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壯/只不過是審查一篇論文而已
◆ 方祖涵/重回台北市立棒球場
◆ 廖元豪/比糟蹋學術倫理與賣學位更不堪的事
◆ 薛承泰/從都更看政府與百姓間的距離
◆ 蘇益仁/強化疾管署科學防疫的角色
◆ 楊志良/「毒」你千遍不厭倦
◆ 王正方/用英語教授中文文學
王健壯/只不過是審查一篇論文而已
2022-07-24 05:51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左)論文抄襲事件爭議不斷,右為蔡英文總統。本報資料照片
在大學教書的人都知道,學生寫的論文是否抄襲,老師雖不能說一讀即知,但要調查真偽,卻絕對是一件難度很低的工作,電腦軟體可以比對,老師的學術專業更可以鑑察,有抄襲沒抄襲,真偽立判,絕不會有模稜兩可的仁智之見。
而且,審查論文是學術工作的日常,負責審查的人不必有壓力,也不應有壓力。如果有壓力,一定是出自私心作祟的自我壓力,或是來自外部企圖影響真偽的壓力,但不論哪種壓力,都違背了學術獨立精神,學者若因壓力而判定論文真偽,這樣的學者當然不配為人師表;換句話說,審查論文真假,老師只要依平常心處理即可。
但令人訝異的是,最近卻有傳聞指稱,很多教授拒絕擔任審查委員,理由是「此案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他們「害怕被查水表」,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更為此感嘆「希望大家為國家禱告,參與審查的台大教授非常需要正直與誠實的勇氣」。
林智堅現在是政治人物,他準備參選桃園市長也是現在進行式,但他在台大國發所讀書時是學生,他當年寫的碩論是學術文章,審查委員現在要審查的是台大學生林智堅的論文,並非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選舉,如果審查委員心中沒有政治,又何來什麼「高度政治敏感性」?況且,審查論文是台大一校之事,有嚴重到「希望大家為國家禱告」嗎?參與審查的教授又何需什麼勇氣,何必擔心被查水表?難道大學教授連審查一篇現任政治人物早年當學生時寫的論文,也要鼓足勇氣才敢上陣?果真如此,豈不表示台灣學術知識社群在面對政治時,已怯懦到自我墮落的地步?
台灣知識社群曾經是推動民主的重要力量,但首次政黨輪替後,因為知識社群的長期沉默,卻讓民主因受扁案影響而一度重挫。這幾年民進黨再度執政,知識社群在權力面前,又故態復萌,不是選擇沉默,就是選擇順從。
他們對民進黨進行的轉型正義工程,未盡任何匡正之力;對立法院被民進黨一黨把持,他們袖手旁觀;對民進黨的黨政不分,例如蔡英文在總統官邸召開民進黨選對會,陳建仁是每月領取高薪的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卻擔任陳時中競選總部的主任委員,他們視而不見;對美國卸任政要頻頻來台推銷軍火,他們也忘了警告政府不應被美國軍工商複合體所操弄擺布;更重要的是,對民進黨政府讓台灣逐步走向不自由民主的趨勢,曾經是民主推手的知識社群,現在卻成了不自由民主的推手,因著反中抗中之名,他們合理化了民進黨所有不自由民主的作為;至於知識社群如何自我踐踏學術獨立,更在長達一年的「卡管案」中表露無遺。
但知識社群其實只選擇對執政者沉默,對在野勢力卻是另一副嘴臉。民進黨再度執政這幾年,他們忘了民主政治的監督制衡原則,把批判的矛頭轉向在野黨;忘了「知識人」(余英時所創名詞)應該以道抗勢,而非依附權勢;也忘了「叫黑桃是黑桃」這個判別是非對錯的最低標準。
「卡管案」因時任教育部長葉俊榮乾綱獨斷而落幕,但學術知識社群卻因依附權勢而蒙羞一年。被選定參與審查林智堅論文案的那些教授,如果能記取「卡管案」政治干預學術的慘痛教訓,能有「政治於我何有哉」的平常心,又何需鼓勇上陣,何必向上天禱告?借用陳水扁那句名言,只不過是審查一篇論文的真偽,「有那麼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