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補貼弱勢租屋 比蓋社會宅實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治安一向穩定」,蘇貞昌的詐團話術
◆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武器誰操作?
◆  經濟日報社論/補貼弱勢租屋 比蓋社會宅實際






經濟日報社論/補貼弱勢租屋 比蓋社會宅實際


2022-07-24 03:56  經濟日報/   社論
補貼弱勢租屋,比蓋社會宅實際。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他承諾八年蓋5萬戶社會住宅,但只蓋2萬戶,因而中央政府八年20萬戶的承諾一定跳票。內政部營建署立即發布「社會住宅是照顧市民優先,毋須和中央比較數量」的新聞稿回應。地方政府為何不願興建社會住宅?有無替代方案?都值得討論。

前總統馬英九為回應「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訴求,2011年6月遴選台北市及新北市五處基地試辦社會住宅,2012年12月30日施行「住宅法」。蔡英文總統上台後,2017年3月行政院核定「社會住宅興辦計畫」,擬於2017至2024年間興建12萬戶及包租代管民間空餘屋8萬戶,來達成八年20萬戶的目標。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截至今年6月30日,包括既有、新完工、興建中及已決標待開工的全國社會住宅達成數,包括中央政府20,758戶及地方政府37,866戶。規劃中的包括中央政府55,863戶及地方政府8,822戶;其中後者主要為桃園市4,111戶及高雄市1,758戶。因此,八年20萬戶的目標顯然即將跳票。

政府通常要求社會住宅的申請者屬於經濟或社會弱勢族群,並以市場行情的五折至八五折收取租金,且提供六至12年的居住年限。然而,地方政府預期難以回收投資社會住宅的成本,因而躊躇不前。目前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僅補貼社會住宅興建及修繕期間的融資利息,以及營運期間的非自償性經費。不過,相較於建商蓋新屋,地方政府興建社會住宅時,會因預算限制而使用品質較差的建材,導致日後維修成本較高。而在營運後,需增添管理人力及物力,卻只能從所得來源不穩定的弱勢族群回收廉價租金,因而無誘因興建。

從自用住宅比率、餘屋數量及人口結構變遷來看,興建社會住宅並無急迫性。首先,在2010年底,我國家戶自住、親屬提供居住、租賃及配住的住宅比率分別為84.7%、4.9%、7.6%及2.8%。和其他非計劃經濟體系的國家相比,我國的家戶擁有自住房比率僅次於新加坡,也因而有租屋需求的家戶比率處於倒數位置。其次,去年第3季,全國住宅存量相對普通家戶數的比率為107.9%,超過國際公認有超額餘屋問題比率的105%。最後,我國在2020年及2021年,人口已呈現負成長,國發會更預測2070年全國人口數將降至2021年的六至七成。因此,現在興建社會住宅,40年後可能被閒置。

政府積極提供社會住宅會衍生資源配置無效率及逆向所得重分配的問題。 首先,為加速興建社會住宅,中央政府向銀行聯貸4,100億元。在興建完畢後,因租金遠低於市場行情,並不致於出現閒置問題。然而,這些社會住宅卻會排擠民眾對民間出租房的需求。若政府能將社會住宅用地釋出給建商投標,依市場需求提供成屋給住宅或工、商用途,而不會侷限於住宅出租房的用途。

其次,為避免社會住宅閒置,地方政府對申請家戶的限制多為當地家庭年所得50%分位點以下。然而,在都會區恰好合乎門檻標準的申請者,在全國卻是高所得者。這導致都會區的社會住宅分配,變成高所得者的樂透抽獎。例如,台北市明倫社會住宅申請資格是家戶年所得158萬元以下,中籤率只有8.2%。其三房型住宅每月租金40,500元,卻只有所得接近門檻標準的家戶付得起,悖離扶持弱勢族群的美意。

政府若不積極興建社會住宅,如何解決弱勢族群的居住問題?政府可先將有急迫需求的弱勢族群,分配到由閒置旅館改變成的社會住宅。接著政府可將其餘有需求的弱勢族群,納入目前所推動的300億元租金補貼方案。一旦政府提供這些人承租民間房屋15%至50%的租金補貼,除合乎社會住宅政策的原始目的外,也可節省巨額的興建成本。









聯合報黑白集/高端武器誰操作?


2022-07-24 05:50  聯合報/   黑白集
陸軍裝甲564旅今天執行CM11戰車鑑定保養作業出意外,在車內被砲尾環壓傷昏迷的士兵全若堯 ,家屬忍痛接受不治事實,同意放棄急救。記者潘欣中/攝影



義務役士兵全若堯遭勇虎戰車砲尾環撞壓致死,成為第一個出事的四個月役期役男。全爸爸接連質疑「這個政府怎麼了?」「國軍生病了嗎?」蔡政府會不會拿出「國防布」來忽悠?全民都在看。

意外發生後,軍方稱疑因戰車砲塔穩定系統異常的「技術原因」,卻絕非答案。果然很快被質疑「四個月的義務役為什麼能操作戰車?」八軍團政戰主任也表示「他們不應該操作這種高端裝備」,但全男獨處砲塔卻是事實,軍方當然要給交代,也要有人負責。

但懲處幾名軍士官就結案嗎?畢竟事發地在屏東三軍聯訓基地,全男很可能參與了駐地、基地甚至聯合作戰訓練,僅四個月役期足夠嗎?遑論參與戰車演訓保養,顯示整個兵役、演訓、軍備制度都有問題。

再往上探究,隨著兩岸情勢緊張,役男戰力屢遭質疑,去年九月國防部因而宣布恢復下部隊。最近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思博更稱台灣應讓青年男女服役至少一年,更凸顯兵力短缺、訓練不足窘境。是否因為人力不足、演訓卻更多,才讓四個月役男也須參與戰車鑑定保養作業?而這責任算誰的?

兩岸關係緊繃,只好加強戰備,買更多高端武器,但誰來操作?天下沒有不流血流汗的演訓,更沒有速成的勁旅。全爸爸痛陳「不希望再有第二個」,蔡政府能給保證嗎?










聯合報社論/「治安一向穩定」,蘇貞昌的詐團話術


2022-07-24 05:50  聯合報/   社論
李鴻淵以行刑方式槍擊5名被害人震驚社會。圖/讀者提供



南投發生四死一重傷槍擊案,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台灣治安一向穩定」;名人接連遭騙、民眾幾乎人人都曾接過詐騙電話或簡訊,行政院宣稱成立「打詐國家隊」。但這些就跟蔡政府上任之初喊的「毒品零容忍」一樣,對於治安問題,蔡政府最不缺的就是如詐騙集團話術般的空洞口號。

執政黨立委公布的政府數據,台灣去年平均不到四天就傳槍響。光是最近一個月,全台不分北中南東,幾乎都聽得到槍聲,從酒後衝突、討債、幫派鬥毆到廟會衝突,甚至有未成年少年疑被教唆接連對店家開槍。台灣成為「慶記之島」,警政署則強調去年一百件槍擊案全數偵破,破案率百分百。但找到開槍者後,有幾件查清楚槍枝來源?背後影武者有幾人真正受到法律制裁?

這個問題,只要問問曾多次與蔡英文總統同框、後曾遭人槍擊的「館長」陳之漢就知道。檢警宣稱破案,年輕槍手迅速落網,查出幫派收錢接案,但廿五萬元價碼就可找人開槍,難怪台灣槍聲不絕於耳,至於買凶開槍的幕後藏鏡人則逍遙法外。

南投槍擊案的凶嫌輕易就「撿到」三把槍、百餘發子彈,開槍前還先裝上滅音器;從行凶動機、過程到槍枝來源,處處充滿疑點。警方強調案發後廿一小時就抓到人,但就跟許多重大槍擊案一樣,槍彈來源查無下文,留給被害人與民眾滿腹疑惑。

再看看已成台灣民眾日常的詐騙案,過去兩年全國受理的詐欺案件已是所有刑事案件之冠,案件數更從二○一九年的六萬二三六一件,迅速上升到去年的九萬七八七一件;三年前還是國內排名第四的犯罪類型,過去兩年都躍居首位。

蘇揆廿日領軍展現「打詐國家隊」成果,號稱十二天查獲四○八個詐團、羈押上百名犯嫌人、查扣一億多元不法所得資產。但蘇貞昌沒說的是,去年詐欺案件不起訴的比率超過五成,透過遊戲點數詐騙的案件更將近九成五不起訴,意即多數犯罪者逍遙法外,受害者求償無門,而每年數十億被詐騙的不法所得,瞬間就被洗錢到海外,執法機關想查扣凍結都來不及。而且查緝詐團,最容易抓的是賣帳戶者、跑腿領錢的車手、應徵打工卻被騙去機房打詐騙電話的成員,但隱身幕後操盤者總能輕易轉戰各地,重新建立詐騙基地。

更值得重視的警訊是少年犯罪,加入詐團、被黑幫運用當槍手等案件愈來愈多,甚至已有少年車手成長後升級為詐團首腦或幹部等情況,但是政府在意嗎?治安問題叢生,執法單位卻只追隨執政黨,創造華而不實口號,對黑道幫派在社會各階層蔓延、少年遭犯罪集團吸收利用等情況,毫無作為。

最令人驚心的是政黑合體,而且和治安惡化有絕對關係。檢視這幾年民進黨與黑幫關係,有北聯幫背景的民進黨政二代趙介佑詐欺、毒品、暴力討債樣樣來;曾是販毒集團金主的雲林縣議員顏旭懋因跨國走私毒品遭起訴後,才被民進黨開除黨籍;中常委和中評委裡更不乏具有黑道背景者。至於警界人事,民進黨派系與政、商、黑等多方勢力插手,早已不是祕密;內政部長徐國勇和警政署前署長陳家欽,更公然上演警政人事權大亂鬥。

當民進黨公然向執法人員示範人脈比辦案重要,查水表比抓詐團更政治正確,服務權貴也比花心思整頓治安死角更容易獲得高層關愛眼神,難怪台灣處處聞槍響,人人接詐騙電話,不小心撿毒品。再多的治安口號、再華麗的國家隊,都只證明蔡政府是最大詐騙集團。


名家綜論/網路陷阱多 誰來保護小紅帽?\星期透視/選舉是政壇的照妖鏡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平庸的邪惡 民進黨產物
◆  從南韓曹國醜聞 看台灣論文門
◆  陳時中眼淚 難撫平萬華人創傷
◆  大屋頂下/智堅辛苦了(上) 蔡英文論文及川普開槍
◆  星期透視/選舉是政壇的照妖鏡
◆  名家綜論/網路陷阱多 誰來保護小紅帽?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綜論/網路陷阱多 誰來保護小紅帽?


2022-07-24 05:48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示意圖。美聯社



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台灣去年生育率更創全世界最低。少子化讓歐美各國更重視兒童上網安全,關心新世代在社群平台的學習、交友、娛樂,然而我們對兒少的保護足夠嗎?

日前有男子在網上假冒女律師,誘騙未成年女孩提供裸照和裸照視訊。年初傳出有少女想當內衣模特兒,五年間提供六百多張照片給惡男。

衛福部統計,網路性剥削案件逐年攀升。去年上半年有九○二件,創歷年同期新高;兒少色情影像相關犯罪七五八件,相當於每天有四名兒少受害。

網路兒童詐騙案也層出不窮。去年有國中女生在網路遭人誆騙「幫助貼文就可賺錢」,被騙了近一萬元。台灣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發現,每七個小孩就有一個遇到網路詐騙糾紛。美國統計,二○一七至二○年間,兒童青少年詐騙案件激增一五六%,比老年人詐騙還多;主要為收集個資作為身分盜用,青少年也容易被名牌吸引,被騙轉帳,一下錢就沒了。

無論惡狼恐嚇少女拍裸照影片,或各類的網路詐騙,疫情爆發期間,兒童上網時間變多,遭遇網路性勒索或詐騙更惡化。

網路雖是兒童最佳玩伴,卻是極度扭曲。這十年,兒童使用網路行為大增,學習、交友、娛樂,無不透過社交媒體和網路,卻也容易接觸假訊息、網路霸凌、非法內容,不知不覺成為受害者。

英國專家說,政府為保護乘車安全,會要求兒童安全座椅,「難道兒童上網安全不比行車安全更重要嗎」?兒童如何在網上安全對話、社交,甚至應對網路機器人?進階的網路內容保護政策,已是全球主流。

今年英國實施全球首部「適齡設計規範」,要求科技巨擘谷歌、Instagram、YouTube、TikTok 等,密集推出系列符合規定的措施,包括關閉未成年用戶個人化推薦、預設帳號內容僅自己可見等,聚焦加強旗下產品在未成年保護的力度。

英國政府說,每五個網路使用者就有一個兒童,程式撰寫者和系統工程師都應以最佳方式承諾考慮兒童利益的服務,「每個人都希望兒女能在網路上安全的學習、探索和玩耍,政府必須行動,給下一代更健康的網路空間」。

英國今年加碼推出「網路安全法」草案,是全面規制網路內容安全的里程碑。除了強調保護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為首要,另一重點是保護兒童不被有害內容傷害,防杜網路詐騙,要求平台服務者協助並設計避免人們接觸非法內容的機制。主軸在迫使科技巨頭承擔責任。

再看台灣,最近NCC提出爭議極大的數位中介服務法,社會最擔心的是它是國家機器用來扼殺言論自由的「法律」,並非真正關心網路內容和中介服務的安全。

綜觀這部被喻為大雜燴的「數位中介服務法」,中間略為提到衛福部對兒童和少年的主管責任,以及警方為涉及詐騙和猥褻物品播送販賣的主管機關。然而,並未像英國網路安全法所楬櫫的:保護兒童免受有害內容侵害,政府如何藉此法增進網路安全?政府干預如何達到期望效果?及何謂危害最大的非法內容和犯罪活動?皆應以減少任意審核的風險為前提,才能在民主中發揮重要作用。

至於中介服務者的責任,既然涉及內容,和保護未成年人免受合法但有害內容侵害,責任應在Meta和谷歌等科技巨頭。英國偏向系統和流程管理,讓平台或社交媒體負起防止詐騙廣告責任,而不是「授權」各主管機構做內容監管者。法案要求訂定有害內容類別,例如可能鼓勵虐待、騷擾或自殘的內容;且議會要批准清單才可行。基本立法思維和台灣真有天壤之別。












星期透視/選舉是政壇的照妖鏡


2022-07-24 05:48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2020總統大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百年以前西方民主政治曾經歷一段腐敗墮落的過程,權貴透過綁樁作票玩弄選舉結果,政府則在利益團體包圍下宛若富人俱樂部。不少人因此對民主制度產生反感,認為所謂民主純是口號,根本未能改變權貴專擅的本質,差別只在過往透過世襲血統取得權位,現在則需透過選舉形式;兩者根本換湯不換藥,統治者仍然是原來的那一批權貴。

民眾的失望使得法西斯與共產黨趁隙崛起,但仍然有一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為民主辯駁,強調民主還是有優於威權之處。其中佼佼者便屬社會學大師馬克思韋伯,他認為掌權者雖然來自相同的階級背景,但民主制度迫使這些權力的競逐者必須在公開平台上相互撕咬,如國會論辯與選舉競爭的過程。透過彼此互揭其短,民眾乃可以悠閒地當個觀眾,從一堆爛蘋果中挑出較不爛的一個。韋伯對民主的有限期待,使得他被後世研究者冠上「失望的自由主義者」(Liberal in Despair)稱號,他所提出的觀察則被歸為「菁英民主理論」。

二次戰後社會力變遷,造就民間團體的興旺,如近來吸引媒體關注的美國槍械協會與反墮胎組織等皆為顯例,有些學者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甚至認為團體競爭可能取代政黨政治,成為民主運作的重要支柱。團體勢力的崛起賦予了民主政治新的意涵,透過民眾的團體認同與團體的自主性,民主教科書上的分權制衡不再遙不可及,人民的基本人權也因而獲得落實。換言之,所謂的「多元主義」讓許多民主理想不再只是口號。

然而,在許多新興民主國家中,團體的認同與自主性仍然明顯不足,這使得不少團體必須依附權勢以取得生存的奶水,類似例證在台灣便俯拾皆是。如在保護藻礁運動中,許多環保團體不敢堅持原先主張;最近的論文抄襲爭議,傳聞台大竟找不到敢挺身而出的審議學者。甚至還有在野黨發言人,因為發言不如執政黨意,竟被迫公開道歉並遭拔除黨職。

當許多應該獨立督促政府施政的團體,或因害怕遭查水表或因利益所趨選擇配合執政者時,憲政設計的各種制衡機制,便很難有發揮的空間。近年來立法院、監察院的功效不彰,應該已是公認事實。而在這樣的氛圍下,希望在野黨單獨硬起來對抗執政者,毋寧也顯得有些一廂情願。在缺乏有效監督與制衡的情勢下,任何人若還相信政府會主動關心民眾福祉、捍衛人民基本權利,恐怕不是天真便是自欺欺人。

有人說,台灣的民主最可貴之處,便在於允許自由競爭的選舉。儘管不少人對此仍然存疑,但社會缺乏團體制衡的力量既是事實,則民主價值在台灣便宛如韋伯所言,只是為台灣人搭建一個觀看政治人物狗咬狗的戲台。當然,選舉抹黑或造謠誹謗在選舉中屢見不鮮,並常讓人感嘆台灣的政治很「low」。但缺乏這樣高潮迭起的過程,台灣的民主與百年前西方的權貴交易,又有哪些不同之處?

不少人感嘆台灣的選舉只會丟泥巴、吐口水,卻沒有牛肉,但如果沒有選舉,多少政治人物的假學歷、抄襲論文、婚姻不倫、圖利財團仍然被掩蓋在民主的帷幕之後?選舉只是一面照妖鏡,讓政治人物的醜事無所遁形,也讓台灣民眾在疫情、通膨、熱浪、戰爭壓力下,增添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至於牛肉,就看當選者的良心吧。











大屋頂下/智堅辛苦了(上) 蔡英文論文及川普開槍


2022-07-24 05:48  聯合報/  黃年
即使獲得蔡英文總統支持,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中)「論文門」爭議仍持續延燒。記者許正宏/攝影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迄今出現的最重大的文明議題是:人們驚覺中國操作的專政體制迅猛崛起,相對地,以美國為代表的民主體制則急遽異化、式微,甚至沉淪。

兩相對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稱中國為「系統性挑戰」,中國則自詡平視世界,甚至說「東升西降」。

這個真實的場景,與法蘭西斯‧福山「文明終結論」的預言完全相反。但是,迄今仍主宰世界話語權的西方,卻主要仍在詛咒專政體制,而較少見反求諸己地省思檢討民主體制如何及為何出現了這種耗弱沉淪的趨向。

這是一個大歷史的大題目。可從川普的開槍論,與蔡英文及林智堅的論文談起,二者皆是民主的奇觀,也是民主的悲劇。

二○一六年,川普競選總統期間說:「我可以站在第五大道中間朝某人開槍,而我也不會因此失去選民。」當年,川普贏得了總統大選。

川普這段談話引起了一串辯論。有謂總統若開槍,或許真能獲得刑事豁免,待卸任後追訴云云。擱此不論。但此事更深一層的意味是在,川普竟敢這樣說,這樣相信,而他的「選民」亦不以這類言論為忤,選出了這樣一位民粹狂人總統。如果此事成真,總統當街殺人,但選民仍然支持,這已是超越法律的問題,而涉及了一個終極思考:「這就是美國追求的民主政治嗎?」

川普的憑藉就是這種「開槍也不失選票」的傲慢及狂妄。例如,雖然美國各州各法院判定大選合法,但他仍說選舉被「竊取」,而其支持者亦認同此說。又如,國會山莊案,他似只咬定他沒說出「叛亂」一詞,而完全迴避了事證俱在的操作過程。如今,他的支持者仍期待他在二○二四捲土重來。問題是:這一場川普風潮究竟是美國民主的躍升或沉淪?

任何人都看得見,美國現今最大的危機,不在中國崛起,而在民主失能。美國自己會把自己搞死。

就事理結構言,蔡英文的論文門較川普開槍論複雜得多。蔡案已經纏訟,但整個事件其實主要是卡在教育部於二○一九年(論文門風波已起時)突將涉案關鍵文檔設為「機密文件」,規定封存卅年,至二○四九年始能解密,屆時蔡英文已九十三歲,不知是否尚在人間。

論情論理論法。如果蔡英文光明磊落,而她若確有一本真金不怕火煉的論文,為自身清譽,為回應社會關切及愛護國家,她必定樂於公開一切可以一翻兩瞪眼立即證實清白的證據,豈會竟然出現教育部專案密封總統論文檔案卅年的怪事,反使蔡英文自陷於百口莫辯以致纏訟而助長社會非議的不堪境地。這不是任何正常人會有的作為,更不是一位自愛及愛國的總統應有的風範。

因此,輿論認為,僅以蔡政府教育部特案密封蔡案文檔卅年一事即可說明,其中必定有鬼。

川普的風格是:「我在第五大道對人開槍,也不會失去選民。」但蔡英文顯然自知並無「我即使論文作假,也不會失去選民」的民粹魅力。她的作法是「密封卅年」,窮盡一切國家手段要讓選民無法證實此事的真假。

到了林智堅的論文門,情境更為猙獰。蔡英文是拿不出一本正規的論文,又將關鍵文檔密封卅年,使論文爭議圍繞在有、無、真、假之間。但林智堅「複製/貼上」的兩本論文,卻已是眾目睽睽與有目共睹,但蔡團隊及林本人仍作睜眼說瞎話的無謂狡辯,蔡英文甚至還為林抱屈稱「智堅辛苦了!」

這樣的意態已接近川普的開槍論。不啻就是要說:「即使盡人皆知林智堅有兩本『複製/貼上』的論文,民進黨也不會失去它的選民!」

然而,民進黨要全體台灣人吞下的不僅是林智堅兩本「複製/貼上」的論文而已,它現在其實是要全體台灣人吞下民進黨經營的整個「深層政府/台獨公司」。如此吃定台灣選民,不啻是要媲美川普鄙視民主、玩弄民主的傲慢與狂妄。

先解釋「深層政府/台獨公司」。

林智堅論文門,牽出了幾條主線:一、私立中華大學董事長李妍慧,她同時斜槓兼任民進黨發言人。她的夫家及家族,是中華大學的主要出資者,也是當地「昌益建設/昌禾集團/昇益開發」的主人。昌益集團是蔡英文總統大選第三大政治獻金提供者,中華大學則是蔡政府的標案大戶。其間,出現「黨/企/學/政/獻金/標案/建商」的聯結。

二、中華大學公開對外自稱「不是學店」。林智堅的第一本論文即出自中華大學,指導教授賀力行在昇益開發任高薪獨董。他指導過四七三名碩博士,平均一年近卅名。其間,出現「學店/論文量販指導教授/獨董」的聯結。

三、陳明通是民進黨官學兩棲的明星,曾任台大國發所所長,他指導過一七三名碩博生。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及競選桃園市長的林智堅即同門師兄弟。此間,出現「國立台灣大學/官學兩棲明星/涉嫌以國立大學學位放水為政治團伙鍍金」等聯結。

這就是具體而微的「深層政府/台獨公司」的真實展現,也是較兩本「複製/貼上」論文更令人驚悚而必須嚴正對待的政治黑洞。中華大學、昌益集團這類元素,正是民進黨「深層政府」寄生之地;陳明通這類明星則涉嫌將學位名器「利益輸送」給同黨團伙,台大也淪為「深層政府」的基地。於是演出「黨/企/政/獻金/標案/建商/學店/黨發言人/論文量販指導教授/獨董/政學兩棲明星/以學位名器放水為政治團伙鍍金/廣建門生黨羽」這個一條龍的「黨/政/企/學」產業鏈,亦即將「學位/論文/門生/標案/獨董/獻金/地方開發」一概統統交易化、商品化,儼然就是一家生意興隆的「台獨公司」。

林智堅論文門只是冰山一角,但看懂了論文案,也就可以看懂民進黨正把台灣搞死的整個台獨公司。

川普的開槍論撕裂了美國,但迄今仍有極多美國人認定他就是美國的英雄與救星。許多論者說這其實是美國民主的「台灣化」,這究竟是美國民主的躍升或沉淪?

台灣今日面對的,不只在要不要接受兩本「複製/貼上」的論文,而是全體台灣人應思考能不能接受這一家台獨公司?

民進黨彷彿是在挑戰全體台灣人說:「現在大家都親眼看到了,民進黨就是一家台獨公司,但我們也不會失去台灣人的支持!」

這是台灣民主的躍升或沉淪?












平庸的邪惡 民進黨產物


2022-07-24 05:50  聯合報/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桃園市長鄭文燦。記者黃仲裕/攝影



聯合報廿三日社論批評鄭文燦把官邸變私宅。文章開頭就批評鄭文燦假公濟私,他的下屬違法助選,但讀到最後發現,根本不是鄭文燦一個人問題,而是跟著民進黨的黨國文化風起雲湧,沛然莫之能禦,那怪鄭文燦幹嘛?

鄭文燦是活在這種黨國文化裡長大的。他從政一輩子都追隨黨國派系,就像林智堅跟著柯建銘的安排拿學位,怎知學術為何物?他們看似當年民進黨執政前口中的邪惡勢力,其實只是極其平庸地跟著潮流這樣活著,也就是漢娜鄂蘭形容的「平庸的邪惡」,他們怎麼可能相信自己邪惡?

鄭文燦在乎林智堅抄襲嗎?他自己就是台大國發所同一個黨學模子造出來的,他們所學的,自始就是剪貼。民進黨的學術體制更是剪貼體制!抄襲不就是剪下來再貼上去,這到底有什麼大不了?

民初以降從袁世凱開始所謂的中國民主憲政,正是個放大的抄襲,至今一直沒變。中國式的教育鼓勵背誦搶分,連到了今天的多元學習時代,也繼續倚賴補習班提供的多元模子。這種上下交相抄襲之舉,在中國文化裡叫做用典,是個好事。作家們朦朧的用典,向來為一種文學技巧,用典是要由後人來註釋,才算了不起,哪有自己註釋的?

所以,你說民進黨黨國不分,毫無民主素養,個個口沫橫飛講自由主義,但實踐的全都是剝奪權利,自由民主充其量是鬥爭工具,那為何擁有舉世聞名的民主聲望?難道是靠民進黨自己宣傳的嗎?當然不是。也不就是靠美國、英國這些台灣專家註釋出來的。

國家幫你學術造假、幫你競選、幫你掠奪民間資源、幫你分贓,鄭文燦與林智堅就是時代巨流中平庸的上焉者,自幼長期沉溺在中國文化的精英養成術裡,如何自覺?

既然註定要養他們,那不如積極養,跟覺青學習,別再哀怨自己沒蹭進黨國角色。身為下焉者的覺青,看起來一個比一個愚笨,只會討點鐘點費來複誦叫囂,但是他們合起來後,卻是一個時代智慧,一個潛藏的平庸的民族智慧。歷史好像起伏動盪,平庸的智慧堅如磐石。












從南韓曹國醜聞 看台灣論文門


2022-07-24 05:50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曹國被控在民政首席秘書官任內濫用職權,讓政府某幹部不必受監察,女兒獎學金爭議則被依收賄罪起訴。美聯社



南韓與台灣非常有趣,無論政治事件或論文門都「先後有序」。沒想到,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碩士論文事件,很像幾年前南韓發生的前法務部長曹國,為了子女「輕鬆」轉入醫學院,偽造成論文作者般。

曹國是文在寅的「紅人」,曾擔任青瓦台民情首席秘書,頗受文在寅賞識與器重。當時,曹國掌檢察官、法官、警察及稅務員的人事與督導,「權力之大」可以想像。曹國太太鄭慶心亦是大學教授,夫妻二人利用關係與特權,製造「虛假」獎狀等文件不法事。目前,鄭慶心四年有期徒刑定讞,曹國仍在司法審埋中。

文在寅執政時,曹國受到「權勢」保護。但自政黨輪替,檢察官出身尹錫悅上任後,一切依法偵辦。尤其,新任法務部長韓東勳帶領檢警「勇往直前」。近日網路出現「謀殺韓東勳」貼文,韓警立即逮捕嫌犯。可見韓東勳的一舉一動,受到很多人的「注視」。南韓選民選出尹錫悅,當然是要「掃蕩特權」。

過去,我們常聽講「韓國能!為什麼台灣不能?」現在,我們還是要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望論文門案早日水落石出,給人民一個清楚交代。













陳時中眼淚 難撫平萬華人創傷


2022-07-24 05:50  聯合報/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台中市)
「三加十一」決策引爆朝野攻防,指揮官陳時中反問,「三加十一跟八百條人命有什麼關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加十一」事件,是民進黨政府濫用指揮中心職權,成功完勝仇中任務後,另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的體現。當時鄭文燦把守的桃園機場,內有機師要求放寬檢疫天數,外有必須擋住的凶狠病毒。指揮中心為解燃眉之急,下「三加十一」機師檢疫放寬的解方。這是指揮中心傑作,惟得意忘了形才釀巨禍。

「三加十一」政策並沒有錯,因為這是當時環境下必須作為。錯就錯在政策執行前,一定要做好配套,否則政策落實下去漏洞百出,再好的政策也會被折騰死。光緒皇帝百日維新,蔡總統新冠減災政策,都是配套不良,下場悽慘。

因配套不良造成諾富特感染爆發後,出事在鄭文燦地盤,這對指揮中心而言,等於幫倒忙。幸好媒體與反對黨追問方向錯誤,竟誤導到「三加十一」是誰做決定,其實誰作決定都對,錯是錯在配套沒有做好才釀災。指揮中心就和你玩決策捉迷藏,完成為鄭文燦保駕護航目的。

當諾富特擴散到萬華阿公店後,政治任務滾動到了打柯,當時柯市長防疫聲勢蓋過陳時中。而綠營栽培的柯市長已與綠營漸行漸遠,並顯露出問鼎總統野心,指揮中心基於懲治及提前開打總統大選前哨戰,對台北剋扣資源、輿論打擊、行政查核、汙名栽贓。最後的經典之舉,竟然說出了「萬華病毒」的驚天言論。

以汙衊萬華為手段,成功讓政策配套疏失脫罪於錯誤方向爭論,甚至打亂柯市長問鼎總統之路。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事件也會是陳時中參選路,揮之不去陰霾。

萬華病毒,對萬華人的傷害是永遠的,是世世代代的。傷害程度等同於二二八之於台灣,陳時中的「眼淚」,官方的否認與美化,都無法讓萬華出身的人,包括筆者在內,以後還敢抬頭挺胸的跟別人說:我來自萬華、我喜歡去阿公店附近吃小吃。陳時中的道歉,應該說給上帝聽,因為原諒陳時中是上帝的事。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陳時中在指揮中心精不精彩,就看老天爺的安排。陳時中到台北選市長,應該是老天爺覺得他還需來台北磨練一下,下個工作上帝自有安排。


王健壯/只不過是審查一篇論文而已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只不過是審查一篇論文而已
◆  方祖涵/重回台北市立棒球場
◆  廖元豪/比糟蹋學術倫理與賣學位更不堪的事
◆  薛承泰/從都更看政府與百姓間的距離
◆  蘇益仁/強化疾管署科學防疫的角色
◆  楊志良/「毒」你千遍不厭倦
◆  王正方/用英語教授中文文學







王健壯/只不過是審查一篇論文而已


2022-07-24 05:51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左)論文抄襲事件爭議不斷,右為蔡英文總統。本報資料照片



在大學教書的人都知道,學生寫的論文是否抄襲,老師雖不能說一讀即知,但要調查真偽,卻絕對是一件難度很低的工作,電腦軟體可以比對,老師的學術專業更可以鑑察,有抄襲沒抄襲,真偽立判絕不會有模稜兩可的仁智之見。

而且,審查論文學術工作的日常,負責審查的人不必有壓力,也不應有壓力。如果有壓力,一定是出自私心作祟自我壓力,或是來自外部企圖影響真偽壓力,但不論哪種壓力,都違背學術獨立精神,學者若因壓力而判定論文真偽,這樣的學者當然不配為人師表;換句話說,審查論文真假,老師只要依平常心處理即可。

但令人訝異的是,最近卻有傳聞指稱很多教授拒絕擔任審查委員,理由是「此案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他們「害怕被查水表」,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更為此感嘆「希望大家為國家禱告,參與審查的台大教授非常需要正直與誠實勇氣」。

林智堅現在是政治人物,他準備參選桃園市長也是現在進行式,但他在台大國發所讀書時是學生,他當年寫的碩論學術文章審查委員現在要審查的是台大學生林智堅的論文,並非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選舉,如果審查委員心中沒有政治,又何來什麼「高度政治敏感性」?況且,審查論文是台大一校之事,有嚴重到「希望大家為國家禱告」嗎?參與審查的教授又何需什麼勇氣,何必擔心被查水表?難道大學教授連審查一篇現任政治人物早年當學生時寫的論文,也要鼓足勇氣才敢上陣?果真如此,豈不表示台灣學術知識社群面對政治時,已怯懦自我墮落地步

台灣知識社群曾經是推動民主重要力量,但首次政黨輪替後,因為知識社群長期沉默,卻讓民主因受扁案影響而一度重挫。這幾年民進黨再度執政,知識社群權力面前,又故態復萌,不是選擇沉默,就是選擇順從

他們對民進黨進行的轉型正義工程,未盡任何匡正之力;對立法院被民進黨一黨把持,他們袖手旁觀;對民進黨的黨政不分,例如蔡英文在總統官邸召開民進黨選對會陳建仁每月領取高薪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卻擔任陳時中競選總部主任委員,他們視而不見;對美國卸任政要頻頻來台推銷軍火,他們也忘了警告政府不應被美國軍工商複合體操弄擺布;更重要的是,對民進黨政府讓台灣逐步走向不自由民主趨勢,曾經是民主推手知識社群,現在卻成了不自由民主推手,因著反中抗中之名,他們合理化了民進黨所有不自由民主作為;至於知識社群如何自我踐踏學術獨立,更在長達一年的「卡管案」中表露無遺

知識社群其實只選擇對執政者沉默,對在野勢力卻是另一副嘴臉。民進黨再度執政這幾年,他們忘了民主政治監督制衡原則,把批判矛頭轉向在野黨;忘了「知識人」(余英時所創名詞應該以道抗勢,而非依附權勢;也忘了「叫黑桃是黑桃」這個判別是非對錯最低標準

「卡管案」因時任教育部長葉俊榮乾綱獨斷而落幕,但學術知識社群卻因依附權勢蒙羞一年。被選定參與審查林智堅論文案的那些教授,如果能記取「卡管案」政治干預學術慘痛教訓,能有「政治於我何有哉」的平常心,又何需鼓勇上陣,何必向上天禱告?借用陳水扁那句名言,只不過是審查一篇論文的真偽,「有那麼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