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瑞士信貸風波給金融業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083/web/

◆  聯合報社論/疫苗政策除了阻擋和畫餅,還剩哪招?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變成了蛇
◆  經濟日報社論/瑞士信貸風波給金融業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瑞士信貸風波給金融業的啟示


2021-05-28 02:5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瑞士信貸近十年來不時爆出醜聞。 路透


近年來,每逢著名跨國銀行傳出醜聞,就會帶起一波對金融業經營策略、風險管理與文化的檢討聲浪。但在看似痛定思痛的檢討與改革過後,仍會再爆出衝擊商譽和獲利的新醜聞。說穿了,就是不少銀行難以在對利潤的渴望,與承擔風險的適當監督之間取得平衡,遂無法記取教訓。而今年3月瑞士信貸先是受英國融資公司 Greensill 破產波及而面臨財務虧損,之後又受家族基金 Archegos Capital 遭斷頭牽連而慘賠,導致今年第1季虧損 2.75 億美元,即是一例

事實上,近十年來瑞士信貸不時爆出醜聞,諸如民國 103 年(2014年)5月與美國司法部達成認罪協議,承認協助數千位美國公民隱瞞財富和逃稅的指控;民國 105 年(2016年)12月則是對民國 94-96 年(2005~2007年)間包裝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的整批不動產貸款資產,僅抽樣10%進行實地查核,等同將大量有缺陷疑慮的抵押貸款放入該證券化資產池一事,與美國司法部達成 52.8 億美元的和解協議等事件,皆是該行過度追求獲利的實證。至於將 Greensill 供應鏈融資貸款證券化商品,以低風險的投資商品包裝出售給投資大眾,以至於 Greensill 破產後,瑞士信貸面臨30億美元財務虧損;又或是承接基金操盤人有違法記錄,投機操作的 Archegos Capital 業務,使累計相關損失近47億美元,亦如出一轍。

追根究柢,瑞士信貸醜聞不斷的主因有三:一是在追求業績成長時,不惜放低風控標準。像是每當風險管理人員對一些利潤豐厚的業務案件提出意見時,通常會被高階主管和銷售人員否決。今年3月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即將瑞士信貸信用評等展望從「穩定」調降為「負向」,並點出該公司在法遵風險管理公司治理架構方面遭受損害,將影響該公司業務及獲利能力

二是風險管理偏重制式化的風險量化指標是否合格,且對於風控人員運用時下風控技術,將市場變化、銀行投資部位、資產與負債、涉及商譽等多層面課題所彙整出的資訊,風控主管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與經驗,無法做好綜合判讀。亦因如此,即使有利用情境模式進行壓力測試,也難以評估受到外來衝擊後的潛在風險脆弱性

三是投資銀行業務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確實,瑞士信貸從一家本地銀行轉變為服務世界頂端富人及大型公司和對沖基金的全球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居功甚偉。但近期一連串影響深遠的醜聞事件,已讓瑞士信貸不得不改弦易轍。以 Archegos 事件為例,現今華爾街的各家銀行都開始加強審查對這些對沖基金客戶所提供的業務,如檢視往來客戶所連結的標的是否夠分散,一旦該標的物價格急劇波動,是否需增提擔保品補強;抑或是要求客戶重簽新的金融衍生性商品契約,藉以強化無法滿足追加保證金要求時的處理。這些作法無非是希望收緊一些給對沖基金的融資,以防範另一場 Archegos 事件的爆發。至此,瑞士信貸的投資銀行業務已難逃縮減規模的命運。

要言之,無論是遭到國際信評機構降評,還是股東對其經營缺失大表不耐,並屢屢反映在趨勢下跌的股價上(自民國 100 年(2011年)1月3日至民國 110 年(2021年)5月21日跌幅高達62.8%),都說明了瑞士信貸一味追求利潤而輕忽風險,使自身陷入困境,也難怪甫上任的董事長要公開宣示:「我堅信,任何銀行家都應該自許成為一個風險管理者。」意在挽回外界的信心。但瑞士信貸能否就此遠離逐利的巨大誘惑,並全面改革銀行的風險管理文化,尚有待時間考驗。更重要的是,瑞士信貸絕非個案,它是金融業穩健經營與否的一面鏡子,正映照著眾多銀行在追求利潤管控風險之間的種種矛盾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變成了蛇


2021-05-28 02:5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台辦表達願意提供台灣新冠疫苗後,在網路上飽受大陸民眾批評。(截圖自胡錫進微信)


伊索寓言裡有則家喻戶曉的寓言「農夫與蛇」,被大陸網友拿來當成反對提供疫苗給台灣的理由。台灣疫情擴大,國台辦兩度表示願意提供大陸疫苗,卻被台灣一口回絕。熱臉貼了個冷屁股,陸網友更加火冒三丈!

寓言情節大意是,一個農夫寒冬裡見一條蛇快凍僵,於是將它揣在懷裡焐暖。未料,蛇甦醒後竟反咬農夫一口,農夫死前覺悟,是自己愚蠢才遭此結局。大陸網友以農夫自喻,警告勿蹈覆轍;而我們卻不能不思考:台灣的形象何時竟變成了蛇?

陸學者在陸媒《今日頭條》做網調,徵詢大陸應否提供疫苗給台灣?竟有超過八成五表示否定,驚人的一面倒。中共黨報環時老總胡錫進在微博替國台辦緩頰,網民卻跑來撻伐,除譏國台辦為跪台辦」,還升級為台灣省駐京辦台獨的中國根據地」,酸度和憤怒均已破表

這種反應,實非意料。去年以來,台灣一路禁寄口罩、堵小明、稱武漢病毒,藉著人家苦難進行仇恨動員。至今,陳時中還冷冷地說;「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試問,誰能對這種赤裸裸的惡意平心靜氣?

台灣當然也有委屈,比如共機持續的恫嚇,就絕非善意。但國家生存不是兒戲,在別人傷口上撒鹽又算哪招?兩岸競飆仇恨,敵意螺旋止不住,最後結局要誰收拾?










聯合報社論/疫苗政策除了阻擋和畫餅,還剩哪招?


2021-05-28 02:4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灣的疫苗施打率遠遠落後世界,主要是蔡政府未積極布局採購。美聯社


疫情日益嚴峻,莫德納疫苗今將送抵十五萬劑,但杯水車薪,而民眾重症及死亡率不斷攀高,連續五天已有四十餘人死亡。在此緊急關頭,政府的疫苗政策不僅還在隔空畫餅,極力阻擋地方自行採購,更冷言冷語譏嘲對岸提供疫苗的善意,或直指政治干預,持續對立態勢。對照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對援贈我疫苗的冷回應,蔡政府的疫苗願景只聞樓梯響。在這種情況下,鬆手讓民間或地方對外採購疫苗,或許是一條更可行的出路。

台灣的疫苗施打率遠遠落後世界,主要是蔡政府心存僥倖,未積極布局採購。此外,仗著先前的防疫成果,以為施打慢條斯理即可度過。但五月變種病毒遍地延燒,證明蔡政府的防疫泡泡吹破,過低的接種率使國人無法抵抗病毒侵襲。如今看來,政府的防疫對策是落後的,一直停留在無疫情時的安逸心態,完全沒有因應解封的積極部署,連提高篩檢能量及更新急救的知識都完全怠忽。一年多來,指揮中心是安於溫水的青蛙,而今則是民眾驟然被滾水燙傷

蔡政府處理疫苗的態度,也是威權而傲慢的,自以為擁有無上的權力可以支配人民的生死。也因此,中央分配到各縣市的疫苗因總量不足而不敷所需,待地方發出告急請求,立刻遭到陳時中的駁斥。一個失職的政府,還表現出如此高高在上的傲慢態度,心中還有任何以民為念的責任感嗎?

半個月前,即有立委提出「地方自行採購疫苗」的建議,衛福部的態度卻一變再變。一開始,陳時中說「只要依法申請,並未禁止」;後來改口,說「以中央採購為宜」,近日更稱疫苗採購「由指揮中心負責」,蔡總統也公開附和。問題是,中央的採購失能且延宕,已圖窮匕現,難道要把全民健康都拖下水嗎?

目前南投縣已率先提出申請自購疫苗,金門也將跟進,其他縣市也可能加入。此外,鴻海集團的郭台銘,也傳出願意洽購疫苗。然而,執政黨為了阻擋民間自購疫苗,竟發動一波波造謠行動,將南投意欲購買的輝瑞/BNT疫苗形容為「瑕疵品」、「即將過期」、「是大陸復星加工製造」。這波攻勢,由綠委王定宇結合網紅帶頭,加上行政院中辦執行長蔡培慧綠營新北議員戴瑋姍等配合,用口水把輝瑞疫苗炮製成陸製」。黨政高層更餵養「復星欲售台疫苗是為了分化民心」等資訊給親綠媒體,蔡總統亦再度宣稱輝瑞疫苗採購案之所以破局,是因為「中國介入」。種種操作,都是要操弄反中情緒,將地方政府採購輝瑞疫苗之事徹底抹紅。

這些攻擊,完全禁不起事實檢驗。去年衛福部與東洋談判輝瑞疫苗時,衛福部即說過該疫苗沒有「中國疫苗」問題。進一步看,若政府果真能提供足夠且有效的疫苗,地方何需自己另花心力去搶購?包括蔡總統宣稱六月底將有二百萬劑疫苗到貨,八月底另有一千萬劑疫苗可到手;數字看似不小,但從政府近半年的宣示一再跳票,現在疫情大爆發,而民眾沒有疫苗的保護,這筆帳究竟要如何算?

而且,蔡英文所稱八月的「一千萬劑疫苗」,是包括僅完成二期臨床的本土疫苗。對此,醫師出身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即嗆稱,若要等到八月打國產疫苗,等於把「國運」賭在不可知的期望上,「會死傷慘重」。蔡政府千方百計要阻止地方採購國際證明有效的疫苗,卻把所有希望押在未完成品的本土疫苗上,這算什麼理性思考其背後的政治及利益糾葛到底多深,外界實在很難想像

陳時中昨天又丟出了一段和 BNT 協商未果,背後有政治因素的疑雲,但這個政府如果以疫情、人命為優先考慮,事情早在東洋代理時即解決,何以延宕成目前的窘境?

疫苗是全民性命交關之事,蔡政府若為了政治與利益而牽拖阻滯,那就不只是失職,而是謀殺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後疫情時代:校正治理 回歸良善


◆  買疫苗救命 水貨更安全?
◆  端午節後送瘟神?
◆  沒上工沒收入 口罩成奢侈品…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後疫情時代:校正治理 回歸良善
◆  面對疫情焦慮 生活中常保「玩心」
◆  疫苗急需 政府別再拖
◆  畫中有話/萬全準備 國王新衣?
◆  居家辦公 換位思考同理孩子
◆  我是機師 我奉公守法…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後疫情時代:校正治理 回歸良善


2021-05-28 04:45  聯合報 /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改採遠距上班。路透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所有人心情都隨著確診數字七上八下。此刻的關鍵動作就是減少移動,進行分流與遠距上班。

遠距上班非人人可得。以美國為例,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美國時間使用調查顯示,只有四分之一勞工可在家工作,主要是金融服務、資訊業及會計、法律、企管等專業和商業服務相對的,中低階級最容易受企業倒閉或無薪假威脅。收入落在最後廿五%的,只有九%表示可在家工作;收入屬最高廿五%的,在家工作比例六十二%。如此差異,透露職場階級的殘酷。

其實遠距上班並不輕鬆,相信很多人超有感:工作和生活界線模糊反而常工作超時。微軟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調查全球卅一個市場,疫情下遠距工作,會議暴增一四八%,單月電郵量增四百億次,工作軟體傳訊數量多四十五%、文件量增六十六%

隨時都在上班,午休悄悄消失了,訊息、郵件叮噹響…遠距上班究竟是福利,還是疲勞轟炸?這時不免要倡議一下ESG。

ESG 是由聯合國全球契約於民國 93 年(二○○四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環境保護,如溫室氣體排放、水及汙水管理、生物多樣性等環境汙染的防治與控制;社會責任,是與產業利害關係人有關的責任指標,例如客戶福利、勞工關係、公正的勞工政策、員工的健康安全;以及公司治理,諸如商業倫理、競爭行為、供應鏈管理等,與維繫公司穩定度及聲譽相關的作為。

新冠疫情橫掃全球,各界紛紛要求企業審慎面對員工的健康與福利。這也讓以往評量企業是否善盡社會責任的 ESG 指標,重心漸漸從E轉到S」,期望企業能更加重視勞工權益與福祉。然而,多數企業大多消極以對,做出最低限度改善,僅以符合勞動法規為目標。

這次疫情來得又快又猛,面對防疫政策對經濟帶來衝擊,政府必須將弱勢勞工「匡列」在紓困方案內,避免企業營運受疫情影響下,把成本轉嫁員工身上。因此,勞資雙方須共體時艱,但像分流上班或異地工作安排、家庭照顧需求、無法遠距時的通勤防疫、調整遠距模式衍生管理問題…都有賴管理端以善意為前提的細緻協調和安排。想撐過疫情追求永續,就要將股東利益至上的公司治理,轉為兼顧股東、員工與其他利害關係人的「良善治理模式」。但需要政策、法規和市場的全面支持與推動。

一場疫情,促使政府和產業都必須誠實面對:社會穩定基石不只在對抗病毒,更要致力激勵共善共好,和解決問題共識,方能化解潛伏的對立危機。這是治理思維最真心的校正回歸」,更是值得把握的新轉機。















買疫苗救命 水貨更安全?


2021-05-28 04:34  聯合報 /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
新冠疫情嚴峻,蔡總統認為跳過總代理商購買疫苗,直接跟原廠進貨才是最佳選擇,違反正常國際貿易慣例。 路透


新冠疫情嚴峻,蔡總統為安撫人心,宣布已購買三千萬劑疫苗;同時解釋不願透過上海復星取得理由:「只有跟原廠洽購,才可以獲得原廠在品質與安全的直接保證跟負擔責任,來避免法律與政治的雙重風險」。蔡總統認為跳過總代理商,直接跟原廠進貨才是最佳選擇,違反正常國際貿易慣例。

總代理協議為國際貿易常見市場行銷手法,國外廠商將專利技術或特有產品研發、生產或銷售等權利,獨家授權給他國總代理商,在一定區域從事專賣商業交易。通常,為取得專門技術或知名品牌總代理權,總代理商必須付出相當費用。據聞,上海復星支付 BNT 公司八千五百萬美元授權費,並投資其五千萬美元,此為取得總代理權的對價。因此,台灣取得疫苗洽談對象,應為上海復星,否則 BNT 公司將付出巨額違約金;難怪我們向 BNT 公司要求購買疫苗,總是遭「已讀不回」。

蔡總統強調,向原廠洽購可避免法律與政治風險依據何在?法律風險而言反而是原廠取代總代理商出售會有違約責任風險。再者,有關真品平行輸入有無違反公平交易法的疑義,公平會解釋意見公研釋○○三號):真品平行輸入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第廿一條不實廣告之規定須視平行輸入者之行為事實,是否故意造成消費大眾誤認其商品來源為斷

貿易商自國外輸入已經原廠授權代理商進口或製造商生產者,因國內代理商投入大量行銷成本或費用,致商品為消費者所共知,故倘貿易商對於商品之內容、來源、進口廠商名稱及地址等事項,以積極行為使消費者誤認係代理商進口銷售之商品,即所謂故意「搭便車行為」,則涉及公平交易法第廿四條所定之「欺罔」或「顯失公平」行為。

如此而言,進口商品真正有法律風險的是,繞過總代理商向原廠直接購買的平行輸入俗稱水貨)。這一點,相信曾任公平會委員的蔡總統應該不會不知吧!至於透過上海復星代理進口疫苗會有政治風險論調,可能是怕引起中共政權統戰陰謀;不過,在此關鍵時刻,這種政治話術聽來格外刺耳。

在對抗這場全球浩劫的疫情戰爭中,政府當局倘若不能以取得疫苗為先,仍然執著於意識形態窠臼,日後引起民怨的反撲,才是防疫布局無法回歸校正的謬誤。














端午節後送瘟神?


2021-05-28 04:39  聯合報 /   王靖華/公退(屏縣內埔)
隨著疫情進入三級警戒,至少持續至6月14日,民眾出門在外,除必須戴口罩,許多人也戴上護目鏡。記者曾原信/攝影 曾原信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好像離我們很遠,義大利、法國、英國、巴西、美國等,只是地理名稱,與我們沒有關係。鄉下過著「天塌下來與我無關」生活。

這次疫情反撲,有確診者曾到過內埔街上,衛生局派員大消毒,給鄉親帶來很大震撼。這些鄉親純樸,吸取外界資訊靠民視、三立與自由時報。衛生局大動作,驚醒了他們,紛紛提出質疑「不是超前部署嗎?」「不是買好了二千萬劑疫苗嗎?」等等。

有鄉親拿去年底自由時報頭版頭輝瑞疫苗買到了」,問我「為什麼還不趕快施打?」「是不是中國打壓?」我說這要去問陳時中部長。我告訴他們,不要驚也不要慌,「政府是必要的惡」、各國政府沒有百分百的老實人,只是程度及比例而已;如果對自己有利就大肆宣傳,不利的就是假消息,要查。

新冠肺炎在古代就是瘟疫,古時稱瘟疫瘟神神有兩種,福神瘟神,福神不理祂沒有關係,祂給的這些福利我不要了總可以吧;但是瘟神不一樣,你不理它、它會來找你,被它盯上就會降災給你,怕不怕?瘟神來了,要躲瘟神很簡單,就是不要讓瘟神看到你。防疫中心要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都是很好的防衛措施。注意三個密,「密閉空間」、「密集人群」、「密切接觸」,所有傳播途徑都與這三個有關。再者說白一點,就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避免被「煞」到。

現在三級警戒延長至端午節後,在沒有疫苗情況下,百姓只能自求多福。解除人民恐懼,給與人民安心的生活環境,是政府天職。新冠肺炎好像照妖鏡、將所有牛鬼蛇神逼出原形,希望皇天垂憐!全民趕快可以施打疫苗,安全渡過此刦,政府不要再推卸責任了。














沒上工沒收入 口罩成奢侈品…


2021-05-28 04:18  聯合報 /   邱天助/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新北市)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將讓越來越多人失去工作機會。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短期內似乎沒有減緩的趨勢,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強化「第三級疫情警戒相關措施及裁罰規定」。雖然是不得不為的措施,但也將讓越來越多人失去工作機會,窮人與弱勢族群在疫情爆發下,生活處境愈發艱難,經濟不平等問題更加嚴峻。

去年當台灣還沉醉在「抗疫模範生」的美名時,失業率就曾創四年新高,達四點○七%,整體失業人口逼近五十萬大關。後來因疫情趨緩,就業人數才緩步回升。以「防疫奇蹟世界稱羨的台灣,也無法避免因禁止開業、不敢上街帶來的經濟衝擊

最受影響的往往是低階、低收入人口,包括臨時工、攤販、幫傭、司機和服務業工作人員;這些人並非公司正職員工,不上班就沒有收入。一些在餐廳、戲院、旅店、按摩或家庭清潔人員,不但工時減少,甚至被迫停工,收入中斷。

疫情顯示了弱勢家庭經濟的脆弱性,很多弱勢家庭平常每個月只靠二、三萬元收入度日,手頭毫無積蓄,生活承擔不起半點風險。沒有工作,付不起房租、三餐困頓,就連口罩都成奢侈品。「待在家」是他們生活無法承受之重,出門工作是迫於無奈。

政院主計總處去年資料,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所得最低廿%家庭(約一七四點七萬戶連續十三年負儲蓄」。這些家庭一年可支配所得僅卅五點○二萬元,消費支出卅六點八四萬元。所得次低的廿%家庭,平均每戶儲蓄只有五點一八萬元,不足以應付因疫情的經濟衝擊。

新冠疫情肆虐美國一年多,為讓窮人撐過苦日子,除了紓困賑災之外,食物銀行也發揮了相當大的功能。根據美國《消費者報告》調查,約有五千萬人使用食物銀行社區送餐服務,其中包括一千七百萬名孩童。類似情形也出現在英國,依據《曼徹斯特晚報》報導,疫情爆發後,依賴食物銀行的人增加五成。

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說,當資源不夠分配的時候,弱勢者應具有優先性。政府告誡大家不要開店、不要出門,甚至祭出禁令之時,也應想想窮人怎麼活下去。除了紓困措施以外,是否也可以「超前部署」,強化資助民間公益團體在各地成立的食物銀行,甚至透過網路申領、宅配,讓窮人也能安度這場難關。














面對疫情焦慮 生活中常保「玩心」


2021-05-28 04:45  聯合報 /   孔守謙/諮商心理師(新竹市)
用酒精消毒對抗新冠病毒。示意圖/Ingimage


新冠疫情爆發,頓時得改變生活與工作型態,日常的行動不再如以往般自由,也開始充滿對疫情的焦慮與擔憂,面對這樣的生存焦慮,心理師提供以下兩妙招,幫助你度過這不容易的時刻。

壓力的確對人有不好影響,但研究發現,若我們能保持玩心,壓力反而會變成助力。如何產生玩心呢?最重要的是「觀看的角度」,我們若能夠把現在的處境用新的角度去觀看,試著發掘出新鮮、有趣、甚至冒險、刺激等的心態與面向,玩心就油然而生。

例如,在外工作回家的家人,我們立刻對他開啟一場酒精噴射雨,想像你手上拿著水槍(但請避開臉部眼睛等敏感部位)對其大量噴灑。玩心是種態度,而不是「隨便做做」,但我們的文化似乎易把做事態度與成效綁在一起,讓我們很容易就失去了玩心。

許多人常有那種經驗,就是所謂的「大考焦慮現象」,明明平常表現得不錯,但遇到大考就失常了,因為平常可以輕鬆面對,但大考卻難以輕鬆,這樣的心態反而讓人失常。所以請試著轉變心態看看,面對困難的生活與挑戰,用一種新鮮、有趣、冒險、刺激的心態看待,也許能幫助你更發揮潛力呢!

當人們在面對壓力處境,大腦會自動分泌催產素」,這個激素不只會舒緩我們的經歷高壓的生理狀況,同時也會促使我們想去與他人靠近、尋求他人的心理支持情感交流。因此,面對壓力情境而想與他人保持連結,是身心自然的反應,悶著自己承受,反而有違身心健康。

疫情期間,我們雖然不可以有人與人之間的實體連結,但是透過網路科技的進步,我們更可以透過網路滿足人與人連結的需求。因此,可以常與朋友們視訊,不需要一定有什麼特殊目的或需求,也許就是開著看彼此吃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都會有一種心理上的連結與陪伴感。

當然,你們也可以透過這樣線上的連結,分享內心感受,甚至結合第一點的「玩心」,發展出一些網路上的互動遊戲,例如玩網路遊戲一起打怪,也可以利用現成的桌遊或團康小遊戲,例如成語接龍、比手畫腳等。

面對共同生活的家人,雖然會有緊密的實體連結,心理上卻不見得如此親密,尤其平常可能沒有那麼密集一起共同生活的家人,現在反而出現更多的摩擦與壓力,因此適度地保持心理空間,讓自己透過網路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與連結,也可幫助自己紓解與家人密集生活的壓力。















疫苗急需 政府別再拖


2021-05-28 04:41  聯合報 /   林松青/資深媒體人(新竹市)
新冠疫苗是對抗病毒的有效利器。 美聯社


行政院長蘇貞昌任台北縣長時,曾訓示所屬員工:「不要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為了啟發員工思考成功方法的動能,他邀請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到縣府演講

新冠英國變種病毒侵台後,全台均遭波及。當下最關鍵救命處方是找到疫苗,提高接種率,才能保全醫護、救治確診者、群體免疫、恢復民生運行。關鍵中的關鍵是,當下就要有疫苗,不是等到六、七、八月,是現在立刻馬上

美國官員說,台灣確診率人數都低,還在擬定派送標準亦即何時賣疫苗給台灣,並不確定。中國大陸不一樣,上海、江蘇願意捐贈(非販售)疫苗給台灣,國台辦官員還說:「捐贈何種疫苗,應該會考慮接受方意願。」也就是說要德國產的疫苗,還是大陸自製的疫苗隨你挑。

事急矣,請蘇院長向蔡總統報告,別再為買不到疫苗找理由推卸責任;應該為立刻拿出疫苗救命找方法。台灣已有幾個縣市政府和商業團體發聲,爭取政府放手,讓他們找藥商自購世衛認可的疫苗應急。

在野黨應同聲一氣,為救民命拿出辦法,染疫者康復後器官會受損的痛苦,應有人憐憫啊;如果一個政府可挽救他們時,卻要再等兩、三個月,致錯失時機,納稅給這個政府有什麼用?














畫中有話/萬全準備 國王新衣?


2021-05-28 04:33  聯合報 /   記者杜建重
記者杜建重/攝影


原是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短短兩周確診病例暴增,死亡人數亦持續增加;地方政府疾呼疫苗,但政府只會說八月底就有千萬劑。

指揮中心宣布延長三級防疫警戒,說好的「萬全準備」言猶在耳,但賣場貨架疫苗缺貨,不啻戳破國王的新衣?













居家辦公 換位思考同理孩子


2021-05-28 04:23  聯合報 /   林筱汶/服務業(新北市)
進入三級警戒後,不少企業改採居家辦公或分流上班。記者余承翰/攝影


全國停課時間延長,家長們在網路哀鴻遍野,各種瀕臨崩潰的貼圖、影片頗受認同,這波「停課不停學」儼然是家長的噩夢。因小孩未滿十二歲,我也得申請居家辦公,緊急辦好申請程序,把會用到的設備打包,搭捷運扛回家。

其實心裡是忐忑的,擔心業務有狀況或電腦有問題時無法處理,也對親子要全天候宅在家,覺得期待又怕受傷害。這才想到,孩子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焦慮不安呢?

返家後跟小孩預告,下周會跟他們一起留在家不出門。孩子們面有難色,一臉煩惱憂愁;老大說:「那我們會很想回到學校上課耶!」我抱怨不公平,因為上周爸爸請防疫照顧假,他們就沒這反應!小孩答得妙:「因為爸爸在不在家都沒有差啊!」直白地反映爸媽對小孩學習態度上的不同。且經過一周磨合,孩子逐漸能自行解決問題、安排作息,未料媽媽也要整天在家!我想,如果讓孩子們在社群上貼圖,應該也免不了痛苦萬分悲慘表情吧!

第一天居家辦公就忙著視訊,相較我一上午的混亂與緊繃,反倒孩子們從容自動地按表操課,只有在放學寫功課時,才偶爾來發問求助。

居家辦公兼照顧小孩,其實沒我想像中的可怕,加上連續幾天換位思考,我應該試著把學習標準降低,隨性自在些,以免造成親子彼此衝突。轉念一想,比較能同理孩子情緒了。














我是機師 我奉公守法…


2021-05-28 04:14  聯合報 /   林娟/華航機師(桃園市)
諾富特飯店群聚風暴持續延燒,華航機師成眾矢之的。本圖為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台灣想要當機師需百裏挑一,但現在華航機師,卻成各行各業中唯一「不是被關就是在飛」的人,其間辛酸若非親身經歷,相信誰也無法體會。

當然除掉這些痛苦,叫人最難受的是,外界始終未審先判,就把這波疫情的失控怪在我們頭上。不錯,少數同仁造成防疫破口,是不爭事實;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曾說,去年台灣就有十次社區感染,如今指揮中心也說:疫情或許在四月十幾日就有個案,而且還可能來自與華航無關的萬華地區。真叫人情何以堪!

有誰記得部桃事件發生時,陳時中說要多體諒醫護人員的辛勞?又有誰在乎我們絕大多數機組人員奉公守法,卻要揹負華航高層諾富特飯店及政府相關單位失能所導致的黑鍋?當然,我更不奢望有人體會那漫無止境的孤獨,還要忍受異樣眼光,以及幾天內因多次採檢「血淚俱下」的痛苦。

我不知這場噩夢什麼時候會結束,只求外界尤其政府有起碼的理性,那就是比照許多國家滾動式的處置依長短程航班、飛往區域疫情輕重或機組員有無施打疫苗等因素,還給華航機師亦為「一般公民」所該有的尊嚴和對待!


薛承泰/超前部署的迷思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超前部署的迷思
◆  馬凱/搶救少子危機經濟學
◆  嚴震生/冒牌貨症候群下的學者與官員
◆  陳亮恭 /猴王的手表與山洞的火影
◆  葉銀華/如何確保壽險業的財務健全性








薛承泰/超前部署的迷思


2021-05-28 04:33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變種病毒在台灣島內流竄,確診人數每日數百人,死亡人數達兩位數。圖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疫情記者會對外說明。圖/翻攝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去年此時,新冠病毒在各地肆虐,歐美國家更是哀鴻遍野;然而,台灣卻成少有的淨土,政府以第一時間將病毒阻絕於境外作為首功,「超前部署」立馬成為全球防疫模範生指標,並向世人宣傳 Taiwan can help。

還記得嗎?那時有不少確診者入境台灣還到處趴趴走,病毒卻不上國人身;此外,不論是酒店經理或磐石艦官兵,帶著病毒卻沒有發生人與人連結的後果。於是筆者呼籲,Taiwan can help應不只在告訴世人如何超前部署,而應去研究病毒難以攻陷台灣原因,這對他國的防疫才更有幫助。可惜,台灣的加零現象只被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至今沒有看到相關報告

若仔細觀察去年各國的疫情數據,至少可歸納出一個特色,亦即,當時病毒株在高溫下傳染力似乎較弱。然而,自去年九月英國變種毒株出現後,不僅傳染力提升也似乎不懼高溫了尤其今年二月印度出現了數例英國變種,情況急轉直下,不到兩個月時間已成為重災區,每日確診達數十萬人,死亡數千人。當國內不斷報導印度衛生條件落後及宗教儀式可怕群聚效應之際,強大的變種病毒已悄悄抵達國門

如果政府有所警覺,去年底就該超前部署,防範變種病毒入侵並著手因應可能的衝擊。遑論在沒有普篩的情況下,疫苗就算在當時採購,都已經慢了一拍了。令人訝異的是,當局居然在關鍵時刻沒有加強管制,而是鬆綁阻絕於境外的措施,也就是這麼巧,華航機師確診如今變種病毒在台灣島內流竄,確診人數每日數百人,死亡人數達兩位數

疫情一爆發,各界必然驚慌,居安思危瞬間變成居安式微加零也變成了加欞!每天下午兩點的報告,牽動全國同胞的心情,「今天多少確診」成為了新的問候語。沒想到,指揮中心又冒出「校正回歸」一詞,大家對確診數字的關心一下子亂了套。

其實校正回歸人口統計中很常見,例如內政部的出生統計就有「按登記」與「按出生」的報告。因為嬰兒出生與前往戶政事務所登記,兩者總會有時間落差。疫情統計又更複雜,是要按發生症狀日」、「篩檢日」,還是確診通報日一般採後者來向國人報告,最為方便若要進行分析,那麼前兩項數據就較具參考價值。指揮中心既忽略了在第一時間說明報告方式,出現「校正回歸」又剛好在五二○之後,當然會啟人疑竇。

總之,當前除了需安置與治療日增的確診者,還需積極防堵疫情的蔓延,其中設立篩檢站更是急迫。妙的是,日前金門縣政府自行設立篩檢站時,指揮中心不僅告知違法,還立即進行移除。此舉引起各界撻伐,不到兩天時間雖即校正回歸,人們對指揮中心已經失去了信任。

疫情爆發之際人們搶購相關物資,這是未雨綢繆,乃人之常情。中央面對疫情不是一向超前部署嗎?如果是因為顏色,地方超前即解讀為違規」,那是心態問題。採購疫苗也一樣,不要受困於心態,盡快開打可靠的疫苗,時間即是人命!

國難當頭,大家應團結共體時艱;誠然,中央要有威信才能指揮,但不是只要「權威」,更須「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