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我國數位貨幣推動進程不宜拖延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四劑帝國,是程序正義遭竊的總示範
◆  聯合報黑白集/國際級的司法笑話
◆  經濟日報社論/我國數位貨幣推動進程不宜拖延







經濟日報社論/我國數位貨幣推動進程不宜拖延


2021-11-16 02:34  經濟日報 /   社論
發展數位貨幣的進程不宜拖延,以免影響到台灣競爭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月初央行到立法院報告數位貨幣整備進度,強調發行數位貨幣要遵循國際共識原則,還要獲得「廣泛利害關係人的支持」。央行報告等同暗示明年完成兩階段研究計畫後,還要再評估發行數位貨幣的可能性。央行對發行數位貨幣態度保守,似乎不想承擔領航者角色,只想扮演面對變局的回應人。

在網路時代,央行發行數位貨幣是遲早的事。國際清算銀行BIS)今年初便調查65家央行的數位貨幣策略,其中有56家積極研究可行性,39家進行技術驗證,更有九家已開始部署實驗。顯然不少國家央行已感受到數位貨幣的發行壓力,畢竟央行若不採取行動,民間遲早也會取而代之;臉書規劃穩定幣 Diem 伺機行動即是一例。

事實上新興國家央行因特殊環境需要已推出數位貨幣。去年10月巴哈馬落實普惠金融推出沙元Sand Dollar);柬埔寨透過日本技術協助推出 Bakong 來整合破碎的支付系統。至於數位貨幣的落地實驗更有瑞典 e-krona、中國大陸數字人民幣(DC / EP)及明年泰國預計推出的數位貨幣。

數位貨幣規劃發行聲浪四起,今年4月資誠順勢公布零售與批發類的全球數位貨幣指數,其中零售型前二名的國家已開始使用數位貨幣,泰國排名批發型第一名更是讓人驚嘆。最近香港金管局宣告測試跨境支付的「多種央行數碼(位)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泰國、阿聯、中國大陸及香港都參與其中。mBridge 計畫若能成功,將成為國際數位貨幣清算典範

對照其他國家積極推動數位貨幣,我國央行態度就顯得較為消極。數位貨幣是金融科技一環,發行目的是要能解決金融交易流程中的痛點。在消費端,數位貨幣可紓解金融資源分配及支付系統落後問題。台灣金融產業高密度的服務,導致央行緩推數位貨幣也算是合理。不過,央行還是應積極研發「可程式化」的數位貨幣發行具智能合約特質數位貨幣將有助於企業風險管理,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有幫助。

至於批發端,特別是跨境交易,數位貨幣的重要性更不言可喻。數位貨幣不僅提升支付效率,更可能顛覆當前國際清算體制。批發端的數位貨幣不僅解決匯兌無效率,更有國際政治折衝意涵。國際匯兌涉及匯款、中轉與收款等不同層次的銀行服務,整個流程不僅耗時且費用不菲。未來透過由國家數位貨幣建構的清算,就有可能淘汰早已過時的匯兌系統。

雖然以美元為主的匯兌制度是目前國際金融交易的基礎,卻也是未來國際政治爭鋒的核心。據估計目前全球約 90% 的國際資金移轉是以美元計價,美國可透過指導 CHIPS 並影響 SWIFT規範國際政經秩序,故不樂見他國以數位貨幣建立起多邊清算去弱化其影響力。然而新興國家爭取匯兌自主權已是新趨勢,我國央行自不宜採取後發策略而在金融競技場邊觀望

利用科技創新顛覆金融運作世界潮流,G20 因此提升國際匯兌效率列為優先倡議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最近公布改進國際匯兌路徑,就要求民國 116 年(2027年)底須達到75%的匯兌應在1小時內完成,零售匯兌成本更要壓在1%以內。目前看來,以區塊鏈建構數位貨幣有可能達標,其對應的跨國清算機制指日可待。我們希望央行也能以 G20 倡議為目標,投入數位貨幣跨境結算研究,徹底解決跨境匯兌痛點

數位貨幣是未來金融服務的基礎,央行應積極扛起推動重責。央行設定數位貨幣對既有貨幣政策「無害」,便應探究其在政策傳遞過程的角色;要求數位貨幣與其他支付工具「共存」,就更須明白市場運作規律。至於要求數位貨幣的「創新與效率」,本來就是央行研發初衷。總之任何對數位貨幣疑慮,央行有必要釐清,但發展數位貨幣的進程不宜拖延影響台灣競爭力












聯合報黑白集/國際級的司法笑話


2021-11-16 05:11  聯合報 /   黑白集
中國創新公司負責人向心(右)、龔青(左)夫婦捲入「王立強共諜案」,台北地檢署耗費兩年偵查,完全沒有證據,對向心等六人處分不起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年前的「王立強共諜案」,最近以向心、龔青夫婦獲北檢不起訴草草收場,政府灰頭土臉。當初炒得沸沸揚揚的「國安大案」,說穿了,就是為選舉而炒作政治案件。這也讓台灣司法再次鬧了國際笑話

此案發生在總統選戰最激烈時,但當時所謂的證據,僅憑王立強在澳洲的片面說詞。這卻讓蔡政府「撿到槍」,煞有介事地羅織,向心夫婦被限制出境長達二年;結果卻未查出任何犯罪實證。如今必須放人了事,但政治目的已遂

說是司法「再次」鬧笑話,原因在,涉嫌在台殺害女友潘曉穎的港人陳同佳出獄已二年,卻因我政府不讓他來台投案,不久前他已搬出港警的安全屋,成為自由人。蔡政府表面上堅稱,要和港府有「司法互助」才接受投案,其實無意接這個燙手山芋於是殺人嫌犯就自由了

向心案對比陳同佳案,前者明知是假案卻堅決抓人,後者是證據確鑿卻拒不辦人,背後都是政治算計。向心夫婦獲不起訴後,檢方說「向澳洲調資料遭拒」,亦諷刺至極。澳洲與台灣之間也無「司法互助」,卻不見蔡政府有隻字片語指責這是雙標還是根本無卷可調

蔡政府國安之名玩弄這兩起案件,都鬧上國際。這種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的司法笑話,會是最後一樁嗎?













聯合報社論/四劑帝國,是程序正義遭竊的總示範


2021-11-16 05:12  聯合報 /   社論
接種高端疫苗的民眾若要出國,最多可能要打滿四劑疫苗。部分專家認為沒有太大問題,但也有人坦言,全球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的國家非常少,不確定是否出現副作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被譽為「愛國疫苗」的高端,三個多月來有七十七萬人接種;但由於該疫苗僅獲四個國家認可入境,一夕淪為國際「棄兒疫苗」。為解決「高端族」的出國問題,指揮中心宣布他們可以「混打兩劑國際認證疫苗但如此一來,這些高端國民等於得接種四劑疫苗。為此,網民譏稱台灣將變成全球唯一的「四劑帝國」;至於人體承受四劑不同疫苗的副作用如何,政府則稱還在研究

愛國手臂」淪落為「四劑公民」,並不是一個輕鬆的玩笑或無心之失,而是政府連續的離譜決策所鑄成。其源頭,始於蔡政府標榜的「國產疫苗召喚,以為民粹或愛國光環可以壓倒科學理性,導致官員和專家不斷對高端放水護航;從而使國民在「愛國心」驅使下,接種了這支疫苗。如今,政府只能讓他們加打兩劑其他疫苗,以示彌補;但這些人被高端貽誤的時光和信任,也只能自己默默吞下了。

高端泡泡」的形成始於蔡總統的積極吹捧帶頭施打,其間穿插著衛福部官員和醫療專家小組的各色曲意護航,到了手段惡劣、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程序正義遭到竊取:理應扮演把關角色的行政官員和醫療專家一味聽從政治指令放棄自己專業堅持,把本質薄弱的高端塑造成全球第一支使用免疫橋接」的疫苗,完全略過第三階段臨床試驗。正因為這樣嚴重程序缺陷高端迄今沒有受到國際承認

回顧高端疫苗取得政府承認的過程,每個轉折都充滿政治扭曲和私心,到了不顧吃相的地步五月底,正值華航/諾富特及萬華疫情在台擴散的高潮,每天有十多人染疫身亡;國內僅少數 AZ 疫苗到貨,民眾為國內疫苗不足議論紛紛。衛福部卻在此時,與尚未進行三期試驗的高端簽下五百萬劑的採購合約,每劑高達八百多元。與此同時,衛福部也先一步安排一批「免疫橋接派專家進入專家會議,為高端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部署護航

六月初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因憂心疫苗審查委員會無法維持獨立性,憤而辭去審查委員之職。其後數日,美國食藥局FDA覆函我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稱「免疫橋接」的科學地位未定,並不可行,等於打臉高端。然而,衛福部專家會議仍於七月中高票通過高端疫苗的授權製造,將高端疫苗推上施打枱。當天投下同意票的十八名專家,如今面對自己造成的「四劑帝國」窘境,不覺得自己有愧專業良知嗎?

事實上,當時不少輿論也曾高呼,高端的授權不應跳過正當程序,否則無法取得國際認同。但在政府的民粹操作下,這種要求服膺科學理性程序正義的主張,卻被抹黑為「唱衰」國產疫苗。另一方面,郭台銘在五月間即向政府提出 BNT 疫苗捐贈方案,卻被拖了七周,直到七月中才完成採購合約。不難想像,政府刻意拖延郭董捐購 BNT,目的就是為了護航高端;而我國疫苗覆蓋率落後,也是被此一私心所拖累。

儘管蔡政府千方百計護航高端,但全台接種高端疫苗的人口僅七十多萬人;這顯示,這支迷魂香並沒有說服太多民眾,但仍有許多人聽信了政府的說詞。值得警惕的是,在這類事關民眾健康的議題上,蔡政府都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地扭曲科學理性罔顧國際規範使整個行政體系不問是非黑白地向政治傾倒;如果我們的程序正義繼續失竊,台灣的民主還剩下什麼?

淪為四劑帝國的台灣,該想想:我們為何造就了大膽的道德竊賊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做或不做


◆  為買天然氣 需買萊豬?
◆  台豬產業榮景? 美麗的誤解
◆  應對氣候變遷 小國也要有零碳豪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做或不做
◆  教改果實…白色咖啡
◆  即使美軍協防 台灣亦成廢墟
◆  高端白老鼠冒險混打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做或不做


2021-11-16 04:29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克萊(Henry Clay;1777-1852)。圖/林一平繪



一八一二年英美戰爭,美國產生了一位我視為典範的政治家克萊Henry Clay;1777-1852)。他是美國偉大的立法者和演說家,調和鼎鼐,在南北戰爭爆發前幾十年前協調南北方關於奴隸制的矛盾,維護了聯邦的穩定。對外他屬於鷹派,一八一二年戰爭前英國封鎖美國海權,他說:「如果希望避免國際衝突,那最好放棄海洋。」美國總統麥迪遜聽了不得了,如何能放棄海權,就向英國宣戰。克萊競選總統五次都沒成功。有人為他開藥方,勸他堅持理想時也要能變通,打打折扣,不要太強硬。克萊回答了一句:「比起當總統,我寧可選擇真理。」這句話成為常被引用的政治名言。

關鍵時刻,做或不做,決定一個人是否正直Integrity)。舉個人經驗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一年多前,我參加一場重要行政職務的遴選。當時有某位教授A在選前一直要找我,感覺像是要談條件。一些愛護我的友人苦口婆心相勸,最好和某A談條件,否則這位仁兄擅長運作,對我選情不利。我想起克萊名言,斷然拒絕。我也希望能堅持言行一致,不想為討好任何人而有顧左右而言他的政治語言。這場遴選我落敗,事後某A對外放話,我不和他談,因此在他運作下,讓我落選了。我只能苦笑置之。如果這位仁兄有此威力,我也只能安慰自己,以追隨克萊為榮

第二個例子,我現在正執行科技部一個智慧物聯網的產學研發中心計畫,剛舉行計畫第一年度審查。這個計畫需要有產業的影響力,也必須以產值為計畫的成果。我選定的題目是智慧農業,要達到這些指標,找一個大客戶(大公司)來承接,是最容易的。例如有美國客戶找我們到美國建置,場域都以一百公頃為單位,成本較低、利潤高。台灣小農找我們,建置成本非常高,主要是農地面積小,只有幾分地、地點偏僻,智慧化不易。但要青農返鄉,藉由智慧系統,讓他們學習老農經驗,是最有效的方式,有助於台灣農業技術的傳承。然而小農人多、地零散,規模不夠大,我們賺不到錢在資源有限的現實下,幫助國外,較易賺錢而幫助國內小農,大概會賠錢。如何做選擇?深思之後,我們將優先權給台灣小農,雖然較辛苦且不賺錢,但自認做了有意義的事。

人往往掙扎於名利,而在做決定的過程,會漸漸形塑出個人的價值觀。我舉的第一個例子,掙扎是否接受利誘,而第二個例子,掙扎是否願意勞苦。我的經驗,甘於勞苦易,拒絕誘惑難。在人生的路上,我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有私心,遠離小人,遠離誘惑












為買天然氣 需買萊豬?


2021-11-16 04:29  聯合報 /   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參加民進黨「四個不同意 台灣更有力」公投說明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將於十二月十八日舉行「公投綁大選」、「重啟核四」、「反萊豬進口」及「珍愛藻礁四大項公投,事實上各議題都環環相扣。

針對這些議題、當今執政黨的立場是「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在此不一一反駁何以每個議題都投「不同意」與「台灣更有力」間的莫名關聯;對照於此一口號,更清楚明確的立場是「歡喜投下四個同意、展現台灣強力民意」,除呈現民眾守護自主權利、確保永續發展、珍惜人體健康、珍愛健全生態之如實意向與價值外,在此擬拆解何以一般民眾最在意的美國萊豬,政府執意在不清楚標示下堅持進口,背後隱藏美國可能會生氣的理由?

貿易向來是支撐台灣經濟的重要基石,各式產品與世界各國買賣是正常貿易行為,作為美國豬肉買家的台灣,似無理由「收購」品質不佳、有違民眾健康的美國萊豬。非僅如此,執政黨又刻意強調反萊豬就是反美豬、不買美豬猶如要和美國翻臉,且不進口萊豬就不能加入 CPTPP,台灣無法走進國際,這些話竟出自行政首長及主管農業事務首長!平常進口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台灣農業部會都想盡辦法降低、免除農業、農民、消費者的損害,現在不僅反其道而行、卻極盡所能與民意對抗、刻意扭曲、更自我矮化;依此邏輯,台灣是否不該阻礙來自世界各國不論有害或無害產品之進口,如此方可更快速進入國際社會?

買萊豬一再強調這是國際經貿問題,與美國進行貿易的國家上百個,交易的財貨與勞務更是成千上萬種,美國會在意台灣是否進口引起如此多爭議的區區價值萊豬?唯一可合理解釋美國會生氣的理由,是涉及另一個執意不更改地點的三接天然氣接收站,同時改變其他能源之來源,以使台灣未來進口更多所謂「乾淨的煤」之天然氣。

最新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之資料指出,目前美國是台灣天然氣第六大進口國,僅占台灣天然氣總進口量百分之三其他約八成主要來自卡達、馬來西亞、澳洲、俄羅斯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五個國家。世界各國為達民國 139 年(二○五○年)之淨零碳排,美國國內在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對天然氣需求初估增加約百分之卅五,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預估約略相同。

美國更看中的是占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一半的亞洲地區,台灣又占了全世界天然氣進口的第八大國家,如此更促使美國不放過台灣設定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之能源配比中,有百分之五十需來自天然氣目標之機會。因此,身為天然氣供給大國的美國,不是可由續增的出口量,就是可由不斷升高的價格賺得利頭。

民國 109 年(二○二○年)台灣由美進口三二五億美元,而出口至美為五○五億美元,台灣對美任一筆武器購入即遠遠超過台由美多賺的順差。台灣何需自綁手腳,要百姓吃萊豬又將天然氣進口由現有的數籃集中至另一籃;無能為百姓健康把關、又無力確保能源安全破蛋,毫無疑問是需讓百姓滾動式調整的執政黨!













應對氣候變遷 小國也要有零碳豪氣


2021-11-16 04:29  聯合報 /   趙萃文/空大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COP26格拉斯哥協定出爐,分階段削減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美聯社)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六屆締約方大會(COP26)已畫下句點,這次峰會我國雖未直接參與,仍在當地舉辦「台灣日活動」,蔡英文總統錄影致詞承諾:我們有意願也有能力和國際夥伴並肩合作,共同實踐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確保未來世代擁有永續環境。

氣候變遷是人類面臨之最大危機,如何加大減碳力度,可謂重中之重、急中之急。這次峰會,雖達成各國控制本世紀末之全球氣溫增幅應低於攝氏一點五度,已開發國家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前將共同資金增加一倍,協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等達成協議,各國也承諾將設立一個約台幣四一八億元基金;但真要解決問題,各國必須有實際作為,無論窮國、富國或汙染大國,均應該嚴正面對減碳承諾,以成大功。

應對氣候變遷,牽涉的不僅環保問題,包括經濟、勞動就業及國家整體戰略,除了承諾之外,更應透過法律讓政府與企業、民間聯盟緊密結合,具體實現作為,這毋寧是一個國家在面對氣候議題時該有之承擔與格局。

以丹麥為例,其預定於民國 119 年(二○三○年)達成減少碳排七十%、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成零碳排,在本屆峰會,除協助未開發國家對抗氣候變遷,並承諾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前提供廿億克朗約台幣八十七億元)之國家擔保,負責創造四十億克朗一七三億台幣)的拓展氣候變遷產業商機。

另由丹麥政府主導之抗衡地球氣候變遷研究計畫其中全球最大規模二氧化碳收集工廠在今年九月間於冰島正式運作,該工廠在滿負載下,年收集量約為四千噸約為八七○輛汽車之年排放量),收集之碳排量雖遠不敷抗衡全球暖化之需求,但能將廢碳注入地底使之「石化」,毋寧係人定勝天的大計畫中之一小步,發揮小國不落人後的豪氣風範

綜言之,近來颱風、洪水、地震、海嘯等各種類型災害頻仍,除天然因素外,亦伴隨各種人為因素,致巨災事故造成之傷害更為慘烈。在風險遽增之現代社會,人類既然無法有效控制災難不發生,與災害共存已是無法規避之事實;應對氣候變遷已跨越主權國家範疇,成為全球須通力合作之共同任務。

國人在能源使用上,不能安於逸而習以為常,節能表現須再提升,政府應研謀更積極之氣候政策,全面減碳,加速節能產業發展,提出再生能源發展願景,乃至可對國際提供之協助,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之協調統一,而不讓丹麥專美於前。













台豬產業榮景? 美麗的誤解


2021-11-16 04:29  聯合報 /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雲縣斗六)
圖為養豬場示意圖。記者謝進盛攝影/報系資料照



萊豬議題辯論,農委會陳吉仲主委稱國產豬價有史以來最高,農民未受影響,自給率大幅提升,國產豬達九成三,進口豬肉數量減少十%以上,但這些美麗數字背後的真相卻值得解析。

進口豬肉減少,國產豬肉自主率提高,主因是進口豬肉成本拉高,不再具有競爭優勢。原美國進口豬肉每公斤飼養成本僅需約五十元,因新冠肺炎和飼料受旱災影響,國際港口塞港嚴重,運輸和飼料成本大漲,使得進口豬肉幾乎與國產豬肉成本相近。

至於萊豬未進口到台灣,是因為國人對萊豬的安全疑慮,再疊加航運和飼養成本,沒有比國產豬有競爭力,各大進口商當然按兵不動。

陳主委說今年毛豬價格穩定維持在七十至八十五元間,豬價沒崩盤,豬農收益也增加,這論點頗值得商榷。今年至今毛豬拍賣均價為每公斤七十八元疫情前毛豬飼養成本每公斤約六十五元,但進口飼料原料玉米和黃豆的價格,在去年和今年因受氣候乾旱及疫情影響,船運費用增加與檢疫時間拉長,促使國際行情持續上升。

黃豆粉從年初每公斤十二.一五元來到十五.九元,漲幅近三成;玉米粉自年初每公斤六.六五元漲到十一.九元,成長八十四%,毛豬飼養成本已拉高至七十元,相對於拍賣均價七十八元,豬農成本增加,以一隻豬平均重量一百廿公斤計算,飼養七個月每頭豬幾乎只賺不到一千元,只能說是辛苦的工錢,實質獲利實在有限,並不比以往好。

農委會宣稱,國產豬肉出口量去年較前年成長九十七%,但不要忘了口蹄疫影響台豬出口的因素,基期低的出口成長率比較,意義並不大。來看看呈現在成長率數字前後的魔術和真相,去掉濾鏡會比較接近真實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為一,六八○公噸,去年我國口蹄疫拔針後,闊別廿三年的生鮮豬肉又可外銷,因此台灣出口種豬、豬肉(生鮮及冷凍)及其製品共四千餘公噸成長一.四七五倍。即使如此,生鮮和冷凍豬肉分別只有七及一,六五七公噸的極少量。

台灣成為口蹄疫非疫區後可望出口的成長榮景曇花一現,去年總出口產值二百四十餘萬美金不到七億台幣產值,和口蹄疫前台灣豬肉外銷訂單,每年最高近台幣六百億元的大好榮景相去甚遠

今年前十個月台豬產品出口共二,四五○公噸,其中生鮮和冷凍豬肉僅四及五十三公噸,和去年同期相當,但遠比去年全年總量少得多,是否會繼續頗值得關注。

而且即使去年出口大幅成長,占國產的供應量仍然有限,前年國內豬肉供屠宰的總量約為八十二萬餘公噸,出口總量只占豬肉供應量的○.二%去年共供應八十四萬餘公噸,出口只占不到五%,今年預估會下降。

顯見在開放萊豬進口下,國產生鮮豬肉出口仍有眾多問題,倘疫情結束,國際貿易恢復以往常態,未來國外豬肉進口,若無法以出口調節產量,仍會造成養豬業的重大衝擊。

巴菲特曾說:「海水退潮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在游泳」。豬農走過口蹄疫失落的廿年,現在又有萊豬叩關,未來疫情和通膨緩解後,台豬的挑戰才要開始,目前的表象且先當成美麗的誤解













教改果實…白色咖啡


2021-11-16 04:29  聯合報 /   林峰慶/國中教師(台北市)



畢業旅行查房,學生一臉困惑的問:「老師,咖啡泡出來是白色的,正常嗎?」

一看包裝,上頭寫著大大的「Coffee mate」,為師當場愣住…「這不是咖啡喔!」同學「見獵心喜」,興奮插嘴:「就和你說是奶茶了吧!」讓人哭笑不得。

如此怪誕的情節,真實發生在台北市號稱明星國中的應屆畢業生身上,反思我國的教育改革及目前正盲目推動的雙語國家政策,正是活生生的諷刺。

雙語政策讓學校聘雙語師資,教育現場於是出現學生在體育課作操時喊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變成「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但卻連 coffee mate 都不知。

猶記師大校歌的第一句:「教育國之本,師範尤尊崇」而如今我國的「根本」動搖了,被一群住在象牙塔裡的「專家學者」改得亂七八糟,再加上政客們的恣意妄為、短視近利,「別人的囝仔死未了」,一紙接一紙荒謬的公文,犧牲掉的就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的未來。國之根本的教育沒有顧好,只是在枝微末節上追求更多花稍,浪費公帑又禍國殃民。看著近期一件又一件逞兇鬥狠的社會事件,犯罪者多為年輕人,更讓人警覺:惡果開始浮現了!

希望真正關心下一代的掌權者能趕緊懸崖勒馬,不要總以「不走回頭路」來拒絕檢視教改失敗錯誤的路一直走,只會越陷越深,終至萬劫不復













即使美軍協防 台灣亦成廢墟


2021-11-16 04:29  聯合報 /   邵玉銘/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前主任委員、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前主任(台北市)
面對共軍敵情威脅,國軍第四作戰區在高屏地區舉行戰備周實兵演練,多輛雲豹甲車行駛在馬路上場面壯觀。記者劉學聖/攝影



今年二月,美國極具權威之「外交協會」,發布美國、中國及台灣一個預防戰爭的策略報告書。該書對台海危機問題分析極為深入,經過幾個重要機構討論,頗獲好評,包括美國前國防部長馬提斯等人。該書將近百頁,簡介如下,敬供國人參考。

報告書的第一部分,討論中共對台動武的三種情況。一、進攻台灣外島地區。二、中共對台灣海空交通實行隔離(Quarantine),即宣稱台灣海空域為中國主權範圍,要求出入該海空域船隻及飛機,到中共沿海港口或機場接受檢查。三、中共直接登陸台灣。該書認為台灣目前不具足夠防衛能力,必須執行五年國防提升計畫,及修改募兵制

報告書的第二部分,提出美國對台灣衝突的因應策略。此一策略包括三部分。一、在中共隔絕、包圍與進攻台灣時,美國應即運送武器及物資給台灣。假如中共攻擊這些船艦,甚至造成傷亡,責任將在於中共。二、美國可立即凍結中共在美資產,斷絕與中共任何經濟及資金來往。報告書相信中共會有同等報復行動,這即會觸發一個影響全世界財務及經濟之嚴重危機。三、美國應即進入全國軍事動員狀態。

報告書特別強調兩點:一、美國將限制台海為一局部戰爭,除非中共攻擊美國本土,美國將不攻擊大陸,以避免擴大成為一個全面戰爭(general war)。二、美國應盡早與中共展開高階層會談,將美方立場據實以告,讓中共充分瞭解,以避免最壞結果發生。

筆者對此報告書有些感觸與建議。

第一、我們必須要認知,即使美軍協防台灣,美國為避免將戰爭擴大成全面大戰,美國將不會主動攻擊大陸,所以台海之戰一旦發生,戰爭將以台灣為主戰場,無論最後能否保住台灣,台灣恐將成廢墟或血海一片。麥克阿瑟將軍對戰爭曾引用柏拉圖一句名言:「只有戰死的人,才看到戰爭的結束!」難道非等到台灣陷入血海殘壁後,國人及世人才看到台灣戰爭的結束?今日,我們不能要求國軍「我死則國生」,我們更不能讓台灣變成廢墟而苟活

第二、今日兩岸已經走向戰火邊緣,政府再繼續募兵制,實應檢討改進。今日許多國家都採徵兵制,以色列更採男女皆兵制。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近日指出,現代戰爭打的是科技戰和資訊戰,即使每年花費上千億元購買先進武器,如軍事訓練只有四個月及兵員專業程度不足,如何發揮一流戰力?

第三、今日中美雙方衝突廣泛,民族情緒高漲,但若中美發生戰爭,其原因應是雙方許多爭端無法解決,我們不希望台灣成為任何一方對他方動武之藉口。西諺有云不要成為兩隻大象打鬥之草坪,我們必須切記














高端白老鼠冒險混打


2021-11-16 04:29  聯合報 /   何邦立/醫學院退休教授(台北市)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因應民眾緊急出國需求,曾接種1劑或2劑高端疫苗者可混打AZ、BNT、莫德納疫苗,引起各界討論。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七十七萬六一二人完成高端疫苗第一劑接種,打完兩劑的為六十四萬一,六三○人。數字背後反映的真正意義為何?由於政府一路護航,以三,七五○人的免疫橋接法、第二期期中數據強行過關,給予緊急使用授權。隨後,雖說在南美巴拉圭進行第三期實驗,也僅一千人充數,完全不合 WHO 標準,只是大內宣騙騙國人。因此打了兩劑的高端疫苗,除四個國家接受入境外,哪裡也去不了!

八月廿三日起,台灣百姓在疫苗空窗期間,無奈地接受成為高端實驗場的白老鼠,迄今十一周過去一四一萬人注射接種後死亡高達卅人每十萬人死亡率為二點一人。此數據相當注射 AZ 疫苗產生的血栓副作用,有些國家因此停打AZ,何況我們是死亡數據。因此早有學者呼籲停打高端重新檢視,防疫指揮中心不聞不問,無視疫苗的安全與民眾的安危。

最後三周僅二萬人注射高端疫苗,一、二劑間差距高達十三萬人,打過第一劑的人,寧願觀望等候混打,也不敢再打第二劑的占十七%。政府不管,民眾只得自救拒打。迫於七十七萬的愛台人士,政府為其出國解套,高端可加打國際疫苗,卻也只限於有緊急出國需要者。

綠色政府一切耍嘴皮子硬拗,但國際間認證自有標準、因此此路不通。一般說,第三劑的加強針要間隔六個月。如第三、四針採混打方式,前兩針的高端不但變成白打,若其產生的抗體與混打的兩針,將影響疫苗效價與保護力,且身體是否承受得起都是問題政治可以操作,但科學是憑實證而來,疫情指揮中心不知學到教訓沒有?

高端疫苗真正的保護力,迄今未明政府不同意疫苗接種者自行檢測血中抗體濃度,玩弄權術如斯。如今為出國解套,不得已開放混打國際疫苗,亦全無把握三、四劑是否有礙健康?

十一月十五日注射疫苗後死亡一,○七五人,遠超過染疫死亡八四八人,本就是諷刺。無論染疫死亡或注射疫苗後身故的補償問題,迄今未論,不能拖著不顧。

真正的國產疫苗還有一家,就是經濟部投資四十%聯亞公司因疫情指揮中心的掣肘,變成高端疫苗的墊底,這家對生產疫苗有經驗的廠家反成輸家它的申訴案,石沉大海。政府早已預付了聯亞疫苗款項,都是民脂民膏,況且還有四千位受測者前途未卜,是否也該提攜聯亞一把。


王正方/維持現狀需要智慧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維持現狀需要智慧
◆  朱宗慶/探索新可能 文化與科技跨界更邁前






王正方/維持現狀需要智慧


2021-11-16 04:29  聯合報 /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蔡英文總統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暗示美軍派員在台活動。擷自CNN



這個國家」的總統在 CNN 訪問節目中承認,有美軍在台灣,數量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多。不久前有記者問美國總統拜登:「如果中共出兵,美國是否會協防台灣?」拜登的答覆是:「Yes, Yes。」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絕對有能力捍衛台灣。」

美國現役軍人在台灣出沒,早是大眾心照不宣,不便明說的公開秘密。現在執政者大聲地將它講出來,所為何來?某評論者的看法:如今當局非常有自信,認為「對岸不會打、美國必來救」。

已經準備好迎接戰爭,要玩一翻兩瞪眼的遊戲?這是絕對違反台灣民意的作法;數十年來做的大小民意調查,都有七、八成的受訪者,贊成兩岸維持現狀。因為海峽一旦發生戰事,不論勝負,台灣必然是受到摧毀性災難的地方。

對岸是否「不會打」,誰也說不準。戰爭爆發了就算山姆大叔說過:Yes、Yes,他們果真會說話算話,一定出兵嗎?數月前美軍陡然撤離阿富汗,狼狽到慘不忍睹,山姆大叔出爾反爾的許多紀錄,見諸史冊。

無論是誰造成兩岸兵戎相見,都罪不可赦。如果戰後是「分久必合」的結局,當下的執政集團立即喪失坐享權位的那份愜意舒服、威風八面,高高在上的當權者(無論是那一黨的),他們應該是最喜歡「維持現狀」的了。

民國 60 年(一九七一年)季辛吉潛往北京,促成次年尼克森總統訪華,美中簽訂上海公報。公報中明言美國奉行「一中政策」,認知(acknowledge)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與台灣斷交前,台美簽署「台灣關係法」,該法案對於美國是否出兵協防台灣,語焉不詳。這是季辛吉教授著名的「模糊政策」,在最關鍵的地方含混其詞,也都可以交代過去

五十年過去,拜「模糊政策」之賜,海峽兩岸維持現狀,雙方經濟蓬勃成長,貿易額年年遞增。台灣民眾看得很清楚,是這個「模糊政策」為大家帶來了「小確幸」。

處理兩岸關係萬不可剛愎自用,失去理性的比硬比狠。季辛吉推動「模糊政策」五十年,成果卓著證明是個智慧之舉。執政者應小心呵護這個維持現狀的局面,同時繼續享受掌握大權的幸福滋味!為何弄到局勢緊張人人自危,在戰爭邊緣遊走?

有人指出,以強硬態度處理兩岸關係,為的是大力凸顯「台灣意識、去中國化」等神主牌,以便吸取新世代選票。然而選舉時祭起神主牌來用用就好,執政後必須要在持續「維持現狀」方面下工夫,否則台灣現有的「小確幸」危在旦夕。

對岸從來沒有排除以武力統一台灣的選項。有一說:山姆大叔已拋棄模糊政策,逼中國大陸對台動手,美國準備在台灣打一場可控的區域非核戰爭,不擴及美國本土,到時候亞洲發生金融恐慌,大量資金流至美國重返亞太的目的達成,重振世界霸權聲威。「美國第一無比重要,台灣只是美中博弈中可以犧牲的棋子,寶島的安危不在全盤戰略考量之內。

如果他們在這個家園以現代化武器一較高下,台灣遭受到的災難萬劫不復。

政客說愛台灣如順口溜爭權奪利向對岸放狠話;他們從不思考最緊要的任務:運用智慧避免這場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