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扭轉少子化 須加強政策力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急診風暴引爆健保炸彈,賴政府頭還埋沙堆
◆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竟為美國開脫
◆  經濟日報社論/扭轉少子化 須加強政策力道








​經濟日報社論/扭轉少子化 須加強政策力道


2025-03-08 00:42  經濟日報/ 社論
勞動部在婦女節前夕為婦女送上禮物,宣布將修正「就業保險法」。聯合報系資料照


勞動部在婦女節前夕為婦女送上禮物,宣布將修正「就業保險法」,讓領滿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六個月)的父母親,可各自多領一個月的津貼,以提高男性參與育嬰意願,估計每年會有2.1萬人受惠。依目前規定,育嬰留職停薪最多可以申請兩年,前六個月可請領八成投保薪資的津貼。本次延長一個月津貼,被婦幼團體認為相當有限,效果極為微弱。

無論是對生育提供直接補貼,抑或對育嬰、育兒提供各種津貼或相關優惠,都是在提高民眾生兒育女的誘因,以提高生育率,打造一個健全的人口和社會結構。但可能由於所費不貲,效果又難立竿見影,所以常淪為社會政策的末端,很難見到具有魄力的作為,乃至於各國扭轉少子化的政策都難收顯著效果,包括台灣

觀察21個富裕經濟體,過去十年左右的婦女生育率,只有三個(匈牙利、波蘭和德國)是上升的,其他18個都下降,包括台灣、韓國、日本、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匈牙利,它的婦女生育率從1.34顯著上升了0.25、到1.59,德國和波蘭分別上升了0.17和0.10。匈牙利的鼓勵政策包括生育四個兒女的家庭可以終身免所得稅、提供多子女家庭最多約1,000萬元新台幣的購屋補助育嬰假至多可請三年,前二年有七成薪資的育嬰津貼。這樣的協助相當顯著,也難怪效果極為明顯。

同為新興經濟體的波蘭,民國一○八年(2019年)的新政策效果也相當明顯,原因是除了帶薪育嬰假有五個月(可延長至一年、折數減為六成)以外,大量提供公托設施,最重要的是每位嬰兒每月補貼500波幣(約新台幣4,300元),直到18歲為止,人數和家庭收入都沒有限制。這種補貼也相當顯著,所以效果明顯德國的育嬰假父母都可以請到三年,但父母兩人都可請領育兒津貼至多14個月,金額在300-1,800歐元之間;也可以選擇金額減半但期間加倍。1歲以上嬰兒由法律保障有托兒所的席位。另外,有小孩的家庭可領「兒童金」,每月200多歐元,直到小孩18歲。

當然,提供生養育補貼的能力,和一個經濟體的稅收可能有關。上述德國是老牌先進國家,課稅原來就比較重,個人所得稅率落在14-47.5%;但波蘭和匈牙利兩個新興工業化國家,一般個人所得稅只在15%和12%,並非高稅率國家,會有如此大手筆的生養補貼,顯示其政府的決心和魄力,值得我們急起直追。

此外,經常有人會說,生育和養育補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社會必須營造一個對生兒育女友善的環境。這種說法固然沒錯,但政府提供現金補貼的協助,應是最重要的內涵,它直接顯示國家對此事的重視程度,而且不妨礙進一步提供其他各種優惠和環境,只是其他的配套和優惠對相關家庭不一定享用得到,或效果對每個家庭並不相同,不像現金補貼每個家庭和小孩都可以拿到,自由選擇如何花用,創造的效用最高。

其他歐美國家,生兒育女的補貼也都超越台灣很多,雖然這段期間生育率沒有提高,但都維持一個相當的水準,如美國1.64、英國1.56、丹麥1.55、荷蘭1.55、芬蘭1.41、加拿大1.40,不像我國和韓國的0.87和0.78,讓人怵目驚心,但政府卻慢條斯理,治生死大事卻有如「烹小鮮」,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這幾年,政府的稅收都有大幅盈餘,顯示國家的資源能力已經提升;既然少子化被視為「國安危機」,就該慎重其事地處理,編列更多預算提供生兒育女更大的協助,甚至以「特別預算」方式提出「鼓勵生育基金」來逐年使用,相信也能獲得朝野支持。慶祝婦女節,請送給婦女和社會更好、更有用的禮物。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竟為美國開脫


2025-03-08 03:05  聯合報/ 黑白集
賴清德總統(左)日前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舉行記者會,強調台積電赴美投資沒有美國壓力。 記者陳正興/攝影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剛向川普承諾投資千億美元,一返台,便被賴總統拉去開記者會。賴清德稱這次投資「沒有美國壓力」,誇台積電是「台灣共同的驕傲」,也是「台美關係的歷史性時刻」。這是亂蹭,也是胡說,「百分之百」關稅不是美國壓力嗎?

賴清德急拉魏哲家開記者會目的有二:一要魏董親口說出會繼續投資台灣,以釋「美積電」之疑;二是藉機沾一下台積電的風光,誇示台美關係在自己任內「更上層樓」。但很抱歉,台積電投資美國雖是理性決策,卻是關稅威脅下的無奈選擇;賴政府沒幫一點忙,還為川普開脫,歷史時刻只見證軟骨頭

川普亂揮關稅大棒,全球遭殃,台灣也屢被點名。面對這個邪惡威逼,台積電決定正面因應,擴大美國投資,以供當地市場之需。從某個角度看,也是在幫台灣擋子彈,幫政府解決問題。川普隨後在國會演說大讚台積電是「世界最強」,足見他極滿意這項計畫,至少近期對台灣產品將手下留情。

如果追問川普是否會因此「出兵保台」,那就扯遠了。賴政府端出三千億軍購的「小菜」,都激不起一點漣漪了,要讓揚言「清空加薩」的川普作出兵護台保證,真是妄想。

台積電只是民營企業,都能幫台灣撐起一片天。賴政府該向它學學,做點實事,不要每天只會嘴砲!













聯合報社論/急診風暴引爆健保炸彈,賴政府頭還埋沙堆


2025-03-08 03:17  聯合報/ 社論
為解決急診壅塞,衛福部3日宣布加發夜班津貼,但有護理師質疑亡羊補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後急診人潮大爆發,衛福部雖不斷對醫護端出利多,仍難紓解。這次起因雖是護理荒,更深層的病灶來自搖搖欲墜的健保體質,包括不敢面對的費率調整及長期不合理的給付,全民被迫吞下政府只想討好、怯於改革的苦果。

急診壅塞已久,但衛福部從未正視問題。今年春節過後,急診幾近癱瘓,衛福部先推稱是長假、疫情與天冷等因素所致,還呼籲民眾不要動輒跑大醫院,把責任一路往外推,卻始終迴避護理人力不足的事實直到護理師上網爆料,有成大醫急症病患因南部醫院加護病房全滿,竟被迫後送至百餘公里外的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終告不治。至此,才讓政院緊急召集相關部會應變,中樞神經根本麻痺。

護理人員為何會棄守第一線戰場,待遇少、工作操是主因。新冠疫情期間,蔡政府靠著「血汗醫護」負重前行,享受著「歲月靜好」。官員只想坐擁「防疫模範生光環」,卻不給醫護應有的回饋。衛福部後來雖宣布發給疫情津貼及補助,但事後醫護屢遭刁難,有些津貼甚至未到位,導致疫後又一波離職潮。

長期以來,衛福部對護理加薪一再推託因循去年七月,政院同意辦理「護理人力政策整備中長程計畫」,衛福部卻僅針對一般急性病床發放夜班津貼,但亦不過四○○元至六五○元之譜。護理界警告,差別待遇勢必引發日夜班護理師的隔閡,且更不該排除急診、加護病房等護理師;但衛福部仍執意為之。

上路後,果然未能發揮止損效果。加上受限「護病比」規定,醫院於是大舉關閉加護及急重症病床,導致急診病人無法後送。儘管衛福部近日緊急宣布將全面加發津貼,但為時已晚,護理師出走潮可說是衛福部一手促成

至於醫院因護理荒關閉加護及急重症病床,說穿了,也僅是順勢而為。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就感歎,健保給付未著重困難科別,反集中在較輕鬆的項目,導致醫師傾向從事自費比率高的科別。根據健保給付,急診觀察床一天病房費加上護理費點數僅約九百點,給付尚不及九百元,都遠低於美食街與停車場收益。

在健保資源長期錯置下,加護及急重症病床,早被醫院視為「賠錢貨」。醫院在現行健保總額的框架下,根本難以運作,紛紛將醫療比重挪至給付較高的門診或自費項目,其實已違反健保避免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開辦初衷,但孰令致之?

面對急診常態性壅塞,衛福部向來只會呼籲民眾落實分級醫療,作法卻只是調高大醫院的重症給付標準,從未善盡宣導或教育之責,提供民眾如何分流就醫指引,可謂完全失職

這波急診風暴,其實只是表象,折射出的正是百病叢生的健保制度。甫慶祝「三十而立」的健保,如今,已被送入加護病房。長期追蹤健保財務的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沉痛指出,健保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學者則建議應朝費率調整、改善支付制度、加速新藥新科技納保等方面改革。

但這些解方,都是老調重彈,醫師出身的賴總統會不明白嗎?關鍵是,為了怕得罪民眾,政府不敢碰健保費率。賴總統選前拋出「健保點值一點一元」的政見,但衛福部長邱泰源一就任,即聲稱「健保費兩年不調整」。事實上,如有完整配套,民眾未必抗拒健保費率調整,但政府從不進行社會溝通,只能在現有總額下挖東牆補西牆,才導致左支右絀,最後是全民受害

急診風暴已點燃健保炸彈,賴政府還要繼續把頭埋在沙堆裡嗎?









【專家之眼】為什麼要上台大便?(初九)

◆  【專家之眼】為什麼要上台大便? (初九)

◆  【專家之眼】投資設廠與安全承諾(初八)
◆  【專家之眼】白宮兩會怒與笑 台灣安全很燒腦(初七)
◆  【專家之眼】使無訟:為什麼法官月薪20.8萬算少(初二)
◆  【專家之眼】美國還是民主國家?








【專家之眼】為什麼要上台大便?


2025-03-08 06:01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台大畢聯會依往例舉辦畢業歌票選,今年共7首歌參與投稿,日前選出「上台大便」一曲為今年畢業歌。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這兩天媒體紛紛報導,台大畢業生票選出創作畢業歌《上台大便》,引起熱議。

看到歌名,第一個反應是,台大學生怎麼了?難道已經墮落到寫不出像樣的作品了嗎?也有人擔心,最高學府選出如此驚世駭俗的畢業歌,會不會帶壞其他各級學校,沒有最可怕,只有更可怕?

其實,除了離經叛道的四個字之外,這首歌其他部分都很正常,創意也不錯。大體上就是抒發一個即將畢業的文科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焦慮,尤其掛著台大的招牌,更顯尷尬。開頭的「我不要畢業,不要畢業」,很容易琅琅上口。不同於其他六首參賽歌曲的盡情拍校園MV、豐富配樂,《上台大便》從頭到尾都停留在黑漆漆的封面,就一把吉他、一頹廢風女聲獨唱,倒有點別具一格、出奇制勝的味道。

早在徵選結果出爐之前,這首歌就打響知名度了,很多人是衝著結尾的「彩蛋」而來:匿名的創作歌者說,如果歌曲選上,她就上台大便。大家都等著看她會不會兌現承諾。只是,就算她敢,主辦方也不敢吧?

由此可見,畢業生們對於徵選畢業歌一事,並沒有抱持多麼認真嚴肅的態度,反而嬉戲笑鬧的成份居多。假如選歌就像找工作或結婚對象那麼至關重要,過程和結果可能天差地別。據報導,評選方式為 Youtube 點閱(25%)加上網路表單投票(75%)。《上台大便》與《台大騙我》都得到150張票以上,但當時前者點閱量已超過了21萬次,遠高於後者的3.8萬次。

難怪創作者語不驚人死不休,就為了點閱率。去年的畢業歌是《台大的垃圾》,今年更猛,「升級」到大便,那明年呢?「垃圾」比喻自己表現差,配不上台大盛名,可是「上台大便」和主旨的意思關係不明,倒像存心要引起注意。台大畢業的創作歌手黃舒駿說,假如保留原題,歌詞唱「上台大便XX」,就很完美了。果然專業!能化腐朽為神奇

值得注意的是,畢業歌的參與率低。近十幾年來,台大每屆約有七、八千名學生畢業,但選出來的歌卻得不到200張票,這樣能代表台大嗎?前年到台大參加犬子的畢業典禮,大家都忙著拍照,沒人記得到底有沒有播放或表演畢業歌,更別說合唱了!原來所謂的創作畢業歌,只是部份愛好者的紀念活動,不是拿來給大家學唱的

無論如何,還是很羨慕這些學弟妹們,有機會、資源和管道,創作屬於自己的歌曲,寫盡大學期間經歷的種種酸甜苦辣。不管獲選或落選,每首歌都很用心,且曲風多樣,古典的、搖滾的、饒舌的,不一而足。有的片子甚至已經包含了小故事,像部微電影了。

想當年聽到黃舒駿的「坑坑洞洞的椰林大道,走在路上我常常跌倒」,已覺得難能可貴,這才是多數同學們的心情寫照!不像校歌裡「遠望那玉山突出雲表,正象徵我們目標的高崇」般,高不可攀。如今聽到每年推陳出新的畢業歌,嘆為觀止,也相當感動,原來台大人內心的苦悶大同小異!儘管母校不斷蓋新大樓,但校園的地標,如傅鐘、醉月湖等,仍是大家的共同記憶。

這麼豐富多樣的創意,如果只限於畢業歌,是不是可惜了些?能不能延伸到影視音產業,提升它們的競爭力呢?







三八婦女節 你快樂嗎?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三八婦女節 你快樂嗎?
◆  醫療崩壞下 人民的自處之道
◆  本都送川普 談啥立足台灣
◆  悲情台積電還要再當背鍋俠?
◆  川普美國優先 台找得到新立足地嗎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三八婦女節 你快樂嗎?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三八婦女節到了,商家紛紛祭出各種針對女性消費的優惠活動,從醫美、保養品、服飾、飲食等各方面,呼籲女人要珍愛自己,但唯獨沒針對女人的心靈層面,問一句:你累嗎?你快樂嗎?

近幾年,婦女節還有其他稱號,如「女神節」、「女王節」。當然,只有在熱戀時,你的情人才會把你當女神,女神往往很容易就走下神壇,在柴米油鹽中過著灰頭土臉的生活。

去年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黃妃的〈十八般武藝〉,是送給全天下母親、妻子的禮物,在輕鬆詼諧逗趣的歌聲中唱出女性心聲,一路走來,女人實在太不容易。

十八般武藝〉不僅是黃妃本人的寫照,也是許許多多在母親、妻子的角色中輪流轉換的女性寫照:「欲扶一個家/真正無鬆勢/為翁為子玲瓏踅/忝甲頭犁犁/欲做好賢妻/磨人的性地…若無十八般武藝…練好如來神掌/拍十八銅人無問題/我心心心心所愛的這個家/就甘甘甘甘願付出無代價/是操操操操甲鬢邊頭毛白…。」

歌聲道出女性艱辛難為,不管已婚未婚,一生為家庭付出操勞,要維繫一個家,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必須練就如來神掌,歌曲在自我調侃之中,顯示女性的堅強意志和力量。

身為女人,深深獲得共鳴。想起周遭的一名女性朋友:身為公司會計與獨生女的她,工作之餘要照顧兩位八十幾歲,行動不甚方便的父母。每天午休時間匆匆忙忙趕回家為父母張羅吃食、順便買晚餐的菜、再買一個便當回公司吃,接著又開始上班,勞心勞力我們看了都心疼。因為請外籍看護所費不貲,她只能利用政府的長照資源,盡力把父母照顧好。她父親因為抽菸,衣服總有菸味,孝順貼心的她手洗後把衣服浸泡在衣物柔軟精裡,讓八十多歲的爸爸每天身上都香噴噴。我說:「你好像練就如來神掌,真的好厲害!」她笑著回:「我也覺得自己很強,居然沒有被擊垮。」

年屆七十的大姊,仍然工作家庭兩頭忙,老公早已退休,因她仍在職場,大男人主義作祟的先生,內心不平衡,總是有意無意找碴,讓她身心俱疲,她說還好有工作可以逃避家庭煩惱。女性在生活中要分擔家計,在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往往心力交瘁,彷若需要十八般武藝才能搞定這一切。

有人說,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個好女人更是難上加難。儘管如此,女人的多重角色、身分成就了女人的偉大現代作家冰心曾說過:「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所以,女人何其重要,女人代表著真善美。

今天,不管妳是母親、妻子還是女兒,在三八婦女節這個屬於女人的節日,請善待自己,做自己生命中的女神,也請所有的男人善待女人,這個世界才會更和諧。

認真且堅毅,「為母則剛,為妻則柔」,祝福每一位女人都擁有十八般武藝,在天地之間、在人生的每個角色中,從容淡定,揮灑自如,也祝願所有的女人節日快樂,幸福做自己。












醫療崩壞下 人民的自處之道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黃宗玄/物理治療師(台南市)


近日,急診醫師求助,對塞滿的急診室發出悲鳴。這是醫療崩壞下的警鐘,也是國人必須重新反思,醫療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的重要時刻了!

台灣的醫療相對便宜,對比國外動輒一次就診就數十萬的開銷,非常平易近人。這也讓民眾把醫療視為理所當然。關鍵在於,只要走出巷口,或是十幾、二十分的車程,就有診所或是醫院可看。

然而,這也衍生出一個巨大的影響,就是民眾往往跑了許多地方,卻無法得到適合的診斷與恰如其分的治療。也許,只是一個小問題,但得來回就診多次,甚至治療一兩年都查不出問題。

以自己的一個朋友來說,每當下午她就覺得腦部缺氧、昏昏沉沉,伴隨背痛跟全身乏力。她跑過疼痛科、身心科、復健科、腸胃科、內分泌科等等…幾乎所有想過的科別,她都跑過了!甚至,也做過許多次的自費徒手物理治療,卻沒有任何改善。

直到近日朋友告訴我,因為中醫師叮嚀她記錄每天的「喝水量」,她開始每天有較固定的時間喝水。結果竟然意外發現,腦部缺氧、昏昏沉沉,伴隨背痛跟全身乏力症狀居然就消失了!這可以說明,生活習慣與諸多小細節,才是造成身體失衡的主因

以身為醫療人員的經驗來看,醫師們常常會以較嚴重的視角去看待患者的疾病,反覆揣摩,反而繞遠路,讓彼此都沒辦法找到好的解方。

這樣曠日廢時,一方面病人的問題沒有被解決;另一方面更多的患者又亟待被處理,這似乎才是醫療崩壞的真正原因現今的醫療,沒有針對「根本層面」去看到患者的問題,反而大量仰賴儀器檢查、抽血報告,來評斷病人的病因。可是,當走了這麼多冤枉路之後,可能就如同我這位朋友一樣,一直在憂慮跟疼痛折磨中度過。可見,如果能夠好好善用「日常檢視模組」,去思考生活中是不是有失衡的因子,才能真正積極地幫助到患者,也才能真正解決醫療崩壞的危機

醫療產業中,醫院、醫師、患者,三方如果都陷入一定要用「加法」來處理疾病的情況,就如同溺水的人,會愈呼救、沉愈深。院方為了營業額,鼓勵或要求醫師要開更高階的療程,更多自費的項目,卻沒有先從「減法」的「疾病程度分類」開始、去確實做好日常檢視模組,就會堆積愈來愈多病患

若醫師也只是想著,用更多的藥物、針劑、手術、自費項目來滿足患者,以顯現出「自己是一個好醫師」的話,也會令自己疲憊又無力。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需要引導與教育患者,跟醫師一同找出改善之道,這才是「回歸本源」!

醫療現狀不容易馬上改變。因此,醫療崩壞下的人民自處之道,會是好好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自己的健康自己救,才是正解。














本都送川普 談啥立足台灣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台積電擴大在美國投資預計投入千億美元,賴總統表示,政府在台積電赴美投資過程中,並未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至於能否因此而換取美方對台安全承諾?賴指出,川普曾在美日領袖高峰會中公開聲明,台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至於每次台積電的布局,除了壯大台積電,讓台積電更有競爭力,也讓台灣的協力廠商企業得以有機會進入國際,跟國際進行更多合作交流,讓台灣的經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當魏哲家董事長表明此次投資美國擴廠,不是為補助赴美,只要求公平,沒優惠也不怕。但魏董沒有說的地方,更值得關注:

首先,儘管魏董強調為滿足客戶的需求,才會評估與決定是否在該國設廠/擴廠,這看似是有經過審慎評估與宏觀布局的決策,可是當前最夯、需求半導體最多來發展 AI 市場的,不就是中國、歐盟與美國嗎?台積電在日本、德國與中國皆有生產線,可為何獨厚美國廠?

其次,儘管魏董強調研發中心是台積電最大優勢發展動力,從研發中心做出五奈米,四奈米則由生產線做出,而目前正朝二、一點二及一奈米邁進,這些還是由研發中心的人才努力的結果。

換言之,台積電能夠傲視群倫的就是生產線結合研發中心人才通力合作創造出來結果,這是競爭對手所做不到的。英特爾是美國半導體大廠,如今卻是一蹶不振,一開始美方傳出要台積電幫忙英特爾,如今川普表示他不花一文錢就讓台積電赴美投資擴廠,這不是獨厚美國嗎?

最後,儘管魏董強調台灣今年正要蓋十一條生產線,目前 AI 需求量非常大,往後的幾年全球產能不足,所以還會有更多的生產線還要開出來。換言之,台積電在台發展依舊不變,不受這次美國的擴展影響。台積電目前擁有兩千億美元資產,如今就拿出一半、再加上先前在美設廠已花了六百多億美元,表明了台積電已不再是「台」積電了!不是真正成了「美」積電嗎?

至於賴總統在記者會上表明因著台積電赴美擴廠,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幫助台灣的經濟更一步發展。但是賴總統沒有說:

當魏董引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強調的 Grand alliance 概念,強調:「台積電的技術不是一家做得到,台積電跟供應商、台積電跟客戶、台積電本身,全部聯合起來,所以我們進步得特別快,是我們贏人家的原因。」如今這個優勢已經東移,同時人才也東移,請問未來十年台灣經濟發展重心與動力又在哪裡?

當魏董指張忠謀說過,要有經驗曲線才有辦法進步。二奈米就是交到一個 Mother Fab,要有大量生產的準備步驟,那會把一個技術優化,優化之後,再交給生產線,生產線從優化地方拿到技術,還要再改進。此外,生產線中的機器,也得要跟著同步優化,不斷優化後再發展出成熟的生產線,接著擴展第二及第三條生產線。這樣的企業文化與產製模式同樣在美在台各地都在不斷改進,只是台灣其他企業呢?特別是台灣該發展 AI,問題是我們的人才、設備、土地與關鍵的電力呢?

台積電是蔣經國與李國鼎等前輩擘畫推動、張忠謀等執行而創造出來的「中華民國價值,賴與民進黨沒有繼承前輩胼手胝足來布建國家新經濟藍圖,反而坐視台積電成了美積電,還自詡是讓台灣成了世界的台灣,連根本都送給川普了,談何自立?談何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悲情台積電還要再當背鍋俠?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鄭博文/大學退休教師(高雄市)


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日前突然在美國華府宣布:加碼投資三座新的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以及一座研發中心,總計一千億美元,讓川普總統在國會演說時自誇「我們沒有給任何一毛錢」,順便嘲笑拜登政府是花上六十六億美元,才獲得台積電六百五十億美元投資。

雖然台積電赴美投資依法須經濟部投審會申請核准才能執行,行政院發言人也指出須待廠商向經濟部申請,但筆者仍擔心政府有讓台積電當「背鍋俠」之虞。

在法國經理人皮耶魯齊所著之《美國陷阱:如何通過非經濟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一書中,非常清楚地敘述了美國政府是如何協助其企業瓦解商業競爭對手,因此台灣政府應主動關心台積電高層主管。此次台積電董事會在美國舉行,真的非常令人不解,無疑是將一塊肥肉送到老虎口中。

台積電加碼投資案,引發國人不滿與疑慮,魏董事長在回國第一時間就與賴總統一起舉行記者會,個人從魏董事長的談話中,認為台積電一直在當背鍋俠。投資是台積電的決策,政府並未涉入,純粹是商業布局,同時魏董事長也大聲說出沒有美國政府補貼,也勢在必行,這些說法其實都有違企業追求最大利潤與最低成本原則。而賴總統強調:沒有來自美國的壓力,更讓人感覺「此地無銀三百兩」。

台積電六百五十億美元投資,僅獲得六十六億美元補助,到目前據悉僅收到十五億元,且川普政府很可能不繼續埋單,凸顯民進黨政府一直讓台積電單獨面對美國政府的無理粗暴。這次美國川普政府一毛都不給、就要台積電投資一千億美元,完全違反各國招商獎勵原則,十足醜陋強盜行徑。

賴政府這次不僅應以台灣利益為優先審查此投資案,賴總統更應該出面,向美國政府提出針對台積電設廠的補助、稅捐減免與銀行融資利息補貼,以壓低台積電在美國的製造成本,免得嚴重影響台積電的獲利。

其實台積電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台積電有一批優秀員工外,更有一條堅實的產業鏈在配合各環節生產活動。台積電到美國,很可能無法像在台灣的台積電一樣有生產力。賴政府應設法避免讓台灣半導體產業群出走,為美國人作嫁。

因此,經濟部投審會要好好把關,不要讓台灣的資金、技術與人才流失,並設法為台積電爭取更多權益,讓台積電永續在台灣經營,不要讓台積電一直「為政治背鍋」。




美國陷阱如何通過非商業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LE PIÈGE AMÉRICAIN-每天聽本書-YouTube













川普美國優先 台找得到新立足地嗎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李姵瑩/科技業(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登上國會聯席會議講台,發表他第二任期內的首次演說,再次讓美國人民與全球盟友見識到川普式「鬧劇外交」與「假象經濟」的本質密西根州聯邦參議員艾莉莎史羅金代表民主黨作出的回應,毫不留情戳破川普虛張聲勢的政策泡沫,並以已故前總統雷根作為對照,點出台灣乃至全球關注的核心問題:美國,這個曾經自豪地站在自由世界領導地位的國家,如今正走向何方?

史羅金直言:「在上周發生於橢圓辦公室的鬧劇後,雷根必定死不瞑目。」一語道破川普問題核心:他不僅背離共和黨傳統價值,更背叛了美國作為世界民主燈塔的角色

冷戰時期,雷根強調「和平靠實力」,這並非單純的軍事擴張,而是透過穩健的同盟關係與可信賴的外交承諾來達成。但如今川普治下的美國,對盟友翻臉如翻書,將國際承諾視為談判籌碼,一旦對自身不利,便毫不猶豫地推翻既有承諾。這種短視近利的行為,不僅讓盟友失去信任,也讓美國的戰略威信跌至谷底。

然而,比起外交政策荒腔走板,川普在經濟議題上的雙面手法,更值得台灣與全球民主國家深思。史羅金在回應中點出川普經濟政策的核心本質:假繁榮真掏空,直指川普透過大規模減稅,將財富重新分配到本已富可敵國的企業巨頭科技寡頭手中,基層民眾卻要承擔生活成本節節上升的代價,食品雜貨、房價、醫療保險,無一不受到通膨政策不確定性衝擊

更甚者,川普挑起對加拿大、歐盟的關稅戰,表面上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在提高本國製造業成本,讓美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進退失據。這種惡性循環經濟結構,不僅重創美國中產階級的消費信心,也讓製造業回流的口號淪為空談。

最令人不安的,是川普政府與科技寡頭間日益緊密的利益交換。史羅金批評川普授權馬斯克全面介入政府效率改革,名義上是削減浪費,實際上卻是讓馬斯克與他的年輕工程師團隊,得以接觸全美公務體系核心數據,甚至包括納稅人的個資與健康紀錄。史羅金質疑:「當馬斯克的私人伺服器裡,儲存著全美人民的財務、醫療與生活資訊,我們的隱私還剩多少?」

這場以效率為名的數位集權實驗,不僅挑戰美國傳統文官體制,也讓政府治理淪為科技巨頭的實驗場。當公務人員的去留、政策方向的決策,全都取決於一個科技寡頭算法分析,民主制度的透明問責基礎將蕩然無存。

史羅金的回應不只是民主黨對川普的例行反擊,而是美國體制內部對川普「鬧劇式治理風格」的全面警告。當川普把國家治理當作真人秀、把外交關係當作生意談判、把經濟政策當作選舉籌碼,美國正逐步失去全球民主陣營領袖的道德正當性與制度優勢台灣作為長期倚賴美國支持的民主夥伴,更應從川普模式中汲取教訓,認清短期民粹與長期國家利益間的巨大落差

美國曾是全球自由價值的象徵,如今卻因為川普的任性與狂妄讓這面旗幟布滿裂痕。當世界重新選擇信仰與價值立場時,美國還有多少信用可供揮霍?台灣,又是否準備好在美國失衡的世界秩序中,尋找新的立足之地?







方祖涵/陳偉殷,台灣高雄鄉下的孩子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陳偉殷,台灣高雄鄉下的孩子
◆  陳力俊/「美國世紀」的未來
◆  葉匡時/DeepSeek人才策略的啟示
◆  陳冲/國際政治再演財富重分配
◆  林中斌/二十大後政策變 DeepSeek破侷限
◆  盛治仁/以為在餐桌卻在菜單上的慘劇








方祖涵/陳偉殷,台灣高雄鄉下的孩子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左肩棘上肌肌腱全層撕裂、肱二頭肌肌腱病變、肩胛下肌肌腱部分撕裂、前下關節囊撕裂、肱骨對肩關節韌帶撕脫…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七月,剛過三十七歲生日沒幾天的陳偉殷進了手術房,主治醫生尼爾.艾爾崔克是業界權威,幾乎所有職棒名將(包括後來的大谷翔平)都是由他親自操刀,從肩關節後側置入關節鏡後,才發現情況比預估嚴重。

雖然術前做了核磁共振檢查,可是有些軟組織或韌帶損傷,只有實際經過關節鏡操作時,才能更仔細確定位置與嚴重程度。艾爾崔克醫生接下來花了幾個小時,刮除全層斷裂的肌腱、重新鑿製骨槽,放置人工纖維縫線,電熱清理後盂唇,擴大肩峰空間。基本上來說,是用手術材料跟剩下堪用的部分,做出一個新的肩膀。

職業運動員從肩膀傷勢復原很困難,陳偉殷決定開刀之前就知道。在阪神隊最後幾個月,他連每天睡覺都會被肩膀痛醒。不過疼痛不是動刀原因,而是想再投球的執著,「就算只有百分之十的機會,我也要嘗試;就算結果是失敗,對未來經歷相同情況的選手,這也會是可以用的參考」-像他這種把海賊王倒背如流的人,常常會在無意間就說出像魯夫那樣,讓人覺得驚奇感動的話

開刀完之後是漫長的復健,剛開始連手都舉不起來,幾個月後可以傳接球,測速槍卻只停在青少棒選手的數字。他在波拉斯加州基地與西雅圖私人訓練機構往返,整段過程日復一日,過了一年多才終於找到跟新肩膀相處之道。去年球季在中南美洲與獨立聯盟邀約之間,他選擇加盟紐約長島鴨,希望找回比賽感覺。五月他投出超過阪神時期的球速,四縫線抵抗地心引力的直球,讓打者只能擊打下緣的感覺也回來了。

可是時代終究有終點,儘管有更多冬季聯盟球隊提出合約,陳偉殷決定把棒球生涯終戰留給台灣。他離開長島鴨,安排了一系列自體血小板血漿療程,注射前先把時間算好,如果十二強或是資格賽需要他,就可以重新開機,再讓身體接受最後一次挑戰,可惜緣分沒有讓事情發生。

我常想到老教頭戴夫.華勒斯幾年前的這段話:「我很幸運在生涯裡遇到三個亞洲國家最好的投手,日本的野茂英雄、韓國的朴贊浩,還有台灣的陳偉殷。」能共享這個世代難得的美好回憶,何嘗不也是球迷的幸運?

我會記得他那順暢華麗投球英姿,還有二十年職業生涯不停追逐新夢想的努力。這些年來,有些時候他忙於比賽,或單純需要代筆,我們都會幫忙寫出他想說的話。可是這次退休感言的每一句,都是陳選手自己跟陳太太琢磨出來的結果。

「謝謝你,棒球,讓一個來自台灣高雄鄉下的孩子,有機會站上世界舞台,實現夢想」,他寫著,「再見了,我的投手丘」。

再見了,我們的陳偉殷年代。




丁予嘉/T+2應盡速改成T+1

◆  丁予嘉/T+2應盡速改成T+1
◆  詹文男/AI版的窮人創新
◆  陳國樑/破解結構性稅收超徵:四大策略









丁予嘉/T+2應盡速改成T+1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丁予嘉(作者為經濟學家)


股票市場的交割制度是金融基礎建設的核心環節。交割制度(Settlement)是指交易完成後,證券與資金的結算周期。「交易日」(T日),是交易發生的日期,而「款券兩清」(DVP,Delivery vs. Payment)則是指買方獲得證券、賣方收到資金的過程。全球主要市場的交割制度因監管框架、技術水準與市場成熟度而異,其間的差異,對流動性、風險管理與投資者行為,都有巨大的影響。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美股結算日的重大變革,不太有人注意到,但此事至關重要。

T+○制度,即當日結算,能提升市場的流動性,加速公允價格發現。T+○制度鼓勵高頻交易,量化交易投資可透過算法,實現每秒數百筆操作,但散戶則面臨技術與資金劣勢,造成市場的不公平。這種結算制度,對金融機構的科技要求極高,更對金融監理單位造成極大的挑戰。T+○助長短線投機行為,導致市場波動加劇,世界主要股市皆不採納。

T+2 制度,交易後兩日結算。這種制度在歐洲與亞洲市場被廣泛採用,台股也自民國九十八年二月起採用,其特點是穩健但資金使用效率較低T+2 為結算機構與投資者提供了更長的緩衝時間,降低了操作失誤的可能性。這個制度鼓勵長線投資者,因為交易頻率低,資金使用效率並不是主要考量。但是,T+2 限制了資金的快速流動,影響市場活躍度,特別是在網路盛行、資訊即時的高波動環境下,投資者無法及時調整倉位。並且,T+2 結算周期較長,增加了交易對手違約風險與市場波動風險。在市場劇烈波動時,投資者可能因無法及時結算而蒙受損失。

T+1 制度,即隔日結算,這個制度在效率與穩定之間取得了平衡,被許多市場採用。美國做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長期也是使用 T+2 制度的,但自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五月起,將結算周期從 T+2 縮短至 T+1旨在降低市場風險暴露的時間、加速價格發現、降低交易對手風險、提升資金效率。美國結算制度的改革也激勵了歐盟,近來為了與美國資本市場對接,歐洲各主要股市對 T+1 制度的討論,亦甚囂塵上。

交割制度是資本市場的隱形骨架,其設計需在效率、風險與公平性間取得平衡。T+2T+1 的演進,不僅是技術升級的體現,更是市場成熟度的標誌。未來,隨著金融科技與監管智慧的融合,全球市場將邁向更即時、更透明的交割生態,為投資者創造更公平的競技場。

台股 T+2 結算日,早已駕輕就熟,現今的台股已非昔日阿蒙,不論從上市櫃的公司數量、成交量、法人交易占比、國際化程度、產業廣度、各種新商品的引進速度等,加上近幾年來的當沖交易頻繁、結算機構的能力提升、監理手段日趨熟稔等,全面性的長足進步有目共睹。在顧全資金效率與風險控管下,主管機關也心知肚明,全球市場正朝著縮短結算周期邁進,台股也該跟隨潮流,不進則退,理當奮進以與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