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只要科技廠不要電廠的民粹矛盾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731/web/ 

◆  聯合報社論/川普善變誠可慮,賴政府缺乏主見更堪憂
◆  聯合報黑白集/曹董不畏戰卻怕列台獨
◆  經濟日報社論/只要科技廠不要電廠的民粹矛盾







經濟日報社論/只要科技廠不要電廠的民粹矛盾


2024-11-13 02:32  經濟日報/ 社論
台電台中火力發電廠。 記者趙容萱/攝影


隨著各縣市積極推動 AI 運算資料中心、產業升級與科技園區的發展,電力需求持續攀升,然而,電力自給率卻成為限制地方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近期,台南電力自給率問題因九崴電廠的設置計畫再次浮上檯面。電電公會為了保障產業的長遠發展,罕見地發表新聞稿,強調若不積極興建新電廠,未來各縣市可能爆發電力自給的「保衛戰」,導致縣市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

台南市一直積極希望成為南台灣的科技產業樞紐,尤其是南部科技園區(南科),早於高雄吸引了包括台積電等眾多高科技企業的進駐。這些企業高度依賴穩定的電力供應,以維持其生產運作。然而,統計數據顯示,台南的電力自給率長期偏低,相較於鄰近的高雄市電力自給率高達153%,台南卻僅有20%的自給率。這樣的電力缺口不僅威脅到南科的日常運營,明顯也削弱台南未來作為南台灣科技產業樞紐的競爭力。若電力供應持續無法滿足需求,台南對於高科技企業的吸引力將面臨挑戰,進而影響其長期的產業發展與經濟成長。

台南地方居民對電廠設置的主要疑慮集中在環境影響、健康風險以及景觀破壞等方面。當地的抗議團體認為,工業區設置大型電廠可能會對空氣品質和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

台灣能源轉型的進程中,燃氣發電已經成為基載供電的重要支柱。日本、韓國和中國等鄰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LNG)量一直高於台灣,並且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以來進口量仍持續增長。與傳統的燃煤發電相比,燃氣發電具有更低的碳排放量,且其發電效率更高,儘管燃氣發電在技術與環保方面在現階段具備相對地優勢,燃氣電廠的設置在地方上卻屢屢遭遇反對。以九崴電廠為例,當地居民對電廠可能帶來的環境與健康影響抱有疑慮,導致計畫進度反覆延誤。這種情況並不僅限於九崴電廠,台灣其他地方的燃氣電廠或儲能電廠計畫也常面臨著類似的阻力。如果這些計畫無法如期推進,將對未來產業的穩定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對穩定電力供應的需求愈加迫切

面對日益嚴峻的電力需求與供應挑戰,反對者必須積極提出創新解決方案來提升電力自給率如果地方持續無視電力需求的現實而盲目反對工業區設置電廠,將無法滿足未來產業的發展需求

因此,地方政府應尋求在電廠設置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避免讓少數人的反對阻礙整體產業的長遠發展。透過更透明的環境影響評估和更廣泛的公眾參與機制,可以有效減少居民對電廠設置的疑慮,並促進相關計畫的順利推進。

未來綠能科技的發展充滿無限可能,地方當然可以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或是智慧電網的進步也可能更有效地減少電力傳輸中的損耗、大幅提升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效率。以丹麥哥本哈根與美國加州舊金山為例,這些城市積極推動智慧電網建設,通過靈活且高效的能源管理,並結合區域溫控技術,有效降低碳排放

台南「只要科技廠,不要電廠」的現象,是地方產業升級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典型困境燃氣發電作為能源轉型的主力,其在工業區的合法設置不應輕易地被極少數人所阻撓,尤其在缺乏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居民、產業界、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該攜手合作,透過更具體的溝通與協調,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避免陷入為反對而反對的民粹心態,而應正面地提出提升電力自給能力的規劃,以確保地方產業的永續發展,並維護長遠利益。












聯合報黑白集/曹董不畏戰卻怕列台獨


2024-11-13 04:38  聯合報/ 黑白集
被大陸列為台獨頑固分子 ,曹興誠先生(左二)今天偕律師團舉行記者會,宣告控告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和發言人陳斌華,指控兩人恐嚇危害罪。曹興誠展示中華民國護照表示,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捍衛台灣人民自決權與民主價值。 記者邱德祥/攝影


曹興誠金援黑熊學院,被中共列入頑固台獨分子制裁名單,曹董揚言將在台美兩地提告。律師說,曹董對中共恐嚇感到「害怕」,對方已觸犯刑法恐嚇危害安全罪。曹興誠的恐懼不只說說,安全人員提著防彈鋼板隨時保護。

曹董狀告國台辦主任和發言人,自稱是捍衛民主;此舉噱頭雖大,卻找錯對象。大陸懲獨廿二條出自「兩高三部」,分屬公安、國安及司法三系統,國台辦只是宣布和受理檢舉窗口。就算台北地院配合演出,也難證明中共藉司法威嚇台灣人民。曹董專挑配角提告,避開核心機關,豈非色厲內荏

黑熊學院又開活動募資,將向國際宣示決心,力抗中共武力侵台。曹興誠鼓勵他人子弟上戰場,稱「年輕人該為國犧牲」;自己卻因被列台獨黑名單擔心身家名譽受損,告國台辦恐嚇危害安全。演這齣,不怕給黑熊勇士漏氣?

曹董說,贊助黑熊學院,是為對抗中共認知作戰但他被國台辦官宣黑名單,便心生畏懼而提告,顯示大陸認知作戰得逞。黑熊學院被破防,還有募款的正當性嗎?

綠營人士被列台獨黑名單,一向視同獲得勳章。怪的是,沈伯洋卻撇清自己「不是黑熊學院負責人」,曹董則擔心受害,怨中共將他「醜化成台獨」。黑熊有皮無膽,如此展示「社會防衛韌性」,賴總統滿意嗎













聯合報社論/川普善變誠可慮,賴政府缺乏主見更堪憂


2024-11-13 04:46  聯合報/ 社論
川普日前受訪稱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生意。 美聯社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台美關係是否可能不如以往,川普是否更將台灣當成棋子使喚,在在引起國人憂慮。近日的發展,從華航傳出採購波音客機,外媒報導賴政府正考慮向美採購近五千億元軍備以展示台灣自我防衛決心,以及美國商務部下令台積電立即停售先進晶片給陸商,皆預告山雨欲來之勢。川普之變臉莫測確不易捉摸,但賴政府在外交上是否有足夠的主見鞏固國家利益,恐怕才是更令人憂慮的事。

川普與拜登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憑個人的信念與直覺行事,不在乎傳統的民主法治框架,他同時又夾帶強烈的利益動機,因此常有驚人之語和驚人之舉。以其睥睨一切的態度,川普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曾下令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他明年上任後可能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顯示他對美國扮演世界領頭羊的角色毫無興趣。對於台灣,他曾形容中國就像白宮橢圓辦公室的「堅毅書桌」,而台灣就像桌上一支筆的「筆尖」。由此可見,台灣在他心中的分量微小。

一旦認清了川普的作風以及他的世界觀,台灣對於未來四年台美關係的本質和現實,也就不必存有太多幻想。川普對台灣的態度非常明白: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生意,台灣也必須向美國繳交更多的保護費,這些都是台灣要付的代價。至於支付了保護費後,能不能換得美國出兵保護台灣的承諾和行動,川普可一次都沒有鬆口說「會」。事實上,就連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在大選中對此問題也始終避而不答。可見,「交保護費」與「美國出兵」,完全不能畫上等號。

然而,最近傳出華航將花費近廿億美元採購十架波音客機,以及賴政府擬以五千億元採購美國神盾級驅逐艦及戰機等武器,都被說成是在向美國「交保護費」。率先報導的外媒如此解讀,國內的評論也都同步跟進,方向一致。事實上,川普要到明年一月廿日才正式就職,賴政府就迫不及待地將片面以為的「保護費」包好,準備雙手奉上,不會顯得太急切嗎?誰又知道,川普看到台灣如此乖順的表現,不會獅子大開口要求更多天文數字的費用?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賴政府的國防、外交人事架構並不堅實,更多是為了黨內派系平衡考量,非為國家發展防衛而布局。外交部長林佳龍本人對外交事務並不嫻熟,遑論戰略思維;而駐美代表俞大㵢,本身言行也頗多爭議。至於副總統蕭美琴,在駐美時代所經營的主要是民主黨的關係,未必能與川普的未來團隊搭得上線。最諷刺的是,賴清德上任後,先後邀請了川普任內的前國務卿龐培歐、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來台訪問,以顯示賴政府確有經營共和黨關係。但川普當選後,立刻聲稱龐培歐和海理在他的政府,「不會有角色」。由此可見,賴政府的外交投資押寶眼光多麼失準,押二錯二,全部摃龜

令人擔心的,不只是川普團隊裡的「友台派」陸續出局,更令人憂慮的,是賴政府的國安布局到底有沒有自己的主見,有沒有以台灣的主權意識及利益著眼?以台積電為例,川普選舉時指控它偷了美國的晶片生意,選後拜登政府更下令禁止它將七奈米以下的先進晶片賣給陸商。如此信口的指控以及撈過界的禁令,一再衝擊台積電的聲譽,並影響它的營運自由。問題是,賴政府對此從頭到尾唯唯諾諾,裝作事不干己,不敢為台積電置一詞。試問,台積電的利益,不是台灣的核心利益嗎?政府如此懦弱,如何保衛台灣和護國神山?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首都品牌得以大開大闔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731/web/ 

◆  賴總統 請向川普要守門費
◆  川普軍售政策考驗台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首都品牌得以大開大闔
◆  陸雙隱形戰機的軍經政意涵
◆  配合川普盤算 台續當棋子
◆  充實人文力 儲備退休力
◆  高齡快速卻慢老 你準備好了嗎?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首都品牌得以大開大闔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香港/新加坡雖超高樓林立,惟其對自然生態與文化歷史風貌之保存亦有策略大格局。郭瓊瑩/攝
自瑠公圳開蓋、建國花市再生、建啤保全創生與社子島打破防洪牆引入水都藍圖,應該不是「夢」。郭瓊瑩/攝


近來因「京華城」等相關案件之報導,整個台北首都圈無形中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受此政治現實環境之刺激,在諸多國際會議及國際友人來台參訪中,得以另類視角,再細心探索此「城市」之精髓。曾走訪過紐約的高線綠廊、巴黎的杜蒙綠色長廊、韓國的首爾路…再回首看我們每日生活的「首都」環境,不禁自問,同樣人口高密度發展的新加坡、香港…,其城市空間與市民生活品質仍得以日益精進,樹立無敵的國際級城市「品牌」。而我們熟悉的台北首都卻如此受限,是法令問題?市民認知問題?還是執政的市政首長及其團隊的視野問題?

六○年代新加坡曾經派員來台學習城市綠美化與園藝產業,而今早已跳脫六十年前的髒亂醜擠,蛻變成國際級之宜居創新綠色首都典範。香港亦因公共開放空間不足,無奈同新加坡以「填海造陸」為工程解方。惟其對文化藝術與歷史紋理及生活記憶保存亦同步推動,確也與歷史悠久的歐洲城市齊步。

試問台北首都圈之決策領導人,在此兩河匯流有山有水之大都會區,可有遠大格局之空間優化思維與機制?如何建構我們首都品牌讓市民、觀光客有居高臨下閱讀此獨特火山地景之機會?

台北東西區門戶意象推動口號喊了多年,但見天際線突變,而人與城市空間紋理之互動關係仍進展有限。南北區門戶更承載了三百多年前先人開發水圳網絡,滋養百萬人口之經濟動脈。惟今日之水圳網路斷裂了,加蓋了。南北門戶與水網及周邊郊山鏈結,可有更大膽的空間規畫?讓台北城之歷史脈絡不只停留在日治時代,更能回溯到清代之開墾源頭!

香港本島摩天高樓矗立如林,但因有七十%之水域與郊野公園綠網,小漁港小漁村依然充滿魅力與活力。新加坡有條長達十公里貫穿城市核心到南部山脊的健行步徑,中間有條優美的高架浪型橋橫跨山谷,是市民及觀光客閱讀城市地景,輕鬆漫步健行之綠廊。

大台北盆地四周,似也可有跨河串連生態跳島(如寶藏巖、蟾蜍山、圓山、劍潭)到陽明山之空中綠廊大藍圖。大台北的夜景絕不輸全球十大城市夜景,但我們太沒自信自我行銷,殊不知對一個城市品牌而言,它是一種投資少但效益超高之亮點。

近日,台北市府擬編列預算整修市政大樓,被議會視為「浪費」。作為首都行政地標,它有生命周期之限制,要追求淨零低碳,兼具生態文化特色。合理之延壽、智能化、現代化、藝術化實為必要。包括改造適意共融的市民廣場及各林蔭大道之優化,「建國花市」與瑠公圳之再生、「建啤文化園區」之創生、「社子島水都」之催生…。

期待這些大開大闔的施政得以開創出具水與綠魅力之「首都品牌」。













賴總統 請向川普要守門費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董佩芬/退休公務員(台北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研擬購買總值逾一百五十億美元(約台幣四千八百多億元)的大批美國武器,包括神盾艦及 F-35 匿蹤戰機,藉此向即將上台的川普新政府,表明加強自身國防以對抗中國大陸的決心。

但事實果真如此?筆者甚表懷疑,尤其是「表明加強自身國防以對抗中國大陸的決心」這一項,打死我們老百姓也不信。如果本身沒有信心,哪來「對抗中國大陸的決心」?

我認為台灣向美購買武器,主要是遞交「投名狀」。《水滸傳》中有這麼一故事:禁軍教頭林沖由朱貴引薦投靠「白衣秀士」王倫。王倫道:「兄弟們不知,他在滄州雖是犯了迷天大罪,今日上山,卻不知心腹,倘或來看虛實,如之奈何」。林沖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伙,何故相疑」。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賴清德的目的,是否要以軍購遞給川普投名狀?除此之外,恐還有以下幾個不能見光的事:

一、軍火生意是買賣雙方上下其手最熱門的生意,從購買法國拉法葉艦開始,到海鯤號潛艦製造,弊端叢生,錢到誰的口袋?這麼多年下來,人民幾乎已經不信官方說法。

二、以採購軍火,換取賴清德經美國本土到中南美國是訪問,或是與川普直通電話;前者可完成所謂國王新衣,毫無價值的元首外交個人秀;後者可與蔡英文八年前與川普通電話祝賀媲美。

三、當兩岸發生戰爭,為民進黨台獨高層取得保障並預留後路。

據新聞透露國安官員的話,表示相關單位和川普團隊已進行「非正式討論」,商討台灣應該採購何種武器,以展現投資國防的決心;筆者以為這期期不可!台灣位處第一島鏈最前沿的中心點、扼守中共北上南下東進的戰略要地;脣亡台灣、齒寒美國,替美國看大門安全,不但得自籌薪水,還要向美國買守門裝備,這是什麼邏輯?

至於「採購何種武器」,想必是依投名狀內容物多少,做為雙方達成共識的依據;我方則包括元首外交及電話通聯,做為採購條件納入,這應是官方放出消息以測試民意。建議賴清德總統,當川普說:「要美國協防必須付費」時,請勇敢表示:「你要保護費前,請先給守門費!」下次總統大選我投你一票。











陸雙隱形戰機的軍經政意涵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林宗達/國際軍務雜誌社社長(台北市)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珠海航展)昨日開幕,殲-35A 隱形戰鬥機首次公開亮相並進行飛行表演,正式宣告解放軍空軍進入雙隱形戰鬥機的新時代。對中國而言,這不只具有強烈的軍事意涵,且還有相當重大的政治與經濟意涵。

首先,就軍事意涵而言,目前中國是除了美國之外,可以大批量生產第五代戰鬥機(隱形戰鬥機)殲-20 的國家(俄羅斯的蘇愷-57隱形戰鬥機尚未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殲-35A隱形戰鬥機公開展示,不只使解放軍空軍進入雙隱形戰鬥機的新時代,且該款戰鬥機更是中國進一步掌控印太地區制空優勢的倍增器。因為中國已經量產超過二百架以上的殲-20隱形戰鬥機,大幅超越美國 F-22 猛禽戰鬥機的服役數量,而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重型五代機的國家。此外,解放軍更是全球擁有最多四代和四代半重型戰鬥機的部隊,殲-35A隱形戰鬥機的問世,可謂是終結美軍印太地區制空優勢之重要軍備。

其次,就經濟意涵而言,當前全球只有美國、中國與俄羅斯三個國家擁有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的科技實力,而僅有美國與中國同時擁有兩款不同的第五代戰鬥機,但中國卻是全球唯一能夠同時研製與量產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因為,美國列裝 F-35系列戰鬥機之際,F22 猛禽戰鬥機早就關閉生產線,而已停產此型戰鬥機。殲-35A 隱形戰鬥機的問世,展現出中國是立足於其經濟基礎之下,才得以挾其先進的航空科技與雄厚的工業實力,同時開發與製造殲-20系列與殲-35系列隱形戰鬥機。

此外,長期以來,全球第五代戰鬥機的軍火市場已被美國掌控近十年之久,殲-35A 隱形戰鬥機的問世,亦形同宣告美國壟斷第五代戰鬥機之國際軍火市場的終結。展望未來,不只巴基斯坦空軍會列裝外貿版的殲-35A 隱形戰鬥機,包括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埃及都是具有強烈意願採購該款戰鬥機之國家,這使得外貿版的殲-A35A 隱形戰鬥機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軍火出口獲利最多的武器。

最後,就政治意涵而言,軍售並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更有相當深厚的政治意涵。在美國壟斷第五代戰鬥機軍火市場的時代,中東國家因以色列阻撓之故,即使財大氣粗的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遭受美國制裁的伊朗等國,都未能列裝第五代戰鬥機,然殲-35A 隱形戰鬥機的出現正可以填補此一空缺,尤其是在中東局勢日益嚴峻之際,殲-35A 隱形戰鬥機出口至中東地區,更可大大擴展中國在該地區之國際政治影響力。













配合川普盤算 台續當棋子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方復權/國際貿易(台中市)


川普回鍋擔任美國下任總統,他競選時曾宣稱當選後廿四小時內平息俄烏戰爭。根據英國 BBC 報導,川普的資深幕僚藍薩接受訪問時指出,川普將實現烏克蘭和平,而不是協助烏克蘭重奪失土。還表示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如果要優先收復克里米亞失土,「那你只能自己來了」,意味美國有可能將停止武器彈藥支援烏國。

以此回過頭看川普對兩岸的政策,他應該不會允許中國併吞台灣,除了「台灣關係法」之外,川普好大喜功的個性也無法容忍。

川普曾提出若中國「進入」台灣,將祭出一五○至二○○%的高關稅;同時又宣稱台灣要交「保護費」,這就是標準的商人策略,滿口都是錢,將美國國庫裝得盆滿缽滿,讓美國再次偉大。

川普曾得意洋洋的表示,他任內沒有發生國際性戰爭,無論是否他運氣好,他在任時積極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見面,要求北韓去核化,並簽署共同協議,的確是一大創舉。

本次美國大選結果統計,川普以三一二張選舉人票,大贏賀錦麗的二二六張票,而且七大搖擺州全拿下,再加上參眾兩院共和黨也幾乎全拿,未來四年川普將是個超級總統,且沒有連任壓力和包袱。

至於台灣,從蔡政府到賴政府,持續和對岸關係冰凍,缺乏溝通,恐怕難逃當年蔡政府宣布進口美國萊豬後,卻什麼利益都沒交換到的情況;也就是雖然配合川普的盤算,大幅增加我國防支出,購買美國軍火,卻只能繼續當棋子。

天佑台灣,天佑台灣人民。















充實人文力 儲備退休力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臧國仁/退休人士(台北市)


聯合報最近幾年致力於關注「退休」議題,分從「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等五個面向推動「退休力大調查」,鼓勵社會大眾自行評估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今年進而舉辦第二屆「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邀請學者專家提供有效的退休方案,讓社會大眾參考、規畫未來人生,誠然用心良苦、觀念前衛,值得額手稱頌、鼓掌讚許。

除了上述五個面向外,未來猶可納入對「自我生命」的認可程度,姑且稱之「人文力」,意思是對自己生存價值的看法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剖析。這點對漸入「第三人生」的退休人士尤其重要,乃因若是無法釐清自我與生命的關係,老後生活勢必極易落入混亂而難掌握。

近些年來老人憂鬱症愈形增多,早已成為最令人惴惴不安的老後現象,其源頭恐都在於眾人很少自省生命意義,也極少關注如何在老後面對空蕩蕩的「未來」,久之東想西想愈發惶惶然擔心無法好好地活著,隨之引發心理不適,甚而影響生理健康,也就屢見不鮮了。

「人文力」未如上述退休力調查的「財務」或「社會連結」等面向已可量化,內涵猶待補實,但其大致上延續了一般所稱的「人文精神」,可視為「自我關懷」的能量;經常透過自省而改善外在行為,也就是從內而生的一種力量,真誠地感受「人我」之間的善的關係。

然而,正如其他「人文」領域的定義經常模糊且難言述,「人文力」恐也不易一下子解釋清楚,但這應是優點而非缺點。定義難以釐清正好提供繼續討論的空間,容許集思廣益以增其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久之就能深掘其可能意涵,屆時再來發展一些指標予以量化,當有機會。

如果人在活了大半輩子後,猶能從體悟「自我」出發,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曾經完成何事、此去又當若何,不復受到外在優勝劣敗影響,也不佇留在過去的光采顯耀,則「退休力」自當強而有力,活得充實且快樂。否則退休後若仍被外在的「財務」、「社會連結」,甚至自身「健康」牽絆而憂心忡忡,「退休力」即便及格,當也難獲高分。唯有脫離「俗事」而回歸、內化自我,方能活得快活、活得有力。

從這點觀之,「人文力」的位階,或在目前「大調查」五個面向之上。若能充實人文精神,則「財務規畫」、「社會連結」甚至「健康維護」才能全面落實。而這點恐正是迄今為止「退休力」調查所得,始終僅在及格分數之下徘徊的底因,值得深思。

「退休」在現今社會乃無可迴避的生活現象,工作再久終也還是要離開熟悉的事務與環境回歸自我,重新找到新的人生目標因而極其重要。從「人文」精神著手探索「真實的自己」,以能安定自我,進而照亮餘生,實有必要。

《莊子》〈養生主〉篇曾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即「人文力」的最佳寫照。
















高齡快速卻慢老 你準備好了嗎?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聯合報日前的「延遲轉大人 世代課題」報導,探討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各世代在生理心理方面卻都延遲轉大人,形成一個「高齡快速卻慢老」的社會現象。

古代孔子認為,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即可成婚。嬰兒潮世代,二十出頭歲就結婚了,現今的 Y 世代還有一堆人不婚不生。我朋友六十八歲未退休,家中有兩個三十幾、四十幾的孩子也未成婚。「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剩男剩女」,家有未婚孩子的朋友如是調侃自己。在以前的認知裡,沒結婚,似乎還是小孩還沒真正轉大人。就這樣,父母不老,孩子不婚,青春期延長,職涯期延長,慢婚、慢老,整個社會,像一部悠然緩慢的列車,慢慢駛著,慢慢抵達終點,而我們一直都在年輕的路上,在風景的路上。

世代可以延遲轉大人,但時間從不為誰停留。超高齡社會來襲,平均餘命延長,隨著家庭結構改變,不管已婚未婚或獨居老人,都要面對悠長變老的歲月。如何能在夕陽餘暉下,舞出美妙的黃昏曲,好好儲備退休力是必要前提。

退休力當然不是說要準備退休了,而是當條件不允許工作而必須退休時,仍有足夠強大的退休力支撐往後歲月。事實上,因為醫學進步,世代延遲轉大人,許多人外表年齡都比身分證上的年齡年輕健康,青春停駐,退休年齡也往後延遲。

說來也許你不相信,我公司老闆已經高齡八十八歲。這家公司是他最摯愛的「兒子」,一生的心血,是他白手起家打下的天下,為他累積大量財富,儘管從不缺錢,他仍不退休也永不退休。因為熱愛運動,每天爬爬郊外小山,然後進公司,處理公務,應對客戶,動腦思考決策,近九十高齡的老人依然神采奕奕,思路清晰。

公司六十八歲的大姊,是我老後的榜樣。外表看起來像五十幾歲的她,對生活充滿熱情,永遠保持年輕美麗,熱愛工作,樂觀積極,勤儉持家,每天打扮時髦,光鮮亮麗,印證世上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下班後料理晚餐,運動散步,身上有著傳統婦女的勤勞韌性,也有新時代女性的獨立自主,儘管她早已經存夠退休金,仍然活躍在職場上,不與社會脫節,第三人生精彩充實。

今年的退休力測驗,我比去年進步了一些,從五個面向「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成績來看,健康和財務方面準備較不足,因忙碌鮮少時間運動,這兩年通膨,只能開源節流,量入為出。資深媒體人高愛倫說,「人生只有退場,沒有退休」。面對超高齡社會,以及一個海嘯來襲,我願意不斷學習,吸取新知,並且讓自己健康,拒絕「老獨窮」;在緩緩行駛的每一站列車上,累積退休力,盡情欣賞人生風景,優雅自在邁向老後,當退場那一天來臨,回首來時路,腦海播放的是一首甘美雋永的人生之歌。







薛承泰/國發會預告未來的噩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國發會預告未來的噩夢?
◆  余淑美/每年100億 可為稻米產業做什麼?
◆  廖元豪/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







薛承泰/國發會預告未來的噩夢?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五。二、人口持續成長,到民國一五九年(二○七○年)會少掉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三、民國一五九年(二○七○年)老人和工作人口一樣多,都在七百萬左右,而○至十四歲小孩只剩下約一百萬,這樣的人口結構如何能永續?屆時就算是家家戶戶都有智能機器人可供使喚,那樣的「躺平社會」,幸福嗎?

今年的報告遲了近兩個月才發布,筆者認為,是因為近年來生育率跌破專家眼鏡,需要較多時間來調整參數。很可惜,這次的中推計,假設生育率為一人仍是「過於樂觀」,躺平社會應會提早到來!

台灣生育率低於一人已經數年了,今年篤定會再下滑,美國中情局何以預測台灣為一點一人,居世界最低?原因可能在於中情局為了幫世界各國排名,考慮到許多落後國家缺少四十五至四十九歲婦女的生育統計,將「生育率」定義在「十五歲至四十四歲」的範圍,比起聯合國常用的十五至四十九歲範圍窄,也因此,中情局列出的各國生育率都偏高了些。由於台灣近年來「高齡產婦」相較其他國家表現亮麗,若不計入四十五至四十九歲生育率,排名就成為世界最低,否則是倒數第二(僅高於南韓)!

排名是否最低已不是重點,而是此趨勢繼續下去,政府該怎麼辦?主責人口政策的政務委員陳時中,在報告發布後,認為鼓勵生育需要更多錢才會有效。真的是如此嗎?陳政委知道嗎?公元兩千年時,台灣生育率為一點六八人,居已開發國家的前半段,是四小龍之首。很不幸,之後即產生兩波陡降,先是民國九十至九十九年(二○○一至二○一○),第二波是民國一○五年(二○一六)至今,且比前波劇烈今年雖是年,卻會創下歷史新低,何以如此難道過去八年政府沒有砸錢鼓勵生育嗎

提高經濟誘因來鼓勵生育,可能有效,但只是短期,遑論解決問題!君不見,許多人可以不婚不育,卻不能沒有手機、網路、甚至養寵物,經濟壓力當然是原因,但不是唯一!完善的生養環境與做父母的認知應更重要,這些年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多少

且由於國人生育和結婚息息相關,結婚率偏低影響生育,也因結婚年齡後延,即使生了一胎,生第二胎的機會也變小了!況且還有高離婚率,結婚人口也明顯下降。

如何維持人口結構與數量的穩定,許多國家都在努力,但並沒有所謂的理想政策,重點在於政府有無能力預防人口危機!筆者認為,這要比處理兩岸危機簡單得多,因為後者政府難以掌控;至於人口的變化,主要看出生、死亡、遷移三個參數而已。其中尤以出生為核心,畢竟人都會走向死亡,如果沒有天災、疫情與戰禍,平均壽命即可預期;至於遷移,影響相對又更小。

假如政府重賞,一胎一年一百萬,給到五歲;即使其他補助都取消,一年後生育率會回到一以上,並且會維持幾年,但政府每年需準備約一兆元!就算是打三折給,只要年輕人拿到的錢和薪資接近,生育率仍是會回升的,但福利依賴現象必然產生,至於教養品質與職場缺工,恐怕會是更大的挑戰。

每年三千億可用於軍購、貼補台電、或催生,這要看領導人對「發展」與「生存」的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