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投資美國 要強化鏈結台灣產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335/web/

.聯合報社論/一樁命案戳破政客逃避問題的真相
.聯合報黑白集/別再相信「代位求償」了
.經濟日報社論/投資美國 要強化鏈結台灣產業







經濟日報社論/投資美國 要強化鏈結台灣產業


2018-06-25 00:2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在美中貿易戰陰影下,為促進外國企業「選擇美國」(Select USA)的投資高峰會在美國登場。為了展現與美國堅實的關係,台灣每年均積極參與,去年團員人數僅次於中國大陸。今年在美中經貿關係緊張下,中國大陸人數大幅縮水,台灣一躍成為今年第一大團。
台灣代表團人數雖多,但美方認為規模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資可以確實到位。事實上,過去台灣團雖然人數多,格外受美方重視;但也有發生企業承諾投資但未落實,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因而產生反宣傳效果。
為了落實美國優先,川普政府棍子及胡蘿蔔雙管齊下,一方面不惜與各國為敵,擺脫世界貿易規範,片面依據美國國內法引用反制措施,以防堵不公平貿易。另外也推出各項減稅及優惠政策,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誘因,美國已經成為許多跨國企業海外投資首選;除了可以避免成為川普指責的箭靶與制裁的對象,也有將美國成為拓展美洲市場的營運中心。
特別是美國自由貿易協定(FTA)網絡綿密,雖然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仍與多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美國目前正在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及美韓自由貿易協定,以打造美國優先的營運環境,此將更利於企業在美投資生產,對於吸引外人投資更有助力。
以台灣為例,除了鴻海在美威斯康辛州百億美元投資案已啟動外,也有不少企業展開在美投資布局。台灣政府反應是百味雜陳,因為企業赴美投資正是響應投資美國的具體實踐,彰顯台美關係良好;但也擔心產業外移,影響到台灣投資力道及經濟成長。
在美國排山倒海的政策下,目前政府對美國經貿政策,主要仍是以被動配合美國的需求,以爭取美國在經貿及外交的支持,進而強化台美關係,但是仍然欠缺總體主軸及完整規劃
台灣投資美國固然可以迎合美方需求,但必須維持與台灣的供應鏈連結。所以政府在參加「選擇美國」高峰會,也應衡量對美投資增加是否會使台灣資金、人才外流,降低與台灣的產業關聯,並弱化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地位,更應評估如何利用對美投資,確保根留台灣,維持我國產業優勢。
美國經貿政策帶動全球投資區位移轉,台灣必須跳脫以往的窠臼,才有可能在全球產業重組中勝出。政府需要以創新的思維,主動提出台美合作新藍圖及合作議題,例如在美國振興製造業推動製造業回流的政策下,台灣可以提供客製化產品及服務;另外也可利用美國低廉的原物料與能源,搭配台灣優良的產製能力,發展下游產業,如石化及鋼鐵。
台灣也可以與美國供應鏈合作深化及延伸,藉由優異的製造研發實力及完整的產業聚落,深化台商與美國跨國企業在既有領域的供應鏈合作,例如資通訊電子及紡織產業,並且將合作擴展至新興產業,例如航太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前瞻技術研發合作是另一方向,雙方可以利用各自累積的技術能量,針對先進製程、新興應用及下一世代產品及服務,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挑選具雙贏效益的前瞻技術例如半導體、物聯網及智慧製造等領域,進行台美技術研發合作。
台灣也可以利用彈性製造能力,協助美國新創企業進行快速試製及試量產,例如在生技及醫療領域方面,以建立台美在創新產業的新連結。
台美深化合作,不但可以加強台灣與美國產業的連結,也有助於雙方技術的提升,並可以形成策略夥伴;更重要的是對美國就業及經濟的貢獻,也可進一步鞏固台美雙邊關係。








聯合報黑白集/別再相信「代位求償」了


2018-06-24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氣爆三千多受災戶委由高雄市政府代位求償,但法院認定氣爆禍首以高雄市府責任最大,災民無法再向市府求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七月底高雄市發生恐怖的氣爆事件,造成卅二死,三百多傷。一年後,高雄市府和三千多戶市民簽下訂「債權轉讓」契約,由市府代替受害民眾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要求業者賠償。這項行動,號稱是全國首件由公部門為災民「代位求償」的重大災害,高市府深表自豪。
誰料,最近雄院一審判決出爐,結果卻讓人傻眼。法院認定,高市府對氣爆應負四成的最大責任,榮化和華運則各需負責三成。但是,受災戶對高市府的賠償請求權已超過兩年時效,因此,榮化和華運依法可免除市府原應分擔的比率,兩公司共應賠償災民三.六億元。
簡單地說,在這起撲朔迷離的「代位求償」中,高市府表現得像是為民申冤的「正義之師」,卻利用訴訟把矛頭轉向企業,並遮掩了自己應負的責任。不僅如此,高市府還利用漫長的訴訟,拖過了災民訴請它賠償的時機;高市府有四成的責任,卻可以分文不賠。
這樣的發展,對於高市府自詡的「公部門代位求償」模式,可謂是「以善意始、以詐騙終」的結局,將使代位求償留下永久的汙名。
高市府對於被判決負有最大責任,似頗不以為然,揚言將上訴。事實上,一個人口近三百萬的都會,市府對於市區底下交織綿延的石化管線竟如此疏於管理,還能自覺無辜,也未免太無能。而雄院悄悄幫高市府拖過這兩年追訴期,官官相護,也令人無言







聯合報社論/一樁命案戳破政客逃避問題的真相


2018-06-24 23: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華山大草原發生震驚社會的分屍案,案發在首都市中心的藝文中心旁,令人匪夷所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華山大草原」發生陳姓射箭教練殺害並肢解女學員命案,震驚全國。雖然細節仍待釐清,但此案發生在首都市中心的藝文中心旁,又與民間團體向政府申請設立的活動課程有關,發生如此凶殘的命案,令人匪夷所思。台灣一個月內發生三起分屍命案,除讓民眾感到恐慌,也對治安敗壞及法治沉淪展開反思
此案之所以讓人感到驚悚,主要原因是,近期的類似殺人案件都發生在私人住宅,而「華山殺人案」卻發生在經政府立案同意的公共廣場,而且就在警力部署嚴密的警政署、行政院和民進黨中央黨部不遠之處。尤其,此案並非情殺或仇殺,亦非因金錢糾葛或其他怨恨,疑似只是性侵未遂即引發殺機,且棄屍辱屍手法極為冷血。一個社會發生如此離奇駭人聽聞的案件,政府相關部門難道不該深加警惕?
但案件發生後,從中央到地方卻都漠然以對,各方只想盡速撇清責任,避免命案影響到選情。閣揆賴清德扯得很遠,說要加強「兒少的性別平等及情感親密關係教導」;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說「恐怖情人難防」,又稱這塊草原不屬於台北市政府所有,以後要有「新的管理辦法」,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中央和北市府都把命案定調為「情殺」悲劇,根本與事實不符,也淡化了治安疏漏的嚴重性
「華山大草原」的土地雖隸屬中央,卻是由台北市政府代管,北市府還批准了民間社團「野青眾」以「草原自治區」為名在此搭建臨時建物,並收費舉辦活動。稍早,曾有當地居民提出檢舉,指稱若干活動涉及噪音、治安、違反公序良俗等問題;近期,還發生群眾擅闖台鐵華山引道地下軌道開趴的脫序行為。凡此種種,卻不見相關單位積極處理,一句「恐怖情人難防」,不僅模糊焦點,更是推卸責任。進一步推敲,執政的官員們其實不是搞不清楚狀況,而是「分屍案頻傳」及「細故殘殺」事件背後凸顯的社會心理變異及治安漏洞問題,才是政客們不敢面對的核心議題
近年來發生不少違法脫序的抗爭,但由於政治人物從中獲取了政治利益,因而對這類違法行為刻意縱容甚至給予鼓勵,是法治準繩偏離的主因。太陽花運動攻占立法院和行政院就是最具體的例子,警察執法的公權力因此遭到蔑視,社會法治遭到踐踏,華山大草原上的脫序行為只是其縮影之一。
民進黨政府執政已兩年多,其間發生不少重大刑案,但迄未執行任何死刑案件。對此,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交由法務部負責」。民進黨若主張廢死,就應該全力立法推動;但如今的情況卻只是因循舊例,對判死案件並不執行。這種作法只證明蔡政府的偽善,旨在標榜並討好廢死者,實際上卻等於用行政權挑戰司法權,並傷害法治。
柯文哲對於華山命案的避重就輕,也暴露了他的「不沾鍋」心態。作為首都的執政者,他卻迴避華山草原活動管理者的責任;為了討好少數民眾,卻放任秩序鬆脫而不敢拿出鐵腕處理。其盤算,當然是唯恐失去年輕族群的支持,才會把問題簡化推給「恐怖情人」。
事實上,在文化大學「大群館」宿舍爭議中,柯文哲的表現也是如此,為了選情考量而一味避重就輕,一再重複「流程該怎麼走就怎麼走」,卻連宿舍到底合不合法都說不出口。包括對北農公司總經理吳音寧的爭議,柯文哲同樣都汲汲營營於政治算計,卻對實際責任歸屬和衍生的問題避而不談。柯文哲時而肯定吳音寧,時而否定其專業;明明是與農委會共同決定人選,卻擺出莫可奈何姿態。說穿了,就是投機取巧罷了
重大刑案發生,民眾要的只是人身安全的保障,但政客們卻只想逃避自己的責任,也難怪問題解決不了

【重磅快評】菊姊示範災害政治學新典範-角色轉移

.【即時短評】民粹祖師爺 竟要大家別民粹
.【即時短評】蔡英文與川普 前景似「阱」?
.【重磅快評】我們要把台灣獼猴變成「傳說中」的動物?
.【重磅快評】菊姊示範災害政治學新典範-角色轉移

.【即時短評】從「北伐」評估「南進」 蘇煥智嚴峻考驗
.【重磅快評】軍人該是凶猛獒犬 還是黃金獵犬?
.【重磅快評】被改革的軍公教 總統真的不在意!
.【重磅快評】小英想用文青與習大歡談心靈契合?
.【重磅快評】不能輸南韓?禁售柔珠產品衝線只為面子
.【即時短評】彰化是賄選大縣?原因竟是查賄積極
.【即時短評】犯罪跟族群無關!從華山分屍案看族群標籤化
.【重磅快評】勾踐附身陳師孟 監院寫下最離奇的篇章
.【重磅快評】看見大阪地震 災應怎可不列「前瞻」?
.【即時短評】拆獸魂碑是抹掉歷史印記的愚蠢行為
.【即時短評】報告吳敦義主席 有人在眉來眼去
.【重磅快評】拔管、封侯、殺瑜 民進黨可以再血腥一點







【重磅快評】菊姊示範災害政治學新典範-角色轉移


2018-06-25 09:43 聯合報  主筆室
高雄地院判決認定高雄氣爆市府責任最重,當初委由市府求償的三千多位災民,因代位求償及請求權時效已過,已無法向市府求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想從事件中全身而退,關鍵是「角色轉移」。本來是不折不扣的加害人,透過角色轉移避開罩頂的加害人疑雲,進而以正義天使重臨現場,甚至一度獲得掌聲。災害政治學的新典範:角色轉移,高雄氣爆案的代位求償是經典案例
司法扮演正義的天秤,但終究受限於一成不變的法律要件,碰上善於遊走法律隙縫的當事人,看她揚長而去,再氣也是枉然。明知高雄氣爆案高市府應負最大責任,但時任市長的陳菊卻巧妙躲過所有的究責,加上角色轉換讓氣爆受害人受惑於「變臉」戲碼,延宕了應有作為,拖過追溯時效,司法又能拿她奈何?
災害政治學操作得高明與否需就結果論;若是逃過刑責,民事也成功免於遭求償,就算成功操作。至於行政責任的懲處,御使大夫職司清議監督百官,簡單說,反應輿論風向,看報紙辦案;大官們想要逃過被糾正、糾舉,關鍵是引領輿論,這是災害政治學的核心思維。
之前災害政治學操作,大致是轉移焦點、不強出頭、引領英雄崇拜、從優撫卹、厚愛遺孤、備極哀榮…等手法,民眾眼眶一紅就成功一半。切忌,不可強出頭,該我管的能賴就賴,不歸我管的絕不搶搭舞台,要知道搭舞台很風光,但善後拆台不會有人幫你。
轉移焦點是關鍵中的關鍵,災後補強再認真也換不來掌聲,遠不及找個可以作文的殉難英雄給他掌聲。台灣社會極端英雄崇拜,找到可以寄情的英雄,社會就忘了氣爆案主因官員怠惰;忘了追究因為有缺漏,才有勇於拚上性命及時補缺漏的英雄;修補缺漏的重點反遭忽視。
迄今沒看到氣爆案成因探索。沒錯,丙烯是石化副產品,是「類石油」的可燃性物質;管線破損本來只會定點噴發,為什麼流竄後炸翻高雄前鎮鬧區?毫無疑問,試圖狂灌水滅火是原因。為什麼第一時間沒有以氣體偵測儀確認肇禍氣體?誰扣剋買偵測儀的預算
角色轉移的新經典是高市府的代位求償,本該負責的加害人,因為巧妙的代位求償操作,變成與被害人站同一邊;高雄人善良,忘了加害人的變裝、易容,拖過追訴期,司法能奈她何?






【重磅快評】我們要把台灣獼猴變成「傳說中」的動物?


2018-06-25 10:52 聯合報  主筆室
農委會林務局今天討論把台灣獼猴從保育類除名。 聯合報系資料照


今天農委會林務局正閉門開會討論是否調降廿多種野生動物的保育等級,包括台灣彌猴、山羌、白鼻心等等;其中建議「台灣獼猴族群數量穩定增加,建議可從保育類除名,降為一般類」,若今天確認降級,未來獼猴造成農作損害,農民可直接捕捉、宰殺不須通報。
可以想像,這場會議是為終結長年來上演的果園農猴大戰而開。解決台灣獼猴侵擾農地,當然重要,但問題在於:第一,台灣獼猴數量真的穩定增加,龐大到可以降為「一般類」,不再保育了嗎?第二,為了解決農損,除了降級好方便大開殺戒之外,還有電網等其他方法,也依法可補助,為何捨此不為?
台灣獼猴因為棲地與人類活動地域大幅重疊,在山林不斷開發之下,台灣獼猴曾經數量瀕危,也才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列入保育類,對捕捉、宰殺有特別限制。目的就是為了讓台灣獼猴不會變成「傳說中」的動物,如同台灣雲豹,在來不及保育介入之前,已先滅了蹤跡
如今,要將台灣獼猴「降級」,移出保育之列,到底是真的因為台灣獼猴「保育有成」、數量繁盛;抑或是因為山林農民與民代的壓力,讓林務局必須改絃更張?
真要降級,林務局必須拿出可信的族群數量調查,證明台灣獼猴已經野生野長到人類不堪其擾,否則只憑一句「族群數量穩定增加」,不是貿然降級的理由。
再者,我們必須正視,人猴衝突背後,林地非法佔用的問題。研究獼猴多年的學者林良恭曾指出,面對猴害,不該只考量農業產值,更該檢討農作土地是否合理合法使用
當農地緊鄰森林,獼猴危害未必與獼猴的密度有關人們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造成原始森林破碎化,以致獼猴必然、也不得不侵入人類開發的果園取食
當農民為猴害所苦,解決方案也不只是屠殺了事,架設電圍網已被認為是有效驅離方式。農委會也核定補助計畫,編列總預算八百萬元,補助設置電圍網;更將申請資格的農地面積1公頃下修至0.2公頃並簡化核准程序,希望藉此提高農民申請意願
但為何捨此不為?是因為有太多果園是非法占用山林,依法不得提出申請既驅之無門,就請民代施壓修法,不再「保育」台灣獼猴,殺之以絕農患
保育閘門一開,殺無赦,生命就無法挽回了。我們真要有個台灣獼猴再度瀕危,甚至消失的台灣山林?這真是個對後代子孫負責任的決策嗎?





【即時短評】民粹祖師爺 竟要大家別民粹


2018-06-25 18:09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蔡英文說,我們共有的價值如法治、言論自由和人權在全球各地受到挑戰,在世界若干地區,民主正被民粹和恐怖主義所侵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鑒於「自由之家」2018年的報告,全球自由度連續第12年下降,總統蔡英文說,我們共有的價值如法治、言論自由和人權在全球各地受到挑戰,在世界若干地區,民主正被民粹和恐怖主義所侵蝕。但包含服貿、核電、公投門檻、集遊不限範圍等,這些何嘗不是民進黨在野時藉由民粹操弄,侵蝕民主。這筆帳,又要怎麼算?
2014年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宣布禁食,要求停建核四,民進黨也發起「2014、停建核四、一人一扣、守護生命、前進凱道」活動,號召民眾上街,蔡英文頭戴斗笠靜語行腳用行動表達支持,一時間反核變成流行,在選舉年,迫使的馬英九政府宣布封存核四。
蔡英文執政後,正式將「2025非核家園」入法,但跳電、空汙等問題不斷,不但核二重啟,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支持核電的民眾占比竟然達57.9%,反對的為29.1%,18至29歲年輕族群更有70.5%支持核電,頭已洗下去的民進黨,卻仍找不到取代核能的妥適方案,還讓核四變負債,這筆操弄民粹的爛帳要跟誰算?
為兌現在野時的承諾,民進黨推動修法大幅放寬公投門檻,但連民進黨立委郭正亮都憂心,新版公投法的低門檻,將打開民粹動員的潘多拉魔盒,變為2018年選舉競爭的超級武器。此外,民進黨在野時要推動集遊法修法,大幅放寬集會遊行限制,但執政後陳抗不斷,拒馬越架越高,集遊法修正卻束之高閣公投因民粹被濫用,民意因拒馬遭阻隔,這時候,怎麼不講民主遭侵蝕?
民進黨當然深知操弄民粹的威力,馬政府推動兩岸服貿協議,民進黨護航學生攻占立法院、侵入行政院,最後再美化成公民不服從,奪取政權。在這種民粹的操弄下,除了少數達成個人的政治目的,兩岸服貿、貨貿停擺,讓台灣許多非夕陽產業喪失大陸市場先機,民粹祖師爺,怎還好意思要大家別民粹?





【即時短評】蔡英文與川普 前景似「阱」?


2018-06-25 12:37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蔡英文說「台美間的情誼前景似錦」。 報系資料照


總統蔡英文日前出席美國在台協會內湖新館落成典禮時表示,啟用這棟建築之際,再次堅定彼此在實踐台美共同目標的信念,並說「台美間的情誼前景似錦」。其實說道蔡英文與美國總統川普,某些部分還真的有點像,但要說台美關係就前景似錦,蔡總統還是別把話說太滿。
先談談蔡英文和川普哪裡像?
一、不喜歡聽的就是「假新聞」。川普對於他不喜愛的媒體報導,動輒指為「假新聞」,川普的口頭禪已像瘟疫蔓延到全球各國,至少有21名記者因此入獄。在台灣,近來民進黨也喜歡用「假新聞」三個字來迴避外界的質疑,從香蕉價格到北農總經理吳音寧的爭議,蔡英文巧妙的用「假新聞」一詞,就成功轉移焦點。
二、不喜歡人的就「築高牆」。川普向來就對外來移民不友善,還要在美墨邊界築高牆,雖然近來在各方壓力下讓非法越境的家庭可以團聚,但仍會繼續非法越境的「零容忍」政策。至於蔡英文,對外,縱容台獨讓台海築起了無形的高牆;對內,執政後悖離民心的種種政策,讓總統府、立法院前的拒馬高牆,越搭越高。
但蔡英文別以為在川普上任之後,美國宣布新一批對台軍售、重申《台灣關係法》,還批准美國國防廠商對台灣潛艦國造案的「行銷許可」,台美關係就能前景似錦,放在眼前的朝鮮問題,就是美國利益優先的最好例證
川普可以因為北韓試射飛彈成功,就痛罵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是「病態小狗」、「小火箭人」,又因為川金會達到他個人設定的目標,大讚金正恩「開放且可敬」,和金正恩的單獨對談「非常非常的棒」,並稱雙方關係「絕佳」,但川普也同時宣布停止美韓聯合軍演,顯示川普只要為了滿足自身利益,敵人可以變朋友,朋友也可以出賣
依照蔡英文聯美日抗陸政策,在大陸頻頻封殺我國際空間的同時,當然要大書特書台灣與美國間的「堅實情誼」,但像川普這樣自身利益還大於美國利益的美國總統,蔡英文千萬別以為能夠和川普通話10分鐘,川普領導的美國就不會出賣台灣,台美關係不會前景似「阱」。

名家縱論/蘇永欽/憲法上的統一義務\星期透視/中美貿易戰 保護主義再起、權力移轉熱身

.學費凍漲 教部又製造三輸「典範」
.年改最佳化 修補軍公教信任
.聯合筆記/外交剃光頭?
.氣爆代位求償 高市府難逃道德譴責
.讓孩子從小學會思考
.三起殺人分屍案…治安有政府說的這麼好?
.洗腎接錯管…醫療產業應全面防呆
.漫畫/派遣工的日常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星期透視/蘇永欽/憲法上的統一義務


2018-06-24 00:21 聯合報  蘇永欽(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上月提到憲法增修條文,「最終目的是國家統一為原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個月國民黨吳敦義主席突然提到憲法以國家統一為最終原則,引發一個好久沒人談的嚴肅問題:憲法對於國家未來到底有沒有規定什麼權利義務,統一或獨立在憲法下到底有多大政策空間?

類似情況,憲法的規定很能反映各國的歷史狀態德國在一九四九年先由西德發動制憲,基本法前言說參與制憲者「並為不能參與的其他地區德國人行使制憲力」,僅從這句話,其憲法法院就認定從「大德國」出發的基本法已內含國家統一義務,但西德對其他德國地區從無統治權,此義務也就到不得為妨礙統一行為為止,所以可能有礙於統一的兩德和約,還得靠西德單方提出的「統一信函」才勉強合憲。
韓國憲法對統一著墨較多,前言提到和平統一的使命,第三條規定國家領土及於全部半島及附屬島嶼,第四條還規定「嚮往統一」,但促進的是「立足於自由民主主義基本秩序」的和平統一政策,比當年的西德基本法要積極一些。
就歷史背景言,我國憲法制定於國家統一時並以全中國人民領土為基礎,不是從虛擬的統一狀態出發,三年後國家才實際分裂,先以其為臨時的叛亂狀態,規定積極的光復義務,一直到民國八○年才由第一屆國大在終止戡亂的同時制定增修條文,正式把國家分成自由地區和大陸地區;不像韓國明確規定統一的使命或「嚮往」,但在引言說明增修目的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
這裡究竟僅以統一為未來可能的事實,還是當然應追求的目標,在憲法解釋上確實需要嚴肅探討。
個人認為,從憲法文字很難導出國家機關負有任何積極追求統一義務,但統一絕不會只是對未來可能事實狀態描述,而無任何規範意義。制憲力理論至少可導出,若無其他地區參與制憲者的自主同意,我們沒有單方阻礙統一權利
我們的憲法雖未提及制憲力,但最遲到了第一屆國大訂定增修條文就在實踐這個理論,也就是在不改變原來國家狀態與制憲基本決定下,只行使所謂的「修憲力」。換言之,國家不變,所以只能用地區來體現統治權的限縮,制憲的基本決定不變,統治權所及範圍仍須堅守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增修條文參考德國基本法規定政黨危害憲法的兩個原因更是明證:不論危害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或國家統一,經憲法法庭認定都會被解散。這就是憲法內含消極不得妨礙統一義務
大法官第四九九號解釋以後就更清楚,儘管憲法沒有明採制憲力、修憲力二分,大法官仍解釋憲法內含某些「本質重要性規定」,也就是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基本價值,竟把第三屆國大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宣告無效。
第六一八號解釋之後,大法官更一再用分治對立來描述現在的國家狀態,分治就是分區而治,對立就是體制對立。在我看來,憲法意旨已經非常清楚,我們分治的唯一正當性就在體制對立,為了維護體制而分治,因此反體制的統一和危害統一一樣違反憲法,在現行憲法下,主政者(非指人民)既沒有促獨空間,在大陸走向自由民主憲政體制之前,也沒有促統空間。這一點,在精神上我們和韓國與過去西德是完全一致的
對於從未對台灣行使統治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如細讀他們的反分裂國家法,不難發現他們反對的不是自始即然的分裂狀態,而是進一步分裂「出去」,足見兩岸憲法其實都各自保留了很大的共存共榮空間。中共政府雖因高速經濟發展而有相當自信,仍不諱言正在摸索長久良善治理之道,在一九四九年之後,兩岸真正可以大展制度競爭的時機,其實就是現在!
我不知道促獨促統者到底希冀什麼鴻鵠將至?大陸最近標榜的賢能體制能走多遠,台灣暴露的淺碟民主又還有多低的下限,誰知道雅典和斯巴達最終誰能勝出?從這個角度看民進黨大會最近一件以維持現狀來取代台獨黨綱和台灣前途決定文的提案,如果真能通過,其意義可能不下於一九五九年德國社民黨的葛德斯保宣言,足以讓民進黨成為真正穩定台灣的力量。但在其派系、名嘴寧要獨立不惜踐踏自由民主的氣焰高漲之際,我們看得到此案的通過嗎?






星期透視/中美貿易戰 保護主義再起、權力移轉熱身


2018-06-24 00:21 聯合報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祕書長、「亞洲大崛起」作者)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1日在北京會見多家跨國企業負責人,除批評貿易保護主義,並趁機宣揚一帶一路。 (路透)



川普宣布徵收中國五百億美元商品廿五%關稅,北京政府六小時後也同樣回擊五百億。然後,川普宣布再對兩千億的中國進口商品增收十%關稅,並發表報告指控中國「經濟侵略」。中國商務部回應「這種極限施壓和訛詐的做法,將做出強力反制。」各方都在觀察會如何發展,又會產生那些影響。
川普的動機十分明確,聲明上指出是中美貿易鉅額逆差、中國竊取美國技術、中國市場不利美國商品等;但是政治因素還是因為國內選舉考量,連民主黨議員都支持。此外,川普也開始針對其他國家採取額外徵稅,中美貿易戰可能擴大成全球貿易保護主義
我認為中美貿易戰不是單純貿易逆差,或幫工人找回工作問題,更深層理由是反制中國崛起,特別是在科技與經濟層面。川普在聲明中指出,五百億關稅清單是針對「工業重要技術」商品,包括「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有關商品。
去年十二月,川普政府向國會提交「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中、俄是美國競爭對手,試圖「挑戰美國的實力、影響和利益,試圖侵蝕美國的安全與繁榮。」因此,儘管口頭上說他與習近平關係多好,實際上視中國為美國霸權挑戰者,是經濟最大威脅
先來看中美貿易逆差真實數字,中國是全球產業供應鏈重要環節,在中國生產和組裝再輸出美國的產品,包含其他國家技術和零件。依據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如將外國技術和零件價值扣除,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將減半,總和大約等同美國與歐盟間貿易逆差,約占美國GDP的一%。如再將美國企業在中國所賺匯回的錢扣除,中美貿易逆差將會再降到約占GDP的○.八%。
美媒報導,以一支五百美元的iPhone為例,在中國製造的附加價值,約十到卅美元,韓國三星占一百五十美元,其他多屬美國蘋果。雖然這次清單沒有手機,但川普對中國高科技產品課徵高關稅,其實是影響美國和其他國家科技產業。
中國對外輸出每年達兩兆美元,美國是最大貿易夥伴,去年約有五千億美元商品輸往美國,所以川普原先針對五百億商品提高關稅,這對中國對外輸出影響有限,但是後來加碼兩千億美元,則幾乎占對美輸出一半,這已不符任何國際貿易規則,而是「強制性經濟外交」手段,以大規模制裁關稅要求中方退讓至於「經濟侵略」報告也是在影響輿論,達到選舉政治目標
中國必須冷靜,因為不僅兩國在經貿上已盤根錯節,其實全球經濟都和中美密切結合,要避免貿易戰擴大成全球經濟恐慌,需冷靜應對展現北京支持自由經濟的態度。短期貿易摩擦對於實質經濟影響,可以透過其他財政措施彌補,或者擴大拉美、非洲和一帶一路的市場。
川普的善變決策風格和缺乏大格局戰略,是川普對外政策的兩大問題。川普已經退出TPP、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子協定等,現在又玩起貿易保護大戰,其實正消耗著美國的經濟與威望,亞洲經濟整合正在崛起,而這場中美貿易戰,也只是中美大國權力移轉的熱身賽!






畫中有話/投身軍旅?可能得想想…


2018-06-24 00:21 聯合報  圖與文/鄭超文
記者鄭超文/攝影

反對蔡政府對軍改強渡關山,反軍改團體「八百壯士」遊行至總統府抗議;急駛而過的公車,貼著國軍招募人才廣告,形成老少軍人世代對立的諷刺。麥帥名言「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的確,高齡化加速到來,財政斷崖顯然成為中高齡老兵的原罪
在一減一加下,募兵對象的年輕世代,不知對政府的「信賴保障」有多少信心呢?






大屋頂下/台灣勿敗於兩岸制度之爭


2018-06-24 00:21 聯合報  黃年
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表示,兩岸開始進入制度和人才之爭的時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京國台辦說:「兩岸開始進入制度之爭。」
這句話,超越了「一國兩制」。因為,倘若中共自信其體制的優越性可以確立,可以贏過台灣的制度,則何必再有「兩制」?且這句話也超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為,若將這種「制度自信」延伸來說,顯示了不再認為這只是一種「適合中國特色」的治理架構,而是一個可向世界提供新選擇的「中國方案」 。
這就是中共標榜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如果卅年前出現這樣話題,也許是一個笑話。但是,這卻已是在世紀之交浮現的最嚴峻且無可諱避的一個人類文明大考驗。尤其當人類衡量政經「制度」的標尺,顯然已從「抽象理念價值」轉移至「現實治理績效」時,所謂「制度之爭」內涵已告丕變。
法蘭西斯.福山,是因見解反覆而獲盛名的學者。在一九九○年代,蘇東波出現,他發表「歷史終結論」,並對「制度之爭」作了宣判,判定了「民主自由」永恆戰勝「共產專制」,歷史因此宣告終結。後來,他又發現中共的治理方法有其效率上的優勢,因此在他言下歷史的發展與制度之爭又好像尚未終結。又後來,中共十九大修憲,福山又說「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不幸的消息」,但他並未因此重申「民主/自由」制度的絕對與永恆的優越性。
福山的反覆,就是「制度之爭」的鮮活演示另如湯馬斯.佛里德曼說:「我希望美國能做一天的中國,一天就好」,說的也是美國「抽象理念價值」的耗弱,與中共「現實治理績效」的強盛。這也是對「制度之爭」的評價
中共十九大後,制度自信飆升,認為中國的政經制度已經顯然擊敗了西方的「失敗的民主」。
失敗的民主,這五個字,正是對西方主流意識的醍醐灌頂:你們不是說民主很優越嗎?但是,你們看看,民主也是會失敗的,現在大家看到的,不正是到處皆是「失敗的民主」嗎?
專制可以很有效率,民主可以很失敗這正是中共可與西方主流意識分庭抗禮、進行制度之爭的理由
冷靜比一比,就政經治理的功利角度言,印度的民主制度比中共的專制制度好嗎?委內瑞拉的民主制度又比中共的專制制度好嗎?這不是容易獲得答案的問題,卻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如果兩種制度的利弊既然「可以爭論」,就不會有「非黑即白」的答案。
因為專制會成功,或許是一時成功,或許是長期成功民主也會失敗,或許是一時失敗,或許是恆久失敗
我要提醒的是,如今幾已成「中國vs.非中國」之爭的「制度之爭」,已是人類文明面對的大課題,這是大歷史課題,也是大世界課題。因而,中共若說「兩岸開始進入制度之爭」,這不是開玩笑,台灣必須認真對待。
就台灣而言,與大陸的「制度之爭」,有三個層面:
一、在制度上,要以中華民國的「制度」抗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度」?或以根本不存在的「台灣國」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
二、在制度上,要把「中國」全部歸給中共或歸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仍以「中華民國憲法」保住「中華民國」,持守「中華」與「民國」的雙重立場?說白了,若無「中華」,「民國」還保不保得住?
三、在制度上,要以「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來抗衡中共的極權專制?或為了對抗北京,遂在內部治理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上倒行逆施,因而爆出了「制度」的大倒退?
這三個層面的「制度之爭」,是互為因果的。
因為,「民主」不能實現台獨;否則,只要舉行台獨公投即可實現。民主既然不能實現台獨,則不論玩弄天然獨或人造獨,只有撕裂台灣,糟蹋中華民國,而不會有其他正能量發生。尤其,目前所見蔡英文政府抵拒北京壓力的種種舉措,幾乎皆與「民主/自由/人權/法治」背道而馳。再這樣下去,恐怕內部的治理「制度」,刀片拒馬已經無用,而必須以接近戒嚴或未來有一天真正實施戒嚴制度,才有可能維持這種「摧毀中華民國/惡搞台灣國」的兩岸戰略
一方面,台獨不是「民主」能實現的;另一方面,要「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也不是「民主」能答應的。
民進黨這種「台灣國無膽/中華民國無能」的自殺路線,對台獨不敢給它公投的考驗,對中華民國及中國不願給它認同的尊重。如此這般,不斷撕裂台灣,不斷糟蹋中華民國,這是不是已經變成一種「絕望的民主/失敗的民主」?難怪北京竟敢以「制度之爭」向台灣叫陣!
如果民進黨連「中華民國」都不想要,台灣還敢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制度之爭」嗎?現在,當台灣的「制度」優勢顯然已被自己糟蹋殆盡,我們聽到北京對台灣喊出「制度之爭」。
「制度之爭」是一個不易終結的歷史課題
西元前五世紀,雅典與斯巴達出現的「修昔底德衝突」,其實就是一場雅典民主及斯巴達軍國主義的「制度之爭」。歷史迄今頌揚雅典的民主,但雅典敗於當年;軍國主義被史家譴責迄今,但斯巴達是當年的贏家。
而且,這場「雅典/斯巴達」的「制度之爭」延續,與人類文明一樣長久。二千六百年來,一直到今日,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合關係,其實仍是一場「雅典/斯巴達」式的「制度之爭」。
這場「制度之爭」的歷史終結不易出現,但是必定有人會在制度博弈的進程中成為勝利者或輸家。
兩岸的制度之爭,就當下而言,亦就兩岸情勢的消長而言,北京顯然站在贏面。不過,這或許可以證明北京制度的現實優越性,卻未必能證實北京制度的道德正確性及永續性
若再從人類文明的發展真諦看,則北京此種聲稱將回歸馬克斯主義的「中國方案」,會不會到頭來也成為另一個「贏了雅典/輸掉歷史」的「斯巴達」?這是中共當局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令人憂慮的是蔡英文政府。在「中華民國」和「台灣國」間,如何作「制度」選擇?在「台灣國無膽/中華民國無能」的矛盾中,又如何維持「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制度」道德性?
如果,民進黨最後竟然毀了中華民國的「制度」,又玩不成「台灣國」的「制度」,更糟蹋摧殘了「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制度」;請問蔡英文:妳憑什麼與中共作「制度之爭」?
斯巴達後來也亡了,但畢竟雅典亡在前頭
蔡英文,想想:妳正坐困「失敗的民主/絕望的民主」之中,如何在「制度之爭」中,自救救台灣?

林祖嘉/台灣經濟外熱內冷 升息宜謹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林祖嘉/台灣經濟外熱內冷 升息宜謹慎

.蘇蘅/影視內容孤舟 如何找到出海口
.朱宗慶/顛峰與門檻
.陳冲/蔡英文尤應盛大紀念823六十周年
.嚴震生/#MeToo運動能重振平權法修正案嗎?
.葉丙成/政府,請正視台灣教育的關鍵時刻
.陳立恆/一人一點光 照亮台灣走進世界的路
.盛治仁/金州勇士的冠軍文化

.王健壯/大法官視憲法崩於前而不急
.方祖涵/水滴魚經典籃球賽
.黃介正/美朝峰會後的兵推想定
.高朗/抓住世人心理的川金會
.趙春山/「川金會」柳暗花未明
.王正方/這裡還有「民國範」嗎?
.李清志/網美的品格

.薛承泰/壞壞壞,連三壞後的關鍵一擊
.葉銀華/金融科技要加把勁
.馬凱/猛醒吧!台灣
.嚴震生/美國紅州反對同性戀領養子女
.周行一/欣賞別人的快樂
.林中斌/北京專權 窒息創新 前景看衰?
.盛治仁/害怕做決定 就是最糟的決定

.王健壯/這樣的兩岸 這樣的政府
.洪蘭/捐WHO百萬美元 不如加強自殺防治
.方祖涵/關不住的網路大







林祖嘉/台灣經濟外熱內冷 升息宜謹慎


2018-06-24 23:46 聯合報  林祖嘉(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21日首度呼籲,未來全球進入升息循環,台灣也是一樣,利率不可能永遠在這裡,「如果台灣升息,房貸借款人要留意,是否有足夠的還款能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央行召開理事會議,決定暫時不調整重貼現率,維持連續凍漲八次的一.三七五%低水準。此一凍漲趨勢與美國聯準會連續四次調升利率的作法很不相同。國內一直有人認為央行可能會有升息的動作;但是如果仔細比較台美兩國現在國內經濟大不相同的情況,應該很容易推論,台灣現在經濟情況並不理想,大可不必追隨美國升息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以來,雖然其在反自由貿易的立場常受到各界質疑,但美國總體經濟表現一直不差,比方說,美國失業率最近降到三.八%,是近十多年來少見的低水準。另外,預計今年經濟成長率可以維持在二.五%的水準。同時,因為通膨已經達到二.八%的近期高點,在通膨可能持續攀高的壓力下,美國聯準會被迫連續四次調升聯邦準備資金利率,因為美國經濟復甦的情況是非常確定的,為避免出現過高通膨,聯準會才會連續升息。不但如此,今年美國景氣仍是看好的,因此市場上預期聯準會今年仍會有好幾次升息的可能。
反觀我國總體經濟情況,與美國大不相同,雖然之前主計總處將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由原先的二.四八%調升到二.六○%,表示今年的經濟景氣可能會比預期好一點,但是調升幅度非常有限。尤其是當我們再仔細分析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是來自國外部門,而不是國內部門,台灣在調升利息上是否應該更為謹慎,答案就很清楚了。
依主計總處最新資料顯示,到今年五月為止,我國出口成長率為十一.二%,比原先預期的要好很多。另外,領先指標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出口訂單表現也很亮眼,今年前五個月的平均也維持在八.一%的高水準。尤其是五月的外銷訂單成長率仍然有十一.七%,這表示六、七月的出口成長率應該也不會太差。毫無疑問的,出口順暢是目前為止維持今年經濟成長率的最主要因素
但是再看國內部門的表現,情況就明顯不一樣。首先,在國內投資方面,自去年第三季國內投資成長率轉為負成長以來,國內投資表現就很不理想。依主計總處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的投資成長率仍然只有很低的○.八%。另外,國內的消費成長率也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
尤其七月一日年改正式啟動之後,市場預期軍公教的消費將會大幅減少。另外,依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去年外人來台觀光收入由前一年的四,三二二億元大幅下降至三,七四九億元,一年內少了十三.三%,在陸客人數持續減少的情況下,今年的觀光收入可能也不太樂觀;加上年改影響,下半年的國內消費不太樂觀
最後,這兩年國內不動產市場也處於蕭條的情況,現在如果再升息,對於已經奄奄一息的房地產市場勢必造成更大的打擊。由於不動產市場是國內需求中重要的一塊,升息當然會進一步造成對國內需求的不利影響。
也就是說,如果央行升息,將會使投資減少、房地產萎縮,對消費也不利,這會進一步打擊已經處於彌留狀態的國內需求。再說,全球貿易戰現在處於風雨欲來的階段,下半年全球和台灣的貿易是否會受到影響仍不得而知。因此,央行執行利率政策,應該要格外小心,不可以一直以美國政策為馬首是瞻,現在兩國的經濟情況大不相同,經濟政策當然也沒有理由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