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經濟/為新南向找一條安全的路

.聯合報社論..自滿心態難以打通南向之路
.聯合報黑白集.如何處理「不當國產」
.經濟日報社論.為新南向找一條安全的路





經濟/為新南向找一條安全的路


2016-08-04 03: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進黨立委蘇治芬日前在越南河內機場受困九小時無法登機。 圖/取自蘇治芬臉書


立委蘇治芬一行人赴越南訪問,無端遭越南當局滯留九小時;在我國駐越代表處協助溝通下,才獲得放行,加上先前台塑越南河靜鋼廠在查無毒死魚群的證據下,卻被處以5億美元罰款,引發各界紛紛質疑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卡關,應重新思考台商的去處。
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從6月15日成立,迄今快兩個月;除了開辦時大致說明了這個政策的核心理念、政策內涵、產業攻略、目標國家等大致方向,並舉了些認定的可行案例外,還沒看到進一步的內容規劃。以一般政府重大經建計畫都有一套詳盡完整的內容觀之,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方案;若不趕快提出較有內涵的規劃,其可行性將受到各方更嚴厲的批評。主事者不能憑感覺做事,想到哪做到哪;必須詳細評估各國各地區的條件,衡量我國的各種需求、可動用資源和對方能提供的優勢條件,分期規劃這項政策之下的各種措施,才會讓整個政策具有可行性,並且在事後可以評估其成敗。
其實,新南向政策的目標國包括東協十國和南亞六國,各國各地的差異可能都相當巨大,其投資環境、文化差異、交流條件等若無深入研究,就無差異地展開互動交流或投資規劃,豈非兒戲一般?以不久前越南發生的排華暴動事件而言,至少就顯示該國的「國家風險」極高,也許在人才交流上還可以考慮,但做為投資目標就成為高風險的地區;若無分項目的詳細評估,就列入企業的投資建議,未來若再出事,政府如何負責?
進一步言,做為一個投資或交流的目標國,我國民眾可能需要較長期地居住在該國,其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該地要能提供「人身安全」的居住環境。俄羅斯剛剛改革開放時,宏碁電腦掌握商機、前往莫斯科設立據點後,辦公室連續被闖入綑綁員工、搶劫兩次,後來只好在還沒人被殺前儘快撤資。近年來國人紛紛從南非撤資回國,就是因為幾乎沒有人沒被搶過,據說連代表處都被內警勾結外匪所搶,如何讓國人從事經貿活動?「南向」這16國的差異性幾乎沒有在國內被討論過,許多企業人士根本不明就裡,一旦「誤入歧途」,偷、搶、劫隨時存在;連身家性命都難以保全,還談什麼「南向」?
在Numbeo網站今年6月公布的全球各國犯罪率排名中,被我國列為新南向目標國的部分國家就非常不安全。在118個列入統計的國家中,孟加拉是犯罪率最高的第10名,馬來西亞是第15名,巴基斯坦第29名,越南第33名,柬埔寨第35名,泰國第37名,印尼第42名,狀況都比惡名遠播的俄羅斯(50名)還要惡劣;印度為62名,菲律賓為78名,新政府意圖疏遠的中國大陸排90名,排名反而不算太差。這些犯罪率排名和我們以觀光客身分前往旅遊所得的印象完全不同,但卻是來自外地、必須在當地久居的投資或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風險。台灣排名第115名,也就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第4名,值得我們驕傲與珍惜。
另一個網站Statistic Brain同樣在今年公布的排名中,台灣在20個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中更高居第2名;而這些東南亞和南亞國家中,卻有馬來西亞(110名)、巴基斯坦(105名)、孟加拉(100名)被列入20個最不安全的國家。而印度在另一個25個最危險的國家排名中竟然列為第19名,巴基斯坦更高居第9名。而在一個英國網站Business Insider列出的全球31個最快樂、富裕、健康、安全的國家中,台灣高居第21名,領先了法國、西班牙、韓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
因此,如果政府真無法指引我們新南向的「安全之路」,那麼「西進、南進,不如上進」,就請好好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讓我們更好地在此安身立命吧!

聯合/如何處理「不當國產」


2016-08-04 03: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兌現競選時承諾,蔡英文總統(右)日前發表三千字道歉文,成為首位對原住民族道歉的總統,她特意穿著排灣族圖騰外套,向步入總統府內的16族原民代表彎腰致意。 記者侯永全/攝影


民進黨清算不當黨產,蔡總統向原住民道歉。一者整肅,不惜運用涉嫌違憲手段來凌遲國民黨;一者拉攏,以口惠來開拓原住民的選票版圖。兩者皆是政治算計。
整肅國民黨,涉及黨產;拉攏原住民,涉及祖產。回顧台灣四百年的歷史,祖產、私產、國產、黨產,其實屢屢糾纏不清。
有了原住民的概念,即是承認「台灣原是原住民的土地」。經幾番殖民者或政權的劫奪,多少原民的祖產成為外來者的「不當私產」或「不當國產」。爾今若要真正建立轉型正義,確實應如陳水扁所主張給予原民「準國與國的關係與地位」,把劫奪的土地歸還原住民。
但蔡政府只是道歉,試問今天的漢人還得起那筆歷史債務嗎?又從何還起?
清治與日據的轉換,更是一筆爛帳。日本人劫奪了多少漢人劫自原民的土地資產,接著,日本人劫取的「不當國產」,因光復而轉移至國民黨政權。於是日本人的「不當國產」,遂又成了國民政府的「不當國產」。
再加上那是一個黨與國之界際不清的年代,譬如國民黨政府自大陸運來的黃金,及故宮典藏,這又該算是國產或黨產?且黨產畢竟不是私產,其中又有黨員繳黨費之私產,且黨產曾在台灣政經發展中發生的效益如李登輝所自詡者,又當如何評價?
既然是政治算計,若依《台獨黨綱》的宗旨,非至中華民國的「不當國產」全部轉移至「台灣國」,進而返還給原民,轉型正義才算到位。

聯合/自滿心態難以打通南向之路


2016-08-04 03: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立委蘇治芬與學者、研究助理日前到越南預定到河靜了解台塑大煉鋼廠污染案,未料越南官方非但不給她登機證,還打算扣住蘇治芬護照。 圖/翻攝蘇治芬臉書


在台塑的越南河靜鋼廠因汙水風波遭罰五億美元之鉅款後,民進黨立委蘇治芬率團赴河靜鋼廠參訪,卻在當地遭遇護照被扣及全程遭公安監控的事件。對此,儘管行政院急忙聲稱此事不會影響「新南向政策」,但從越南政府接二連三的不友善態度,人們不難預知新南向之路必是一路荊棘。
越南是台商在東南亞投資最多之國家。近幾年,從大陸撤退的台商有上千家轉進東協國家,許多業者看好越南地理、人文上的接近性,又兼具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之優勢,因而優先選擇轉進越南。故此,越南不僅是我國南向的門戶,也是南進成敗的關鍵指標。然而,從兩年前的排華燒廠暴動,今年的台塑越鋼廠遭到超規格的重懲,及至蘇治芬護照被扣事件,都說明整個南進的門檻已經大大升高,政府或企業都不能天真到以為「有錢行遍天下」的傳統邏輯在此適用。
蘇治芬護照被扣事件,越方表面的原因是:訪問團一行申請「觀光」簽證,卻意圖從事與旅遊目的不符的活動。事實上,真正的理由則可能有二:一是擔心她插手台塑河靜鋼廠裁罰事件,致使問題變質;二是她此行預定拜會剛剛獲釋的越南異議人士阮文理神父,碰觸了該國政治敏感地帶。無論動機是否正確,蘇治芬的高調出訪,都顯示她沒有正確理解越南的政治氣候,也未保持自己身分應有的謹慎,因而招致羞侮性的待遇。
在外交實務上,除了元首外交,國會議員從事外交活動,其實也可作為我國與邦交國或非邦交國之間的有效聯繫和補充;從這點看,立委外交其實值得鼓勵。但從蘇治芬沿路在臉書上發表的訊息看,她卻似乎不知道如何拿捏自己的角色分寸,因此才會以觀光名義申請赴越,卻安排大量政治行程。包括,她在機場和海關人員爭搶護照及登機證,其言行舉止彷彿仍在台灣,以為「立委我最大」的邏輯可以橫行全球。以台灣立委這種自大自滿的心態,一路要外交人員協助排難解紛,或如這次立委日本訪問團攜家帶眷當成觀光,要說這能為台灣在外交上加分,恐怕是異想天開。
退一步想,不論從戰略或經濟觀點看,南向都是台灣必須積極開拓的道路。問題在,台灣政府的思維過於功利,無意下苦功作長期規劃與經營,卻一心只奢想收速效之功;這樣的心態,只怕難有所成。
檢視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更存在三大盲點:第一,缺乏總體的戰略思維,只有開放免簽等零碎的打帶跑戰術,基本上不容易積累實質效果。第二,公然採取「對抗西進」的姿態發展南向,勢必招致長期經營東協的中共之杯葛;就算有時稍有寸進,也難免遭到報復性打壓,這是戰略上的自我矛盾。第三,台灣長期視東南亞鄰國為「後進」國家,心中存有根深柢固的歧視,自然難以平等友邦的友善態度交往。事實上這些國家近年發展快速,中產階級興起,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何況,許多外籍勞工不僅有在台灣工作生活的經驗,不少嫁到台灣的新娘生下的新住民也已長大成人,這些因素都應該更善加利用。
最怕的是,政府為了推動新南向政策,一味吹噓並美化南向的優點,卻對於當地的各種政治、經濟風險避而不談,使台商誤入險境而不自知。例如,在台塑河靜鋼廠裁罰事件後,寒蟬效應隨即發酵,全球最大油商「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上月即宣布撤銷在越南的二二○億美元的石化投資計畫。此外,台塑化也宣布明年起將撤出在越南的成品汽油市場,原因是:越韓簽定FTA,韓國輸越油品只需課十%關稅,台灣輸往當地的油品關稅卻高達廿%,兩者難以競爭。
由此可知,推進新南向,必須有政府強有力的部署為後盾,光靠一張嘴是沒用的。

聯合筆記/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不見了

.論人權可放 為正義宜押
.滿足羈押要件 責任在檢方
.司法掣肘警方 刁民自生
.Uber撤資當「交代」 多方皆輸
.Uber不走 就照規矩來
.抓住人性 Uber遠勝小黃
.拿基層開刀 教改、年金鬼打牆
.原民接受道歉 更盼立法保護
.聯合筆記/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不見了





聯合筆記/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不見了


2016-08-04 03:51 聯合報 張立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還停在上面」,這是羅大佑《童年》的開頭四句,竟然有好多都在消失中,寫景的歌詞,搬到現在幾乎成了「幻覺」。
池塘,蓋成高樓;知了,變安靜了;鞦韆,愈來愈少見;蝴蝶,玩起了躲貓貓;大概只剩下老榕樹還孤獨地站著。早一代童年景物已全然不同,這一代的童年還剩下什麼?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近日推出了「兒童心樂園」專題,檢視各縣市遊樂設施,赫然發現全台各地充斥「罐頭遊具」,這類以塑膠為主的器材,多以安全為訴求,但從北到南各地設施幾乎都長得一樣,當千篇一律的遊樂器材被玩膩了,「出去玩」已不具吸引力,「宅在家」變得順理成章。
比起幾十年前的公園,遊樂設施不是沒有變化,例如以往的滑溜梯多為磨石子的傳統樣貌,近年已有不同顏色與造型,但在一切以安全為主的大前提下,遊樂設施變得單調且個人化,孩子在玩樂中少了驚喜,少了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自然也少了接受挑戰後的成就感。
長一輩的成長過程相對艱困,遊樂設施選擇不多,有得玩就很開心;父母的照顧沒有現在仔細,摔破頭、扭傷腳,是再正常不過了。時代變了,休閑娛樂更多樣;少子化、生活富裕,家長對環境的要求更加挑剔,對孩子更加保護,若是誰家孩子在公園裡擦破皮、流點血,必然指著官員罵;對孩子過度保護,讓他們降低了挫折的容忍程度;包括對政府與學校等公權力的過度要求,反而忘記了自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責任。
手機、平板、電玩,化身保母,父母與小孩同在客廳也是各自滑著手機,鄰座同事寧可鍵盤上聊天,面對面時反而顯得尷尬;網路上活躍的鄉民,拉回現實世界,可能連應對進退的能力都有問題。不能面對人群、不能面對挫折,這是從小養成教育的缺失,責任應該不在小孩或是政府。
騎馬打仗、沙堆中砌城堡、池塘邊抓泥鰍,弄得全身髒兮兮回家,已是一個遙遠的夢,回不去了,大家終需順著時代的進化往前走,但科技只是讓生活便利的工具,童年不該只有手機、螢幕與罐頭遊具。

論人權可放 為正義宜押


2016-08-04 03:51 聯合報 高源流/資深新聞工作者

鐵板燒廚師吳志展持菜刀砍員警,警方出動大批警力將他押至聲押庭。 記者袁志豪、王騰毅/攝影


鐵板燒廚師吳志展持菜刀狂砍警察的畫面,悚目驚心。不論是警察或者一般正常人,都很難想像,幾個小時後,這個殺人的廚師能在交完保金後,穿著仍沾有血跡的衣服,步出法院回家。
我一向主張,社會應克制情緒,不宜以恐龍或帶有汙辱性的字眼,來形容法官的裁定或者法官。畢竟法條對個案的適用,牽涉的因素相當複雜,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
這也就是為何,前一庭的法官將這名廚師交保,經檢察官抗告後,另一庭的法官裁准羈押的原因。這前放後押之間,只有法官見解的差異,無關對錯,也沒有恐不恐龍的問題。
我認為,這名殺警廚師實在不宜交保。儘管承審羈押庭的法官,可能基於廚師人身自由權利的保護,決定將廚師交保卅萬元,但是,法官審案的認事用法,不單單只是注意被告的人身自由權利,也應當審酌被告行為對社會的侵害程度,以及是否有再犯之虞。
廚師持菜刀狂砍警員所犯的殺人罪,本身就是重罪,即便被砍的警員,經醫院急救後已無生命危險。而且,這名廚師砍殺警員的兇殘行徑,連警員已倒地抗拒,他仍持續追砍、毫不鬆手,自是極為惡劣。
法官不能僅因這名廚師犯後自動到案,臨訟表示悔意,就以無逃亡及再犯之虞,准以交保,不予羈押。因為,這名廚師會不會再犯,有沒有可能在交保後,再失控,是很難以這名廚師的臨訟態度來判斷。
拿最近發生的火燒遊覽車,造成廿六人被燒死的事件為例。如果承辦檢察官目前的發現是「真實」的話,這輛遊覽車的司機,很可能是酒後以汽油自焚,並且找車上的廿四名大陸遊客陪葬。值得注意的是,這名司機在事發前,才因性侵案被判了五年徒刑,情緒不穩。
這名廚師很顯然難以控制情緒和他的行為。這樣的一個殺人未遂被告,若能暫時羈押一段時日,或許有助於他平穩情緒,避免做出傷人或自傷的不幸事件。把這樣一個情緒失穩的被告交保在外,法官反而可能冒著這名廚師受到某種刺激,再度失控而傷己或傷人的風險。
況且,警察是執法人員,是法律權威的一線人員。這名廚師僅因不滿被連續開罰單,就持刀亂砍警察,他的目中無法,給社會極端負面的示範,對社會正義、社會秩序及安全的侵害至鉅。法院很輕易的讓廚師交保,不論所據的理由多麼擲地有聲,我們社會所形成的印象,必然是政府、法院都不支持警察執法。而一旦這樣的印象深植民心,我們社會正義就會殘缺。
司法維護社會正義,是我們社會的核心價值。但司法要維護的這個社會正義,必須要符合我們社會整體的期待。從這個角度看,法官昨天最終在抗告庭中,羈押這名廚師,正護持了司法的這個核心價值。

滿足羈押要件 責任在檢方


2016-08-04 03:51 聯合報 王雅諄/警察(雲縣斗六)

廚師吳志展持菜刀猛砍執勤的張姓員警,昨天新北地院裁定30萬元交保後;下午新北地檢署發動偵查訊問後,二度向法院聲請羈押,晚間法院裁准收押,送往土城看守所羈押。 記者黃義書/攝影


員警遭民眾持菜刀砍傷,嫌犯以卅萬元交保,但新北地檢署昨天發動偵查,認為嫌犯有逃亡之虞,再次聲請羈押獲准。究竟法官是以何標準作成羈押與否之決定,裁量基準是否客觀公平,並經得起外界之檢視,實在耐人尋味。
我國就刑事訴追部分,採無罪推定原則,在有罪判決確定之前,縱使犯罪嫌疑人自承犯罪,有明確證據證明其為犯罪行為人,該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仍應被推定為無罪。
如此推論,既然無罪,又怎能拘束此人的人身自由呢?就以持刀砍警案而言,才剛進入偵查階段,怎麼可以未經判決就拘束一個人的身體自由呢?答案是可以的,只是要符合羈押之要件,且具備必要性,此際,即可拘束其人身自由。
羈押之目的,是在確保刑事訴訟程序順利進行,使國家刑罰權得以實現。換言之,羈押是為了確保證據之保全及日後刑罰得以執行,方得於判決確定前,提早剝奪一個人的身體自由。若未符合其要件(如逃亡或串證之虞),又或者未具備必要性,無礙於日後刑罰之執行或證據之保全,此際,就不得任意拘束一個人的身體自由。
每當社會發生重大犯罪案件,話題往往會聚焦於「犯人是羈押或交保」議題上,而忽略羈押的目的與本質。
若作成交保之決定,就很容易與民眾之情感有所扞格,認為司法正義不彰,更甚者,以為是背後的力量作祟,才作成反民意之裁定。
本次員警遭砍不僅令人髮指,更是藐視公權力,惟該名嫌犯是否應羈押,仍應由檢方蒐集事證,證明該人確實符合羈押之要件,且有羈押之必要;否則,若未達羈押之門檻,法官即因受輿論影響或箝制,任意裁定羈押,不僅違反審判公平性,更撼動法之安定性。

司法掣肘警方 刁民自生


2016-08-04 03:51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新北市警察遭砍殺,法院對於第一次檢方聲押,僅裁定交保,輿論大譁。筆者還是以法律實務與歷史故事言之。
增廣智囊補,有個「吏盜一錢」故事。官員張詠抓小吏竊取一錢,該小吏稱:「只有一錢,又能奈我何?」張詠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遂將該吏杖責而死。這是最早的「連續加重處罰」。
本案系爭交通停車連續處罰,在大法官會議第六零四號解釋,認為違規停車以二小時作為單位連續處罰,並未違反必要程度,所以並未違反一事不二罰。雖無前者古例嚴峻恣意,然經過大法官解釋後十年多,針對本案類似情況法規,仍然如舊,並無處罰上限;但積羽沉舟,六張罰單,每一張若為九百元,一共就五千四百多,不能稱不是苛政。
正如馬脫韁繩,本性自現,法令鬆弛,刁民自生。從民主開放以來,最大的副作用,係欠缺守法意識,甚或以挑戰公權力為榮,小則關說酒駕與罰單,大則侮辱公署與公務員,蟻穴潰隄,進而產生今日砍殺警員的惡行,能不說是司法對於警方一再掣肘的惡果?
在下以一歷史故事作結:齊魯戰長勺,曹劌問魯君,人民為何而戰?魯君稱:輕傜薄賦,祭祀慎重,曹劌說這些都不夠;魯君又說:「聽獄用情」,亦即司法判案合情合理,人民自然愛國。今有嚴苛的交通法規在先,驃悍蠻橫的民眾在後,又有處處為難警方,縱放的司法人員,要國家不危殆?樂於為國死節?難矣!

高朗/正視投資不振的非經濟因素

.高朗/正視投資不振的非經濟因素
.黃介正/軍無遠見,則有近憂
.洪蘭/還給警察應有的尊嚴
.方祖涵/拒絕活在二流電影
.王健壯/八十二小時能做什麼
.盛治仁/成龍與戴立忍
.劉維公/下一波高教海嘯成形:機器人時代





高朗/正視投資不振的非經濟因素


2016-08-04 03:03 聯合報 高朗


新政府上台,積極拚經濟,提出不少刺激投資的新政策,希望吸引資金,振興經濟,擴大就業。
以往財政寬裕時,當民間投資熱度不足,政府總親力親為,扮演領頭羊角色。如今政府負債累累,每年編列預算很吃力,幾無餘裕加碼。因此,談投資最終寄望於民間。
台灣民間並非沒有錢,不少企業不缺資金,而是找不到適當的投資標的。企業不願投資的原因,是常被提到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這幾項企業最關注的問題,若不解決,政府不管如何喊話,不會有效果。新政府對投資環境的惡化,雖有警覺,至今還看不出決心。如果阻礙投資的根本問題不敢面對,提再多的亮點,也只能畫餅充飢,難以翻轉局面。
以電來說,今年夏天非常熱,前幾天氣溫飆至卅八.五度,用電創歷史新高,電力備載容量率只剩百分之三點多。即使台電保證今年不缺電,明年又如何呢?政府推展綠能速度,能補上電力缺口?半年多前,張忠謀董事長就憂慮二○一七年可能缺電。最近美國商會也對電力問題,表示關切。
對一般民眾來講,萬一限電,只是生活不便,對企業則生死交關,可能面臨巨大的損失。
對投資者來講,台灣若不能確保穩定電力供應,根本不敢投資。投資者的眼光看的是五年、十年或更長久,有誰會將資金壓在未來電力不足的地方?
供電惡化只是投資的罩門之一,過去廿年其他幾缺,不僅未解決,且每下愈況,導致實體的投資案逐漸變少,經濟動能不足。
台灣也想吸引外資,當然不希望熱錢來炒股票,而是從事新建、實體的投資。從外國企業角度,投資台灣主要還是放眼大陸市場。就地緣來講,台灣不會成為進軍東協的跳板,卻有條件成為外企進軍大陸市場的基地。
不幸的,多年來兩岸關係顛簸不定,台灣錯過不少機會。縱使如此,從地緣、基礎設施、勞工素質、敬業程度、生活環境、法治與自由,台灣的有利條件,並未消失,對外資仍具吸引力。惟從吸引力變成實在的投資案,須讓兩岸之間人流、金流、物流暢通。如果投資台灣,評估發現兩岸間經貿往來的限制與不確定性太高,投資者算算成本,也就不來了。
對台灣另一不利因素是,區域經濟整合正在成形,台灣可能被畫在圈外,讓投資者卻步。幾年前,台灣想藉與大陸簽署ECFA,進軍大陸及東協市場,如今後續協商已停擺,南韓卻與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也想加入TPP與RCEP,惟相應的內部經濟改革,卻阻力橫生。這些因素加總,不僅影響投資,對出口也十分不利。
從上面所列看出,台灣投資環境的惡化,很大部分與非經濟因素有關。當經濟下滑時,社會各種矛盾紛紛浮現,政府很重要角色是促使朝野、勞資各方面,捐棄成見,攜手合作,設法把餅做大,不然能分的越來越少,社會衝突也會越趨激烈。
今年大選再次政黨輪替,新政府享有新民意支持,應對投資不振的背後因素,對症下藥。害怕阻力或猶豫不決,最終投資的數據會說話,政府的聲望恐將隨不振的經濟而下墜。現在須勇於突破,不然往後的路更難走。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