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防疫紓困 強化地方政府角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救急與振興雙缺的抗疫紓困方案
◆  聯合報黑白集/當調查局淪為網軍小弟
◆  經濟日報社論/防疫紓困 強化地方政府角色







經濟日報社論/防疫紓困 強化地方政府角色


2020-04-12 00:2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愈來愈大,國際主要經濟機構對於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也愈調愈低。4月初美國信評公司穆迪預估,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為-1.5%,比民國98年(2009年)金融海嘯時的-0.6%還低。為了減緩衝擊,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巨額的紓困與振興經濟方案,例如美國政府拿出2.2兆美元來拯救經濟,這些支出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7%;日本拿出9,900億美元,占GDP的19.9%。目前我國的紓困2.0方案中,總金額達到新台幣1.05兆元,占我國GDP的6.0%,但若扣除其中7,000億元的貸款額度,剩下的金額只占GDP的2%

目前我國政府紓困方案規模相對較小的原因,在於政府低估了這波疫情對我國經濟可能造成的衝擊。依據主計總處的最新估計,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為1.82%,但是國際經濟機構對台灣經濟的估計,大都低於主計總處的估值,其中,穆迪在4月初估計,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0.2%

除了紓困方案的規模不足,另外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即目前紓困方案中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太輕。例如在美國推出的2.2兆美元紓困方案中,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補助金額達到1,500億美元,占總額的6.8%。我國中央拿出的預算中,補助地方的相關費用很少,在經濟部紓困振興預算中的975億元中,大約只有14.7億元是發放給地方政府的,約占1.5%

此一占比不但比美國低很多,更遠遠低於中央與地方預算的比例。依109年中央政府總預算2.1兆元計算,其中有2,894億元發放給地方政府,約占13.8%。在當前經濟即將進入不景氣之際,中央政府提出的紓困預算,至少應該依照總預算的比例來提供給地方政府執行。

受到疫情影響,民眾多不敢消費,受到衝擊的以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為主,這些企業與地方政府的業務最為密切,例如很多商圈與夜市受到重創,就需要地方政府提供較多的協助;再如旅行相關行業受到的影響,地方政府也比中央政府清楚。

更重要的是,當無薪假或失業人口增加時,地方政府都擁有第一手的資料,若能有更多的紓困經費交給地方政府來執行,應該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較之下,民國98年(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時,全球需求與貿易量大減,造成出口嚴重衰退,當時國內大型企業受害甚深,但相對地只要國際經濟復甦,大型企業出口回復成長,經濟很快就會反彈。民國98年(2009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出口成長率分別為-1.61%-20.4%,但是到了民國99年(2010年),經濟成長率與出口成長率就快速回升到10.25%35.2%。所以,當時由中央主導紓困振興經濟方案,就顯得比較合理。

但是,這一次疫情帶來的經濟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出在國內的消費大幅削弱,受害的主要是地方的中小型服務業,他們與地方政府的關係相對較為密切,如果能增加地方政府的預算與強化地方政府的功能,更能提高紓困的效率。

另外,地方政府更有動機想要儘速提振地方經濟,看到疫情略為和緩,就會想要刺激經濟,例如之前清明連假時,南部某些縣市長就想藉機帶動地方經濟,結果是很多知名景點人滿為患,反而讓中央在防疫上難為。所以,在強化地方政府紓困企業與振興經濟角色的同時,必須增加地方和中央合作與協調,才能讓有限的資源達到最有效率的運用,且中央防疫政策也需要地方政府配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成果

總而言之,防疫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同樣地,執行紓困和振興經濟方案也需要中央與地方協力,才能事半功倍。我們建議政府再擴大紓困規模,同時提升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相輔相成,造福國人。











聯合報黑白集/當調查局淪為網軍小弟


2020-04-12 00: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法務部長蔡清祥(右)與調查局長呂文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世衛組織祕書長譚德塞指台灣有人對他進行人身與種族歧視攻擊,台灣政府知道卻坐視不管,反而一起批評他。蔡政府總動員,或稱台灣反對任何歧視,或推給大陸網軍;有些反擊尚稱有理有利有節,有些轉移焦點的政治操作卻太過粗糙。調查局似乎跟著幫帶風向,淪為民粹網軍小弟幫洗白,讓局譽毀於一旦

調查局稱大陸網軍假冒台灣攻訐,查無台灣人攻擊譚德塞的種族歧視言論,並說攻擊貼文多是三月廿七日後開始,並非譚德塞說的三個月前。這種幾乎是睜眼說瞎話、偏離司法專業的言行,竟出自累積數十年功績建立起聲譽的調查局之口,真讓人瞠目結舌!

許多民眾截圖指證歷歷,世衛臉書、推特和挺綠網路社群,不知有多少人身攻擊或種族歧視貼文、P圖;蔡政府一些官員的辱罵,同樣不堪;也有學者針對一到三月中的PTT八卦版進行探勘,「尼哥」等字眼比率不高但赫然在目。調查局坐擁調查大權資源設備,前幾天更網羅網路菁英成立資安工作站,「辦案能力竟不如網路鄉民或個別學者,真是世界級笑話

譚德塞應對疫情值得檢討,對待台灣更不公平,但台灣無論如何都不應回報以人身或種族歧視的攻擊。調查局局徽盾牌意指肩負確保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利益等任務,天平則意寓本著公正客觀、民主科學等精神辦案。誠不知急於向當權者表態邀功的調查局,如何面對這個局徽?











聯合報社論/救急與振興雙缺的抗疫紓困方案


2020-04-12 00:4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的災情正從公衛領域經濟領域蔓延,各國都在對抗疫情與挽救經濟兩條戰線上奮戰,前者關係人命,後者維繫經濟命脈。隨著疫情發展,各國陸續推出加碼再加碼的大規模經濟紓困方案,蔡政府也將經濟紓困規模從六百億元大幅調高至一點零五兆元,並強調還可以加碼。但我們必須提醒政府,紓困不是花錢競賽,資源有沒有及時投放到正確位置,才是打贏這場經濟抗疫戰爭關鍵

相較於衛福單位一月就啟動抗疫措施的超前部署,蔡政府應對疫情衝擊經濟的作為卻慢半拍。早在一月立法院新會期召開前,在野立委就不斷呼籲蔡政府加速推動經濟紓困措施,政府卻沒有回應人民的期待。最應站在經濟抗疫第一線的經濟部長沈榮津,卻終日忙著張羅口罩國家隊事宜。提高口罩產量固然重要,但經濟部忘記自己在產業政策上的高度,把經濟部做成了口罩局,亟需政府協助的受困產業得不到奧援,要不就咬牙苦撐,否則只能黯然熄燈

面對百工百業受到疫情的衝擊,財經部會首長早就應該站上第一線面對。從近月無薪假人數不斷創八年新高來看,這股經濟海嘯已經成形,但政府的經濟應對方案卻還是紙上談兵居多。行政院看到反彈聲浪湧進,日前才急推政委龔明鑫出來救火,企圖打造「經濟版的陳時中」。但紓困貸款放貸速度緩慢仍被質疑救急變成不濟急。在國人眼中,抗疫陳時中經濟陳時中恐怕差很大。

除了起步慢,蔡政府的救市措施也缺乏專業評估,為討好特定族群,不惜撒幣演出。央行日前宣布降息,行政院竟加碼要求公股行庫配合降低車貸信貸利率民進黨立委還要求民營銀行比照辦理經濟紓困成了民進黨政治人物表演舞台,紓困金額從百億變千億到上兆,蔡政府對此驕矜自喜自詡為天大政績,但近月以來民間哀鴻遍野餐廳零售旅遊業頻傳倒閉或放無薪假的案例,顯示政府的紓困措施根本沒到位

抗疫紓困能否奏效,救急與振興必須兼顧,前者是幫國人度過眼前的苦日子,後者是幫國家找到疫情結束後的新經濟道路;但現在政府救急不足,振興更看不到方向。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評論新冠肺炎疫情時說,即便全世界能控制疫情,但在疫情結束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會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意味著經濟活動的改變,張忠謀的談話點出了政府用舊思維應對經濟海嘯的不足。

蔡政府為了不想跟隨馬政府在金融海嘯時推出的消費券政策,在這次疫情中改推酷碰券,犯了救急太慢振興不足雙重錯誤。依照行政院規畫,國人要先掏錢消費才能獲得酷碰券的折抵,誘因已嫌不足;又寄望疫情結束後能刺激國人消費,但目前內需市場已急速降溫,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七年新低很多內需中小型企業可能等不到疫情結束就倒閉。再者,酷碰券的發行與使用局限行動支付平台不但對中高齡不友善未納入行動支付廣大傳統內需產業而言,他們更將承受消費緊縮紓困落空雙重打擊

另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是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除了無薪假人數在未來半年內可能持續創新高,由於各界預期疫情在下半年還不會完全緩解,甚至冬天會再度出現,在下半年畢業生紛紛投入職場時,此次疫情恐怕會加劇年輕族群失業問題,政府必須提早因應,不能讓青年失業問題因疫情而進一步惡化。

振興方案規模已定,國人更關心的是我們要如何使用這有限的資源,像酷碰券這樣有疑慮的政策,政府必須及早修正;對於亟需紓困且影響國內就業的產業,政府必須加速提撥資源,協助業者度過眼前難關。蔡政府必須重新評估如何使用兆元的紓困資源,在救急與振興兩者間取得平衡

【重磅快評】只准州官洩密 不准百姓用Zoom

◆  【重磅快評】遼寧艦如果「不繞台」 威脅可能更大
◆  【重磅快評】卡神批阿滴罵人 忘了當初如何罵蘇啟誠?
◆  【重磅快評】只准州官洩密 不准百姓用Zoom
◆  【重磅快評】從駱以軍道歉來看兩堂代價慘痛的文學課

◆  【重磅快評】沒有中華民國 還有什麼行政院長蘇貞昌
◆  【即時短評】紓困貸款雪中送炭 政府不夠快 也不夠準
◆  【重磅快評】一紙「陸生暫停令」 會是誰的損失?
◆  【即時短評】偏鄉交通深水區 在地角色扮演關鍵一步
◆  【重磅快評】台灣反對任何歧視… 但小明及武漢不算
◆  【重磅快評】台灣想重返WHO 外交攻防不是剪刀石頭布
◆  【重磅快評】柯文哲對陳時中射三箭 綠白之戰一觸即發
◆  【重磅快評】突然封殺Zoom 試問林全揪科群組還在否?
◆  【重磅快評】顏色不一樣 侯友宜只能羨慕黃偉哲
◆  【重磅快評】紐約動物園老虎染新冠病毒是怎麼回事?
◆  【重磅快評】能不能捐口罩的價值錯亂






【重磅快評】只准州官洩密 不准百姓用Zoom


2020-04-12 11:58 聯合報 /   主筆室
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用Zoom在和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進行視訊會議,引發質疑。圖/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就在行政院資安洩密疑慮的一紙公文下,讓全國各級學校教師必須放棄學習多日的Zoom,進而砍掉重練學習新的遠距教學軟體,而就在大家都在聞Zoom心惶惶的情況下,卻被發現駐美代表處口譯哥趙怡翔,大剌剌用Zoom在和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進行視訊會議,這不禁讓外界質疑政府在資安議題上,兩套截然不同的標準

只是,哈德遜研究所是美國重要的智庫之一,立場一向反中親台,口譯哥以政治組長的身份應邀發言,雙方必定會提及重要的台美關係訊息,如果連政府高層的機密外交往來都可以用Zoom來溝通,那學校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真還有何重要洩密訊息可言?

對此,外交部的回應是,使用Zoom是美國方面的要求,同時這也是目前美方唯一使用的通訊的軟體,同時口譯哥在美方通話結束之後,會將電腦所存的通話內容格式化,不會有任何洩密的疑慮。

然而,如果連美國華府的重要智庫都不怕洩密,還在使用Zoom來進行視訊會議,那行政院通令各級學校不准使用Zoom進行視訊教學,這無疑是以大砲打小鳥,過度超前部署」。另外,如果只要在視訊結束之後,將電腦再次格式化就不會洩密的可能,這讓行政院的禁止使用Zoom的資安疑慮,無疑是不攻自破。

從這件事可以看得出來,民進黨從來嚴以待人,寬以待己,別人做不行,自己人做可以,還會找一些冠勉堂皇理由來敷衍搪塞,也可以看得出來民進黨的逢中必反,只要中國製造就認定必會有洩密的可能,但是,舉著反中大旗的川普政府,都還在使用Zoom來視訊會議,這無疑打了民進黨政府一記耳光。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行政院在決策上的粗糙,也可以看出民進黨政府動輒以中國為理由來恐嚇全民的心態,因為,這是標準的只准州官洩密,不准百姓使用Zoom」。









【重磅快評】從駱以軍道歉來看兩堂代價慘痛的文學課


2020-04-12 10:45 聯合報 /   主筆室
《後山來去:豐田村誌》因有受訪人指部分內容不實,最後作者道歉、所有書下架銷毀收場,圖為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村留有日本「移民村」建築物中的移民指導所事務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出版界發生兩起爭議事件一是作家駱以軍長篇小說明朝」遭指部分段落抄襲學生創作,二是花蓮豐田村誌後山來去部分內容遭指虛構。前者在虛構小說中搬入現實經歷惹禍,後者在真實村誌中虛構他人經歷,不同虛實文類書寫,都凸顯創作倫理重要性

在「明朝」中,向來將無數身邊經歷、聽聞故事等共同編織為小說表達世界觀的駱以軍,述及自己真實授課經驗時,將學生創作一併寫入。對他來說,述及學生創作的450字在「明朝」20萬字中可能只是細碎片段,甚至去掉也毫不影響主旨,然而作家如過往創作般例行引用未警覺到這回材料是他人創作,確有不當

或有人說,史上作家都從身邊經歷、聽聞故事取材,但這些取材一來多會經變形,以免侵害相關人著作權或名譽權;二來所取材若是史實,就無侵害著作權之虞。然而誠如法界指出,當所取材是他人創作,就算是寫真實經歷的散文,若來源交代不夠清楚,都恐觸法,何況是寫小說,又何況是老師取材學生創作?駱以軍最後道歉忽略權力不對等」,正因此故

而在「後山來去」案例中,就書中所說,內容材料出自當地社區交流協會兩代接力訪談村民20年,再經協會成員楊富民寫成。儘管為村寫史的世代傳承熱情可感,但當有受訪者指該書部分內容捏造,美事終蒙塵,不僅書全數下架銷毀,20年寶貴訪談資料何時重見天日也未可知。

該書作者楊富民在道歉聲明中,坦承以「不當推理、臆度情節」虛構部分內容,受訪者則說「不能為了提高可讀性就虛構,否則該去寫小說」。確實,若該書未寫出真實人物,而是用假名共築豐田「共相」,倒無不妥;然而,此書一開始就定位是村誌這也是為何號稱灣生後裔寫成灣生回家」,民國106年(2017年)爆出作者身世造假時,引起軒然大波——歷史和小說,畢竟有本質差異

駱以軍將他人創作「紀實」寫入本質上是虛構的小說,楊富民虛構真實人物的歷史,納入本質應是真實的紀實文學,最後對作者乃至書都是重擊。但願這兩起代價慘痛的事件,能為所有人結結實實上兩堂文學課:創作者對創作文類本質與相應的適合材料,顯然該更有自覺,否則即使無法律責任,創作倫理也會釘著你










【重磅快評】卡神批阿滴罵人 忘了當初如何罵蘇啟誠?


2020-04-12 15:59 聯合報 /   主筆室
「卡神」楊蕙如在去年燕子颱風期間指示下線在社群媒體發文帶風向,被依侮辱公務員與公署罪起訴,今天因在臉書質疑為什麼YouTuber可以代表台灣去罵人?再受矚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8日點名台灣發動網軍攻擊他,還用種族歧視字眼,引起國人同仇敵愾,要求譚德塞道歉,YouTuber阿滴、設計師聶永真等人發起募資,要在紐時刊登聲明藉此向世界發聲,響應熱烈但最讓受矚目的回應竟是卡神楊蕙如在臉書質疑為什麼一個YouTuber可以代表台灣去罵人?唉!楊的突兀也算是這次疫情中的奇特現象。

阿滴、設計師聶永真等人為了要替台灣發聲,原本要募400萬元在紐約時報刊全版廣告「台灣人民寫給世界的一封信」,沒想到,短短時間就資到超過1,900多萬台幣,幾為原訂目標的5倍;募資結束後,他們隨即開啟問券調查搜集大家意見,希望能在14日刊出廣告,有人認為原本的聲明太冗長,外國人沒耐心看完 ,今天阿滴等人再公布修改後的第二版廣告文案。

阿滴、設計師聶永真的募資行動雖然引起的反應正反面都有,但應該還算是一次成功的網路募資行動,沒想到會引起「卡神」楊蕙如的關注,並在臉書表示,與其募款去紐約時報上罵人,不如募物資捐贈給需要的國家比較實際。她還質疑阿滴為什麼一個YouTuber的立場可以代表台灣去罵人?我們自己臉書發發牢騷就算了,對外正式的形象還是以外援更好。這次這個廣告她真心覺得不適當,「誰認識的可以去勸一下?」。

YouTuber到底適不適合在網路募資登廣告為台灣發聲,這當然是可以討論的話題,如果他的出發點獲得認同,運作的方式及財務都夠透明,廣告文案也接受捐資者提供意見修正,他有能力資召2萬6,980網友捐資刊登廣告,有何不可?如果有人有不同意見,民主社會中,任何人都發起募資刊登聲明,只要有人認同,旁人又有何權利指指點點?楊蕙如批阿滴不適合,難道捐資的2萬6,980網友也都不適合?  

楊蕙如可是地檢署認證的網軍首領」,去年底被北檢起訴,她在關西風災期間涉嫌指示下線在LINE群組及PTT上發文帶風向,每月給網軍每人一萬元,間接害死駐大阪辦事處前處長蘇啟誠,因行徑太爭議,殺傷力太大,恐影響選情,民進黨還和她大玩切割遊戲,只是切不斷理還亂。

楊蕙如的官司才出沒幾次庭又不甘寂寞,竟說YouTuber適不適合在網路募資為台灣發聲,還說阿滴等人所擬台灣人民寫給世界的一封信是罵人自己臉書發發牢騷就算了,她在發號施令下令攻擊蘇啟誠時,怎麼沒有如此宅心仁厚」?

如果阿滴的聲明中只是遺憾譚德塞沒有阻止錯誤資訊的流傳、誤稱 COVID-19 不具人與人傳播的可能性、我們主動向全世界貢獻、世界和台灣要一起同行等詞是在「罵人」,那楊蕙如真該回頭去看看,當初說人是黨國餘孽」、「爛到該死」、「一群垃圾的老油條」,又是什麼意思









【重磅快評】遼寧艦如果「不繞台」 威脅可能更大


2020-04-12 17:32 聯合報 /   主筆室
中共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號與相關護衛艦隻周五深夜航出宮古海峽,各國紛紛解讀其中的「軍事意義」。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日本防衛省周六晚間宣布,中共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號與相關護衛艦隻,於周五深夜航出宮古海峽,進入台灣東方的太平洋菲律賓海水域。消息傳出,各界頓時猜測紛紜,認為遼寧艦可能再度經由巴士海峽向西進入南海,進行「繞台」恐嚇。

共軍航空母艦出動,對我方的空防與海防,當然仍然形成一定程度的壓力。不過真正看門道的人會知道,如果遼寧艦接下來的行動,真的是穿越巴士海峽進入南海,甚至繼續走台灣海峽北上回到東海,這種繞台看似最聳動,實際上的威脅性相對最小反之,如果遼寧號沒有繞台,甚至這一兩天沒有消息,才是真正威脅最大、我方最值得警惕的情況。

首先要確定一個前提:即使美國海軍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太平洋區的幾艘航艦都處於暫時無法出動狀態,然而以目前的國際局勢看來,華府與北京之間的齟齬程度,距離習近平可能趁機發動21世紀版的珍珠港事變,還有十萬八千里遠。換言之,中共此時派出遼寧號等多艘艦艇,除了基本的訓練目的外最主要價值還是「秀肌肉」、對外宣示實力的表現。尤其在美國海軍苦於疫情的同時,解放軍却派艦遠海長航,顯示對於自身防疫成績有相當信心,才敢讓軍艦航出第一島鏈、超過艦載直升機飛返大陸的航程之外,否則一旦爆發病歷,後果難以承擔。

同時,觀察這次中共海軍支隊的編成,除了遼寧號之外,包括兩艘中華神盾052D驅逐艦西寧貴陽」、兩艘054A巡防艦棗莊日照」、以及五萬噸級的大型補給艦呼倫湖號,均隸屬北海艦隊此一陣容與去年6月遼寧號至今最遠一次長航相同,其中西寧」、「日照」、「呼倫湖」,都是上次遠航的老班底

該次遠航在6月10日出宮古海峽後,一路東南向關島前進,直到距離關島不遠的海域才調頭,並且並非原路折返,而是轉向西南,繞過菲律賓南部岷答那峨島,進入蘇祿海,由菲律賓巴拉望和馬來西亞沙巴之間,穿入南海,隨即北上返國,25日通過台灣海峽,駛回母港青島這趟全程超過半個月的遠航,所展露的實力與企圖心,無疑中共在擁有航艦之後,最強烈的一次表現

因此,如果這次北京決定依樣畫葫蘆,下令遼寧艦再度接近關島水域,甚至再度繞行菲律賓進入南海,就更有示威叫陣,甚至凸顯美軍正因疫情所苦窘境的意涵。華府即便一時啞巴吃黃蓮,但絕對不會忘記解放軍這種耀武揚威的表現,未來在外交政策或建軍規劃上,與北京針鋒相對的程度勢必更強。

反之,如果共軍艦艇並未在第一島鏈之外勾留太久,立刻就通過巴士海峽回到南海,甚至直接走台灣海峽北上,看起來與台灣更貼近,但對台灣與亞太地區的真正威脅性,其實反而比較低。要知道中共擁有航艦之後,當然對我方形成更大壓力,但如果兩岸爆發戰爭,共軍航艦絕對不會部署在台灣海峽之內,所以其通過台海,反而只有交通意義而無軍事意義」。

所以,如果遼寧艦在航出宮古海峽後,立刻又經由台灣南方回到島鏈之內,代表北京採取點到為止的策略,一方面表現自己已經不受疫情影響,同時並不想過度刺激與羞辱美方。甚至於如果仔細觀察其航路,共軍艦隊通過台灣周邊時,航路上是否刻意貼近我方的「紅線」,也可看出其欲表現的態度當然這些細節恐怕不會出現在官方新聞稿,只有周邊各國點滴在心

因此在這一兩天內,如果持續傳出遼寧艦通過台灣周邊的消息,其實反而代表緊張程度相對較低;如果遼寧艦的行蹤在媒體上消失,才代表共軍進一步挑戰改變區域權力關係

於無聲處聽雷」,表面愈安靜愈令人不安,其中的精微與奧妙,大概遠超過只知大呼小叫的弱智政客與鄉民們所能體會

名家縱論/疫情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分析\星期透視/新冠仇恨政治 加速中美脫鉤與兩岸風險

◆  被歧視的滋味誰最懂?
◆  別得罪譚德塞背後的非洲
◆  疫情過後 反中牌還能有用嗎
◆  陸生不來 影響誰更深?
◆  韓國瑜小心「反罷成拙」
◆  畫中有話/底層想紓困 跨得過「申請」門檻?
◆  畫中有話/大官吵紓困 小店已「無言」
◆  漫畫/誰反應才慢
◆  紓困能抓鳥嗎
◆  出入口太多 夜市防疫難
◆  安心上工 不如媒合轉業
◆  透明溝通 才是民主防疫精髓
◆  星期透視/新冠仇恨政治 加速中美脫鉤與兩岸風險
◆  名家縱論/疫情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分析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疫情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分析


2020-04-11 23:43 聯合報 /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幾乎衝擊各行各業,故宮南院藝品店服務業7名員工申請無薪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新冠疫情不斷延燒,人們對疫情影響預期也愈來愈長,原本有人預估一季後,疫情就可被控制,但現在疫情在歐美擴大,六月前能否結束都是問題。尤其疫情未來如再燒向非洲等國的話,今年全年都將受到影響。
疫情影響持續下,國際對今年經濟成長預期也不斷下修,現在預估最低的是,國際金融協會三月底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負一.五%;而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最低的是穆迪信評(Moody),四月初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二%,遠低於主計總處的一.八二%。政府部門可能低估了疫情衝擊!
雖然總體經濟受影響很大,但是不同產業間的衝擊則有明顯不同。現在全球幾乎都出現某種形式的封城或鎖國,消費直接受影響,人與人接觸愈多或需要人口密集消費產業,受衝擊最大。基本上,服務業受影響會大於製造業,後者較容易掌控員工接觸方式;而在服務業中,觀光、餐飲、會展、電影與表演(含職業運動等)受衝擊將最大。
從製造業來看,主要影響來自生產面,早先因大陸員工移動受影響,使生產可能因零件供給不足而斷鏈。現在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生產國家與廠商,慢慢掌握如何協助員工避免感染,縮小生產問題。然而,由於歐美主要國家疫情嚴重,消費受影響,未來可能對一些產品需求減少。依資策會估計,今年全球對電腦與手機等電子資通訊產品的生產,將會減少約一成。另一方面,大家對遠距的採購、消費,及其他需求增加很多,因此半導體、伺服器和網通等產品出貨,應該會有小幅度成長。此外,國內汽車銷售量也有成長,一方面受低油價鼓勵,更重要的是,開車比大眾運輸安全。
至於服務業方面,因絕大多數都需與人接觸,影響嚴重許多。依麥肯鍚三月底的一份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受影響最大的是人多且密集消費的服務業,包括觀光、交通、會展與表演等產業。其次、受到高度影響的服務業,包括百貨、餐飲與夜市等,受到中度影響的,包括服飾、賣場與咖啡等。第三、受影響較小的則是生活依賴度較高的小型服務業,包括便利商店、飲料店和麵包店等。因為這些小型服務業,一方面與生活息息相關外,另一方面這些消費通常都是買了就走,消費停留時間很短,人們比較不擔心感染問題。最明顯的就是,星巴克生意少了許多,而一般飲料店則不減反增。當然,也有服務業因疫情而受惠,比方說醫療、保險、電商與物流等,前兩者與醫療需求有關,後兩者則是因協助減少接觸性消費受惠。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這次疫情主要影響在服務業,而一般服務業僱用員工很多,當這些服務業廠商受影響時,就會減少僱用,因此無薪假和失業人數會很快上升,這是政府必需重視的。尤其大部分服務業廠商,是以中小企業為主,他們承受衝擊能力比較低,只要疫情略為延長,可能就會出現資金斷鏈問題。現在看起來疫情很可能會延續到第二季以後,未來無薪假和失業人數可能快速攀升,政府相關門及補助政策要做好足夠準備。
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星期透視/新冠仇恨政治 加速中美脫鉤與兩岸風險


2020-04-12 00:05 聯合報 /   楊永明 /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美國總統川普(左)和中國大陸主席習近平在防疫戰中,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美聯社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席捲全世界,面對突然而來的瘟疫與恐懼,人們的仇恨言論也開始蔓延。研究指出這三個月在推特上,針對中國與亞洲的仇恨言論,增加高達九倍之多。不只社群媒體,許多傳統國際媒體也加入仇恨大軍,推波助瀾儼然成為正義的討伐。
新冠仇恨言論已經有兩種衍生效應。第一種是在世界各國針對亞裔或少數族群的歧視言論與肢體攻擊大幅增加,因為種族主義在恐懼與仇恨中最易抬頭,亞裔美國人紛紛購買槍枝以自保。美國國土安全部兩天前提出警告,網路和媒體上的仇恨言論,將會直接間接鼓動針對少數族群的暴力行為,甚至可能出現孤狼式恐怖攻擊。
第二種衍生效應是新冠仇恨政治,特別是中美間仇恨政治進入爆發期。許多政治人物開始大聲吶喊仇恨言論,針對特定對象抓狂獵巫,民粹主義無限上綱。中美針對疫情由來、資訊公開、防疫作為等,一輪又一輪互批;尤其是川普總統曾大喊「中國病毒」招致批判,國務卿龐培歐堅持使用「武漢肺炎」卻讓G7外長聲明難產。
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化倒退與經濟蕭條,仇恨政治將加速中美經濟與科技脫鉤。特別是,川普陣營最著名的反中鷹派,也是對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策劃者,白宮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在一月提出警告美國會爆發大流行而被忽視,現在納瓦羅則成為川普最重要的防疫策士,可預見未來他在後新冠對中政策的影響力勢必大增。
其實早在新冠疫情發生前,中美脫鉤就已展開。貿易戰重組全球產業價值鏈,貿易與投資移轉出現大幅移動;科技戰更讓國際社會全球化,可能變成兩個「半球化」,中美各自部署自主科技競爭板塊。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除了貿易與安全理由外,主要在打擊中國科技發展,在中美爭霸中設下難以跨越的科技鴻溝。
然而中美經濟很難真正脫鉤,拿回經濟主權與產業鏈並非易事,中國大陸持續擴大對全球的開放,且對外投資也持續增加,例如即使新冠疫情期間,今年一、二月中國大陸對一帶一路各國計畫的投資達廿七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八;換言之,中國大陸經濟與全世界聯繫仍然緊密,美國的硬脫鉤可能因成本增加而事倍功半。
這次台灣積極防疫作為表現優異,但兩岸間因部分不友善和相互指責,使得關係裂痕加深。台灣民間對於被排斥無法參加世衛組織,負面情緒超載。另一方面,北京與大陸民眾的對台認知也在改變,兩岸交流早在疫情前中斷,許多台灣對外行為被認定是尋求獨立的掩飾。此時此刻兩岸關係真有回不去了的感慨!
近來美國對台灣支持更是超乎尋常,國會通過各種挺台法案,川普官員更偶爾以台灣反諷北京,但美國此時的打抱不平,看在國際關係學者眼中,是在打「代理牌」,藉以批評中共體制與政策,測試北京的兩岸底線,兩岸風險也因此提升。
回顧歷史,瘟疫與戰爭的關係異常緊密。當中美脫鉤因新冠仇恨政治加速擴大,兩國政府間的不信任與對立加深之際,在軍事與地緣政治發生意外或衝突的可能性大增。特別是這陣子中共解放軍戰機繞台或軍艦操演,同時美軍軍艦穿越台海等消息,次數與頻率多到習以為常。這當然不是好消息,因為實際上,當中國的國力與美國越來越接近時,兩岸軍力卻越來越失衡。
哈佛大學約瑟奈依教授指出,「如果新冠肺炎是一場考試,中美兩國都考砸了!」奈依認為中美兩國仍在爭奪零和政治利益,卻很少相互合作防疫。至於台灣,此時要注意兩岸不信任持續惡化、中美交惡找宣洩口,以及台海軍事安全情勢,避免新冠仇恨政治激化,有效管控兩岸風險。








畫中有話/大官吵紓困 小店已「無言」


2020-04-12 00:21 聯合報 /   邱德祥
圖/邱德祥


文具行店門口的迎賓狗布偶戴上口罩,凸顯新冠疫情的嚴重性;面對門可羅雀衝擊,「狗無言」,不知是黑色幽默,還是無言的抗議。

受新冠疫情衝擊,產業多受影響,除觀光航空旅宿業,一般小店成了疫情下的沈默大眾,更是「統計黑數」。只是大人們,當您們還在為怎麼發錢、發多少紓困錢,僵持不下時,基層傳統小店可能早面臨危急存亡之秋。








畫中有話/底層想紓困 跨得過「申請」門檻?


2020-04-12 00:26 聯合報 /   陳柏亨
圖/陳柏亨


疫情影響,政府慨然紓困,惟紓困申請是門學問與技能,成了一道隱性門檻。看得見的招牌三明治人、資源回收人士、街友們,與看不見的弱勢底層,或成了「無法獲得公平對待」的大多數。無論是振興券、酷碰券,抑或紓困方案,政府的美意能廣被寶島上每個角落







韓國瑜小心「反罷成拙」


2020-04-12 00:08 聯合報 /   何華國/大學退休教授(嘉縣番路)
被媒體問及會不會被罷韓影響心情,戴著口罩的韓國瑜說:「你看我的眼睛,笑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前全球疫病肆虐,高雄市韓國瑜面對罷韓第二階段審查過關後,不思為高雄市民防疫做好超前部署,竟對罷韓超前部署反制,韓市長此舉,可能「反罷成拙」。

韓市長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停止罷免,其結果可能有二:一是法院駁回聲請;二是法院受理聲請,進行冗長的司法審理程序。如果法院駁回韓國瑜的停止罷免聲請,韓市長此舉勢必引起更多市民的關注,無疑對罷韓有催票效果。要是停止罷韓聲請需進行冗長的司法程序,也極有可能更引發罷韓市民的不滿。

雖然韓國瑜認為,罷免案連署有「偷跑」嫌疑,然而高雄市民再重新連署罷韓也不是不可能。果如此,其未來罷韓力道就不可小覷。照這樣看,罷韓投票不過是遲早的問題而已。
如果韓市長真的被罷免了,以他自認為對高雄市政盡心盡力,以及「開大門,走大路」的氣魄,大可再投入補選,訴求還給他一個公道。但這次和罷韓市民直球對決,可能引發市民的非議與公憤,未來東山再起的機會反而可能變小。

要是罷免案未過,也幾乎有四分之一高雄選民參加罷韓連署,未來想政通人和,可能得更加把勁,若還想再競選連任,大概也沒什麼機會。

總之,韓國瑜在面對罷韓第二階段連署過關,不思爭取市民的同情與支持,卻選擇向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停止罷免的法律程序,葬送未來可能迴旋和發展的空間。以韓市長的「聰明睿智」,豈可不慎乎?









透明溝通 才是民主防疫精髓


2020-04-12 00:10 聯合報 /   麥明晴/大學教授(高雄市)
紐約州長郭謨十日承認低估病毒,但拒承認防控不力,全州新冠肺炎新增總死亡病例數突破七千例,他稱聯邦政府應該負起更多責任。 圖/州長辦公室提供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恐慌中,各國官方疫情記者會,成為民眾得知疫情即時進展的消息來源,也成為一種心情寄託。
美國災情最慘重的紐約州,州長郭謨每天舉辦記者會,說明疫情、解釋政府對策、對民眾喊話、也回答媒體問題,以下節錄幾個令筆者感受深刻的論點。
一、紐約人必須持續做對的事。郭謨說紐約州確診人數曲線正在拉平,因為紐約人正在做對的事:城市停止運轉、保持社交距離(NY PAUSE + social distancing)。紐約州同時提出「3S」口號:留在家裡(stay home)、停止散播(stop the spread)、拯救生命(save lives)。如果人們持續做,曲線將拉平、甚至可反轉。
二、紐約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痛苦。九一一事件紐約州失去了二七五三個人,而新冠肺炎至今已經失去七○六七人,數字還在增加。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張臉,每張臉背後都是一個家庭。
三、何時可以回到正常生活?郭謨說這是他被問最多的問題,包括他女兒也問。他回答,應該思考的不是回到過去正常生活,而是如何往前到新的生活,達成新的常態。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變得前所未有的小,人們對於何謂「日常生活」要有不同認知,例如對於公共衛生系統的要求與準備,必須有新標準,對於人類生活習慣與距離,必須重新定義。
人們也必須更快速探索運用科技,盡量使生活正常運行,例如運用網路通訊技術讓大多數的工作與教育得以進行,醫療診斷的視訊化、教育的視訊化、在紐約州甚至法庭審理案件也視訊化。
近來不少聲音指,美國抗疫表現大大不及格,或是民主對疫情控制表現,不若威權體制出色等。真的嗎?
面對爆發的疫情,民主制度因為尊重且必須顧及人權,的確在動員物資、控管民眾行為方面能力,不若威權體制有效率;但是從台灣、歐美各國例子可看到,只要給民主體制時間,政府官員透明的政策解說、與人民面對面溝通,將使人民感到安心,並體認到環境的困難,接著人民的公民素質與同理心等善的一面將逐漸顯現,凝聚成社會力量,合作將疫情穩定下來。







陸生不來 影響誰更深?


2020-04-12 00:07 聯合報 /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
中國大陸教育部宣布一○九學年暫停陸生來台就學,讓已受少子化衝擊的大學招生雪上加霜。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教育部近日針對台灣動作頻頻,第一次是發文要台灣正視陸生返台就學問題,「要求台灣當局切實負起責任,保障陸生的正當就學權益」。台灣延續慣例不「立即和實質」回應之,大陸教育部港澳台辦負責人旋即在兩天後表示「暫停二○二○年大陸各地各學歷畢業生赴台升學就讀。」
對於深受少子化衝擊的台灣各大學,從二○一一年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專院校正式學制後,陸生已是重要生源之一。尤其博碩班招收陸生狀況,更是節節高升。
據陸委會資料,一九年在台就讀研修生加學位生約二萬五千人,以一年十萬學雜費和其他各項費用粗估,對於台灣經濟至少一年廿億元以上。各大學尚有更多姊妹校單一學期交換生,以及大陸三加一學制(大陸三年、來台一年)的短期生。大陸暫停開放政策,對台灣各大學可說是雪上加霜,其他行業亦會連帶影響。
陸生不來,除教育界損失外,兩岸的文化和觀念交流更會急凍,加大兩岸歧見。「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在學校所接觸的陸生,初來台之際仍會以大陸長年教育觀念看待台灣,但一學期或更久接觸之後,自然而然喜歡上台灣的種種(美食、排隊文化、社會風俗、人情味等);要回大陸時,莫不跟我表示:「好喜歡台灣!希望還有機會來。」也有少數回大陸在本科畢業後申請到台灣碩博班就讀。
台灣學校對陸生的教育影響,不只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有待人處事的台式儒家文化,當然民主、自由風氣,更會在大陸年輕學子心靈慢慢萌芽。陸生不再來,台灣喪失一個最低成本、也最容易改變大陸新生代的寶貴機會。
猶記昔日至吉林大學交流,有教授興奮跟我說,跟台灣老師用普通話就充分討論,縱使有著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差異,兩岸學生近年大量移地學習,也是仰仗語言互通,讓兩岸年輕人能「異中求同」,了解彼此。
大陸教育部拒讓陸生再來,或許是短期疫情和長期政治因素考量。十年來是否有太多的陸生已讓台灣「統戰」成功?陸生返陸後,日常生活和社會若對民主、自由過度強調與主張,不啻是造成大陸社會不安的不定時炸彈嗎?
大陸廖承志曾在給蔣經國的信中提到魯迅的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多年之後,兩岸在疫情尚未度盡,即因為武漢包機問題纏鬥數月,而禁陸生登台政策,應是大陸整體對台策略下的又一新宣示,看來兩岸恩仇日益加劇之下,相逢再也難笑了!







被歧視的滋味誰最懂?


2020-04-11 23:48 聯合報 /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湖北台胞返鄉救援會長徐正文(右二)日前與3名滯留武漢台胞家屬,呼籲政府協助他們的親人回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日前指控台灣網民對他人身攻擊,蔡總統為此在臉書反駁,並說台灣比誰都知道被歧視和孤立的滋味。另閱十一日民意論壇「被歧視被孤立武漢台胞最懂」漫畫,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有無限感慨。在國際上,被歧視被孤立滋味,台灣是懂的;但在台灣,被歧視被孤立滋味,陸生陸配及「小明」也是懂的。
滯留武漢台人無疑最能感同身受,儘管武漢已解封,他們的身分仍被註記,列為黑名單,一種揮之不去的恥辱印記。不僅滯留武漢台人,還有陸生陸配,儘管大陸疫情已趨緩,陸生來台禁令仍沒解除,更別說之前針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
曾有朋友孩子從大陸來台當交換生,她告訴我們,選修課程時,竟有老師公然在課堂上說,不歡迎陸生選修他的課,讓孩子感到非常震驚錯愕!大陸今年暫停陸生來台就學,對於少子化的高教,不啻雪上加霜,但孰令致之?
還有,先前滯留武漢血友病童及其陸配母親飽受網友謾罵。另一名先前滯留湖北陸配,當她想念台灣女兒,和女兒視訊時,年幼女兒卻童言童語地跟她說:「媽媽,妳還是不要回來好了,老師說,妳會把病傳染給我們。」我能理解這位陸配母親的崩潰和心痛,及無能為力。
無獨有偶,近日和老闆娘聊到歐美疫情慘重,老闆娘脫口而出:「攏嘛你們大陸害的。」隨後她意識到自己的失言,馬上加了一句「不好意思喔!」一句不好意思,當然並非出自內心,更無法消除潛藏心中許久的偏見歧視。
在這場世紀瘟疫中,陸人陸配承受前所未有的歧視和排斥,人情冷暖,感受很多。當整個社會,從政府官員到民代到綠營媒體,或者也可以說,當整個社會氛圍把仇中反中,推向高潮,這種歧視滋味,陸配比誰都懂。
有句話說:「當你用一根手指頭指著別人時,別忘了,另外四根手指頭正指著自己」。當蔡總統訴說,台灣最懂得被歧視被孤立滋味,忘了滯留武漢台胞還有陸配,誰懂他們被歧視的滋味?疫情終有一天會結束,只是在這場瘟疫中,被列為黑名單,被投以「疫」樣眼光,遭受的偏見歧視,何時才能消弭?






疫情過後 反中牌還能有用嗎


2020-04-12 00:11 聯合報 /   孔言/大學教師(台北市)
陸生不來,大專院校的雙重海嘯來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生暫停來台,對於蔡政府來說,正好滿足支持獨派人士的心願。新冠疫情不但沒有把兩岸關係拉得更近,反而更加壁壘分明。對於蔡政府來說,也許正好滿足了「沒有九二共識—去中國化」訴求。顯然,從去年打「反中牌」贏得執政權,一洗上次敗選的恥辱。問題是:未來四年,我們的國際視野放在哪?還有經濟發展又要植基在哪?
陸生不來,就和陸客不來一樣,相關產業立受衝擊;想用新南向來補空缺,這兩年的觀察下來告訴我們那是「空景」,換不回來國內觀光與相關產業的榮景。
陸生不來,從一百學年開始建構的兩岸文教與民間交流,播下的民主自由種子,一下子全被拔起。陸生不到台灣求學,還有歐美各國與港澳星等地可選擇;可預見的是,只要蔡政府堅持現在的態度,未來四年,陸生與兩岸高教交流將會是空白,加上國內少子女化將更嚴峻,不少高校,特別是私立高校,是否會如骨牌般連鎖熄燈。同樣地,教師大量失業潮,會轉往西向尋求發展。
只是,防疫是全球共同責任,我們想以這段期間的防疫成績,做為重返參與WHA的良機;別忘了,中國大陸在武漢封城至解封,這七十六天抗疫經驗,顯現他們和當年處理SARS時大不同了!他們的封城經驗,有些國家正在採行。而且,在疫期與抗疫過程中,擔心疫病傳播要求保持社交距離的「不接觸」時代經濟模式,大陸部分城市也發展出一套新經濟模式;疫期緩和後,他們對世界經濟發展可能會扮演更重要角色。
我們的抗疫當然有亮麗成績,可是疫期後的經濟發展,只想用以往獨厚美日那套,不去正視中國,只想拒絕所有與中國的關係,能否順利浴火重生?還待觀察啊!








紓困能抓鳥嗎


2020-04-12 00:16 聯合報 /   張健常/環教志工(新北市)
外來鳥種埃及聖䴉族群,對環境生態造成壓力。 圖/鳥友提供


一早騎車晨運,沿新店溪河濱單車道,經華中橋往中興橋下,被泥灘上一大群黑頭大鳥吸引。停下來算了一下,至少卅隻以上,正忙碌地啄食沙洲上的魚蝦蟹貝,不時拍翅鼓譟互相推擠,由於聲勢可觀,本土的鷺科野鳥只能避讓一旁。
這鳥名埃及聖䴉,顧名思義係外來種,一般咸認是卅年前私人動物園豢養的六隻,颱風時自籠中逸出。十年前專家估計族群量尚不到六百隻,近年繁衍倍數成長,排擠原生鳥種棲地環境,已對自然生態平衡帶來隱憂。
八年前,林務局受農委會補助,針對「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䴉防治計畫」做過研究、監測及調查,根據林務局最新統計,如指數型成長的埃及聖䴉已多達三千巢,達八千多隻,再演變下去就可能是生態浩劫了。
多年來,台灣農業經濟已吃了不少福壽螺的虧,相較於看不到的病毒,控制鳥類帶來的潛藏危害,理應有更實際的作法。疫情當下,政府忙著管制口罩生產配售與援外,紓困補助蘇揆還喊出「一兆救台灣,大家度難關」的豪語,對於外來強勢鳥類蠶食寶島土地資源,請問可有更具體的辦法?







出入口太多 夜市防疫難


2020-04-12 00:14 聯合報 /   葉美霞/公退(彰縣和美)
為防止潛在傳染鏈成防疫破口,即起民眾逛夜市須全程戴口罩,攤商對用餐座位安排要有安全距離。 記者季相儒/攝影


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即起觀光景點夜市和寺廟管制人流,其中景點與寺廟,出入口大半不多,較易管控;但許多夜市不只有單一出入口,恐難堵防疫漏洞。
台灣人愛逛夜市,人潮來去自如;如今病毒肆虐,以台中熱門逢甲商圈來說,出入口達卅處,夜市主委無奈表示,很難設關卡來管制人潮。從電視新聞畫面看,雖然人流比過去減少幾成,還是有不少人,不但沒戴口罩,還邊走邊吃喝,市府人員還要舉牌勸導。
夜市要節制人流,應讓攤商和民眾,能在不損其利又能配合防疫下管制,維持「社交距離」,否則更易成破口!







安心上工 不如媒合轉業


2020-04-12 00:11 聯合報 /   張有賢/製造業(新北市)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前排左三)等人日昨宣布縣府配合「安心即時上工」計畫,共釋出473個職缺。 記者李京昇/攝影


疫情影響產業,政府為了紓困,陸續推出各種方案,為搶救非典型或減班休息(無薪假)勞工,推出「安心即時上工」方案,到政府公部門打工,一個月最多八十時小時,最多可領一萬二千六百多元,最多可領六個月。
為民救急政府用心良苦,不過以往受較大災變時,也曾推出短期以工代賑方案,但很多常是對社會無助益的工作,最後變成浪費資源,對國家財政或受影響民眾都是損耗,民眾對將來還是安不了心。
猶記以往工商業界對於經濟發展需求,總是大喊「五缺」,其中一缺就是「缺人」。這時候,公部門是否該改變思維,盤點各行業人力需求,積極引導人力至缺工產業,把一些紓困津貼或補助,轉至補助願轉行民眾,或接納轉業民眾之公司行號,激勵雙方媒合,如此可解缺工問題,又讓受疫所困民眾,短期內重新上工,如此應該是比政府短期撒錢,民眾也不能新增謀生技能,又只能領少數補貼,對社會整體幫助應更有助益。







別得罪譚德塞背後的非洲


2020-04-11 23:51 聯合報 /   曾家珍/藥師(台北市)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對台灣飆罵3分鐘,後續效應引討論。 (歐新社資料照片)


台灣為了想參與WHA,利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機會,挾防疫成果向世界炫耀;到處贈送口罩摶取好感,甚至抗議WHO秘書長譚德塞的汙衊台灣,從總統到朝野,從官員到網軍,不止批判,還大加謾罵批評,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架勢。

俗語說「呷緊弄破碗」,要知道這位衣索比亞籍的譚德塞,背後有非洲各國在撐腰,台灣若得罪了這些非洲會員國,連想都不必想了,這些努力當然也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