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經濟日報社論/魔鏡魔鏡 誰是美國最偉大總統?
◆ 聯合報社論/準戒嚴戰車即將開動,誰給賴清德權力?
◆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的國安緊箍咒
經濟日報社論/魔鏡魔鏡 誰是美國最偉大總統?
2025-03-23 01:55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就任二個多月來,世界各國莫不嚴陣以待。路透
川普就任二個多月來,世界各國莫不嚴陣以待。他延續前次任期「讓美國再度偉大」(MAGA)的口號,提出「對等(reciprocal)或鏡子(mirror)關稅」概念,作為保護美國產業利益的政策。這面關稅「魔鏡」引發了各國的關注與不安,一場全球貿易爭端及其對國際經濟秩序的威脅,隱然成形。
關稅通常被視為一個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產業發展,發揮進口替代效應,進而轉化為擴大出口的政策工具。在提倡貿易自由化的年代,關稅是主要的貿易障礙之一,也是各國競相協議調降的租稅標的。從關貿總協定(GATT)談判至世貿組織(WTO)的成立,世界各國的平均關稅稅率皆普遍呈現下滑的趨勢。除了農產品及開發中國家等少數特殊情況外,一般國家的關稅稅率大都維持在較低水準,藉以促進貿易的自由流通,創造各國共同的經濟利益。
此外,還採行了「最惠國待遇」條款,亦即「締約國一方給予任何第三國在貿易、關稅等優惠和豁免,也都給予締約國對方國家。」換言之,簽約國給予其他國家的任何優惠,亦必須適用於簽約國之間。其中又分「有條件」與「無條件」兩類,所謂條件指的是「以受惠國作出與第三國承諾相當的承諾為條件」,亦即簽約國取得最惠國待遇係以「互惠」為前提。惟自 GATT 協定以來,各國直接相互給予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早已成為現代國際貿易中重要的基石與特徵。
近數十年來,世界各國在 WTO 的要求下都同意並遵守這項原則;一方面逐漸調降關稅稅率,減少貿易障礙,另方面擴大參與締約的國家,改善國際貿易的公平性。美國一向支持 WTO 這個規定,甚至在民國八 十七年(1998年)把最惠國待遇改名為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從此美國的最惠國待遇變成自動給予所有國家。川普目前的作法,正在朝廢除 PNTR 的方向前進。
其實,川普第一任時就已對中國及某些商品提高過關稅,並強調「別人課美國多少稅,美國就應課別人多少稅」的概念。據此,美國將逐一檢視各國對美每項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若高於美國對該國進口相同商品之稅率者,美國便會將稅率提高至相同之水準。這種依不同國家訂定不同稅率的作法,與「最惠國待遇」所強調的所有國家一體適用的「非歧視原則」完全背道而馳。
根據經濟學家 Griswold 於民國一○八 年(2019年)發表的研究,採用對等關稅將對美國本身造成重大傷害。首先,提高關稅會導致美國消費者與生產者實質成本增加,不利美國經濟。其次,美國關稅稅則會變得難以想像的複雜,從2,916項提高到28,716項之多,行政成本劇增。其三,這項舉動估計將影響到約6,0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勢必引起各國的報復與反制。其四,美國單方面的決定關稅,不但破壞了多邊協議的貿易規則,也連帶讓美國的出口喪失掉享受低稅且無歧視待遇的機會。
由此可知,川普的關稅政策絕對不是單純從經貿的角度思考,其中更涉及美國複雜的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策略。面對此一變局,各國無不紛紛祭出反制與報復措施。台灣置身其中,自亦無法避免受到影響。
根據關稅法規定,他國對台灣輸出之貨物,給予差別待遇,使台灣貨物較其他國家在該國市場處於不利情況者,財政部得決定對該國貨物另徵適當之報復關稅。然而,就目前台美關係言,我們恐怕連這個籌碼都難以有任何使用的可能性。
川普的關稅政策其實「敵我不分」,得罪了許多傳統的盟友,國際貿易的「世界大戰」已然爆發。面對白宮牆上的這面魔鏡,川普每天都聽到了「你是美國最偉大總統」的稱頌。於此同時,世界各國都奮力的在鏡子裡面尋找生存或抵制的答案。只是,不知賴政府從這面鏡子裡看到了什麼 ?
聯合報社論/準戒嚴戰車即將開動,誰給賴清德權力?
2025-03-23 04:18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日前將中國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宣布中國大陸為《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提出五大國安威脅與十七項因應策略(賴十七條)。行政院要求各部會擬定計畫、盤整法令修訂和進度,預計四月上旬律定各項行動計畫、策略及法制化期程。一部砲口向內的準戒嚴戰車,轟轟然即將開動。
「賴十七條」除了對外擺出準戰爭的姿態,最重要的是在內部尋找敵人,為準戒嚴進行鋪路的法制化工作。尤其除恢復軍事審判外,另有設立國安法庭之議,甚至賴清德二度提名大法官人選,都要求「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原本憲法為國家最高規範,法律牴觸憲法者無效,但在準戒嚴體制下,未來大法官作憲法判決,將是「憲法牴觸國安者無效」;而「國安」的界定,大法官解釋憲法前,當然要先聽賴清德對憲法與法律的解釋。
國人皆知中共對台灣的安全威脅,問題是,誰賦予賴清德定義「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的權力?賴清德此舉,在合憲性、程序要件與效力上都遭到質疑。陳長文律師就指出,賴清德無視憲法「一中」和《兩岸關係條例》定義,屢稱對岸為「中國」,不斷違憲亂紀;而《反滲透法》對「境外敵對勢力」,未指為「中國」或「大陸地區」,也未授權賴清德定義;以「中國」為敵,讓人猜測是否意在宣戰,但總統宣戰需經立法院議決,賴清德顯然無視憲法之規定。在賴清德身上,人們似乎隱約看到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的影子。
賴清德正把兩岸關係定位推向不可逆的對立,從上任時延襲前總統蔡英文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如今更將對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從「新兩國論」推進到「境外敵對勢力」,對賴清德而言,「中國」不僅是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的國家,更是意圖併吞台灣、消滅中華民國的敵對國家。因而,蔡英文任內制定的「國安六法」猶嫌不夠,對「境外敵對勢力」定義也不盡明確,賴清德更要掃除模糊地帶,從思想和法理上武裝台灣,連大法官都必須武裝起來。
其實,賴政府已經為準戒嚴體制作了許多鋪墊。全面緊縮兩岸交流,驅逐討論武統的陸配,嚴查軍公教警及相關組織人員忠誠,限制思想、言論、新聞、宗教、文化與學術自由;兩岸觀光依然卡關,管制教育交流的繩索甚至已繞在中小學生的身上。蔡英文說沒人需要為認同道歉,賴清德卻要人民為認同受罰;人民已感受到警總復辟與綠色恐怖的陰影。賴清德把「中國」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後,緊接著的各項政治與法律行動,更將讓「賴十七條」成為高懸人民頭上的利劍。賴政府各部會要全面落實「賴十七條」,也彷彿隨時要進入準戰時體制。
賴清德要求強化國安法制,完備執法規定,落實「賴十七條」,但他卻違憲逾法亂紀,在缺乏明確法律授權基礎下,把台灣推向準戰爭狀態。賴清德指出對岸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但他卻顛覆國家定位,混亂國民認同與認知。賴清德也呼籲全民團結抵抗分化,但他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分進合擊的大罷免,卻正在製造對立、撕裂社會。賴清德還強調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但他卻親手挖掘埋葬台灣民主自由的墳墓。
賴清德的準戒嚴戰車即將開動,除了輾壓憲政、民主與自由,在麥卡錫主義的恐慌氛圍和側翼網紅的盲目指揮下,更可能衝破護欄,把兩岸關係與台灣未來帶向不歸路。但,誰給賴清德這項權力?
聯合報黑白集/大法官的國安緊箍咒
2025-03-23 04:43 聯合報/ 黑白集
總統府21日公布大法官被提名人。 記者潘俊宏/攝
賴清德總統重新提名大法官,雖然前次提名「團滅」灰頭土臉,再度提名仍引來朝野立委難得同聲批判。不過,相較於朝野對檢察官適不適任司法院長的質疑,人民更應警醒的是,賴總統竟破天荒要求未來大法官「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
大法官作為民主憲政守門人,一直以來,就算總統提名「自己人」,甚至前總統蔡英文還曾把大法官找來「訓誡」,但至少對外也要裝模作樣,期許超越黨派、維護人權法治。
賴清德對於大法官,顯然比蔡英文更多些「家臣化」的想望。他首次提名就選擇與其意識形態接近者,不無暗藏為法理台獨鋪路之意,但當時至少還說了大法官是憲政守護者、人權捍衛者等場面話。
這回賴清德卻拿「國安」兩字畫重點,更與中共滲透畫等號,擺明就是想為充滿違憲爭議的「賴十七條」及後續箝制言論思想作為,清除司法路障。這與民進黨在立院表決輸了就覆議、釋憲、罷免,是同一套執政思路。
賴清德雖然重提了政治色彩較不鮮明的人選,卻為他們強戴緊箍兒;國安緊箍咒一念動,大法官立成護院犬。如今燙手山芋既拋向立法院,也拋給七位大法官被提名人。他們是否隨賴清德的國安魔咒起舞,立委不妨於審查時直球對決:人民自稱中國人是否就該被罰?即可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