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第三波網路新創浪潮 大有可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472/web/

◆  聯合報社論/二○二○起跑,兩岸議題主導權在誰手裡
◆  聯合報黑白集/元旦看見小英的害怕
◆  經濟日報社論/第三波網路新創浪潮 大有可為






經濟日報社論/第三波網路新創浪潮 大有可為


2019-01-02 01: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創新創業是近年全球重視的焦點,我國政府為了掌握網路時代的商機,各部會都有新創的計畫在推動,賴清德院長甚至宣示二年內至少要孕育出一家獨角獸,充分展現政府的決心。對於此一目標,部分業界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以國內的環境與市場規模,實現的機會恐怕不高。不過,全球創新環境已有所改變,只要能掌握契機,仍大有可為。
回顧全球網路產業發展,第一波浪潮領導業者如Dell、Microsoft等,主要以美國為主,產業為PC與網路服務;第二波領導業者如Apple、Google、Facebook,仍以美國為首,但發展地區高度集中在矽谷,使矽谷成為關鍵樞紐,主要產業為網路及行動App服務。如今全球產業已逐漸邁入第三波創新浪潮,產業樣貌將與以往兩波有所不同。
首先,新創樞紐將由美國矽谷朝全球化發展。前兩波科技新創以美國為首,發展至今引領了包括半導體、個人電腦及網路等科技的發展。
然而,經濟發展不斷帶來環境負面影響、大企業壟斷的排擠效應及產業創新動能未明等因素,使得矽谷生態圈的領導地位逐漸下滑。近年來除了美國新創之外,歐洲、中國大陸與東南亞亦有許多獨角獸出現,如德國的zalando、中國大陸商湯科技、印度Flipkart及印尼Tokopedia等,皆帶動 創新創業氛圍。
尤其近年來創新創業成為各國與城市發展的顯學,希望藉此提升國際能見度與地位。根據Startup Genome 2018年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全球新創生態系排名,除了美國城市之外,北京與上海、以色列特拉維夫、新加坡、德國柏林、瑞典斯德哥爾摩、荷蘭阿姆斯特丹皆入列全球前20大。未來新創樞紐將不再是由美國獨領風騷,而進一步朝全球化發展,如歐洲、東南亞等
其次,產業焦點將從消費性網路市場轉向垂直領域應用。例如過去的Google、Facebook、Uber等皆以消費性市場為主,然而隨著物聯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趨勢興起,未來具生物技術、醫療保健、運輸物流之產業技術根基的城市或區域,將較有機會形成相關創新創業生態圈。
最後,市場成功要素將從關鍵多數到領域專業。第二波網路新創經營型態多為平台服務,發展關鍵是創造網路效應,讓平台的價值能夠隨著使用者人數的增加而提高,以致於免費、促銷等面向終端消費者的誘因提供成為常見的平台經營手段。然而,第三波浪潮的垂直領域新創,成功要素將從第二波浪潮的「取得關鍵多數」逐漸轉變為「領域專長」與「產業合作夥伴」。
觀察台灣產業網路新創的發展,在第二波消費性網路服務趨勢中,因本土市場限制難以擴大規模,經營跨國市場難度又高,因此少有能發展出具國際化經營規模的業者。
但展望未來已現以下幾個契機:其一,隨著國際創投業者不再只聚焦矽谷新創,投資目光開始變得更廣,向全球搜尋值得投資之新創標的,台灣新創比以往更有機會接觸國際投資人。
其二,過去新創公司多以矽谷為大本營,相關研發人力與資源皆集中在矽谷總部,然而隨著矽谷用人、營運成本愈來愈高,新創企業的營運型態可能會有所改變。未來矽谷的創新研發核心定位不致被取代,但組織規模會縮小,開始往全球其他地方搜尋適合的營運據點與研發人才。台灣科技人才豐沛,除了有機會吸引國外新創企業來台設立研發據點外,科技人才亦有機會透過遠端工作的方式參與國際企業之發展。
其三,這一波新創浪潮將朝向垂直領域發展,比起第二波浪潮更講究垂直領域知識與產業基礎,台灣在許多產業上擁有深厚的根基,如電子製造業、醫療、紡織製鞋、精密機械等產業,未來若能與新創進行有效的激盪與合作,一定能有機會在第三波產業浪潮中脫穎而出。






聯合報黑白集/元旦看見小英的害怕


2019-01-01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昨天在總統府內發表「2019新年談話」,她批評中國大陸連豬瘟疫情防治都無法真心合作,哪來的兩岸一家親。 記者陳柏亨/攝影

新年來臨,庶民百姓互道平安喜樂,希望困厄遠離。也因此蔡總統的元旦談話備受矚目,老百姓期待看到幡然一新的施政許諾。
未料,蔡英文的元旦談話,除了內政方面無關痛癢談到調薪和減稅,卻有一半篇幅發表了「正告中國政府書」,好像下達聖旨一般給出了四個「必須」。
如果習近平丟過來「四個必須」,想必小英會回答「老娘不吃你這套」。那麼,蔡英文難道認為對岸會言聽計從,收下這「四個必須」的元旦賀禮?
細看內容,可看出小英的色厲內荏。元旦日,不是給自己的同胞加油打氣,不是向鄉親承諾開創新局,而是假藉兩岸牌發飆,順便暗嗆國內政敵。重提豬瘟話題,與其說為提醒中國,不如說是痛恨白色力量抵擋不了「兩岸一家親」。
又如蔡英文所提升旗典禮主軸的「勇敢自信,世界同行」,目前能劍及履及者,大概唯韓國瑜一人,上任僅一周已見到全台民眾、企業家和陸客組團捧場。蔡英文若真「勇敢自信」,何須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聯結大選,稱「不代表基層民意想要放棄主權」?哪項投票表達了「放棄主權」的主張?小英莫非心中有鬼,才吹口哨給自己壯膽?
元旦這天,總統府一面發國旗,一面惡狠狠拋「四個必須」。有評論者說蔡總統「強韌於外傲慢於內」,只對了一半強韌於外的蔡英文,實則膽怯於內!民國108年(二○一九年)渴望見到台灣局面大開大闔的民眾,只能自求多福了。









聯合報社論/二○二○起跑,兩岸議題主導權在誰手裡


2019-01-01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任高雄市長韓國瑜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針對兩岸關係要求「中央跟著地方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以「拚經濟」為主軸的選舉,人民用選票表達了對兩岸關係走向的選擇,不僅扭轉了兩岸交流的氛圍,也衝擊了蔡政府的兩岸柵欄,更牽動了兩岸與美中台關係的格局。隨著新任縣市首長上任,以及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議程提前端上檯面,從兩岸間的紅藍綠白,到區域間的美中台,已展開詭譎的多方博弈。蔡英文新年談話提出「四個必須」與「三道防線」,充滿殺氣而毫無新意,更企圖為兩岸「城市交流」畫下紅線,這恐怕錯估了形勢
新縣市首長就職前,中央與地方在兩岸議題上已有幾次過招柯文哲主張提兩岸「新名詞」,韓國瑜更要求「中央跟著地方走」,陸委會只能重複宣示兩岸事務屬於中央職權。一月九日,吳敦義將邀藍營十五縣市首長舉行兩岸城市交流會議,「地方包圍中央」的布陣明顯,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未來將受到更多挑戰。民國109年(二○二○)大選當前,吳敦義固然有宣示政治實力和兩岸主導權之意,蔡英文又豈能在民意吶喊中繼續裝睡?
不只國內地方與中央交鋒,兩岸之間亦有言辭交鋒,包括美中也以台灣為支點隔洋較勁。蔡英文一方面批評中國介入台灣選舉,一方面強調這次選舉「人民沒有在兩岸議題上做出選擇」,這是以鴕鳥作風建構兩岸防火牆。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講稿中,雖僅簡短提到兩岸關係,卻明確宣告中共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與主動權」,顯露主導兩岸關係大局的更大意圖。至於陸委會與大陸國台辦隔海叫陣,你來我往,多為陳腔濫調。
美國方面,早在選舉期間即罕見地對台灣下指導棋,美國在台協會現任及退休官員不但在韓流狂襲時毫不避諱地誇讚高雄的進步,還就「境外勢力」影響台灣輿論風向提出警告。這是暗助民進黨的政治表態。選舉結束後,美國仍然動作不斷,國會議員甚至要求美國政府協助台灣進行調查,防止中國再度干預台灣選舉。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也表示,將和美國積極交流,因應中國介入選舉。可以預見,台灣的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將難避免美中等「境外勢力」主動被動地介入與干擾
「中國因素」一向是台灣選戰中最易受操弄的敏感問題,但經過九合一選舉,中國因素的流向卻大有不同。民進黨逼迫韓國瑜在兩岸立場上表態,韓國瑜強調「政治零分、經濟一百分」,也表明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結果,這反讓「九二共識」明確獲得選民的「授權認證」。選後,儘管陸委會和大陸國台辦還在爭吵「九二共識」問題,柯文哲也認為被標籤化的「九二共識」和「兩岸一家親」很不好用;但經過選戰洗禮,「九二共識」重新浮上水面。韓國瑜反駁蔡英文說的「城市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並歡迎綠營縣市長一起拚經濟。台南市長黃偉哲眼見韓流魅力,也表示願意和高雄一起合作拚觀光,踏出藍綠地方良性合作的第一步。
民國109年(二○二○)大選,起跑槍聲已鳴,兩岸議題無可迴避。在這場多方博弈中,不能只拿真偽莫辨、敵我不明的「假訊息」作為攻防文章,各路競逐者終須在兩岸政策上見真章。柯文哲自稱「每天都在儲備能量」,他也知道,要有比「兩岸一家親」更進一步的兩岸「新名詞」。藍營摩拳擦掌要乘勝追擊,兩岸城市交流將是最重要的突破口,但不能逾越紅線,也不能重蹈買辦覆轍,經濟果實要讓更廣大的人民分享。至於綠營則必須重整陣勢,毫無作為的「維持現狀」主張,顯已無以為繼。
蔡英文如果裝睡不醒,只是不斷喃喃「維持兩岸現狀」的囈語和「兩岸職權屬中央」的夢話,不待兩岸主導權喪失,台灣淪為棋子,「地方包圍中央」也將很快成為她的夢魘

【重磅快評】台北跨年夜沒出意外真是佛祖保佑

◆  【即時短評】蔡與習「三四五」攻防出招 2019兩岸關係變數大
◆  【重磅快評】10年前後3大改變 習近平要台灣逼視統一
◆  【重磅快評】柯文哲的「美」夢何故先殘
◆  【即時短評】習近平急迫探索 加大台灣面臨談判的壓力
◆  【重磅快評】台北跨年夜沒出意外真是佛祖保佑

◆  【重磅快評】習近平主導攻勢 蔡英文能空城退敵?
◆  【重磅快評】2019我們繼續「翻」下去
◆  【重磅快評】這廂慶祝那廂補助 台灣觀光有平行時空?
◆  【即時短評】張善政的下一步 選擇不多
◆  【重磅快評】中正紀念堂轉型 走向共生或撕裂地獄?







【重磅快評】台北跨年夜沒出意外真是佛祖保佑


2019-01-02 09:34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跨年晚會人潮四方湧入,擠滿市府前廣場,維安充滿危機。記者鄭超文/攝影

全球瘋跨年台北101焰火秀、紐約時代廣場水晶球緩降秀都是百萬群眾爭賭的精彩節目。兩地當晚都天公不作美,冷、下雨,而且雨勢不小。兩地跨年夜場景最大的差異在於打傘與否,台北人手一把傘,五彩繽紛;紐約時代廣場管制區內禁止打傘,基於維安考慮
人潮聚集,潛在的災害風險即伺機作亂;人潮越多,可能成災機率越高。一平方公尺空間擠進3個人,相互踩腳的機率就非常高;放大100倍,100平方公尺〈約30坪〉擠進300人,跨年夜情緒嗨,動作大,推擠碰撞是必然。民國104年(2015)八仙樂園塵爆500人傷亡,台灣見識了人潮聚集的危險,但早就置諸腦後。
回想人潮怎麼進到跨年夜現場?台北場四面八方隨便走都到;有管制區,但管車不管人;誰都可以任意進出,沒有安檢,背什麼背包都可以;可以打傘,沒人想過傘柄尖可以做攻擊武器;垃圾桶沒有封起來,不知道可能會被放置爆裂物。
紐約時代廣場怎麼做?設下管制區,必須有通行手環才能進入;嚴格安檢,出動防爆犬、鎮暴車,60輛滿載的砂石車把管制區框起來,避免汽車進入管制區衝撞;禁背包,禁雨傘;今年還新增無人飛機,隨時監控管制區的丁點變化
紐約警方跨年夜維安做到滴水不漏,是幾十年遭各式恐怖攻擊的血淚累積。仔細檢討每次恐攻的型態,找到破解的應對,進而形成整套群眾聚集的維安標準作業;例如垃圾桶加蓋,是自波士頓馬拉松炸彈攻擊淬取的教訓台灣無論政府或民眾,神經都太大條,「今天公祭、明天忘記」是常態
台北市潛在的群眾聚集風險正不斷升高。試想以大巨蛋為圓心,周圍4平方公里密佈群眾群聚的元素,至少有松菸文創、鐵道博物館、市府廣場、東區101商圈、小巨蛋…,節慶各個點辦活動都有強大聚集人潮的可能,4平方公里擠進幾十萬人輕而易舉。
問題不在政府有起碼的應對準備,而是連警覺、戒心都沒有;不要說設置如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建制,甚至行政院沒有專責執行單位。要知道維安工作不只在事發的應對,更在平時的訓練。台北跨年夜焰火放完了,台灣的維安仍在原點,沒有絲毫寸進。







【即時短評】習近平急迫探索 加大台灣面臨談判的壓力


2019-01-02 12:15 聯合報  記者賴錦宏╱即時報導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首次提出5原則,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 圖/翻攝自央視網

習近平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上拋出,要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正式啟動中共的統一進程。這是習近平上任以來最清晰、最明確的兩岸統一方案,明確將執行與台灣各黨派溝通與對話,即將推進兩岸政治談判。台灣面臨政治談判的壓力將逐漸增大。
習近平的講話中,首次把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掛鉤。中共十八以後,陸續提出「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兩個一百年。而大陸學術界和民間則討論「何時收復台灣?」去年以來,大陸民間「武統」聲浪高漲,大陸涉台部門卻給學者們下了「禁令」,勿將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簡單掛鉤,理由是「時機並不成熟」。隨著大陸內部肅貪、打黑、修憲告一段落,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束,習近平直接把「國家統一」作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前提。
探討「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習提出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習近平的統一進程把兩岸統一的談判工作躍升為國家層面,是新時代的重要工程,不再是涉台部門執行政策而已
再度強調「心靈契合」和「兩岸融合發展」,這兩項都是習近平的創見,在新一階段對台政策中,將繼續率先同台灣人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人和台企提供同等待遇;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可先實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中共的「兩岸融合」已從坐而談到起而行,並已有實施的先後次序藍圖
習近平並沒有提到統一「時間表」,但他想統一的使命感和急迫感,十分清楚。民國102年(2013年)APEC峰會上,習曾提到「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决,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今天上午的講話,則進一步談到,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北京甩開美國習說,兩岸的事,是家裡人的事不承諾放棄武力,是針對外部勢力和「台獨」。在中美貿易大戰愈益熾烈,五眼同盟圍剿等外部環境更複雜之際,習近平提法是對外宣誓,要把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不懼外部勢力,也不容外部干預。






【重磅快評】柯文哲的「美」夢何故先殘?


2019-01-02 14:54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市長柯文哲預計3月訪美,未料行前傳出遭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來儀打臉。記者邱德祥/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傳出將於三月赴美訪問,但大玩「是否受邀」模糊遊戲的柯營,卻狠遭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葛來儀打臉,指柯的幕僚扭曲事實,想塑造她和CSIS支持柯選總統的印象。「美」夢先殘了一半,箇中緣由頗值柯好好省思,否則勢將牽累爭搶大位「美」夢。
九合一大選後,卸任新北市長的朱立倫、創造韓流的高雄市長韓國瑜,以及目前九合一大選後民調聲望暫居前段的柯文哲等,均傳將赴美訪問。特別是柯文哲,先是媒體報導葛萊儀及一群年輕幕僚和智庫成員,上月曾赴北市府拜會柯文哲,兩人會面後敲定今年3月柯文哲拜訪美國智庫並舉行閉門會議;接著柯文哲即受訪大談是否見葛萊儀等訪美事宜,先是說「好像有見過她」,接著肯定表示「有啦」。
沒想到才剛帶出「美智庫喜迎台灣政壇新貴」輿論風向,葛來儀迅即回應,除細數上月來台非僅拜會柯一人,更明指柯訪問華府智庫的建議是由柯市長辦公室幕僚提出,她並未試圖說服柯訪問華府,且很明顯柯市長的幕僚有人決定扭曲事實。
面對葛來儀的打臉文,柯文哲回應指是媒體誤會,並澄清他及幕僚均沒有講葛來儀有邀訪,「這就是典型的假新聞」。
其實檢視前述訪美新聞鋪陳過程,相信民眾自有公斷。首先是柯葛月前會,不是柯營就是葛方對媒體釋出此訊息,要說是葛來儀故意挖坑給柯文哲跳,又有多少人會相信?其次,或許柯及柯幕僚並未對媒體說出「被邀訪」三字,但可以公開澄清時不澄清、反想從中獲取政治利益,等到被打臉了再推給媒體製造假新聞,媒體、民眾真甘心被政治人物如此操弄?
且不論柯文哲第一任時官員如走馬燈、市政建設幾乎停滯,單從台北市跨年晚會讓民眾淋雨看置入電競節目,乃至刻意操作訪美一事,就充分凸顯柯市府幕僚嚴重欠缺經驗及底蘊,要憑此一圓攻略大位美夢,只怕仍有相當難度!







【重磅快評】10年前後3大改變 習近平要台灣逼視統一


2019-01-02 16:34 聯合報  主筆室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今天發表對台談話,拋出「習五條」,首度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圖/翻攝央視

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的談話中,有三個內容值得重視,整體而言,習近平明鬆實緊,他將過去空洞的呼喚,化為具體的步驟,整篇談話更具有時間緊迫感。
整個談話最鮮明的表述與倡議就是「探索『兩制』的『台灣方案』」,這是北京首次將「一國兩制」主張,從口號進入到實踐層次的一次嘗試,習近平旨在表明,「兩制」的內容不是北京單方面的規定,而是由兩岸共同「探索」出來的制度。
「一國兩制」在四十年前告台灣同胞書發表時只有概念,還不存在這個名詞,就像「九二共識」這個詞彙在九二年也並不存在一樣。十年前即「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前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發表的《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談話,「一國兩制」雖然提出,仍只停留於標題與號召的層次,「一國兩制」意旨為何,仍要回歸葉劍英與鄧小平當年的說法
其中民國70年(1981年)葉劍英所提出的內涵是「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以及臺灣的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不變,財產私有制也不變。而鄧小平民國72年(1983年)則是來訪的楊力宇教授對談時,再加上「司法終審權」。
由於鄧、葉的元老地位,「一國兩制」的內涵從此即未曾更動,不過,無論葉、鄧,其特色都在於「兩制」的條件是由北京單方授與的,而不是經由兩岸協商,「兩制」中的台灣這一制應該如何,台灣並無真正角色;習近平今天的說法,則是授予台灣對兩制內涵的置喙或修正之權力
這個倡議,與胡錦濤十年前主張「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可以相提並論,但前者談的是統一之後的「兩制」下的「台灣方案」,後者卻是統一之前的「政治關係」,兩者卻不可同日而語。這顯示,習近平雖給了台灣統一後的前景置喙的空間,卻不再談統一前的定位,希望加深台灣內部對於統一前景的思索,以及對統一議題的緊迫感。
其次,習近平今天談話的另一重大改變是,兩岸的和平方案不再是兩岸當局負責商談或制定,而是「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所推舉的「代表性人士」出面,而「和平協議」這個更具有對等意涵的法律詞彙也已經全然消失
胡錦濤在十年前的談話中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但到了習近平卻只剩下「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其中胡錦濤的「和平協議」是由「兩岸」即兩岸政府各自授權之代表負責磋商,但如今的「制度性安排」,台灣這一方卻顯然只能由非官方性質的「政黨」、與「界別」的代表負責跟北京商量。
第三個重大的差別在於,習近平重拾了江澤民民國84年(1995年)「江八點」中「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說法。這顯然是針對台灣的「台灣人」認同升高到歷史高點而說的,亦即,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提是:兩岸皆是「中國人」,如果台灣內部的認同竟然進展到了幾無「中國人」可言的境地,那麼「和平統一」的前提也就消失了。不過,相反地,如果「中國人」認同上升,卻可以「中國人幫中國人」,讓台灣享受更多的經濟利益與發展機遇。
這三個與胡錦濤十年前談話的重大差別,凸顯了北京在主導兩岸關係上大幅增進的自信與實力,台灣顯已不被當成一個足以與大陸匹敵的對等實體,而是被時代潮流牽動的籌碼,習近平不認為台灣還有時間蹉跎,他將統一更為赤裸地拋在台灣的面前,逼著台灣去面對這個不太舒服的現實






【即時短評】蔡與習「三四五」攻防出招 2019兩岸關係變數大


2019-01-02 22:50 聯合報  記者許依晨╱即時報導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拋出「習五點」對台主張 。(新華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紀念會上提出要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意味正式宣告啟動中共對台統一進程。從元旦蔡總統拋出強硬的「四個必須」和「三道防護」,隔天習近平則以「習五點」回敬,新年伊始,兩岸這一波「三四五」攻防出招,為民國108年(二〇一九年)兩岸關係投下巨大變數。
「習五點」中,最值得注意的正是第二點的「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當年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對台灣和香港提出「一國兩制」構想後,首度有中共領導人公開指出要設計出一套台灣版的一國兩制模式。不過,現階段習近平話仍講的模糊,僅以「探索」來概括這個台灣方案,此外,也沒有設定時間表,預留彈性空間。
這麼做的目的正是要繞過蔡英文政府的任何官方管道,中共將直接與認同統一、反台獨的台灣各黨派、團體的代表人士交往,尋求共識,推進政治談判或展開民主協商,以便達成他所指出的「制度性安排」
對此,北京涉台學者直言,習近平所提倡議「民主協商」是這次談話中最創新的重大戰略設想,也就是將中共領導下的政治協商制度用在對台策略上,未來,無論什麼黨當政,中共都可以凝聚支持統一的政黨的「台灣共識」。
習近平也在這次講話中再次展現「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對台態度,對於台獨,北京的打擊從不手軟,習近平這次嚴厲指責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絶路。習的講話中,其中一段提到兩岸發展歷程,他接連講了四次「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阻擋的!」現場掌聲也四度響起表達支持。
警告台獨分子的同時,習也暗示「外部勢力」(即指美國),勿輕舉妄動,「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但他也強調絶非針對台灣同胞
對於台灣民間,習則釋出相當大的善意,他點出將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以及實現同胞心靈契合,這兩項都是習的創見。他說,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同等待遇。
「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成為習近平執政後首次公開發表專門對台工作的綱領性講話,明確北京當前對台政策,蔡政府面對的攻勢將越來越清晰

聯合筆記/前瞻水環境的下一步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472/web/

◆  正視少子化 期許「健康老化」
◆  老闆,請不要關門
◆  高雄在集氣 政治還在算計
◆  高雄升旗的感動:愛我們國家
◆  不認九二共識 何須四個必須
◆  漫畫/國旗人氣王
◆  給領導人的書:若總統只熟政治不懂物理…
◆  給習近平的信:實踐憲法 為良制一國奠基
◆  聯合筆記/前瞻水環境的下一步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前瞻水環境的下一步


2019-01-01 23:17 聯合報  鄭朝陽
斥資8千萬元的前瞻計畫苗栗縣卓蘭鎮大安溪溼地公園工程,被質疑剷除石虎棲地,遭水利署與縣府要求鎮公所先行停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有人在臉書貼出驚悚的一幕:一名男子在嘉南大圳落水、載沉載浮,他努力地往岸邊靠,希望能自行脫困。可惜,這堤岸是水泥做的,不論多麼奮力往上爬總是失敗,再往下漂移幾十公尺,就會被捲進水門而無力回天。
所幸有當地人發現他的呼救,他的體力也不錯,民眾衝回家拿繩子拋給他抓著,直到消防車抵達放下長梯,才平安脫險。其實這次有人「下得去、上不來」的經驗,早已是郊野生物生活難題的常態
聯合報去年探討河溪水泥化現象的「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報導中,已揭露農委會水保局、經濟部水利署和各縣市政府的水岸整治工程,把河溪改造成兩面光或三面光的水泥排水溝現象,加上這些堤岸或護床工都有數公尺高,不僅提高動物覓食、飲水的難度,也陷動物於險境,鄉野水圳裡常有野鹿、山羌等動物被忽然而下的激流沖走、滅頂。
最近還出現另一個被輿論撻伐的水環境工程:苗栗卓蘭的大安濕地公園。輿論覺得離譜,就在於它是剷除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的棲地,用水泥打造一個有石虎圖案的濕地公園,期待石虎日後回來使用這座濕地公園。而且濕地公園就蓋在溪床,除可能禁不起洪水考驗,維護費勢必也不低。
由於設計工程的思考本末倒置,從設計、招標、發包、施工過程缺乏和在地保育、公民團體的對話,遑論確實做到中央規定的生態調查及生態檢核這件高達八千萬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工程」毀壞了生態,只留下罵名
大安濕地公園後來以暫時停工止血,但在地保育團體指停工決策粗糙,希望盡早植栽復育石虎棲地,並呼籲應該暫緩的是尚未發包的全台前瞻水環境計畫。保育團體檢視大安濕地公園工程的主要時間表,看出中央號稱前瞻水環境工程的民眾參與、生態檢核與水環境輔導團流於形式且完全失能,工程規畫與設計階段均未諮詢保育團體與生態專家,工程發包後才開幾次會議找人背書,中央卻全然不知,縣政府也徹底無感。
這樣的前瞻水環境計畫,會打造療癒心靈、有生命力的幸福水岸,還是為下一代、下下一代留下「回不去」的環境災難?有權、有錢還有責的中央與地方政府不能再冷眼袖手,勿忘「身在公門好修行」呀!








正視少子化 期許「健康老化」


2019-01-01 23:30 聯合報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台南市)
少子化浪潮席捲台灣,二○一七年國內新生兒人數跌破廿萬人,二○一八年新生兒人數再縮水,統計至去十一月底,新生兒僅十六萬四千多人,國發會估整年新生兒僅十八點五萬人,再往下探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政部在去年三月底正式宣布進入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占全人口的十四%。主因除了因為醫療進步造成的平均壽命延長之外,不婚、不生、少生也是重要的原因民國107年(二○一八)畫下句點,國發會統計新生兒的出生人數,也可能繼前年跌破廿萬之後,下滑到十八萬五千人
新生兒下降主因是不婚、不生及少生。首先是不婚,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就如同最近一部紀錄片「幸福定格」裡主角所說的:結婚是失去自我的開始。就女性來說,結婚後可能必須為了照顧孩子,犧牲對事業的投入時間,為了顧全婆家可能必須減少或放棄對娘家父母的牽掛與照顧。所以為了維持自我的獨立性,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女性,多半會為了事業選擇不婚
對男性而言,傳統社會期待裡,對他們的經濟要求比較高,認為男性必須要有房有車、要養家活口,因此,許多男性也覺得單身自由自在比較沒負擔,進而選擇不婚。
至於不生及少生的問題,主要可能是因為低薪、公托少,以及職場對孕產婦不友善等原因。雖然衛服部已在前年設置少子化辦公室,但如同前部長林奏延所說的,這個辦公室只有帶頭宣示的作用,似乎沒有實際在運作。另一方面,政府也提出一些補助措施,但生育狀況依舊慘澹,為什麼呢?主要是年輕人害怕養不起小孩
以當前的教育花費來估算,單薪的確稍嫌不足如果大多是雙薪家庭,友善職場對蠟燭兩頭燒的職業父母相形重要。譬如說,職場若能提供上班時間托育,上班和接送幼兒園就不需要跑兩個地方,而在同一個地方上班的家長也能夠形成互助團體,在育兒路上可以彼此幫助比較有依靠。
面對少子化,最後還是要強調成功老化的重要性。如果未來年輕勞動力不足,銀髮族的退休金一定會因為繳稅人口的減少而降低,勢必要延後退休,而惟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繼續在職場打拚下去。
最近拜訪了台南一家老店,很佩服那位老頭家娘,高齡九十還可以在店面幫忙,我也期許自己能夠活到老動到老,向這位阿嬤看齊。
面對少子與高齡社會的來臨,你我不能置身事外,年輕人不能只把養小孩當作一種負擔,畢竟孩子也會帶給我們快樂,而中老年人則是要注重自己的保健,因為有健康的老年,就能減少長照的年數,子女會輕鬆很多







老闆,請不要關門


2019-01-01 23:28 聯合報  莊聰吉/醫師 (屏縣潮州)
開了近卅年的潮州早餐老店即將歇業。 圖/合眾早餐店臉書粉絲頁

新年初始,媒體報導有些商家以基本工資調漲或因原料上揚為由,調高商品價格,不禁想到鎮上開了近卅年的早餐老店也即將歇業
那位老闆是我的患者,久了成為好友。他賣的早餐新鮮好吃又價廉,深受普羅大眾喜愛,每天清晨都大排長龍,門庭若市。每次政府工商普查,官員皆以不解的眼光問:「別家價格都調整,你為什麼不跟著漲?」老闆總笑著回應:「賺的錢夠用就好,況且我的客戶大都是農民或工人,農民靠天吃飯,工人不一定每天有工作,每天在屏東大太陽下辛苦工作,僅賺得微薄工資,糊口之外還得養家,讓他們花小錢能吃飽,是我一點心意,叫我再漲價,真的於心不忍。」
兩年前,我對老闆提及有間小教堂的牧師很有愛心,主動到各小學和校長商量,讓單親或低收入學生放學後到教堂免費課輔,將迷途的羔羊導入正軌。老闆聽後二話不說,當下送來沒賣完的三明治、肉包、菜包與煎餃等可口餐點,麻煩我轉送給那些小朋友;我想付錢,他嚴詞拒絕,還再三吩咐不要張揚。
近日潮州社群網站已充滿其即將熄燈的消息,聞者皆不勝唏噓,爭相走告,異口同聲希望:「老闆,請不要關門!」有些商人,窮得只剩下錢,在我看來,他不像一般商人,口袋沒有很多錢,心中卻非常富有。







給領導人的書:若總統只熟政治不懂物理…


2019-01-01 23:21 聯合報  蘇献章/原能會前主委(竹縣新埔)
美國總統選舉會比讀過的書和治國理念。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物理教授理查.繆勒,曾替歐巴馬(右)量身撰寫「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提出包括如何防範恐怖主義等建言;川普(左)則曾說他看過孫子兵法。 (美聯社資料照)

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後,全台又瀰漫在民國109年(二○二○年)大位的紛爭中,台灣的民主似乎只等於選舉
偶然看到一本書「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作者是理查.繆勒,他曾為歐巴馬總統寫過物理課建言,他認為若對物理學或高科技感到茫然,就沒有當領袖的資格。此書談恐怖主義、能源危機、核能安全、太空競賽到全球暖化等的背後科學真相,解答幾個關乎國家存亡的大問題:我們應不計代價發展替代能源嗎?未來能源在哪?我們真有可能為了能源跟別國開戰嗎?要如何化解民眾對核能電廠的疑慮?我們應該擔心到何種程度?
民國89年(二○○○年)後的台灣領袖都是政治和法律出身,不同於對岸出身理工,也與早期台灣主政者有很大的不同。許多人懷念嚴家淦、李國鼎、孫運璿或俞國華等人,不無道理,他們一步一腳印務實地把台灣推上亞洲四小龍,有物理素養的主政者可能鄉音很重,你可能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但比起只會耍嘴皮或硬拗的政客們,他們對台灣的經濟貢獻大多了。
美國兩黨總統初選時的參選者可能多達七、八位,他們比的是寫過、讀過什麼書,比的是治國理念。記得川普曾說他看過孫子兵法,而我們的候選人只會講些如「沒有安全就沒有核能」的空話。說句大破大立就可讓名嘴談論好幾天,藍營的四個太陽愈燒愈烈,台灣除了政治還是政治
此書點出如果總統不了解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該如何領導國家邁向使用潔淨能源的未來?如果你只嫻熟政治,不懂物理,那該如何下達決策?要爭大位者,若能多讀點書,除可展現治國理念外,更可帶動全民閱讀風氣







給習近平的信:實踐憲法 為良制一國奠基


2019-01-01 23:18 聯合報  陳長文/海基會首任秘書長、律師(台北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一九新年賀詞,重申中國大陸「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新華網)

極左路線與文革災難下,民國67年(一九七八年)習仲勛先生順民心在廣東試點「改革開放」,獲豐碩果實。去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大會,習近平主席說,中國或面臨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
歷屆領導人已喊「認真學習憲法」近廿年,近年頻喊「全面貫徹憲法實施」;經濟改革承諾也不少。外界期待端出耳目一新方案,習近平演講卻只重申「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沒宣布新措施,喊出「加強黨的領導」,「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外媒統計,提到黨一二八次、社會主義七十八次、改革八十七次、開放六十七次、市場僅五次。
各界解讀什麼是「該改的、不該改的」,標準是建政七十年實踐檢驗?是人類歷史教訓?是民心與普世經驗智慧,還是德蘇的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說「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那,一、不妨聽聽人民的反思聲,二,回顧領導人歷來對人民承諾,尤其要將「憲法的靈魂在實踐」體現於人民生活。
舉幾個體制內去年底建言:
十二月十五日經濟學家茅于軾說,中國的市場化主要障礙是權力干預;「需要政治上的清明,言論的自由,老百姓的監督,強調獨立的司法」。
十六日向松祚指出,經濟轉型脫實向虛,成長恐斷崖式減速,需三大改革:稅改、政改、國家體制改革
十七日「法治三老」李步雲、郭道暉、江平,提醒不能以黨代政代法,籲設違憲審查制度
上述建言可說給習主席曾提的改革承諾做民意與專業的後盾;呼應習的「依憲執政、憲法全面實施、健全釋憲機制」、「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人民六要求與「人民生活的美好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但人大與法院的現況,遠不足以將六要求落實在人民生活。相較台灣已有七七三號憲法解釋,人大常委會少有釋法,更未曾做出一件「宣告違憲」的解釋另大陸最高人民法院以下,除齊玉苓案(其有效性亦已移除),無一判決引用憲法權利條款做為基礎。這讓數十年來關心大陸法治改革的筆者失望不已|憲法司法化居然如此蒼白。
北京正在「沒任何藉口」的十字路口,去向為何?其實藍圖與承諾北京早已有之,就等著徹底實踐憲法與承諾
中共建黨九十七年、建政邁入七十年,對人民許諾尤其憲法,北京有充分時間大量實踐累積正反教訓、有各國經驗得以攻錯。
茅于軾退出共產黨組織,說「共產主義的思潮已過去了…不想再留在黨內了。」世界朝民主、法治、憲政、人權的方向轉變,「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這是個客觀事實。」
筆者期盼習總書記慎思取道,並全面實踐憲法與承諾;共產黨要繼續領導,要提出「何時完成實踐憲法兌現承諾」的時間表,並提出可行憲法治國計畫。
習主席不妨跟民國58年(一九六九年)到小農村「六年與民同生共感」的暖男習近平對話。期待習主席,不會讓他深愛的十四億人民承受驚濤駭浪,而能如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帶人民衝破君主專制,開創中華民族偉大未來,也為兩岸的「良制一國」奠基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  劉維公/年度設計公司得獎者:谷歌







范疇/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2019-01-01 23:15 聯合報  范疇(跨界思考者)(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美中之間的所謂「貿易戰」,其實是一場「經濟行為規範戰」;美中之對撞,則是一場人類前所未有的文明、體制、價值觀的對撞。圖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川普去年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G20的「川習會」。 (新華社)

半年前當世界稱呼美國對中國的制裁行動為「貿易戰」時,我寫了幾篇文章分析那絕對不是什麼貿易戰,而是一場「經濟行為規範戰」。去年十月四日美國副總統的演講,人們理解為「對中國的批判」,我認為應該稱之為一場「反中共反中國」的宣言。而當全球都在討論兩霸相爭必有一戰的「修昔底德陷阱」時,我則認為美中之對撞,絕不是西方歷史上傳統的「馬基維利式霸權」對撞,而是一場人類前所未有、近年才看到苗頭的文明、體制、價值觀的對撞
只有提高到文明、文化的高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場美中對撞將持續多久,有哪幾種可能的發展路徑,以及判斷其最終的結果。身在台灣的我們,一般最多都只用地緣政治、經濟連鎖效應來判斷台灣在局中的角色,甚至很低端的(抱歉)把它和老早已經脫離現實的統獨思維「送作堆」,或為情緒發洩,或為騙選票。
由於歷史的偶然性和地緣的必然性,台灣在這場人類文明高度的美中對撞態勢下,得到了本來一個小島得不到的文明意義,或者說歷史角色。至於要不要承擔這份文明的意義,及發揮這個歷史角色,這完全取決於台灣二千三百萬公民的意願和意志。
前陣子我連續三篇文章分析到,美國在此場對撞中遲早會向台灣「借名片」,中共也會不遺餘力阻止美國。在這場摔角賽中,台灣等於是一家精緻的瓷器店,隔壁住著一隻大象,遠方一隻犀牛對著大象衝來,後果不是瓷器店所能掌握的,只能先把貴重的東西固定好。
既然是文明的對撞,我們就來談談文明首先要闡明兩點:一、中共不等於中國,它只是一個現在統治中國的政權;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二戰後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出現的國號,雖然這名號擠進了國際體系,但是這國號背後的體制本質,還沒有和世界國家治理的潮流接軌。
那麼,在人類文明的位階上,「中共」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處在哪個位置?
「中共現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為模式」,是一種西方世界沒有經驗過的現象,甚至是多數今天活著的中國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新常態」。簡化一千倍地講,它是一種經過肢解再勉強縫合起來的「江山觀」、「天下朝廷」、「大一統觀」為體,駕馭在列寧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剛性政黨的骨架上的新物種。借用清末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體用論為比喻它是一個「皇學為體、列學為用」的混血兒
美國是世界霸權,這沒有問題,我們也不用去美化它。美國警覺到的格局問題是:對中共這新物種的潛移默化、和平演變已經證明無效,那麼,究竟是應該把它打掉後讓中國重練,還是接受這個新物種改變世界的雄心,對未來一百年的美國比較有利?
當然,這是一個學者或思想家才會問的問題,政治家只看短期,美國總統只看四年。對政治領域而言,答案當然是前者
倒是台灣自己要判斷清楚,台灣究竟只是上述「新物種」身上的一個新器官,還是自己就是另外一個獨立物種?如果想做後者,台灣在自我演化的過程中,是否洗得淨「皇學為體、列學為用」的因子?台灣過去的「一人一票選父母官」的百姓觀,以及「誰選贏誰通吃」的江山觀,洗得乾淨嗎?
如果我說,在這場文明對撞中,把自己身上的江山觀和百姓觀洗得乾乾淨淨,就是台灣的文明意義和歷史角色,不知你是否覺得這要求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