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年 政客會說話算話?
.名家縱論/陳冲:查水表不如自用一屋免稅
.星期透視/魏國彥:假如葉俊榮是教育部長
.大屋頂下/武統無可能 和統無希望
.小風車裝飾河濱地景 不環保
.打工度假只治標 解決農村缺工…開放專業移工
.拉遊客進來 觀光業更要走出去
.漫畫/傀儡GG了
.畫中有話/觀光也能分黨派?
名家縱論/陳冲:查水表不如自用一屋免稅
2018-04-14 23:27 聯合報 陳冲(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台南市房屋稅去年起連續3年大幅調漲,引發民怨,年底選戰在即,成為藍綠爭議的重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到本文題目,財稅先進一定說:「又來了!」但在下月稅單即將掣發之際,倒也是全民再思考的機會。
不僅是全民要再思考,相信柯P一定也在思考這議題。三年來柯P已知問題嚴重性,從一開始隨口回應「陳冲為何不早說?」「你們接到稅單會嚇一跳」的輕浮語言,到今年傳出柯P要求市府同仁去查水表,以確認房屋是否真有人住?是否符合自住房屋低稅率意旨?
選舉年,柯P顯然已察覺這幾年房屋稅大幅增加所引起的民怨。但是查水表能有效解決問題嗎?就算發現幾家非自住而提高稅率,又是否能夠減輕僅有一宅真正自住的民眾疾苦?
從網路上房仲業者留言,可以了解查水表雖是柯P勇於打擊投資客假冒自住措施,但業者咸表只要讓冷氣空轉、打開電燈或持續放水就可規避云云。可見不求務本而採「見秋毫不見輿薪」的「新招」,是沒有掌握問題核心。
過去兩年曾寫過四篇有關現行房屋稅不合理專欄,也曾參與法學基金會房屋稅研討會,大聲疾呼。但「自用房屋免稅」,倒不是我首創。廿五年前五月,包括陳菊在內幾位中央級民代發起全台抗繳房屋稅,及至六月民進黨中常會許信良主席表示「居住是人民基本人權,必須受到最大尊重,抗稅有其合理性與正當性」。
只是廿五年前房屋稅絕對金額尚屬「謙卑」,在大眾「共體時艱」下,抗稅行動也就偃旗息鼓。但是二○一四年房屋稅條例修正,台北市大幅調升「房屋構造單價表」、提高「路段率」、財政部也取消「不得溯及既往」函釋,以致於柯P一上任即坐擁市庫大豐收成果,喜不自勝。
針對我二○一六年撰文批判房屋稅時猶有「何不早說」講法,罔顧房屋稅金額及所占生活支出比例,已到驚人地步。時隔不久,柯P也發現房屋稅的不合理,乃有一七年一月稍做修正,並採分期調漲緩兵之計,但對「路段率」、「老房溯及適用新單價表」、「豪宅固定率加價違法」等議題,市府的「既得利益」仍未讓步。
這三年來,台灣法學基金會、稅法學會、大學財稅法中心,先後舉辦研討會或是論文發表,都從憲法或法律高度指陳房屋稅業已經失控,近兩年來房地稅大幅增長與超收,也是對民眾消費能力的挫傷,轉而影響經濟成長。在此不重述房屋稅在法律上的失當(詳可參考二○一七年十一月台灣法學基金會出版「不動產稅」第四章,尤其是總統、院長、部長及各市長更要詳讀),但要指出居住是基本人權,聯合國人權宣言第廿五條及經社文國際公約第十一條均有明文,民眾購屋已屬不易,好不容易圓夢後又要面對高額房屋稅,情何以堪。
何況房屋稅是持有稅,持有房屋並無現金收入只有現金支出(維護修繕),自用房屋只是遮風避雨,有如無果之樹不會產生收益,對自住房屋課稅,就是刨樹皮挖樹根,形同逐步沒收人民財產。人民購屋自住性質上只是一次預付全部租金,並不表示有較強的租稅負擔能力,結果只因房屋「不動」,易於課稅,地方政府就恣意訂規,予取予求,是在官逼民反?其實民眾持有財產,甚至有比房屋更昂貴者,例如:珠寶、名錶、古董、藝術品,持有人財力更勝蝸居屋主,又非民生必需,何不予課稅?原因只是此等豪奢品不易掌握,此又坐實政府只是揀「軟柿子」又「軟土深掘」,簡單說,就是欺壓善良。
柯P想到查水表招式,表示他厭惡「假自住」,何不轉而支持只有一屋「真自住」,除在市府職權範圍內,落實「扣除地價因素、老屋不溯及適用新單價等」外,並應建議中央,重修房屋稅條例,考量土地法第一八七條自住房屋免稅意旨,了解自住一屋不會產生現金流(屋主要用本身稅後收入支應)實情,對僅有一屋自住者,予以免稅。
如果中央認為這是無理取鬧,除請研讀稅法學者論述外,大可請教執政黨先進,包括當年抗稅或連署修法的陳菊、阿扁、許信良、許添財、彭百顯等人,是否仍有初心再來一次抗稅?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星期透視/魏國彥:假如葉俊榮是教育部長
2018-04-14 23:37 聯合報 魏國彥/台灣大學教授、環保署前署長
教育部長潘文忠請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三個理由:一、葉教授在陳水扁總統時期當過政務官(研考會主委),政黨輪替後回台大致力學術研究,爭取國際參與,他充分理解學術交流的常態與「潛規則」;二、葉教授學政兩棲,並為行政法權威,對於政府高位公職與學院學術行政間的分際,有「情、理、法」的同情與理解;三、關於學術在兩岸交流中的角力與角色,他既有策略,也有戰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總結而言,葉教授是國際級學者,正如同管教授/管院士,兩位都是最高學府台大社科與管理領域的重量級教授,都參與過台大追求卓越的歷程,其中甘苦,如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上述這些特質,正是已准辭教育部長潘文忠,和他的人事處長所沒有的。「夏蟲不足以語冰」,「卡管」歹戲拖棚三個多月,原因在於他們的器識、胸襟與經驗不足。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他們對於高等教育現場,尤其是台大與中研院這樣的學術機構得來不易的成就,與辛苦備嘗的歷程一無所知。當然,追根究柢,就是蔡總統為什麼沒有讓「葉俊榮教授們」當教育部長呢?
有人責怪「校長當選人」管中閔為什麼一直「神隱」?為什麼不出來說清楚講明白?管院士也表明,他不隨這種「剝洋蔥」式的凌遲起舞。我與他同事,也同在內閣服務過,將心比心,他為的也就是保持「學術獨立」、「大學自主」這些普世價值。當「蜀犬吠日」、一犬吠聲、百犬吠影、大驚小怪的時候,難道要跟著「汪、汪」叫嗎?
當別人亂潑髒水,含沙射影,要你自證清白時,就法論法,「敗訴之所在,乃舉證之所在」,你說我有問題,舉證責任在你不在我啊!台灣司法不是強調「無罪推定」嗎?這時刻,沉默是黃金!
與其到立法院被委員質詢,葉俊榮部長選擇出面開記者會,把國際學術交流親身經歷說清楚、講明白。看來,他反而是管中閔院士最佳「代言人」與「辯護士」。今天,葉部長「浙大兼課事件」,讓藍綠雙方有個易位而處的機遇,正好是一個公平看待、允執厥中的契機。
期望台灣在學術與政治兩面雙贏,千萬別用「政治正確」斫害「學術卓越」了。從今爾後,別再「卡管」、也別在其他的大學校長遴選中黨同伐異了。
畫中有話/觀光也能分黨派?
2018-04-14 23:38聯合報 圖與文/杜建重
為了振興觀光,交通部擴大補助南部四縣市旅宿優惠,引發外界獨厚特定縣市質疑。政府此舉用意或許良善,但手法卻顯粗糙。
觀光客的眼中,重點是風景,他們不分國界,也沒有黨派,若缺乏整體規畫,再優惠的補助,都賺不了多少觀光財。
下台還硬拗…請問潘文忠,你為台灣教育留下什麼?
2018-04-15 00:49 聯合報 陳釗茹/台大退休教授(台北市)
教育部長潘文忠請辭。 (中央社檔案照)
潘文忠的請辭聲明。
在台大各單位正式處理各項疑慮之後,分別由遴選委員會再次開會,回覆針對遴選結果「並無疑義」、學術倫理委員會會議結果說明抄襲疑案不成立、臨時校務會議討論遴選的各項提案都擱置(退回)不予討論,這一切還不夠明白嗎?潘部長怎麼可以在他的說明信中,寫道台大對各項爭議的處理都是「模糊帶過」或者「不處理」?
台大的處理結果再明確不過!難道要等回文是像小學生寫作文那樣寫出「台大全力支持管中閔教授擔任台大校長」,教育部才看得懂嗎?說明信中還提到,台大校長當選人應向社會大眾澄清自己的行為引起的爭議,這更是天大的笑話。所有含沙射影的不實指控都要當事人一一出來澄清,否則就是不盡責任,請問這是教育部長該說的話嗎?是教育部該有的態度嗎?這樣的誤謬思維,將台灣教育推向沉淪的谷底。台灣的教育,你究竟還剩下些什麼?!
選舉年 政客會說話算話?
2018-04-15 00:49 聯合報 洪太/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蘇貞昌曾在神明前承諾不選第三次,外界指他沒有信守承諾,他表示日前去了保安宮請求神明原諒。 記者陳珮琦/攝影
賣場裡,一個孩子吵著要媽媽買玩具,媽媽找盡理由不願意買給他,孩子說:「你說我考一百分就要買給我,你說話不算話」;媽媽看來是沒理由好說,但也不想買,所以瞪孩子一眼,自顧自地走開,繼續採買家用品,看來乖巧的孩子只好在一旁含著淚,不斷地說著:「你說話不算話,你說話不算話…」
看著這一幕,讓我想到文盲的母親,從小到大,常聽她叮嚀:「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說,說出來就要做到,不要說話不算數,壞了自己的信用。」有一次我跟她撒嬌,說她說的話比讀書人有智慧,她噗哧一笑說:「那是做人的道理,不讀書也該知道」。
誠信的確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是孩子應該接受的基本教育。小時候聽曾參殺豬故事,說曾參老婆要到市集辦事,不願帶吵著要跟去的幼子,所以承諾回來把家裡的豬殺了煮給他吃;原本只是哄孩子的話,但曾參卻真的把豬殺了,為的是教孩子誠信。
當時小小年紀的我,就認為守信是大人的基本作為,只有小孩不懂事,才會說話不算話。和朋友聊天說起賣場所見,我說那個媽媽似乎也覺得自己不對,所以買了包糖打發孩子;朋友說她看過有媽媽飆罵,孩子再吵,一巴掌就打過去。
「阿太,隨著年紀增長,發現成人世界裡,不重然諾的事情根本不是新聞,我爸爸也曾說如果成績考好,會送我東西;但考一百分,問他要,他卻說考好是你的責任。」朋友說完,嘆口氣:「現在政治人物又做最壞示範,前一刻信誓旦旦一定如何如何,下一刻卻又有另一番說詞,推翻前一刻承諾。試問:在政治環繞我們的生活下,選舉的爾虞我詐、輕諾寡信,師長如何教導孩子誠信?」
我為朋友話感傷,想到又進入選舉年,豈僅是誠信難教?所有做人的道理,似乎都不在政治人物選項中。
朋友看我陷入苦思,故作幽默的教我要如何告訴孩子,「你可以告訴孩子誠信因人而異,政治人物或民代不適用;或是告訴孩子,現在講誠信代表不知變通;更或是告訴孩子,誠信只是故事中才有!」
我推她一把,要她正經點,她又說:「跟孩子說別再講『說話不算話』,這時代誰說話算話來著?從總統府以下,都奉行說話不算話,被媒體記者追問,都臉不紅氣不喘,你沒看過LINE上瘋傳他們自打嘴巴的言論集嗎?」朋友又再嘆口氣:「這時代你再繼續講說話要算話,你就是跟不上時代呀!」
是呀!我是個徹底的傻子,即使這樣我還是相信母親教導的做人道理,我還是如斯教導我的孩子們,我更相信說話算話,是人該有的作為,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大屋頂下/武統無可能 和統無希望
2018-04-14 23:21 聯合報 黃年 (本文為作者昨日在上海一場座談會的發言紀錄全文。)
聯合晚報發行人黃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韓交流前夕,南韓中央東洋廣播公司晚間新聞「新聞室」社長孫石熙介紹鄧麗君的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表示南韓藝人姜山恚將在北韓演唱此歌曲。 圖/擷自韓半島新聞平台臉書
愈來愈常聽到「和平統一之路已死」的說法,好像在暗示只能武力統一。但是,這類說法大多只是一種威懾及恐嚇。我們迄今還沒看到有人會說,武統對北京而言就是一條必定成功之路。
兩岸當前的情勢其實是:和平統一沒有希望,武力統一也無可能。
先談武統無可能。
可談的角度很多,但只從美軍太平洋司令哈里斯的一句話談起。他說:「北京任何以武力統一台灣的企圖都是不可接受的。」
不能把這句話視為一人或一時的看法。對於兩岸關係,「一個中國/和平解決」,是美國及國際間長期形成且已相當穩固的共識架構。一個中國,就是不獨。和平解決,就是不武。不獨不武,就能維持不統,也就能維持中華民國的存在。所以,國際間的兩岸共識架構就是:「不統/不獨/不武」。
其實,就宏觀戰略言,兩岸即使是和平統一,恐亦不是有些國家所樂見。但北京若以武力併吞中華民國這個民主政體,其恐將成為國際間的眾矢之的,就絕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因此,北京可以質疑哈里斯的說法,但不能用行動去試探其真實性。
北京如今的最高戰略是「和平崛起」,「武統台灣」恐將導致「和平崛起」的破局,甚至釀成大災難。所以,武統很可怕,我覺得,北京現在應當思考的,不是要不要武統,而是思考如何才能不掉進內外可能製造的引誘武統的陷阱。
再談和統無希望。
北京主張: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此處所稱「一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如果這就是指「以消滅中華民國來統一」,這種「統一」,還有可能是「和平統一」嗎?
現在,雖有這麼多人在說「和平統一之路已死」,其實說的只是「一國兩制」的方案無望,但不一定就是「和平統一之路已死」。
其實,如果真是「心靈契合的統一」,那就一定是「和平統一」。現在只是「一國兩制」不能「心靈契合」,不必因此即宣告「和平統一之路已死」。
我們試從平昌冬奧的兩韓互動來看兩岸關係。
平昌冬奧的主要場景是:出現「朝鮮半島旗」、兩韓組隊一同進場、金永南和金與正在開幕式起立向南韓太極國旗及國歌行禮,金永南稱文在寅為總統先生,兩韓相互尊重各別的國號、國旗……等等。
如果用兩岸的語彙來說,兩韓的這些場景是在表達:「一韓各表」、「大屋頂高麗」(一韓同表)、「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大屋頂高麗兩制」、「現在進行式的一個韓國」、「分治而不分裂」,「互統一」及「共同締造論」等等。這些概念,其實長期存在於兩岸之間,但兩岸做不到,兩韓卻大體上做到了。
兩韓與兩岸的難題,都是面對了「國家民族」與「體制治理」兩個層次。可以說,都面對了「一國」與「兩制」的問題。「兩制」又分為「民生治理」與「政治制度」兩方面。
兩韓的「一國」(國家民族層次)相當穩固。兩韓即使有「暫不統一」的思維,卻少有「獨立」的思想。但在「兩制」(體制治理層次),兩韓在不論是「政治制度」及「民生治理」兩方面,都呈現極大的懸殊。
兩岸則在「一國」的歧見甚大。台灣不但有「不統一」的思維,「台獨」運動也很強烈。至於「兩制」,兩岸「民生治理」的方向雖漸趨同,但「政治制度」的歧異卻愈來愈固化。
兩相對比,兩韓的問題在「兩制」,兩岸的問題在「一國」。
兩韓如果能改善「兩制」的懸殊表現(尤其是民生治理的績效),「一國」的「共同締造」即有可能。相對而言,兩岸雖在民生治理上各有表現,卻在「一國」上出現嚴重僵局。
兩岸的「一國」僵局,主要出在北京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此一理論形同否定了以下所有的出路:「一中各表」、「大屋頂中國」(一中同表)、「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分治而不分裂」,及「互統一」、「不消滅中華民國的統一」、「大屋頂中國兩制」、「邦聯論」、「共同締造論」等等。
中華民國明明存在,但北京卻以「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對待中華民國。這樣的政策,如何實現「和平統一」?
以上所論應當就是「武統無可能/和統無希望」的主因。
近一年來,在武統論滾滾滔滔之際,在「和平統一之路已死」甚囂塵上之時,習近平幾度重申「和平統一」。
我認為,這是因為不願中國的「和平崛起」被「武統台灣」破了局,也不願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被血腥統一所汙染。
所以,從習近平的表態及定錨可知,和平統一應該仍是北京的方向,只是有待建立方法論。
習近平在二○一四年提出的「心靈契合的統一」,可謂把「和平統一」帶進了方法論。因為,若要和平統一,必定要是心靈契合的統一。
「心靈契合」,可說是為「和平統一」建立方法論提供了第一塊礎石。
兩岸若要「心靈契合」,其前提就是不能再有「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北京若一方面要消滅中華民國,另一方面又欲以中華民國為中國統一的平台,這種自相矛盾的政策,豈有可能實現「心靈契合/和平統一」?
回看兩韓,在「大屋頂高麗」(半島旗)下,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分治而不分裂」。沒有一方被迫稱做「高麗平壤」,也沒有一方被迫稱做「高麗首爾」,雙方「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用汪道涵當年的話來說,這就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韓國」及「共同締造論」。
兩岸的問題卻在於:中華民國被迫稱作「中華台北」。
和平,平才能和;不平,就不能和。兩韓能平等相待,為何兩岸不行?
不能說,這是誰的拳頭比較大的問題。因為,這就不是「心靈契合」。
從歷史道統言,中華民國是推翻中國五千年專制的中國政體,也是領導對日抗戰勝利的中國政體;就現實言,中華民國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是正在實踐三民主義的中國政體。中華民國是人類文明的重大成就,更是中國文明的重大成就。如果偏偏要說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請問這要從何說起?
如果一定要這樣說,將如何能平?又如何能和?
所以,我願再次建議兩岸回到汪道涵在廿年前提出的思考。那就是,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分治而不分裂的基礎上,從「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朝向「共同締造論」邁進。
這樣,才能避免武統,才有和統的可能。否則,就是武統無可能,和統也無希望。
和平統一是認識論,我們缺少的是方法論。
在「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之間,另有一種說法,可說是「壓力促統」,也可說是「壓台促統」。也就是認為北京會以外交或政治的手段,導向經濟的力量,用來壓擠台灣,以「窮台/耗台/壓台/亂台」的方法,迫使台灣屈服。
但是,我們看到,自二○一六的變局以來,北京對「壓台促統」的動作相當保留。非但未見「地動山搖」,反而時見北京尋求改善民生經濟關係的動作,例如二二八發布的「惠台卅一條」,這其實已是「惠台促統」。試問:這是為什麼?
因為,由於兩岸政治關係脆弱,民生經濟關係已成了兩岸最重要的聯結。卅年來建立起的這個聯結十分不易,但要切斷它卻易如反掌。而且,北京知道,萬一切斷了民生經濟的聯結,也就會失去了兩岸最重要的聯結。
但是,在民生經濟上的「惠台促統」,只怕仍然未必能創造出「和平統一」的氛圍,反而可能助長了「維持現狀」的固化,當然也發生不了「壓台促統」的效果。
由此可知,兩岸民生經濟的聯結,很難取代政治的聯結。因此,「一國兩制」若不能「心靈契合」,就應當改變「一國」的意涵,嘗試在「大屋頂中國兩制」這個概念上建立政治聯結。亦即應當走向「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及「共同締造論」。
準此以言,就北京多年來對於台灣內部政治的操作來說,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兩組相對思考:
一、整合或分化:由於民進黨無底線地輾壓國民黨,再加上國民黨的體質孱弱,台灣的泛藍反獨平台已瀕於解構。北京卻似仍採離間藍營的手法,希望在藍營找到更符合北京意念的盟友或代理人,分化了藍營。若國民黨連「一中各表」都不能說,這將使國民黨愈來愈破碎化及邊緣化,也使泛藍反獨平台瀕於崩解。一個破碎的泛藍,即更加失去在民主選舉體制立足的條件。
北京應知:台灣局勢的決定性因素,不在看到有幾面五星旗在台北遊街,而在如何維持「原真中華民國」。
二、在地或離土:北京以國民待遇等手段,放大了台人赴大陸就學、就業、創業、營業的門戶,甚至認證家畜飼養員及焊工之類的執照。這也許有可能增加大陸對部分台灣人的磁吸作用。但是,把台人拉向大陸,使台人移向大陸,這只可能使更多對兩岸交流持正向意識者離開台灣的土地,也可能使在地的台灣選民結構更向「反中/去中」扭曲。此種「搬人離土」的政策愈成功,台灣泛藍的潛在選票就更流失。
綜上所論,兩岸若不能「武力統一」,而想要「和平統一」,但「壓台促統」與「惠台促統」又自相矛盾,就要設法重建共同政治基礎。這就是不要把台灣人民更抽離中華民國的憲政民主體制,而是要使台灣人民更聯結中華民國的憲政民主體制。亦即要以「原真中華民國」為兩岸的政治聯結,建立起「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
也就是說,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必須經由在地不離土的中華民國憲政民主的路徑去實現。
因為:否定中華民國,就沒有「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沒有中華民國,就不會有「共同締造論」。沒有「共同締造論」,也就不會有「互統一」或「和平統一」。
這就是「杯子理論」: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準此,北京未來兩岸思維的主框架應是:一、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二、支持中華民國在一中原則下在台澎金馬地區的治理。
北京若不接受「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的說法,就要使「中華民國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的說法在台灣能夠立足。
反台獨,就要支持中華民國。支持中華民國,就是反台獨。
其實,台灣問題對北京而言是一種擊鼓傳花。今天傳給明天,今年傳給明年。天天擔心台獨會不會觸到紅線,年年擔心要不要動武。如何才能不擔心呢?就是要在「大屋頂中國」下,維持「原真中華民國」,維持「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及維持「共同締造論」的可能性。
大家想想,這難道不是北京這些年正在做的事嗎?為什麼不能做得更名正言順。
何況,我認為,在未來非常長的一段時期中,美中台三方的共同課題不應當再糾纏於台獨,而應當是思考如何合情合理地對待中華民國。川普親簽《台灣旅行法》,就是苗頭。
台灣的問題,不在台獨太有號召力,而在於中華民國受傷太重。
以上論述,希望有助於建立起和平統一的方法論。
再說一次:武力統一太可怕,以致無可能。北京的武力威懾,或許可使台灣不敢法理台獨,但無論「壓台」或「惠台」,皆未必能迫其統一,因為兩岸缺乏「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的政治聯結。這就可能使得和平統一也無希望。
然而,兩岸其實尚未找到和平統一之路,怎能說和平統一之路已死?
和平統一是認識論,我們缺少的是方法論。比如,「一國兩制」如果不是方法,若要強行,那就不會是「心靈契合/和平統一」。
我請大家想一想,我們如果能從「一國兩制」轉向「大屋頂中國兩制」,是不是就可能從「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走向「共同締造論」。
什麼叫做「大屋頂中國」?在大屋頂中國下,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二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共同屬於並共同締造「一個(大屋頂)中國」。
(本文為作者昨日在上海一場座談會的發言紀錄全文。)
小風車裝飾河濱地景 不環保
2018-04-15 00:49 聯合報 張健常/環教志工(新北市)
新北市江翠礫間水岸公園,以各色小風車裝飾。 圖/新北市高管處提供
一早騎車晨運,驚豔於草地鋪滿五顏六色的小風車,裝飾著河堤外的河濱蝴蝶公園,一旁還搭建了帳篷看板和海報,好不熱鬧。
上新北市政府網頁查看,原來高灘地工程管理處為迎接春天,邀請市民來蝴蝶公園散步踏青、野餐,感受春暖花開,還標榜用九萬支繽紛的風車打造出超繽紛蝴蝶地景。
數大就是美,惟美則美矣,小市民不明白的是:除了視覺感官對色彩的認知,究竟彰顯了什麼樣的美學觀?況且,這麼多插在土裡的塑膠製品,最後會去哪?
打工度假只治標 解決農村缺工…開放專業移工
2018-04-15 00:49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新北市)
台灣農村普遍缺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農村普遍面臨缺工問題,為解決農事需求,配合新南向政策,政府有意開放越、印、泰、菲四國青壯年申請來台農村「度假打工」。然若沒有一套完整措施,同樣無法解決問題。在邁入高齡社會現實下,除積極調整農業結構,推動智能型農業(全自動化系統及人工智慧運用等)降低人力需求外,「有計畫」引進外籍農工(不是旅遊打工,也不是為了節省人力成本),考驗蔡政府決策力。
日本政府做法,值得台灣借鏡。日本農村也同樣面臨高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日本政府原透過技能實習制度,引進廉價勞工卻經常發生欠薪、工作環境條件惡化等惡評。為此,日本打算開放農業領域的外籍勞動者因應,從建立日語學習環境到選擇就業單位,都會給與細緻支持。他們的做法頗值得參考。
首先採循序漸進方式,先以國家六大戰略特區做示範區,一來便於管理,二來也可觀察及評估其執行成效、缺失及影響,作為後續開放的參考。
其次有資格限制,需在原籍擁有實際務農經驗者,而不是外籍人士均可,初步規畫由原籍國提供證明文件,防止廉價勞動力輸入。
還有需具備基礎日語能力,能與雇主做日常對話溝通,也有助於農業技術學習以及經驗交流。
農村缺工問題迫在眉睫,如何做出最佳人力資源運用決策,考驗執政者能力,別只顧著選舉!
拉遊客進來 觀光業更要走出去
2018-04-15 00:49 聯合報 張家春/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台灣觀光慘業已持續一段時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觀光慘業已有相當一段時間,五星級飯店降價、停業、求售,更是冷經濟的訊息。政府做了許多努力,例如去年宣布讓星級旅館業減稅,擴大東南亞國家免簽、擴大境外旅遊獎助等,對內有擴大國民旅遊補貼等,仍不時聽聞有飯店求售、夜市收攤、免稅銷售慘淡等新聞。
在此想提出觀光政策的另類思考。台商麵包進駐曼谷,成為泰國網路熱搜關鍵字;在英國大賣的茶飲相關企業,上月在香港上市…
我們不應再局限於刺激國內市場,而是將觸角伸到國外去;將桃園機場做成前店後廠的展示中心,以政商合作的協同作戰概念,打觀光促銷戰略,「走出去」與「走進來」並進,讓觀光產業走出陰影。
大數據分析,過去一年,台灣整體觀光消費結構集中在北部,散客增長而團客減少,致奢侈品消費下降,文化景點及自助客傾向選擇民宿情形更加明顯。機場應肩負行銷全台灣的窗口責任,在「走進來」方面:掌握外籍旅客需求,推薦在台期間高CP值的行程;在「走出去」方面:以大數據掌握旅客來台消費習性,結合國內消費資料,延續分析回到母國的對台興趣項目,協助台灣產業鏈在世界展店,插旗各國的免稅商店。
免稅店的經營,不能用殺雞取卵方式看待,也不能採用即興補貼,只求國內觀光市場的苟延殘喘;而是以團隊、共享、上下游鏈結互聯的觀念,同時重視產業永續性生態的形成。
可行建議如下:一、以觀光客的足跡為基礎,從速建立產業大數據共享資料庫,滿足廠商存貨及採購管理之需求。
二、獎勵廠商建立App運用軟體、可攜式晶片卡或類晶片條碼感應商品,連結產業與觀光客需求的數據資料。
三、推動觀光產業策略聯盟,結合機場公司、免稅店業者、文創業者、會展活動及其他諸多提升國家能見度的活動參與者,如世大運、國際商總年會、國際機場三一論壇、國際品牌與國際機場免稅商店交流,交換學生、藝術家交流、藝文展覽與國際商品展、國際急難救助、跨領域合作交流等,共同為台灣接軌世界觀光市場,不但讓觀光客走進來,更讓產業有能力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