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經濟/在產業鏈上創造新價值 突破僵局

.聯合報社論..從中韓FTA生效問蔡英文替代路徑何在?
.聯合報黑白集.誠實才是上策 選舉更是如此
.經濟日報社論.在產業鏈上創造新價值 突破僵局





經濟/在產業鏈上創造新價值 突破僵局


2016-01-02 01: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三位總統侯選人在經濟方面的政策,都強調要調整產業結構,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問題是大家了解台灣以代工出口的生產模式,必須轉型,政府和企業高喊產業升級也好多年了,為何至今效果不彰?政府輔導六大新興產業,也投入很大資源,但是,需求還是出不來,更難帶動出口,所以我們要探索結構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在全球範圍下,開創自己的新興產業供應鏈。
目前台灣面臨的景氣問題,比想像中還要嚴峻許多,例如,出口連續十個月衰退,其中七個月衰退幅度高達兩位數以上;工業生產指數連七月負成長;而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除了2月基期因素外,其餘全數負成長;失業率也逆勢增加至3.91%。細究這些數據的意義,可以發現反映的不只是景氣現象,也是結構問題。
以出口結構來看,在區域別上,我國出口去年前11個月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分別衰退了13%及9.9%;對東協較先進六國也衰退14.3%,這些地區占我國出口區域比重高達57%;相反地,衰退幅度較少的美日歐則占我國出口比重不到三成。此一現象說明,倘若未來全球貿易成長動能不再由亞洲所支配,那麼我國貿易的挑戰,還不會結束。
再拉高格局來看,過去亞洲貿易的熱絡肇因於生產供應鏈的繁複但卻很有效率的分工所致,這樣分工及產業內貿易所創造的相互貿易效果遠比美日歐進口金額高出許多,也就是說,當美日歐最終消費市場需求1元時,在亞洲所創造的貿易量效果遠遠超過1元。但是如果美日歐先進經濟體的進口需求減緩,或是製造業回流本地,那麼對於亞洲生產供應鏈的負面衝擊,也會產生加成效果,另外,中國大陸採進口替代策略,中間財大量產能開出後,這個供應鏈便產生外需動能弱化,內部膨脹割喉競爭的現象。
過去支撐亞洲貿易繁榮的內外條件都已經走樣,而所受衝擊最大者莫過於亞洲四小龍,過去扮演串連、協調、整合先進市場及開發中國家生產資源的角色,曾經是關鍵,但現在卻顯得尷尬。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經濟成長還可維持6.5%及5%左右時,四小龍卻得面對中國大陸及東協進口衰退幅度高達15%以上的貿易緊縮,換句話說,雖然亞洲各國都得面臨貿易成長弱化的挑戰,但沒有內需支撐的四小龍可能轉圜空間最小,以致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四小龍也是亞洲國家最低者。
因此,在面對全球成長動能向西方轉、亞洲產能過剩的情勢下,台灣必須採取兩個新平衡策略,一是東、西方市場的平衡策略,二是台灣內需成長動能的強化。首先在西方市場上,如何重新連結美、日、歐下一世代產業的發展機會,實為當務之急,而這樣的連結機制或平台,應有其策略性、系統性,而非現在急就章式的散彈打鳥;在創造內需上,現在全世界的企業都在問,需求在哪裡?過去,只要誰能先開出產能,誰就是贏家,但現在顯然地,無法定義需求價值或創造需求,愈多的產能只是災難,台灣明明就有醫療、健康照護、綠能發展,以及智慧生活的需求,為何這些產業不能從台灣開始呢?
實際上,亞洲生產供應鏈不僅面臨貿易量成長鈍化,加上本身虛胖式的產能擴張,也造成貿易附加價值率的下降,其中又以台灣、新加坡及南韓為最,以OECD所編製的貿易附加價值的資料來看,出口附加價值占總出口比例,台、星、韓是亞洲國家僅有沒有超過六成的國家。同時,四小龍在亞洲生產供應鏈的角色,長久以來被局限於中間財及零組件的生產貿易,因此反映的市場價值也是最低的。
再說一次,企業或產業無法定義需求價值或創造需求,市場價值就不高,台灣產業如果僅能死守供應鏈,而無法在此供應鏈上創造系統、應用及服務價值,那麼只能等著便宜被併購。事實上,這些趨勢及方向,早早就被論及,只是最新數據再次顯示,只有突破供應鏈的迷失,在價值鏈上創造價值,才是台灣產業的出路。

聯合/誠實才是上策 選舉更是如此


2016-01-02 01:4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兩場大選辯論,雖普遍被認為精采度不足,但候選人公開亮相談政見,還是讓民眾看到了一些端倪。蔡英文對美豬和兩岸政策的轉身,朱立倫換柱參選的「阿嬤傳奇」,宋楚瑜的超韓趕星,都可以用來檢驗他們的誠實與用心。

其中,最令人訝異的是,陳建仁在辯論中高調讚頌扁政府政績,句句鏗鏘;但事後仔細檢驗,卻發現完全與事實不符。陳建仁說,中二高預算原編列五千億,民進黨僅用了二四○○億就完成;基隆河整治預算編列一千五百億,民進黨只用了三二○億;大潭電廠編列四千億,只用了一千億元。
這些數字,皆來自二○一二年大選前流傳的網路謠言,五年來皆已陸續經過釐清。沒想到,民進黨二○一三年將這些資料輯成《藍綠執政調查報告書》,如今還讓陳建仁拿這些不實數據來張揚。
事實是,「中二高」加「南二高」的初估經費為五二五一億元,但因採較省錢的高架及新工法,在一九九九年發包完畢時即確定總經費不到三千億元;省下兩千多億,根本與民進黨無關。所謂基隆河整治經費一千五百億,是二○○○年初經濟部所提計畫初稿,但行政院從未核准,後來採合併員山子分洪工程完成,沒有省錢的問題。至於大潭電廠預算,原本即編列一千兩百億,陳建仁說四千億純係灌水。
這些傳言,聽起來煞有介事,卻是前因不對後果,邏輯胡亂拼湊,唯恐不夠聳動。這些假訊息放在網路上已危害不小,民進黨卻敢讓陳建仁拿到辯論會去宣揚;等到氣球被戳破,卻輕輕一推說是「旨在說明政府效能」。如此,傷了陳建仁院士名聲不說,難道不怕給未來可能副總統留下「信口開河」之惡名?
誠實是最佳策略,在選舉中更是如此。

聯合/從中韓FTA生效問蔡英文替代路徑何在?


2016-01-02 01: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年凋歲殘之際,中國大陸跟韓國、澳洲的兩個自由貿易協定卻生效了,台灣陷在快意恩仇的政治熱浪裡,彷彿渾不知經濟的寒冬已漸漸逼近,再多的惡耗都激不起一絲漣漪。
澳洲的貿易結構與台灣迥然不同,可略而不論;但中韓貿易與兩岸之間卻是高度相似,中韓FTA生效勢必造成兩岸貿易的替代效應,已無需贅言。生效之後,韓國約一千六百五十項稅號的原產貨品出口中國立即享受零關稅,這遠多於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五百三十九項貨品降稅早收清單。
今年韓國可望約有兩百億美元規模的出口貨物在中國大陸享受關稅優惠;對照之下,兩岸貨貿協議不知是先前服貿引發大規模抗爭,以致對岸仍有所忌憚,還是因為大陸確有自己產業需要照顧,仍在石化、面板、整車、工具機等台灣的四大產業上堅守陣地,十二回合談判之後,仍缺乏進展。因大選在即,政治基礎一旦流失,貨貿依舊前途未卜。
稍可慰藉的是,就在中韓FTA生效的前幾天,世界貿易組織獲致近二十年最大成就,數十個參與國達成資訊科技協定(ITA)擴大範圍降稅清單,作為台灣出口主力的諸多ICT產品普遍受惠。台灣在「ITA2」的二○一項清單上,一年出口金額高達約九百億美元,其中最大的項目是液晶裝置零件。遺憾的是,台灣面臨存亡之秋的面板產業並未納入,兩岸貨貿將是它的唯一生機。
資通訊產品是台灣的外貿支柱,但靠ITA、ITA2,頂多解決三成的貿易障礙,其餘石化、紡織、機械等各類產業、勢須另外打開壁壘。以雙邊談判達成貿易協定、及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仍是台灣唯一的出路。
要打開台灣的全球貿易經脈,中國大陸是我國繞不開的因素;說得貼切些,它是台灣參與世界經濟整合的唯一一把鑰匙。在中國大陸崛起的此刻,無法否認的現實是:不通過兩岸服貿與貨貿,台灣將無法參加任何區域整合,也勢難再簽署任何貿易協定。
而今迤邐於台灣前方的,猶如一條長長的甬道,甬道上則是一扇一扇掩閉的門;台灣必須先打開中國大陸這一扇門,最終才能打開加入RCEP、TPP等區域性自貿區的那些門。這是唯一的路徑圖,第一扇門就是兩岸服貿、貨貿,而打開每一道門的鑰匙,都是「九二共識」。
但台灣深陷的麻煩是,經過前年那場由並不熟悉全球權力結構與經貿現實的年輕人所發動的學運後,台灣儼已蒸發了大半理性,將一把世界經貿鑰匙硬是貼上「黑箱」的罪名。事實上,兩岸服貿不過就是一紙貿易協議,卻被誇大成特洛伊屠城木馬,反服貿期間謠諑紛紛,譬如大陸人將可大舉來台定居等,這種任意編造的說詞,至今還未廓清。王金平最近為國民黨立委站台,竟再跟台下選民聲稱,「服貿真的是黑箱」,彷彿要將黑箱罪名一舉定讞。
王金平難道不知,國民黨如今陷於頹危,蔡英文之所以所向披靡,正是這股以「黑箱」作為掩飾的仇恨及恐懼席捲全台所致。蔡英文當然不會說出實情,她推波助瀾地提出了另一條路徑圖,告訴選民:只要加入TPP,一切難題皆可迎刃而解;而加入TPP,並不需要「九二共識」。
TPP被喻為美國圍堵、排擠中國的「經濟北約」,蔡英文的概念是:加入這支「美國隊」,只需隊長點頭即可,美國多位官員也都作此說法。然而,這縱非謊言,也是顯然的誤解。首先,美國並不是TPP一言九鼎的老大,台灣欲於第二輪加入,必須徵得第一輪所有十二個國家的同意;但有好幾個成員其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大陸,若大陸反對,他們會甘冒大不韙同意台灣加入嗎?其次,台灣本身就有四成出口市場是在大陸,難道可以只為擁抱TPP,而任那四成市場糜爛?
經濟並非政治遊戲,當它的嚴冬降臨,恐怕哀鴻遍野。中韓FTA已在歲寒中生效,兩岸貨貿還要繼續遭汙名蹂躪,竟至於化為烏有嗎?大家不妨認真想想,蔡英文的替代路線,是否只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聯合筆記/別讓原民文化變梅花鹿第二

.兩岸經貿競合需遊戲規則
.中華文化在台灣 對岸怎統戰
.不專業投資 國民黨黨產還剩…
.聯合筆記/別讓原民文化變梅花鹿第二
.快樂幸福 只能喊一天?
.汰藍換綠 基層照樣難翻身
.想當元首 不願唱豈能跳過
.九二共識 蔡模糊讓我聽嘸
.慰安婦求償 希望恐落空
.溫暖的郵局 不要消失
.家長錯愛孩子 教師真難做




聯合筆記/別讓原民文化變梅花鹿第二


2016-01-02 02:24 聯合報 蔡惠萍


內政部將修法容許原民祭典期間,在國家公園內狩獵特定野生動物,值得稱許。但僅限祭典期間,顯露政府對原民文化認知,還是沒跳脫「祭典化」的淺薄印象。
上月,台灣博物館將數十件布農族珍貴文物送返台東海端原鄉展示,其中一把被日人沒收的「改裝栓式單發步槍」讓族人特別有感,因為槍是布農獵人的第二生命。
但在同天,海端布農男子王光祿卻因非在祭典時打獵,被判徒刑定讞。後因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暫緩入監。但從王案及內政部修法思維,顯示政府對原民文化還是一知半解;而涉及限縮原民傳統文化的相關法律,也該通盤檢討了。
原民曾留下一座葡萄牙人口中的「福爾摩沙」,但十六世紀荷蘭人以降,新興移民與政權造成自然資源浩劫,野生梅花鹿滅絕,乃至神木幾被伐盡。
到民國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資本主義揮軍山林,野味市場利誘原住民,形成龐大商業網絡,讓野生動物二次失血。
其時,野生動物保育法與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出現,遏止山林被資本主義甚至國家機器蠶食鯨吞,也讓原民世代維生家園一息尚存。
然而,野保等法立法卻因未慮及對原民生活與文化的衝擊,原民幾形同被「禁獵」。原本固有的狩獵生活,在法律生效後,卻成了作奸犯科。
近幾年,野保法雖容許原民基於傳統文化、祭儀可狩獵,卻常被解釋為僅限祭典,無視狩獵就是原民生活的一部分。何況狩獵從動念到結束,牽動許多禁忌、習俗與社會意涵,本身就是原民文化的精髓。
而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雖容許原民可使用自製獵槍,卻僅限簡易槍枝,不是易走火,就是只能打小動物,終致地下獵槍成部落常態,淪為警方績效提款機。
有人擔心,開放原民狩獵會導致保育類動物被轉賣到山產店,但若政府從市場把關,現在DNA檢驗技術可清楚得知肉品來自何種動物,違法店家根本無所遁形。
還有人說,原民既爭的是傳統狩獵權,就只該使用矛與箭。原民用槍已有數百年歷史,狩獵工具本該與時俱進,只要傳統核心價值尚存,原民只會取所當取,獵具的進化只是改變狩獵的形態,不必然會竭澤而漁。
也有人質疑原民狩獵文化恐已變質,不見得會遵循傳統規範。然而原民文化的式微,正是外來強勢文化與經濟體系的責任,不能倒果為因閹割原民的狩獵權;相反地,政府更該從制度面積極協助原民找回傳統。
卑南族女生洪簡廷卉在巴黎氣候峰會曾說一段話:近百年進步化過程中,原民不能再自由打獵,連串過程讓部落文化消失。發展先進科技面對氣候問題,卻忘了祖先的古老智慧,就是最直接的應變方式。
原住民文化,是千百年來與這塊土地共生的智慧,是台灣特有的瑰寶,與野保法要保護的動物同樣珍貴,且更加瀕危,我們能眼睜睜看著她步上台灣梅花鹿的後塵?

朱宗慶/三十年,一封信

.朱宗慶/三十年,一封信
.黃介正/迎接「自強」年
.劉維公/拒絕惡棍當道
.高朗/民粹旋風下的美國總統選戰
.葉銀華/日矽案 治理為心 蒼生為念
.廖玉蕙/歲暮送暖到宜蘭百果樹紅磚屋
.陳立恆/知之與不知,吾亦囂囂





朱宗慶/三十年,一封信


2016-01-02 02:17 聯合報 朱宗慶




親愛的你:
卅年前的今天,我們在台北忠孝東路的火鍋店裡,懷著雀躍的心情,迎接你的誕生。「朱宗慶打擊樂團,櫃檯電話!」我們輪流去外頭打公共電話到店裡,只為透過廣播的放送一再確認,樂團真的成立了!
我們是一群手握鼓棒琴槌、狂熱音樂的年輕人,熱情是我們最大的本錢,而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要將擊樂藝術的美好,與更多的人分享。憑著這樣一股純粹的熱情,我們抱定志向,要立足台灣、放眼國際;我們上山下海,深入街頭巷尾、走遍世界各地,廟口、廣場、音樂廳、藝術節,台前台後都有我們打拚的身影。雖然一開始,社會上多數人並不清楚「打擊樂」是什麼,不過,每次演出完,觀眾所給的掌聲總是超乎預期的熱烈,這些迴響鼓舞著我們不斷前進。
我想,那是因為打擊樂的特質與人類的本能接近吧!打從擁有心跳的那一刻起,鼓動的聲響便與生俱來,而感動的節奏猶如心跳,是生命的活力泉源,也是打擊樂的迷人之處。當樂團成員以絕佳的默契,齊心齊力將樂曲演繹至完美的境界,那無與倫比的震撼,喚起了人們本能的感動。那樣的時刻,我們稱之為「打動人心」。
一步一腳印,我們一起創造了無數珍貴的回憶,其中有喜悅、滿足與喜樂,當然也有艱辛、困頓與挫折。成長的五味雜陳、點滴在心頭,那師徒緣分、家人般的深情,三言兩語難以道盡,有時候,甚至是難以言喻的。要經營一個頂尖的職業樂團並不容易,在追求夢想的路上,許多時候需要吃足苦頭。然而,因為是發自內心地樂在其中,所以就算是再大的挑戰也甘之如飴。肩頭或許沉重,卻是我最甜蜜的負荷。我始終深信,只要堅持初衷,終會有璀璨盈滿的豐收。
一轉眼,我們已經走過了卅個年頭,火鍋店的歡慶往事,卻彷彿只是昨日的記憶,那樣歷歷在目,讓人幾乎難以置信。卅年來,我們獲得了許多肯定、支持和協助,讓我們有機會在跌撞中持續進步,讓這個志同道合的大家庭,能夠開枝散葉、茁壯發展。
如今,看著即將邁向而立的你,以獨具特色的風格,在世界的舞台上散發光采,回首來時路,我的心中充滿感激。未來是一趟更精緻、更深刻、更寬廣的前程,我們一定要加倍努力,讓打擊樂、讓台灣的文化藝術,成為撼動世界的一股熱情力量。
親愛的你,心跳的姿態,是生命的意義,也是存在的價值,願你健康、平安、快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今天迎接卅周年,我寫了一封信給夥伴們,藉以反省走過的路、檢視過往的累積。走過卅個年頭,看著打擊樂走向舞台中央,成為眾人熟悉的樂種,參與其中,點滴在心、百感交集—卅年、一封信,紙短情長。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