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Fed政策瑕疵助長美通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原來,兩年來我們都身處「想像式防疫」!
◆  聯合報黑白集/狼改在晚上來
◆  經濟日報社論/掌握台歐關係升級新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Fed 政策瑕疵助長美通膨


2022-01-24 02:56  經濟日報 /   社論
聯準會公布去年12月會期的會議紀錄,旋即使當日美股應聲下跌、10年期公債殖利率急升。圖/路透


日前,聯準會公布去年12月會期的會議紀錄,旋即使當日美股應聲下跌、10年期公債殖利率急升。原因無它,只因該紀錄不僅有加快減碼購債步伐、今年升息幅度中位數多達3碼等已披露的訊息,還有縮減資產負債表等更加鷹派的措施。尤其是幾乎所有與會官員都同意在首次升息後的縮表時點可提前,暗示著最快可能於今年就會縮表,難怪市場會出現恐慌情緒

聯準會之所以寧可承受引發市場動盪的風險與批評,也執意要釋出即將提前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訊息,恐怕與現今聯準會制定貨幣政策所倚仗的認知與思維方式出現瑕疵,導致政策執行出現失誤有關。曾為聯準會理事、著名貨幣經濟學家的米希金(F. Mishkin)便指出,聯準會貨幣政策框架存在三大瑕疵,使過去兩年的貨幣政策過於寬鬆,進而讓通膨率出現罕見的激升現象。

首先,聯準會過度關注供給面因素,卻忽略了需求面的變化。在疫情爆發之初,美國失業率急速攀高,百業停工所致的供給短缺與全球供應鏈中斷,確實使經濟面臨嚴重供給面衝擊。但當民國 110 年(2021年)美國經濟陸續解封,失業率回降加上財政刺激政策,讓景氣迅速從谷底反彈,並帶動物價年增率大幅回升時,聯準會卻仍一味認定高通膨僅是基期偏低生產瓶頸所產生的暫時性現象,而輕忽需求快速增強強力訊號,以致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過久,種下通膨失控引信

其次,聯準會對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的觀點也出現一些誤判。眾所周知,聯準會的雙元職責乃是維持通膨率穩定於2%,並促進勞動市場達到充分就業水準(讓失業率等於自然失業率),而其實現該職責是以菲利浦曲線來衡量貨幣政策的後果與代價。縱然諸多研究指出,在疫情爆發前近40年間,聯準會成功地維持通膨率穩定,從而使菲利浦曲線日趨平坦,也讓其可以更強大的政策力度來促進就業。但米希金的實證研究指出,菲利浦曲線僅是「部分平坦化,這意味著在多數時間裡,物價與失業率間的抵換關係雖不明顯,惟一旦失業率突破某個臨界點,就會出現顯著的物價上漲現象。遺憾的是,聯準會過往對自然失業率預測績效不佳,且就業市場出現結構性變化如大離職潮),自然失業率估測變得更複雜,實際數值可能明顯高於過去所認知的 3.5~4.0%。因此,若聯準會錯誤地以過往的認知值作為政策執行目標值,則政策判斷準則瑕疵引發出長期高通膨,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聯準會推出的對稱性通膨目標(AIT),讓長期通膨預期出現脫錨跡象。由於金融海嘯後景氣長期疲軟,使美國有近十年時間處於反通膨狀態,並使長期通膨預期緩步走低,加以擔心疫情爆發恐令通縮出現,聯準會遂於民國 109 年(2020年)8月推出AIT,允許通膨率暫時性地超過2%政策目標,好讓長期通膨預期重新回到政策水準。問題是AIT機制的立意雖好,但在政策溝通等執行方式上卻顯有不足,例如聯準會一直不願明說 AIT 的區間多長,不只降低了外界對其穩定物價能力可信度,也使通膨預期變得更加不穩定。如此一來,新政策架構下的中短期通膨預期就有可能移動,隨後導致長期通膨預期脫錨。而聯準會紐約分行的調查已顯示,目前1年期與3年期的通膨預期都已離長期平均甚遠,5年通膨預期亦有些許脫錨跡象。

綜上,即使為了對抗即將失控通膨,聯準會已加快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但從去年12月會期的會議紀錄來看,其內容仍偏向相關的執行方式與細節,未曾深度著墨前述的三大根本性缺失,亦未回頭審視為何去年貨幣政策設定出現失誤。若未來聯準會依舊沒有反思自身錯漏,那麼政策失當與隨之而來的副作用,恐怕難以避免。














聯合報黑白集/八個王必勝也不夠用


2022-01-24 04:12  聯合報 /   黑白集
王必勝今晚於臉書發文,「清零不是目標,清零是我們防疫工作的態度。」奉命到下一個前進指揮所。報系資料照/記者季相儒攝影


Omicron 廿天為台灣帶進兩百多例確診,擴及八縣市,疫情看來是煞不住。更糟的是,原本的八條傳播鏈即有多條查不出來源,次日又新增了兩三個獨立感染點。這時,指揮中心再推說是「舊案」也沒用了,因為社區擴散已經太深。

當疫情發展至此,就算有八個王必勝神救援也不夠用了。關鍵就在,Omicron 跟 Delta 不同,傳染力要強上數倍;指揮中心卻仍用舊思維在防疫,以為能像磐石艦染疫那樣幸運。俟猛然回神,病毒已在社區跑得太深太遠,就算陳時中再會匡列,也擋不住病毒腳步了。

桃園電子廠疫情為例,兩名移工在西堤用餐遭感染,第一時間未被匡列,俟發現時已在宿舍及工廠傳播了九天。因此,電子廠一廣篩就有七十人確診。試想,這七十人也在社區活動了多日,如此擴散出去的足跡,誰有本事查清楚?

對商家不落實「實聯制」,陳時中最近大為光火,因為多個漏網之魚成了疫情破口。問題是,在「清零」的太平歲月裡,他棄實聯制如敝屣;現在要把疫情漏洞怪在商家或民眾頭上,已經太遲。

最近不斷有專家呼籲不必再執著「清零」,王必勝答稱,「清零不是目標,而是我們的態度」。的確,如今看來已清不了零,但總得努力去擋一下。重要的是,陳時中要聽得進建言,才不會被自己的落後部署絆倒













聯合報社論/台電打臉台電,掩蓋不了缺電危機


2022-01-24 04:17  聯合報 /   社論
台電近日發出公告,宣告原本5月才要上路的「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將提前到3月上路,並一路實施到10月底。遭在野黨質疑,民進黨政府不是說台灣不缺電?圖/取自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臉書


台電總經理鍾炳利剛打包票保證今年供電穩定,網路隨即流傳一份鍾炳利署名的台電公文,公告原定五月實施的「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 彈性夜減型」,提前到三月上路。「鍾炳利打臉鍾炳利」不免殘酷,台電雖否認這與「缺電」有關,但歷經去年兩次大停電及變電所爆炸後,台電否認缺電的說詞,基本上已無任何說服力。

專家解讀台電的「夜減」供電公文,認為是綠能發電無法達到目標,入夜後太陽光電歸零造成供電缺口;「夜減」措施提前上路表示缺口不小,提早實施就是變相限電「補洞」。台電則辯稱,減電措施行之有年,今年新推彈性「夜減」方案,工業用戶可在夜晚尖峰時間選擇抑低用電享不同電費回饋;此次提前上路,只是要讓用戶先熟悉新方案參加方式。

台電的說詞,根本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騙不了民眾。試想,如果真的「行之有年」,為何還需用戶提早二個月來熟悉措施?南科大廠就懷疑,台電的動作,「一定是哪裡不對了」。這家業者早就擔心缺電,已自己準備好發電機。工業總會更明白表示,提早到三月實施沒有道理,只反映出政策目標混亂;政府應說明到底是缺電,還是想漲電價

工總的質問,既拆穿政府缺電的真相,也道破台電的別有用心。缺電是政府不敢說的秘密,漲價則是台電不敢碰的禁忌,因此只能用一些迂迴舉措管制用電,並變相漲價。這次台電只針對工業用戶下手,不碰民生用電,以便繼續掩飾缺電問題

過去台灣供電吃緊,集中在夏季的午後時分;如今,卻連寒冬都亮出供電吃緊的黃燈,這不令民眾擔心嗎?可笑的是,台電還發明「火鍋負載理論,指氣溫驟降時,民眾吃火鍋、開暖氣都會帶動尖峰負載攀升,所以供電才持續吃緊。這種說法,騙得了誰?

在台灣,會開暖氣的家庭其實少之又少;而吃火鍋雖是大眾餐食習慣,卻不是近年才開始流行。因此,說這兩件事會造成冬日用電激增,根本是無稽之談美國商會就不相信這套說法,有近八成美商對台灣供電的穩定性感到憂心,建議蔡政府要及早提出對策。美商對能源及電價問題的憂慮,遠甚於疫情控制、兩岸關係、簽署貿易協定等項目;由此即可知,供電問題嚴重性已不容再遮掩及拖延。

事實上,經濟部能源局提交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已承認民國 114 年(二○二五)非核家園能源配比提前跳票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確定無法達到二成目標。經濟部長王美花辯稱,這是台商回流帶動用電需求增加使「分母變大」所致;她提出的對策是,將燃氣占比從原訂的五十%提高為五十二到五十三%。這根本是個錯誤的解方。因為台灣燃氣占比原來即已偏高,在國際天然氣價格一路飆升中,還去調高燃氣占比,只會惡化供電穩定危及電價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大言不慚,稱三月將提出的淨零碳排路徑圖,達到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目標,這不包括核能。問題是,蔡政府連自己任內的發電目標無法達成了,竟還奢言擬定卅年後路徑,豈非癡人說夢?諷刺的是,龔明鑫也承認以現有技術不可能在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到淨零碳排,必須寄望於未來綠氫碳捕捉深層地熱等新技術的商轉。言下之意,蔡政府造就的問題都將留待遙遠後人收拾

非核家園是蔡政府的神主牌,如今卻是台電打臉自己也掩飾不了難題,又豈是企業夜間減電所能解決?把問題留給未來,就是蔡政府的最佳答案嗎?


【專家之眼】台灣還要硬吞多少「民主商品」?

◆  【專家之眼】賴清德過境訪美如關禁閉 訪宏國恐嚇跑貴賓
◆  【專家之眼】台灣還要硬吞多少「民主商品」?









【專家之眼】台灣還要硬吞多少「民主商品」?


2022-01-24 08:20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立陶宛的20,004瓶黑蘭姆酒,終於結束超過108天的海上漂流,抵達台灣。圖/臺灣菸酒公司提供。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國營事業被迫接收過剩的釋迦後,台灣菸酒公司也承接二萬多瓶的立陶宛蘭姆酒二者的共通性,就是原本都是要銷往中國大陸,後因檢疫或政治等問題而無法出口,政府將這些食品都冠上民主之名提高其接受度。可以預見在兩岸關係惡化下,民主食品將會愈來愈多,我不但要處理國產食品,還要接收與大陸交惡國家的產品,胃納量有限台灣市場要如何消化?

蔡英文總統在競選總統期間,就曾批評紅龍果、鳳梨釋迦等農產品過於依賴中國外銷市場恐崩盤,並表示我不能只靠單一市場,未來將投入國家資源推動區域縣市合作,並以國家的力量打開全球市場。

依據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最新數據,縱然去年因鳳梨、蓮霧與釋迦等農產品出口大陸受挫,造成民國 110 年(2021年)農產品出口大陸數量下滑至42.6萬公噸,年衰退將近一成(9.6%);但出口金額達11.2億美金,仍成長10.1%,占我整體農產品出口近二成(19.8%)。

民進黨執政進入第六年,依賴大陸市場狀況完全沒有改善,大陸市場占我出口比重超過9成的農產品,還有檳榔、蓮霧、鳳梨、鳳梨釋迦、葡萄柚和柳橙等6種養殖魚類也有午仔魚石斑魚高度仰賴大陸市場。

蔡總統預料到仰賴單一市場的風險確已發生,鳳梨、蓮霧與釋迦先後因蟲害問題而遭到大陸暫停進口,隨即重創我出口。上個月二家石斑魚養殖場因禁藥遭禁,就引發漁業界恐慌。可是蔡總統所提的解方-開展其他新市場,顯然沒有太大效果。

出口無方,只好強推鳳梨釋迦國營事業機構要求認購數量高達三萬箱,而且這只是一月額度,因而引發國營事業員工反彈農委會農糧署署長胡忠一也坦承1月6日發文給民營企業、公營企業,然是「懇求」而非強迫,所有企業幫助農民、發揮同胞愛

立陶宛生產的蘭姆酒因大陸拒收漂流海上,台灣菸酒公司表示力挺(?)台灣外貿友善國,20,400瓶18日抵達台灣,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就在臉書上表示: 「民主的味道來囉。」網路上也有網友表達購買意願。

在政府的壓力下,國營事業購入後,應可緩解本波滯銷問題。然而,鳳梨釋迦產期為12月至隔年4月,農委會已經規劃農曆年後第二批採購方案國營企業能消化多少數量

而且除了釋迦外,還有鳳梨與蓮霧也面臨大陸出口中斷問題;加上原本就常有的芒果蔬果滯銷問題;況且兩岸關係敵意螺旋上升下,未來可能有其他的水果或魚類也被禁止出口,屆時這些產品也將要求政府比照辦理。另外,其他國家(如斯洛維尼亞)若也加入抗中行列代表處更名無法銷陸產品,台灣是否也要照單全收?

更嚴重的衝擊是,此舉係干預市場經濟,要求國營事業採購鳳梨釋迦後,將排擠這些企業原本要採購的其他水果或產品;台酒購入過去乏人問津蘭姆酒,同樣會影響其他酒類的銷售。

過去民進黨常批評,國民黨執政期間將生產過剩農產品銷往對岸。如今卻是蔡政府主動挑釁北京當局造成兩岸關係惡化,讓我農產品成為犧牲品包裝民主水果硬要國營事業吃下市場有限的台灣,不知還能接受多少其號稱民主產品?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專家之眼】賴清德過境訪美如關禁閉 訪宏國恐嚇跑貴賓


2022-01-24 08:23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總統府19日宣布,副總統賴清德將於28日率團出訪宏都拉斯。圖/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副總統將於28日以「特使」身份訪問宏都拉斯,祝賀宏國新總統卡斯楚女士就任新職。可惜因為錯打高端疫苗,讓他錯過與美國政要副總統賀錦麗面對面互動的機會。由於全世界都知道賴清德只打過三劑高端,參加卡斯楚就職典禮時可能會讓其他訪賓紛紛走避,敬而遠之。

我國正副元首出訪邦交國,向來過境訪美才是重中之重。這次外交部與美國專案小組協商結果,賴清德率領的代表團一行將於台北時間25日出發,在洛杉磯停留一天,27日飛往宏都拉斯,28日參加慶典,29日轉往舊金山,31日返抵國門。

此顯示,美台雙方都顧及彼此政治考量特殊需求。美方並未特別重視賴清德訪問,否則就會安排他到紐約一趟,以示尊重與認可。他這次過境訪美去程與回程都是西岸兩大城市,但是美方要求他只能在旅館內安排與美國政要僑界人士進行視訊會議

拜登政府的想法很簡單,賴清德既然昭告全世界打了三劑高端,就只能安排他住進旅館卻不能出來,否則不僅美國自失立場,而且也將賴清德的謊言戳破,連帶蔡英文是否真的施打高端也會遭到質疑。如果賴清德打高端是演戲,卻偷偷注射能夠入境美國有效疫苗,那就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吃虧大了。

這次難得過境美國訪問,但卻只能透過視訊美國官員與國會議員對話,平白失去了面對面搏感情機會,殊為可惜。此外,賴清德既然有意參加民國 113 年(2024年)總統選舉,這次過境訪美自然是募款好時機。可惜的是,在線上與僑界領袖募款,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賴清德這次因注射三劑高端,在過境訪美期間困在旅館無法出門有如關禁閉。至於他此行訪問宏都拉斯,恐怕更是一場災難。宏都拉斯和美國一樣也不承認高端疫苗

有美國開例在先,宏國可能安排賴清德住進防疫旅館,問題是總要安排他以「特使身分當面祝賀卡斯楚總統。倘若卡斯楚不知道賴清德未打過正常疫苗,就與他握手則可能冒著染疫的風險。若是知情的話,則可能敬而遠之,成為就職大典花邊新聞之一。

賴清德如果注射正常疫苗,他可能不僅有機會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同框並會晤,而且還可利用此一場合強化台美關係。最後,這次賴清德訪問宏都拉斯,卻到處聲稱打過三劑高端 ,一旦他出現在就職典禮,希望不致發生其他貴賓四散走避慘劇才好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生,請選專題


◆  蔣經國路線 豈是消極保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生,請選專題
◆  夜減用電提早 缺電現形
◆  小心連環計…高房價民怨 綠嫁禍藍
◆  內部不同調…後小英時代 即將到來
◆  台灣該如何肯定蔣經國?
◆  寫好英文作文 不需「抄天書」
◆  最難數A 驗出新考招處處矛盾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生,請選專題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新生專題之主題不設限,哪怕是凌亂的桌面和零食,都有行為學和教育學的意涵可探討。圖/張俊哲


人生最重要的兩天:出生那天和找到人生目標那天。」

這句話出自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同時也是我高度認同的理念。猶記得第一次被鼓勵可勇敢地追尋人生,要回溯到多年前的大一。當時聯考已結束,彷彿追尋人生才可合法展開。我沒把握類似的鼓勵在現今的年輕人當中是否受歡迎,不過我仍很願意傳達當年的感動,因為我真的覺得有用。我不敢說自己已百分百找到人生的目標,但至少處於現在進行式。沒有當年師長的鼓勵,人生恐怕早已是過去完成式。十二年前我有幸參與「新生專題」的教學,有機會鼓勵同學們重新思考人生。趁下學期開課前,我重新整理思緒,在此和大家分享。

多年前曾有同學問我:要不要修新生專題?我當下回答:不一定,因為它屬選修課。然而若我現在被問,我會改答:強烈建議,雖然它是選修。原因很簡單,大一生需要開始找尋這個人生最重要的第二天,而新生專題是個不錯的起跑點!很有趣的是,不同的主題皆可殊途同歸,幫助同學更願意發掘自我,找尋合適自己的生活型態,以期和人生的目標相遇。例如在「找尋臺大生命力」的那周,有人覺得綻放中的杜鵑花最生動;有人則非福利社前的人群莫屬,覺得覓食最有生命力;有人更力排眾議,首推擁擠不堪的腳踏車堆,認為找到停車位的拚勁,才是生命力!又如在期末的幾周,我總讓同學們分享「我的偶像」,希望藉由偶像的特質,反映自己的好惡和價值觀。儘管有同學說找不到生命力和偶像,我都不擔心;畢竟,他們已自我探索一番,離人生的目標近了些。最令人擔心的是,同學不敢邁出第一步,或是輕率地踏出的第一步。

不可諱言,沒有一所大學可提供大一生足夠的「新生專題」,甚至有的大學尚未開設類似的課程。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同學們只要有學習動機,立定志向,規畫每周相聚時討論的內容,或讀書心得,或運動進度,甚或美食新發現,都可讓自己和許多人事物碰撞、對話,找到人生的目標,甚至找到為何而生的意義。而且聚在一起的同學,更可不限大一。

和新鮮人定期相處十二年,有幸可重新省思一些塵封已久的「年輕人」問題,順道覺得沾染了些「新鮮感」。也因如此,我領悟到「新生」大可不用局限於領有學生證的大一新鮮人—只要對生命、生活、生態懷有赤子之心,人人皆是新鮮人。我深信教室內外的「新生」,只要真誠選定專題,好好耕耘,哪怕一時找不到目標,也強過終日滑手機和怨天尤人。喔,對了!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飾演一位無名英雄,幫助一位少女脫離險境,開始勇敢追夢的那部影片,給了本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寫作的靈感。我會讓馬克.吐溫和丹佐.華盛頓兩位,加入下學期的新生專題。相信他們和其他國內外人物,都會使同學的目標更清楚些。












蔣經國路線 豈是消極保台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北市)


若將故總統蔣經國主政時期的路線,歸納成反對共產主義、建設台灣及和平統一中國,當皆有歷史事實為根據。但蔡英文總統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典禮上的致詞,繼退輔會偷換概念而「綠化」蔣經國路線為「反共、革新、保台」後,再隱喻她承繼了蔣經國「堅決反共」及「堅定保台的立場」。對此,國民黨無心也無力導正,更還認同「保台」確是蔣經國路線。

蔣經國自民國六十四年接任國民黨主席以迄逝世為止,中國大陸是在文革晚期改革開放初期。當時中共並無犯台的企圖與能力,且還在與美國建交生效的同時,宣布對台改採和平統一政策。故而,若硬要詮釋為「保台」,那也是因應領導自由民主陣營的美國竟與中共建交,背棄了冷戰時期作為其盟友及「反共代理人」的中華民國。

民國七十年春,蔣經國主持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強調「建設台灣與統一中國是不可分的。惟有建設台灣,才能實現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惟有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才能使台灣永遠保持安定與進步」。該次會議還決定「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三分敵前,七分敵後」和「以政治為前導,以軍事為後盾」為統一中國的指導方針,故而統一中國才是蔣經國路線,又豈會是消極的「保台」?

事實上,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政策後,不搞階級鬥爭且實質上放棄共產主義,並停止金門砲擊對台改採和平統一政策。蔣經國雖初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來因應,但民國七十五年後認為大陸改革開放路線明朗,遂被動透過「密使」與中共初步談判,決定了先以兩岸各自的優勢共同發展經濟,慢慢再追求政治上的國家統一

在上述背景下,蔣經國才先解除了戒嚴,接著在「官民有別」的原則下,開放大陸探親與其後的民間交流。正當蔣經國積極規畫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之際,無奈天不假年,但後繼者李登輝訂頒《國家統一綱領》,則仍延續了蔣經國路線。

國民黨不敢主張統一,年輕幹部多也不知先輩的政策脈絡與對台灣的貢獻,所以只會跟著綠營喊「保台」。故而,蔣經國路線若被洗綠成台獨,也無須意外。













夜減用電提早 缺電現形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媒體廿一日報導,台電公司將於今年三至十月實施「彈性夜減用電」方案,較預訂執行時間提前了兩個月,提前的期程及施行的時段引起諸多缺電質疑與嚴厲批評。雖然台電宣稱此一方案實為行之多年的需量反應,並非因應供電不足的新作為,同時反批缺電一說是「烏龍謠言」;但事實到底是外界的批評毫無根據,或是台電另有難言的隱情?值得細究。

夜減用電方案確實屬高成本的需量反應之一,回饋給配合用電大戶的金額可以是台電售電價格的二至四倍。過往都是在用電量需求偏高的白天實施,從未於夜間採行。值得關注的是,近年的每日尖峰用電已由午間逐漸移轉至傍晚,這種情況在非夏季的平日與假日都很明顯,於是無光電可用的夜間時段,維持供電穩定成了台電的一大挑戰。

那麼,夜減用電方案何以必須提前實施?供電問題從去年五月的兩次大停電便已浮現,十月其實還出現另一波狀況,當月有七天「供電吃緊」黃燈、兩天「供電警戒」橘燈,台電地方區處甚至曾收到準備分區輪流停電的通知,所幸後來驚險度過。今年開年以來,供電狀況仍未見改善,相較去年一月的全綠,今年一月迄今的黃燈天數已高於綠燈天數。在去年核二一號機除役、至今無新機組替補、用電持續大幅成長下,供電量不足的問題勢將進一步惡化。因此,彈性夜減用電不得不提前實施。

坦白說,若是台電每日於官網公告的備轉容量率正確無誤,即便黃燈出現,只要比率尚有八至九%,仍足以因應夜間的用電尖峰。只不過,現在官方的備轉容量率估算都把動輒超過二百萬瓩的太陽光電發電量計入淨尖峰供電能力中,形同變相提高備轉容量率,以維持供電無虞的假象。然而,回歸現實後的真相究竟如何?

就以廿一日為例,公告的備轉容量率為九點七一%,預估最高用電為三○四○萬瓩,計入前一日太陽光電尖峰發電量二百六十萬瓩,備轉容量率等於被膨風達八點五五%之多。換言之,傍晚光電歸零後,夜間用電尖峰出現時,真正可供調度的備轉容量只有卅五萬瓩,連台中火力電廠一部機組的裝置容量都不到,等同亮起「限電準備」的黑燈(備轉容量低於五十萬瓩),停電風險高到爆表,而且前所未見,這不正是缺電嗎?

如此的窘境註定發生,難道負責供電的台電事先不知?特別是空汙季開始後,燃煤機組必須配合降載減排,加上冬天本是各發電機組歲修的旺季,而新增燃氣機組又因「三接外推」無法及時上線供電,電力調度會因此捉襟見肘早在意料之中。然而,台電為了配合高層意旨,只能把真相苦吞下肚,並且不計成本地規畫出此一快速但僅治標的缺電解方。

當今政府躁進的能源轉型造成可調度備轉容量不足,缺電危機進逼,並連帶導致發電成本大幅增加的惡果已現,最終受害的是全民,主事者不能視而不見。














小心連環計…高房價民怨 綠嫁禍藍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王瑞興/內政部地政司前科長(南投市)


房價迭創新高,依內政部房價負擔能力統計,卅%(不含)以下表示可合理負擔,一一○年第三季全台房貸負擔率為卅六.九%,代表房價負擔能力低。現只剩基隆、嘉義市及雲林、嘉義、屏東縣五縣市低於卅%,總人口二五九萬六千人,僅占全國總人口二,三三七萬的一成一。換言之,全國八十九%人口房貸負擔過重。

高房價引發民怨,貧富懸殊日益擴大,必影響年底選舉,民進黨政府又無能解決,因此,將民眾不滿情緒計畫性引導到藍營縣市。日前宜蘭縣長林姿妙遭大舉搜索,案情不明,卻有短期代理縣長陳金德及綠營側翼外行人就都市計畫變更大放厥詞。台中市長盧秀燕賣地及中捷設站,綠營從市議員到林佳龍輪番攻擊,並由退休校長信口開河汙衊盧市長炒地皮。

雲林縣長張麗善胞弟張啟盟侵占國有地違法濫墾案,區區個案,竟然出動三位監委調查,前所未見,顯然劍指縣長連任。南投縣竹山鎮計畫道路開闢陳年問題,監察院選在此時由深綠監委提出糾正案,並召開記者會,也是罕見。北中南四案分進合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四案都與土地使用相關,專業性極高,且跨不同領域,職司公務員未必能全面理解,何況一般民眾。綠營深知民眾心理,即使小案也要大辦,並引領輿論方向,延燒到政敵身上,何況掌握檢調廉政單位。但今日如果是綠營涉案,就能大事化小,或成為羅生門。

成王敗寇,自古如此,誰掌握權力,就能動用一切打擊力量,但最怕擁有權力者,做事沒有底限。隨著選舉逼近,綠營必然擴大打擊面,並株連藍營候選人,藍營要有心理準備,小心綠營「無中生有」連環計盡出。













內部不同調…後小英時代 即將到來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新北市)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的場合上,蔡英文總統表達蔣經國前總統的「堅決反共」、「堅定保台」立場,引發黨內、台派政黨與社團的質疑,甚至是批判。後者認為,這是蔡總統「肯定蔣經國」;其中,前立委段宜康的臉書發言最直接,指蔡總統「莫名其妙,無言以對」。

促轉會才剛剛指出,前述園區是「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的具體象徵,依法應進行改名或其他方式處置。蔡總統後續發表前述類似「肯定」的言論;行政機關與總統的不一致,自然引發高度的關注。筆者認為,蔡總統的發言,有意緩和近期線民案引發的政治紛擾。而黨內、台派則堅持長期的政治理念;加上地方大選將近,對蔣前總統持批判態度,較符合其選舉利益。

線民案陸續被披露,疑似燒至前黨主席、現任立委與現任市長,讓外界對威權時期人際關係的複雜瞠目結舌。這也可以讓人民思考:當年我們的生活實態為何?反對陣營內部有何紛擾?而國家機器又是如何滲透、分化社會各階層?轉型正義工程的挑戰剛剛開始,蔡總統絕對有看到此問題的浮現,藉前述場合發表所謂「團結保台」言論,可以理解。

不過,黨內及台派則是敏銳感受到,地方大選即將到來,繃緊意識形態立場才能在選戰中維持基本盤。眼看台南、屏東競爭激烈,桃園疫情燃燒,此時聽到蔡總統前述言論,自然覺得十分刺耳。

在公投一役大勝後,此次蔡總統發言引發黨內及台派質疑,標誌台灣政治逐漸進入新局面。隨著地方大選到來,黨內及台派將大力催動政治油門,爭取選舉利益,而後蔡英文時代也即將到來。














台灣該如何肯定蔣經國?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北市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總統蔡英文難得出席並致詞,肯定蔣經國堅決反共保台立場。然而,許多在野人物回應卻昧於民意潮流,甚至跳入蔡的陷阱,實在可惜。如果能重提他治下的穩定生活與均富社會,才是人民所望。

蔡的肯定冒著被傳統支持者批評的風險,不能只從選票角度解讀,畢竟現在盤勢綠大過藍,她完全可以沉默以對。或許應該要擔心,所謂肯定,是在為未來中共步步進逼時,蔡在島內動手營造正當性氛圍。因為蔣經國當年不是嘴巴講反共保台而已,許多左派覺青,或者只是與政府不同調者,要為此付出入獄,甚至犧牲生命代價。蔡肯定蔣的大目標,那執行手段是否也能找到正當化可能?而兩岸那時從熱戰到冷戰,小蔣依局勢放鬆手段,此次肯定,是否也能為將來「平反」老蔣找到基礎?這不是蔡對兩蔣有感情,而是要看外敵進逼程度,來決定正當化政府動手幅度。

而說小蔣有堅定保台立場也是有疑問的,因為他保的是中華民國。小蔣在過世前開放大陸探親,讓兩岸順勢有了千絲萬縷聯繫,其實是將了獨派一軍。在過去多數曾與中共有實際鬥爭經驗者的想法裡,台灣不可能是避秦獨立的桃花源,所以當民國七十幾年我們還有實力時,飛機還是要飛到對岸做情報偵蒐,也還是要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所謂一邊一國的「現狀」,恐怕帶有一廂情願的成分。

然而,對蔡此次肯定,藍營政客卻回錯了方向。有人肯定小蔣開啟民主路線,或云現在的中共與過去不同。要提醒這些人的是,現在國民黨黨章還是明白反對共產主義,不想反共也不是不行,但這要有一個長期與社會對話過程,而現在蔡的發言很有民意基礎,部分政客的反應正好跳入蔡批評的親共陷阱。

而台人也沒那麼支持民主。近來在野黨一直批評蔡政府越來越威權,但理應最反威權的年輕人卻對她的支持居高不下。看過去最強調民主、反對小蔣的綠營學者,在前日退輔會發聲明肯定小蔣時,曾點名要蔡出面說明,那時退輔會還要撇清說聲明與民進黨政府不相干,現在蔡親自表態,這些學者卻不發一語。可見威權文化深入人心,藍營談民主並未講到重點。

那麼,重點是什麼?蔣經國至今仍是各項民調中,國人最懷念的前總統。人民懷念他治下的穩定生活與均富社會。現在年輕人常看政客亂講話、侈言負責不下台、與財團勾結,多不知道小蔣時期官員作風謹慎負責,而那時是經濟奇蹟的輝煌年代,蔣卻與財團沒有私交。是後來號稱蔣經國學校出來的人,開始與大老闆打小白球、去招待所交陪,才導致政策有利財團,讓平民覺得沒有希望。

如有政治人物從這裡開始肯定小蔣,在物價騰飛,只有少數產業獲利並拉大貧富差距的現在,人民才有可能相信他是蔣的真正繼承人。















寫好英文作文 不需「抄天書」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余綺芳/東吳大學語言教學中心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111學年大學學測今天最後一天,最後一科考社會科,學生們終於能真正放寒假。記者鄭惠仁/攝影


看了聯合新聞網整理報導多家補教業者提供的學測英文作文「參考解答」,不禁想起之前赴各高中演講時,學生經常會提問「學測文章必須用艱深的字彙才能得高分嗎?」就是這樣的範文讓學生一味在文章裡硬塞困難的字詞,不論合不合適!針對這樣的範文,我有下列幾個疑問。

首先考試時間只有卅分鐘,要我這樣在英文寫作裡翻滾幾十年的老將都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更遑論一般高中生!

而且課審大會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一月十四日決議,將高中職的英語單字數從七千字上限,降為四千五百字。我大略看過,這篇範文中起碼有卅多個單字超出了七千字彙的範圍。考生看到這樣的範本,難怪會無所適從,拚命背單字或根本放棄。

事實上,根據我以前閱卷經驗,只要書寫流利,內容充實,錯誤不要太多,根本不需要寫成這樣的天書,就可拿到好分數。

希望市面上不要再出現這類範文,否則考生因為心生恐懼,放棄了英文作文,這絕不會是大家樂見的事。












最難數A 驗出新考招處處矛盾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昨天是大學學測最後一天,首科考數學B、接著考社會。記者曾原信/攝影


大學學測昨日落幕,新型考招上路考程增為三天,首節數A難度爆表,已讓考生學習自信受重創;而未來申請入學,選填志願變數增多;分科測驗考科減少,國英考差無法補救,更令考生惴慄難安。新課綱首屆考生,面對新型考招制度,無一不是新的試煉,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先就學測試題來說,配合新課綱,數學分為兩卷,豈料數A試題偏離新課綱精神,文字敘述也不精確,難度被稱史上之最,審題效果不如預期。大考中心試題研發功能不備,命題檢核機制不足,題庫建置成效不彰,考題忽難忽易,喪失評量信度效度,如何對考生交代?為維持試題穩定性,應儘速擴增各科題庫,改由題庫選題,實乃刻不容緩。

再就志願選填而言,由於數學分為兩卷,部分頂大商管科系採計數A成績,以致超過七成學生兼考數A數B;六科全部報考者也高達三成三,申請入學選填志願將是考生一大挑戰。另自然科到考人數較去年少二萬餘人,數B又較數A簡單,部分自然組考生勢將跨組申請校系,不惟社會組考生受擠壓,中段自然組科系篩選級分也將下滑,恐為前所未有劇變。大考中心對組合累積人數的呈現須更周延。

三就考試科目來論,指考改為分科測驗,國英數乙不再加考,然學測評量目標在基本核心能力,分科測驗評量目標則在進階學科能力,兩者方向不同,若剔除國英數乙三科,不僅打亂高中教學,大學選才也失依據。日昨招聯會討論宣布恢復數乙考科,教育部仍未點頭,且解釋按課綱設計,國英高三屬選修,無法納入考科命題,然今大考國英考題已走入素養導向,不受教材限制,當局說法顯然矛盾。國英數乙重回考場,方為一勞永逸之計。

四就成績計算檢視,分科測驗成績最終定調六十級分,計分方式如同學測,如採計國英兩科者,加總學測轉換級分,不惟扭曲評量本質,更違背科學原理。考生各科原始得分轉為標準化分數前,即評定級距化分數,已是第一重扭曲;又將國英學測級分換算為六十級分制,且與分科成績合計,不啻是第二重扭曲。經由制度雙重扭曲,考生分發入學成績如何反映學習潛質,評量精神豈不蕩然?回歸百分制計分,才符合評量公平性。

一○八新課綱上路,考招必然連動,但為改而改的思維,過於偏聽的決策圈,反讓新制治絲益棼。企盼當局扛起責任,檢視矛盾弊端,修訂周延配套,建構公平競爭環境,提升國家競爭力。


盛治仁/豐滿人生 追求「更少」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豐滿人生 追求「更少」







盛治仁/豐滿人生 追求「更少」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農曆新年是全世界華人最重要的日子,大街小巷充滿著喜慶的氣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歲末年終沉澱思考最好時機,最近閱讀的「少,但是更好」一書,提供了我許多反思。社會常希望愈多愈好,個人也多希望同時完成多項工作。這本書的英文原名「Essentialism(專準主義):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教我們為何及如何重新定義優先順序聚焦真正重要事物上。

最容易瞭解的比喻就是衣櫃。當空間堆滿了「可能未來有機會穿」而不捨得丟棄的衣物,就造成了寶貴空間被塞得凌亂不堪。生活也是如此,當我們的時間被塞滿,同樣也會感覺雖然忙碌但效率不彰又無重心。道理很簡單,但是真能做到卻需要決心和方法,所以副標題就提醒讀者要有紀律地追求更少

我們要不斷地停下來問自己,「我投入的活動是對的嗎?」大家可以想想有多少次我們迫於人情答應一些邀約或請求,但內心始終覺得不對,結果既占據了做更重要事情的時間,又引發未來更多的類似請求。

要忠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期待我們去過的生活。不要再被其他人的待辦事項所掌控,很喜歡作者所言,「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別人就會代勞」。

這不表示我們要隨意或全面說不,而是在清楚定義自己目標和優先順序後,有紀律地對非最重要的事情說不,這包括放棄一些好機會,也可能讓朋友不諒解。書中一個例子就是柯維(「與成功有約」作者)和十二歲女兒籌畫了好久,要在舊金山等他演講完後好好玩一晚,結果會後遇到了有合作關係老友邀請他們共度晚餐。柯維婉拒了邀約,因為他和女兒規畫了特別的約會。這就是讓最重要的事情保持重要的一個案例。

要能夠做到,必須如同經濟學家 Sowell 所說,沒有解決方案,只有取捨。不要永遠想魚與熊掌兼得,而是確認自己想要魚還是熊掌。面臨許多選擇時,如果不是明確的好,答案就應該是不,否則我們就會陷在一堆平庸的選項裡。就像我們整理衣櫃時,如果不是會讓我們怦然心動的衣物,就捐出去了吧。

杜克大學研究指出,人們有近四成的選擇是無意識的習慣,我們要排除這種慣性來重新安排生活。對自己覺得重要的事,要刻意保留時間和空間,才有機會保持專注。另一方面,排除不必要的事物,則是清理行事曆重要步驟。好像電影剪接師一樣,只留下絕對必要的畫面。決定dicision這個字的字根cis,意思就是切或殺,也就是要刪除選項。當我們畫出界線,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當我們移除更多結果反而能夠產出更多

我是一個習慣多工的人,過去以為這是優點,其實不然。新的一年,我要學習專注。且不要花時間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上,也不要把焦點放在未來的事情,而忘了專注當下手邊重要項目。不但要清理臥室衣櫃,也同時清理生活衣櫃

我們一生其實很短,正因如此,要更有勇氣和決心消除錯誤選項珍惜寶貴的時間不留遺憾。但願新的一年,能夠有紀律地追求更少,結果反能擁有更豐盛滿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