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經濟/發展綠能 價格正確才是王道

.聯合報社論..宋楚瑜與習近平的咫尺天涯
.聯合報黑白集.高雄小孩不玩扯鈴?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綠能 價格正確才是王道











經濟/發展綠能 價格正確才是王道


2016-11-23 02: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電業法修正草案規定,申請發電業者須設置天然氣50%、煤30%、再生能源20%,達不到就不給發電業許可,可見新政府的思維在於發展再生能源取代核電(目前占比約16%),加上節能,來達到減碳及非核家園的目標。
問題是,電業法雖然標榜自由化,但手段互斥,目標之間衝突,綠能未必能完全取代核電缺口,而多用火力發電就會增加空汙和排碳,與巴黎協定的目標背道而馳;蔡總統又承諾不漲電價,等同於高成本的綠電由業者吸收,必然妨礙綠能產業發展,更難實現非核目標;且電價依然便宜,民眾自無節能誘因,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更加深去核後的缺電危機。
根據能源局的統計,我國至104年底廣義的再生能源發電量約105億度,僅占全部發電量的5%,其中水力和生質能發電就占了再生能源的八成,太陽光電和陸域風電僅二成而已和目前水力發電仍為全球最主要的再再生能源增加的主要來源僅限於太陽光電及離岸風力發電,因生能源的事實相符。例如再生能源供電超過八成的挪威、巴西、尼泊爾等,加拿大、瑞典再生能源供電也超過五成,但其再生能源全是水力發電,風力、太陽能等占比仍極為有限
我國由於水力、生質能及陸域發電已趨飽和,未來此和上述依賴再生能源發電的國家遭遇相同的挑戰,加上再生能源發電需要比核能化石能發電大上百倍的面積才能生產同樣的電力。因此,新政府設定的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為270億瓦,主要為增加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增加200億瓦,至少需要200平方公里的土地離岸風電增加30億瓦,則需要至少90平方公里的海域,對地狹人稠的台灣而言,可說是非常艱鉅的挑戰,更不要說花費的成本將是上兆元之巨。
其次,政府的太陽能發電採取「先屋頂後地面」的策略,受限於一般住家屋頂狹小,大多設於工廠或農業設施屋頂,缺乏規模效益,而地面型更是困難,目前連今年增加5億瓦的目標都無法實現,如何實現40倍的增量實在令人懷疑,更不要說太陽能設備的製程本身就是耗能、高汙染等問題
至於從零開始的離岸風電,雖然台灣海峽有強勁的東北季風足以轉動風機,台中雲林之間的海岸中段也適合設置,但涉及高度技術難題,施工及併聯也是艱鉅的挑戰,電纜成本昂貴,幾乎全部由歐美進口的風機也未必適用於大風域的我國。此外,涉及白海豚棲地、海洋生態保護、航道安全、颱風地震等變數,風場開發航道競合漁業權補償等都是嚴重的問題,例如目前漁業補償由開發業者自行與漁民團體協調充滿重重障礙,而且欠缺離岸風電專用碼頭,海底電纜上岸地點太多,導致民眾抗爭等,能否實現目標充滿了變數和風險。
再說,再生能源為看天吃飯的不穩定能源,炎暑用電量大時,陸域不是無風就是颱風,風電幾乎停擺;而多雲多雨的天氣特性,全島平均每天可發電的日照約三小時,比外國少一半。因此,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到電網一定比例時,就需要更多的「備用機組」以提供備用電力;而新政府發展再生能源,又要降低備用容量率,根本是讓台灣暴露於隨時缺電的險境。
總之,發展綠能雖是實現非核家園目標的必要手段,但在成本、技術和穩定度方面卻不容樂觀。因此,電業法既然要開放綠電先行,「價格正確」才是正辦,也就是讓電價反映成本,才能促進節能和提升能效,讓綠能產業健康發展。若不此之圖,還想補貼綠能,則不但浪費社會資源,甚至引發缺電危機,對經濟產生不可彌補的傷害,將是政府不可承受之重。

聯合/高雄小孩不玩扯鈴?


2016-11-23 02:4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指扯鈴是中國的文化,這是在幫中國統戰,此番言論一出引發熱議。照片為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知劉世芳對自己的「政治正確」是否沾沾自喜。一句「扯鈴是中國文」,因而要刪補助預算,馬上遭網友酸:拜託趕快把故宮砸了吧,全是中國的東西。
有人譏劉世芳很「扯」,但她也許只是精算過了頭。政壇傳言她有意進攻高雄市長寶座,所以動作特別大。但把扯鈴聯結到中國文化,以示輕蔑與排斥,劉世芳理解的民意就是如此嗎?高雄小孩都不玩扯鈴嗎?
劉世芳又把扯鈴「扯」上溜溜球,讓同黨的僑委會副委員長田秋堇也傻眼,媒體遂訪問了小學生意見。只見孩子們爭先恐後表達扯鈴心得,還反問怎麼會分不出扯鈴溜溜球。那些玩扯鈴的學生,天真無邪笑容燦爛,紅通通的臉蛋一如任何街頭可見的台灣小孩,就是讓人覺得他們不該被「扯鈴是中國文化」那種無聊論述汙染了心靈。何處惹塵埃,偏偏有政客隨時不忘政治表態。
劉世芳被罵翻之後,改口稱了解「扯鈴是中華文化發源,但在台灣發揚更好」。這和林佳龍曾受網友譏諷「一媽各表」的名言:「台灣媽祖和大陸湄州媽祖是不一樣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民進黨處心積慮要和「中華文化」劃清界限,那麼,此刻蔡英文積極「光復」中華文化總會又為哪樁?今天玩扯鈴的孩子,來日亦是台灣選民,有一天若回想起曾莫名其妙捲入「扯鈴統戰」爭議,會作何感想?看看台灣日復一日向下沉淪的現況,真乃:九二無共識,一媽可各表

聯合/宋楚瑜與習近平的咫尺天涯


2016-11-23 02: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兩岸APEC領袖代表宋楚瑜(左二)、習近平(右一)19日於秘魯利馬出席同場活動,
鏡頭前雙方未有互動,但我代表團顧問李鴻鈞表示,宋習在會前已有「自然友善的互動」。 
圖/中華台北代表團提供


欲解讀「宋習寒暄」的過程與意義,仍是一幅尚待拼湊的拼圖。
宋楚瑜十五日啟程赴會。十六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仍說,台灣方面人士參加APEC會議,必須符合一中原則和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不過,他未說明,宋是「符合一中原則」,或不符諒解備忘錄?唯語意透露著否定,可見宋的出席乃是北京阻擋未果。
馬曉光又說:「台灣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雙方就不可能進行任何有實質意義的良性互動。」這是預期習宋在會中不能避免某種形式的接觸,但已事前定位為「不具實質意義的互動」,打了預防針。
寒暄是在等候進場的休息室發生,由宋「主動出擊」,習是被動。會前,綠營透露沙盤推演,謂若習近平對宋的動作之回應失態,不但貽笑國際,也將激怒台灣人,因此習不致峻拒;大陸多數媒體則唱衰習宋互動的可能性。但習近平的不致失態,應屬必然。
由於TPP動搖,北京推倡的RCEP與FTAAP頓成顯學,習近平儼然成為利馬年會的明星。倘若他在處理宋楚瑜的動作時,竟出以阻攔、拒絕或完全相應不理,是無法想像的事。習的平靜應對,透露著自信;他可能會認為,這是被蔡英文及宋楚瑜吃了豆腐,但在這樣的場合仍須維持儀態。因而,若要將在此種情境中發生的宋習寒暄稱為「宋習會」,恐是逾格的渲染解讀。
宋習寒暄,未見合影。由此可見,雙方應有幕後交涉,不見照片是底線,且此係出自北京的主張,不願見此事過度渲染。由此亦可推測,雙方的幕後交涉,可能不只不見照片。
休息室的咫尺,造成宋習寒暄;但蔡政府與北京的政策距離仍隔如天涯。如今,兩岸連「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反對台獨/一中各表」等共同政治基礎都告崩解,宋楚瑜卻稱,他對習近平說的是「如何照顧台灣中小企業」,這其實是近乎「攔轎陳情」的層次。何況,會前在台北宣示「一中原則/反對台獨/一中屋頂」的宋楚瑜,在利馬記者會上卻稱,只講經貿,不要混為一談。
蔡宋聯手的這一著棋,是一次性或後效可期?蔡英文今後難道就以宋楚瑜為公開或秘密的兩岸管道?或北京今後也將計就計地以宋為兩岸管道?這是茲事體大。因為,宋即使是阿里巴巴,也要喊芝麻開門。只打出宋楚瑜三字恐怕不夠,兩岸是否繼續維繫「九二共識」,或另建包括「一中原則/反對台獨」的其他論述成為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必是無可迴避的前提。
APEC的這一場景暴露了蔡政府求和的殷切,也顯露了北京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淡定。蔡英文用宋楚瑜作敲門磚,猶如陳水扁當年用宋楚瑜為探路石。二○○五年,北京抬高了連胡會、壓低了宋胡會,而宋扁的「真誠」結盟亦旋告反目。然而,此番APEC的紅綠試探,若因宋楚瑜開了頭,北京亦不無打蛇隨棍上的可能性,也許會試著陪蔡英文玩下去。
倘係如此,困難應在蔡英文的肩頭。困難之一,她用宋楚瑜開路,但開不開得成及路向何處開,恐仍操在北京之手。何況,困難之二,當宋楚瑜開路的角色漸形凸顯,綠營及獨派會如何反應,那將是蔡英文必須面對的事。事態發展至此地步,北京接受宋的可能性是有的,問題在獨派吞不吞得下去。
蔡政府應以臨深履薄的心情看宋習寒暄。此事已使蔡政府在兩岸博奕中投下更多的賭注,如果不能回本,就會輸得更多。此事亦使北京站在穩賺不賠的地位,因此似應順勢而為,不必將「被寒暄」視為挑釁,而宜看作蔡英文的善意試探。倘係如此,宋楚瑜出使APEC,也許就成了歪打正著。
這場寒暄或許可視為宋楚瑜個人的戰役成功,至於是否會形成蔡英文的戰爭勝利,尚待拼圖。

去梯言/梅克爾羞死了藍綠兩黨

.復興航空解散 小心蝴蝶效應
.政府也飛在霧中…
.去梯言/梅克爾羞死了藍綠兩黨
.文化「扯」上政治 還會美麗嗎
.川普執政 不利台灣經濟
.別為去中國化 犧牲文化
.書法教育 也成為統戰?
.司改國是會議 注定失敗的開幕式
.修法重罰 對Uber的最佳方案?









去梯言/梅克爾羞死了藍綠兩黨


2016-11-23 00:22 聯合報  公孫策

德國總理梅克爾20日宣布再度出馬競選,尋求四連任。(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宣布將再度競選連任,她的作為真要羞死了台灣的藍綠兩大政黨。
被視為二○一七年大選風向球的今年德國地方選舉,梅克爾領導的執政黨到九月已經累積五連敗,柏林州得票率更跌落到只剩一七.五%。五月的一份民調更顯示,超過六成的德國民眾不贊成梅克爾競選連任。
如此逆風之下,梅克爾仍然宣布參選,這一點已經足以羞死那些,因為二○一四年六都選舉大敗,而不敢參選的藍軍「天王」。但梅克爾不是僅有勇氣而已,最新民調顯示,有六成德國民眾支持她競選連任,這又羞死了去年仍有執政權的國民黨執政者——梅克爾這六個月如果毫無建樹,肯定不能振衰起敝。
重點在梅克爾如何振衰起敝。這一點,國民黨想學也太晚了,可是蔡英文正應當好好學習——同是這六個月內,梅克爾由六成反對轉為六成支持,而蔡英文卻從五成滿意轉為五成不滿意。「教材」蒐集不難,因為都是最近的事情,難的是面對狀況不同,不能「依樣畫葫蘆」,必須體會其「心法」。
事實上,振衰起敝的心法並無時空隔閡,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
中國歷史上振衰起敝的典範首推明朝張居正。在他擔任首輔之前,宦官(汪直、劉瑾)、權奸(嚴嵩)先後亂政;外患則南有倭寇、北有俺答,俺答甚至兵臨北京城下;朝廷財政窘迫,甚至一度京官的俸祿發不出白銀,官員得去庫房領實物。經過張居正改革之後,「太倉粟可支十年」;朝政則「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外患則倭寇平服、俺答封貢通市。
那麼,張居正的改革「心法」是什麼?
他擔任大學士後,上疏提出了「急務六事」:一是省議論:不空講無用之虛辭;二是振綱紀:革除「模稜兩可、委屈遷就」的習氣;三是重詔令:政令貴在能行,不可行者不發;四是覈名實:落實官員考成;五是固邦本:整飭豪強兼併、賦稅不均;六是飭武備:務求精兵實練。
容我直言,這六項套在今天台灣,以射箭為喻,確是「支支中的」。之前馬政府若能做到,肯定能力挽狂瀾;當今蔡政府若能做到,也必能振衰起敝。但是我們看見的卻是(兩黨皆同)兩手一攤,但說「前朝積弊、歷史共業」,就當作交代了。如此執政心態,乃口稱改革,已非奢談,實是妄言!

司改國是會議 注定失敗的開幕式


2016-11-23 00:22 聯合報  陳健順/地院法官(新竹市)

總統府公布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籌備委員會委員名單,犯罪被害人家屬代表即小燈泡媽媽最受矚目,不過該會由總統擔任召集人,由司法院院長擔副召集人的這項安排,以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觀點來看,有相當大的疑義。
現代民主法治國家政府機關運作的最重要原則,均為權力分立(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衡,藉此達到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目的,而為使各權力之間可以真正實質發揮制衡效果,制度設計就必須使各權力之間沒有任何上下隸屬的關係,所以在權力分立的基礎下,各權力在自我的領域內也必然均被定位為是「最高」的。
依憲法原條文規定,總統係由國民大會選舉產生,其職權僅有對外代表權、統率權、宣戰媾和權、任免官員權…等少數例示權力,「大部分」行政權係由行政院行使;原行政院長須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惟依目前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總統職權與憲法原先規定已有明顯不同,總統經由人民直接選舉及單獨任命行政院長,所取得者係國家權力分立中之「全部」行政權;而司法院長雖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但經此法定程序後,司法院長與總統間,就權力分立的地位而言,應屬平行關係,並無上下隸屬關係甚明,否則,不但與權力分立的理念有違,更有侵害審判獨立之虞。
憲法第四十四條雖規定,總統對於院與院間之爭執,除本憲法有規定者外,得召集有關各院院長會商解決之,但有關司法改革的相關議題目前尚未發生院與院間之爭執;其次,總統係得召集各院院長會商解決,但行政院院長並未參與會議,卻由法務部長擔任委員,此明顯與憲法上開規定不同。
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第二項「並為院長、副院長之大法官,不受任期之保障」之規定,明顯與權力分立相互制衡理念及審判獨立有違,應係錯誤之立法,未來若修憲應予以修正。不過,在未修正之前,各機關應本於現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理念,適度尊重司法院為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其職權之行使,避免國家行政權(或立法權)凌駕在司法權之上。
而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籌備委員會由總統擔任召集人,司法院院長擔任副召集人,容易造成人民誤解,認為總統是司法院院長的頂頭上司,可以任意指揮司法,那麼該會議的終極目的—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在第一步就注定是失敗的開幕式了。

修法重罰 對Uber的最佳方案?


2016-11-23 00:22 聯合報  邵慶平/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台北市)

上周在台大法律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的「金融科技與法制研討會」,座無虛席,其盛況在校園內並不多見,足以看出在面對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下,產官學界積極面對,努力摸索法律制度因應的熱切。相對之下,政府擬定著手修改公路法,俾便對Uber能施以空前重罰的政策,是不是努力摸索後的最佳方案,實在令人懷疑。
依據日前立委所提公路法修正草案,罰鍰金額將從「五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修改為「十萬元以上二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上限一舉提高一六七倍,令人咋舌,處罰是否合乎比例原則,大有疑義。
此一針對式修法,更是對所有企業家、創業家釋放非常負面的訊息!法律風險的評估與確定對企業經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企業家最擔心的即是法律的不確定性。這意味著政府可隨時變更法律,大幅加重處罰,企業家今日尋得的商機,可能會成為明日受到重罰的罪名。在此情形下,因循守舊是最安全作法,對既得利益與體制造成衝擊的破壞性創新,絕不可能發生。
我們都知道,科技新創企業發展出來的新商業模式,可能挑戰既存法律制度,而這些挑戰很多時候促成制度的良性改變。若無Uber,我們很難期待政府會有效率地修改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推出多元化計程車方案,也很難相信主管機關會承認「政府應該痛定思痛力謀(計程車)產業提升」。就此來看,科技新創業者經常扮演制度改良過程的催化劑;一旦催化劑消失,制度的改善能否持續,顯然是個大問號。
科技新創企業的出現,正是政府再次全面體檢相關法制的契機。這樣的全面體檢,重點不應僅是微調現存法規以強化既有產業的競爭力而已,也應正視科技新創事業商業模式的獨特性,思考新的規範模式的可能。
報載,政府與Uber的溝通已近兩年,關於繳稅與保險等最重要的兩大議題,似乎一度出現共識,卻又只聞樓梯響。這中間轉折與原因為何,難以得知。此次公路法的修正究竟是拍板定案的政策,抑或是以戰逼和的策略運用,也未能確定。惟若是前者,其負面影響恐將及於包括金融科技等未來許多的科技新創企業,必須審慎評估;若是後者,只能期待談判者發揮智慧,不要弄巧成拙。

葉銀華/當公司倒閉或解散時

.葉銀華/當公司倒閉或解散時
.羅智成/真理也需要制衡—對「無限上綱」的警惕
.陳立恆/峰會搭台,何懼兩岸合作?
.王健壯/蔡英文不能搞烽火內政
.方祖涵/踢開酸性的社群言論
.劉克襄/快樂的小蒼蘭阿嬤
.薛承泰/急什麼呢?







葉銀華/當公司倒閉或解散時


2016-11-23 06:07 聯合報  葉銀華


本周一復興航空突然宣布停航震撼市場,隔天董事會進一步決定向交通部申請停航,並解散公司。復興航空前三季損失廿二.二億元,加上近兩年的嚴重虧損本,帳上已出現卅六億元的資金缺口。雖然該公司宣稱資產仍大於負債,但是在處理客戶退票後,員工、債權人、供應商的權益是否有得到合理的保障?這是接下來處理此類問題的重點。當然,若有內部人在停飛消息公布前就出售持股,則屬於內線交易的重罪,當然要嚴辦。
公司利害關係人有員工、供應商、債權人、政府、股東,而股東是所有利害關係人中,最後拿到錢的人,股東擁有公司價值剩餘請求權者;而員工、債權人、供應商、政府,稱為非股東之利害關係人。在公司收入分配給「非股東之利害關係人」後,如果有剩下的才屬於股東,當然若剩的非常多也全都是股東的,所以股東是公司風險的最終承擔者,因此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
一旦公司發生財務危機,如果需要進行重整,一定會先減資,那麼原先股東的所有權將所剩無幾;若採清算、解散方式,清算價值若無法完全支付員工薪資、供應商貨款與清償債務,股東就更不用想獲得任何報酬。因此,上述公司面臨財務危機、清算、解散的情境,就必須關注非股東之利害關係人的合理權益。
然而在二○一五年之前,就非股東之利害關係人之間,對於員工權益的照顧有討論的空間。根據企業破產債務清償條例,普通債權人(包括員工)的清償順位排在政府稅金、抵押債權人之後。過去員工若遇雇主倒閉,因員工債權低於銀行抵押債權,員工幾乎求償無門
華隆在二○○一年倒閉,一○五八名勞工被積欠十一億多元退休金、資遣費,二○一四年華隆大園廠法拍所得約廿四億元,勞工只分配到二百萬元。當時勞動部與金管會、財政部聯手與抵押債權銀行協調,二○一五年三月十八家銀行同意捐贈廿%大園廠法拍所得,以補償遭拖欠退休金與資遣費的員工。平均每位員工取回六十萬元、約為八成債權。
太子汽車二○一一年爆發大量解雇公司及其關係企業員工,因資金調度困難,陷入停業,並積欠一○九四名員工七.四億元的退休金及資遣費。循華隆模式,二○一六年十一月初債權銀行同意捐款一.五八億給太子汽車員工,平均每位債權員工分得十五.二萬元,員工債權受償率為六十四%。
在上述華隆模式後,為了根本解決問題,二○一五年政府修改勞基法第廿八條,將勞工債權順位提升為與銀行抵押權同等順位,並將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墊付範圍從勞工被積欠的工資,擴大到退休金、資遣費,提升勞工各項勞動債權保障另外,勞基法也修正勞工舊制退休金提撥規定,要求雇主必須足額提撥未來一年成就退休條件的勞工退休金;多管齊下後,希望未來類似華隆、太子汽車的勞資爭議不會再發生。
從公司治理的意涵,當員工債權與銀行抵押權同等順位,這是非股東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分配,而且勞基法已要求勞退舊制必須足額提撥,因此這是可被接受的作法。我們希望政府能落實相關法規的執行、大股東也能遵守公司治理的精神,公平、合理對待所有利害關係人。
(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