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第二波疫情出現 別掉以輕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549/web/

◆  經濟日報社論/第二波疫情出現 別掉以輕心
◆  聯合報社論/當勇武派壓倒合理非,便決定了香港困境
◆  聯合報黑白集/躲在拳頭堆裡的人權鬥士






經濟日報社論/第二波疫情出現 別掉以輕心


2020-07-02 00: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原本預期今年秋天才會出現的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近日已在美洲、中國大陸和南韓等地出現,這樣的變化打亂各國預計在本月初陸續解封的計畫。國內雖然只有零星個案,但只要國外仍有顯著疫情,國境大規模解封的時機點可能延後至第4季,原先政府評估下半年經濟表現可望逐季好轉,現在不論外銷與內需市場都出現新的變數,政府與產業界必須做好最壞打算。
新冠肺炎疫情已展現出不同於 17 年前 SARS 疫情的走勢,當年 SARS 在民國 93 年(2004年)夏天後迅速消失,全球不再出現社區感染案例。新冠肺炎則不同,公衛界數月前就已經警告這波疫情不會如 SARS 一般的快速消失,會在秋冬捲土重來。如今,第二波疫情不但已經出現,而且出現的時間點比之前預測的更早,反撲的力道也比早先預期的更強。
中國大陸雖然在 5 月就已控制疫情,兩會也重新召開,但就在兩會閉幕後不久,北京出現了第二波疫情。有了武漢的前車之鑑,此次大陸快速出手阻隔了北京疫情,但付出的代價包括局部封閉社區、航班大規模取消,好不容易出現生機的消費活動,再度因為疫情再起而急速冷凍。
美國的情況比大陸更糟,原本看似已獲得控制的疫情,近期在 37 個州都出現新增病例不減反增,已有 16 個州宣布暫停或重新檢討解封計畫;加州、德州等五個州感染新冠肺炎病例數暴增,疫情嚴峻程度甚至不下於第一波疫情,紐約甚至規定來自疫情嚴重的州旅客,必須強制隔離兩周
美國與中國大陸等地的第二波疫情都對經濟復甦產生了新的陰霾,像是蘋果公司再度關閉多處零售點,航空公司復航的計畫也因此延後。歐盟雖然宣布本月重新開放邊界,但對於疫情嚴重的區域仍繼續保持封閉。從各方情況來看,今年第 3 季前全球各國的邊界仍將維持關閉或高度管制,如果秋天再有新一波疫情襲來,全球經濟將再受重創。
在這些負面消息中,台灣的表現卻顯得突出。中央銀行在今年6月18日理監事聯席會議會後記者會的簡報中,透露出我政府的樂觀預期。央行在報告中指出,因應疫情採行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已有一定成效,預估下半年經濟成長動能回穩。政府對下半年經濟的樂觀預期反映在央行6月宣布不降息,因為各界普遍預期經濟在第2季落底。在這項評估公布之後,全球才出現第二波疫情,下半年台灣經濟能否如之前預估這麼樂觀,仍有諸多變數。
目前政府評估下半年經濟是內熱外冷,三倍券與國旅補助可望帶動民間消費動能回升,但台灣經濟表現不能只靠內需,在目前防疫優先的考量下,我國大規模開放邊界的可能性不高,當國外觀光商旅客無法來台,光靠三倍券與國旅補助,仍不足以撐起內需市場,更難抵銷外銷市場衰退的影響。
當前台灣與全球多國都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台灣利率水準處於近年低檔,在資金氾濫的情況下,台股與房市都出現與經濟現況背離的走勢,可能讓政府與民間誤認台灣目前的經濟情況不錯,但實際上卻是危機四伏,不論從無薪假統計、多家大型企業裁員與減薪,都可看得出當前經濟環境仍難樂觀以對。
面對第二波疫情的提早來臨,企業須做好抗疫時間拉長的心理準備,政府的紓困措施更應彈性調整,對各個產業要有更精細的扶助措施,且不能因為疫情趨緩,就降低了紓困的強度與速度。不少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原本以為只要撐到夏天就可以看到景氣的曙光,但目前看來這場抗疫之戰才剛要進入下半場。「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是我們應對第二波疫情應有的心態。













聯合報黑白集/躲在拳頭堆裡的人權鬥士


2020-07-01 23:4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立委占領議場杯葛監院人事案,遭到民進黨人海戰術清場。在「多打一」的霸凌現場,綠委不僅秀出勒頸等流氓身手,還競相在臉書發圖自誇戰功,酸言凌遲被打的人。綠委用拳頭擦亮陳菊人權鬥士光環,「情義堪比西西里
陳菊接掌監院,爭議之大市井皆知蔡總統誘使黃健庭擋子彈不成,只能重炒美麗島舊事,拿人權當陳菊官箴的去汙劑同案施明德很捧場,肯定菊姐「有一定的自我要求」,堪當大任。許信良更不惜影射蔡英文如蔣介石,借國民黨大老于右任哄抬陳菊,稱只有功在黨國者,才能有效監督一黨專政的執政黨。
但人權大旗也難洗白陳菊。施許二人只能在美麗島相簿裡找到黨外小妹的人權事跡,綠營更絕口不提花媽曾任勞委會主委對勞權有何貢獻。看來民進黨挺心虛的,知道陳菊任內爆發高雄泰勞暴動事件,留下讓國際降評台灣人權的汙點。
陳菊自傳爆料,泰勞事件時,曾向閣揆謝長廷表示可請辭保護內閣。亦即,為了掩護扁政權,她不惜犧牲真相,讓「有力人士」逍遙法外。陳菊何曾憐惜過被奴役的泰勞?原來,施明德說的「自我要求」,竟是「若為政治故,人權盡可拋」。
在蔡政府嚴控媒體之下,民調仍一面倒地認為陳菊不適任,就算包裝成「人權菊」,也不埋單。還好監委不用民選,綠委投票部隊掄起拳頭便可護駕上路,否則輔選國家隊又要出動了。












聯合報社論/當勇武派壓倒合理非,便決定了香港困境


2020-07-01 23:4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香港這兩年的急轉直下令人唏噓。圖為6月15日的抗爭中,有香港民眾高舉「香港獨立」的旗幟。(美聯社)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版國安法」,當夜隨即生效實施,香港特區地位被提前限縮,港人的民主則遭嚴重剝奪。世界各國對於香港的前途同表關切,美國卻宣布撤銷香港的特殊地位,暫停對香港的優惠待遇,並停止出口防衛設備和高科技產品至港,以示制裁。事實上,美國的制裁只會使香港經濟愈發雪上加霜。
香港這兩年的急轉直下令人唏噓。去年的「反送中」運動,在「和平、理性、非暴力」(合理非)的訴求下,創造了不錯的聲勢和能量,也獲得舉世矚目。然而,港府和北京卻拒絕回應這些和平理性的聲音,一意孤行。這種態勢,即助長了「勇武派」的崛起,「合理非」遭到拋棄,抗爭走向「攬炒」(同歸於盡)的暴力性無限抗爭,最後演成年輕世代的憤怒打砸和破壞,街頭只剩下不安和仇恨在燃燒。
勇武派取代合理非成為反送中主流時,即決定了香港今天被關進國安法鐵籠的命運。在「勇武派」領軍的威風下,香港民主派人士被棄如敝屣,主張理性和平的人被指為叛徒,反對暴力攻擊的民眾被控是懦弱世代,曾成就香港繁榮及創造就業機會的店家遭到無情打砸。這些,在在給了中共加速制訂國安法懲戒的藉口。
惋惜或哀傷並不是回顧歷史的最佳態度。但是,如果港人、港府乃至北京回看去年反送中運動時,會不會想到雙方如果能在某個時點上各讓一步,香港也許不會淪落到今天國安法罩頂的僵局?包括反送中運動提出的「五大訴求」,若其中一兩點不堅持「缺一不可」,轉而當成交涉妥協的籌碼;那樣,是不是顯得比較政治圓熟?而不必走到今天連攤牌或談判都沒有機會的地步?
從外人的角度看,去年香港在反送中期間的脫序和破壞抗爭,在任何國家都是難以容忍的違法行為;外界當時猜測,中共一定會出手鎮壓。出乎意料的是,中共僅保持政治施壓,卻未越界出動軍警干預,對香港的特區地位維持了形式上的尊重。但當這些表面上的平靜過後,最後終於凝固為中共港版國安法的強大意志,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名撒下天網,防止夾雜「港獨」的勢力繼續在香港發酵擴散。
檢視港版國安法的內容,有關「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範圍比預期更廣泛:包括針對港獨的「分裂國家罪」,針對意圖推翻、干擾或攻擊中國或香港特區政府及公共設施的「恐怖活動罪」,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的「危害國家安全罪」。簡言之,針對去年反送中事件中種種脫序行為,中共皆編入這部國安法,織成一張細密的天網。在該法宣布實施後,香港學運領袖黃之鋒等人已宣布解散「香港眾志」等組織,其他一些青年組織也宣布暫停活動。可見,此法威力超乎想像,民運人士必須改採邊緣策略,否則就只能離開香港,轉往海外活動。
香港歷經去年的反送中事件,今年又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如今再遭中共港版國安法框限,除了民主自由大受拘限,經濟也深受打擊。根據港府統計,去年香港經濟成長率為一・二%,今年首季 GDP 更負成長達八・九%,創下史上最大跌幅。如今美國為制裁中共,又取消對香港各種優惠,勢必使香港的國際自由港及金融中心地位更受打擊。川普政府口口聲聲關注香港利益,明裡暗裡支援反送中;而今港人惡法臨頭,美國還來落井下石,箝制香港經濟。這種心口不一的作法,到底把香港人民的權益放在何處?
當「勇武派」壓倒「合理非」,當香港黑衣年輕人配戴著各種新式裝備上街抗爭,即可知境外勢力已介入香港民主運動。那麼,今天香港遭北京國安法壓境,也是意料中事。唯一的獲益者,正是台灣選舉大勝的蔡英文,她的口惠收益已落袋為安

【即時短評】水利會收回官派 農業就有水可用了嗎?

◆  【重磅快評】藍營溫良恭儉讓 民進黨錯了道歉很難嗎?
◆  【重磅快評】港版國安法上路 龐培歐和陳明通歪樓了?
◆  【即時短評】水利會收回官派 農業就有水可用了嗎?
◆  【即時短評】與索馬利蘭互設處 拚外交還是大內宣

◆  【重磅快評】吳釗燮鋪哏演出「中華民國消失記」
◆  【即時短評】三倍券轉圈圈之亂 蘇要「唯唐鳳是問」?
◆  【即時短評】廢除考、監國民黨催油門 民進黨再無藉口
◆  【即時短評】同主張廢考監 國民黨陷拿香跟拜陷阱?
◆  【重磅快評】藍軍占議場 民眾黨耍嘴皮 誰搶話語權?
◆  【即時短評】范雲、賴品妤 乾千杯
◆  【重磅快評】自囚的藍委 正在見證陳菊的人權光環
◆  【即時短評】提名陳菊要在野理性 民進黨別逗了









【即時短評】水利會收回官派 農業就有水可用了嗎?


2020-07-02 11:01  聯合報 /   本報記者彭宣雅
立法院會今將處理農田水利法草案。記者黃仲裕/攝影


政府欲強行通過「農田水利法」,把公法人的水利會改公務機關,這兩年多來抗爭不斷,被視為強取豪奪民產,違憲的修法,不僅藍營不滿,連綠營都反對,收回人民自治權力,重重打了「民主、進步」為核心價值的執政黨一記響亮耳光;回歸本質,水利會改為官派,農民就有水用嗎?
水利會主要調派管理農民、農業用水,當年成立為地方仕紳出錢出力,建水庫、造水圳,因此有了現在各地的灌溉規模;根據農委會去年的官方統計,全台17個水利會,灌溉面積為36萬7,765公頃,用水量平均灌溉用水量為112億噸,占我國總用水量比例為 64%,農田水利會圳路平均輸水損失率達 31%。
極端氣候年年加劇,以全台最大的嘉南農田水利會為例,主要灌溉水源為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系統,但民國106年、107年(2017年、2018年)開始,颱風帶來降雨少,民國107年(2018年)5月,曾文水庫一度有效蓄水量僅6.4%、烏山頭水庫為48%,兩者水庫當下的水量加起來,剛好僅能灌溉當地一期稻作。
在灌區內過去就常因為缺水,一期稻作期間進行停灌、輪灌,根據經濟部水利署民國108年(2019年)的全國用水供需調度規畫中顯示,要求為來農業用水量要從現況126億噸,到民國120年(2031年)要降為118億噸,減少8億噸約6%,民國106年(2017年)行政院的「水源永續」政策中,農業用水喊減、農委會要增,兩造政策雙方相互矛盾。
農業用水原本在與工業用水、民生用水的調配大餅中就屬弱勢,總是第一個被調派犧牲,被要求休耕;在行政院都政策定調農業用水需逐年下降的當下,農委會未先修補降低輸水損失率,一馬當先喊出將擴增灌區外農地37萬公頃,合計68萬公頃(灌區內、灌區外),平心而論,連灌區內的農田都長年供應不足、自顧不暇,在管路、圳溝都未完善建設的情況下,灌區外的水,要從哪裡來?
民進黨大老、前立委林濁水都直言,農民如何用水,農民本身最知道農田水利會連日本殖民政府都不得不賦予台灣農民的自治權,卻被標榜民主進步的民進黨沒收,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他認為,說穿了,不就是地方的某些人對於水利會的忌憚與害怕,認為水利會在地方會滋生派系,才要求中央收回官派。
農田水利會確實需要革新、改變,需要導入較新的經營管理,但絕不是直接變成公務機關,與國際狀況背道而馳;政府明明行政治之事,卻要牽扯全盤提供農業用水,真的大可不必。












【即時短評】與索馬利蘭互設處 拚外交還是大內宣


2020-07-02 08:05  聯合報 /   本報記者程平
外交部長吳釗燮昨天公布索馬利蘭外長穆雅辛晉見蔡英文總統的照片。記者胡經周/攝影


任內經歷與七個友邦斷交的外交部長吳釗燮,總算有機會敲鑼打鼓地的宣布,以「台灣」之名,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這看似台灣的外交突破,其實不過是與另一個更被世界孤立的國家,建立非官方關係。因此,在高興之餘,仍不免有同是天涯淪落國,各取所需,相互取暖的淒涼。
論人口、論土地,索馬利蘭絕對不能說是蕞爾小國,但比台灣還慘的是,索馬利蘭連一個邦交國都沒有。也難怪吳釗燮會說,「我不認為說中國在這方面,會跟台灣因為這件事情而關係變壞。」
相信這位總在民進黨政府搶當批中急先鋒的外交部長,一定想過也試過讓「中華民國台灣」成為索馬利蘭第一個互相承認的邦交國,但吳釗燮最後竟吊詭地拿「不會打壞兩岸關係」當擋箭牌,除了代表民進黨政府連尋求和這樣完全孤立的國家建交都不可得外,也證明索馬利蘭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大陸根本不在乎,台灣與索馬利蘭間的關係,只能卡在互設非官方代表處。
對於很多以部落為結構的非洲國家而言,掌權者當然不樂見有部落勢力興起,從事獨立運動,引發學習效應。某種程度,這也是索馬利蘭宣布獨立30年來,仍無法獲得其他國家承認的原因之一。
對台灣來說,在非洲只剩下史瓦帝尼一個邦交國,但仍在幾個非洲國家設有代表處,為了不影響與其他非洲國家間的互動,與索國互設代表處大概已是極限。
此外,今年初有台灣媒體到索馬利蘭訪問該國正義與發展UCID政黨的創始人法索爾·阿里·沃拉貝,法索爾在訪談中提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說台灣必須比中國先來投資,更列了幾個台灣可以投資的清單了。顯見對索馬利蘭朝野來說,「一個中國」仍是無法挑戰的原則,但在還盼不到中國的情況下,只好先希望台灣能夠伸出援手。
很明顯的,與索馬利蘭互設辦事處,對台灣的外交空間及國際參與而言,完全沒有幫助,還要擔心跟一個不被其他非洲國家承認的國家過從甚密,會引發其他非洲國家不滿。台灣也必須思考,這樣的友誼,仍是建立在索國得不到北京的關愛之下,被當成散財童子和替代品,最終又琵琶別抱。
更令人質疑的,整個新聞從放話操作起,最後甚至由外長吳釗燮親自召開記者會,一度讓人誤以為台灣總算要有新的邦交國,但最後卻只以互設非官方關係的代表處了結。相較以往外交部處理設處訊息,多僅透過發言系統發布的規格,顯然對內宣傳的意義遠大於外交。
對把外交搞成遍地沙漠的蔡政府來說,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如同久旱甘霖,外交人員的辛勞仍值得肯定。但如果只是想藉外銷轉內銷,蔡政府還是必須思考,未來可能付出的代價,值得嗎?














【重磅快評】港版國安法上路 龐培歐和陳明通歪樓了?


2020-07-02 16:18  聯合報 /   主筆室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主持「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揭牌儀式 ,受訪表示香港國安法是天朝帝國對世界子民發出的律令,必須嚴肅的面對。記者曾吉松/攝影


港版國安法上路,舉世關注。全球八十幾個國家立馬表態,卻是針鋒相對。除美國對港制裁外,英法德日等廿七國也指該法威脅香港自治與人權自由,要求中國重新考慮;古巴等五十三國則反對干涉中國內政,稱中國有權通過立法維護國家安全。這是典型普世價值干涉內政之間的爭論
不過,在中國力斥美歐「干涉中國內政」時,美國和台灣更關切並指責中國竟然管到非香港居民在香港境外的行為。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說,港版國安法將自由香港變成另一個共產黨統治的城市,還適用非香港居民在香港境外所犯的罪行,這可能也包括美國人,這是無恥的,也是對世界各國的公然侮辱。
我國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則對港版國安法總結一句話,「這不是僅僅對香港的居民,這是天朝帝國對世界的子民發出的律令。」
港版國安法第38條規定,非香港居民在香港境外犯罪,適用本法;第36條也指出,在港籍船舶或航空器上犯罪,也適用本法。這讓許多人擔心,不管是不是香港人,只要支持港獨、台獨、疆獨、藏獨,甚至批評中共、港府,在香港入境或轉機、甚至搭乘香港船隻或飛機,都可能被捕。
這當然值得重視,大家都擔心發生「李明哲第二」事件。但根本問題在香港「兩制」變「一國」,北京人治高於法治,以及扼殺自由、踐踏人權等疑慮;而不在「非香港居民在香港境外犯罪」的適用問題。龐培歐和陳明通都歪樓了。
若要講「非本國居民在境外犯罪」,美國的「長臂管轄」早就把司法管轄權延伸到其他國家境內。從全球追稅的「肥咖條款」,到孟晚舟事件,美國除了「對世界各國的公然侮辱」外,眼裡何時有過他國的主權?
我國國刑法也規定,在境外的我國機、船內犯罪者,都以在我國領域內犯罪論;而刑法第五條規定的內亂、外患、妨害公務、公共危險等更廣泛的十一種罪行,不管犯罪地或犯罪者國籍為何,都同樣適用。
中華民國刑法還沒有「翻頁」,陳明通應該看看我國怎麼規定。尤其,刑法第五條最近一次修正,納入加重詐欺罪,還是在民國105年(2016年)11月由蔡總統公布的。這難道也是小英女皇「對世界的子民發出的律令」?
當然,不同的是,我國刑法把依犯罪地之法律不罰者排除適用因而,在台灣、在美國應受保障的自由人權,在香港、在大陸卻可能獲罪。換言之,關鍵還是在中共的法治標準與手段的問題;而龐培歐和陳明通說得大聲,卻全然忘記自己也有長臂管轄境外管轄
港版國安法上路第一天,就有300多人抗爭被捕;香港的自治與自由人權,隨時可能被國家安全大帽籠罩遮蔽,這是港人真正的困境。港版國安法誠然令人憂懼,其中有太多可以用力批評的地方;但不應以誇張扭曲或故意畫錯重點來誤導國人,否則就不免讓人懷疑,除了恐嚇台灣人之外,到底是否真正關心港人處境?
















【重磅快評】藍營溫良恭儉讓 民進黨錯了道歉很難嗎?


2020-07-02 18:07  聯合報 /   主筆室
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李眉蓁到前鎮區瑞興市場等地拜票,對於綠營指她進中聯辦,她表示歡迎對方拿出證據。記者劉學聖/攝影


在備轉容量逾百分之十的情況下,中火二號機暗夜重啟,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批這是打臉蔡英文總統「不缺電」的承諾,蔡回擊「不知道黨主席的評論根據在哪?」,主管機關會給江完整的答案;綠營議員指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李眉蓁曾隨韓國瑜進中聯辦,但卻拿不出證據,也不道歉,這兩件事的最後可能的結局就是:江等不到答案,李也等不到道歉。   
民進黨的非核家園理念極好,但現階段就是遇到瓶頸,從蔡英文以降,沒有人願意面對真相,更不願意面對公投結果,眾人死抱神主牌結果,就是虛編數字、營造不缺電的假象,最後一招則是犧牲中部人的肺來發電充填基載,這也是中火二號機暗夜重啟惹怒中部人的原因,台中市府槓上台電,背後有其民意支撐。
江啟臣是台中選出的立委,自應關切中火二號機重啟,他直指中火二號機重啟是打臉蔡英文說不缺電的承諾,可謂一語道破盲腸,但是蔡英文硬是不承認,反問江啟臣「不知道評論根據在哪?」,主管機關會給江完整的答案;問題是,蔡英文說不缺電可是板上釘釘,而她說主管機關會給完整答案,結果二天過去了,經濟部、台電並沒給答案,想必也給不出好答案。 
遠的不說,去年10月她和當時的經濟部長沈榮津出席離岸風電基樁對接啟動儀式,她可是意氣風發說「不缺電不是一句話,已經是不必爭辯的事實」,民國114年(2025年)綠電比例將達到20%,台灣供電穩定,順利度過夏季用電高峰,還能保持備轉容量率10%,她還不忘虧一下馬政府,指民國105年(2016年)她剛上任時,備轉容量率只有1.64%
時間再往前推三個月,總統大選打得火熱,當時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國民黨政見會批民進黨能源政策,並說「比缺電更嚴重的是缺德」,蔡英文很不服氣說這個比喻非常不適當,並嗆韓「我要在這裡要很清楚的講,台灣不缺電。即便是在今天這麼熱的情況下,備轉容量還是到10%....」,這難道不是不缺電的承諾?為什麼江啟臣一質疑,她就忘了說過的話?  
蔡英文說台灣不缺電,即使夏天,備轉容量還是10%,台電就不敢讓數字掉下來,今天的數字更是衝到11.79%,只是中火重啟二號機實已戳破不缺電的牛皮,難怪蔡總統會不高興並反嗆江主席,只是嗆江也就算了,她還要主管機關給江完整的答案,但要報告什麼?能說實話嗎?這可給了經濟部及台電一個大難題。
高雄市長補選也有相同情況,即使陳其邁大幅度領先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綠營議員還是紛紛出拳相助,指李是「韓國瑜2.0」,她曾隨韓國瑜進中聯辦,但指控完了卻拿不出證據,李說有跟韓國瑜去過大陸,但她是去深圳處理交換學生的事情,並沒去中聯辦,歡迎對方拿出她進中聯辦的證據。
結果媒體找出當時的照片及出訪名單,都沒有李眉蓁,綠營議員卻裝聾作啞,不著邊際的說「事實的部分沒有什麼好爭執,要整體來觀察」,「不是單一說有沒有踏入中聯辦的問題」,接著又要李眉蓁一天之內譴責中共,這不是轉移焦點,什麼才是?藍營雖然普遍溫良恭儉讓,但民進黨真的錯了,說對不起有那麼難嗎? 

聯合筆記/朝野因陳菊再失互信基礎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549/web/

◆  漫畫/用肺發電
◆  被政治挾持了的國家電力政策
◆  水利會改官派…政府公然違憲
◆  中美重拳 東方明珠失色
◆  扶持年輕企業家 培養下個台積電
◆  三倍券加碼 地方勿違法促銷
◆  聯合筆記/朝野因陳菊再失互信基礎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朝野因陳菊再失互信基礎


2020-07-02 00:07  聯合報 /   林修全
蔡英文總統提名的監委名單惹議,國民黨點名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前左)不適任,引爆朝野角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的人事案,立法院已經先打了一架,朝野現在已無互信基礎,未來就算陳菊在民進黨人數優勢下,最後順利過關,恐怕也是傷痕累累。
蔡英文總統在第一任喊出「謙卑、謙卑、再謙卑」,外界仍覺得民進黨政府根本未傾聽各界聲音,蔡總統如今已正式進入第二任,她趁著這次提名監委的機會,刻意營造朝野和諧的氛圍。所以,一開始提名國民黨籍的黃健庭出任監察院副院長,雖然藍綠對這項布局都強烈反彈,導致胎死腹中,蔡總統至少是跨出化解政黨對立的第一步。
由於國民黨在立法院居人數弱勢,企圖阻擋陳菊出任監察院長的態勢下,選擇透過奇襲、占領議場的方式,讓立法院無法順利召開臨時會,只不過,國民黨卻沒有想到堵住議場出入口之後,仍會被民進黨強行突圍攻破,更令他們氣結的是,民進黨為了搶回主席台,不惜強行將國民黨立委給架離。
民進黨想要召開臨時會、推動各項施政進程,勢必要搶回議場,即便這一場肢體衝突,雖然沒有以往火爆,卻足已埋下雙方嫌隙,變成一顆未爆彈,接下來,立法院審查監委人事案之際,隨時都會引爆。
蔡總統的連任之路才剛拉開序幕,藍綠立刻大打出手,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可以預見這幾年,民進黨若是繼續傲慢執政,綠委仍然以多欺寡,被逼到牆角的國民黨,絕對會像這次一樣展開大反撲,而且一次會比一次更激烈。
此一態勢下,民進黨政府的種種議案,想要走出立法院大門,都必須強渡關山,自然影響到社會觀感。兩年前的地方選舉,民進黨失去許多縣市版圖,其中一項關鍵因素,是選民認為全面執政的民進黨非常「鴨霸」。以目前情勢觀察,民進黨很可能重蹈覆轍。
另方面,國民黨既然鎖定了陳菊,利劍已出鞘,不可能因為一招受挫就輕易繳械投降,後續一定會發動更多綿密攻勢,包括放大檢視陳菊在勞委會、高雄市政府和總統府的執政紀錄即使陳菊有民進黨層層護航,但過關的模樣肯定狼狽不堪
陳菊最終雖入主監察院,也早已是滿身傷,這樣難道不會影響御史大夫的官箴嗎?又如何名正言順帶領監察院轉型呢?














三倍券加碼 地方勿違法促銷


2020-07-02 00:10  聯合報 /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各縣市政府為帶動地方經濟復甦,陸續展開消費贈品贈獎等加倍三倍券優惠加碼活動大戰。 記者黑中亮/攝影


政府推動的振興三倍券七月開始上路,各金融機構、夜市、百貨公司等商家業者,紛紛推出優惠方案或促銷活動,希望吸引消費者上門,搶先商機。各縣市政府為留住或帶來消費人潮,以帶動地方經濟復甦,也陸續展開消費贈品贈獎等加倍三倍券優惠加碼活動大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南市政府祭出消費者可獲的最大獎一棟房子,第二獎納智捷汽車等高額獎品抽獎活動
然而,在相關業者、地方政府搶搭這股三倍券風潮,各自卯足全力爭奪顧客上門消費的同時,不能忽視公平交易法第廿三條第一項規定:「事業不得以不當提供贈品、贈獎之方法,爭取交易之機會。」或許,有人質疑中央政府發行三倍券政策,或地方政府配合舉辦贈品贈獎活動,是屬於公平交易法規範對象的事業市場活動行為嗎?關於此點,從政府對購買三倍券人民收取一千元對價的性質來看,這當中很難說是完全不涉及私經濟活動的純粹公權力行為。
再者,依據公平會歷來的執法立場,行政機關以私法行為提供具市場經濟價值之商品或服務為業務或目的,所引起之需求行為,不論在需求時是否已為該項商品或服務之提供,均應受公平交易法之規範。如此而言,在三倍券足以引起商品或服務市場供需活動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舉辦相關抽獎活動,既然沒有可以排除公平交易法適用的法源依據,當然也要受到市場公平競爭法則的規範。
至於具體規範判斷標準,依據公平會訂定的事業提供贈品贈獎額度辦法第四條、六條規定:商品或服務價值在新幣一百元以上者,為商品或服務價值之二分之一(一百元以下者,為新台幣五十元);贈獎最大獎項之金額,不得超過新台幣五百萬元。
本文的目的,並非是要反對地方政府舉辦促銷三倍券活動,當然我們也不知台南市政府提供抽獎最大獎項的房屋價值是否超過新台幣五百萬元的規範上限。只是,我們不希望看到,各事業或地方政府為搶奪三倍券消費市場大餅,扭曲政策美意淪為不當贈獎活動的惡性競爭。尤其是,提醒各地方政府不宜帶頭作違法促銷的錯誤示範













扶持年輕企業家 培養下個台積電


2020-07-02 00:11  聯合報 /   陳明璋/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台北市)
行政院振興三倍券正式上路,圖為紙本券,每份有4張500元券、5張200元券。 圖/行政院提供


仲夏疫情難除,政治大戲未了,眼看振興經濟方案上路,經濟能否「振興」為各方所矚目,在此筆者提出「培養青年企業家獨角獸」構想,作為政府振興經濟的奠基參考。
眾所周知,當今台灣經濟仍靠台積電、大立光、鴻海等科技大廠在撐場,加上萬千的中小企業主在海內外拚搏,才得以「守護」台灣經濟;問題是郭台銘及眾多中小企業創業主等,似乎「廉頗老矣」,還能再拚多久,後繼世代「龍頭」企業究竟何在?未來獨領風騷的「獨角獸」現今成形了嗎?還是遙不可期?
疫情改變了舊世界,數位互聯網取而代之,線上消費與生活成為發展趨勢,產業創新轉型迫在眉睫,中國大陸趁機推出「新基建」,包括5G、AI大數據、無人機、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等,且準備一兆人民幣,培養紅色產業國家隊。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雖花許多篇幅探討產業發展方向,但未具體編列預算作為新產業國家隊的培植。
近幾年,每次拜訪大陸台商,檯面上的台商會長大都年逾六、七十,且除接班的第二代,極少看到新創的青年企業家;福州及昆山等地會長共同的說法令我驚訝:在中國的年輕台商,創業成功者不到百分之五;事實上在台灣,情況也不樂觀,四十歲以下創業有成的年輕人實不多見,看樣子,年輕人在兩岸當前的經濟環境,要卓然有成,並不樂觀。
情勢令人憂,再過幾年,現在檯面上的老企業家一一退隱,誰來接棒,新的台積電和鴻海在那裡?我們有在培養未來超過廿億營收的新獨角獸嗎?如無,台灣未來經濟願景何在?
為此,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由副閣揆召集財經、科技、教育、法務及金管會等各部會,籌建「台經建」,有如蔣經國和李國鼎時代的台灣經濟建設,給予財稅、法令、貸款、人才及其他政策面的輔助,除籌組像快篩與疫苗生技產業國家隊之外,也規畫未來五至十年培養幾家像未來台積電與大立光那樣的獨角獸,此可在AI、生技、5G及新能源等方面來選擇。
其次,在上述政策的輔助下,鼓勵現有的台積電、鴻海、大立光及其他企業培養未來的潛能獨角獸,並由行政院出面組合工研院、銀行、大學及生產力中心等單位,給予必要的升級轉型及經營輔導。
第三,由政府出面協調各大行庫及部分大專院校,共同協助處理未來獨角獸發展所面臨的融資、技術、市場及經營等課題。
上述作法,政府當然要籌措資金,寬編預算,修改法令及組織民間資源,創造發展獨角獸的有利環境,積極鼓勵、培養年輕企業家,官民上下合作,方能期其有成。
















中美重拳 東方明珠失色


2020-07-02 00:17  聯合報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港版國安法上路後,7月1日已經有超過300人因涉嫌違法被捕。 (美聯社)


在中共七一建黨節前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此法成為中共黨國全面管制香港地區的緊咒符,運用法律方式強化中央對特區治理與控制。贊成者以為這利於維護中共國家安全、保障香港社會穩定,對「一國兩制」具有健全完善作用。然反對者質疑,這凸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夢幻已破滅,不僅損傷香港民眾對大陸當局信任,同時對台灣社會也無法產生示範效應,將持續強化反中路線飆漲抬頭,強頒此法恐產生「雙面刃效應」。
首先,通過此法凸顯中共維穩思維。這顯示黨國威權體制仍是基於「穩定壓倒一切」的治國理念,落實中央對香港全面管制,顯示國家壓制公民社會自主性,導致公民團體噤若寒蟬。近年來,中共為防範國家安全風險,防止爆發「灰犀牛」、「黑天鵝」事件,除增加國防費外更增長公共安全支出費用,致外界質疑其為「警察國家」,公民人身安全堪虞。例如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指出「國安惡法壓境、解放軍演示狙擊『斬首』,在香港從事民主反抗,憂心性命安危已不再是無稽之談」。眾志創會主席羅冠聰則批此法造成人心惶惶,「難料自身安危」;而黃之鋒一直被傳將是國安法實施後第一批被捕名單。
其次,通過此法壓制香港社會抗爭人士與運動,產生寒蟬效應及嚇阻作用。通過港區國安法眾志核心成員黃之鋒、羅冠聰、周庭、敖卓軒等相繼宣布退出該組織。眾志於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成立,為「占中」運動後由青年世代組成重要政治組織,隨眾志瓦解恐名存實亡;在國安法嚇阻下,恐致公民不服從運動趨於萎縮、甚至銷聲匿跡。儘管黃之鋒等宣布退出眾志,但仍宣稱未放棄奮鬥,而是化整為零街頭相見,避免藉由組織動員觸犯國安法而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宣稱將奮鬥到底。這也可能導致香港社會抗爭運動或港獨轉向國際或台灣尋求支援。但這些抗爭人士及運動一旦失去香港主戰場,則將漸漸流失其抗爭活力與熱情。
最後,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削弱香港國際自由港及金融中心地位。在「港區國安法」表決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布,撤銷香港特殊地位,暫停對港執行優惠待遇規定;先前川普亦曾警告,若中共當局執意而為,將取消賦予香港不同且特殊待遇的政策豁免。美國務院與商務部同步宣布最新制裁措施,將通過一連串法案問責中共,並制裁在香港協助中共的企業及個人。
問題是,美國的制裁與問責雖在形式上是瞄準中共,實質上卻是針對香港。這對香港發展將造成雪上加霜、惡性循環效果。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這重擊將使其喪失「高度自治」地位;但在美國取消其特殊政策優惠下,其國際自由港及金融地位,恐為鄰近深圳、上海所取代。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的做法,看似美國對中共的當頭棒嚇、重拳出擊,然這將加速香港的被孤立化、被內地化、被內國化,不利於「香港問題國際化」及自由民主人權發展。















水利會改官派…政府公然違憲


2020-07-02 00:18  聯合報 /   陳保基/農委會前主委
農田水利會即將改制公務機關,兩派人馬相互角力。全國十七個農田水利會籌組「反消滅水利會全國自救總會」,五月底在桃園舉行成立大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即將強行通過「農田水利法」,將原為公法人的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引起農田水利會的反彈。農田水利事業是具高度公益性及公共性,原屬政府機關應辦事項,政府補助款不足,歷年來由農田水利會自籌財源,使農田水利事業得以順暢經營,功不可沒。
一旦改制,公法人消滅,對於農業用水運作制度,農業資源分配的破壞,所帶來對農業生產糧食安全的影響,將會是國家的災難。
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是一個急就章決策,牽涉複雜政治因素。修正水利會組織通則迄今三年多,從人員安置、組織結構、資產處理、效應評估等都雜亂無章。
農委會稱改制之後會將灌區外卅七萬公頃納入水利會灌區,與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十一月行政院宣示「水源永續」政策,未來農業用水每年減少八億噸農業用水(降幅六%)嚴重衝突,無法達成,欺騙國人非常不應該。
原水利會可以扮演民間與工業擴張水權的緩衝與抗衡,保障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如改為公務機關,水權將由政府直接調度,勢必嚴重影響農民權益。改制後將水利會人員打散進分署(四級機關),且與正式公務人員合署辦公,形成一個機關兩種資格人員,水利會大幅度降格且機關向心力不足將導致辦事效率低落,未來農田水利事業的運作堪慮。
水資源參與式灌溉管理」,具有「有效滿足區域用水需求、容易控制成本、高彈性」等特性,核心概念為水利會決策及管理應讓使用者(農民)參與,全世界灌溉發達國家如美國、澳洲、西班牙等國家都實施這種制度,我們反其道而行,將法人改制為公務機關
目前農田水利會經管之水(圳)路等農田水利設施土地登記於農田水利會名下,無論從土地所有權狀登記之所有權人,或經營維護管理、處分使用收益等事實,農田水利會名下土地,為全體會員共享財產之收益權利,自無疑義。
最為水利會和會員不滿的是,改制後將水利會資產及負債由國家概括承受,並納入作業基金,並未獲得水利會和會員同意,等於解散水利會將其財產收歸國有,以民主自傲的執政黨,公然違反憲法賦予財產權,比共產黨還專制。
農田水利法倉促通過後,有十二個子法待擬定施行,等於空白授權,總統和院長都是法律人,讓農委會提出這樣的法案,真是匪夷所思;嚴重破壞我國農田水利事業發展,禍延子孫,在歷史上將會留下紀錄。嚴肅呼籲執政黨及所有立委應暫緩通過農田水利法,擬定子法需和水利會充分溝通後,再行通過施行。














被政治挾持了的國家電力政策


2020-07-02 00:21  聯合報 /   李敏/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新竹市)
爭好氣聯盟等中部環保團體,日前針對台電重啟2號機組,批判中央鴨霸、玩法弄權、侵害地方自治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月廿四日台電啟動中火二號機,台中市長盧秀燕揮刀開罰,引起廣泛討論。
民進黨為達成非核家園目標,電力政策就是不問金錢與環境生態的代價,發展風電、太陽能光電、興建燃氣發電所需天然氣接收站。民國114年(二○二五年)電價會飆到多少,政府始終不願意做合理估算;更嚴重的是,即使能依預定時程,完成所有電力建設,電力供應的不穩定與高昂的電價,仍會對經濟發展甚至基本民生帶來重大衝擊。
大幅依賴進口天然氣發電,若因天候或國際情勢供應中斷,電也發不出來。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都不可調控,在儲電技術沒有突破前,所發的電無法儲存,須隨發隨用。
民進黨說,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達二,○○三萬瓩,風電達六九三萬瓩。從電網運作技術層面與實務經驗來看,電網能承受不穩定電力比例介於四到五成間。冬天電力負載較低,依台電網站資訊,今年一月平均負載為二,六一三萬瓩;台灣電網在今年一月每天能承受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一,三○六萬瓩,如以年成長率一.九三%估算(能源局數字),民國114年(二○二五年)來到一,四四一萬瓩,即使考慮現有之明潭與大觀兩個抽蓄水力電廠,屆時台灣電力系統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二,六九六萬瓩,遠超過系統可承受的量,數量至少達一千萬瓩。
換句話說,即使政府真能依規畫完成再生能源建設,屆時將近卅七%的再生能源發電無法使用,設施必須閒置?
太陽下山後二,○○三萬瓩太陽能光電須有足量「備轉」機組快速啟動遞補;歐洲國家可以靠全歐電網來調節,台灣孤島型電網有這個條件嗎?歐洲一些國家宣稱百分百用電來自再生能源,這是帳面數字,發電組合中仍有非再生能源機組,用來穩定電網運作,發出的電輸出到全歐洲電網。
離岸風電約五百萬瓩是由彰化進入供電系統,現今電力規畫北部已沒基載電廠電力長途輸送容量,是一個嚴重議題,以六月廿六日下午為例,北部用電量和發電量差了二六六萬瓩,考慮線路可靠度後,中電北送上限是三百萬瓩,核二廠兩部機組二百萬瓩停止運轉後,這個缺口會更擴大。屆時情境是有電廠,也能發電,但電送不到要用的地方。
如果台電網頁公布即時電廠運轉資訊與備轉容量是對的,還要啟動中火二號機,唯一可能原因是天然氣採購與供輸儲存出了問體,台電要降低天然氣使用量;如不是這個原因,台電一直強調電力供應沒有問題,也知道啟動中火二號機會造成中央與地方的衝突,還執意要做,難道是執政黨授意展現掌控全局的實力?
國家能源政策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很不幸的,台灣電力政策規畫完全不依據專業民進黨反核,國民黨反煤,一切為政治,一切為選票,一切為鬥爭,兩黨攜手讓台灣的電力政策走入絕境
如果台電網頁數據沒造假,除非有重大不可預期事件,今年供電應可安然過關,但問題會在明後年發生。為了台灣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燃煤與核電都不能輕言放棄。請兩黨政治人物收起成見,務實看待與討論國家能源政策,給人民一個喘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