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簡化稅制 廢止營所稅起徵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5852/web/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又一「卡藍」神器被打回原形
.聯合報黑白集/雙重標準怎麼好意思
.經濟日報社論/簡化稅制 廢止營所稅起徵額







經濟日報社論/簡化稅制 廢止營所稅起徵額


2018-04-20 00: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報系資料照


申報繳納所得稅季節將屆,今年有不少調整,包括綜所稅免稅額與課稅級距金額調整、退職所得定額免稅調整、租賃收入新增公益出租人,以及基本生活費扣除等等。今年初的所得稅法大幅修正,也廢除了兩稅合一制度,取消複雜的設算扣抵制,營利事業所得稅也有明顯進步;可惜美中不足的是,營所稅複雜的起徵額和全額累進制並沒有一併調整,亟待簡化。
目前營利事業所得稅起徵額為營利事業全年課稅所得額在12萬元以下者,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似乎從減少小規模營利事業的稅負思考,但其實沒有很大意義,因為所得稅只有在「個人」階段才須特別考量公平,在營利事業階段則屬多餘。更何況,12萬元金額微小,就算對企業有利也不是明顯的實惠,反而衍生為複雜的稅制,讓徵納雙方付出更高的成本。
因為稅法又規定「營利事業全年課稅所得額超過12萬元者,就其全部課稅所得額課徵20%的稅率」。顯然這是一種「全額累進」的概念,也就是一超過起徵點,則全部所得都要跳升到急遽增加的20%稅率,造成所得只高過門檻1元,例如所得額為12萬1元所得者,即須繳納2.4萬元的所得稅,所得為12萬元者則稅額為0,所得額只差1元,稅負竟然暴增2.4萬元。這麼一來,馬上暴露出全額累進的缺點,當初提出此種複雜概念者料想也說不出採用此一嚴苛標準的依據何在。
而為了減少此種稅負暴增的不合理現象,於是稅法又增加但書「其應納稅額不得超過營利事業課稅所得額超過12萬元部分之半數」,於是把稅制弄得很複雜,也把納稅人搞得霧煞煞。財政部只好在申報書補充說明,以106年度為例,所得額在181,818元以下者,直接以所得額乘上二分之一求得應納稅額;若所得額超過該額度,則以所得額乘上稅率17%計算。今年營所稅稅率調高為20%,於是財政部又需要幫納稅人重新計算分界的門檻為20萬元。全年課稅所得額為20萬元者,其應納稅額為4萬元,若課稅所得額為20萬5元者,其應納稅額則為4萬1元,需要搞得那麼複雜嗎?
尤其這次所得稅法修正,為了減少對中小企業的衝擊,又特別針對營利事業全年課稅所得額超過12萬元未逾50萬元者,就其全部課稅所得額,107年度稅率為18%,108年度為19%,其應納稅額不得超過營利事業課稅所得額超過12萬元部分之半數,財政部勢必又要針對這些中小企業計算出課稅的分界額度,這樣只有讓中小企業更感困惑。
事實上,這些起徵額結合全額累進的複雜設計,也沒有幫業者省掉多少稅負。例如假若沒有該起徵額12萬元,以20%的稅率計算,最多也只省下2.4萬元的營所稅而已。從成本效益來看,搞出這麼複雜的制度,其行政和遵循成本說不定還超過2.4萬元,實在是多此一舉,毫無必要。
更何況,就算設計起徵額是為了小規模營利事業,但實際上目前獨資、合夥組織之營利事業雖應辦理結算申報,但無須計算及繳納其應納之結算稅額;其營利事業所得額,應由獨資資本主或合夥組織合夥人列為個人的營利所得課徵綜合所得稅。小規模營利事業則更無須辦理結算申報,由稽徵機關核定其營利事業所得額,直接歸併獨資資本主或合夥組織合夥人之營利所得,課徵綜合所得稅。兩者都不能受惠於起徵額的設計
因此,營所稅制顯然有更簡化而降低交易成本的空間。或許有人會建議,以「超額累進」取代「全額累進」,會比現制簡單一些,但仍須解釋其公平意義何在,以及為何門檻為12萬元等等質疑,甚至將來可能還會有提高門檻的風險。更具體有效的作法,就是取消沒有很大意義的「起徵額」,簡單又乾脆,計算稅額很清楚,業界和政府從成本效益角度思考,應該給予支持。





聯合報黑白集/雙重標準怎麼好意思


2018-04-20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昨天宣布東華大學前校長吳茂昆接任教育部長一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爭議纏身。第一時間,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代為說明吳茂昆任東華大學校長時的薪資疑義,對爭議時點卻移花接木。緊接著的赴大陸講學爭議,則由陸委會出面說明;但最新照片和資料曝光,吳茂昆強調這是「莫須有」,也似非全部真相。
政壇的扒糞風氣並不可取。但目前的問題,已非管中閔和吳茂昆到底誰比較「衰」,而是民進黨堂而皇之使用雙重標準,毫無愧色,令人不解怎麼如此無恥無底線。
管中閔赴大陸,由北檢祭出「違反國家機密法」的罪名伺候;吳茂昆任大陸官方研究機構顧問,則是徐國勇和陸委會接棒背書「沒問題」。吳茂昆的雙重國籍問題,行政院淡定回答「就任拋棄就好」,可記得當年追打藍軍的綠卡是何嘴臉?
再看看其他雙重標準,對比不可勝數:民進黨在野時對瘦肉精美牛的態度如何,當今對日本核安疑慮食品態度又如何?大呼「非核家園」,如今重啟核二卻面不改色。蔡英文當初對國道收費員及華航罷工事件多麼柔情,其後面對反年改抗議團體為何卻變成了「拒馬總統」?
雙重標準」不僅顯示認知失調,且證明道德崩壞。民進黨的「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宛如人格分裂,卻不以為意。徐國勇替吳茂昆背書也就罷了,竟還「順便」質問管中閔何不親自出面說明。「發言人」的頭銜不會是永遠的,但生而為「人」的價值難逃被評價的一天!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又一「卡藍」神器被打回原形


2018-04-19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NCC著手修法,要放寬黨政軍進入媒體的條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立委葉宜津近日提案,要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修法,未來具備黨政軍身分者若持有媒體股票而不肯出脫,應該受罰。葉宜津的提案不免多此一舉,事實上NCC早已著手修法,要將黨政軍持股媒體的限制從零放寬為五%,較其主張更為寬鬆。當年民進黨把「黨政軍條款」當成卡藍神器,現在自己用起來覺得「卡卡」極為不便,恐怕只有放寬一途。
現行「廣電三法」要求黨政軍不得進入媒體,並藉此終結了國民黨對媒體的掌控。然而,「零持股」已變成焦土政策,任何民間企業只要股份中沾有一點黨政軍的成分,便不得投資媒體。亦即,政治人物只要買下一張企業股票,便可以卡住該企業投資媒體的機會,甚至使其遭NCC處罰。去年,屏東縣議員宋麗華主動承認買了一張台數科的股票,導致台數科收購東森電視案破局,「一張股票卡住百億元交易」便成為台灣媒體業的一大怪現象。
不僅如此,由於「黨政軍條款」之嚴苛及不合理,媒體若被NCC發現其任何投資人具有黨政軍成分,便要因自己無法事先察知的事實受到處罰。此一法令漏洞,更誘使一些人故意買進特定股票,然後向NCC報告,一方面令NCC疲於奔命,另方面也讓媒體受罰。更諷刺的是,被罰媒體不甘無辜受罰,紛紛提出行政訴願;結果,訴願會又屢屢判NCC敗訴,並要求NCC退回罰款,讓NCC難堪之至。累積至今,NCC敗訴紀錄已達卅多次,成為台灣電視發展史上的一大奇景。
簡單地說,當初民進黨為了「卡藍」而布下的重重障礙,因為粗暴行事而思慮不周,使得法令的精神和目的矛盾而難以執行,在現實上處處窒礙。同時,由於限制過嚴,至今便成為妨礙電視乃至新網路媒體發展的絆腳石,也讓NCC備受掣肘。因此,NCC要修法放寬黨政軍進入媒體的條款,恐非一夕間變得豁然大度,而只是要為自己困陷「法網」的兩難處境解套罷了。
持平而言,對黨政軍經營媒體設下合理限制,保護媒體的公正與中立,為民意的流通提供開放、平等的平台,原是民主社會發展的基本要件。但是,刻意標榜「零持股」的純度和高標,聞黨政軍即一片打殺,結果可能阻絕了許多真正的民間資金注入媒體,矯枉過正的結果,便是因噎廢食
何況,就算訂下嚴苛的法令,台灣的媒體環境真有免於黨政勢力的操縱嗎?顯然沒有。例如,某電視台的老闆同時也是民進黨中常委兼新興派系掌門人,藉著媒體在黨內外發展勢力,呼風喚雨;至於另一家電視台老闆則矢志將公營電視變成「咱台獨」的電視台,不惜引爆華視內鬥,更組織政團誓言要圓台獨夢NCC對某些人的「一張股票」錙銖必較而大肆阻擋產業併購,對每天上演的媒體政治操作卻視若無睹,這真的是見樹不見林了
針對廣電三法的不合時宜,NCC正準備修法。與此同時,文化部也倡議研修《公共媒體法》,意圖將華視、公視、中央社及中央廣播電台等媒體納入一個「大公廣集團」。事實上,這些「公共」的傳媒機構,人事和預算早已經在政府的掌控下。它們的歷史、功能、目標以及運作方式本來就差異很大,有何理由需要合而為一納入集團?唯一的問題,正出在民進黨唯恐社會控制不夠嚴密的心態。把這些多樣、多元的機構集中起來,交由自己親信的人去管理,對於政府的輿論控制當然便利許多。但試問,這對輿論的多元、資訊的開放、國家的民主形象,會是正面作用嗎?
「黨政軍退出媒體」的防線退縮,顯示民進黨「卡藍」又被打回原形。如果大公廣集團讓各種「政治人」變身為媒體人,那是更大的諷刺。

【重磅快評】面對共機繞台 何不公布攔截影像?

.【重磅快評】面對共機繞台 何不公布攔截影像?
.【重磅快評】一再淡描軍演 難道要老共弄到地動山搖?

.【重磅快評】清理卡管戰場 吳茂昆那一口真氣練足了嗎?
.【重磅快評】從孔雀屁眼看到龍團隊的危機
.【即時短評】大陸選在蔡總統出訪軍演的原因
.【重磅快評】複製深澳環差闖關 大潭電廠急什麼?
.【重磅快評】賴神挑選「吳爺」對上管爺的兩種解讀
.【即時短評】赴陸講學 民進黨的兩套標準
.【重磅快評】卡管或保管? 吳茂昆體會追殺後的艱難時刻
.【重磅快評】平成不死鳥調鐘擺 小英的棋盤在哪裡?
.【重磅快評】連搞風電都恐中 非核家園不是夢?
.【重磅快評】白話賴揆:管中閔,不要再凌遲蔡政府了
.【即時短評】留管?拔管?跨部會諮詢小組名單是關鍵指標






【重磅快評】面對共機繞台 何不公布攔截影像?


2018-04-20 21:11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
圖為經國號戰機近距離伴飛中共轟六K。圖/國防部提供


中共解放軍4月18日在福建泉州灣舉行火砲射擊演習,從當天起一連三日,都派出轟六轟炸機在內的各式機種進行「遠海長航」,經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繞台一圈。結束海南島校閱的遼寧號航空母艦,預料近日也將通過台灣附近北上,返回母港青島。
對此,國防部每天都是到日本自衛隊甚至中共軍方發布軍機飛行相關訊息後,再對外發布新聞稿。對於機種、航路等資訊的揭露,遠不及日方。另一方面,國防部卻接連三天,在自身與各軍種司令部、青年日報的官方臉書上,發布宣傳短片:第一天是「我們時時準備好」,第二天是「固若金湯」,今天是「捍衛領空捨我其誰」,並且再度引述蔡英文總統曾引述過的話,「身為中華民國空軍,怎可讓敵人在頭上耀武揚威」。影片中也刻意剪輯,F-16攜帶攻擊敵人艦艇的魚叉飛彈出勤的畫面。
國防部近年對社群媒體的經營,在政府各部會中無人能出其右。光是最花功夫的影片,單只國防部本身的臉書,今年至今就已經發布67部。如果再加上各軍種與青年日報自行拍攝者,說國軍「天天有影片」殆不為過。而且就專業標準來說,這些影片大多都剪輯緊湊、製作水準精美。國防部毫無疑問,是當今中華民國最大影視集團,第二名可能連軍方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然而一如蔡總統的文青風演說,甫亮相令人驚艷,隨後外界觀感就逐漸麻木,甚至譏為空話。國防部的宣傳片儘管製作水準愈來愈好,但也純粹只是「形象廣告」,遇到中共機艦迫近等這種具體的事件時,就顯得空疏而不應時。甚至很容易讓人懷疑,國軍面對安全挑戰,真的如影片所云,「準備好了」嗎?
如果國防部能在日方公布前,就及時宣布共機遠海長航,或如遼寧艦動態等訊息,並且資訊詳盡,甚至包含相關影像。民眾才會真正相信,國軍對台灣周遭的海空動態,都能夠有效掌握,才會相信國軍保家衛國的能力,才會覺得繳稅養兵是理所當然。部分政客、網民宣稱軍方「貪婪」或「米蟲」,才會更被輿論一致唾棄。
誠然,軍事本來就強調虛虛實實,絕不能讓底牌被敵人看穿,明明我方已掌握的訊息,表面上也要裝傻不知。當初李登輝與陳水扁兩位總統公開大談對岸軍力部署,都造成我方情報網的損失。然而目前國防部對相關訊息處理的保守、遲緩、諱莫如深,絕對不是「大嘴誤事」;裝傻裝得太過頭,絕對沒有足以欺騙中共情報體系的能力。反之,如日方這種平常看似一概公開的方式,如果真的要執行情報作為,真要在其中夾雜些冒牌的小動作,才可能讓對手失察而被唬住。
當然,對於相關安全情勢的發布尺度,絕對不是國防部決定,而是更高層的國安體系操刀。以民進黨向來對於輿論走向的敏銳,對於文宣的擅長,難道感覺不到這一點?還是當局一方面堅持要在兩岸政策採取強硬路線,卻又想要粉飾太平,不願意讓民眾知道局勢艱險?






【重磅快評】一再淡描軍演 難道要老共弄到地動山搖?


2018-04-20 11:58 聯合報  主筆室
中共多型戰機連續「繞島巡航」。 (新華社)

繼泉州外海實彈演習之後,解放軍一連兩天,派出各式軍機演出「繞台」。前天派出兩架轟6轟炸機,昨天派出轟炸機、電偵機、戰鬥機共六架,以順時針方向繞台飛行一周。軍方預判,遼寧號航艦近日北上經過台灣周邊,返回駐地,屆時恐怕還有新一波的震撼。

美國國務院針對最新的繞島巡航,表示反對任一方採取行動改變現狀,包括武力或其他形式的脅迫手段,話是講的四平八穩,但是學者則把話挑開來說,CSIS的葛萊儀說,這是一個信號北京要讓台美知道,「不要挑戰涉及大陸主權核心利益,也不要在台灣議題上挑戰北京紅線」。
明明這指的是近日美國的「台灣旅行法」與潛艦的紅區裝備解禁,以及行政院長賴清德的台獨說,先後也有國台辦主任劉結一與駐美大使崔天凱警告發言,但是我們的反應,卻是一派輕描淡寫。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經由中央社表示,這是例行演習,規模非常小,2005年曾在同樣地點舉辦同樣規模的演習,只是這次把它誇大,台灣這邊也有人附和。台灣應該要對國軍有信心,不必附和中國。
另由不具名的黨政高層表示:解放軍此次以火砲射擊以及軍機繞台,目的是透過小規模演練,輔以微博、平面新聞與電視畫面等網路數位平台作輿論宣傳,來測試台灣媒體與民眾的反應。面對中共刻意發動的輿論戰,民眾不要自亂陣腳,只要國內媒體忠實呈現報導,就能減少對岸這種刻意操作的影響力,有助穩定民心。
這裡有兩個層次的問題:一,這是例行軍演,也是大陸的心理戰,根本沒有到怕的程度;二是即使大陸大軍壓境,勇敢的台灣人也可以為替台獨而犧牲的,這以民主基金會所公佈的民調可以看出來,民調假設台灣宣布獨立,導致中國武力攻打台灣,有55%民眾願意保衛台灣而戰,35.9%不願意
第二層次是意識型態,無法講道理的,可暫且不論。第一個層次是現實主義,台灣怕不怕,是與中共軍力展現有關,越講不怕,說對方是心理戰、輿論戰,豈不是邀請對方加大壓力,升高緊張嗎?
台灣說大陸是心理戰,台灣又何嘗不是「反心理戰」?做為台灣的一份子,我們不願意做為中共恐嚇的幫兇,但是做為媒體的一份子,我們還是要據實報導,否則沒有新聞自由,只剩下宣傳,我們又與大陸有甚麼不一樣?
大陸以演習或動武來威嚇台灣,當然不對,但是大陸這樣做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也完全預測的到大陸會如此反應,難道真的還要嘴硬下去?真要弄到「地動山搖」,不見棺材不掉淚,台灣才能理解大陸的強烈情緒嗎?蔡總統執政兩年來,一直是謹慎的維護現狀,難道現在要因為約束不了下面部屬,而功虧一簣了嗎?

聯合筆記/中美之爭 如何交鋒

.自用一屋免稅? 房屋稅已經過低
.想想衛生紙之亂…台灣應增加木材自給率
.聯合筆記/中美之爭 如何交鋒
.尷尬的日本與靈活的北韓
.為席次喊修憲 立委只關心「立委」?
.晚安曲變原民歌 募兵更有力
.「防洪滯洪池」讓中小企頭大
.「愛分享」自囚 數位人生無隱私







聯合筆記/中美之爭 如何交鋒


2018-04-19 23:47 聯合報  李春
不要自作聰明,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圖/擷自網路


北京乃至中國都在熱議的,是中興事件。為了中興事件,中國政經兩界都分成兩派。而在整個中美由貿易戰而起之爭上,實際上也分成了兩派。但從諸多細節上觀察,中國最高層在戰和兩路上,已有取向。
所謂中興事件,就是十六日美國商務部公告,七年內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通訊開展任何業務往來,因為中興違反了去年與美國政府達成的和解協議。當時,美國政府指控中興非法將設備出售給伊朗和朝鮮。
中興事件在中國引起反響超乎預料,事實上為此分成了兩派,正如五年前美國初步調查中興時一樣,有主戰的有主和的,主戰的當然是主張抵抗,跟美國決裂,且主張「自力更生」,說這樣走得更快;主和的則認為中國企業管理乃至中國經濟政策,確實存在問題,鬧出事件應主和,將之作為中國企業管理和中國經濟政策重大調整機會。
中興事件,當然是中美之爭的其中一個故事。面對「中國崛起」,中美之爭是必然的事,為此中國內部針鋒相對、分成主戰主和,是必然之事。
自從爆發中美貿易之爭,隨時可能演變為中美貿易大戰以來,中國內部就有主戰聲音,而且聽上去主要在政府部門和大官媒方面,不僅慣用詞再現指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是不怕大戰,因為輸的定是美國。
同時,也出現了來自民間的主和之聲,在左風吹起、民族主義旗幟高揚下,這種主張的直接來因,是一批頭腦冷靜,有專業知識,有國際視野的人,向上建言或直接站出來講話。
他們認定應把中美間發生的事壓抑在「摩擦」層面,是「爭」而不是「戰」,因貿易和市場,從來就有利益的起落,不平衡就必有爭鬥。而在貿易和經濟之外,也應看到中美之間早晚有爭,這時更應保持冷靜。
北京有人向高層建言,中美爭端要防止最壞情況和爭取最好情況。所謂防止最壞的情況,就是防止冷戰思維,否則就無法理性討論和權衡利害。所謂爭取最好的情況,就是應該積極爭取共贏,而且這種可能性是明顯存在的。
在這種戰和兩派互不相讓的背景下,中共高層如何抉擇。觀風察言,應有三點,一是相信中美之爭,必有一戰;二是現在不是應戰之時,當避免正面交鋒;三是老話一句,把自己的事做好。






自用一屋免稅? 房屋稅已經過低


2018-04-19 23:56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自用一屋免稅,地方政府將幾無房屋稅可收。 圖/高雄市地政局提供


十五日民意論壇「查水表不如自用一屋免稅」一文認為,市府查水表以確認是否空屋進而考量是否應取消自用房屋優惠並不恰當,而是應對自用一屋給予免稅。這包括擁有多屋但其中一屋自用免稅,當然百坪上億豪宅自用也免稅,合理嗎?不論在理論上或實務上,乃至世界各國的經驗上,均無法認同自用房屋可免稅,社會各界也多有批判。
首先,理論上自用房屋是否應該免稅?房屋稅是興建與維護地方公共建設(包括公園、學校、道路、水電、垃圾、汙水等)的主要財源之一,好比社區的管理維護費,理論上不但是要使用者付費,同時也因為良好的公共建設與維護,可提升房屋居住品質,進而提升房價。因此不論自住或非自住(投資)房屋都受益,惟從量能課稅及保障自住觀點,降低自用同時提高非自用房屋稅,應為合理,但絕不宜自用免稅,扭曲了享受公共建設及增值利益。當然若為抑制投資或空屋而大幅提高非自用房屋稅,則相對自用房屋稅即可多降低一些。
其次,實務上自用房屋可否免稅?根據前兩年房屋稅統計資料,全台持有一戶房屋所有人占所有房屋的八十九%。因此,若自用一戶免稅,則地方政府將幾無房屋稅可收取,如此地方公共建設要如何建設?如此公共建設使用分擔,又是否合理可行?
第三,實務上自住者是否房屋稅負擔過重無法承受?目前一般房屋評定現值遠低於市價,乘上一點二%的自用房屋稅率,約為房屋市價的千分之零點一上下,一千萬的房子其每年房屋稅約一萬元左右;相對不到百萬元的汽車,每年所需繳納的燃料稅和牌照稅近二萬元,遠大於上千萬元的房屋稅和地價稅。換言之,擁有汽車比擁有房屋要繳的持有稅還高出許多,在認同汽車持有成本合理下,凸顯房屋稅過低的不合理。而從目前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房屋自有率,反而看到因房屋稅太低而加深房屋炒作及空屋過多的資源浪費。
第四,相較國外實際經驗,自用房屋免稅是否有例可循?雖然世界各國多有針對自用房屋給予優惠稅率,保障自住基本權益,但從未看到有那一個國家是對自用房屋完全免稅。相反地,許多先進國家如美國,為確保地方公共建設財源,其自用房屋的持有稅至少超過房價的百分之一,相對台灣不到千分之一房地持有稅,顯然高出許多。也因此,我們看到國外因為較高的房屋持有稅,大大的減少了房地產的投資炒作與空屋資源的浪費現象。
最後,當前房屋稅是否違憲,或違反聯合國保障居住的基本人權?從上述理論、實務及各國經驗來看,文中違憲等說法顯然言過其實。若真的關注居住人權,應批評當前高房價的不合理,尤其投資炒作房地產造成整體經濟衰退,國家資源浪費與扭曲,多數年輕世代努力一輩子還是望屋興嘆,年輕人以及弱勢租屋者的基本人權缺乏保障。
相信大多數民眾更在意當前不合理高房價,而非自用房屋免稅所造成的居住基本人權問題。





想想衛生紙之亂…台灣應增加木材自給率


2018-04-20 00:01 聯合報  李隆恩/樹藝師、環境教育解說人員(新北市)
為避免以鄰為壑,台灣應增加國內木材自給率。 圖/羅東林管處提供


四月廿二日是世界地球日,科技讓地球村概念成形。然而科技進步帶來溫室效應與極端氣候等負面影響,同樣衝擊我們的生活,台灣該用什麼角度看待全球性環境保育?
政府遷台後,為培植本土輕重工業,曾大力開發森林資源,出口木材發展經濟;直至八○年代,民間環保意識逐漸覺醒,加上台灣天然災害頻傳,自一九九一年起政策性規範禁伐天然林
台灣繼禁伐天然林後,對木材的需求並未減少,廿多年來,每年約消耗六百萬立方公尺木材原料,但九成九皆仰賴進口,而其中約一至三成屬於非法木材;使我國被環境保護組織警告為破壞熱帶雨林幫凶,未來木材利用策略勢必需要改變。
世界的環境典範正在轉移,從過去「以保育為優先的發展原則」轉型為「永續發展」。永續發展可定義為「在不損及後代福祉的前提下滿足當代人之需求」,在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達成經濟成長並兼顧社會公平。
永續發展的內涵,包含生態、經濟與社會三個層面,但不論從那個層面看,台灣似乎都有重新恢復木材生產的必要以生態角度而言,台灣是位處亞熱帶的海島型國家,在二○一八年的全球氣候風險指數排名中,已大幅躍升至世界第七,氣候變遷對我國衝擊絕不容小覷。以經濟角度而言,世界各國打擊非法砍伐,台灣未來勢必無法再輕易取得廉價進口木材,然而許多木材製品皆為民生用品,其影響之深遠,從年初的衛生紙之亂就可見端倪。以社會角度而言,據估算,在兼顧生態保育與國土保安的前提下,台灣每年仍有約一百萬立方公尺的木材生產潛力。
我們既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就應該承擔起世界公民的責任,增加國內木材自給率,才能讓永續的力量深植台灣這塊土地。






尷尬的日本與靈活的北韓


2018-04-19 23:53 聯合報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右)和日本首相安倍(左)這次會談觸及北韓、南海爭端、釣魚台等議題。 (美聯社)


川普上任至今,除了兩次空襲敘利亞,其外交重心幾乎都放在亞洲。在這場東亞賽局裡,若從川普心中的分量來排序,可能是中國、北韓、南韓、日本與台灣,而台灣能與日本不相上下,端視台灣可以拿來打擊中國的功能性而論。
這幾天日相安倍訪美,安倍一如過去積極拉攏美國總統,事實上他在川普就職前即前往紐約川普大樓拜訪,去年十一月川普訪日時又表現出一副哥倆好的樣子一起大啖漢堡。然而,日本人謹慎與忠誠地對待美國總統,給足其面子,過去也許還能換得一點裡子,但遇到川普這種最不懂「有禮無體」文化的牛仔總統,安倍就連吃好幾次的排頭。
白宮接待外國元首,層級由高至低通常可以分為五級:國是訪問、官方訪問、官方工作訪問、工作訪問,與私人訪問。國是訪問用來招待國家領袖,不一定是實質領導人,例如英國女皇與日本天皇,而川普唯一給過國是訪問的實質領導人乃法國總統馬克宏。官方訪問則低一級,安倍之前訪美即以這個等級接待,這一次甚至降了一級以官方工作訪問接待,安倍依這一級還不見得有白宮晚宴可以吃。現階段的美日扈從關係有兩面向可供觀察:
第一、美國人實在太愛開日本車了,日本車商每年從美國消費者身上賺走五百六十億美金,但美國車商僅從日本消費者賺回廿億美金,川普痛恨貿易逆差,這也是川普與習近平無法真誠相待的主因。川普對進口鋼鋁課徵關稅,歐盟、澳洲、南韓等盟邦都獲得豁免,唯獨日本除外,川普說日本在貿易問題上「打擊美國多年」。
第二、日本無法實質性推動朝鮮半島去核化,而比起溫馴的安倍,躁動卻又可以很柔軟的金正恩對川普來說也許好玩多了。金正恩搶在川金會之前,突襲式訪中與習近平見面,金在習旁邊像極了崇拜大哥哥的小弟弟,安倍是個局外人。然後川普即將與金正恩在五、六月見面,安倍又被晾在一旁,更令日本無奈的是,原本可以一起對抗北韓的南韓,現在又與北韓甜蜜的不得了。安倍面臨國內反彈聲浪,只有認真握川普的手刷刷存在感。
川安會,其實還有個亮點,就是談及南海與釣魚台問題,川安認為「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東海的釣魚台列嶼,反對改變現狀。而關於南海爭端,川普認為中國應停止在爭議地上軍事化,並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平解決爭端。這比起「日欠美的貿易逆差」與「加入金小胖賽局」,安倍應該不是太在意;但對台灣來說,這代表釣魚台是日本的。
就美國國內局勢而言,川普撤換國務卿提勒森,提名中央情報局長龐培歐接任,仍需參議院同意。日前也傳出龐培歐秘會金正恩為川金會鋪路,龐培歐曾為茶黨眾議員,與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一樣都是鷹派。川普幕僚從知台派換到家族派再換到鷹派,暗示了川普在外貿與軍事行動上可能越趨強硬,這對二○一八年期中選舉有何影響?仍需後續觀察。





晚安曲變原民歌 募兵更有力


2018-04-20 00:07 聯合報  尤天鳴/大學教師、排灣族(彰縣大村)
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太平鶯區)播放的早、晚安曲,不再是熟悉的老歌或嚴肅的軍歌,而很有原住民曲風的fu。 記者尤聰光/攝影



媒體報導,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將過去部隊播放的晚安曲,改播放原住民風的歌曲;此舉深受部隊士官兵及營區附近民眾的好評,更是國軍落實族群主流化的具體作為,將更有利未來的募兵工作
首先,根據「壯闊臺灣」網站在二○一五年的分析,當時每一千位十八到卅二歲原住民中,有卅人是職業士兵,但其他族群每千人僅五人,由此可見,原民籍的職業軍人,已是國軍募兵的主要來源
再者,幾年前曾發生過某部隊有人酒駕,部隊長將十多位原民士兵留下訓話,說原住民愛喝酒才會酒駕,讓原民士兵感受歧視的事件,凸顯國軍幹部普遍缺乏多元文化觀及同理心。
最後,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率全國之先,推動族群主流化政策,更在臉書直言:「族群主流化已經是普世價值,符合當今的主流民意。」國防部及各部會,豈能漠視院長所謂的主流民意?
綜上,我們期盼國防部應落實國軍的「族群主流化」工作,並執行多層次、多管道及多面向的宣導工作,俾利加強國軍官兵對於族群主流化之認識,更有利於募兵政策之順利推動。





「防洪滯洪池」讓中小企頭大


2018-04-20 00:15 聯合報  張國偉/社會工作(台中市)
王文淵(左)頻頻轉頭與行政院長賴清德交談,側耳傾聽的賴清德(右)表情顯得相當嚴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新任工業總會理事長王文淵,向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及產業界對政府五憂,同時表示,我國半導體人才被大陸高薪挖角嚴重。
薪資問題是決定在公司的經營,不在政府的身上,唯政府的責任,在為廠商排除投資障礙及開拓市場。如政府決定為都市工業區以容積獎勵來鼓勵廠房更新、擴建、增建等,而去年十二月行政院會決議將四十年前獎勵投資條例時代設的工廠,免除「山坡地開發利用繳交回饋金」規定,此規定解除後,新的建案申請也陸續增加,這些才是政府的責任。
唯對早年開發的工業區廠商來說,自民國一○三年起均被要求申請建築時,要設「防洪滯洪池」,廠商擔心台中工業區係採梯田式開發,有近五十面擋土牆,滯洪池規定採自然工法。四十年來附近兩條河川,不曾有過水患問題;如今要求廠商都設滯洪池,一旦持續豪雨,造成土地液化,擋土牆被洪水推倒,後果不堪設想。
再說,近年開發的精密機械園區及中科,都由政府統一設置共用防洪滯洪池,如今卻以氣候異常為由,要求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工業區自設滯洪池,這是繼解除「山坡地開發利用繳交回饋金」後,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它是投資障礙,又都是涉及台灣命脈的中小企業,他們的問題不解決,廠商就無法壯大,又怎麼有能力去市場與人競爭呢?




「愛分享」自囚 數位人生無隱私


2018-04-20 00:04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英國一名男子以「被遺忘權」為由,將Google告上英國高等法院,要求從搜索引擎刪除他過往犯罪紀錄。法院13日宣判男子勝訴。 (路透資料照)



日前英國一名男子,以「被遺忘權」要求谷歌(Google)刪除犯罪紀錄成功,法院判決他勝訴,能拿掉網路汙點。數位印記的恐怖,隨著搜尋或社群平台被「無止境」記錄,如祖克柏在臉書洩漏個資調查聽證會上,竟說臉書無法阻止所有不法廣告,自己個資也被賣,臉書還會蒐集未註冊用戶資料,且重大的網路公司都在做同樣的事情。
大家都想讓光鮮快樂和多采多姿的社群人生「被點光」,然而,分享錯誤或外人亂指涉無關自己的訊息,總想「被遺忘」。二○一四年歐盟通過的被遺忘權,允許網友可以要求刪除與自己無關和過時的網路紀錄,唯若關乎「公眾利益」,搜尋引擎業者能拒絕刪除。隱私是個人的保護傘,在數位世界裡卻界線模糊,看似可匿名,實則受到各種控制。
台灣沒有被遺忘權保護,在面對搜尋引擎和社群軟體電子監控下,這些監控行為並不只針對被盯上的網民,還會影響連網空間中任何無辜的人。
數位人生有隱密的空間嗎?答案簡單,不可能。當數位化硬體手機和電腦雲端連接,用戶與服務系統連網,個人的簡訊、密碼、圖像,都已經記憶到後門系統。
其次,臉書打卡、地圖導航或行動支付和網路購物等,我們無法避免將隱私交給網路系統的商業組織,由他們「再利用」。
最重要的是,社群行為弱化隱私觀念,助長偷窺氛圍。直播述人生、照相表情境,文字當放閃、貼圖湊熱情。英國哲學家邊沁發明設計圓中心輻射狀的監獄,被囚禁的人不但身體受到禁錮,整個作息都好像被四周雙眼或隱藏監視的氛圍控制。現在的數位生活,不正是掉入這樣的框架?
當「個資」被臉書類平台給利用,生活卻又被自己設下的數位化「愛分享監獄」控制,隱私與偷窺,儼然已成數位生活的癌細胞,逃之不去。






為席次喊修憲 立委只關心「立委」?


2018-04-20 00:11 聯合報  卡茲達賜/農(屏縣滿州)
..立委劉世芳(右二)日前會同高雄市、屏東縣及桃園市等多位立委舉行「選區重劃應暫停 票票等值要公平」記者會,要求修改憲法,選區重劃應暫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社會變遷,人口老化,都市發展各異,各縣市人口消長,連帶影響立法委員選區席次及選區劃分之調整;選區立委關心此事,勝過關心老百姓薪事。
增一席少一席,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制度要尊重遵循,不然哪來創造民主典範?日前有立委召開記者會要求修憲暫停選區重劃;修憲是何等神聖莊嚴的大事,難道除了當立委,沒有別的事可貢獻國家社會了嗎?
民主需要尊重制度,才能永續發展與成熟,高屏縣市分別以「宜居城市」跟「安居樂業」做為城市治理目標,十年過去了,民眾覺得「歹賺吃」,只好移居比較好生活的城市,要怪誰?怪天怪地,怪中選會,立委多一席少一席,對普羅大眾真的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要好經濟、好生活、好環境,還有「好薪情」不是嗎?

嚴震生/我們不是選牧師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嚴震生/我們不是選牧師
.黃介正/台海再成軍事衝突熱點?
.趙春山/中共軍演,「未演先轟動」!
.盛治仁/別成為好員工離職的推手
.薛承泰/論價值與價格在台灣

.陳立恆/「慢」政策,請放過我們的「活」資產
.施振榮/跨域共築台灣夢—最佳體驗的智慧城市
.葉銀華/獨立董事真的沒有發揮功能?
.周行一/好的環境吸引好的人才
.林中斌/金習會的潛因
.洪蘭/「積勞」的上校 因何「病故」?
.方祖涵/翱翔青史的雷克蘭飛虎

.王健壯/這個政府已經走火入魔
.王正方/我們都是傻瓜嗎?
.馬凱/幸福國不快樂的國民
.嚴震生/金恩遇刺半世紀後的民權省思
.薛承泰/我是人,我沒有鐵肺
.盛治仁/希望黃煌雄妥解台灣歷史情仇
.方祖涵/頂尖選手的憂鬱

.黃介正/美台新關係的吸引與慎思







嚴震生/我們不是選牧師


2018-04-19 23:44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川普與柯米。 (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的爭議很多,姑且先不論他的政策取向,光是對移民及難民的不屑語言、歧視少數族裔、騷擾女性、搞婚外情、撒謊逃稅,及挑戰監督媒體等不符合總統身份的脫序行為,就和美國政治傳統格格不入。儘管如此,川普鐵粉及基本盤,仍然不為所動,還是強力支持,讓川普自認這行事風格,事實上是有票的,就更加一意孤行了。
川普的當選與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支持,有密切關係。在選前,基督教重量級牧師因為一些與家庭價值有關議題,如反墮胎、同性戀及毒品主張,認定川普可以執行他們的想法,而公開力挺時,大部分基督徒也都將神聖一票投給川普。儘管川普操守有問題,但他們卻選擇掩面不看,因為相信上帝有時也會使用不完美的人來完成祂的使命。
上任至今,川普爭議愈來愈大,而對他適任的討論也不斷浮現。我們看到的並不是這些教會領袖對他行為的譴責或是切割,反而是將媒體的窮追猛打視為自由派反撲,甚至當川普婚外情曝光時,還會要求為總統即第一家庭禱告,當作魔鬼陰謀。
有電子媒體訪問一位教會領袖,問到川普許多被證實的脫序行為,事實上與聖經原則相悖,也不符合一般道德標準時,這位牧者的回答是,那些都是過去事,他們在意的是他成為總統以後的表現。
若是川普對過去的脫序行為曾經懺悔,表達過歉意,或許這個說法還能接受,但他從未做過公開的認罪悔改。此外,這位牧者還表示,基督教領袖當然知道川普不是在道德操守上沒有瑕疵,但畢竟他們選的不是牧師,而是總統,因此不能用檢驗牧師標準,作為選總統的考量。真是如此嗎?美國總統的道德操守什麼時候,淪落到如此低的期待?
聯邦調查局前局長、也是遭川普開除的柯米的新書《更高的忠誠》(A Higher Loyalty)即將出版,他在接受ABC訪問時表示,川普有如黑幫老大,要求手下對個人效忠,而忘記美國官員是應對國家、對憲法有更高忠誠。柯米堅信川普基本上是在「道德層面不適任當總統」。如果川普遭彈劾下台,柯米認為反而便宜他,應讓選民在下次總統大選中用選票唾棄他。
美國總統究竟是否應有更高道德標準,應由選民來決定。回頭來看台灣,過去民眾對國會議員的道德操守並沒有太高期待,然而發生婚外情時,這些民代還是會開記者會,不僅向配偶認錯(通常會獲得原諒),更要向社會大眾致歉。我們對政府官員的檢驗標準可能更高,不太能夠容忍他們品德方面出問題。
曾幾何時,道德標準也開始動搖了,現在似乎顏色正確,道德操守有瑕疵,也不會影響政治人物的仕途。甚至經司法審查證明有罪者,仍然可以理直氣壯。我們新的教育部長雖然有相當專業及國際級學術聲譽,但在對外說明與對岸學術交流時,沒有完全誠實地回答相關質疑。此外,他在東華大學校長任內,也因溢領獎助金,曾被監察院追討。不過,我們也可以說選的是教育部長,而不是牧師,因此道德操守不是最重要考量。真的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