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096/web/◆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德不配位,賴政府貪腐欺壓肆無忌憚
◆ 聯合報黑白集/「菊系」的禁臠
◆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變數可能舒緩房價漲勢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變數可能舒緩房價漲勢
2024-11-28 02:18 經濟日報/ 社論
經濟變數可能舒緩房價漲勢。記者宋健生/攝影
近日媒體以過去十年全台住宅存量增幅超過住宅戶數增幅,且以高雄、台南尤甚,因而認為台灣房地產市場已「供過於求」。事實上,這項指標過度簡化;若欲討論房價走勢,除上述供需數據外,仍需考量多重因素。
過去十年有些都會區住宅出現超額供給或需求,但所有都會區房價皆上漲。以今年第1季和民國一O三年(2014年)的第1季,十年間的住宅供需及價格數據比較,就全國而言,供過於求0.9%,但房價上漲49.9%。其中,高雄市供過於求3.3%,但房價上漲70%。其餘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則供不應求,其幅度介於1%至5.4%間,而房價漲幅介於22.5%至77%間。這顯示,住宅超額供給和房價間並無確定關係。
一般非耐久財商品,若出現超額需求,則該商品價格會迅速向上調整,因而超額需求和價格間呈正相關,但房地產並不適用此種關係。以住宅戶數除以住宅存量代表住宅需求相對供給壓力的變數,再和信義房屋提供的民國一O三年(2014年)第1季至今年第1季11個年度的中古屋房價指數進行分析,發現桃園市的相關係數為0.92,其餘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的相關係數則介於-0.91至-0.05間。這種分歧是因一棟建築物從取得建築執照,至獲得使用執照至少需要二、三年。因此,目前的住宅存量資料是基於過去幾年前對目前供給的預期。由於預期和實際有落差,故住宅價格和超額需求間的關聯性亦無法確定。
從民國一O八年(2019年)迄今,全國各都會區房價快速成長。從民國一O八年(2019年)第1季到今年第3季,全國及各都會區中古屋房價平均每年漲幅如下:全國8.9%、台北市5.8%、新北市8.2%、桃園市11%、新竹縣市17.9%、台中市10.1%、台南市12.9%、高雄市9.8%。房價上漲來自共同因素及各別因素兩類。其中,共同因素包括新冠疫情期間,央行降息1碼至1.125%,與行政院補貼受困產業及所有家戶;疫情期間資通及航運業獲得暴利;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11月生成式 AI 崛起,導致他國對我國 AI 產業需求大增;以及去年8月財政部實施新青安貸款。至於不利的共同因素,則包括央行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3月至今年6月間共升息3.5碼,以及行政院從民國一一O年(2021年)起陸續實施房地合一稅2.0、修正平均地權條例,與實施囤房稅2.0。近來國內房價大漲,顯示對房價有利因素的影響效果遠超過不利因素。
下列兩個各別因素,導致雙北之外都會區的房價漲幅顯著高於其他地區:首先,自民國一O八年(2019年)因應台商回流,政府實施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以及台積電近來的投資方案,廠商選址集中在雙北之外的都會區。其次,和其他都會區相比,雙北的土地成本占興建住宅總成本比例較高,因而房價也較高。不過,由於近來建材及人工成本上漲的金額,在各都會區間差異不大,因而雙北建商將這些成本反映到房價的增幅,會低於其他都會區。
近來國內高房價衍生出年輕人不願結婚、生兒育女的問題。不過,最近三個趨勢可能減緩,甚至逆轉房價上漲趨勢。首先,央行今年9月實施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緊縮房貸資金的程度史無前例,導致住宅成交量大減以及房價小跌。其次,全世界 AI 產業的發展可能將觸頂。近來許多專家以及歐洲央行,相繼指出 AI 資產恐泡沫化,而瑞銀及大摩最近也陸續調降台股明年展望;這是因近來美股的巴菲特指標已達嚴重超買的200%,以及S&P 500目前37倍的本益比,遠超過其16倍的長期平均本益比。最後,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預期將實施高關稅以及驅逐非法移民,會不利美國經濟成長及增加通膨,因而不利台股及台灣的房價走勢。
聯合報黑白集/「菊系」的禁臠
2024-11-28 04:45 聯合報/ 黑白集
勞動部勞發署前分署長謝宜容被疑是陳菊人馬,「菊系人馬」自清不包庇、不認識、不知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要問民進黨哪個派系近來「肇事率」最高,監察院長陳菊的「菊系」若說第二,恐沒人敢稱第一。涉及綠能弊案的陳啓昱,拔擢霸凌者謝宜容的許銘春,包庇謝宜容的政次許傳盛,都出自陳菊高雄市府。話雖如此,菊系是否會受影響,則恐怕未必。
以綠營高雄市長之爭為例,有意角逐的許銘春受霸凌案影響,出線機會大幅降低。另四名參選者中,邱議瑩之夫李永得也曾任陳菊副市長,賴瑞隆是陳菊小內閣常客,許智傑是陳菊子弟兵。許銘春出局了,還有「三保險」,影響真的不大。
再看賴政府,菊系人馬也散布各處。內政部長劉世芳、教育部長鄭英耀,政委陳金德,都是嫡菊系。更別說,國營事業酬庸菊系已是包山包海、吃銅吃鐵,陳金德、陳啓昱分別當過中油和台鹽董座。漫山遍野,都是菊系。
身為菊系最大靠山,陳菊本人坐鎮監察院,守護民進黨,更是菊系門神。陳啓昱落跑,監院不查國營事業貪腐,只查檢調、法院是否「縱放」。有這樣的「大姊大」當後盾,菊系何愁失勢?
民進黨的「菊系現象」,說是單一派系跋扈,其實也是綠營縮影。為鞏固統治,蔡政府與賴政府都離不開菊系,菊系才會視高雄市、國營事業和內閣官位為禁臠。「大菊為重」背後,是民進黨把國家當成禁臠,把政府名器當權力工具。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德不配位,賴政府貪腐欺壓肆無忌憚
2024-11-28 05:03 聯合報/ 社論
勞動部公務員職場霸凌案延燒,聯合報數位版訪談多名公務員後發現,此案只是冰山一角。圖為時代力量率民眾到勞動部抗議霸凌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上任僅半年多,人事爭議卻光怪陸離。蔡政府留下八年沉痾,接任的賴政府則是「德不配位」,搶錢、卡位、欺壓善良的末代王朝亂象頻傳,連民進黨自家人都搖頭。民進黨三朝執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綠色鐵達尼」撞冰山已現警訊。
賴政府明年文宣預算大幅擴編,要花大錢營造「政府好棒棒」的印象。但勞動部公務員之死,掀開民進黨三朝執政的鍋蓋竟臭不可聞,印證「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民進黨前立委謝欣霓感慨,當「德不配位」,懲罰絕對是又凶又猛。
賴清德標榜清廉自持,但綠營派系人馬卻非如此。前政院發言人陳宗彥和前交通部長李孟諺爆發桃色醜聞,兩人都是賴清德嫡系;台南正副議長邱莉莉及林志展涉及賄選,兩人也與賴清德關係匪淺。此外,鄭文燦在桃園市長任內貪瀆索賄、陳啓昱假藉綠能掏空台鹽、呂政璋任台灣金聯董座三日快閃、勞動部北分署長謝宜容霸凌爭議火燒連環船,在在說明綠營貪腐濫權為害之深。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如今,民進黨政府則是「一鍋老鼠屎、壞了一碗粥」。
謝宜容霸凌引爆全民公憤,堪比當年洪仲丘事件衝擊馬政府,霸凌風暴也重挫賴政權。勞動部長何佩珊處置荒腔走板,自該下台;但接任的洪申翰也飽受質疑,他聽聞霸凌事件卻袖手旁觀,現在又何德何能任此職位?對民進黨而言,「政治正確」永遠比「能力專業」重要,「用人唯才」只是笑話。
更糟的是,整個體系的內控和監督失效,淪為交相掩護。以勞動部霸凌案為例,十一月四日吳姓公務員在辦公室輕生,七日網友爆料職場霸凌,十一日新北市議員李宇翔指謝宜容是「北分署土皇帝」,十二日公務員告別式,十八日謝宜容錄音檔曝光,十九日勞動部調查報告出爐竟輕輕帶過,還稱謝宜容的怒罵叫囂「目的良善」。事實是,謝宜容是「小花媽」-前勞動部長許銘春破格拔擢,包括調查的次長許傳盛也是陳菊愛將,怎能不官官相護?這種塔綠班式的「派系正義」,迅速引爆全民怒火。
事件鬧得滿城風雨之際,賴清德和卓榮泰十三日卻在官邸召集「派系便當會議」,主題不是如何彌補霸凌漏洞,而是心心念念如何為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大選布局,如何提早初選產生人選以備戰。此際的總統官邸,竟宛如「喬家大院」。賴清德忘了,他自己八月底還曾在民進黨中常會提醒各派系「勿談二○二六」,應以推動「福國利民」政策為先;誰料一轉身,他卻帶頭找派系喬選舉。至於什麼人權、什麼弊案、什麼正義,哪比得上權力和官位來得重要?
從中央到地方,民進黨吃相難看的程度,皆更勝以往。賴系人馬除盤踞各部會要津,連國營事業、台灣金聯都要插上「賴家旗」。由於被拔官的施俊吉驚天爆料,外界才注意到缺乏金融背景、家族欠款潛逃的呂政璋,竟成總統府「舉才」的標竿。國家公器如此隨便賞賜,總統用人還能平民心嗎?
民進黨在野時批評國民黨「黨國不分」,而今民進黨滿朝盡是皇親國戚,吃香喝辣,猶有過之。其中,許多沐猴而冠者,還自以為是悍將忠臣,欺壓民眾和部屬絕不手軟。當「靠山文化」凌駕用人專業,「蔡友友」及「賴友友」前仆後繼,都想趁機撈一把。表面看來,賴總統雖大權一把抓;但細究內裡,貪腐、好色、仗勢欺人的山頭文化卻是藏汙納垢,隨時都可能衰朽不支。連「清德宗」都叫出來了,賴總統務須十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