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正忠/晶圓與扣件ESG同樣夠給力
◆ 黃齊元/貿易壁壘引爆兩岸新博弈
◆ 劉大年/因應ECFA可能發展
黃正忠/晶圓與扣件ESG同樣夠給力
2023-04-29 01:27 聯合報/ 黃正忠(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台灣很小,卻很厲害。晶圓代工與封測全球第一、IC設計世界第二,人才被奉為「科技新貴」。螺絲扣件出口全球第三,遍及世界過半國家,美國市占高達四成,但人才卻仍被視為「傳產黑手」。
螺絲扣件英文「fastener」意謂「把東西鎖緊的物件」,正是「鬆不得」的關鍵。這個產業早從過去低階粗糙、勞力密集及傳產汙染,走向高端化、高科技與高值化。從不起眼的低價螺絲,蛻變為高價人工牙根,甚至成為再生能源、電動低碳車種、智慧製造、智能建築、航太工業淨零核心產業的必要需求。
超過三千家台廠扣件產業,雖創造九成四出口、全年近一千九百億新台幣產值,卻僅是台灣IC業四兆八千億產值的百分之四不到,但其必要性與重要度都不比晶圓低。受排碳、材料與能源限制發展挑戰,所有解方都指向低能耗、高能效、突破性資源生產力與循環創新,少了扣件,解方不成形、功能無法發揮,力挽狂瀾效應不能給力。
螺絲扣件多數來自不鏽鋼材或碳鋼材料,成本結構百分之六十以上來自原料,當防鏽、輕質、高強度、低碳、環保等要求等級快速提升時,應用在各產業轉型之終端產品,要能擴大規模、逆轉不永續的惡化趨勢,這個產業創新也必須加大力道。
世界「不可持續」是真議題,創新沒錢、沒人都萬萬不能,得靠環境、社會、治理(ESG)三條變革之路,將 CSR/ESG 內化為公司經營與成長策略。人才與資本,前進晶圓與扣件產業同樣重要;智能與技術突破,在晶圓與扣件產業落地都得繼續深化;低碳淨零與 ESG 風潮盛行下,扣件產業的百分百綠電、因應不永續風險的價值主張、將「賦能多元領域」永續解方加速商業化的價值主張,都應該得到產經與國家發展戰略的關愛。
扣件之於晶圓,猶如小蝦米與大鯨魚,可是對於永續未來,同樣有它的位置。沒有看門道的視野與專業、沒有精心雕琢資源配置的用心、沒有辨識技術差異化及欣賞多元科技發展的雅量,我們容易重大輕小,錯失掌握以小援大的台灣優勢良機。當各領域優秀人才眼中,只看到晶圓產業科技新貴,如何期待扣件產業能入得了新秀人才的眼?恐怕公私產業部門得多多點燈照路,才有機會讓扣件產業被看到。
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亦可稱碳關稅),將螺絲扣件產業也納入鋼鐵下游產品碳管制品項;我們相信台商一定會卯起來減碳,一股民間中小企業韌性力量即將崛起,衷心令人期待。
如果半導體晶圓對全球低碳淨零不可或缺,那麼螺絲扣件就是世界系統性轉型鬆不得的要件。歐、美、日在疫災後透過國家發展新戰略,編列龐大預算,將晶圓產業從價值鏈境外拉往境內;台灣千萬不可讓螺絲扣件也被人家挖走,到時才驚覺沒有好好照顧這個還在潛水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