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拚經濟整合 兩大主軸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綠能確定無法達標,台灣躲不掉缺電噩夢
◆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的閉門羹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拚經濟整合 兩大主軸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拚經濟整合 兩大主軸


2022-01-03 02:22  經濟日報 /   社論
RCEP順利生效,是2022年第一個由衰轉興的發展。RCEP是由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紐澳組成的大型整合協定,性質上主要在消除自然經貿夥伴間的障礙。路透


如同疫情後的經濟,對於區域整合供應鏈重組而言,民國 111 年(2022年)也將會是一個由衰轉興、開創新局的轉捩點。相較於五年前,世界局勢對台灣越發有利,但不等於必能收割落袋,還需台灣以成熟的心態積極爭取。

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脈絡,通常是從傳統自然夥伴之間消除障礙、深化互動開始,走向非傳統貿易夥伴的連結創造,以及建立區域性政策協調機制。民國 111 年(2022年)的亞太地區,這三個性質的整合發展都有重要的新局出現。

RCEP 順利生效,是民國 111 年(2022年)第一個由衰轉興的發展。RCEP 是由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紐澳組成的大型整合協定,性質上主要在消除自然經貿夥伴間的障礙。前年簽署後遭逢疫情,加上日韓及中國大陸與澳洲之間陸續爆發貿易衝突,外界原本認為要跨越生效門檻(東協六國、其他三國完成批准),按計劃於民國 111 年(2022年)生效多所存疑。然而這個門檻不但於去年11月就達標,而且日韓中澳都陸續完成批准,使得 RCEP 能夠在民國 111 年(2022年)第一天就生效。

第二個由衰轉興發展,是 CPTPP 擴張已經出現引力效應,除英國及兩岸外,南韓與拉丁美洲的厄瓜多也陸續宣布將申請加入,而泰國及哥倫比亞也傳出認真考慮中。CPTPP 在美國退出後曾一度前途茫茫,如今不但生效將邁入第五年,民國 111 年(2022年)亦將進入新成員大爆發時期。從現有及新成員的多元性可以發現,CPTPP 除深化現有夥伴整合外,將出現更多連結非傳統夥伴的功能。

第三個動態,則是美國宣布將於新年後啟動名為「印太經濟架構」的新經濟協定。川普於民國 106 年(2017年)退出 TPP 後,美國的印太區域政策就一直存在缺乏主軸、焦點模糊的問題。反觀中國大陸透過一帶一路、RCEP 到申請加入 CPTPP,路徑及角色反而清晰許多。民國 110 年(2021)拜登上任後第一年,印太結盟仍是以政治、外交及軍事為主,又因中國大陸申請 CPTPP 的驚人之舉而更顯躊躇不決,催生了「印太經濟架構協定。美國已經透露「印太經濟架構」是一種非傳統區域經貿協定,涵蓋議題促進恢復貿易供應鏈韌性基礎建設,展現出連結非傳統夥伴建構區域性政策協調機制為主的定位。

第四個重點,是歐盟也將於民國 111 年(2022年)啟動二個重要計畫,一是「歐盟印太合作戰略」(EU Strategy for Cooperation in the Indo-Pacific),一是「全球門戶計畫」(Global Gateway) 。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將包括永續發展綠色轉型海洋治理數位治理夥伴相互連結及安全與國防等重點,而「全球門戶計畫」則將以 3,000 億歐元預算協助各國發展基建治理架構,作為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替代選項,二者也都明顯以連結非傳統夥伴建構區域性政策協調機制為主的取向。

這四個由衰轉興的發展,對台灣都有直接的利害關係。首先,中國大陸、東協、歐、美、日、韓占我國出口超過九成,是不折不扣的傳統自然夥伴。若能消除彼此障礙,效益無庸置疑;反之若其彼此持續享有優惠,台灣卻只能繼續以第三者身分互動,衝擊也極為明顯。第二,在全球供應鏈巨變之際,美、日除了追求局部尖端製程「回岸」(Re-shoring)外,也在同步透過近岸(Near-shoring)、導向盟友(Friend-shoring)等方式改造供應鏈結構。以美歐的推動定位可知,民國 111 年(2022年)尋找、創造非傳統夥伴與新興問題的溝通協調,將成為區域整合推動重點

台灣要維繫傳統供應鏈,更要確保新夥伴關係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參與各國協調過程中維護權益。由於 RCEP 參與無望,因而民國 111 年(2022年)的主軸有二個:全力爭取 CPTPP 申請案能進入下一階段,以及全力爭取納入美國及歐盟的新印太計畫與協定成員。

台灣的製造能量供應鏈經驗,無疑在新興領域能為其他國家加分,但千萬不要誤會傳統貿易障礙就不用處理,才是台灣爭取過程需要的成熟態度。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的閉門羹


2022-01-03 02:39  聯合報 /   黑白集
元旦升旗昨天在總統府前舉行,台北市長柯文哲到場後,未隨觀禮嘉賓一同進入總統府,而是在總統府外吹冷風,獨自看三軍樂儀隊操演。記者潘俊宏/攝影


元旦升旗,柯文哲清晨準點抵達總統府,卻沒被邀入內,直接請他在廣場吹北風四十分鐘。總統府說,當時府內人數已達八十人的上限,所以沒請他進去,「請見諒」。

總統府的理由,未免掰得太瞎。第一,總統府若要管制人數,何不提前通知?第二,說醫事團體主辦,因此沒經驗;但首都是協辦單位,主辦者會不知道?第三,陳時中已取消集會活動人數限制,為何總統府卻設定八十人上限,又偏偏不放柯P 進去?

柯文哲五點多就出門,準時抵達現場,卻吃了一頓閉門羹,也引起一堆猜測。有人認為是民進黨小心眼,故意給他穿小鞋,擋他的「總統之路」。也有人認為,是醫事團體耍詐,回敬他防疫期間對指揮中心的批評和指教。說來說去,反正沒人相信「防疫需要」的鬼話;否則,為何只有他一人站在那裡吹冷風。

柯文哲今年底就要卸任,這是他最後一次以首都市長身分參加元旦升旗,卻吃了總統府一個閉門羹。不僅如此,綠營網軍還酸他「一人閱兵」的場面,說「剛好柯P 提前預習閱兵」。如此澆薄不敦厚作風,也難怪民進黨在台北市不得民心

當初柯綠交好,到後來綠白分手,一場政治大夢消散在風中。這次,柯文哲在冷風中獨自領略冷落滋味;剛剛退黨挺綠的于北辰,不知作何感想












聯合報社論/綠能確定無法達標,台灣躲不掉缺電噩夢


2022-01-03 03:02  聯合報 /   社論
波波漫畫


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是台灣能源發展關鍵轉折的一年。其一,蔡總統宣示的「民國 114 年(二○二五)非核家園」,期程正好過半;其二,今年起核能發電比重將降至十%以下;其三,經濟部正式承認,民國 14 年(二○二五)綠電確定達不到蔡總統要求的廿%目標。簡言之,台灣的「缺電噩夢」確定是躲不掉了;郭台銘先前所說「一定缺電,不要抱怨」的預言,並非恫嚇。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經濟部能源局評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綠能占發電比為十五・二七%,距離蔡總統承諾的廿%,仍有五趴的短差。這是官方機構首度承認綠電無法達標,先前經濟部長王美花稱「會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只不過是虛應故事。事實上,不必等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揭曉,經濟部原本宣示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綠能要達到十二%,結果只達到五・八%,人們已可預知跳票的結局。

簡單地說綠能發電年年落後,再怎麼努力追趕也達不到目標。然而,今年起,核電占比即將降至十%以下,而核二廠二號機及核三廠兩機組也將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前陸續除役,核電即歸零。屆時,「非核」留下的電力空缺要由誰來填補,是一個活生生的問題,但蔡政府至今仍不肯務實面對。如果核電退場,而綠能補不上來,天然氣發電也未必能達到預期的五成目標;那麼,大家就只能剉著等缺電了。

蔡政府上任以來,電力供應即一直是個軟肋。過去幾年,全台不斷發生供電吃緊、跳電、大規模停電事件。去年十二月的變電站爆炸,也與電力吃緊台電被迫降載導致系統損壞難脫干係。儘管經濟部一再聲稱,未來幾年的電力備轉容量率都在八%以上,但近年台商返鄉設廠者眾,用電大增,更加深電力短缺的緊迫。專家已預估,台灣電力到民國 112 年(二○二三年)會呈現「雪崩式走跌」,到民國 14 年(二○二五年)備轉容量率更將降到二%以下。屆時,不僅缺電成為常態,民眾將面臨無盡的「電力噩夢」。

這個問題,其實早已有跡可循。除了綠電進度嚴重遠落後外,在國際社會對企業「碳中和」的要求下,高耗能產業必須進行「減碳」。且看「護國神山」台積電購買的綠電憑證,已超過台電售出總量的九成九,綠電供不應求已是現在進行式。未來,一旦「碳中和」成為企業貿易障礙,受影響的就不僅是國內供電短缺,而是整體經濟及外貿了。

蔡政府把綠電供應不如預期的問題推給疫情,及國內經濟成長率太高;說穿了,其實是政府「計畫趕不上變化」。追根究柢,台灣的主觀條件無法與其他國家形成電網,須靠自己調度;而政府決策又無法順應情勢及時調整一味硬拗造成惡性循環。台灣地狹人稠,風場和光電場域有限,電力開發常遭質疑;在這種情況下,綠能要占廿%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跳票早可預期。

目標設定不合理的不止綠能,還包括天然氣發電。「非核家園」設定天然氣發電占比達五十%,但天然氣不僅價格高昂且運儲不易,安全存量很低;最近又被國際社會認為是造成甲烷逸散、氣候暖化的禍首,要加以節制。如此一來,台灣將面對電費上漲、無法減碳、安全儲備更短及供電不足的「四輸」結果。

蔡總統的任期只到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民國 114 年(二○二五)供電跳票責任,她將無從承擔。這點,也許是「非核家園」的期限設計最大詭異,一開始便為她預留逃脫的巧門。但對人民而言,大家已預知未來幾年的缺電記事,連政府部門都已坦承,我們還要一直朝缺電的噩夢走去嗎?


【專家之眼】民進黨大聲唱國歌 心中難道不流血?

◆  【專家之眼】竹竹合併是政治版神鬼第六感
◆  【專家之眼】民進黨大聲唱國歌 心中難道不流血?





【專家之眼】民進黨大聲唱國歌 心中難道不流血?


2022-01-03 08:18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中華民國111年元旦總統府前升旗典禮,蔡英文總統(前排右三)與副總統賴清德(前排右四)一起和出席官員與民眾一起唱國歌及升旗。記者潘俊宏/攝影



蔡英文總統1月1日發表元旦文告,針對兩岸、外交、經濟等領域提出她的施政理念。她在文告中提出的很多看法固然引發高度爭議,但很少人注意她在元旦升旗典禮中特別安排衛福部長兼防疫總指揮陳時中帶領總統府前的群眾唱國歌的政治意涵。更重要的是,唱國歌這件事也和「感謝人民團結」、「兩岸政策」、「外交政策」甚至「經貿政策」息息相關。

蔡英文「博士」是一個很會權謀算計的政治人。她指定陳時中帶領總統府前唱國歌當然是出於選舉考量。要陳時中穿白袍,則是提醒國人他是台灣「防疫成功」的代表人物。為了感念他「防疫有功」,民進黨會從民意調查與大數據作為他參選那一個縣市的重要參考依據。

對蔡英文來説,比選舉更重要的考量就是政治。民國一一O年(2021年)雙十國慶,她拋出「四項堅持」,圍繞著中華民國大做文章,擺出一副要用「中華民國」取代「台獨」的姿態。其實,她只是借「中華民國」的殼讓「台獨」上市而已。

因此,這次他利用陳時中「認真唱、大聲唱」中華民國國歌,目的就是推動她的「華獨」大計。問題是,民進黨支持者會真的認同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的國旗?

蔡英文善於說反話。她的很多政策,包括轉型正義、侵佔在野黨黨產、去孫中山化、去蔣中正化、去中國化、課綱改革等,都在分裂社會、撕裂人民感情,她卻在元旦文告中「感謝人民團結」。

台灣人民、民團、環團與在野黨再怎麼抨擊,都只是狗吠火車。所幸,從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家暴案」扯出渣男林秉樞的複雜政商關係以及「網軍之亂」,終於讓台灣人民看清民進黨在全面執政之後,在濫用權力上已經絕對地腐化,完全喪失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建黨的初心。台灣檢調單位面對權力自動矮一截,不敢深入調查,但不表示蔡英文與民進黨可以逃過人民的審判。

蔡英文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善於推卸責任或「甩鍋」。在元旦文告中,她強調兩岸雙方共同肩負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呼籲對岸防止軍事冒進,兩岸應以和平的方式,共同面對問題、尋求解方,緩解區域的緊張情勢。

她有關兩岸的談話至少傳達三點訊息。首先,她認為兩岸必須共同肩負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卻將自己民國一O五年(2016年)上任以來就推動「聯美抗中」、甘為美國馬前卒,以及民國一一O年(2021年)推出「新兩國論」導致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的責任,甩得一乾二淨。

其次,她呼籲對岸防止內部軍事冒險主義的擴張,期盼兩岸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歧見。這顯示,她擔心兩岸爆發衝突甚至戰爭。

第三,她建議兩岸共同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以緩解區域緊張情勢。此顯示,她還在痴心妄想兩岸對話或「蔡習會」。

問題是,在她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新兩國論)之後,兩岸已經完全撕破臉,再也沒有互遞橄欖枝的空間。

在外交上,蔡英文在元旦文告表示,歐洲將是我國尋求外交突破的新天地。只是台灣在歐洲的外交突破,很可能會在其他地區失去邦交國作為代價。

蔡英文在元旦文告中表示,四大公投的投票結果顯示台灣人走向世界的決心。台灣人民當然也希望我國能盡快與世界接軌,但從國際政治現實的角度來看,不論是台美之間的「雙邊貿易協定」(BTA)或是「不斷進步跨太平洋夥伴」(CPTPP)協議,台灣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最後,蔡英文民國一一O年(2021年)雙十國慶鼓勵民進黨支持者高舉中華民國國旗,但我國駐德代表謝志偉卻説他「手中高舉國旗心中在流血」,充分反映絕大多數民進黨支持者的心聲。這次陳時中帶領總統府前群眾大聲唱國歌,難道絕大多數民進黨支持者心中不會流血?










【專家之眼】竹竹合併是政治版神鬼第六感


2022-01-03 08:24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繼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逕付二讀惹議後,民進黨團昨原擬再將攸關大新竹市合併升格的地制法修正草案也逕付二讀,但遭國民黨團攻占主席台杯葛議事後撤案、付委。圖/本報資料照片



執政黨立院總召在被迫撤回《地制法》逕付二讀的政治霸凌行徑後,依然得意洋洋,自詡手段高明,能使「群魔現形」。記得幾年前,有部由紅星妮可·基嫚所主演的電影,名稱為「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故事開始,女主角帶著兩個罹患怪病、不能接觸光線的孩子遠離人群,搬至孤島療養。

雖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女主角總覺得偌大的房子裡,並不是只有她們居住而已;在陰闇的平行時空中,盤踞在房子裡的鬼魂,不時騷擾著一家人的生活。電影情節詭譎驚悚,直到最後方纔真相大白;所謂的鬼魂,是搬進大房子的新房客,而真正的鬼魂,是不甘死去、而魂魄不散的女主角與兩個孩子!

執政黨立院總召在竹竹合併事件中,簡直演活了政治版的《神鬼第六感》。

按台灣目前地方行政區域的畫分,「直轄市」一詞,早已失去意義。早期在省政府時代,北、高兩市之建制與台灣省政府同受行政院直接管轄,故為「直轄」;而今省政府層級早已虛級化,一般縣市與直轄市同受行政院直接管轄,為實質「直轄縣市」。已過時的「直轄市」名稱,早就應改為其英文名稱-「特別都會區」(Special Municipality);然近20餘年,《地制法》有10餘次修正,竟然都沒有正名,法斁而不知理也。

竹竹合併的議題喧鬧不已,真正應該認真思索的是:台灣(包括澎湖、金門與連江)區區3萬6千平方公里,共有6個「直轄市級直轄市」與16個「縣市級直轄縣市」,是否需要畫分為22個地方行政區域?

探究地方行政區域畫分之目的,在於地方行政管理需要,有其絕對必要性;視國土面積、城市人口數、居住密集程度與國情等因素決定,並無一定的標準。一般而言,地方行政區數目,與國土面積以及城市人口數成正相關。台灣國土面積小,有關地方行政事務高度統一,接近「城市國家」(city-state)概念,整併行政區域,應可帶來不少的好處,但亦有若干隱憂;以下就規範面,擇其犖犖大者簡述。

在好處部分,首先,經濟學有生產技術「規模經濟效果」(economies of scale)、物理學有「合力大於分力和」的現象、企業管理則有競爭力在併購後增強的「協同效果」(synergy effects);將原本屬不同地方的資源整合,或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其次,在地方行政事務高度統一的情形下,緊鄰之地方行政區域,就地方行政管理而言,並無切割的理由;經由整併,當可分攤行政成本,節省不必要重複與浪費。

第三,當地方行政區域間存在外部經濟externality)的情形下,往往導致資源錯誤配置的「失靈」情形。當地方行政區域間存在外部利益時,由於個別地方行政區域僅考慮己方利益,往往導致「施政不足」;反之,當地方行政區域間存在外部成本時,則由於個別地方行政區域不需考慮它方所負擔之成本,往往導致「施政過度」。經由整併,當可將此種外部性予以「內部化」(internalization),導正資源錯誤配置。

第四,不同地方行政區域發展程度不同;經由整併兩發展差異的地方行政區域,可收平均地方發展的效果。

話又說回來,地方行政區域的整併,也有必須考慮的負面隱憂。首先,財政學有理論認為地方政府間的差異,經由民眾「以腳投票」(voting by foot)的選擇,在均衡時,可達資源的效率配置。就此,地方行政區域的整併,將使地方政府與居民疏離,未必能滿足居民對於地方公共財與服務的需求,而使整體社會福利受損。

其次,政府行政猶如獨占廠商,往往缺乏效率;地方政府間,可以透過「績效標桿」(performance benchmarking)的比較,發揮類似市場競爭的效果,以提升效率。

第三,一旦有能力的地方政府相繼整併、獨留發展落後的地方行政區域,有如地方財政之「鰥寡孤獨」,結果將造成財政城鄉差距擴大,使地方財政兩極、M型化,有害整體社會公平性。

總而言之,地方行政區域整併,是好是壞,必須仔細評估、要有國家發展整體規畫,並應具備程序正當性,絕對不容私相授受、因人設事。

竹竹地區在縣市分家的情形下,發展出傲視全球的半導體產業,足見縣市分治無礙發展科技產業與成就「護國神山」;如果竹竹必須合治,以保有或擴大台灣科技競爭優勢,試問執政黨,是否接受竹竹合併、但不升格的選項?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年許願祈福 攜手走出幽谷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年許願祈福 攜手走出幽谷
◆  救地方財政 快修財劃法
◆  稅制開倒車…更是人權開倒車
◆  高房價解藥 得靠快樂小藥丸?
◆  台灣希望 在善良人民
◆  共機擾台 我須風險管控
◆  尋求兩岸對話 停止敵意螺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年許願祈福 攜手走出幽谷


2022-01-03 03:06  聯合報 /   趙坤茂/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台北101跨年煙火秀以「迎向美好未來」為主題,大樓外牆打上「HAPPY NEW YERA」字樣,讓民眾驚呼連連。記者余承翰/攝影


望著窗外雲霧繚繞的一○一煙火秀,我們揮別情勒燒話的民國 110 年(二○二一),迎接前途未卜的民國 111 年(二○二二)。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許下新年願望呢?學生小林曾在應屆畢業年度的跨年倒數計數時刻許下願望:「希望能在明年順利畢業。」孰料願望講完時已過新年。為了不要延畢,趕緊許下第二個願望:「希望剛剛的願望不要實現。」所幸後來第一個願望沒有實現,小林如期畢業。讓人領悟到儘管許願要及時,但有時願望沒實現反而更好。

五年前,有位六歲女孩和亞馬遜的智慧語音助理 Alexa 聊天時,提議一起玩娃娃屋,並希望能擁有一間娃娃屋,不料竟然啟動下單程序,隔日快遞送上娃娃屋和四磅餅乾,外加一張一百六十美元的帳單。雖然女孩實現願望,但家長卻一頭霧水,直到回溯語音紀錄才發現該起烏龍買賣的始末。

幾天前,有位十歲女孩向 Alexa 求索一件挑戰的事做做看,沒想到 Alexa 竟要小女孩去玩一種插頭與硬幣瞬間快閃的危險遊戲,稍一不慎可能就斷指、斷手或斷臂,所幸女孩媽媽在旁及時阻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當前孩童幾乎人手一機,家長切莫輕忽其潛藏陷阱及危機,任憑未成年子女暴露在網路的暗黑險境,以免憾事發生,後悔莫及。我拿起手機說「給我一件挑戰的事做做」,得到的答覆是「這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可見智慧語音助理學習力很強,馬上就懂得避風頭,於是再說「很聰明喔」,得到的答覆是「我盡力做到最好。」

歲末年初,謹依往年慣例與兄長約定,一同陪家母赴寺廟上香祈福。記得以前點光明燈安太歲時,總要填寫多筆資料,而今只消在電腦輸入電話號碼,就能一鍵搞定,知道那些親人需要消災解厄,即使旅居海外也不遺漏。離開寺廟前,家母指著走道旁堆放的米袋說:「這家寺廟經常救濟貧民撥款賑災,香火才會如此鼎盛。」

粗估一下,各寺廟歲末祈福解厄善款甚鉅,難怪線上點燈安太歲寺廟網站愈來愈多,而且防疫期間還可免接觸,頗受御宅族的青睞。提醒各善男信女仍要審慎篩選,以免誤上賊船,找鬼拿藥單。

人生旅途本就崎嶇無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尤其近兩年疫情肆虐,全球各地動輒鎖國封城,無情困境一時還看不到盡頭。然而,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期盼眾生能攜手同行,早日走出受困幽谷。

新的一年,祝願大家都能珍愛彼此,諒解過去,覺知當下,並且創造未來。










稅制開倒車…更是人權開倒車


2022-01-03 03:06  聯合報 /   許美好/退休公務員(台北市)


稅捐稽徵法第廿八條又稱「陳長文條款」,陳長文律師一日在聯合報為文怒吼,立委曾銘宗稱:不排除再提案修回,筆者曾就該條兩次投書反對修法,但不受重視,還好聯合報為民為國發聲。

新修正該法第廿八條第一項目修正理由稱配合行政程序法一三一條規定,對於因納稅義務人錯誤致溢繳稅款申請退稅期間,由「五年」修正為「十年」。實則依行政程序法一三一條第一項後段規定,公法上之請求權,於請求權人為人民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因十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而稅捐稽徵法特別法自不受該條十年的限制。另外,因政府機關錯誤者,由「無期限」修正為「十五年」。

新修正條文學者都持反對意見,僅因體恤稽徵機關查核困難,而限制人民對政府錯誤致溢繳稅款退稅請求權,實已背離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一條所揭示「落實憲法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及其他相關基本權利之保障,確保納稅者權利,實現課稅公平」目的,並有違稅捐稽徵法當初修正時所考慮「如僅退還五年稅款,對納稅義務人權益保障恐未盡周全」目的

試想將來如果經法院判決結果認定政府機關錯誤致溢繳稅款,卻因訴訟費時,從繳納之日起至法院判決撤銷原課稅處分確定時,已逾十五年,而使退稅請求權罹於時效,豈不是更違反已在我國施行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條第三項所揭示的「確保任何人所享本公約確認之權利或自由如遭受侵害,均獲有效之救濟原則,誠屬開人權倒車。

筆者贊成如曾銘宗所言提案修回。而關係人民頗大的新修正該法第卅九條,由繳納復查決定應納稅額得暫緩移送執行之金額比例,由「半數」調降為「三分之一」,對於受稅折磨的百姓無疑是杯水車薪,應該廢除繳納保證金規定,讓烏龍稅單可以獲得救濟,希望曾銘宗立委亦一併提案修法。民進黨政府沒有以民為主觀念,說什麼參考多數立法例都是騙人的,何不參考泱泱大國美國作法,其訴訟費只要六十美元呢?












高房價解藥 得靠快樂小藥丸?


2022-01-03 03:06  聯合報 /   朱立安/教(嘉義市)


這裡貴一點、那裡漲一些,耶誕到春節,本就是噴錢季節。尚未從每天記帳的驚嚇裡回神,新年伊始,到處都貼出漲價公告。

更讓人不舒服的,店家明明可預期年假生意旺,卻縮減人力。我點杯手沖咖啡等半小時,餐廳訂位打電話也等老半天,去到現場才發現只一位工讀生忙送餐、忙外場、忙接電話,可憐到臉色緊繃、嘴裡念念有詞,不忍責備她點錯餐送錯桌。這些通貨膨脹海嘯前浪咄咄逼人,沖掉了假期喜洋洋的心情。

莫名其妙迎來新的一年,莫名奇妙的應景電影是「駭客任務續集」。

四個字總結電影虛幻和外頭現實世界,就是「無可奈何」。

以欣賞電影來說,大部分狗尾續貂之作,都先天不良,因為已經不原創。「駭客任務」主角配角老了幾十歲,科技特效難以更炫麗,故事層面,也難以解決幾十年前老問題。這類劇情演到後來,乾脆大家吞幾顆快樂藥丸,在假象裡麻痺自己。

近兩年看了不少漫威小說和電影超級英雄們自己都有心魔和障礙,另方面,人民和被支配者,要不苦哈哈,要不就是笨蠢愚。相關電影裡,人的價值僅剩當電腦的能源,不但諷刺資本主義,更是文明史文藝復興進化至人文主義後的大悖論。然而,現實世界的掌權者比電影裡幸運,不必建造龐大電腦,只消幾張哏圖、幾句漂亮謊言,就把人民玩弄於股掌間。

日前在聯副讀作家散文,自述幾十年前不辭辛苦奔赴海外替台獨領袖作傳;如今他寫道:「提醒自我,別再回憶從前了,祝福昔時口說理想,而後屈於權與錢的這些高知識分子變節如此輕易。」回想那個年代,全球瀰漫在千禧年人類大躍進的期待裡,從七零年代,美國發射無人太空船,載著巴哈與貝多芬名曲到宇宙裡尋找外星人朋友,之後,柏林圍牆倒下台灣解嚴,似乎人們已解決所有問題;現在看來,只有神的竊笑全世界重新搞起圍牆、鎖國、冷戰。所以作家搬到湖城,在明媚山光水色裡「遺忘從前每夜藉酒昏沉睡去。」但更多市井小民咬緊牙根忍受艱難生活無力感呼應了「駭客任務」的主軸,也像鏡子照映出現實哀戚

當今所謂民主選出的領袖認為比解決問題更迫切再次贏得選舉。時至今日,超級英雄拯救世界似乎不可能,那我們仍有清醒以待彌賽亞之必要嗎?我坐在四方面牆、沒有湖光山色的二樓小公寓裡,查閱薪水買不起的房地產廣告,難道所有貴到令人咋舌的新建案和中古屋都集中到這老人占多數的小城來了?想著想著頭疼,也許,再給我幾顆快樂小藥丸?












救地方財政 快修財劃法


2022-01-03 03:06  聯合報 /   莊振輝/大學副教授(新北市)
台灣從雙直轄市變成六都,6個直轄市分配到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相對被稀釋,但財劃法牽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重新洗牌,縣市長磨拳擦掌。圖為高雄舉債支援建設示意圖。圖/高雄市工務局提供


近日來關於中央政府以及國營事業補助地方政府之爭論甚囂塵上。國家典章制度若設計不當,或有模糊空間,致補助款分配不當,將導致中央及地方之齟齬,進而影響地方個別之建設及國家總體之發展,實非百姓之福!

依據行政院編製之歷年各級政府淨收支概況表,觀察中央及地方政府收入之消長變化。中央政府淨收入占全國政府收入之比率,在台灣省精省前都不到六十五%八十九年因精省遽增為七十三點五%。原來省政府業務大多劃歸中央政府,地方自治範圍萎縮中央相對擴大權力。嗣後每一年度均超過七十%,平均數為七十二點二%。一一一年度為七十二點六%

依據財政部統計月報顯示,民國一一○年截至十一月底止,全國賦稅實徵數二兆七千一百億餘元,中央政府二兆三,六九八億餘元,占八十七點四五%。地方政府三,四○一億餘元,僅占十二點五五%

地方政府之財政困難程度遠超乎國人之想像!全國唯一財力分級為第一級之台北市,其一○九年度自籌財源比率僅六十六點九%。桃園、新北、台中、台南均列為第二級,台南市僅卅九點五八%。列為第三級者有高雄市等六縣市,列為第四級者有宜蘭縣等五縣市,其中彰化縣僅廿四點四七%。列為第五級者有屏東縣等六縣市,其中嘉義縣十三點九二%,澎湖縣十點三%,連江縣僅七點三二%各種數據在在顯示地方政府財政之困難程度

地方自治為國家之礎石,以彰化縣而言,僅能自籌四分之一收入,其餘四分之三必須仰賴外來,礎石如何得堅?此乃地方政府之普遍現象,非僅少數縣市而已。礎不堅則國不固國家焉能長治久安

財政收支劃分法為中央政府所制定,將絕大部分高金額稅目劃歸中央,再透過統籌分配稅及補助款方式,移轉部分稅課收入給予地方政府。一一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編列對地方之補助數額高達五,一五九億元,占中央政府歲入近四分之一。占全體地方政府淨收入之六十一%。試問為何不直接修正財劃法,將相當於中央補助款之收入直接劃歸地方政府。不僅可以提高地方政府自籌財源比率,也不必中央徵收後再行移轉地方,徒然增加行政程序

深究其癥結無非「權力」二字而已!憲法地方制度法對於地方自治權責均有明確規範,中央欲掌控地方最有效方法為「錢財」二字,因為財政為庶政之母權力仰賴金錢金錢謀取權力。各級政府施政在在需要財源,中央政府掌握對地方政府之補助款,則主動權全然操之於手。第一,中央政府對於同一政黨之地方首長是否偏愛有加?不待多言。第二,地方政府雖然不至於俯首聽命,但仰人鼻息度日,必須保持與中央政府之良好關係,否則除統籌分配稅款係依公式計算外,僅能拿到少額補助款

國家必須建立體制放之四海皆準對地方政府一視同仁,不可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有差別性對待。經由以上之分析發現,財政收支劃分法確有必要重新修正,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之必要性。












台灣希望 在善良人民


2022-01-03 03:06  聯合報 /   林泉利/退休教師(新北市)
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韓先生來敲門」新書見面會。記者許正宏/攝影


一支穿雲箭,成千上萬韓家軍大安森林公園相見歡,不離不棄的韓國瑜支持者終於盼望到韓前市長敲門。當第一時間千呼萬喚的男主角帶動在場民眾領唱「當我們同在一起」揭開序幕後,然後「想你」、「堅持」以及「朋友」,讓活動來到最高潮。看到有粉絲們邊唱邊拭淚,久久難抑的心中激情,或許這才是他們的共同感受吧!

韓國瑜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不管在台灣或海外,許多支持者充滿著感傷、憂慮和憤怒,都對他表達擔憂,擔心台灣怎麼辦?這些心聲讓他紅了眼眶,距離民國 109 年(二○二○)過了二年,國內現況還是令人憂心。

或許可以解讀為這是韓國瑜憂國憂民的肺腑之言。因為媒體與朝野政黨都把這一回「當韓先生來敲門活動,視為韓國瑜接下來復出政壇的跡象。但在台上韓國瑜第一時間公開宣示,目前仍將持續做公益,暫無選舉規畫。朝野對韓國瑜的忌憚與不放心應該鬆一口氣。

韓國瑜逐一介紹「當韓先生來敲門」書中偉大的小市民,韓的經典語言更是這一天的重點:台灣的希望,不是在政治人物的高低,台灣的希望在於善良的人民草根的力量基層熱情,尤其是「支持國瑜就是支持這股良善的力量」。心中只有爭權奪勢政客們,難道不該好好想想,當一天的高官與民代就要好好檢思。















共機擾台 我須風險管控


2022-01-03 03:05  聯合報 /   張延廷/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空軍前副司令(台北市)
圖/國防部


據國防部公布資訊,共機於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侵擾我空域總計九六一架次,較民國 109 年(二○二○年)三八○架次高出許多,而且夜間戰巡的架次相對增加,此種變化顯示兩岸對峙情勢明顯升高。由於中共已建置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提高共機進出第一島鏈導航及預警機之空中指揮管制能力,有能力在夜間派出戰機第一島鏈台灣東部進行戰略威懾,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管控戰略風險,才能趨吉避凶。

一般而言,目前兩岸戰機在空中對峙時,仍以搶占有利空域為主,彼此並未有過激的軍事動作,頂多只是空中言語上的回話叫陣,國軍應對共機的活動,亦未提升戰備狀況等級。因此整體而言,面對共軍的各種挑釁,國軍採取戰略容忍策略避免兩岸擦槍走火的可能

然而從務實面而言,中共在台海的軍事活動,往往是不滿於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所做出的反應,因此便透過戰機擾台政治表態,在在都使台灣民眾在心理上感受到威脅。國際情勢瞬息萬變,未來不能完全排除中共有可能製造一場可控的意外衝突或擦槍走火,對台灣進行一場有限度的軍事事件,但又不爆發全面戰爭,來轉移中共內部輿論焦點政治壓力

再者中共亦可能在台海附近進行實戰化演練,甚至以戰機跨越海峽中線否定中線存在艦艇也亦可能闖越海峽中線對台施壓。由於海峽中線屬於自由航行區,我方機、艦不能開火,而且開第一槍在法理上不但站不住腳,亦可能成為眾矢之的,因此我方只能實施空中警戒、警告、攔截、廣播驅離等形式上的動作

更進一步觀察,中共已習慣於多機種搭配遠程體系化作戰模式日後共機已可能在台灣北部空域,或取道宮古海峽繞飛台灣東部外圍空域進行海空聯合操演加強對台威懾力度。同時共機具有空中指揮蒐集電子參數機型西南及東南空域活動目的不僅強化飛行員夜間遠航能力,亦要展現其實戰化的目標,經由各種不同機型編隊飛行模擬作戰實況,以便以壓縮方式逐漸奪占台海的制空權。

再者,中共已在福建當面大幅擴建距台最近龍田及惠安軍用機場,其主要工程延長跑道停機坪整建,由於龍田機場距台僅一七○公里、惠安機場距台一九○公里,一般戰機飛至台灣上空僅七分鐘即可到達,由於這兩座機場屬於轉場進駐前進保障基地,各項設施完備、平戰轉換快速,戰時可立即機動進駐戰轟機,對台灣空防威脅較大。而且在目前以擾台為主要軍事目的下,擴建這兩個機場可增加共機在台海的滯空時間巡邏架次,並達到節約兵力節省戰機燃油消耗效果

展望未來,共機常態飛入台灣西南空域的架次仍持續遞增,大兵力的空中組合演練頻次亦會增加,甚至飛越台海中線挑釁的可能性大增,如何做好空中戰略風險管控,不致成為中共政治操弄棋子,已成當務之急。













尋求兩岸對話 停止敵意螺旋


2022-01-03 03:05  聯合報 /   李其澤/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台中市)
蔡英文總統發表元旦談話,表示面對未來的挑戰仍會穩定度過,對於兩岸關係則強調軍事從來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選項。記者潘俊宏/攝影


蔡英文總統元旦談話提及兩岸關係時表示,軍事絕對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選項,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共同面對問題、共同尋求解方。蔡總統這翻「化劍為犁」的善意表態,似乎呼應著在去年十一月拜習視訊會議結論:管理競爭、建立護欄、避免衝突。

在拜習會中,美中兩位領導人進行戰略對話,清楚表達各自的利益、價值觀和對國際秩序不同的理解,劃清彼此敏感問題的紅線和底線,並表明不會走向「新冷戰」。再者,美中都尋求管理分歧,確保競爭不會造成衝突。雙方維持「競爭性共存」(鬥而不破),防範美中關係滑向失控。

拜習會之後,拜登政府重申對台海政策的原則是,繼續履行「一中政策」及遵守《台灣關係法》,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作法,維護台海局勢的和平與穩定。而且,美國有意在台海問題上重建美中戰略對話,透過國安、軍事與外交多層面向溝通,建立「護欄」、管控分歧,避免台海發生衝突。同時,拜登政府敦促北京以符合台灣人民的意願和最佳利益的方式展開有意義的對話,和平解決台海兩岸議題。

拜登政府雖依然以「戰略模糊策略威懾中國對台灣軍事威脅,但比之前的政府更感到嚇阻中國動武急迫性。國務卿布林肯去年十二月三日出席路透社舉辦的「NEXT虛擬全球會議」時提出警告,北京若武力犯台「將是潛在的災難性決定」。然而,隨著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勢逐漸縮小,和東亞地區軍事平衡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變,這種「戰略模糊」的嚇阻作用不僅變得不那麼可信,還會有日益增高風險作為維持脆弱和平代價

顯然,美國有避免與北京開戰的利害考量。因為即使美國贏了,衝突的代價也可能是美國承擔不起的。當然,如果美中衝突最終走向核戰,那麼結果對美國、台灣、中國和其他地方都是毀滅性的。這即是拜登政府「競爭性共存策略內在思維邏輯。可見的,在台海議題上,以潛在的大國衝突或戰爭作為嚇阻手段,會愈來愈不現實,其可信度和有效度會愈來愈低。

未來,拜登政府的對中戰略以「競爭性共存」為主軸,台海局勢的發展亦會在這個戰略大框架下動態處理。原則上,在美中台戰略三角平衡的狀態下,維持台海現狀核心要件依然沒變:北京堅持和平統一、台灣不搞法理獨立,以及美國遵守「一中政策」。不過,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台海現狀正漸漸塌陷,戰略三角恐在不穩定中逐步走向崩解。尤其目前兩岸缺乏官方對話,在彼此充滿猜疑、毫無互信下,許多訊號可能被錯誤解讀,導致決策誤判,從而升高敵意螺旋。雙方應找尋權威的非正式溝通管道,共同致力於突破「九二共識」困境,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停止敵意螺旋,降低緊張情勢,管控台海風險,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嚴震生/COVID-19疫情下的NBA老將復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COVID-19疫情下的NBA老將復出







嚴震生/COVID-19疫情下的NBA老將復出


2022-01-03 06:29  聯合報 /   嚴震生(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美聯社


美國職籃 NBA 這兩年的比賽受到 COVID-19 疫情影響,場次減少,賽程大幅更動,甚至出現多倫多暴龍隊在去年球季受限於加拿大防疫規定,被迫以美國佛羅里達坦帕灣為其主場的不尋常安排。民國 108-109 年(二○一九 - 二○二○年)的賽事因 COVID-19 疫情在三月十一日暫停比賽幾乎近五個月,直到七月底才恢復賽事。當時 NBA 官方決定挑選當時成績排在前二十二名的球隊再打八場球賽,來決定季後賽十六個名額。總冠軍賽在十月十一日結束,距前一年開賽幾乎是一整年,也迫使去年球季(民國 109-110 年(二○二○ - 二○二一年))在聖誕節前夕開打,賽事也由原先的八十二場縮短為七十二場。儘管少了十場比賽,NBA 冠軍賽也是拖到七月中才結束,比過去整整晚了一個月。

原本希望去年(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如其開賽、疫情逐漸趨緩後,應當可以順利進行所有的賽事,但按目前的發展來看,我們難以樂觀。去年十二月中旬,芝加哥公牛隊底特律活塞隊的比賽就因為有球員染疫必須隔離,湊不足應有的至少八名球員名單而被迫停賽延期。截至年底,共有十一場球賽在此情況下被迫暫時取消,延後再賽。儘管原先隔離十天的規定,後來縮短為六天,但這是針對沒有症狀的球員才適用。除了染疫的球員外,每個球隊還有許多因傷未能上陣者,確實會讓教練的調度出現捉襟見肘的情形。

許多 G League 的球員因此有機會被徵調上 NBA 打球,其中不乏曾有 NBA 經驗的老球皮,最引人注意的是先後與洛杉磯湖人達拉斯獨行俠簽下十天短約的小巨人湯瑪斯(Isaiah Thomas)。他在湖人的短約中,前兩戰表現不俗,但接下來兩戰則僅得三分與兩分,合約內最後一場乾脆被擺在板凳上,未能上場,也無法再續約。不過,獨行俠立刻簽下他,湯瑪斯也打了一場球,但因為獨行俠許多被隔離的球員即將重返球場,他可能還要再找新的合約。

湖人隊在放棄小巨人後找來已退休兩年的控球後衛柯利森(Darren Collison),同樣也是簽了十天的短約。儘管他前三場球平均上場僅十分鐘左右,但卻傳出湖人隊有意將另一控球後衛郎多(Rajon Rondo)交換到克里夫蘭騎士隊,似乎是對柯利森頗有信心。

另一位離開 NBA 長達三年的前籃網隊得分後衛裘強森(Joe Johnson),也在聖誕節前和波士頓塞爾迪克隊簽了十天的短約。這位已經超過四十歲的射手,僅在第一場打兩分鐘,得了兩分,接下來的三場均未上場,不知是否還會有下一個十天的合約,但他過去三年在三對三的 Big3 聯盟打球,就是想接到重返 NBA 的邀約,因此即使僅有一場出賽,但至少留下數據,也證明他的努力算沒有白費。

超過四十歲仍在 NBA 打滾、因曾在多倫多暴龍隊打球,而被譽為加拿大航空的飛人卡特(Vince Carter),一年半前退休時,仍有相當的爆發力,或許有球隊在人手短缺時,還會想起他。不過,比較搞笑的是前三分球紀錄保持人大嘴米勒(Reggie Miller)在看到這些球員重返球場後,球癮也發作了,五十六歲的他在聖誕節後流出的影片中,展現仍然具有投射三分球的能力,一分鐘內連進九球。米勒開玩笑地表示還在等十天的合約,不過他提出一個條件,就是要求防守時採區域聯防,因爲他已經無體力打人盯人。整個生涯都在同一球隊效命的印第安納溜馬隊,或許應該考慮給他一次機會。

在重返 NBA 之前,小巨人湯瑪斯先在 G League 打球,表現優異,聽說對沒有 NBA 球隊注意到他,有所微言。然而,他復出後的表現,卻難以說服球團願意給他一個長約,也間接證實若沒有 COVID-19 疫情的衝擊,這些前球星是沒有機會重返 NBA 的。NBA 畢竟是全世界最高的籃球殿堂,若是身手不復當年,即使這些老將重返球壇或許能夠喚起球迷過去美好的回憶,但卻很難通過高度競爭的考驗,頂多僅是留下一個可以傳講的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