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股東提案權利應受保障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青年低薪又高失業,不怪中央卻怪地方?
◆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 VS.尹錫悅訪美
◆  經濟日報社論/股東提案權利應受保障




經濟日報社論/股東提案權利應受保障


2023-04-29 00: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辦公室示意圖。Pixabay


近日來有關可成的二位外資股東的提案,未被董事會列入,引發爭議與關注。該二位外資股東提案修改公司章程將現金股利的發放,回歸股東會決議,但可成的董事會以該提案事涉二項,依公司法規定未將此案列入股東會議案;然而,提案的外資股東表達抗議,並呼籲主管機關予以可成之董事最嚴厲裁罰。

過去現金股利發放是要經股東會投票通過,但有大型科技公司建議其有每季發放現金股利的需要,而股東會通常一年開一次,不可能為了現金股利發放每季開股東會。因此,2018年7月公司法第240條第5項修正成: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得以章程授權董事會以三分之二以上董事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之決議,將應分派股息及紅利之全部或一部,以發放現金之方式為之,並報告股東會。至此,只要公開發行公司的章程有依據上述修正,則現金股利發放則由董事會決定即可。

考量公平對待股東與促進股東行動主義,許多國家在公司法加入讓持股達一定比率(台灣是1%)的股東,在股東會有提案的權利,藉以監督現有的董事會或參與公司的經營。這是健全公司治理的關鍵措施之一,且各國紛紛下調提案權的持股門檻規定,並建立讓股東在行使上述權力方便、不被刁難的制度。有關台灣股東提案權是根據公司法第172條之一,持有1%以上股份之股東,得向公司提出股東會議案;且規定,除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外,股東所提議案,董事會應列為議案:該議案非股東會所得決議、提案股東在停止股票過戶日持股未達1%、該議案於公告受理期間外提出、該議案超過300字或提案超過一項之情事。

同時,公司法第172條之1是有裁罰規定,公開發行公司由證券主管機關各處公司負責人24萬至240萬元之罰鍰。其實,讓持股1%的股東有股東會提案的權利,也僅是提案而已,能否通過還是由所有股東決定。該條文的立法精神是原則上要列入議案,例外才不列入,因此公司董事會對提案僅是進行形式審查。

本次可成董事會認為這二位外資股東修改公司章程提案的內容,實質上涉及公司法第240條第5項關於現金盈餘分派的授權,以及公司法第241條第2項關於現金發給法定盈餘公積及特定資本公積的授權。二者處理對象及條件均不相同,構成要件事實也有所不同,且二者的授權與否,原因不同,並無必然關連性。因此,可成董事會認定該提案事涉二項,而依公司法規定未列入股東會議案。但提案的外資股東提出反駁,可成在2019年股東會以「一項」修改公司章程議案,通過現金股利發放改由董事會決議,但外資股東提案改回由股東會決議就變成為「兩項」議案,此乃前後矛盾、不合邏輯理由。

由以上可得知,可成公司的董事會與提案外資股東,對於本案之股東提案以一項為限的解讀存在嚴重差異。由於公司法的主管機關是經濟部,經濟部應該就公司法第172條之一的「股東提案以一項為限」的意旨與規範提出解釋,並對此案做出判斷。同時,金管會亦應根據經濟部的解釋,對於如何健全股東提案權的制度做出回應,藉以讓國際社會覺得台灣股市是有落實公司治理的決心。

基於保障股東權益與健全資本巿場,上述主管機關應該立即調查可成董事會未將外資股東提案納入今年股東會議案的適法性,並在股東會前做出裁決。若可成董事會的決定適法,則應該讓這二位外資股東瞭解如何正確提案;若不適法,則應該要求可成董事會將該提案納入今年股東會議案。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vs.尹錫悅訪美


2023-04-29 01: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總統拜登26日在白宮以國宴款待來訪的南韓總統尹錫悅。(歐新社)


南韓總統尹錫悅訪美,除會見拜登總統,唱了歌,兩國企業還簽訂了廿多項合作備忘錄。其中,包括近百億美元的合資計畫,美韓企業將合作發展電動車電池、機器人、氫能等產業。Netflix則宣布在韓投資廿五億美元,製作韓國影音內容。

看到尹錫悅的訪美行程,不禁令人想到月初剛過境美國的蔡總統,兩人的活動內容何以如此不同?蔡英文訪美,極力安排會見美國政要卻未能如願;唯一亮點,是回程在洛杉磯會晤了美眾院議長麥卡錫。但這一晤,導致中共報復性軍演不斷,連兩岸原可恢復的疫後觀光交流都卡住。

大家不能不注意到,蔡英文在美逗留數日,所有活動均圍繞政治主題演出打轉,沒有看到為國家經貿大計考量的安排;像美韓企業家那樣的投資對話,則一片空白。這樣的表現,也要歸咎於中共的打壓?還是蔡政府的外交、經貿官員太不用心?或是蔡總統本人對台灣經貿發展漠不關心所致?

類似韓美企業家就產業合作對談簽約,台灣不是沒有過,光是微笑老蕭率團赴美談判、採購就不知多少次。蕭萬長卸任副總統後,還曾與美國務卿凱瑞晤談,並率企業領袖團訪美。這些,在蔡政府都成了絕響。蔡總統訪美,只看到激怒北京的結果,卻未見台灣經濟加分,更遑論民眾承受發展停滯的後果。

誰心裡有人民和經濟,比一比就清楚了!












聯合報社論/青年低薪又高失業,不怪中央卻怪地方?


2023-04-29 01: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年輕人失業率五度居六都之冠,學者認為,首都年輕人失業率高是長期結構性問題,不能特別歸咎於單一縣市首長。記者曾原信/攝影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近三年各都失業率,在廿五至廿九歲年齡層,台北市失業率五度登上六都之冠。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延鳳將矛頭對準市長蔣萬安,質疑首都青年失業率高與最年輕六都市長的作為形成諷刺的對比。綠營忘了,蔣萬安去年十二月底才上任,哪能為過去三年的失業率負責?要怪也得怪柯文哲吧!再說,蔡總統執政七年,又為青年就業做了什麼?

每逢選舉,政治人物總把年輕世代捧在手心。民進黨更全力討好「百萬首投族」,以為「得青年,得天下」;但選舉過後,青年問題即如過眼雲煙。蔡英文曾高呼「勞工是我心裡最軟的一塊」,但年輕人不僅失業率高,半數大學畢業生首份薪水竟不到三萬元,比他們的父母世代還差。如果上任才四個月的蔣萬安要為青年失業負責,執政七年的蔡總統,應該無地自容了!

年輕人是國家精華的勞動力,充滿活力和創造力,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蔡政府想方設法延長兵役,卻忘了青年失業是國安問題。據統計,去年廿五至廿九歲年輕人全國失業率為六.一%,六都前三名依序是台北市七.五%、台南市七%、高雄市六.三%,三都均高於全國平均值。其他依序是桃園市六%,新北市五.六%,台中市五・三%。

北市勞動局長高寶華解釋,外縣市年輕人找工作較聽父母的話,台北市年輕人工作自主性較高,加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許多人不急著找工作,這是北市年輕失業率高的主因。這種說詞,顯然欠缺說服力;因此蔣萬安隨即糾正說,高失業率有很多層面的成因,不是單一因素。他要求勞動局及相關局處釐清問題原因,共同提出解決方案。

都會年輕人失業率高因素複雜,跟個人選擇、社會環境、家庭背景皆有關係。人力專家認為,近年非典型的新興行業竄起,例如外送員等彈性較高的自營工作型態更為普遍,而從事外送、開Uber等「斜槓」工作比較自由,也讓許多不願被綁死在辦公室領固定工薪的年輕人競相投入。三年疫情,也影響不少年輕人的工作態度,寧可兼職打工或暫時宅在家。

後疫情時代,就業市場需才孔急,但青年失業率卻未見降低;尤其教育水平較高的六都年輕人若無法進入就業市場,無疑是社會一大警訊。我國自二○○六年即出現失業者「年輕化、高學歷化」的趨勢,依主計總處調查,一百個長期失業者,十五到廿九歲年輕人約占五成,其中四分之一是初次覓職不成的失業青年,許多社會新鮮人甚至一年都找不到工作。癥結在,這是年輕人不想就業或是「學用落差」,蔡政府必須嚴肅檢討面對。

從青年失業率排行前三名的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來看,不論是「北漂」或「南流」,不論是藍營或綠營執政縣市,都面臨相同問題。整體而言,青年低薪與青年失業,都是全台普遍的結構性問題,與國家經濟、社會、及人才培育失衡有關,歸咎於地方首長並不合理。中央政府若沒有前瞻的發展及培育計畫,年輕人即難以進入理想職場,把持不住者即很容易被黑道吸收。

年輕人往往是左右選舉勝負的關鍵。韓國瑜當年憑著「韓流」吸引大批年輕人支持,因而打敗比其年輕的對手陳其邁;但支持者熱情一退,將他罷免的也是這批人。大選將屆,政治人物與其高喊降低投票年齡,不如設身處地想想年輕世代的困境,想想政府到底為他們做了什麼。若以為裝年輕、耍可愛就能騙到年輕票,最後仍難逃「失青年、失天下」。



台海危機 如何超前部署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台海危機 如何超前部署
◆  俄烏停戰的 四種方式
◆  杯水論 侯應提全面論述
◆  面對大局變化 別只剩備戰
◆  隨媽祖一步一腳印自省
◆  德國廢核 台能效法?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台海危機 如何超前部署


2023-04-29 01:34  聯合報/ 胡瑞舟/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8日公布數張對台圍島軍演的相片,其中一張是共軍戰機正在進行空中加油。圖/取自東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長期觀察共軍戰機、戰艦和無人機擾台行動,可以梳理出一個態樣:中美及兩岸關係如因特殊事件惡化,或是美國政要高官訪台刺激北京;這時對岸擾台機艦數量不但激增,其中部分也會跨越中線、甚至逼近本島周邊。前者可以本月初蔡麥會後為代表,後者則以去年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來台的環台軍演為典型。

這兩天,正值瓜地馬拉總統及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訪台,及美韓發表宣言將在南韓部署核潛艦;中共派出六艘軍艦、卅八架次軍機擾台,其中包含一架「察打一體」雙尾蠍無人機幾乎環台飛行一圈。雙尾蠍的出現格外引人注意,它是共軍現役最大型無人機,航程可達六千公里,最大續航時間為卅五小時,除了偵察功能,它掛載的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可對即時目標發動攻擊。雙尾蠍去年也曾飛越海峽中線,此次繞台飛行更顯現共軍遙控無人機搭配戰機執行聯合任務,無論技術和性能都已漸臻成熟,未來台海周邊料將出現更多共軍無人機。

中國大疆製造的無人機,全球市占率超過百分之七十。中共軍方改裝殲六戰機為無人機,同時透過軍民融合生產製造無人機。其中某些種類如翼龍無人機,性能媲美美製同型機種,更因物美價廉而廣受國際市場喜好。如果台海有事,共軍相當數量無人機艦必然不缺席。我方此前外島部隊應對無人機曾出現扔擲石塊反制窘狀,未來應對數量眾多、蜂群或飽和攻擊無人機隊,應積極思索反制之道。美方軍火商下周訪台,或許就是國防部提出優先採購需求項目的良好時機。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強調,中國是最有能力且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持續步步進逼的挑戰者。美國對台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及兩岸統一對美國安全利益衝擊力,愈來愈有清楚認知。誠如美國太平洋論壇所稱,美國對台目前力行「政策層次戰略模糊,作戰層次戰略清晰」,嚇阻中共攻台,武裝台灣抗中,甚至全力全面阻絕和統、逼統和武統三大路徑,「進、退、攻、守」美國各次兵推都有環繞「最大化美國安全與利益」思考、模擬與擘劃。

美國面對未來,都有務實的前瞻作業和超前部署。它希望武裝台灣成為刺蝟島,像烏克蘭拖垮俄羅斯一般削弱中國;它希望轉變台灣成為毒青蛙,讓北京整體國力挫損倒退廿年。甚至它的政客還鼓吹台灣百萬民眾人手一槍,為民主自由壯烈犧牲。蔡政府認為當前美台關係歷來最好,兩岸關係卻陷入歷來最糟氛圍,溝通共識蕩然無存情況,兵凶戰危也就成了新常態。

面對台海安全空前危機,我們是否也需要學習美國的前瞻務實思考和超前部署?隨著美中台新情勢的出現,台灣的決策者是否也應探索符合台灣利益的最佳方案?










俄烏停戰的四種方式


2023-04-29 01:28  聯合報/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烏克蘭堅守東部巴赫姆特鎮,與俄羅斯苦戰10個月,成為俄烏戰爭歷時最久也最血腥的戰役。美聯社


就在美國國民兵特薛拉四月揭露的俄烏機密戰情中,開始烏克蘭重建的優先方式,已有答案。這些機密中,僅烏俄死傷規模被質疑有誤,其他「很可能」都真實,亦即烏克蘭即便發動春季反攻,不太可能改變雙方的對峙。

這跟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已三度陳述的見解,完全相同。既然俄烏無一能取勝,和談結束戰爭應是理性選擇。

再者,華郵說特薛拉洩漏軍機的原因之一,是他認為俄烏「兩國共同之處,多過差距」,他希望朋友「不受…宣傳的影響」。 因此,止戰的第二途徑,來自《聚焦外交政策》據此而有的推論。該刊認為,「特薛拉是代言人…內心深處從來不認為政府是美國的一個部分…若說美國國家安全堪虞,(這類型的)美國人更是威脅,多過中國人或俄國人的威脅。」華府若是真想以烏克蘭弱化俄羅斯,但又同意這個論點,就得調整認知,轉而注意「蕭牆之禍」,不要再拿莫斯科或北京作文章。白宮不寄望習澤通話能帶來正面變化,既然如此,拜登不如自行協調止戰之路。

但美國若真執意以尊重烏克蘭為名,實則繼續使之犧牲,藉此換取俄羅斯的弱化,那麼,也許俄羅斯會重蹈四十多年前的覆轍。在美國誘發下,蘇聯在一九七九年如同此次,以友邦邀請為由,入侵阿富汗;後果是九年多後,耗費數百億以上美元,戰死上萬軍人與更多阿國人,最後仍須全軍撤離。有人認為,入侵阿富汗對其國力侵蝕,是蘇聯解體原因之一。今日俄羅斯若認為其也可能陷入當年險境,應會主動求和。

俄烏止戰方式,不限前述三種,還有第四種:美國重演越戰苦果。越戰期間,麥納馬拉擔任七年多國防部長。他在一九九六年出版回憶錄,向美國人民(但沒有向越南人)道歉,表示沒有更早坦承相告,越戰將是漫長血腥戰爭。他也不說,在一九六八年北越發動新春攻勢兩三個月後,美國國防部已對戰局很悲觀,遠比老是說我軍威武、形同鼓勵戰爭的媒體「悲觀許多」; 麥納馬拉更沒有說,在新春攻勢前,他自己其實已「私下認定」美國無法取得軍事勝利!

結束俄烏戰爭的越南方式,不會出現嗎?無人知曉,但俄侵烏後,已有很多美國專家認為,白宮同時對抗中俄集團,可能結果之一是損人不利己,是「世界末日」。 近日,著有《俄羅斯陷阱》等專書的畢比(G. Beebe)則提醒「拜登,時候到了,請和盤托出烏克蘭情勢」,官方對戰爭的理解與其公開聲明矛盾,「越南的幽靈已在浮現。」











面對大局變化 別只剩備戰


2023-04-29 01:32  聯合報/ 金彥斌/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獲黨提名黨總統候選人後表示,將結合社會最大的力量完成2024選舉總目標,首先總統高票當選,第二國會單獨過半,並以此民主的力量踐行民主團結、民主自理、民主和平的三大民主行動。記者黃義書/攝影


美方擬將台灣武裝,從刺蝟升級到連牙齒都不放過,但兩千三百萬人仍是血肉之軀。生命誠可貴!政府顯然未重視,我們在這塊土地上無處可逃的事實。

軍事部署僅是捍衛國土、國格、彰顯國力及凝聚國人的方式之一,人民更在意的是,透過民主制度,期望政府擔負起讓人民擁有安身立命之所的責任,也才是賴副總統提出「三大民主行動」的真正意涵。

但執政者卻未做到。處理兩岸問題自視甚高,受苦還是百姓;對陸喊平等尊重,自身卻未做到。大陸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只能乾瞪眼,賴副總統更喊話大陸要善待台灣,以報答台商多年貢獻;還說台海很寬,容得下兩岸。但交通部長不開放對陸客限制,反而呼籲大陸對自由行與團客要有所回應,讓觀光業者對解封「錢(人)潮」乾瞪眼,這又是如何「容得下兩岸?」

賴副提出「和平保台」基礎概念有二:其一軍備成刺蝟;其二是美國及其盟友支持。但如上所述,刺蝟仍是血肉之軀;而美國與盟友支持協防,或許像賴副曾對蓋拉格說的,抗中若是像「一對一」籃球賽,中國可能會贏,但台灣若和美國等盟友團結作戰,就不會被擊敗。然而,戰爭終究不若球賽,既無規則,更沒有裁判吹哨。

美中軍事、經濟競逐下的漩渦,迫使各國思考是否要跟著捲入。但正如澳洲外長黃英賢所言,亞洲需要「戰略平衡」,且「沒有任何國家占主導地位,也沒有任何國家被支配」,一番話像是給台灣當頭棒喝。不論親美、親/和中,如何面對大局的變化,走出自己的戰略平衡,是總統大選時各參選人應要面對及回答的。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日前接受德國「大十字勳章」表揚,德國總統史坦邁爾致詞時,認為梅克爾從不迴避政治責任,她培養了把大局放在首位,而不是自我推銷的風格,足以獲得殊榮。

因此,政府及所有參選人也應把大局放在首位,要如韓劇《造后者》的「犀牛」吳景淑一樣,守住良心,負起政治責任,以「不放棄任何人」的態度,不為獲得勝選或利益犧牲任何人幸福、權利及生命;不僅關注所有族群與階層福祉,更要直至用盡所有外交手段,也不讓國家只剩下備戰與面對戰爭,才是真正避戰。










隨媽祖一步一腳印自省


2023-04-29 01:36  聯合報/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2023台中大甲媽祖遶境,日前在新港奉天宮正殿舉辦回駕典禮。記者呂慧瑜攝影/報系資料照


媽祖遶境與其說是一場宗教盛會,其實更是遶境民眾內心的自省時間,一步一腳印省思人生過去與思考未來;遶境也可讓香客重新調整與外界互動模式,一步一腳印碰觸當地民眾熱情,接地氣台灣民情。

參與過兩次媽祖遶境,十多年前是「逗鬧熱」拍攝遶境;前年疫情時一個人再跟隨神轎兩天,從員林一路走至大甲,身處媽祖遶境所帶動的信眾熱情中,親身體驗沿途當地居民熱心補給和加油打氣,進而體會出一步一腳印真實意涵。

遶境路途上充滿關心,沿途擺攤的當地居民不會放過就算兩手已是滿滿食物和飲料的遶境民眾,手不能拿就強塞口袋和背包。他們無法隨著媽祖遶境的心願就希望藉由香客實踐,各種免費的物資補給就是民眾最直接和坦率的心意。

服役時擔任野戰部隊排長,經歷過日夜行軍的累、忍受過櫛風沐雨的苦、更挑戰過翻山越嶺的艱困。退伍多年後,老邁的我又追隨媽祖遶境,自由意志下行腳,更精準觀察和接觸到善良和可愛的台灣同胞,這是一生難得的心靈和旅行經驗。

遶境時頓悟,一步一腳印不是政客們膚淺騙票口號,也不是自己單獨邁出腳步,而是在你的身後有眾多熱切為你加油的眼神和關心,而前方更有陌生人群正要迎接和鼓勵你。媽祖遶境徹底重現先民跨海墾荒精神和台灣人民堅韌生命力。

一步一腳印並非個人毅力展現,真義是香客們群策群力、團結一體、互相打氣,向著共同目標:伴隨媽祖遶境奮力前行。如果只在遶境出發儀式抬轎,如果不接觸奉獻的沿途民眾,就不會知道「台灣最美風景是人」的道理;「蘸醬油」式的遶境,也難以體會媽祖所激發出的強烈台灣民眾熱情、堅持和韌性。

台灣不缺政客,最缺的是能夠團結台灣民眾的領導人物。選舉時政黨常採「分裂」選民策略強奪勝選,完全忘了先賢早說「同胞要團結,團結真有力」真諦!遶境香客必須一步一腳印、一群人朝著共同目標努力才能走得遠、伴隨媽祖神轎回鑾;同樣的道理,政黨若只想靠分裂選民贏得選舉,又何以長佑台灣國泰民安?












德國廢核 台能效法?


2023-04-29 01:39  聯合報/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德國日前關閉碩果僅存的三座核電廠,為核電在德國劃下句點。圖為德國核電廠伊薩2號。(路透)


德國日前關閉碩果僅存的三座核電廠。對於擁護「無核家園」的台灣人來說,這印證核能必亡鐵律。然而,我們真該慶幸民進黨政府跟對「國際潮流」嗎?

逐步全面廢核是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在福島核災後確立的基本國策,當時得到多數人支持;反核則是綠黨從一九七○年代就開始打造的神主牌,梅克爾執政後,它也得到各黨派與社會主流的膜拜。可惜好景不常,近來氣候變遷議題讓愈來愈多德國人質疑脫核。德國再怎麼努力製造再生能源,就是無法放棄石油、燃煤與天然氣發電,這些正是全球暖化的元凶,無碳的核能於是變成許多人眼中的綠色救星。到了俄烏戰爭,柏林被迫中斷進口廉價俄國天然氣,電價飆漲讓社會終於覺醒:無核美景原來只是鏡花水月!

關閉核電廠決定引發德國社會部分反彈,畢竟,即使當前天然氣儲備不虞匱乏,能源供應似乎綽綽有餘,但誰知道俄烏對抗會持續多久?就算結束了,再向北極熊買天然氣絕不會是主要選項,所以下個寒冬來臨時,飆漲好戲很可能再度上演。平心而論,德國不是沒有認真看待廢核的配套措施,去年再生能源比率占全部能源四十六.三%(預計在二○三○年達到八成,不過這是大問號),但是風力、太陽能源供給要看老天爺臉色也是客觀事實。如今核電廠全部關閉,德國人卻還在繼續享用核能:從鄰居法國進口!這是典型以鄰為壑:核電廠好可怕,但是不要設在自家後院就沒事!

台灣人沒這福氣,以鄰為壑根本不可能。去年總發電量中,再生能源才占八.二八%,燃煤與天然氣發電卻高達四十二.○七%與卅八.八一%。等核三廠除役後,二○二五年就進入無核狀態。天然氣發電除了會增加排碳量外,更可怕的後果是給國家帶來毀滅。「經濟學人」日前刊登一則讀者投書,作者是紐約曼哈頓政策研究所的一位政策分析師。他指出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是「危險的失策」,台海若發生衝突,多數軍事專家都相信習近平最可能採取的就是封鎖台灣。一旦對岸出手,台灣靠核能加燃煤可維持一年半,靠天然氣發電則只能撐兩周!

他的說法並不新鮮,國內已有這種聲音,遺憾的是引發不起迴響。兩岸敵意持續升溫,衝突爆發的可能性非常高。特別是在大選選戰中,民進黨一定會為了拉抬氣勢而大打反中仇中牌。現在只要誰倡議和談避戰,立刻會招致「舔中投降」的圍剿撻伐。對於「愛台灣」的那群人來說,選擇只有一個,就是拚了!然而,即使抱定「含笑為國犧牲」決心,至少也不要讓敵人不戰而封鎖幾天就癱瘓舉國能源供應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德國政客的短視天真讓人民吃足電價飆漲苦果,民進黨「非核大夢」除導致台電瀕臨破產,還恐讓國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杯水論 侯友宜應提全面論述


2023-04-29 01:28  聯合報/ 廖天威/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新北市議會接受質詢時,拋出「杯水論」兩岸主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議會答詢時指出,「中華民國與台灣就像杯子和水,密不可分」。由於侯言行動見觀瞻,引來高度關注和放大檢視。

首先,「杯水論」的杯是指中華民國,水指台灣。試問,這杯子是鋼杯、玻璃杯、還是紙杯?材質不同,使用和耐受度有異。有意大位者,不可不重視自身詮釋對國家安全與存在的影響。耐不耐熱、經不經摔、能夠使用多久?還是像免洗杯,用後即丟?沒說清楚。

再者,杯中之水,是熱水、冰水?可否換杯子分開裝?還是稍加調製,足以起「化學變化」?那就更難「自圓其說」了!

這些,都還只是非常淺的詰問,還搆不上理論層次,更何況要「治大國如烹小鮮」的一國之尊呢?我們期待一位全方位治國領袖,可不能等選舉完畢上任後,再來慢慢學習、適應吧!

台灣社會近年來民情和輿論,已漸向「兩極化」發展。不論是政治、外交、經濟,乃至於國防、軍事,常常是「雞同鴨講」、「莫衷一是」;若再加上明年大選的不確定因素,「極化光譜」激化再向兩端拉扯,對於未來的治理模式與方向,即使想要再尋求過去的「溫和路線」、「中間選民」,都可能是緣木求魚。社會愈是變動不居、極化對立,就愈會養成「搖擺不定」的政客;過去卅多年的民主化發展,等於白走一遍。

距離大選,只剩八個多月,有志大位的參選者,應該要提出全盤說法;並告訴全國民眾,這些問題的優先順序為何?解決方案是什麼?

筆者相信,愈是全面與嚴苛的檢驗,愈是對選舉、對國家治理有利;愈早、愈全方位檢視候選人品格、特質、能力與知識,愈能幫助國家社會,篩選出合格領導人。


李清志/數算你的人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數算你的人生
◆  陳立恆/AI既來 人文安之
◆  朱宗慶/一股衝動,堅持數十載
◆  葉匡時/三級機關首長任用的彈性與課責
◆  楊志良/總統參選人應向民眾告知的事項
◆  陳亮恭/蘭亭上巳曲水流觴千載不復見






李清志/數算你的人生


2023-04-29 03:04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坂本龍一不敵病魔,享壽71歲。 (圖:威視提供)


最近有些知名人士過世!

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前陣子過世,享年七十一歲;殯葬大亨龍巖企業的老闆李世聰,最近也過世,享年六十五歲;上個月廣播界爵士樂專家沈鴻元亦驚傳過世,只有四十九歲。

人生的短暫與無常,讓人想到神人摩西所寫詩篇,他說:「我們人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的可以活到八十歲,但是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摩西活一百廿歲,漫長人生歲月中,他體會人生的榮華富貴、流離失所;他帶以色列人出埃及,也體會在曠野漂泊幾十年,對人生有十分透澈領悟;〈詩篇〉九十篇陳述,就是摩西一生體會。很多人雖活很久,但是卻不知怎麼活?不知道人生是為了什麼。

〈詩篇〉,就是摩西教我們怎樣有智慧地過一生。詩篇中,摩西談到上帝的永恆與無限,對照人類的渺小與有限,也談到人生短暫與愁苦;他說「人生好像一聲嘆息!」因為人生像聲嘆息,很快就沒了!而且人生不是笑聲,是嘆息聲音,因為充滿勞苦與愁煩,最終都是虛空。

摩西在〈詩篇〉中,向上帝做了個祈求禱告,他不是求人生長壽或榮華富貴,他禱告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摩西到底想要得著什麼智慧?到底什麼才是真正智慧?

摩西希望了解二件事,希望上帝讓他有智慧知道「人生有限」;而且有智慧知道「在有限人生,去經營有永恆價值的事」。當我們好好數算日子,才知原來人生只剩下幾十年而已;人如果知道自己只剩幾天可活,他就會好好珍惜每一天!

日本二○○八年有部電影「死亡預告」,描寫未來政府,因世界太平、經濟繁榮,年輕人沒什麼鬥志。為了讓社會繼續有力量,他們在小時候打疫苗時,會注入奈米膠囊;千分之一的人會在十八至廿四歲間死去,但死前政府會派人告知他,讓他有廿四小時準備。有人收到通知後,與家人和好團聚;有人則去完成未完成心願;也有人想說反正要死了,就進行報仇行動。最特別的是,有人本來要自殺,當被告知只剩一天可活,卻反而不想死,想好好利用這一天。

原本覺得生命沒什麼好活,當你面對死亡時,才想好好活著!正如達文西說:「充分認識死亡,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摩西希望得到人生智慧,就是要知道「人生是有限的」。

摩西另一個祈求是,能有智慧知道「在有限的人生,去經營有永恆價值的事」。很多人想到人生不長、人生無常,就想及時行樂,吃吃喝喝;可是摩西卻不想要「吃喝等死」人生,他跟神祈求有智慧地過個有意義,有永恆價值人生。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說:「以前的人生是以八十歲做規畫,現在的人生是以一百歲做規畫」。現代人退休後還有很長時間,總不能一直玩到掛、吃喝玩樂等死;總要好好思考,如何在「餘生」真正過有意義生活。

你的人生可能還有十年、廿年,或還有四十年、五十年;不論如何,我們都要數算日子,得著智慧的心。不只是有「知道人生有限」智慧而已,還要有智慧「知道如何去過有價值的人生」,這樣才不枉此生。 



黃正忠/晶圓與扣件ESG同樣夠給力

◆  黃正忠/晶圓與扣件ESG同樣夠給力
◆  黃齊元/貿易壁壘引爆兩岸新博弈
◆  劉大年/因應ECFA可能發展







黃正忠/晶圓與扣件ESG同樣夠給力


2023-04-29 01:27  聯合報/ 黃正忠(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台灣很小,卻很厲害。晶圓代工與封測全球第一、IC設計世界第二,人才被奉為「科技新貴」。螺絲扣件出口全球第三,遍及世界過半國家,美國市占高達四成,但人才卻仍被視為「傳產黑手」。

螺絲扣件英文「fastener」意謂「把東西鎖緊的物件」,正是「鬆不得」的關鍵。這個產業早從過去低階粗糙勞力密集及傳產汙染,走向高端化高科技與高值化。從不起眼的低價螺絲,蛻變為高價人工牙根,甚至成為再生能源、電動低碳車種、智慧製造、智能建築、航太工業淨零核心產業的必要需求

超過三千家台廠扣件產業,雖創造九成四出口、全年近一千九百億新台幣產值,卻僅是台灣IC業四兆八千億產值百分之四不到,但其必要性與重要度都不比晶圓低。受排碳、材料與能源限制發展挑戰,所有解方都指向低能耗、高能效、突破性資源生產力與循環創新,少了扣件,解方不成形、功能無法發揮,力挽狂瀾效應不能給力。

螺絲扣件多數來自不鏽鋼材或碳鋼材料,成本結構百分之六十以上來自原料,當防鏽、輕質、高強度、低碳、環保等要求等級快速提升時,應用在各產業轉型之終端產品,要能擴大規模、逆轉不永續的惡化趨勢,這個產業創新也必須加大力道。

世界「不可持續」是真議題,創新沒錢、沒人都萬萬不能,得靠環境、社會、治理(ESG)三條變革之路,將 CSR/ESG 內化公司經營與成長策略。人才與資本,前進晶圓與扣件產業同樣重要;智能與技術突破,在晶圓與扣件產業落地都得繼續深化;低碳淨零與 ESG 風潮盛行下,扣件產業的百分百綠電、因應不永續風險價值主張、將「賦能多元領域永續解方加速商業化價值主張,都應該得到產經與國家發展戰略關愛

扣件之於晶圓,猶如小蝦米與大鯨魚,可是對於永續未來,同樣有它的位置。沒有看門道的視野與專業、沒有精心雕琢資源配置的用心、沒有辨識技術差異化及欣賞多元科技發展的雅量,我們容易重大輕小錯失掌握以小援大台灣優勢良機。當各領域優秀人才眼中,只看到晶圓產業科技新貴,如何期待扣件產業能入得了新秀人才的眼?恐怕公私產業部門得多多點燈照路,才有機會讓扣件產業被看到。

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亦可稱碳關稅),將螺絲扣件產業也納入鋼鐵下游產品碳管制品項;我們相信台商一定會卯起來減碳,一股民間中小企業韌性力量即將崛起,衷心令人期待。

如果半導體晶圓對全球低碳淨零不可或缺,那麼螺絲扣件就是世界系統性轉型鬆不得的要件。歐、美、日在疫災後透過國家發展新戰略編列龐大預算,將晶圓產業價值鏈境外拉往境內;台灣千萬不可讓螺絲扣件也被人家挖走,到時才驚覺沒有好好照顧這個還在潛水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