旬律定各項行動計畫、策略及法制化期程。一部砲口向內的準戒嚴戰車,轟轟然即將開動

「賴十七條」除了對外擺出準戰爭的姿態,最重要的是在內部尋找敵人,為準戒嚴進行鋪路的法制化工作。尤其除恢復軍事審判外,另有設立國安法庭之議,甚至賴清德二度提名大法官人選,都要求「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原本憲法為國家最高規範,法律牴觸憲法者無效,但在準戒嚴體制下,未來大法官作憲法判決,將是「憲法牴觸國安者無效」;而「國安」的界定,大法官解釋憲法前,當然要先聽賴清德對憲法與法律的解釋。

國人皆知中共對台灣的安全威脅,問題是,誰賦予賴清德定義「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的權力?賴清德此舉,在合憲性、程序要件與效力上都遭到質疑。陳長文律師就指出,賴清德無視憲法「一中」和《兩岸關係條例》定義,屢稱對岸為「中國」,不斷違憲亂紀;而《反滲透法》對「境外敵對勢力」,未指為「中國」或「大陸地區」,也未授權賴清德定義以「中國」為敵,讓人猜測是否意在宣戰,但總統宣戰需經立法院議決,賴清德顯然無視憲法之規定。在賴清德身上,人們似乎隱約看到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影子

賴清德正把兩岸關係定位推向不可逆的對立,從上任時延襲前總統蔡英文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如今更將對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從「新兩國論」推進到「境外敵對勢力」,對賴清德而言,「中國」不僅是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的國家,更是意圖併吞台灣、消滅中華民國的敵對國家。因而,蔡英文任內制定的「國安六法」猶嫌不夠,對「境外敵對勢力」定義也不盡明確,賴清德更要掃除模糊地帶,從思想和法理上武裝台灣,連大法官都必須武裝起來。

其實,賴政府已經為準戒嚴體制作了許多鋪墊。全面緊縮兩岸交流,驅逐討論武統的陸配,嚴查軍公教警及相關組織人員忠誠,限制思想、言論、新聞、宗教、文化與學術自由;兩岸觀光依然卡關,管制教育交流的繩索甚至已繞在中小學生的身上。蔡英文說沒人需要為認同道歉,賴清德卻要人民為認同受罰人民已感受到警總復辟綠色恐怖陰影。賴清德把「中國」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後,緊接著的各項政治與法律行動,更將讓「賴十七條」成為高懸人民頭上的利劍。賴政府各部會要全面落實「賴十七條」,也彷彿隨時要進入準戰時體制。

賴清德要求強化國安法制,完備執法規定,落實「賴十七條」,但他卻違憲逾法亂紀,在缺乏明確法律授權基礎下,把台灣推向準戰爭狀態。賴清德指出對岸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但他卻顛覆國家定位,混亂國民認同與認知。賴清德也呼籲全民團結抵抗分化,但他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分進合擊的大罷免,卻正在製造對立、撕裂社會。賴清德還強調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但他卻親手挖掘埋葬台灣民主自由的墳墓。

賴清德的準戒嚴戰車即將開動,除了輾壓憲政、民主與自由,在麥卡錫主義的恐慌氛圍和側翼網紅的盲目指揮下,更可能衝破護欄,把兩岸關係與台灣未來帶向不歸路。但,誰給賴清德這項權力?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的國安緊箍咒


2025-03-23 04:43  聯合報/ 黑白集
總統府21日公布大法官被提名人。 記者潘俊宏/攝


賴清德總統重新提名大法官,雖然前次提名「團滅」灰頭土臉,再度提名仍引來朝野立委難得同聲批判。不過,相較於朝野對檢察官適不適任司法院長的質疑,人民更應警醒的是,賴總統竟破天荒要求未來大法官「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

大法官作為民主憲政守門人,一直以來,就算總統提名「自己人」,甚至前總統蔡英文還曾把大法官找來「訓誡」,但至少對外也要裝模作樣,期許超越黨派、維護人權法治。

賴清德對於大法官,顯然比蔡英文更多些「家臣化」的想望。他首次提名就選擇與其意識形態接近者,不無暗藏為法理台獨鋪路之意,但當時至少還說了大法官是憲政守護者、人權捍衛者等場面話。

這回賴清德卻拿「國安」兩字畫重點,更與中共滲透畫等號,擺明就是想為充滿違憲爭議的「賴十七條」及後續箝制言論思想作為,清除司法路障。這與民進黨在立院表決輸了就覆議、釋憲、罷免,是同一套執政思路。

賴清德雖然重提了政治色彩較不鮮明的人選,卻為他們強戴緊箍兒;國安緊箍咒一念動,大法官立成護院犬。如今燙手山芋既拋向立法院,也拋給七位大法官被提名人。他們是否隨賴清德的國安魔咒起舞,立委不妨於審查時直球對決:人民自稱中國人是否就該被罰?即可得到答案。







名家縱論/川普成了言論自由的反指標\星期透視/不准疑美 限縮台灣自保空間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星期透視/不准疑美 限縮台灣自保空間
◆  名家縱論/川普成了言論自由的反指標
◆  美陸6代機vs.國造機斷片
◆  被提名大法官 不能逃避廢死議題
◆  大屋頂下/台灣有沒有稀土? 川普活剝生吞澤倫斯基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川普成了言論自由反指標


2025-03-23 05:23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美國大法官霍姆斯在一次判決書中寫道:「憲法中最重要的思想自由原則,不僅僅是保障那些與我們志同道合者思想的自由,還包括那些我們所憎恨思想的自由。」這話被民主國家奉為圭臬

川普上任就說要兌現「廢止聯邦政府審查言論制度」的競選諾言,簽署行政命令,「立刻停止所有政府審查,把言論自由帶回美國,國家的巨大權力,再也不會被武器化來迫害政治對手」。

川普強調,他所謂的言論自由,是所有的觀點都將受到「公正對待」。然而競選話術歸話術,實際所為是另碼事

結果川普對美國政府的言論自由診斷,多淪為對拜登政府的仇恨值與大報復國防部網站拿掉日裔美籍或印第安士兵為美國立戰功的照片和事蹟,被華盛頓郵報踢爆,才狼狽地恢復。白宮下架的是過去四年拜登政府犯的「錯誤」,如支持性少數族群的言論。

川普對媒體仇視變本加厲,攻擊更為頻繁。

他稱 CNN MSNBC 為「非法」,指責它們存在媒體的偏見和腐敗。他也批評 CBSNBCABC和主要報紙,指控它們非法影響法官;他對媒體採取措施,包括禁止美聯社參加白宮活動,削減新聞專線數量,加劇與媒體的緊張關係。

政府威脅要對批評保守派的民主黨國會議員進行調查,手段包括對反對言論撤回聯邦撥款,制裁代表政治對手的律師事務所,並逮捕「反猶太」、「反美」的學生抗議活動領袖。

一個人權組織表示,「你發表言論的權利,取決於政府的喜好,這根本不是言論自由」。所謂政府不審查言論,川普其實已成為反指標

川普上任前,馬斯克就宣布取消旗下 事實查核機制;川普上任後,臉書祖克柏也跟進。但調查發現,假訊息的分享按讚因此增加六成,祖克柏主張「社群註釋」成效極差,難道這是大家要的社群平台新秩序嗎?

有人認為,川普誓言政府支持憲法保護的言論權利是好事。但是川普明明威脅要利用「政府武器」對付媒體,包括威脅吊銷電視執照,以示政治報復;揚言將調查批評他的新聞機構,只凸顯了行政命令的荒謬。

川普幾天前在社群媒體聲稱,數千名烏克蘭士兵在俄羅斯庫斯克地區被全面包圍,經濟學人批評不是事實,川普只在強化克里姆林宮的宣傳川普已經證明自己會在大小事上傳播假訊息,以便實現他的政治利益,這才是真正用意

回看台灣,賴清德當選總統後,已標誌台灣政策和政治生態巨大轉變。令賴清德不悅的是,在國會受到種種阻撓,政府除了吵得沸沸揚揚的大罷免外,並沒有為高漲的物價、川普關稅戰、台積電的未來、世界重新擁抱核電做好準備。更讓人擔憂的是,他不斷利用行政資源、外圍組織和各種媒體做為武器化工具以壓制不同言論,凡事他說了算,把百姓變成噤聲的兔子,媒體比喻他正在召喚戒嚴的幽靈。

賴清德最近親上火線,不斷用法律壓制異議言論,大學去「中正」化、「中國台灣」成為禁忌之語、壓縮嚇阻兩岸交流,或要求軍公教簽具效忠的切結書,都是加強言論或思想審查的政治算計;另一方面,打著「大民主」反對真民主,鋪天蓋地箝制台灣理性思辨的空間。

可嘆台灣已經陷入仇恨惡循環,不知何時方休?這和川普打著守護言論自由,卻用雙手扼殺言論自由,又有什麼差別?

領導者鮮少願意聽反對的聲音,然而,能否容忍且不用權力壓制,就區別了政治人物的格局。當茂密的蘆葦叢傳出:「國王有雙驢耳朵」的聲音,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星期透視/不准疑美 限縮台灣自保空間


2025-03-23 05:23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暨中美文經協會理事)


兩年前,時任民進黨行政院長的陳建仁曾在立法院厲聲喝斥立委,認為其質詢主張美國對台政策別有居心甚為不當,陳院長甚至高呼「不准疑美」。至此而後,「疑美論」被定位為中共認知作戰的一環,任何提出這類警示的,都如同「中共同路人」,刻意破壞台美堅若磐石的民主同盟。

維護本國利益」是主權國家在與他國互動時的基本方針,政府若對他國抱持「不准疑美」的態度,對手豈非可以予取予求?前任美國總統拜登,個性圓融,且當選前便已長期參與涉外事務,故而處事還能延續舊慣,政策較可預測。此一態勢,使得「不准疑美」名正言順。但政府一旦如此定調台美互動,官僚與智庫當然也就懶得思考其他的政策選項,反正一切以美國馬首是瞻。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川普首次當選總統時,蔡英文與川普竟然破例出現直接通話,民進黨政府為之雀躍,認為這是台美關係的重大突破。然而,高度仰賴美國提供安全保障的台灣,對川普這種不循舊慣的作為反而更應該有所警惕。但「不准疑美」,顯然讓政府看不到任何負面的設想。

蔡川通話後,川普在四年任期內並未再與台灣領導人有再次的接觸,所謂「突破」只是煙花一閃。與此同時,卻傳出川普將台灣與大陸比喻為筆尖與桌子,前者小而可以忽視,後者則是處理事務的穩定檯面。類似輕蔑的對台態度,在「不准疑美」的親綠觀察者眼中,「筆尖」反倒被解讀為「雖小卻尖銳,可以劃破桌面」,值得美國保護。

四年任期中,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允許台美高官互訪,確實增加雙方在往後四年的官方互動;但卻也傳出,川普公開盛讚習近平為「偉大領袖」,認為「台灣可以作為美中貿易談判的一部分」,視台灣為美中談判的籌碼昭然可見。如今反思,允許雙方高官互訪,應只是為提高與中共叫板的籌碼,而非正視台灣的價值,因為在台灣飽受新冠肆虐之苦時,川普均拒絕提供台灣救命疫苗。

歷經川普第一任期的反覆,民進黨政府理應對川普2.0有較多保留。加墨歐盟等美國傳統盟邦對川普的強力反應,便可供明鑑。丹麥前總理上周在台北便公開表示:「川普執政下,我們不再能仰賴白宮」

但「不准疑美」似乎已深植於民進黨的 DNA,府黨在川普就職時還強顏稱:台美關係「堅若磐石」,並期盼在既有的「夥伴關係」上能更上層樓。問題是:川普有將台灣視為「夥伴」嗎?

外交部官員二月初才表示,「台美關係從來沒有這麼豐富,這麼深厚…雙邊關係其實已經達到堅若磐石新高點」。話鋒甫落,一個月後川普便未經知會台灣當局,與台積電在白宮舉行記者會,宣布台積電將擴大在美投資達千億美元,川普後來甚至擅加至兩千億美元。

台積電及其周邊協力廠商的產值約占台灣 GDP 百分之十五,股票市值為總市值約百分之三十,出口值更占台灣全部外銷金額的四成。若說台灣的榮枯完全繫於這個單一產業,一點都不為過。然而,當川普迫使這個公司將過半資產搬到美國時,卻完全沒有跟「夥伴」打聲招呼,台灣若還要堅持「不准疑美」,未來將還有何自保空間?
















大屋頂下/台灣有沒有稀土? 川普活剝生吞澤倫斯基


2025-03-23 05:23  聯合報/黃年


想像一個場景:凶手殺了人,又朝屍體吐口水,羞辱死者,接著伸手從死者口袋中劫走錢包。

這個簡化又誇張的比喻,可以用來描繪川普如何對待烏克蘭及如何對待澤倫斯基。

川普正卯足全力試圖終止俄烏戰爭。全世界都在看他要如何收拾「我會在二十四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的這一張芭樂票這張芭樂票已成了川普整個政治人設的主要驗證標準:能否停止此戰,決定了他是不是川普。

由於川普太急於為了保全他自己的人設而求停戰,使他對戰爭的因果發生嚴重的認知偏差,也使他不能從更周全的視角與用更多樣的工具來進行停戰博弈。

他一心只想這場戰爭快快為他停止,而不關切別人如何停得下來。其他的關係方,如俄羅斯有其堅持,烏克蘭有其不能讓,歐盟北約也另有算盤…他們各有各的因果觀是非觀利害觀,自不可能聽任川普擺布

《大屋頂下》曾說:川普有野心,也有其侷限。他的野心與他的侷限,皆是世界的災難。如今,停戰是他的野心,停不成是他的侷限

回到文首的比喻,先談凶手殺了人
俄烏戰爭爆發,有其內因外緣外緣是北約不斷東擴並挑唆烏克蘭採「反俄入歐」的路線,內因是烏克蘭內部仇俄的納粹化民粹操作。戰爭本身,則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

美國及歐洲原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來定義此戰,川普卻從根本上推翻了這個歷史敘事,而漸漸改稱「俄烏衝突」。

關於戰爭的原因。他說,是因拜登的「愚蠢」,更因澤倫斯基的自不量力,「不應該與一個比自己大得多、強得多的實體作戰」。他說,如果當時是他在任,這場戰爭在三年前根本不會發生。然後,他就誇下海口,要在二十四小時內結束戰爭。

要終結戰爭,他的捷徑,是在戰場仍陷膠著的情況下,超前武斷宣布戰爭的勝敗。

二月二十八日的白宮吵架中,他與范斯當著澤倫斯基的面說:你不會贏(你已經輸了),你將國家帶入毀滅,你沒有後繼兵力,你沒有美國撐不過兩星期(澤倫斯基回說撐不過三天),你沒有籌碼,你沒有牌,你憑什麼?

拳賽仍在拚搏,裁判川普就舉起普亭的手宣布為勝利方,這場拳賽已經 game over

川普擺明了拉偏架。在二月十八日利雅德談判,美俄已建立三項共識,一是確認烏克蘭必須割讓領土,二是不可加入北約,三是要更換政府,澤倫斯基下台。而且,談判是以修補重建美俄關係、迎接俄羅斯回歸國際及戰後停止對俄制裁為思考背景。烏克蘭未參加利雅德談判,這一帖苦藥擺明了就是要烏克蘭「請服用」,否則鼻胃管伺候。

如果這場戰爭就是在這樣的結局下以美國對烏克蘭的始亂終棄為收場,這是烏克蘭的國難國恥。不啻就是殺了烏克蘭。

美國未殺烏克蘭,只是始亂終棄,烏克蘭因美國而死

再說朝屍體吐口水
川普片面判定俄羅斯已經戰勝,並宣布烏克蘭 OHCA。他將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的衛國聖戰,汙蔑為自不量力的自掘墳墓。更指澤倫斯基不知對美國感恩,要世人認為澤倫斯基不知好歹。

這是不是朝趴倒在地的烏克蘭吐口水?

川普甚至對澤倫斯基到白宮的衣著不以為然。但澤倫斯基從開戰第一天就改穿綠色的類軍服,這是他的戰袍,也可說是他在國殤期間的喪服。川普居然無此同理共情。

士可殺不可辱,川普一直輕蔑汙辱澤倫斯基。指澤倫斯基是「未經選舉的獨裁者」,甚至稱為「小有成就的喜劇演員」,並不斷放話主張烏克蘭舉行總統選舉,又建議澤倫斯基下台出亡國外。

其實,川普一貫輕蔑對待被他霸凌的弱者。對加拿大,你不配作為美國的鄰國,只配作美國第五十一州;對巴拿馬,你不配擁有巴拿馬運河;對墨西哥,你不配稱墨西哥灣;對格陵蘭,你不配自主,必須歸於美國;對加薩,巴勒斯坦人不配住此,要清空;對台灣,你是小偷,你不配擁有台積電。

霸凌你,還要羞辱你。這就是川普,而不幸川普就是今天的美國。

哀哉澤倫斯基。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戰爭爆發,如果他當時出亡,世界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但他當天就穿上類軍服,扛了下來,如今卻落到被川普說成「對俄國不自量力/對美國不知好歹」的下場。這位烏克蘭的抗戰英雄,卻成了阻礙川普成就停戰偉業的眼中釘,甚至巴不得他快快下台出亡。在川普眼中,澤倫斯基與整個烏克蘭的三年血淚好像只是一場笑話。聽我川普的,你們別再鬧了。

川普不但朝澤倫斯基吐口水,很可能還要澤倫斯基的政治屍首來兌現他那張芭樂票

再說從屍體口袋中劫走錢包
對了,就是稀土。澤倫斯基在白宮簽約前按捺不住吵了一架,這是有必要也有意義的。不吵這一架,他就是喪權辱國,人格國格俱喪;如今吵了這一架,他為自己及國家尋回了些許尊嚴,也向世人揭示了川普大啖人血饅頭的醜態。

川普說,澤倫斯基向拜登需索,就像從嬰兒手中搶走糖果一樣容易;但是,我川普現在要作的,就是要拿回這些年來美國為這場戰爭付出的「成本」,要烏克蘭「還回來」。

礦產協議」就形同美國要在烏克蘭開設一家「東印度公司」,必然成為戰後美國在烏克蘭獨占性殖民經濟基本架構。這是不是從屍體的口袋中掏走錢包?

礦產協議是川普的發明。美國結束越戰,越南並無「稀土」送給美國,美國也未收回「成本」。

弗里德曼說,川普是「地緣政治的商店小偷」(geopolitical shoplifter),殊不知川普也是從屍體口袋中撈錢的撿屍者

賴清德愈來愈像澤倫斯基,台灣也愈來愈像烏克蘭。但烏克蘭是在 OHCA 倒地後,向美國送上稀土,因為烏克蘭畢竟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若到了台灣 OHCA 倒地時,恐怕已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還有機會向美國送上「稀土」嗎?美國還有機會收回「成本」嗎?

別為美國擔心。聰明如美國,先已對台灣收了不問「售後服務」的保護費,且川普也已早一步將賴清德的半導體「非紅供應鏈」優哉游哉地變成了「非台供應鏈」。

美國不會跳進不能回收成本的兩岸戰爭。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錯了,台灣到了那一天一定比烏克蘭更慘。














美陸6代機vs.國造機斷片


2025-03-23 05:23  聯合報/ 郝至順/中科院前航發計畫副組長(台中市)


當美國檢討是否研發第六代戰機時,大陸彎道超車。去年底進行號稱第六代戰機殲-36試飛,不僅造成全球轟動也引發國際軍武莫大的震撼與關注。昨天川普又宣布美國將斥資研發第六代新型戰機 F-47,並將在任內投產,亦不排除出售給盟友,大國軍備競賽於焉展開。

反觀我空軍 F-16、幻象2000及 IDF 經國號三主力戰機服役已超過三十年,與大陸殲-20、殲-35已差一世代,更遑論相較殲-36可能已相距兩代,對我空防戰力影響不言可喻。

民進黨執政採取抗中保台策略,賴總統執政未久,國防部長顧立雄去年十月宣布,由於技術門檻問題,決定新一代戰機將不採自研案,而是向美爭取外購 F-35勇鷹號教練機之後國機國造自此「斷片」,對國內國防產業供應鏈產學研界無異潑了盆冷水。

國軍保家衛國責無旁貸,但如果所使用武器裝備過於老舊,除平常演訓恐增加意外傷亡,若發生戰事也難有效打擊對手。賴清德日前宣告將大陸視為境外敵對勢力,不禁要問:何時可獲得新世代戰機以確保國家及人機安全國防自主」政策如何貫徹落實

以經國號戰機為例,發動機自製率已達百分之四十,航發原計畫將增加引擎推力,上級考量所需預算約四百五十億元,研發猶需時間,計畫構想遂遭擱置,對發動機技術水準提升造成遲滯,加上業管單位未能傾力爭取,最後導致國防航空科技無端錯失向上提升契機,讓人惋惜。

台灣面對大陸軍武壓力,下一代戰機自研自製由於技術能量不足、確已緩不濟急,鑑於美國近年力挺台灣,政府應掌握時機力促美國化口號為實際行動。考量 F-35 為美國現役機種,礙於美中台三方政治外交等因素,對台銷售 F-35 確實不易,亟待 F-47 研製成功量產供售亦過度樂觀。國安應具膽識謀略,同時展現國防自主決心企圖與雄心,規畫出美台及盟國間共創共贏的具體可行做法。

國防部在爭取 F-35 戰機採購同時,宜考量提升國內航太軍工產業技術能量,對國防科技深耕蓄積實力,讓軍工產業有機會得以參與下一代戰機籌購。如採購 F-35,首以原廠直接生產供貨為原則,並以三十架量為目標,其餘戰機請美方原廠供售系統裝備,授權在台合作生產,並提供技術合作與技術協助另為落實印太及亞太盟國協防,同意在台建立後勤支援體系,使台灣成為美國本土外重要之軍工生產基地

國防部如果寄望 F-47 研製成功後量產供售,實言來日方長變數尤多,但政府可與美國協商要求參與研發,確保未來供售無虞。

台灣需要下一代戰機維護國家安全,美國應誠懇務實信守對台承諾,政府高層應加速整合各部會研擬具體策略,務期結合國內軍工產業遊說美國,加速獲得 F-35 戰機或參與 F-47 戰機研發,重建國防科技平台,使台灣成為亞太第一島鏈最堅實盟友,才符台美與盟國共同長遠利益。


波波漫畫











被提名大法官 不能逃避廢死議題


2025-03-23 05:23  聯合報/ 吳統雄/法扶義工(台北市)


總統府再次公布大法官被提名人名單,除應避免上次的全政治意識形態取向、回歸司法職責,尤其民意最關切的「廢死」,不能再逃避與人民溝通。

廢死兩公約》為坊間嚴重誤導,因為民國五十五年(一九六六年)聯合國同時問世的兩約,實為廣闊觀照的「人權公約」第二份《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根本沒提到死刑。第一份《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只在總共五十三條的一條中提到死刑。

兩份主旨相同、甚至部分內容相同的公約,為何要分成兩份?答案就在兩份文件的標題與前文:此畫分是「冷戰現實」與「權利性質差異」的混合結果。死刑議題被納入 ICCPR,既反映冷戰下對「政治迫害」的防範,亦基於生命權絕對性-即使保留死刑,也須嚴格限制程序與實體標準。

聯合國於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後續通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任擇議定書》倡議廢死,再於民國一○ 九年(二○二○年)通過第三十六號一般性意見,要求締約國逐步廢除死刑。但不能忽略以下三點:

一、兩公約是總人權的保護,強調總司法公正,其核心在於約束國家權力、保障個體尊嚴,非僅局限死刑議題。

二、政治人權具備特殊性,因其關乎國家權力的合憲性,避免政治干涉司法。

三、即使是廢死,對於社會性的「情節最重大之罪」,如何實現相襯的社會正義,應有配套法律,例如終身監禁不得假釋、修復式司法機制、強化被害人保護體系,乃至重新評估「併科勞役」的教化性與其可行性等。

歷史脈絡法理邏輯,作為新任大法官,必須有見解的深度、高度。大法官被提名人就第一、二點,尤其要注意當前有政治干涉司法的疑慮,這是兩公約比「廢死」更深入的觀照。

廢死的配套方面,除終身監禁外,「教化性勞役」應納入配套選項。國際經驗顯示,監獄勞動分級制具備平衡社會正義與再社會化的潛力,其原則包括一健康與供需前提:僅身心經醫師檢查許可者,在監內具備勞動需求與合理條件時,必須勞役。勞動核心目的:以修復社會損害與身心培養為導向,包括公共服務、被害人受益項目、勞動轉性等類型。分級待遇機制:以聯合國《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為準。反特權設計:勞動任務隨機分配、待遇調整透明,杜絕外役監獄的特權爭議。科學驗證先行:指定監獄進行對照實驗,動態評估效果,並經獨立倫理委員會監督。

建議旨在平衡「社會正義」與「被害人權益」,細節需依實證結果修正,但原則框架符合國際人權法刑事政策創新趨勢







王正方/刀郎的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刀郎的歌
◆  張延廷/台雙軌戰略:國防戰力及科技尊嚴
◆  李清志/樂高聖母院
◆  林中斌/軍力失衡 川普將與習謀和
◆  洪蘭/人際互動如何影響荷爾蒙
◆  陳亮恭/流動與靜止間的池上哲思
◆  馬凱/去美元化將走向金本位制?









王正方/刀郎的歌


2025-03-23 05:23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這把年紀早不追流行歌曲了,如今滿街學老美唱饒舌,口齒混濁,不知所云,偶爾聽懂幾句,其詞語粗鄙立意庸俗。在網上轉到「刀郎線上演唱會:山歌響起的地方」,數分鐘後成為刀郎的歌迷。

披著羊皮的狼》是頭一首令我震驚的曲子:男子唱誦求愛,詞句迫切、曲調動聽,樂隊素質高,合唱清柔雅致,鼓手揮灑自如、電子琴錯落起伏、吉他催聲急急,人人展演絕技。主唱者引頸高歌至一個段落,有洞簫幽幽,怨怨傾訴衷情,唱奏緩緩營造 crescendo 漸入高潮,一曲將了聲與樂同步高揚,聞者隨之激動振奮,久久不能平息。

歌詞別有創意,略作簡錄:
「-我就是那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只求你讓我靠近,讓我愛你相偎相依-你是我的獵物是我嘴裡的羔羊-不願別人把你分享-我摟你在懷裡裝進我的身體,讓你我的血液交融在一起-你確定看到我為你披上那溫柔的羊皮,是一個男人要改變命運的決定-我相信這真情在天地裡,是最高的榮譽。」

將「披著羊皮的狼」化作血淋淋的求愛方式,它應該還有其他的寓意吧!刀郎作詞功力匪淺,另一首歌:《虞美人‧故鄉》,敘說遊子歸來,父親已逝,面對年邁的媽媽。開篇引用屈原《楚辭九章‧哀郢》:去故鄉而就遠兮-。正曲:

「-少年的夢啊入暮的雲煙,都裹著殮衣歸來,那背鄉離土的憧憬,是光陰的遺骸-窮困的富貴,卑賤的榮華-蹉跎的無知歲月,是年少的號角佝僂的骨節-憂戚的母親祈禱著孩子的遠行-我怕你親吻我臉龐發現我眼裡的淚,我怕你問我為何丟失了年邁的父親,我怕我見到你無言面對原來的我。」

花妖》一曲的歌詞有:「-我是年輪上流浪的眼淚-一江水冷月光,滿城的汪洋-」

刀郎約五十出頭,頭髮刮得光可鑑人,濃鬚圍繞唇邊與下顎,戴著溥儀皇上的正圓形眼鏡,個兒不高,臉孔腰圍皆團團;著黑色圓領衫,寬大布料褲子。樂隊數十人穿著隨意,他們認真玩音樂,不搞時裝秀。刀郎是全方位天才型音樂家,他作曲、作詞、主唱、主導協調樂團演奏。近四小時的演出,曲曲皆是刀郎的創作。他的嗓音獨特,高聳嘹亮,略帶滄桑感。與田浩江相比,不如田老大聲音的雄壯寬廣,然而刀郎只唱自己的歌,韻味醇厚,節奏飄逸,情感真摯,獨沽一味無人能及。李宗盛曾說:「刀郎就是刀郎。」

刀郎鑽研古文化,已非吳下阿蒙,他譜出新樂結合了新疆的奔放粗獷,揉入江南蘇杭的婉約優雅;並將傳統及地方樂器編納在曲目中,有洞簫、古箏、月琴、嗩吶、二胡、三弦、琵琶、新疆胡揚等,和西洋樂器相互融合,各展所長。古箏嘈嘈切切亂彈起來,緊接著奔騰明快的西洋鼓樂、高音飆到了極處,繼之以尖銳霸氣的嗩吶聲,均獲得不錯的效果,為現代音樂開拓了嶄新的路途和領域。

一味崇洋、模仿、追求時尚,能獲得文化藝術上的創意嗎?「溫故而知新」依然是亙古不變的明訓,我們有天賜的世間瑰寶中華文化,它深不可測奧妙無窮,深入融會貫通、古為今用,入寶山一遊焉得空手而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