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經濟/國家競爭力評比凸顯投資環境惡化

.聯合報社論..新政府權與錢的試煉才要開始
.聯合報黑白集.看蔡英文如何對弈
.經濟日報社論.國家競爭力評比凸顯投資環境惡化







經濟/國家競爭力評比凸顯投資環境惡化


2016-10-04 03:26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2016年全球144個接受評比國家的競爭力排名。今年台灣是第14名,比去年上升一名,低於新加坡和香港,仍然高於日本、韓國與中國大陸,所以整體看起來台灣的國家競爭力還算不錯。但是,如果仔細看其中細項指標,就可以發現其實有一些指標的分數是大幅滑落的,我們建議政府部門應該針對表現較差的指標立即進行檢討並提出改進之道。
大致來說,WEF在建立指標時,把指標分兩大類,一是由每個國家固定的經濟統計表現來決定,可稱之為硬指標,包括經濟成長率、投資成長率、出口成長率等,這些指標每年的變化不會太大,影響國家競爭力有限。
另外的指標,則是由WEF直接去詢問在被調查國家投資的外商,由外商給予主觀評分,包括政府的貪腐情況、政府遵守法律及協助外商投資的情況等。由於這是主觀評分,因此只要政府有一些地方令外商不滿意,則可能把這些指標的分數打的很低,而導致國家的競爭力評比急速掉落;反之,如果被調查國家的政府能儘量配合外商的需求,提供外資投資上的便利,就可以得到較好的評鑑結果。其實WEF會如此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供國際大廠進行海外投資時的重要參考,因此當然很在意當地政府對於外商要求的反應。我國一方面為了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排名,一方面的確希望改善投資環境,因此在國發會設立專責單位,針對美僑商會、歐僑商會及日僑商會等,每年固定進行溝通會議,希望儘量滿足這些外僑的需求。
在今年評比的幾個分數大幅滑落的項目中,包括:第一,在政府法規鼓勵外人投資的排名,從去年的50名大幅滑落到今年的第87名,整整掉了37名。此一項目對於吸引外人來台投資,非常具有參考作用,因此特別值得重視。外人來台投資的相關法規很多,國發會應該立即與外商協會進行溝通,看看他們的需要,作為我們檢討的參考。比方說,為因應台灣技術人才的不足,在馬政府時代就特別修改港澳華僑及學生留台的相關規定,包括原來只看薪資的做法,放寬改成評點制度,讓多數想留台的港澳及僑生的大學畢業生很容易就可以留在台灣。
同樣的,馬政府也曾經試圖要把外國技術人才留台的相關法規,從原本只看薪資的做法,修改成評點制度,以放寬他們留台的可能性。但是,在今年年初勞委會召開的一場會議中,把此一規定無限期延期,讓外籍技術人員來台仍然是困難重重。目前新政府正大力推動「亞洲.矽谷」政策,吸引國外投資及企業人才來台灣也應該是重要的一環,所以建議新政府加速放寬外籍白領來台的相關規定。
其次,組織犯罪導致企業成本增加的排名,由去年的32名下滑到今年的49名,下降幅度也很大。這可能與台灣大量輸出國際詐騙集團有關,因為詐騙集團的組織犯罪近年來猖獗程度,確實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建議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面對處理。
第三,電力供應的穩定性由去年28名下滑到今年的35名,也下降了七名,這可能與新政府的能源政策有相當的關聯。新政府上任後,就一直強調2025的廢核目標;不但如此,甚至於連原先核一廠二號機歲修完成之後,行政院宣布要重新啟用,沒想到綠營中有人堅持不得啟用,結果二號機就停擺到現在。事實上,工商界也一直建言現在台灣的投資環境是五缺,包括「缺電、缺水、缺工、缺地與缺人才」,其中缺電就是最重要的一項。現在外商有同樣的擔心,政府部門也應該設法把這項政策說清楚,以減少國內外投資者的疑慮。

聯合/看蔡英文如何對弈


2016-10-04 03:26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書《習近平/大棋局》,由民進黨新潮流系的「台灣新社會智庫」領銜策劃,九位傾綠青壯學者執筆,引起注意。
綠營過去的政治論述,大多以「內視」為主,甚至只見二二八及台灣悲情;此書卻是「外視」取向,更可能是首部針對中國大陸政情的學術性著作,可謂別開生面。
尤其,當綠營檯面人物仍充斥「太陽花思維/太陽花語言」之際,此書在「學術性思維/學術性語言」的嘗試,令人耳目一新。
試看該書的若干結論:一、台灣的戰略價值在無論選擇偏向美、中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另一方的戰略失分。二、如果習近平軍事改革成功……中國軍力又具備了即使在美國可能干預之下仍足以迅速擊敗台灣的能力,台海和平必難確保,台灣真正的危機就將來臨。三、(論及十九大)對於中共而言,對台政策不單單是兩岸問題,亦是內部權力鞏固以及權力移轉過程中可運用的手段之一。
此書論及中共政權的若干內外困境,卻亦正視中國崛起的事實。最令人注意者,是據稱為現任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借名所寫的一段預言:「二○一六年國慶,可能是(兩岸)另一種互動模式的轉折點。當天蔡英文總統將發布上任以來第二份重要文告,文告內容也可能會涉及兩岸關係即將要重新啟動的訊息。」
這正是看完《習近平/大棋局》後,讀者希望看到的續篇:宣示「力抗中國」的蔡英文,將如何與習近平對弈?

聯合/新政府權與錢的試煉才要開始


2016-10-04 03:26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昨天召開「執政決策協調會議」,13人圍著大圓桌開會。參加者(從蔡總統順時鐘左起)為行政院長林全、副院長林錫耀、政院秘書長陳美伶,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建忻、姚人多、發言人黃重諺,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智庫執行長邱義仁,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秉叡、總召柯建 總統府/提供


為挽救日益下墜的聲望,蔡英文總統決定每周召開「執政決策協調會議」,由府、院、黨團、地方執政首長共同協商重要政務;昨天的首次會議,決定優先處理「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案。對民進黨而言,這除了是黨政權力結構的重要調整,也是執政能力的大考驗,更是民進黨政府是否走向威權化及財團化的試煉。
背負六百多萬選民付託,挾著國會六十八席的多數席次,蔡英文雖宣稱「我準備好了」,但上任後卻是髮夾彎不斷,內閣官員凸槌頻仍,立法院更變成凌遲對手的屠宰場,讓許多民眾失望。蔡政府民調直直落,其來有自。儘管民進黨一再將責任推給「前朝」,認為是在收拾馬政府遺留的政策爛攤;但新國會已進入改選後的第二個會期,新政府執政也已超過四個半月,這些藉口已失去支撐。試問,新的總預算案或民進黨臚列的卅二項優先法案,與前朝何干?
以民進黨團列為優先法案的《電業法》、《長照法》、乃至引發勞團激烈抗爭的《勞基法》修法(「一例一休」或「兩例」)為例,在看似冠冕堂皇的立法意旨背後,實則潛藏著太多「錢」與「權」的分配問題,都亟待權力一把抓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給個說法。
以《電業法》修正為例,其底蘊極為弔詭。若真有廉價的綠電誰不愛用,電業自由化孰曰不宜?但是,在民進黨力推此案之際,許多財團早已看中售電的龐大利益而「布下重兵」或「四處插旗」,甚至連曾經參與推動「開放台電」的所謂環保人士,都自承投入電廠的籌設。種種跡象顯示,新法一出,即將是一場「解構台電」及「電業財團化」的利益重分配大戰。若連配電義務、市場監督、電費收費率等均變相撤守,最後倒楣的將是全國人民。
《長照法》的情況亦然。長照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穩定的財源從何而來?為有別於馬政府稍早的「保險制」,民進黨堅持採「稅收制」,至少稅收是初期主要財源;依據行政與立法兩院協調會的最新結論,將由調整「遺產稅」和「菸捐」來支應。然而,遺產稅是一種機會稅,很難成為穩定的財源;相形之下,菸捐雖然收入穩定,卻存在與法律規定「專款專用」的合法性問題,故亦頗有爭議。而且,長照上路幾年後若改以保險制或政府預算接軌,這筆新增幾百億的稅捐勢將成為掌權者綁樁的大金庫。屆時,錢在手上的政府,是否願意再調降菸捐把錢吐出來?
面對勞團抗議不斷,《勞基法》該往「一例一休」或「二例」修正,七天國定假日如何解決,如何吞下自己的食言而肥而在立法院成功闖關,明天即可分曉。雖然部分綠委企圖將修法議程拖到十一月底,把今年剩餘的五天國定假日的「好康」仍留給勞工;但「拖字訣」並不是解決辦法,蔡政府終須面臨要傾向勞工或倒向財團的抉擇,拖得越久,正當性也就越弱。
錢與權的魔戒誘惑越大,在野的監督也就相對重要。問題在,上會期的《不當黨產條例》讓民進黨初嘗多數霸凌少數的快感,例如動用王金平院長時代可用而不用的「停止討論案」、「同科目併案討論」兩大利器,等於斬斷少數黨抗爭之手。何況,還有議長的「絕殺技」──動用警察權。而今淪為在野的國民黨,光是應付清算追殺即已疲於奔命,要期待它發揮監督作用將如緣木求魚,這又添加了民進黨擅權自恣的機會。
立法院新會期九月中開議,就是民進黨取得權、錢魔戒之日;蔡英文召開「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更形同把行政院長「幕僚長化」,將魔戒戴上自己之手。未來新政府將走向民主抑或更加攬權,要如何兼顧勞工權益及經濟發展,如何拿捏政策變化引發的利益分配,均操之於這少許黨政權力核心人物之手,蔡英文自當謹慎。

聯合筆記/小英總統的攻擊發起線

.防災產業 學禹學鯀救命救經濟
.政府領軍新南向 創造台灣不可或缺性
.聯合筆記/小英總統的攻擊發起線
.願景/熟齡台灣 怕三「等」公民
.推行「老人健康運動」
.溪頭橫躺族 該開罰了
.中老年的幸福安康 只在大選文宣裡?
.高教機國造 應與國際接軌
.領導者加油 擺平國球紛爭








聯合筆記/小英總統的攻擊發起線


2016-10-04 03:35 聯合報  游其昌

漫畫 季青

在民調雪崩式重挫後,蔡英文總統的動作越來越大。首先,她在致黨員公開信中,明白表示要「力抗中國的壓力」,這是在她維持現狀說後,首次明確表達要和大陸較勁的態度。其次,她主動表示定期舉行執政決策協調會議,要透過一條鞭的督軍機制,提高決策效率。
「力抗中國壓力」說,其實是在為國慶演說定調舖陳做試探,蔡總統擺明了不願理會中共「交卷鈴聲」催促下,修正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立場,也不願外界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或疑慮。既然決定不再退讓,索性把戰線拉開來,以直面中國的姿態,強調台灣要走出去,就要面對中國大陸壓力,但「困難從不會嚇倒台灣人」,她一再提醒,沒有什麼比團結的台灣人更堅強。
光是精神勝利法不管用,所以她在執政四個多月後,再次整隊,舞起了「強而有力領導」的「一條鞭」。類似會議本來就存在,扁、馬都開過,差別只在總統要「權力分享」或「權威貫徹」,顯然小英總統想到的是後者。她已經受不了決策反覆與髮夾彎政府的譏諷,反正以後彎不彎,小英說了算,這就是蔡總統面對連串政策失誤後的「承擔」,她已經承受不了民調下滑,再不就戰鬥位置,只怕會全軍覆沒。誰能料到戰鬥部隊還沒出發,就再挫一個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出師未捷身先死,這實在不是好兆頭。
蔡總統想興師的最明顯象徵,就是智庫執行長邱義仁與會。不健忘的人,都會想起三一九槍擊案時,邱義仁秘書長「啟動國安機制」時的神秘微笑;更不能遺忘他那「割喉割到斷」狠勁與處處惹戰的「烽火外交」手段。邱義仁後來把「烽火外交」正名為攻擊性外交,好鬥成性向來是外界對邱義仁「新潮流戰神」的評價,他的復出與會,正說明了蔡英文對這些日子以來決策應變溫吞無章法的不耐,「戰神」出山,當然是要做謀戰的準備。
問題是,邱義仁對付國民黨挺厲害,對付共產黨就不太高明。當年烽火外交震天價響,搶不到幾個邦交國,卻搞出被外交掮客騙走大筆公款的巴紐案醜聞,也搞到邱義仁自己惹上牢獄之災。雖經幾年解甲歸田的沉潛,邱義仁能否記取教訓,不拿國家公器為兒戲,不會置國家於險境而不自知,得靠小英總統的慎思明辨。
決策會當然不能單靠邱義仁這顆土豆仁,看起來,小英總統真是急了,急著要擺脫「憲政羈絆」,讓政府號令歸一。著急的小英想御駕親征,以戰止戰,自己先吹起衝鋒號,要帶著政府衝往最前線,小英總統這樣英勇,真的能讓民調起死回生嗎?難道她不能理解,過去政府的問題不在沒有會,在於有會沒決策,沒有統帥的正確戰略目標與方向,百萬雄師一樣會潰不成軍。真的不是不能戰,要問的是,小英總統真做好戰鬥的準備了嗎?勇敢的台灣人,真的準備好要跟著小英總統作戰嗎?

防災產業 學禹學鯀救命救經濟


2016-10-04 03:35 聯合報  周南山/中華地工材料協會理事長、台大土木系兼任教授

梅姬颱風在燕巢泥岩地區釀成土石流,造成三人死亡。泥岩地區發生土石流極為少見,燕巢泥岩地區又非土石流之潛勢溪流,乃因連續三次颱風豪雨累積的驚人雨量所致。這是個警訊:氣候變遷帶給台灣的土石流災害未來只會更為嚴重。
此外,南部的大淹水,也凸顯了傳統的河川排水缺失。大禹治水採用疏導法,其父鯀則採用圈圍法。一般認為疏導法優於圈圍法。但由台灣的經驗,單靠疏導(排水)有其限制,還必需搭配圈圍(滯洪池)才能相輔相成。大陸近年來大力推展海綿城市和透水鋪面,每個大城巿都花費數百億的預算建置海綿城市,以蓄洪替代排水,可為台灣借鏡。
過去台灣經濟只強調外銷,新政府更推廣新南向政策。但由越南河靜鋼廠台塑慘賠百億又遭數千居民抗爭,而我政府束手無策可以看出,南向政策之風險極高,不如擴大內需更為可靠。在經濟日衰、大陸觀光客日減的當下,何不投資公共建設?最近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即表示,為刺激經濟,基礎建設才應是這二、三年的主旋律。
過去提到公共建設,大家只想到新建工程,而疏於維護管理和防災。建議政府將防災產業列入發展經濟的主軸之一,有一石二鳥(以防災救生命也救經濟)之功效。防災產業包括防災型都市更新、耐震、土壤液化、土石流、落石、防洪等產業,是最好的內需產業,牽涉到工程顧問與施工、建築設計與施工、鑽探、測量、水泥、砂石、鋼鐵、地工合成材料、基礎工程、邊坡整治、水利、防震科技、植生、景觀等數十種行業。比起傳統的營建業,火車頭的功能仍在,但防災型都更可引進民間儲蓄進入市場,又讓人民安心有感,而同時可解決害災和經濟二個問題,何樂而不為?

周行一/培養創造力 從改變考試開始

.周行一/培養創造力 從改變考試開始
.盛治仁/當「真相急先鋒」在台灣
.王文華/和醒著的同學一起努力
.方祖涵/沒有虎爸虎媽的亞裔孩子
.劉維公/共事比共識重要!
.薛承泰/提升水平 守護台灣
.洪蘭/928放假之亂的啟示








周行一/培養創造力 從改變考試開始


2016-10-04 03:36 聯合報  周行一

我們都希望小孩出人頭地,想盡辦法讓子女進入好學校,因此如何能保證小孩有一個公平的入學機會,一向是決定我國教育政策的最關鍵因素。在十二年國教的改革過程中,很多不同意見的脈絡反映的是父母的共通心思:「如何能讓我的小孩有一個最好的機會進入好高中?」
其實父母要的是小孩得到好教育,但當我們把「好學校」當成是「好教育」的同義字時,父母的決策突然間輕鬆許多了。了解一個學校的教育良窳豈是簡單的工作?但是看排名選學校卻是一個非常容易的事,就像在網站上以幾顆星決定看哪場電影一樣簡單,父母只要把心思放在讓小孩能夠進入哪所學校即可,根本不必為教育品質傷腦筋,最重要的是拿到看電影的門票,電影內容已經是其次了。
當「公平」是最重要的選材機制時,最公平的方法就是台灣沿用至今的「考試」,造成每所大學的學生都非常相似,他們都是「會考試」的學生,或者更貼切地說,他們都是會練習與背誦的學生。為了「確保」公平,考試的範圍與形式也要非常確定,父母才能很容易地幫助子女準備考試,既不會有心理壓力,也感覺能力所及。
大學的選才機制決定高中生的學習方式,當考試範圍固定時,背誦與練習就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而現代世界最需要的創造力是無法這樣培養的。我有一個朋友是小留學生,在美國創業後到台灣來聘高品質的工程師做研發工作,他發現台灣畢業生與美國工程師一樣聰明,但只會聽命做事,創造力不足,缺整合能力,而這些是高價值的人才最該具備的能力。
中小學是培養創造力最重要的時候,大學當然應當嚴格訓練學生的創造力,但是沒有辦法完全彌補高中教育的欠缺。大學選才方式的改善是最有效改變高中教育的方法,由於考試仍是重要招生依據,台灣起碼可以先師法美國SAT考試的精神,重視學生的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基本上,沒有固定的教科書考試範圍,學生要培養常識、深度理解閱讀內容,並且有能力以文字分析、整合並推論。數學並不困難,重視的是基本能力,台灣數學還不錯的學生,只要看得懂英文,要考滿分並不困難。
台灣學生如果無法以重複背誦固定的教科書內容準備考試,就會強迫高中老師以新的方式教學,強調學生廣為深度閱讀、了解不同學科間的連結,例如學歷史就不能以背誦為主,要了解歷史事件的成因與啟發,與地理及文學之間的關係,由於要培養整合與推論的能力,做專題研究寫報告就會是學習的重要活動,這才是學生學習創造力,思考問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開始。
家長對於沒有明確範圍的考試一開始一定會覺得無所適從而有排斥感,但是教育的目的是希望下一代有能力解決現代的問題,對世界有所貢獻,而且當世界各國都在調整教育內涵,希望學生有創造力時,如果我們不改變,台灣年輕人仍會被這世界所淘汰。歐美的考試方法其實也是公平的,只是測驗的目的是學生的能力,而非背誦與練習的成果。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