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各國搶糧 物價上漲風險升高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282/web/

◆  聯合報社論/前線防疫吃緊,後方國安體系頻扯後腿
◆  聯合報黑白集/指揮中心開「分店」
◆  經濟日報社論/各國搶糧 物價上漲風險升高






經濟日報社論/各國搶糧 物價上漲風險升高


2020-04-26 23:2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油價崩跌兩大因素衝擊下,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連續兩個月下降,部分媒體遂以台灣有通縮可能及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為由,期望央行跟進國際主要央行大幅降息腳步。然而,央行降息幅度相對其他國家保守不無理由。

因為與其他國家每天動輒新增數百或數千例確診病例相比,台灣疫情控制得宜,且台灣也是目前極少數未全面停班、停課的國家,在立即性的經濟下行壓力較其他國家小的情況下,仍可保留此一政策工具。

更重要的是,未來因疫情造成的物價潛在風險仍難以評估,尤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近日不斷提醒全球糧食危機正逐漸逼近,而這也是未來物價潛在上漲壓力來源。

令人不解的是,全球經濟勢因疫情肆虐而大幅萎縮,日前IMF更預測今年全球GDP將呈現衰退3%,為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差。在經濟衰退、需求低迷下,各國物價理應呈現下滑趨勢,為何FAO還發出警訊?究其原因有四:

首先,這次經濟衰退主要來自非經濟外生衝擊,且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各國相繼施行封城措施,許多廠商停工,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部分農產品因封城停止生產

其次,人員管制、運輸人力吃緊等情形,讓全球航運大亂,尤其飛機航班直線下降及消毒成本增加,都使運輸成本大幅攀升,且運輸延誤的情況時有所聞。為此,國際運輸龍頭UPS、DHL和FedEx皆已暫停運輸延誤的擔保,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甚至出現因運輸價格昂貴、需求減少、食品加工廠停工等因素,使產品無處可去的酪農被迫每日傾倒掉大量牛乳

第三,為了因應疫情發展可能的各種危機,各國紛紛對某些金屬、醫療器材、藥品、糧食等採取出口限制,目前已經有75個國家限制醫療用品其他,如印度限制了26種活性藥物成份出口(美國有40%、歐洲有26%的學名藥原料成分來自印度);越南禁止稻米出口、泰國禁止雞蛋出口、俄羅斯限制部分穀物出口,哈薩克禁止小麥、馬鈴薯等出口,難怪國際稻米價格會出現連續三個月走高,正是反映了國際市場互相高價爭奪物資的現象

第四,隨著疫情擴散、恐慌情緒升高,民眾搶購糧食、衛生用品等情形在各國不斷上演,造成民生物資需求短時間大幅上升,加以供應鏈及運輸的中斷或延遲,引發部分物資缺貨,助長價格上漲或哄抬等現象

也難怪FAO提出示警,在各國糧食出口限制,加上運輸及物流的困難導致飼料無法順利運送下,若全球疫情無法在短期間內緩解並恢復生產秩序,全球糧食供應可能不足,再考量員工行動受限,使勞動力恐出現短缺,將進一步導致家畜產業、屠宰場或漁業供給量因連鎖效應而下滑。在食物需求彈性相對較低的情況下,FAO預估全球糧食吃緊的情況恐將在4、5月間爆發

回顧民國95-97年(2006~2008年)糧食危機可發現,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民國95年(2006年)起,糧食出口大國曾因天災相繼限制出口,出口小國為求自保也加入限制糧食出口行列,進口國則因恐慌相繼囤積糧食,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國際三大主要糧食的小麥價格由民國95年(2006年)的每英斗400美元不到,飆升至民國97年(2008年)初的1,280美元;玉米價格由每英斗250美元漲至750美元;黃豆價格亦由每英斗600美元飆漲至1,650美元。

隨著國際糧食價格飆漲,民國96年(2007年)下半年起台灣CPI急遽攀升,民國97年(2008年)全年平均CPI上漲率升至3.54%,該年7月來到5.8%更是1994年以來單月上漲率新高

若考量台灣CPI中的食物類占比高達24%,居七大基本項目之冠,以及台灣的糧食自給率一向偏低,當FAO的擔憂成真,則國際糧食價格上揚牽動台灣物價上漲的風險甚高。在全球疫情迄今未見止息跡象下,台灣萬不能因為國際油價持續走低,而疏於注意糧價走高所潛藏的物價上漲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指揮中心開「分店」


2020-04-26 23:5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小額紓困貸款三天即可快速核貸?有商家反映跑了幾家銀行都碰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最近連開兩家分店」。第一家分店,是政委龔明鑫每天下午的紓困記者會,蘇貞昌希望他變成經濟的陳時中」。第二家分店,是國防部廿三日起的每日記者會,就敦睦艦隊染疫」相關疑問解惑,說要打造國防陳時中」。

從市場接受度看,兩家「分店」的賣座,都遠不如「總店」。說來並不奇怪,總店打響名號,不表示分店即可如法炮製。而且,總店和分店賣的東西不一樣:總店談的是關係全體國民健康的疫情,但經濟分店談的卻是不成熟、且程序繁複的紓困方案,國防分店則搞得像在封口卸責,後者當然很難受到歡迎。

簡單地說,「陳時中」作為一個成功的防疫品牌,並不表示蔡政府可以用「轉貼」、「複製」的方式創造出新的「經濟陳時中」或「國防陳時中」。品牌是需要用心經營的,不可能用「分身」方式快速繁衍。

深一層看,這兩家分店的成立,也多少顯示指揮中心已逐漸不堪負荷其應有功能。敦睦艦隊染疫,國防部人員先前數度參與陳時中的記者會,但每一次都說法反覆,莫衷一是。如此,不僅暴露了國防部對疫情的推託和缺乏掌握,更連帶折損了指揮中心的威信。在這種情況下,讓國防部自己開分店自說自話,會有說服力嗎?

同樣的,行政院的紓困方案要撒錢,方案卻是官員閉門造車,不符現實需要,也難怪人們怨聲載道。這樣,天天開記者會,有用才怪。












聯合報社論/前線防疫吃緊,後方國安體系頻扯後腿


2020-04-27 00:0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敦睦艦隊磐石艦群聚感染,海軍陸戰隊官兵都戴上口罩進行訓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敦睦艦隊磐石艦爆發新冠肺炎集體感染事件,造成防疫破口。幾在同一時間,傳出先前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簽訂時所談的口罩交換防護衣原料」,其實是早就敲定的交易,無關兩國物資交換」。更早幾日,陸委會則宣稱,將對任職大陸上海衛視的台籍記者張經義開罰。前方疫情吃緊,屬總統國安職權範圍的國防、外交和兩岸部門卻屢生爭議,到底怎麼回事?

疫情爆發以來,國安體系引發爭議或出包的事件,其實遠不只這三件。疫情爆發之初,行政院下令口罩禁止出口,埋下了後來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遭台灣網民「出征」,引發台星關係危機的伏筆。而滯留武漢台胞返台的一連串刁難與雙重標準,再到「口罩外交」引發的「國人蒸口罩,歐美捐口罩」之爭,例證可謂「族繁不及備載」。包括華航更名風波,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身穿「燒國旗」衣發言,均是國安爭議之不同面向

這些狀況,主要是執政者的考量和防疫人員乃至一般民眾並不相同。防疫人員考慮的是如何將疫情傳播降至最低,行事遵從科學專業原則;一般民眾則求減災免禍,政府須行事透明。而主政者則著重政治考量,設想要如何獲取最大政治利益,因而會有諸多以疫情為名卻與防疫要件相左的外交及兩岸決策。

其次,是政府決策體系的雙頭甚至多頭馬車。體制上,國防、外交和兩岸為總統的國安權限,但疫情爆發以來,國安、防疫和一般政務之間界限變得模糊。例如,武漢台胞包機返台是兩岸議題,但首先上火線開砲的卻是閣揆蘇貞昌

華航更名不僅是花大錢關門自嗨,還涉及兩岸與國際現實;但率先表態的是蘇貞昌和交通部長林佳龍,他們都撈過界了。蔡總統對這些議題是否刻意保持低調,外界無從得悉;但民眾實看不懂誰應為國安事務負責,誰有權為國安決策表態

第三,是疫情指揮中心的層級問題。指揮中心二級開設時,外界便質疑層級不足,難以協調各部會;二月底指揮中心改為一級開設,但指揮官仍是衛福部陳時中。表面上,朝野在一片「順時中」的風向上都配合指揮中心;實際上,衛福部長協調一般部會已顯吃力,如何有能力協調國安相關部門?試問陳時中敢指導口罩外交能夠下令敦睦艦隊不准出航嗎因此,國安相關決策脫離防疫原則,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綜觀引發爭議與疏漏的國安相關案例,皆伴隨以上多重因素。以敦睦艦隊染疫事件為例,誰准許艦隊出航既是國安決策議題,對船員回國檢疫又有漁業署、航港局兩套行政標準,國防部究竟遵循哪一種規範?談及責任歸屬,蔡總統大剌剌下令要國防部檢討,彷彿自己完全置身事外;倒是行政院官員拿內部資料不斷爆料,想讓國防部扛下全責。如此,令人眼花撩亂,卻非負責之計。

至於口罩換防護衣原料的烏龍事件,主要是國安體系想要推動的口罩外交」,又擔心民眾反彈,所以外交部編出物資交換這等事由來魚目混珠。按理說,口罩等防疫物資由指揮中心統籌,這次防護衣購置也是疾管署主導結果,卻讓外交部攬功、分配,又是一次「政治凌駕防疫」的演出。

在敦睦艦隊染疫後,更換指揮中心指揮官的聲音再起,陳時中用「覺得有點傷心」簡短回應。但防疫與國安體制的雙頭馬車問題,一再造成防疫戰線缺漏,絕非「傷心」二字所能輕輕帶過。陳時中說,如果「經濟陳時中」「防疫陳時中」矛盾,會以防疫為重但現在的問題是,一旦國安陳時中」、「政治陳時中」和「防疫陳時中」發生矛盾時,要以何者為重?若無法釐清這個問題,國安體系扯防疫後腿的情況,必然一再發生。

【重磅快評】把命交給官員與業者 錢櫃大火怎麼結案?

◆  【即時短評】綠營撒出「國防布」 真正想遮蓋是....自己?
◆  【重磅快評】防疫「逆時中」 換來黃偉哲的舊恨加新仇?
◆  【重磅快評】把命交給官員與業者 錢櫃大火怎麼結案?

◆  【即時短評】大法官怠於解釋 讓婦聯會只能二選一?
◆  【重磅快評】只碎念不鎖螺絲 錢櫃燒出柯文哲的大問題
◆  【即時短評】我發展中程飛彈 美放鬆箝制耐人尋味
◆  【即時短評】滾動式補破網 難拗回超前部署
◆  【即時短評】到底誰在搞政治?
◆  【重磅快評】詭譎抗疫戰場 國防部斷尾 中央開打地方?
◆  【重磅快評】陳時中拆韓國瑜的台 能成就自己多少?
◆  【重磅快評】鄉民出征,是自信、自大還是自卑?
◆  【即時短評】打破財政紀律天花板 盼政府紓困有效率
◆  【即時短評】大法官怠於解釋 讓婦聯會只能二選一?
◆  【重磅快評】敦睦艦官兵拒高雄疫調 軍方打了大折扣
◆  【即時短評】海軍染疫讓國民黨撿到槍 韓國瑜轉守為攻
◆  【重磅快評】政治指導防疫 背後婆婆媽媽請到台前講話
◆  【即時短評】歧視就在疫情蔓延時...意識形態至上的民進黨
◆  【重磅快評】發言人穿燒國旗T恤亮相!丁允恭別來亂了
◆  【即時短評】防疫如作戰 國防部選中一中召回官兵超瞎
◆  【重磅快評】磐石艦的奇幻病毒之旅誰來解惑?
◆  【即時短評】「境外移入」認定轉向 國軍扛防疫疏漏之責






【重磅快評】把命交給官員與業者 錢櫃大火怎麼結案?


2020-04-27 09:48 聯合報 /   主筆室
消防員搶救錢櫃KTV大火,升起雲梯車並深入各樓層搜救,這起大火造成五死多人受傷慘劇。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又是傷亡慘重的惡火!台北市林森北路錢櫃KTV昨天中午大火造成五死多人受傷就醫,火場調查報告還未公布,但相關情節竟與民國100年(二○一一年)台中阿拉夜店火災極為相似。首長對公共場所消防安全只是虛應故事,消費客人等於把命交給不負責任的官員,與無良業者

初步瞭解客人因錢櫃的警鈴等安全系統遭關掉,不知道發生火警,甚至是外面朋友看到起火拍照傳來,才知道身在火窟;不但錯失黃金逃生時間,更因沒有逃生指引,在濃煙中擠成一團。倖存就醫者也因吸入過量濃煙,肺部一氧化碳濃度達危險高標。

阿拉夜店火災情節相似,室內明火表演引燃主要為泡棉的裝飾材料;泡棉隔音好但極易燃,先是天花板起火、牆壁瞬間也燒起來,狂歡的客人還以為是明火演出的特效;發現狀況不對,你推我、我推你想逃,但逃生門竟然遭封死,逃不出去,活活燒死。

相隔九年的兩起火災,情境何其相似;客人都不知道火已經燒起來,等到發現已然逃生困難,又沒有安全指引,加上推擠、慌亂中無法理智判斷,造成無謂傷亡;不瞭解九年之間政府在建物的消防安全做了哪些努力?

兩起火災的情境不止客人角度相似,應付政府的消防安檢也極相似,可能都還是優等生錢櫃聲稱消防安全都照政府規定做,且都檢查通過;阿拉夜店罹難者公祭之後,中市府竟說該夜店「五年二十一次安檢全過關」;這些說詞,顯示政府消防安檢只是虛應故事,書表填好就過關,甚至不曾到現場檢查

每個罹難的生命都是家人永遠的痛,政府該做的是記取教訓,亡羊補牢,其中最關鍵的是火場調查,但這正是政府最不重視的一塊,不做電腦模擬,沒有重建火場,僅由消防單位編制內的鑑識人員勘驗撰寫對照三年前倫敦格藍菲塔樓火災,五位外聘的消防專家調查一年餘才以聽證會形式向外界公開。如此的慎重,是為記取教訓,不重蹈覆轍

今天公祭、明天忘記嘲諷政府只想結案存檔的心態,希望昨天錢櫃大火五條人命能喚醒政府。











【重磅快評】防疫「逆時中」 換來黃偉哲的舊恨加新仇?


2020-04-27 18:04 聯合報 /   主筆室
台南市長黃偉哲上午拿著手機看五一連假管制景點,忍不住砲轟交通部觀光局「有必要這樣跟地方過不去嗎?」 記者修瑞瑩/攝影


台南市長黃偉哲再次槓上中央,這次是交通部為提醒民眾人潮分流,將在五一連假前推出景點App,管制的234的景點中,台南市就占了27個,「舊恨」加「新仇」,黃偉哲忍不住重砲批評交通部官員有必要這樣跟地方過不去嗎?他真的要幹譙觀光局!

黃偉哲是民進黨內少數敢於逆時中的縣市長,上次清明連假時,疫情指揮中心在連假第三天針對11處景點發出國家級警報,其中有3個景點位於台南,黃忍不住砲轟中央,並提出數據指這3處都是開放式景點,那幾天人潮都是2、3,000人,感覺上中央是亂槍打鳥;林佳龍、蘇貞昌都很快回應了黃偉哲的抱怨,表示相關作法可以更精進。

這次黃偉哲火氣更大了,因中央五一連假管制的234的景點中,台南市竟然占了27個,不僅占了全部的11.5%,景點數也是各台之冠黃偉哲連中央是跟台南有仇嗎?」的重話都出口了,後續的政治效應值得觀察。  

其實,撇開藍綠,黃偉哲在這次防疫作戰中因為不是那麼「順時中」,所以表現搶眼,新北市超前部署搶了不少風頭,但黃偉哲亦步亦趨,在遠見雜誌所做「六都防疫滿意度」拿到第二,打敗桃園市長鄭文燦,更遠勝台北市長柯文哲及高雄市長韓國瑜,這個成績當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來自防疫作為及敢於「逆時中」的回報。

例如,敦睦艦隊爆發疫情,綠營刻意淡化,民進黨政治人物突然變得安靜,獨獨黃偉哲砲轟磐石艦出包「罄竹難書」,紀律和效率不彰都讓人遺憾,五一連假會視疫情發展評估連假要不要停,若取消還無法避免疫情持續爆發,不排除封城,黃後來雖改口,但已明顯與中央不同調。

正當陳時中屢屢對高雄市政府的疫調發表異見」,甚至說敦睦艦官兵沒有義務配合地方政府疫調,黃偉哲就說這次磐石艦疫調就是台南市首先查出官兵14日就有下船足跡,和國防部公布的15日放假的版本不同,給了中央小小難堪;這也難怪當黃偉哲砲轟中央時,高雄市立即聲援,說黃偉哲道出地方政府的共同擔憂。  

不過,黃偉哲批交通部官員「都是在冷氣房裡面辦事的嗎?」倒是點出了問題,疫情指揮中心是用1968」App擴充功能,搭配中華電信大數據,以人潮跟車流匡列管制景點,但中華電信畢竟市佔不到四成,假日人潮也不一定都以汽車為交通工具,交通部匡列這些景點本來就容易被挑戰,黃偉哲直白的問「善化夜市人潮有可能比台北寧夏夜市多嗎?」,為何前者列入,後者沒有?恐怕交通部就很難說服黃市長。

觀光局的說法更是可笑,指這些管制景點來自中華電信統計過去三個月人流量最多前100處、內政部建議納入84處夜市和菜市場等及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建議的11處,台南被匡列的景點僅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屬於觀光局轄下,言下之意,「和台南有仇的」的不是觀光局,黃市長若真有氣,看到觀光局這般的演出恐怕也要破涕為笑了;只是,蘇貞昌月初才說相關作法可以更精進,不知這次他給交通部打幾分












【即時短評】綠營撒出「國防布」 真正想遮蓋是....自己?


2020-04-27 22:04 聯合報 /   記者程嘉文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陳柏亨攝影


記得洪仲丘事件嗎?包括蔡英文總統在內,彼時在野的民進黨,也是頭綁「國防布」標語,在街頭聲援抗議「沒有真相」群眾的一員。時間還不到7年,當初抗議「國防布」的民進黨,如今居然帶頭蒙上「國防布」,動作甚至比國防部更積極。

立院國防委員會成立專案小組向軍方調閱資料,制度行之多年。對於涉及密等的資料,軍方會經過一定「馬賽克」才提供調閱,朝野立委對此知之甚稔。然而從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親自到場指揮坐鎮通過復議,可知民進黨團勢在必得,非要翻轉上周委員會決議不可。這不禁令人好奇,難道真如綠營立委所云,如果給在野黨委員看到這些文件,就會傷及國家利益?

在委員會想要調閱的「副長朝令」、「航泊日誌」、「理事官紀錄」、「船位描跡圖」4項文件中,敦睦艦隊的航跡紀錄,相對算是最敏感資訊,但國防部在上周四的記者會中,已利用讓媒體查閱支隊「安全回報」電文的方式,間接公開了「入門級」的航跡。從中可以看出,支隊開到接近新加坡後返航,並沒有特別的「額外航程」。

這其實可以解讀為,面對部分政治人物不斷放話此行「作了機密任務」,國防部雖然不會公然打臉,不會公開與執政黨作對;但也不願過度隨之起舞,不敢把牛皮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歷年來不分藍綠執政,都嘗試利用敦睦艦隊出航機會,前往非邦交國港口訪問。這種努力值得肯定,過去也有成功例子,但必定屬於高度機密,事前只有極少數幹部得知然而今年疫情爆發,各國紛紛關閉邊境,即使原本有類似規畫,最後也無機會付諸實施。因此,就算當真有機密外交構想,在立委調閱的文件中也絕對看不出端倪,完全無須擔心洩漏真正的國家機密

因此不能不讓人懷疑綠營立委急著祭出國防布」,去遮掩一些情報價值有限的資訊,並非擔心中共或外國的情報單位,因為他們早就透過自己的監偵系統得知。真正值得擔心的是,自己一面抨擊政敵「洩密」,同時利用執政優勢釋放消息、對選民故弄玄虛的把戲曝光。同時更要提前關上水密門,讓究責焦點維持在軍方基層的執行面,不要燒到自己人的決策面上

聯合筆記/當深圳超越台北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282/web/

◆  自由喪鐘 內政部違憲拔頭籌
◆  聯合筆記/當深圳超越台北
◆  錢櫃大火…消防法規應綁緊
◆  一傻二蠢 誰願多花2萬折5千?
◆  百般呵護 沒人把農業當職業…
◆  促轉會違憲「戰果」 總裁批簽早已公開
◆  防疫超前部署 紓困瞎子摸象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當深圳超越台北


2020-04-27 00:45 聯合報 /   陳言喬
陸委會表示,張經義(右)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依法可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圖/張麗善提供


大陸財經媒體「廿一世紀經濟報導」引述官方統計稱,廣東深圳市去年人均GDP二萬九千四百多美元,預計今年突破三萬美元,成為大陸最先跨過中等發達經濟體門檻的城市。

深圳的人均GDP早在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就超越台灣的人均GDP,至於台灣首善台北市的人均GDP目前約四萬一千美元,依深圳速度,未來幾年超越台北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那時恐對台灣民心有另一番衝擊。

這份調查還把深圳以外超過人均GDP二萬美元的十三個城市依序排名,其中包括這次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市,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近年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深圳,從卅多年前一個不起眼小漁村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遙不可及是有原因的,在台灣錢淹腳目的九十年代,在那個台灣經濟總量占全大陸百分之四十五的年代,大陸處處羨慕台灣。在深圳,做白牌手機、仿冒品等低端行業的比比皆是,別說超越台灣,稍有社經地位的白領或是大學畢業生,收入能有台灣一般民眾的五分之一就偷笑了。

如今這些已是過眼雲煙,廿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緩慢,人均GDP增幅太小,近年還在二萬五千美元上下徘徊,以致陸續被大陸各城市超越,台灣擔憂的人不少,但台灣無力因應也無力改變,多數台灣人更在睡夢中。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關鍵在多數創新企業政府全方位扶持。最近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各國,就可看出哪些企業或經濟體能承受這波衝擊與如何應變。

全球許多企業都在裁員,但有些企業卻忙著對外大舉徵才。像阿里巴巴徵才一萬六千多人;以抖音(TikTok)大舉成功的「字節跳動」徵才一萬人,今年將在全球創造四萬個工作機會;騰訊宣布三千個名額給實習生和畢業生,並另外徵才五千人。上述企業不僅沒裁員,徵才數量甚至比前一年還多因為疫情,讓他們在室內娛樂、行動支付、智慧醫療、遠距辦公、智慧教育等領域都需大量的人才

大陸這些年經濟突出,剛好對應這些獨角獸大企業全是這一、二十年才冒出頭的,他們廣徵人才、勇於創新,在政府的協助下不斷蛻變

反觀台灣將對在大陸上海東方衛視任職的台灣人張經義開罰,更多在大陸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台灣人因此人心惶惶。兩岸交流這麼多年了,還在用早年的「禁制性」條款處分台灣赴陸工作的國人,這對台灣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是不利的,不僅封堵台灣年輕人的出路,更無助台灣的整體發展。

當大陸各領域不斷超越台灣之際,台灣不能再故步自封,台灣企業若無法變通創新,留不住人才,經濟就恐難再回榮景。台灣不能因政治考量讓他們沒有發展空間,總得為下一代著想。








自由喪鐘 內政部違憲拔頭籌


2020-04-27 00:58 聯合報 /   董保城/東吳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台北市)
內政部限令婦聯會轉型「大限」到期,婦聯會海外成員發起連署,籲各界搶救婦聯會不被消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婦聯會去年決定不轉型成為政黨,內政部最快將在四月廿七日下令解散清算,三九○億財產充公

婦聯會遭遇內政部、黨產會聯手夾攻,早已進退維谷。而在三方爭議期間通過的政黨法又臨時增訂第四十三條第二項強迫政治團體轉型為政黨的條文,在黨產會將婦聯會認定為附隨組織並移轉財產為國有之行政處分遭法官聲請釋憲,正卡在司法院大法官,何時將其財產收歸國有尚屬未知;前述政黨法增訂條款可謂執政黨追討婦聯會財產所設之巧門備胎,是將婦聯會財產收歸國有之終南捷徑。當初力主與婦聯會簽訂行政契約未果而搞得一鼻子灰的內政部,此次即將揚眉吐氣,拔得取產頭籌。然細查前述條文之立法,實有重大違憲問題。

一○六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政黨法第四十三條第二項規定,依人民團體法立案之政治團體,須於政黨法施行後二年內修正章程轉換為政黨。欠缺任何立法理由下,直接規定政治團體須轉為政黨,屆期未轉換者會面臨解散清算之命運,此將造成現存之政治團體存續之危機,牴觸憲法第十四條結社自由,應屬違憲。

我國政黨法通過之前,依人民團體法立案之政治團體共計五十九個,其中首先於民國卅九年由蔣宋美齡成立之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婦聯會),其目的係在團結全國婦女以照顧軍眷,使前線將士能專心抗敵。在國共關係和緩後,其組織活動多轉為民間外交及社會福利工作。而現在政黨法將所有的政治團體(包含婦聯會)轉型為政黨,會有以下的違憲事由:

一、人民有組成政黨之自由,也有不組政黨的自由;
二、憲法保障人民結社自由包括組成財團法人、社團法人或各種形式團體之自由,強制所有政治團體轉型政黨違反結社自由基本權;

三、政黨法第四十三條第二項違反法律禁止真正溯及既往原則。

政治團體若未轉換為政黨,主管機關得廢止其立案。然而,該廢止立案係對早年政治團體既已取得之合法人民團體地位,剝奪受憲法第十四條結社自由權之保障,政黨法第四十三條第二項在概念上應屬真正溯及既往之法律,除為防止重大急迫的公共利益之事由而合憲,否則原則上應屬違憲。

由於政治團體按人民團體法第四十四條,其成立目的係為協助形成國民政治意志,促進國民政治參與,以實現民主;且政治團體之成立目的亦不以推薦候選人參與公職人員選舉,而只在發表特定之政治看法,以促進國民參與政治。故政治團體之存在並不會對政黨公平競爭環境造成威脅,是以,政黨法第四十三條第二項過渡規定或退場機制並不符合為防止重大急迫公共利益之事由,應屬違憲

基於人民結社自由之保障,對於政黨法實施前已成立之政治團體應繼續存續,並保障和尊重其轉型之選擇,政黨法應賦予政治團體選擇轉換成政黨、其他社團或財團法人之權利,適度保障其社團種類選擇之自由。司法院釋字第七三三號解釋就職業團體理事長產生方式,認限制職業團體內部組織與事務之自主決定已逾必要程度,而宣告違憲;限制政治團體的轉型自由,何嘗不是如此?

目前婦聯會案已由大法官受理釋憲中,內政部可以稍安勿躁,更何況強迫婦聯會不轉政黨就解散的條款,充滿違憲事由,內政部婦聯會三九○億超前部署,正說明婦聯會的懷璧其罪。










錢櫃大火…消防法規應綁緊


2020-04-27 00:45 聯合報 /   盧守謙/吳鳳科大消防系助理教授、台灣省設備師協會榮譽理事(台中市)
台北市林森北路錢櫃大火,消防人員救出民眾送醫。記者蕭雅娟/攝影
漫畫/波波


北市錢櫃KTV大火致多人死傷悲劇,消防設備檢修申報及消防單位複查皆是合格,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何種規定需要再次檢討?

消防硬體方面,首先,警報設備(連動緊急廣播)及自動灑水設備檢查合格,但施工時疑似關閉。第二,排煙設備也是無法發揮應有作用,致濃煙竄延整棟大樓?再者,從影片中內部煙流,看出大樓最後一道防線之水平及垂直防火門(常閉式),也未關閉情況,致使上層人員無法自行從安全梯進行有效逃生行為。

於消防軟體上,業者防火管理自衛消防編組,顯然未發揮應有之關鍵功能,滅火班初期滅火失效,通報班對內通報活動功能不彰,避難引導班也未見有效安全指引逃生。顯見消防法規定每半年一次例行消防演練,再度呈現形式上問題
火災學角度觀察本次大火特色:首先是大樓密閉構造易充滿濃煙,救災時需要業者提供初期活動資訊,否則火點狀況確認困難。

其次,內部區劃空間窄化,消防作業侷限,受困人員須逐一細部搜索,造成長時間消防活動,而消防射水也易無效射水與水損問題。

再者,大樓通風控制燃燒型態,火勢成長一直受制於開口氧氣,於火災層以上成為大量不穩定不完全燃燒生成物環境空間。人員行動能力全部受限,於開口處產生吸風效應,形成向外擴散之煙霧,部分又從開口捲吸,當成長火勢不甚猛烈時,這種現象更為顯著,致室內空間能見度降至小於危險視距;且充斥相當有害氣體。

最後,大樓各層管道分布,呈現火煙往上層管道流動;又水平方向上有導管與配管布置,火勢有二次延燒及低溫煙霧層流瀰漫情況。

事件主因,疑似施工之行政怠惰。施工作業有嚴謹法令規定,管理權人除依消防法施行細則規定製定施工中消防防護計畫外,並向當地消防機關申報。且有停止消防安全設備機能必要時,應在最小必要限度。且警報設備、緊急廣播設備停止使用時,應採臨時裝設方式,使其發揮作用。且停止消防安全設備機能之工程,應盡量在營業時間以外進行等等。

本案幾點省思。首先是人命安全法規應綁緊。民眾對安全之認知,與法規上可達成效果是有差距的。在承平時期,業者及民代常會要求政府將相關法規鬆綁,倘加上建築空間、人文環境改變及施工危險行為,各項防線即難以把守人民安全。施工作業行政怠惰加上低度防火管理,可能是本案傷亡原因之一。從近幾年國內年度火災死亡數增加,是否應檢討幾年前所鬆綁防火管理法規?在大量不特定多數人使用場所,應有相對應且嚴謹之消防軟硬體規定。

公共安全一直是政治問題,且是政治經濟學的問題。公共安全預算應隨業務量擴增而增加,政府對民眾生命之重視,應持續強化公共安全之硬體與軟體,並發揮功能。除非台灣政治及業者防火生態有某種程度改變,否則公共安全悲劇仍會於不同地點以不同名稱再次降臨。









一傻二蠢 誰願多花2萬折5千?


2020-04-27 00:45 聯合報 /   朱國良/研究生(桃園市)
政府擬推「酷碰券」限制多,引來反彈聲浪,行政院長蘇貞昌鬆口「可以調整」,經濟部表示將蒐集意見重新評估,但「完全排除」發放消費券的可能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各國政府無不想方設法刺激消費,加強資金流動性。美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都發現金救急,除兼顧中下階層的生活困境,並間接利用消費挹注企業。

過去馬政府為因應全球金融海嘯所帶來的消費緊縮效應,曾發放給全國人民消費券,效果低於預期。而今蔡政府擬於疫情穩定後發放酷碰券,卻要求先花錢消費才有補助,一點都不酷。不僅國民黨立委反對,民進黨立委都認為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政策。閣揆蘇貞昌仍堅持不發現金,避免民眾拿到錢就儲蓄不消費?

俗話說「人笨一次是傻,連笨兩次是蠢」。誰願意一個月多花二萬元,只為拿到五個支付平台總共五千元的酷碰券折扣?還要透過具實名制的行動支付折抵

一、行動支付限制除麻煩外,商家建置行動支付系統,又要多花一筆額外開支,有圖利行動支付業者之嫌。

二、疫情爆發後,有人減薪、也有人放無薪價,更有人失業。就算公部門提供就業機會,也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必要的生活開銷都快不夠了,誰還會有閒錢做其他額外消費?

三、民眾拿到錢就儲蓄不消費?這只是假設性問題,就算民眾拿錢儲蓄不消費,那又怎樣?畢竟是少數,政府無需為民眾傷腦筋。

希望蔡政府能彎腰傾聽人民心聲,別做吃力不討好的政策,酷碰券還是改發現金,讓民眾享受疫後難得的小確幸吧!










百般呵護 沒人把農業當職業…


2020-04-27 00:58 聯合報 /   徐世勳/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逐條審查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爭取「農民退休儲金條例」順利通過立法,日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再次語帶哽咽表示,其他職業都有退休制度,但從來沒有人把農業當成職業。似乎過去數十年來我們國家對農業的保護、補貼還不夠,農業還需農民退休儲金制度這個臨門一腳才扶得起來。

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通過後,截至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止,「暫行了廿三年老農津貼核付金額已達九千多億元,將近一兆元(我國當年國內生產毛額約十八兆元),未來每年還要以農委會六百多億預算的支出快速成長,幾成財政的無底黑洞

此外,在台灣這惡質的政治競技場內,政客們民粹式的競相加碼,討好選民不落人後。除老農津貼外,還有稻穀及雜糧保價收購、肥料補貼、農業用電補貼、休耕給付及轉作補貼、對地補貼,農產品出口至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高額補貼等,幾乎是農業金庫通國庫」。這些農業補貼或福利,都是士農工商,除農業外,其他各行各業在繳交高額房租房貸後省吃儉用的辛苦納稅錢。誰說是在做功德」?

過去數十年來,我們有世界上最嚴苛的限制農地他用的法令來保護台灣農業,將七十多萬公頃的農地保留給農民,「農地農用」,卻忽略了台灣產業結構的急速轉變,也嚴重妨礙城鄉的健全發展。在急速工業化與都市化下,限制農地他用的法令,嚴重限制城鎮工商與住宅用地快速擴張的強烈需求,導致城鎮地價的高漲與炒作格外嚴重,帶動作為準城鎮用地的農地價格高漲,也使得專業的農民無力擴大經營規模。

為什麼沒有人把農業當成職業?說老實話,光靠「農業所得」是無法維生的。過去卅年來,台灣農家的「非農業所得」一直遠遠高於農業所得,平均約占「農家所得」的八成,也就是說台灣農家主要是靠城鎮提供的就業機會及薪資帶來的「非農業所得」來養家活口的。這是殘酷的市場經濟,經濟發展的硬道理,各國皆然,也是農家另類的社會保險

另外,根據黃樹仁心牢」一書,考慮社會流動與農業經營變遷之下,台灣的八十多萬戶農家約可分成七種類型,由農林漁牧業普查資料分析顯示,期望農地降價的農家不到一成包括商業農家、傳統專業農家等),而期望農地漲價的農家高達九成包括準傳統專業農家、準業餘農家、業餘農家、可退老農、已離農者等)。其實,台灣多數農家的主要勞動者已非專業農民,他們或是可退老農,或是業餘農民。

農地已非生產工具,而是投資保值或增值的資產。這些非專業農民坐擁高價農地,或許放寬農地他用的限制,讓多數非專業農民離農也是可考慮的優先選項。

過去數十年來,農委會這個國營大農場百般呵護下的台灣農業,竟然落得「從來沒有人把農業當成職業」的下場,情何以堪。誠摯呼籲朝野各界在審視「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時,也冷靜客觀探究農業光怪陸離的真相,通盤檢討過去過度偏重生產型農業的農業政策或是福利政策執行成效











促轉會違憲「戰果」 總裁批簽早已公開


2020-04-27 00:58 聯合報 /   王文隆/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前主任(新北市)
促轉會自中國國民黨收繳四千多筆《總裁批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官方臉書上,公布已自中國國民黨收繳四千多筆《總裁批簽》的戰果,文中明言該批資料是「政黨內部公文」,可見該會並非不清楚這是一個合法的民間社團保有的內部資產,但卻以一個在憲法仍有疑義的法規為基礎,用行政手段沒收,聞之詫異。

該批資料早於十年前便經邵前館長與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合作完成數位化,民國102年(二○一三年)於我在任期間,在黨史館閱覽室公開,並非重新出土的資料,任何人都能在閱覽室開放時間內到館閱覽,隨到隨看,不受限制。

黨史館中央黨部保有一個恆溫恆濕專業庫房,資料的存放與管理都有規範,當此黨部財務吃緊的情況下,仍勉力維持庫房所需,可見黨部對黨務史料的珍視。黨史館閱覽室之所以無法維持每天開放,一周僅能開放三天,根源在於黨部資產遭黨產會的凍結,這不該倒果為因地錯認中國國民黨無心提供好的服務。

許多不信任中國國民黨的人,不願進入中央黨部大樓,也就不可能到黨史館閱覽室,而檔案管理局受制於《政府資訊公開法》,歧視性地限制陸港澳人士閱覽為使資料開誠布公,中國國民黨已於兩年前和政治大學簽立寄存協議,盼由中立的學術單位為介,保存與公開所有中國國民黨的資料。

政府如對中國國民黨資料如此感興趣,應對中國國民黨與政治大學之合作,挹注資源促成。











防疫超前部署 紓困瞎子摸象


2020-04-27 00:45 聯合報 /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勞動部推出勞工低利紓困貸款,每人最高可貸十萬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還不見終點,各國政府都被搞得焦頭爛額,各種補助方式紛紛出籠,我們的政府也提出紓困方案,但其中有許多問題應該注意。

紓困是要還的紓困就是預先的借貸,終究還是要還的,這對於已經雪上加霜的店家或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種極大的賭注。因為當疫情看不到終點,面對未來如果還增加一大筆借貸金額,是否應該繼續堅持下去呢?

紓困的SOP不確定政府對紓困方案與對象一直在修正,這原是因應疫情的便宜措施,但如果紓困SOP不確定,不僅無法讓商家或企業安心,更可能衍生出其他企業或商家反彈,恐怕是未見其利卻先受其害了。

可能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面對形形色色的企業與商家,政府很難仔細篩選,可能產生優良商家或企業無法通過紓困,一些居心不良的卻可獲紓困,間接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現象;尤其一些知名店家選擇停業,這不就是一個警訊嗎?

政府的紓困作法,在缺乏完善規畫下恐怕會衍生許多問題,而當政府不斷修正過程中,更可能讓許多等不及的企業或商家已經選擇離開市場,這應該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結果。期待政府在紓困的同時,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問題,尤其當大家都強調超前部署時,如果紓困還在瞎子摸象,那不是很諷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