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經濟╱藉一例一休樹立公共政策制定典範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組閣會比林全更好嗎?
.聯合報黑白集.屠宰老牛的「正義」
.經濟日報社論.藉一例一休樹立公共政策制定典範







經濟╱藉一例一休樹立公共政策制定典範


2017-07-27 03: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勞動部在與各地方政府座談後,對於一例一休政策並「沒有修法規畫」,但若立法院有修法提案,則「樂觀其成」,民進黨立委已在連署提案。這是一個奇怪的執政邏輯。沒有修法規畫,表示政府仍認為一例一休是值得推動的良好方向:但對立法院的修法樂觀其成,又顯得政府無意為政策堅持。這樣的立場對政府的形象與威信實有害無益。
在此同時,工總再度提出白皮書,除了抨擊一例一休政策外,也再度高聲要求政府儘快解決「五缺」問題。面對產業界的批評建議,政府不免又得急急回應,因為產業界有經營壓力、勞工有低薪苦勞壓力、政府有選舉壓力,大家都有面對短期不得不處理的壓力。然而,無論是五缺或是低薪問題,都不是一夕造成的,都與台灣長期形成的產業結構有關,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有短期思維,甚至要提防短期解決的方案反而是使問題長期更為嚴重的根本原因。
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當然是台灣經濟最重要的課題,但歷任政府投注無數資源採取無數政策,至今未能竟其功,顯然背後有複雜的結構性因素,必須有一個全面性系統性的解決方案。蔡政府為此提出的方法是「創新、就業、分配」— 透過產業創新來驅動經濟成長、優化就業條件,並藉以改善分配。但這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畢竟數十年之痾難以一二年之艾來解。
一例一休或是產業五缺問題,甚至前瞻基礎建設,都必須放在這個大架構下統籌處理,不能是創新就業分配與一例一休、五缺問題似乎毫無交集,政府與民間各自表述。政府有責任釐清在創新就業分配下的一例一休與五缺問題的解決之道。人民耐心有限,多是短期思考,但政府若有更多長期系統性思考,就有賴更多的溝通與釐清,而這必須彰顯落實於公共政策的有效制訂與執行。
日本近來的勞動改革執行計畫或許可作為政府的參考。日本近年來遭遇的經濟問題與台灣類似,經濟復甦動能弱,經濟成長率皆低於全球平均,高齡少子化帶來缺工與過勞問題。長期而言,日本不依賴產業外勞與家事外勞,而是希望靠生產自動化與智慧化解決 — 解決問題本該就是重要的創新升級動力,但短期勞動市場的嚴重過勞、派遣同工不同酬、男女薪資差異、剝削勞工的「黑企業」等現象還是必須處理。為此安倍內閣先確定了長期產業發展願景,例如透過經濟改革希望GDP可達600兆日圓,設定「一億總活躍社會的實現」目標,透過「地方創生」、「女性活躍」來兼顧區域與社會平衡發展,使女性不致因家庭照顧離開職場,並希望藉此提高出生率到1.8。
日本為此勞動改革計畫在去年6月成立了「勞動型態改革實現會議」,由首相安倍晉三親任「議長」,已開了十次會議,各次會議前都將主題上網公告,包含各項詳細調查的會議資料豐富完整,還安排了多次首相親自與各領域代表的交流座談,最終提出了勞動型態改革的九大主題和推動策略,主要是法律和環境面的整備。
我國與日本面對的經濟與勞動市場問題類似,既然政府有意以創新就業分配來解決問題,就應該據此擬訂具體目標,並擘劃詳細的推動策略。在此過程中,應有機制與產業界、勞工界與學界溝通對話以凝聚共識。
一例一休或五缺問題都應該放在這個大架構下同時考量處理。尤其一例一休政策,各界正反意見差異頗大,顯示同時存在正面效益與負面成本。若謂前瞻基礎建設必須重視成本效益分析,一例一休政策又何嘗不是如此。
面對質疑不斷的挑戰,政府或許應該轉念思考,將勞基法的修法與否樹立為公共治理與政策制定的典範模式,行政院應有更積極更有創意的作為,主動邀集各方會商,說明理念並凝聚共識,訂定不同階段的推動目標與時程。現時勞動部無意修法又樂觀別人提案的做法,絕對不是良好的公共治理模式。

聯合╱屠宰老牛的「正義」


2017-07-27 03: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內政部葉俊榮23日面帶笑容地舉行臨時記者會表示,婦聯會將於三個月內完成資產撥款國庫及組織轉型的完整規劃。 記者鄭超文/攝影


眾神上凱道之次日,葉俊榮得意地宣布:婦聯會將捐出三一二億資產給國庫,該會併入「婦聯社福基金會」,今後婦聯會將「不再存在」。
成立六十七年的婦聯會,擁有如此龐大的資產,令人意外。而蔡政府如此威逼豪奪,一夕強取數百億民產,同樣讓人意外。
婦聯會的經費主要來自早年「勞軍捐」的三分之一,用在勞軍活動、照顧軍眷、協助興建眷舍、興建照顧遺眷子弟之育幼院等。勞軍捐雖無具體法源,但在那個年代,婦聯會做過的事並不少。僅協助捐建的眷村就有一七六個,計五萬多戶,占全台眷村的五分之一。
勞軍捐其實在一九八九年即已取消,但婦聯會仍保有如此多的資產,主要是辜嚴倬雲十四年來出任主委極力保管,並請辜振甫代為投資所致,至少克盡了善良管理人責任,未曾納入私囊或遭他人侵吞揮霍。
婦聯會的可議之處,一是近年來缺乏積極的社會活動,二是擁有鉅產,懷璧其罪。但更可議的,是蔡政府竟肆意將它打成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公開清算鬥爭。試問,如果內政部輔導它轉型,交付它民間公益責任,不是更理直氣壯、也更有助於社會嗎?但政府卻「殺雞取卵」,三百多億元到手,竟以一紙「行政協議」宣告結案,這是什麼民主法治?
葉俊榮對宮廟退讓、卻打壓婦聯會,是欺軟怕硬。婦聯會的遭遇,就如晚年遭屠宰的老牛,一生努力均被抹殺。人們看到蠻橫,誰看到正義?

聯合╱賴清德組閣會比林全更好嗎?


2017-07-27 03:2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內閣改組的考量。 記者杜建重/攝影


內閣改組的傳聞不斷,最近說法皆指向賴清德九月將接替林全組閣,但府、院和賴清德三方均否認此事,並以林全「行程已排至年底」作為論據。排定的行程隨時可以換人上陣,其實無法證明什麼。事實是,內閣改組的壓力極大,除影響政府形象,更牽累民進黨明年選情,絕對不是假議題。人們應關切的是:賴清德上陣,會比林全更稱職嗎?
賴清德的名字最近一再被提出,原因有幾:第一,他在台南的執政成績不錯,屢屢取得「五星市長」的光環,形象操守俱佳;第二,他有爭大位的企圖與潛力,因已連任期滿,地方抬轎者更是躍躍欲試;第三,民進黨新潮流系將他當成逐鹿中原的頭號明日之星,力拱他躍馬中央,並數度藉各種議題對蔡英文總統施壓。
儘管被綠營粉絲封為「賴神」,但賴清德若要更上層樓,他在政治上其實也有一些主客觀條件上的侷限。舉例而言,其一,他的地方政績雖然不錯,也擔任過多屆立委,但只看得出行政事務型的表現。他對國家綜合治理──尤其中央部會的統合歷練尚付闕如,如果要驟然接下閣揆職位,恐未必足以擔當重任。
其二,他的獨派色彩鮮明,較之其他民進黨中生代人物都要強烈許多,這在本土色彩深重的台南市或許是一項優勢,但放在全國性的範疇則未必是利多,甚至可能因為視野或意識形態失衡而遭其他地區民眾排拒。他所謂的「親中愛台」,其實是台獨立場下「兩國論」式的親中,除了打擊蔡英文,並未展現新意。
其三,由於他個人的潔癖,賴清德在政治上常常顯現出缺乏妥協和婉轉的智慧。在李全教賄選事件上,他帶領行政團隊杯葛議會,表面上是抵制李全教,實則使代議政治癱瘓,也暴露他的侷限、獨斷和個人英雄主義作風。
事實上,依蔡英文稍早之安排,賴清德在市長任期過半後,若先北上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可以輕鬆見習並迅速累積中央事務的統合處理。那麼,若干時日之後,若表現出色,他接替林全出任閣揆,或許就更理所當然也極順手。蔡總統的另一安排,是邀賴清德入府擔任總統府秘書長或進入國安會,目的也在藉由這類幕僚長型的職務歷練,擴大他在國安、外交領域的見識。
然而,不知是蔡政府的表現欠佳讓賴清德裹足不前,或是幕僚慫恿賴清德直取大位的呼聲太強,或者他太在意別人說他走「朱立倫模式」,賴清德一遲疑,便接連錯過了這些提升歷練的機會。同時,也暴露了他瞻顧不前的性格。
眼前蔡政府的問題是,林全內閣已拖不動「這個國家」的行政機器,除動輒得咎,且民怨滔天,卻看不到改善的前景。照理說,以蔡政府的支持度,內閣勢必要換,也早就該換,但蔡英文卻遲遲無法作成決定。原因就在,在她的視野裡,找不到像林全那樣可以信任且合作無間的人選。若是賴清德早半年進入府院擔任副閣揆或秘書長,如今要接替林全組閣,或許就名正言順,至少資歷更周全,也看得出他帶領指揮的能力。遺憾的是,賴清德錯失自我提升的機會,不但與蔡英文間徒生嫌隙,人們也很難相信他會表現得比林全更好。
當然,不換賴清德上陣,蔡政府行政能力不良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追根究柢,這也可看出蔡英文用人的袖裡乾坤,已經捉襟見肘。問題很明白:她信任的人,明顯不足以擔當大任;黨內推薦的人,又不足以入她眼簾;放眼全國,她的領導模式又不足以說服有能力、有才德的民間人士入閣。這三個用人死結,必須由蔡英文自己解開,否則台灣只會繼續沉淪。
賴清德當閣揆也許不如林全,但絕不能說內閣改組是個「假議題」。支持度僅兩成多的內閣能拖那麼久,和蔡總統的胸襟和決斷力都有關,再拖只會更壞。

【重磅快評】郭董為川普擦亮招牌 小英再煩也不能無感

.【重磅快評】郭董為川普擦亮招牌 小英再煩也不能無感
.【即時短評】用納稅錢來壯大派系 不該轉型正義?

.【重磅快評】川普通俄門搞大 為何全球都難置身事外?
.【即時短評】不想忙著救火 注意已在冒煙的部會吧!
.【重磅快評】對日本一路開綠燈 和牛變身火牛陣
.【重磅快評】李世光的供電暑修 拖累全民跟著重修
.【重磅快評】柯P與交通部到底吵什麼?
.【重磅快評】丟水球是國安問題 綠營快頒獎給水球男吧
.【重磅快評】直送大陸不吭聲 協尋消失中的國格與人格
.【即時短評】世大運「病危」? 還是柯文哲想卸責
.【即時短評】洪秀柱泰簽被刁 新南向難行?中方作梗?
.【即時短評】世大運「病危」? 還是柯文哲想卸責
.【即時短評】洪秀柱泰簽被刁 新南向難行?中方作梗?
.【即時短評】點亮台灣變「點燃」台灣?救火不如防火
.【重磅快評】雙普會後狂想曲 來看川普的白宮人生
.【重磅快評】減香滅香害死政府 焦躁小英飆對人了嗎?
.【重磅快評】臃腫遲鈍水泥車變殺手 政府不要成了幫兇
.【即時短評】在野黨的墮落 是國之不幸
.【重磅快評】韓國為人民大幅調薪 台灣卻為派系拚加薪








【重磅快評】郭董為川普擦亮招牌 小英再煩也不能無感


2017-07-27 15:18 聯合報  主筆室

郭台銘赴美投資三千億台幣,川普得意喜形於色。歐新社


看到郭台銘成為川普上任以來首位受邀在白宮舉行投資記者會的外國企業家,看到郭台銘大砸3,000億新台幣為川普擦亮「美國製造」招牌,蔡總統能無感嗎?
不過,小英可能真的一時無感。今天她最煩的,也許是親綠新台灣國策智庫最新民調:如果郭台銘與蔡英文競選2020,郭台銘明顯贏過蔡英文;獨派大老辜寛敏甚至力勸「蔡總統做4年就好」,換聲勢最高的賴清德來。
經濟學大師凱恩斯曾說,企業進行投資是一種動物本能,只要有賺錢的機會,他們自然就會去投資。川普感謝力稱「我的朋友,泰瑞˙郭」,帶給「我最在乎的威斯康辛」1.3萬個新工作;說明郭台銘不僅是具有絕佳狩獵本能的經濟動物,還擁有精準的政治嗅覺。
我國政府的態度呢?駐美投資服務處主任凌家裕認為,郭台銘是在重要時刻做出正確決定。角色錯亂,令人惜諤。但國策顧問何美玥上月也才受命率領龐大的台灣菁英企業團赴華府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極力響應川普的「製造業返美」政策。這個政府怎麼了?
問題在於,近幾個月來台灣指標性企業掀起赴美投資的浪潮,雖有川普的政策拉力,更有國內投資環境惡化及經濟前景不佳的推力。蔡政府無力改善國內投資環境,還要努力迎合川普,帶大企業赴美投資,當然更難說服國內外企業對台灣投資了。
蔡英文也許無暇細思鴻海等指標企業出走帶來的領頭羊效應,但蔡政府一年多來以「改革」之名,拚政治、搞鬥爭,除前瞻計畫浪擲資源綁椿外,拿不出突破經濟困境的有效辦法,這正是小英聲望崩盤,民眾寧讓郭台銘取而代之的主因!
川普推文得意宣稱,如果他沒選上,郭台銘就不會砸這100億美元。上個月郭董才脫口說「沒有必要,不想回台」;蔡英文振作些吧!別讓川普推文錯寫成:「如果蔡英文沒選上,郭台銘就不會砸這100億美元……。」

【即時短評】用納稅錢來壯大派系 不該轉型正義?


2017-07-27 12:21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駐日大使謝長廷。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黃義書攝影



駐日代表謝長廷創辦的新文化基金會,接受政府單位補助辦研習營引發爭議。對立委來說,辦活動向公部門申請補助,都被視為「合情、合理、合法」;不過,公部門提供的任何補助,都是你我一點一滴的納稅錢,卻讓政治人物「圖利」自己。每天把轉型正義掛在嘴邊的蔡政府,是不是也該改革一下?
立委辦活動向行政院各單位申請活動補助,方式很簡單,只要備好簡單的活動企劃,內容符合各行政部門的活動補助要點,例如節能減碳找台電,就能獲得補助款。
以台電、中油這二個被視為「最肥」的國營事業來說,一場活動被要求補助個10萬元,都算是基本款,有些「大委員」甚至可以獲得高額活動補助款,其他行政部門平均要個3到5萬元也都很正常,但把幾個單位湊起來的補助經費,有時就相當驚人。但大部分的經費,都來自人民的納稅錢,等於「錢我們出,面子給立委」。
像新文化基金會利用公部門補助,舉辦特定政治派系活動,雖然申請方式一切合法,但利用政府的錢,讓特定派系宣揚理念,壯大派系,這與近來被綠委批評大陸用獎學金吸引台生「洗腦」的作法,又有多大的差異?
如果過去的救國團被定義成「拿政府的錢替國民黨對青年學子灌輸黨國思想」,必須轉型正義,那麼,利用政府補助拉攏青年學子,再替特定黨派回到校園傳布特定想法的做法,無論藍綠,是不是也該同時「維新」?

聯合筆記/丟水球,也算勇氣?

.保外就醫的荒謬…扁趴趴走 癌末關到死
.訓練差、隨便混 台灣輪機員競爭力在流失
.前瞻溝通 不見真心 只見硬塞
.台美經貿協定 想談不想簽?
.聯合筆記/丟水球,也算勇氣?
.換思路 找出路 台灣加油
.搭客運上國道 要繫安全帶…壞了
.按讚換年終? 讚多不代表口碑好








聯合筆記/丟水球,也算勇氣?


2017-07-27 03:17 聯合報  林河名

立法院聯席委員會審查前瞻基礎建設第一期預算,當議事人員準備宣讀朝野立委提案,國民黨立委馬上拿出準備好的水球,開始水球大戰,狀況一片混亂。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陳柏亨/攝影



行政院編列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案,上周在國民黨立委狂擲水球的吵鬧中完成初審,送入院會;立法院下個月將再召開臨時會進行二、三讀,國民黨立委也準備六千八百項提案,要用表決癱瘓議事。
在立法院僅剩卅四席的國民黨團,自知「數人頭」贏不了六十九席的民進黨團,而在前瞻預算的法源「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立法過程中又被質疑放水,因此,當特別預算案送到立院審議後,便採取焦土政策;其結果,行政院長林全上不了台(但也不必報告備詢),開會現場水球與麵粉齊飛(但也無法實質審查),預算案卻已準備二、三讀了。
這是我們的國會日常。只是囿於議事程序,大眾必須耐著性子看完歹戲一再重演。唯一特別的是,這次多了幾位夾雜在立委、助理群中的媒體實習生,因為觀戰「一時興起」也跟著丟水球,且因「台籍陸生」的特殊身分,引發該不該法辦的意外橋段。
一九五六年,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在參議員任內寫了一本「勇者的畫像」(Profiles in Courage,又譯「當仁不讓」,或譯「正直與勇敢」),描述八位美國參議員,如何在時代巨變中展現無畏精神,改變美國歷史。對照我們的立委,很有黑色喜劇的荒謬趣味。
這本書為甘迺迪贏得普立茲獎(也是唯一曾任總統獲此獎者),最不落俗套的是,書中參議員表現的勇氣,非僅刻板印象中的大是大非,有人堅持原則,有人接受妥協,也有人願意以合作取代衝突…,方式不同,但都顯示出勇氣。
勇敢之道各異,與政治的複雜性有關。就如美國前總統林肯所說:幾乎沒有一件事是一無是處或十全十美,特別是政府的政策,總是利弊不可分割地結合在一起,需要不斷對利或弊哪個為主導,做出最佳判斷。
前瞻計畫不正是如此?為因應未來趨勢及國家轉型,推動有其必要;但預算偏重尚未完整規畫的軌道建設,加上年度公務預算混雜其中,也該嚴審把關。
「不能容忍不同意見,將導致黨的滅亡。」若要套用甘迺迪描繪的國會議員勇氣,執政黨立委不能一味護航;在野黨立委若覺得杯葛無用或無理,也該說服黨團,爭取有效監督的機會,而不是「人窮志短」,只剩下「丟水球」的勇氣。
甘迺迪的結語是,要做到英勇無畏,生活到處都是舞台,政治則是提供一個對勇氣進行特殊考驗的舞台。八月再戰時,面對前瞻預算的利與弊,且看朝野立委如何各展勇氣?

保外就醫的荒謬…扁趴趴走 癌末關到死


2017-07-27 03:17 聯合報  謝宗翰/會計師(高雄市)

前總統陳水扁在獄中享有最高等級醫療診治,不只申請保外就醫獲准,期間還屢次違反監所規定,出席有高度政治爭議的場合。 圖/本報資料照



報載一位罹患食道癌因酒駕入獄的受刑人,因病情惡化,家屬屢次申請保外就醫遭拒,直到往生前八日才獲准,最後不幸亡故。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監所對一般受刑人保外就醫的審查,採取相當嚴苛的標準,縱使重症且有相關醫療院所的診斷建議,申請保外就醫仍屢次遭拒。
反觀在獄中享有最高等級醫療診治的陳前總統,不只申請保外就醫獲准,交保期間還屢次違反監所規定,出席有高度政治爭議的場合,甚至透過媒體針貶時事。兩相對照實在讓人不勝唏噓,更讓人質疑當前保外就醫的判定標準為何、國家制度是否因人制宜。
近年來國內的人權意識高漲,本來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但從前總統保外就醫獲准,但一般癌末受刑人卻被否決的情形來看,我國的人權改革根本就只是政治人物操弄民意的工具。
更直接一點地說,人權在台灣是有身分地位的排他性的,彷彿只有皇親國戚、高官富賈才有資格講人權,而那些平常高舉人權大旗,強調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民意代表,在這種時候都統統噤聲了!
保外就醫制度,本來就是冰冷法律制度下為人權開的一扇暖門,基於法律的安定性及公平性,審查與執行本應採取嚴謹態度;然而,在陳前總統與本文癌末受刑人的兩個案子裡,民眾卻很明顯感受到兩者的差別待遇,如果國家制度有兩套不同的認定標準,要如何讓人民信任法律是公平可靠的?更何況,任何人應該都不會否認癌末病患的就醫迫切性,應該遠高於前總統。
過去八年,許多政治團體、民代,因陳前總統的貪汙案而不斷抨擊我國司法制度的公平性,更有政治人物三不五時就以促進族群和諧、政治和解等訴求,爭取陳前總統的特赦或要求放寬其保外就醫的限制。
如果司法體系及保外就醫制度真有問題,能藉陳前總統一案來得到改革也就罷了,但從前述個案中我們卻發現,這位聲稱是法律受害者的前總統,實際上享有比一般民眾更多的法律特權,因此如果這個以推動改革為己任的執政黨,真的要落實司法改革及人權革新,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人民重新相信,法律不會因為身分不同而有差別待遇;陳前總統果如他所聲稱的深愛台灣,就更應該勇敢走出政治量身訂做的保護傘,面對法律責任,而不是成為台灣司法改革的笑話。

訓練差、隨便混 台灣輪機員競爭力在流失


2017-07-27 03:17 聯合報  田文國/海洋大學商船系兼任教授、商船輪機長(基隆市

輪機員大管輪晉升訓練不實在,未來台灣商船輪機員競爭力,將大幅落後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圖為陽明海運的登明輪。 報系資料照



我來自航運界,有二十年實務經驗,我看到、我也參與了國內輪機員大管輪晉升訓練,有極為深刻感受。我知道市場要的是什麼,希望當局能夠重視問題。
首先,受訓時數簡直毫無意義:針對管理級(大管輪)晉升訓練,交通部雖提供卅二小時課程(上課四天),包括主機 、英文寫作、維修、電控、海上汙染、輪工及模擬機等科目。惟蜻蜓點水似的上課,無法深入,加上受訓學員只管背考古題答案,毫無學習動機,平白浪費政府的時間及金錢。
相較於中國大陸完整受訓四個月,學費為自付一萬人民幣,四個月紮實的訓練加上船員自費,連作夢他們都得用心學習,未來的競爭力能夠接受市場嚴厲的考核。
其次,報考經歷為十八個月管輪,資歷太淺及不足:那是STCW公約要求的最低經歷。筆者在課堂上詢問學員有關發電機的基礎知識,(大管輪)晉升訓練學員竟回答,未曾做過二管輪,報考大管輪竟然尚未做過二管;如果學員幸運考上,加上國內因缺乏船員而直接升任大管,將來因經驗不足而造成任何損害,市場會對台灣輪機員嚴厲考核,尤其保險公司更會直接挑戰台灣船員能力考核是否合宜。
相較中國大陸報考經歷,要求必須做滿十八個月三管輪及滿十二個月的二管輪,服務資歷完整,且尚須完整無缺受訓四個月,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在哪,明顯已被邊緣化了。
更令人氣結的是,公費受訓報名後不來。這種嚴重浪費社會資源及政府公帑的行為必須禁止;不付費造成學員不珍惜機會,老師無法教,學員也不想學,書根本就不必看了。反正考選擇題是碰運氣,運氣好時說不定自己考上了都很意外。
今後必須收取高額受訓報名費用(至少五萬元),逼學員用心看書長進,提升我國船員市場競爭力。我對官員講過很多次了,政府好像不敢像砍公教年金時的速度與魄力。如今再不做,當全部失去市場時,時間就不會站在我國這邊了。
現在台灣學員品質,我個人評估已不具市場競爭力。畢業同學上船實習後返台的建言,台灣學員普遍在數理學科輸給中國大陸一截,英文更輸菲律賓,對我輪機員極為不利。
中國大陸每年訓練超過二萬以上甲級船員,菲律賓每年訓練超過一萬以上甲級船員,在量方面台灣已無法挽回,如果在質的方面再無法扳回一城;未來我國海運前程,我實在不敢想像。
有人說,台灣船員薪資不高是台灣船員過剩造成,真是這樣嗎?中華海員月刊長期都有四分之一篇幅在招募船員;台灣不只缺船員,更缺有品質有競爭力優勢的船員。
船員薪資是品質的表徵,這是品質致勝的時代,只要拿出應具的品質及競爭力,薪資會反映回來,只是會有一點時差而已。

前瞻溝通 不見真心 只見硬塞


2017-07-27 03:17 聯合報  羅平/壽險業(台北市)

年改、前瞻計畫等政策因溝通不良,都引發大規模抗議。 聯合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執政一年多來,支持度每下愈況,諸多政策屢招民怨。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反而歸罪相關部會溝通不足。但真是溝通不足嗎?還是根本沒有真正的溝通?
記得廿年前,筆者參加一個推銷訓練課程,講師講解推銷的新觀念。多數人在推銷時,將十分之一時間精力用在建立信任,兩成用在發掘需求,三成用在說明產品,剩下四成用在簽約成交。講師要我們反轉過來,將四成的時間努力在建立信任,因為沒有信任就沒有成交。建立信任要真心的關懷客戶,站在客戶的立場,用謙卑的態度讓客戶感到被尊重,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將三成的時間發掘需求,要知道客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沒有需求就沒有介紹產品的必要。
要給客戶想買的東西,而不是我們想賣的東西。有了信任和需求,說明產品和成交就容易多了。
今天蔡政府在推行各項政策所用的方法和手段,跟上述的推銷觀念完全背道而馳。多數政策都是出自上位者主觀的意志,自以為是的強行立法,不理會學者專家和民眾的不同意見。各種改革不但沒有考慮人民感受,甚且將相關的單位和民眾汙名化、妖魔化,將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信任破壞殆盡。
將沒有經過需求評估的建設硬塞給人民,卻要人民埋單,連說明都不必。這是何等拙劣的推銷技巧,又怎能怪部會溝通不足呢?

台美經貿協定 想談不想簽?


2017-07-27 03:17 聯合報  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首場台美經貿對話昨天舉行,美方除了關切對台的貿易逆差,也包括一再提及的我國禁止含瘦肉精豬肉進口的貿易議題。 聯合報資料照片



台美經貿正式對話已經展開,雖然只是屬於技術層級;但卻是美國川普政府經貿人事大致就位後,美方首發的經貿代表團,對台美雙邊經貿關係有重要影響。
川普主政下的台美經貿發展,可說是充滿變化。川普在選前即指責美國貿易對手國操縱匯率及不公平的貿易措施,是造成美國貿易逆差擴大,製造業外流及競爭力下滑的重要原因。台灣也是被川普點名的對象。
川普就任後,台灣除了持續被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外;美方也對台灣一些不公平貿易措施表達不滿,特別是對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感到不耐。美方認為這些措施是造成美台在去年一百三十三億美元貿易逆差的主因。
台灣雖然一再強調台美貿易逆差主要是產業分工及供應鏈互補的結果,對於雙方經濟反而有助益。而且台灣也將在國營企業帶領下,協同民間企業,計畫大量投資美國,進一步深化產業合作及供應鏈連結,以降低美方的壓力。但是若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台美經貿關係很難有具體的突破。
台灣一直希望美國可以給台灣提升台美關係的一些牛肉,諸如台美雙邊投資協定及台美FTA,均在台灣爭取的選項中。但是這些期待要落實,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先解決美牛及美豬問題。
台灣為美國農產品重要的出口市場,在歷次台美各種層級會議中,美國一直將農業視為優先處理的問題。此次也不例外,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牛肉及豬肉問題。無論是美牛或是美豬進口,都牽涉到台灣是否採用與國際接軌之食品檢驗標準與安全法規。
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向民眾說明國際標準的可信度,未來在擬定談判策略也需要審慎,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均應力求完整。國內更應理性面對,避免泛政治化。
除了農業問題外,對於美方所關切的其他議題,例如智慧財產權、法規透明化、以及其他市場開放等問題,也應妥善處理。當然一次會議問題不可能全盤解決,重點是未來如何持續改善,而非只是為了開會而開會,政府應有通盤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思維一定要改變,如果只想自己走出去,卻不希望別人走進來;對自由化態度仍猶豫不決,制度改革裹足不前,立場也保守觀望,未來是不可能得到美方認同。更難擺脫美方認為台灣只想跟美國談經貿協定,卻不想跟美國簽經貿協定的印象,台灣對美投資再多也是枉然。

換思路 找出路 台灣加油


2017-07-27 03:17 聯合報  吳建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兩岸關係急凍,陸客不來,造成觀光業寒冬,台灣應該要有新思路,才能走出新出路。 聯合報資料照片


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這兩句話是大陸中共中央黨校前常務副校長、大陸中央倚重的智囊、也是「中國和平崛起」理論思想創造者鄭必堅二○○九年率團來台北參加「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時所說的名言。
一個人思路不對,結局就是沒有出路,必定將自己的未來導向失敗。一個國家如果領導人與政府受不必要的政治意識形態挾持,寧願自我設限與自我受困,將國家的發展戰略帶入一個不可為的死路時,受害的就是全體人民了。如此淺顯的道理,卻一直綑綁著台灣。
過去廿年,台灣之所以沒有進步發展,薪水所以會停留在廿二K的水準無法提升,就是因為思路不對,然後一切就都錯了,台灣因此走入了死路,還不自知,不知變革;如此未來只會越來越壞,不會有出路與發展,這才是台灣人的悲哀!
以大陸為例,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這卅年裡,就是思路不對,搞得大陸人民一窮二白,什麼建設都沒有。直到一九七八年之後,大陸已是走投無路,只有被迫改變原來的思路,放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掛帥的做法,打破過去所有的禁忌與框架,解放思想、務實的糾正過去的錯誤,以「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走出了一條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的新道路,將大陸帶上了小康的新境界。
台灣今天也必須改變舊思路,創造新思路,抱著破釜沈舟的決心,以新思維與新思路,為台灣未來的發展找到新出路,才是正確做法。
至於那些舊思路一定要放棄與改變,就是屬於意識形態的框框架架範圍,包括統獨、藍綠、省籍、族群等這些妨礙台灣人民團結的舊思想,還有要放棄冷戰思維,不要再與大陸搞對抗,要以兩岸和平發展為主軸。宣布台海地區非軍事化,謀求與大陸經濟方面的全面合作,加入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計畫,承認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同中華文化的原來主流思想,以此換取兩岸建立互信、互相合作,以求共同進步發展的新出路。
但是在此過程中,台灣要堅持的就是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等主流價值,並以此要求大陸也要朝認同台灣價值的方向努力,如此為廣大的大陸同胞個人權利不受政府無理不法侵犯人權而發聲、爭取大陸民心的支持。這樣的新思路,一定會為台灣帶來嶄新的出路。台灣的領導人與政府官員能否接受這樣的新思路,做本質上的改變,翻轉台灣的舊思路,正考驗著我們共同的智慧。
台灣加油,大家齊心合一為自己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新出路來!

搭客運上國道 要繫安全帶…壞了


2017-07-27 03:17 聯合報  許若松/自由作家(嘉縣民雄)

未來大客車上高速道公路或快速道路,全車4歲以上乘客須強制繫安全帶。 圖/本報資料照



報載政府打算修法,未來大客車上高速道路或快速道路,全車四歲以上乘客強制繫安全帶;修法通過就會實施,但新法若徒具形式,不嚴格執行,也沒什麼用。
日前筆者偕同太太自嘉義搭國光客運到台北市。我夫妻坐在駕駛座後面第一排座位,依照規定要繫上安全帶。我太太的座位,安全帶可以正常繫上,可是筆者的座位雖有安全帶,卻壞掉無法扣繫。我向司機反映,到西螺休息站司機幫我修理,依然無法伸縮繫住。
有位坐在旁邊的通勤常客說,我座位安全帶壞掉好久了,只是聊勝於無,就這樣一路坐到台北。
安全帶壞掉不修,顯示規定只是形式而已,三規四定有什麼用。這事情原本微不足道,只是政府每碰到事情,就猴急的堆砌一些空洞立法。徒法不足於自行,把現成的規定,落實、切實、徹底執行,才是首務之急。

按讚換年終? 讚多不代表口碑好


2017-07-27 03:17 聯合報  林玫玲/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台南市)

中華醫大校長曾信超(左)經常在學校臉書貼文,因「鼓勵」教職員加臉友並分享按讚,納入年終獎金考量依據,引發爭議。 記者周宗禎/翻攝



先前在群組看到中華醫大曾校長發布的「臉書按讚納入年終加分參考」訊息;沒想到事隔多日,引發軒然大波。支持者認為臉書按讚不過舉手之勞,何況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按讚一方面可為學校宣傳,另一方面代表對學校的向心力。持反對立場的,認為將按讚分享次數納入年終考核及按照職級規定臉書下限人數,十分不合理。
這是個網路行銷時代,在少子化衝擊下,大學招生實屬不易。校長本意是希望教職員多關心學校,透過臉書行銷加強學校知名度。
私立科大教師每年都要接受評鑑,分為教學、研究、輔導與服務三大項目,五至七月是招生旺季,在教學與研究之餘,教師們常常為招生南征北討。筆者並非要指責這種現象,因為學校畢竟是全體教職員工用心經營的成果。
然而,將按讚分享次數列入年終參考,必然引起反對聲浪。按此分數比例分配年終獎金,必然引發分配不公。再者,個人臉書是私領域,是否按讚關乎個人自由意志,朋友取捨更是自我價值取向。如果說為了達到學校規定的下限人數,亂加朋友,恐非校長初衷。
臉友多不代表讚數多,讚數多也不表示學校口碑好。老師們為學校奉獻心力,教學、研究、輔導與服務等方面竭盡所能,何必再將按讚分享次數或臉友數納入年終參考,徒增困擾。

朱宗慶/時間.心境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朱宗慶/時間.心境


2017-07-27 02:44 聯合報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或許是因為年歲與經驗的累積,我益發覺察到,心境隨著時空轉換所產生的變化;而我們所能做的,便是細細地去感受、去體會、去把握每一個當下與流轉,因為,「時間就是生命」。
每一個人的時間,以不同的速度感、向不同的方向推進,在每一個當下折射出此時此刻的心情。有時候,深刻的感動轉瞬即逝,留下心頭的震動;有時候,簡單的幸福因為能與許多人產生共鳴,所以不斷延續下去。我們將心境投射於一幅幅定格的畫面,各自解讀、詮釋,然後彼此分享、交換,於是,時間不再是物理性的度量,而是生命意義的賦予。
舉例來說,台下一整排的觀眾看著台上的演出,看得眼淚直流,但若問起為何落淚?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盡相同。有的人受作品形式之獨特所吸引,有的人因呈現內容之精彩而心折;有的人因微小的生活細節而受到觸動,有的人因宏觀的時代動盪、家國敘事而受到感召…,體會的著力點關乎共鳴的深淺,每位參與其中的觀眾,都在時空中構築屬於自身的感動時刻。
再者,時間也具有澄明心境的作用。對我來說,即使局勢環境紛擾依舊,「愛」終歸會是一切的起點,生命如此,藝術也當如是。是什麼讓老夫老妻攜手走過大半個世紀,依舊如此惺惺相惜?是什麼讓鐵漢「風格丕變」,成為不折不扣的慈父?是什麼讓藝術工作者不惜代價、不計一切,「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想,當我們能夠透過「愛」的視角去觀照周遭與世界時,「美」的感動,時常是不假外求的,它就存在於近乎本能的內心裡,出現在各種真誠的人情義理中。
從「愛」的心境出發,熱情便會是持續向前行的動力。人們常說,要好好把握、享受「蜜月期」;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婚姻,對其他領域來說,也都會出現觀察期和磨合期,它攸關一段關係能否繼續,一個機會可以如何開展。因此,無論為人處事,在蜜月期裡有積極的作為,是正面的心態,也是必要的經營之道——對的時機加上好的態度,容易產生正向循環的結果,讓人更有力量和信心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若能「掌握時間」,將為事務的發展帶來促成的力量,為萌發的夢想帶來落實的契機。
然而,通過蜜月期考驗後,或許才是試煉的開始。無論是延長「保鮮」的有效期限,或是開創不同面向的「蜜月期」,都需要以愛來定義時機,以熱情來追求契機。這一點,不管是人生的志業,還是工作的專業;無論是面對親情、友情、愛情等關係,或是省視自我與社會、生活與職涯等面向,我想,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
在時間與心境之間,包含了愛與熱情、力量與契機,這些元素影響著我們的思考與行動、決定與決心。在這個時代裡,要追求存續與永續的發展並不容易,然而,就算過程中難免憂心忡忡,我也總認為,我們必須別無選擇地擁抱希望,行使樂觀的權利與義務。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