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今年經濟潛藏風險(大年初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黑白集/別讓國手草木皆兵
◆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四人餐敘,只是過年煙火即景嗎?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今年經濟潛藏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今年經濟潛藏風險


2022-02-06 02:33  經濟日報 /   社論
根據估算,2030年時中國大陸經濟規模將是全球最大,2049年時則為美國的兩倍。但是根據最新發布的大陸第4季經濟成長率來看,中國2022年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圖/美聯社



根據估算,民國 119 年(2030年)時中國大陸經濟規模將是全球最大,民國 138 年(2049年)時則為美國的兩倍。但是根據最新發布的大陸第4季經濟成長率來看,中國民國 111 年(2022年)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中國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 8.1%,超越官方 6%以上增長目標,但是第4季 GDP 卻僅年增 4%,比起去年第1季年增 18.3%、第2季 7.9%及第3季 4.9%,像是坐溜滑梯一樣下降,如此又將如何達成民國 111 年(2022年)年平均 5.3%的成長目標。

伴隨著大陸經濟進入民國 111 年(2022年)的有三大不利因素。首先是房地產硬著陸,繼恆大地產之後,泡沫會一個一個破裂;自從恆大集團去年8月爆發債務危機以來,四線和五線城市房地產的價格狂跌二到四成。市場信心在12月有所改善,但只是比11月稍好。

其次,民國 110 年(2021年)阿里與騰訊等網路巨亨遭到政治施壓股價狂跌,打消了巨額的股民紅利。美國也有臉書、推特等互聯網巨頭問題,但僅只於國會聽證,不像中國政府胡整

最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祭出「共同富裕」政策,以減緩所得不均問題,但恐抑制創新力,加上中國基本科技能力不夠,尤其在晶片的問題上暴露無遺,想要迎頭趕上美國,恐怕力有未逮。

大陸政府擔心經濟破底去年12月10日中共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罕見承認「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所以去年年底除了放寬信貸開放抵押貸款,並向破產的開發商提供資金中國人民銀行再度降低利率,放鬆銀根;估計如果情況沒有轉好,3月兩會之後,還會有刺激景氣措施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網路大亨打壓,以及共同富裕提倡經濟工作會議後都有相當的收斂,甚至媒體還出現了稱頌鄧小平南巡30年紀念文章指桑罵槐地批評極左意識形態

對今年經濟最大的變數,還是大陸嚴格的防疫政策,北京對於病毒的處置迥異於西方,也就是「政治防疫」,絕對不能容許病毒存在,因為這會感染,就像是異議份子會感染其他人一樣,所以必須發現後就孤立隔離然後滅絕

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公共健康,更重要是制度自信,外國做不到的,中國可以。中國大陸在民國 111 年(2022年)仍持續第三年嚴格執行清零限制國際旅行,近日疫情再起,各地官員均立下軍令狀,要在冬奧期間完成「百分之百防控到位」,封城後上千萬人的大都市瞬間變成巨型牢籠

清零政策」是今年經濟最大風險,如導致工廠停工、商店關門,勢必大幅影響生產與消費活動。即使全球都已經開始與病毒共存,但是中共基於政治意識形態,最快恐怕要到下半年才有可能改變。

更長期的風險則是人口危機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去年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7.52連續五年下跌,更創下民國 38 年(1949年)建國以來最低,人口自然成長率僅達0.034%,創民國 49 年(1960年)以來最低,這意味著大陸總人口數可能已在民國 110 年(2021年)觸頂。

大陸想增加人口並不是那麼容易。儘管政府從民國 105 年(2016年)開始放寬獨生子女政策,並在民國 110 年(2021年)實施三孩政策地方政府推出現金獎勵延長產假等措施,但現在的趨勢是年輕人根本就不願意結婚,也不願意生孩子。住房、教育、托兒、醫療等等支出加總起來,年輕父母絕對望而卻步。出生人口減少,意味著當更多的老年人退休以後,就沒有足夠的年輕人來撫養,這個定時炸彈長期削弱 GDP 超越美國的可能。

中國原本應是全世界經濟成長火車頭,現在不只是失去動力嚴格防疫結果,更打亂了全球供應鏈壓抑全球經濟成長,這是值得大家重視的議題。













聯合報黑白集/別讓國手草木皆兵


2022-02-06 02:58  聯合報 /   黑白集
代表我國參加北京冬季奧運的台灣競速滑冰女將黃郁婷。圖/截自黃郁婷臉書



北京冬奧開幕,我國代表隊由女子競速滑冰國手黃郁婷男子滑雪國手何秉睿掌旗進場。黃郁婷的賽程將在明天登場,但她日前身著對岸隊服練習的風波卻未止息;不僅藍綠繼續口水戰,黃郁婷也連遭圍剿、甚至要求剝奪國手資格。當前的政治氛圍,恐怕已令選手草木皆兵。

北京冬奧的政治氛圍,和民國 97 年(二○○八年)北京奧運會已有很大不同。北京奧運會,兩岸在某些範圍內還能相互祝福,如今已經不被容許。陸委會喊話台灣民眾勿受中共營造「兩岸同屬一中」的統戰影響體育署也提醒台灣選手要有這方面的敏感度。黃郁婷身穿「敵袍」,已經不是蔡總統所說「沒有人須為其認同道歉」,或體育署一句「提醒注意」,就能讓人釋懷。

台灣還是跟著美國走的,只是這回跟進的腳步很踉蹌。美國對北京冬奧採取外交杯葛,但以異於冷戰時期的方式,讓選手參賽不受影響。台灣原宣布不參加冬奧開閉幕,在國際奧委會溝通」後改口出席;綠營人權團體對此大聲譴責,卻對八成美國選手出席冬奧開幕視若無睹。

黃郁婷說「運動界沒有國籍之分,賽場下都是好朋友」,大概已屬夢幻之境。選手不但要注意運動賽事,還要有政治敏感度。但真要把賽場搞成戰場、國手必得帶著「國仇家恨」出賽才是愛台灣?













聯合報社論/社會防疫疲勞,政府更不能鬆懈


2022-02-05 03:3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停開記者會四天後,初四重啟記者會。 記者謝承恩/攝影



新冠疫情籠罩下的第三個春節假期,每天仍然新增五、六十個確診病例,桃園、高雄或隱或顯的大小傳播鏈持續延燒,專家更擔心經過春節的人群移動人潮聚集後,疫情會再起。但車潮爆量國道大塞,民眾幾乎已經如常聚餐出遊走春拜廟逛燈會虛晃一招實聯制似有若無社交距離,加上口鼻半掩口罩,說明社會防疫疲勞整體防疫心態已經鬆懈

隨著疫苗施打普遍,以及 Omicron 重症少、死亡率低的演化,有些國家防疫開始鬆綁。例如丹麥自恃有六成以上第三劑疫苗覆蓋率,加上染疫康復者合計約八成人口擁有預防重症免疫保護,因此雖然每天有四、五萬新增確診病例,相當於單日新增近百分之一的國內人口染疫,卻已決定拿掉口罩、取消健康通行證,除對入境者醫院療養院仍有規定外,幾乎解除了所有防疫限制。其他如英國、愛爾蘭、芬蘭等多個歐洲國家也紛紛放寬或取消相關限制措施。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一個月前還樂觀預期,在全球七成人口接種疫苗前提下,今年有望結束疫情;現在卻直斥那些認為病毒傳播已不可能、也不必要預防的觀點。他說,Omicron 十周前被發現以來,已造成九千萬確診,超過民國 109 年(二○二○年)疫情爆發首年染疫人數總和;而新冠病毒更多的傳播,也意味著更多的死亡。譚德塞警告,病毒還在變異,鬆懈防疫力道還言之過早。

前述國際上的爭議,也反映在國內防疫究應「清零」或「與病毒共存」的拉鋸上。病毒已經進入社區,疫情警戒卻不敢升級;不明感染鏈漸多,但疫調不敢放鬆,甚至寧可擴大匡列,也不敢錯放一人。台北市長柯文哲明白質疑,「為了這種輕症搞到兩萬人居家隔離、不能吃團圓飯,到底值不值得」,但疫情指揮中心眼高手低,又缺乏科學論證,且充滿政治考量防疫政策猶豫難決

指揮中心且戰且走,民眾隨之卸去大半心防。政府防疫措施往往不是難執行,就是沒罰責,說得再嚴厲,也被當塑膠。而許多民眾排隊打完疫苗,轉身就搶訂餐廳、擠向賣場、湧入景點;社交距離,說說而已。實聯制固然無所不在,但很多人不是拿手機作個假動作,就是視若無睹,長驅直入。除政策本身不易落實外,民眾也嫌麻煩,並擔心足跡現形遭匡列;何況已打過疫苗,Omicron 又多輕症或無症狀,許多人不再那麼懼怕新冠病毒,也開始心存僥倖了。

然而,即使要與病毒共存,疫苗接種仍然是最重要前提。目前國內新冠疫苗接種涵蓋率第一劑達八成二第二劑也有七成五,春節排隊接種的人龍還在努力提升追加劑的接種率,這些是台灣防疫最堅固的長城。但第三劑還只約二成三,如按照柯文哲七成人口打滿三劑的放寬隔離標準,台灣還不具備解除防疫限制的條件。尤其仍有一成八約四百二十萬人未接種新冠疫苗,這些人多數是長者和兒童,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皆承受不起哪怕是不到百分之一致死率政治責任;何況台灣新冠致死率四點五%,遠高於全球平均的一點五%

雖然醫界和公衛專家對春節後疫情走向,看法並不一致,但疫情即將在假期結束後驗收;接著學生馬上要返回校園,小學生以下都沒打疫苗,開學後又是一場新的考驗。隨著病毒演化疫情變化,指揮中心自應調整防疫措施,並作好疫苗覆蓋向下延伸的部署。但民眾還會對著實聯制虛晃一下,政府卻不能搞假動作;社會防疫疲勞,政府更不能鬆懈。


【專家之眼】學位真偽已非關鍵 應對手法才見真章(大年初六)

◆  【專家之眼】學位真偽已非關鍵 應對手法才見真章

◆  【專家之眼】你相信嗎?索羅斯說習近平恐無法連任
◆  【專家之眼】石原慎太郎謝幕 釣魚台爭端仍在








【專家之眼】學位真偽已非關鍵 應對手法才見真章


2022-02-06 09:36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倫敦大學在春節期間針對蔡英文總統博士學位與論文提出聲明,再讓此項議題成為關注焦點。圖為2019年總統府將論文原稿供媒體參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虎年開春,倫敦大學春節期間針對蔡英文總統博士學位與論文提出聲明,再讓此項議題成為關注焦點,並又掀起質疑者與護航者另波論戰,各執己見毫不相讓。而各個不同立場媒體亦各取所需,分別就其所希望論述重點,若非避重就輕存心淡化,就是刻意放大強化重點,充分顯現出臺灣社會對此學位真偽疑案,信者恆信,不信者存疑到底之嚴重極化現象

針對此項學位真偽疑案,能夠延燒如此之久無法落幕,並且經由倫敦政經學院倫敦大學以及總統府發言人持續說明,但卻不斷浮現更多疑點,確實是讓各方大掉眼鏡;究其原因其實是源於學位審查授予以及論文處理過程違背常情,並且對比其他同時期獲得學位者來說,處處流程顯現出特殊例外,因此實在難以讓質疑者對此服氣。

但在質疑與辯護論證攻防過程中,各方都無法拿出一刀斃命證據,讓此事得以獲得結論告終。倫敦大學倫敦政經學院所發聲明與回覆查詢者所發函件,又不斷讓質疑者找到漏洞,對於關鍵要點找不到合理解釋,因此才會讓此項爭議持續獲得推進變化動力,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狀況下,讓此項學位與論文疑案遲遲無法落幕

政治層面而言,目前綠營支持者已經浮現聲浪,明確表示就算蔡英文總統學位與論文確實是經不起考驗,其實亦不影響其投票支持其當選與連任之初始投票意念。儘管話雖如此說,但此案不僅是涉及政治支持投票意向,更在法律層面負有刑事責任;正因如此,就算最後醜聞遭到證實,或許政治版圖勢力板塊不至於嚴重動搖或推移,但能否順利開脫法律刑責機率恐怕不高,因此才讓本項疑案成為攻防毫無退讓餘地,兵家必爭之地真正原因所在。

假若心中對本案並無定見,純粹從旁觀察持平論斷,爭議發展到此種地步,學位真偽已非關鍵,應對手法才見真章;為何要以此評斷,其實係基於下列三個面向受到考驗所得結論:

首先就是爭議攻防雙方危機處理能力堅持立場政治意志;究竟是漠視社會關切,逐步釋出資訊勉強加以說明,還是百般無奈試圖還擊,但卻又提出處處破綻論述證據,說辭前後不一愈說愈錯,最後搞到提油救火弄巧成拙

這不僅是在應變處理缺乏周延思慮,更是態度不夠嚴謹,在草擬辯解說明時,不去找個高手來當假想敵,先行檢視論述是否可行;危機處理能力事涉國家政治理水準高低,確實才是重點所在。

其次就是要檢視行政司法信譽;爭議發展至此,雙方採取行政司法訴訟攻防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但在過程中,是否曾經運用過政治地位施壓?是否運用特權甚至是濫權處理問題?更重要的是法律訴訟運作過程是否合乎常情?行政司法是否變成當權者遮醜工具?這恐怕會比最後學位與論文真偽與否更值得關注。

吾人只要思考,假若當事者不是還在執政之國家元首,行政部門是否會如此配合將論文副本收錄至國家圖書館,或是在教育部相關資訊體系內將論文資料登錄,但在同時卻又將教師升等資料列為機密封存,此等處處防堵質疑者獲取證據,又刻意提供公眾特定資訊,請問是否人人都有此等待遇?

再加上司法偵辦質疑者過程如此積極,讓其必須在受到通緝狀況下,被迫滯留海外繼續抗爭,是否合乎常情?行政司法體系政治中立民主法治重要指標缺乏程序正義就不可能獲得實質正義,這也就是這把火還能夠繼續燒個不停之重要原因,對立抗爭必須仰賴對手殘酷打擊,才能繼續獲得動力絕對不假。

第三就要來談政治品格取捨;本項疑案確實是讓吾人檢視藍綠陣營政治人物絕佳時機,為何綠營重量級政治人物多半對此啞口不言對照向來是互相聲援砲口對外,此時卻不積極背書反而沉默失聲,問題是出在何處?同樣在野各黨亦是視而不見加以迴避,更是讓人無法理解。

儘管整個爭議發展過程,確實亦不免有紅帽子滿天飛,亦有試圖將此案搞成黨派鬥爭藍綠對立模糊焦點,但是由於質疑者本身政治傾向旗幟鮮明,因此本案並未失焦成為政治鬥爭,此亦是為何許多政治觀察家評論者能夠冷靜看待本案重要因素。

當過濾掉政治算計後,社會公眾反而會有機會看出本案究竟是在純粹檢討當事者道德品格,還是希望透過發掘真相來達成政治效應,背後是否真是如許多撻伐本案動機者,所聲稱是充滿政治陰謀算計;正因如此,透過本案發展過程,觀察臺灣社會政治人物意見領袖表達觀點,或是刻意保持距離政治姿態,從而探索其內心盤算與顧慮,可能會比最後事實真相更有價值。

最後必須指出,對於學位與論文真偽認定,許多人都已經淪入宗教信仰執著程度;最後就算是能夠獲得任何結論,很可能在很多人眼中,不會將其視為正義獲得伸張或是真相能夠昭雪,而會認為只是顯現當時國際社會或是國內政治實力利益算計指標。但是不要忘記,在檢證與評斷過程中,不僅是當事者之學位與論文,而是包括您我在內的整個臺灣社會,都會受到審判與考驗啊!


名家縱論/油價回顧與短中長期展望\星期透視/反覆的冬奧政策到底為哪樁?

◆  星期透視/反覆的冬奧政策到底為哪樁?
◆  名家縱論/油價回顧與短中長期展望
◆  黃郁婷事件 凸顯政治網路霸凌
◆  民苦無蛋 如缺口罩、疫苗
◆  大屋頂下/台美中共同課題 中華民國關鍵機遇期
◆  冬奧獎牌破零 需更多支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油價回顧與短中長期展望


2022-02-06 03:04  聯合報 /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暨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
國際油價1月27日刷新七年高點,因俄烏危機提供強力支撐,金融機構預測,布蘭特油價夏季衝100美元。(美聯社)



國際油價變動影響世界經濟特別是通膨,從而影響各國財經政策金融市場。本文回顧民國 109-110 年(二○二○至二一年)油價變動成因,提出短中長期展望。

民國 109 年(二○二○年),先後受沙烏地及俄國間油價戰及新冠疫情影響,西德州輕原油(WTI)由年初每桶六十美元,下跌到四月十七日僅十八點二七美元。廿日更因中國銀行原油期貨操作誤了轉倉日期,求售無人,油價暴跌每桶負卅七點六三美元

四月九日 OPEC+ 敲定史上最大減產協議,五至七月每日減產九七○萬桶,八至十二月減產七七○萬桶,推動油價回升。五月後,因疫情稍緩,油價反彈到每桶四十美元。六至十月大致維持此價位,至年底回升至疫情前價位,每桶五十美元。全年均價每桶卅九美元。

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隨著世界經濟成長反彈,石油需求恢復,OPEC+亦嚴控產能。全年出現原油供給短缺達每日一三七萬桶。油價四月初漲至每桶六十美元,至十月廿六日漲達每桶八十五點一四美元。而後再因 Omicron 爆發,回跌至十二月廿四日每桶七十美元。全年均價每桶六十八美元。 本文認為民國 110 年(二一年)四月前油價,低於美國頁岩油北海油田長期生產成本, 即每桶六十美元,為低油價時期。

年初以來,市場發現 Omicorn 傳染力雖高,但多輕症,死亡率低,各國也未採封城措施,石油需求隨著經濟復甦持續增加,OPEC+產量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即二,八六三萬桶/天油價重回上升軌道。近日更因俄國與烏克蘭衝突地緣政治影響二月四日漲至每桶九十一點九五美元,較去年十二月廿四日低點上漲卅一%。

未來油價是否會持續大幅上漲,甚至達高盛預測每桶一二○美元?從短、中、長期展望分析。

短期展望
一、地緣政治風險:地緣政治風險,如俄烏衝突升高,確實會推升油價,值得關注。但烏克蘭本身並未產油,僅俄羅斯天然氣西輸歐洲管線通過而已。而且九○年代後,地緣政治對油價影響短期居多。
二、供需變化: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公布的原油庫存資料,最近五周美國原油庫存呈現遞減的趨勢,由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十二十七日四億二,三五○萬桶降為民國 111 年(二二年)一月廿一日四億一,六二○萬桶減少七三八萬桶。若無美國戰略儲備釋出,市場供不應求情況更大。根據 EIA,包含政府戰略儲備的原油存量減幅高達一,二九八萬桶。目前原油庫存更創十年新低。
三、期貨市場淨多頭的變化:民國 93 年(二○○四年)以來,原油期貨市場的淨多頭變化是影響油價走勢的重要因素。EIA 資料顯示,最近五周美國原油期貨淨多頭呈走升趨勢,由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十二月廿一日的卅四點零二萬口 (註:一口為一千桶),增為一月廿五日的卅七點三四萬口,增幅達九點八%,也是造成十二月至今油價上漲另一主因。
四、美國政府的因應:由於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美國消費者物價漲幅達七%,油價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為避免油價進一步上漲,影響物價,美國政府勢必對沙烏地阿拉伯施壓,要求其增產。

近期油價雖仍有上漲空間,但保持在每桶一百美元內可能性居多。唯仍須追蹤上述四因素對油價影響

中期展望 (民國 111 年(二○二二)全年)
根據 EIA 一月的國際原油供需展望,由於世界經濟持續增長,今年原油需求將由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九,六九○萬桶/日,增為一○,○五二萬桶/日。同時期世界原油供給量則由九,五五三萬桶增為一○,一○五萬桶/日。故今年原油市場將由供給不足轉為供給過剩。不過因供過於求數量不大,OPEC+可適度控制其產量來支持油價,因此可望在每桶七十至一百美元間波動。

長期展望
為因應地球暖化及民國 139 年(二○五○年)淨零排碳目標,歐美各國將陸續對化石燃料課徵碳稅碳關稅。這將促使過去對油價上漲持保留態度的 OPEC+ 領導者 -- 沙烏地阿拉伯,改變其定價策略。因為與其讓歐美國家課徵碳稅或碳關稅,不如自行提高出口油價來達到他最大國家利益

由以上短、中、長期展望來看,未來我們將揮別低油價時期,走向常態性高油價時代。國人與政府宜及早因應。















星期透視/反覆的冬奧政策到底為哪樁?


2022-02-06 03:04  聯合報 /   戴遐齡(作者為台北市立大學教授、前行政院體委會主委)
白宮2日表示,美國雖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但拜登總統一定會看冬奧,為美國選手加油。圖為雲頂滑雪公園飄揚美中兩國國旗。(美聯社)



自去年底美國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以來,有少數國家表示支持北京冬奧,發表不接受任何將體育和奧運政治化之言論;而有較多國家表示態,將跟著美國採取外交抵制;或表態雖不採抵制手段,但皆不派政府官員參加,以抗議中國侵犯人權行為

儘管各國是否進行外交抵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然各國都申言,保障長期接受嚴格訓練備賽運動員機會和權益。簡言之,各國外交抵制是否如法國總統所言「形式化且無關緊要」,對賽事本身的盛況影響不大?不可諱言的,此次冬奧已在各國強烈較勁下,充滿著濃濃政治角力氣氛,牽動著各方敏感的神經!

相對於他國不派官員參加,農曆年前,主導體育決策大方向的體育署發布,中華隊受限於疫情及班機時間等因素,不參加北京冬奧開閉幕式,此舉引起國際媒體騷動。没料到不到三日,決策竟突然大轉彎,宣布要參加了!

面對政策急轉彎爭議,以及台灣人權促進會民團嚴厲譴責體育署官員表示,原確實礙於防疫和選手航班等因素,但後來選手都能在開幕前抵達,國際奧會也再三強調防疫無虞,才會尊重國際奧會「要求所有國家奧會,應遵照奧林匹克憲章,履行參與奧運的相關責任,包含參加相關典禮」的建議,讓代表團成員出席開(閉)幕式,以避免如北韓被奧會IOC亞奧會OCA停權和禁賽處罰

其實,台灣計畫「缺席開幕典禮」,並不能與北韓「拒絕組隊參賽」相提並論,更何況緬甸選手缺席東奧開幕式,並未受到懲罰。以此推估,台灣似受到針對性警告」!只是原先是誰做的決策?誰又做了最後的決定?中華奧會可能是受委屈了!

兩岸長期政治紛擾中,台灣政府應不難揣度出原先決策,恐招惹意想不到的事端,但仍不計後果!隨後,政策急轉彎的消息一出,反招人權團體痛批致使國家尊嚴受辱,不啻顏面盡失,著實讓國人不知所措!無奈,隔日又發生黃郁婷穿中國隊服的事件,台灣人的情感再度受到傷害!

如此觀之,台灣政府應好好思考,研擬出萬全對策!否則數月後,沒有美國馬首是瞻,沒有歐美先進國家參賽杭州亞運中華代表團又將採取什麼對策?難道還用現在同一標準做決策嗎?

奧運會創辦初衷,乃期世界各國以運動競技取代戰爭和平展現國力。此從獎牌計算頒獎儀式等等,便顯見其與國力象徵國家意識密切關係。本屆冬奧如期順利開幕,但北京當局對各種人權組織的反制活動,以及各國的政治操弄等相關的議題將持續延燒,其複雜性和挑戰已超乎想像!或可大膽推論,未來國際奧會評選申請主辦國時,除考慮是否具備解決類似新冠肺炎大型公衛危機能力外,還得多多斟酌其是否有處理強國競逐所滋生衝突之實力啊!















大屋頂下/台美中共同課題 中華民國關鍵機遇期


2022-02-06 03:04  聯合報 /   黃年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左)1月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通電話,王毅要求美國,停止在台灣問題上玩火打牌。(法新社)



就在此刻,正值中華民國的關鍵機遇期機遇期的主要內容是:台灣問題國際化。

面對「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機遇期,台灣亦面臨一個重大的抉擇關鍵:究竟應當繼續用「中華民國體系」來發展這個機遇期,或改用「台獨體系」來經營這個機遇期?

這個抉擇是台美中三方的共同課題。

從大歷史看,這是第二次出現這樣的機遇期。

第一次出現在民國 39 年(一九五○年),韓戰使台灣問題國際化。當時原想放棄台灣的美國,發動第七艦隊護衛台灣戰爭過程中,出現台灣是否派兵參戰及聯軍是否攻擊中國內陸等議案。

自此,冷戰揭幕,台灣問題急劇國際化,表現在民國 43 年(一九五四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及美國主導維持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等。

此次機遇期,至民國 60 年(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及民國 68 年(一九七九年)台美斷交告一段落。

面對巨變,在戒嚴體制下,台灣以中華民國地位因應此次機遇期的中斷。蔣經國並在民國 76 年(一九八七年)宣布解嚴及啟動兩岸交流,亦即以中華民國民主化,從根本上改造了兩岸的互動架構。

蔣經國的改造工程,使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及本土化得以軟著陸,也使得兩岸互動自此受到台灣民主機制節制;民意一方面不會接受激進的台獨,另一方面也不會接受併吞式的統一。亦即,台灣的內部治理兩岸關係,仍在中華民國憲法民主運作下得以維繫,至今可謂仍然維持著此一架構。

眼下出現的第二次機遇期,大約自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川普風潮濫觴,主題也是台灣問題國際化。

兩次機遇期國際背景不同韓戰的主題是北韓欲併吞南韓,中國當年只是蘇聯的代理人,本身對美國不具威脅,且台灣問題在當時尚非「急件」。但今日美國及其盟友面對的主題卻是抵拒中國崛起,中國就是當事者,且台灣正處各方「核心利益」的聚焦點。因此,此際台灣問題的國際化,實為勢所必至,亦更甚韓戰當年。

尤其,台灣內部政治已不同當年。在韓戰引發的機遇期及後來機遇期的中斷,台灣皆是以中華民國體系來因應。但在此次「圍堵中國」的機遇期爆發之際,因民進黨主政,台灣卻可能出現了要用中華民國體系或台獨體系來因應的抉擇情境

這是台灣的抉擇,卻也是中共的抉擇,也是美國的抉擇。

就中共言。情勢的發展顯示,和統及武統均愈來愈難。因此,當前最務實的目標應在維持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的運作,不使中華民國在「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下,不斷變質、異化、掏空、流失。

台獨其實是中共長期壓制中華民國所造成的產品。例如:近兩年兩岸情勢惡化,主因之一即在中共將過去所稱「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轉移至「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並壓制「一中各表」。這是踐踏中華民國,給台獨送禮(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了),一句話就翻覆了兩岸關係。

本文認為:就在此時,應當是中共最希望能「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的時刻。

國台辦:「反台獨,不反台灣。」應訂正為:「反台獨,不反中華民國。」

就美國及國際言。拜登說,「美國強烈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即是包括了反對武統及不支持台獨,甚至可以直接解讀為「維持台灣以中華民國體制而存在的現狀」。台灣的「不獨」,是美國「維持(不統)現狀」的條件。如《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台北法案),主旨即在維繫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可見美國仍以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為戰略架構。另近年在歐盟相關方面發動的友台動作(如立陶宛),亦皆以「一中政策」為護欄。

中共即使不樂見友台動作勢如春筍,但亦應慶幸國際迄今仍在「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的邊際之內,尤應珍惜「中華民國的現狀」仍能維持。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如果中美都不想打仗,就要共同反對遏制台獨。我認為,這句話若用正面表述,就是中美應當「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現狀」。

再就台灣言,或就民進黨言。蔡英文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此句出自《台灣前途決議文》,卻是首見於中華民國總統文告。

在兩岸論述中,這句話是一個擦邊球。因為,中華民國憲法亦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隸屬,而是一國兩區。但此話也可解讀為兩國論,因為其原始出處《台灣前途決議文》是以反對「一個中國/一中原則」為前提,即是「一邊一國」。也就是說,蔡英文此句是介於「殼獨」與「華獨」之間,於是面臨抉擇:

①兩次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機遇期,均是緣自國際情勢的巨變,且皆由美國主導,但全球情勢已迥然不同。當年,台灣只是美蘇冷戰的籌碼(中國則只是蘇聯代理人);但今日台灣卻直接成了美中陷入「修昔底德衝突」的界面。何況,當年因韓戰使台灣避過了成為解放軍第一目標時間差,但如今台灣必將成為與解放軍焦土決戰戰場

再者,韓戰最後仍維持了朝鮮半島當年的「(分治)現狀」至今。但台海一旦開戰,還可能維持「現狀」嗎?

②台灣必須掌握戰略的主體性,不能寄託於美國。民國 59 年(七○年)代,中共正值文革時期;美國卻因戰略轉向,與中共建交而背棄台灣。美國的甩鍋行徑,亦見於越戰、阿富汗,足見美國也有「有心無力」之時。何況當年還有《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且今日的中共已非文革年代的中共,怎能只憑美國一句「增強台灣自我防衛能力」?

另日萬一再出現美國甩鍋之時,潮水退去,台灣屆時如果是穿著台獨的底褲,面對十四億中國人,如何「自我防衛」?

③已經聽不到「中國崩潰論」,在「圍堵中國」的情勢中,中國的發展可能增添險阻,但可預見將仍是一個大體上穩固的強國。也就是說,台灣問題無論如何國際化,都不可能使中國在台灣的視野中消失。

台灣問題國際化,但中國仍是台灣必須直接面對的根本問題。用中華民國來面對中國問題雖非容易,唯尚有可能;但想用台獨來應對中國問題,那絕無生路。

因此,台灣不能只靠台灣問題國際化來解決兩岸問題,但大陸也必須認知台灣問題國際化約束因素。在這個中華民國關鍵機遇期出現之際,台美中的共同課題其實就在首先維持住中華民國的現狀與兩岸和平競合;因為,中華民國是三方的最大公約數,這是三方共同的機遇期。















黃郁婷事件 凸顯政治網路霸凌


2022-02-06 03:04  聯合報 /   余豈/大學教師(嘉義市)
立委林楚茵在臉書發文祝福黃郁婷能有好成績,但希望當她奪牌、站在領獎台上時,要知道自己代表的國家是台灣。 圖/取自林楚茵臉書



最近沸沸揚揚的黃郁婷事件,見證網路上人性的卑劣。

多年來,黃郁婷拿過很多獎牌,十年窗下無人問,她一舉成名,竟因到大陸比賽練習時穿大陸服裝,上傳社群媒體,引發綠色網民瘋狂謾罵。網民根本不熟悉這位選手、不熟悉她比了什麼比賽、甚至不熟悉她曾在選舉造勢場合公開支持蔡英文,只因一件衣服就開罵;讓人跌破眼鏡則是,在即將開學節骨眼,幾萬人被政府以疫情為藉口抓去隔離,該傷透腦筋的行政院和教育部,還去電「關切」黃郁婷!這些官員又打了幾通電話,關心沒病卻被隔離的苦主呢?又打了幾通電話,關心學校有無足夠資源因應疫情擴散呢?

胡適名言:「做學問,在不疑處有疑待人,在有疑處不疑。」這是探究真相為人處世基本態度。但網民自婊正義膚淺的「膝跳反應」,既去脈絡化又缺乏同理心,未仔細查證細節就把同名同姓一起罵,顯露其智性、耐性一樣短淺。

而政客湊一腳霸凌小民,除了爭取自己媒體曝光度,並未解決問題;若他們認為黃郁婷實質有錯,敢要求政府把她實質處理嗎?躲在手機和電腦鍵盤後面,利用網路羞辱特定對象,這是法西斯手段現代版目的是清洗掉與自己思想不同的人從網路文化角度看,這種選擇性同理心只對自己同溫層的人同理,不願真誠溝通,一味沉迷找鬥爭目標,讓自己獲得廉價優越感控制感,已成民主社會特殊現象

美國去年國會大廈遭暴衝前後,網路霸凌達到高峰,導致各社群媒體關掉政客與名嘴帳號,使出眼不見為淨下策。很多社論指出,意見分歧在美國一直存在,但變成網路謾罵則是川普搧風點火,那麼,台灣也一直有各種意見分歧,這幾年層出不窮的政治網路霸凌,是誰造成呢?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政客們,摸摸自己良心,真的心安嗎?















民苦無蛋 如缺口罩、疫苗


2022-02-06 03:04  聯合報 /   陳宏煇/軍退(新北市)
北部地區雞蛋缺貨情形依舊,部分超市仍是一蛋難求,連蛋類相關產品貨架也所剩無幾,部分商家有雞蛋到貨,民眾也趕快選購。記者曾學仁/攝影



春節前,我在台北都買不到雞蛋;趁著春節陪內人到台中娘家作客,順便看看有沒有雞蛋可買,結果超市和賣場找不到,連傳統市場也缺,剛好小舅子太太娘家有人養雞,這才解決近兩周來沒蛋困境。

因為雞蛋是最基本的營養來源,最近一段時間缺蛋,讓買不到雞蛋、吃不到雞蛋的常民叫苦,更讓人無所適從。這次好不容易買到卅顆蛋,帶回台北後接下來要好好分配,不知道何時才再搶買得到?

雞蛋是民生必需品,就像口罩買不到、疫苗打不到,會讓民眾不知所措一樣,讓人恐慌。期盼政府呼籲民眾踴躍施打疫苗之際,也能多用點心力,讓民眾都能買到雞蛋。
















冬奧獎牌破零 需更多支持


2022-02-06 03:04  聯合報 /   王大樹/資深媒體人(新北市)
北京冬奧開幕,中華代表團由男子滑雪選手何秉睿(右二)與競速滑冰女將黃郁婷(右三)擔任掌旗官。(歐新社)



北京冬奧展開序幕,繼去年東京奧運後,又一場迎來嚴峻疫情考驗國際重大賽事;然而,新冠變種病毒澆不熄挑戰世界最高冰雪舞台優秀選手的熱情,展現不論是在花式滑冰場上轉身的跳躍美技、或是雪地高台上向前一躍的無畏勇氣,及在賽道上雪橇、雪車、冰刀競速的快感。

不過,這一切相對身處亞熱帶的我們,有如「高山上的世界盃」,要實現零獎牌的突破,台灣冬奧選手要走的路,確實比夏季奧運更為艱難。

冬季奧運溯源民國 13 年(一九二四年)在法國夏慕尼首屆賽事,除因二次大戰停辦兩屆外,至今年北京冬奧舉辦廿四屆,原本冬奧與夏季奧運均在同一年舉行,至民國 83 年(一九九四年)開始間隔兩年舉行。這其中,台灣過去參與十二屆賽事,共計五十餘名選手前仆後繼,唯至今尚未嶄獲獎牌,然自民國 73 年(一九八四年)以「中華台北」名義重返奧運以來,台灣沒有一屆在冬奧缺席,不斷有選手為爭奪獎牌而努力

身為亞熱帶國家發展冬季運動有其困難之處,由於並非長年冰雪,台灣民眾對許多冬季奧運項目,都相當陌生,更別提能從小接觸,環境差異參與人數不多。因此,台灣決心拚戰冬奧的選手,無法留在台灣訓練是一大關鍵,勢必要到寒帶國家才有場地,背後那條路,除了無怨無悔外,更因沒有資源協助克服難題,更重要的是,無底洞金錢付出

今年北京奧運台灣四名參賽選手,包括女子競速溜冰黃郁婷女子單人無舵雪橇林欣蓉高山滑雪男子曲道何秉睿女子曲道李玟儀。他/她們為了追求夢想,追求一個能夠讓世界看到亞熱帶島國的努力,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即使換來是一次次失敗,但為台灣灑下的汗水與努力,絕不會比夏季奧運選手來得少,但相對得到台灣民眾的關注與目光,卻是零零落落

林欣蓉田徑選手出身,她為圓奧運夢轉戰單人雪橇,默默努力終於取得國手資格,得到所有人認同;何秉睿為了滑雪,國中後就遠赴奧地利滑雪學院忍受離鄉背井之苦,而李玟儀在父親是滑草教練薰陶下,走進了滑雪世界

民國 99 年(二○一○年)廣州亞運滑輪溜冰金牌世錦賽冠軍常客的黃郁婷,更是放棄滑輪界翹楚地位,毅然在民國 105 年(一六年)投入冰刀競速,只為了想讓自己提升到更高的殿堂,上屆平昌冬奧首次參賽,期待今年成績更上層樓。

冬奧史上,奪得獎牌主要是位處寒帶國家,其中挪威以一三二面金牌總計三六九面獎牌冬季運動最大強權,美國、德國次之;然而熱帶及亞熱帶國家追逐冬奧熱情不減,如非洲也有不少國家選手加入競爭,台灣若能衝破冬奧零獎牌障礙,完成這項不可能任務,將更引起全球關注。期許政府,對台灣冬奧選手也能像夏季奧運選手般,給予更多資源協助與鼓勵,最終實現零的突破夢想


王健壯/6:3與15:0(大年初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6:3與15:0
◆  王文華/最好的紅包,是「二條」







王健壯/6:3與15:0


2022-02-06 03:19  聯合報 /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據報導指,大法官布萊爾的退休另有內情。圖為手執憲法的布萊爾1月27日在白宮宣布退休。(美聯社)



八十三歲的布萊爾(Stephen Breyer)決定今年夏天退休,他目前雖然健康無虞,但如果下次參議院改選,民主黨不再是多數黨,下次總統大選,民主黨也失去白宮,屆時他因老病或死亡留下的大法官空缺,勢必將由保守派取代,所以他此時不得不退,讓拜登有機會提名一位自由派大法官,遏止最高法院全面右傾趨勢。

川普只當四年總統,卻提名任命三位大法官,比老布希四年提名兩位,柯林頓、布希與歐巴馬各自八年任期只分別提名兩位都要多。而且,川普任命的三位大法官都正值五十多歲壯年,已任職卅年最資深保守派湯瑪斯也才七十三歲,可以想見,即使最高法院維持目前保守與自由派六比三陣形不變,未來廿多年,最高法院仍將掌控在保守派手中。

換句話說,六比三陣形讓保守派在最高法院掌控超級多數,最高法院全面右傾已屬不可逆趨勢,問題只在右傾速度有多快與幅度要多大而已。當然也有人樂觀期待,如果保守派大法官能像布萊爾過去廿七年一樣,把機構合法性與正當性擺在意識形態政治立場之前,右傾速度慢一點,幅度小一點,最高法院仍有可能不至於淪為首席大法官羅伯茲所說「政府的一個政治分支」。

布萊爾一向是個「機構主義者」,在他提倡的「可運作的民主理念中,三權分立不僅是分權制衡,也要分工協作,任一權獨大都可能帶來憲政獨裁後果。尤其是掌控最後話語權大法官,不能像「穿著法袍的政客」,也不能把最高法院變成像國會那樣「黨派紛爭與拉幫結派的場所」,否則,大法官將失去公眾信任,傷害的是最高法院這個機構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布萊爾這幾年雖然對最高法院的右傾憂心忡忡,但他也常舉戈薩奇大法官(川普提名)反對職場歧視同性戀跨性別工作者例子,來證明「即使最保守的大法官,也會支持性別平權的多數意見」。況且,多項實證調查研究也證實,目前六比三的最高法院陣形,雖然在所有判決案件中,有二成四左右案件是出現六比三票決結果,但其中卻有四成七左右案件,出現九比零全票一致結果,代表大法官共識目前仍高於分歧。三位自由派大法官也經常得到首席大法官與三位新進保守派大法官奧援,以五比四或其他優勢票決變成多數意見,不至於淪為永遠的異議者

在美國目前分立的三權中,白宮掌控在民主黨手中,但下次總統大選很可能易主;共和黨在參眾兩院雖屬少數黨,但期中選舉後也可能變天;而最高法院中,保守派則擁有可能廿年不變的超級多數。也就是說,即使行政與立法兩權有翻天覆地變化,保守派掌控的司法權卻將長期不動如山,如果大法官也模仿政客,與政客同步極端化,布萊爾「可運作的民主」夢想將成泡影。

回頭看台灣。台灣現有十五位大法官中,馬英九任命的四位大法官將在明年九月卸任後,由蔡英文提名補實,屆時十五位大法官將全由蔡英文任命;所有大法官都由同一個總統提名任命,布萊爾不知作何感想?六比三陣形已令人憂心,十五比零豈不讓人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