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專家之眼】民進黨大聲唱國歌 心中難道不流血?

◆  【專家之眼】竹竹合併是政治版神鬼第六感
◆  【專家之眼】民進黨大聲唱國歌 心中難道不流血?





【專家之眼】民進黨大聲唱國歌 心中難道不流血?


2022-01-03 08:18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中華民國111年元旦總統府前升旗典禮,蔡英文總統(前排右三)與副總統賴清德(前排右四)一起和出席官員與民眾一起唱國歌及升旗。記者潘俊宏/攝影



蔡英文總統1月1日發表元旦文告,針對兩岸、外交、經濟等領域提出她的施政理念。她在文告中提出的很多看法固然引發高度爭議,但很少人注意她在元旦升旗典禮中特別安排衛福部長兼防疫總指揮陳時中帶領總統府前的群眾唱國歌的政治意涵。更重要的是,唱國歌這件事也和「感謝人民團結」、「兩岸政策」、「外交政策」甚至「經貿政策」息息相關。

蔡英文「博士」是一個很會權謀算計的政治人。她指定陳時中帶領總統府前唱國歌當然是出於選舉考量。要陳時中穿白袍,則是提醒國人他是台灣「防疫成功」的代表人物。為了感念他「防疫有功」,民進黨會從民意調查與大數據作為他參選那一個縣市的重要參考依據。

對蔡英文來説,比選舉更重要的考量就是政治。民國一一O年(2021年)雙十國慶,她拋出「四項堅持」,圍繞著中華民國大做文章,擺出一副要用「中華民國」取代「台獨」的姿態。其實,她只是借「中華民國」的殼讓「台獨」上市而已。

因此,這次他利用陳時中「認真唱、大聲唱」中華民國國歌,目的就是推動她的「華獨」大計。問題是,民進黨支持者會真的認同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的國旗?

蔡英文善於說反話。她的很多政策,包括轉型正義、侵佔在野黨黨產、去孫中山化、去蔣中正化、去中國化、課綱改革等,都在分裂社會、撕裂人民感情,她卻在元旦文告中「感謝人民團結」。

台灣人民、民團、環團與在野黨再怎麼抨擊,都只是狗吠火車。所幸,從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家暴案」扯出渣男林秉樞的複雜政商關係以及「網軍之亂」,終於讓台灣人民看清民進黨在全面執政之後,在濫用權力上已經絕對地腐化,完全喪失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建黨的初心。台灣檢調單位面對權力自動矮一截,不敢深入調查,但不表示蔡英文與民進黨可以逃過人民的審判。

蔡英文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善於推卸責任或「甩鍋」。在元旦文告中,她強調兩岸雙方共同肩負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呼籲對岸防止軍事冒進,兩岸應以和平的方式,共同面對問題、尋求解方,緩解區域的緊張情勢。

她有關兩岸的談話至少傳達三點訊息。首先,她認為兩岸必須共同肩負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卻將自己民國一O五年(2016年)上任以來就推動「聯美抗中」、甘為美國馬前卒,以及民國一一O年(2021年)推出「新兩國論」導致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的責任,甩得一乾二淨。

其次,她呼籲對岸防止內部軍事冒險主義的擴張,期盼兩岸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歧見。這顯示,她擔心兩岸爆發衝突甚至戰爭。

第三,她建議兩岸共同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以緩解區域緊張情勢。此顯示,她還在痴心妄想兩岸對話或「蔡習會」。

問題是,在她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新兩國論)之後,兩岸已經完全撕破臉,再也沒有互遞橄欖枝的空間。

在外交上,蔡英文在元旦文告表示,歐洲將是我國尋求外交突破的新天地。只是台灣在歐洲的外交突破,很可能會在其他地區失去邦交國作為代價。

蔡英文在元旦文告中表示,四大公投的投票結果顯示台灣人走向世界的決心。台灣人民當然也希望我國能盡快與世界接軌,但從國際政治現實的角度來看,不論是台美之間的「雙邊貿易協定」(BTA)或是「不斷進步跨太平洋夥伴」(CPTPP)協議,台灣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最後,蔡英文民國一一O年(2021年)雙十國慶鼓勵民進黨支持者高舉中華民國國旗,但我國駐德代表謝志偉卻説他「手中高舉國旗心中在流血」,充分反映絕大多數民進黨支持者的心聲。這次陳時中帶領總統府前群眾大聲唱國歌,難道絕大多數民進黨支持者心中不會流血?










【專家之眼】竹竹合併是政治版神鬼第六感


2022-01-03 08:24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繼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逕付二讀惹議後,民進黨團昨原擬再將攸關大新竹市合併升格的地制法修正草案也逕付二讀,但遭國民黨團攻占主席台杯葛議事後撤案、付委。圖/本報資料照片



執政黨立院總召在被迫撤回《地制法》逕付二讀的政治霸凌行徑後,依然得意洋洋,自詡手段高明,能使「群魔現形」。記得幾年前,有部由紅星妮可·基嫚所主演的電影,名稱為「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故事開始,女主角帶著兩個罹患怪病、不能接觸光線的孩子遠離人群,搬至孤島療養。

雖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女主角總覺得偌大的房子裡,並不是只有她們居住而已;在陰闇的平行時空中,盤踞在房子裡的鬼魂,不時騷擾著一家人的生活。電影情節詭譎驚悚,直到最後方纔真相大白;所謂的鬼魂,是搬進大房子的新房客,而真正的鬼魂,是不甘死去、而魂魄不散的女主角與兩個孩子!

執政黨立院總召在竹竹合併事件中,簡直演活了政治版的《神鬼第六感》。

按台灣目前地方行政區域的畫分,「直轄市」一詞,早已失去意義。早期在省政府時代,北、高兩市之建制與台灣省政府同受行政院直接管轄,故為「直轄」;而今省政府層級早已虛級化,一般縣市與直轄市同受行政院直接管轄,為實質「直轄縣市」。已過時的「直轄市」名稱,早就應改為其英文名稱-「特別都會區」(Special Municipality);然近20餘年,《地制法》有10餘次修正,竟然都沒有正名,法斁而不知理也。

竹竹合併的議題喧鬧不已,真正應該認真思索的是:台灣(包括澎湖、金門與連江)區區3萬6千平方公里,共有6個「直轄市級直轄市」與16個「縣市級直轄縣市」,是否需要畫分為22個地方行政區域?

探究地方行政區域畫分之目的,在於地方行政管理需要,有其絕對必要性;視國土面積、城市人口數、居住密集程度與國情等因素決定,並無一定的標準。一般而言,地方行政區數目,與國土面積以及城市人口數成正相關。台灣國土面積小,有關地方行政事務高度統一,接近「城市國家」(city-state)概念,整併行政區域,應可帶來不少的好處,但亦有若干隱憂;以下就規範面,擇其犖犖大者簡述。

在好處部分,首先,經濟學有生產技術「規模經濟效果」(economies of scale)、物理學有「合力大於分力和」的現象、企業管理則有競爭力在併購後增強的「協同效果」(synergy effects);將原本屬不同地方的資源整合,或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其次,在地方行政事務高度統一的情形下,緊鄰之地方行政區域,就地方行政管理而言,並無切割的理由;經由整併,當可分攤行政成本,節省不必要重複與浪費。

第三,當地方行政區域間存在外部經濟externality)的情形下,往往導致資源錯誤配置的「失靈」情形。當地方行政區域間存在外部利益時,由於個別地方行政區域僅考慮己方利益,往往導致「施政不足」;反之,當地方行政區域間存在外部成本時,則由於個別地方行政區域不需考慮它方所負擔之成本,往往導致「施政過度」。經由整併,當可將此種外部性予以「內部化」(internalization),導正資源錯誤配置。

第四,不同地方行政區域發展程度不同;經由整併兩發展差異的地方行政區域,可收平均地方發展的效果。

話又說回來,地方行政區域的整併,也有必須考慮的負面隱憂。首先,財政學有理論認為地方政府間的差異,經由民眾「以腳投票」(voting by foot)的選擇,在均衡時,可達資源的效率配置。就此,地方行政區域的整併,將使地方政府與居民疏離,未必能滿足居民對於地方公共財與服務的需求,而使整體社會福利受損。

其次,政府行政猶如獨占廠商,往往缺乏效率;地方政府間,可以透過「績效標桿」(performance benchmarking)的比較,發揮類似市場競爭的效果,以提升效率。

第三,一旦有能力的地方政府相繼整併、獨留發展落後的地方行政區域,有如地方財政之「鰥寡孤獨」,結果將造成財政城鄉差距擴大,使地方財政兩極、M型化,有害整體社會公平性。

總而言之,地方行政區域整併,是好是壞,必須仔細評估、要有國家發展整體規畫,並應具備程序正當性,絕對不容私相授受、因人設事。

竹竹地區在縣市分家的情形下,發展出傲視全球的半導體產業,足見縣市分治無礙發展科技產業與成就「護國神山」;如果竹竹必須合治,以保有或擴大台灣科技競爭優勢,試問執政黨,是否接受竹竹合併、但不升格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