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當國際貨幣的侷限與契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730/web/ 

◆  聯合報社論/傲慢的指揮中心,集蔡政府濫權之大成
◆  聯合報黑白集/想掏空中華民國的外交部
◆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當國際貨幣的侷限與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當國際貨幣的侷限與契機


2023-04-28 00:48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美聯社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16日警告,美國對俄羅斯等國的經濟制裁,或將對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帶來風險,因為遭受制裁的國家正積極尋求替代美元的貨幣。作為美國前聯準會主席及現任財長的葉倫,對美元地位一向充滿信心,這次口風開始鬆動,相信與近期以來出現在全球各地、方興未艾的「去美元化」風潮有關。

「去美元化」風潮具體體現在愈來愈多的國家決定在進行雙邊貿易時,棄用美元,改以本幣結算。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訪華返歐之後,高調主張歐盟應追求戰略自主,法國也不應做美國的附庸,雖未明顯觸及美元,但劍指美國及美元霸權的潛台詞已昭然若揭。比馬克宏稍晚訪華的巴西總統魯拉則更直接,他在上海出席巴西前總統羅賽芙宣誓就任金磚國家銀行「新開發銀行」行長時高聲質問,「為什麼全世界一定要用美元?為什麼不是人民幣作為全世界兌換的貨幣?為什麼我們金磚銀行不能用自己的貨幣,來給這些國家提供貸款?」美元,似乎在一夕之間成了眾矢之的。

美元,就像春秋戰國時代的周天子,800年周朝進入春秋時代之後,霸權威信開始動搖,周天子式微的結果是群雄並起。群雄之中,最早形成氣候的是日圓,繼之是歐元,但迄今為止均未能成功挑戰或取代美元。現在各方關注的是人民幣,但顯然也只略見到一點苗頭。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今年1月,美元仍囊括全球約達85%的金融交易,人民幣僅4.6%。

細看美元霸權之所以鬆動,其實有遠因、近因;及未來的不確定等三方面影響因素。遠因,指的是美國長期以來的不守貨幣紀律。美國自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就擁有了全球唯一的獨占性的印鈔權,通過超發美元向全球課徵「鑄幣稅」,此等行為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變本加厲,全球各國深受其害,怨氣持續積累。

近因,就是葉倫所指的,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制裁,讓所有國家對美國動輒以SWIFT為武器制裁美國的對手心生恐懼,特別是制裁還包括凍結或沒收被制裁國的美元資產,更讓各國恐懼,紛紛選擇了「去美元化」的避險手段。

第三個則是葉倫很擔心的美債膨脹問題。葉倫13日致函國會兩黨領袖稱,聯邦債務已達上限,財政部已開始採取特別措施以避免政府支付違約,但此等特別措施只能讓財政部的償付支撐到6月中,屆時任何不履行償付義務的行為都是違約,不但會引發經濟衰退,也會引發債務評級下調,削弱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由於遠因與近因疊加,加上不確定的債信違約因素,美元霸權終於開始鬆動,此等形勢一旦出現,即難以逆轉,差別只在速度快或慢而已。

人民幣作為最新挑戰美元霸權的貨幣,相較日圓及歐元具備更有利的形勢,這並非僅因中國的經濟體量更接近美國,或中國已是全球製造業大國,而是前述遠因、近因及債務等三個因素愈來愈接近極限或臨界點。不過,人民幣最終能取代美元成為新國際貨幣的概率,並非絕對肯定。

世界貨幣的全球第一次爭論發生在1944年的布雷敦森林市會議,英國首席代表、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從學理上反對以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的貨幣作為國際貨幣,因為主權國家必然有其站在本國利益立場上的貨幣政策,邏輯上未必與全球整體利益相容或一致。但在二戰即將結束之際,美國的綜合國力與國際威望均已凌駕英國之上,凱因斯的卓見難抵國際現實,美元終於成了國際貨幣,但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實驗,證明了凱因斯的先見之明。

就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幣作為一國的主權貨幣,自然也非最理想的國際貨幣。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中國金融當局領先各國一步致力研究發展的數字人民幣也已展開大範圍的實驗,在科技上更能取信於人的數字貨幣或將是未來重建國際貨幣秩序的新方向,就此而言,人民幣還是有相對優勢。










聯合報黑白集/想掏空中華民國的外交部


2023-04-28 04:55  聯合報/ 黑白集
瓜地馬拉共和國總統賈麥岱率團訪台,拜訪立法院,在議場發表演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瓜地馬拉總統賈麥岱到立院演講,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是獨立國家,也是唯一且真正的中國。外交部卻說,立院翻譯有誤,他說的應是「唯一且真正的國家」。

友邦元首來訪,一切行程必然按部就班,講稿早已譯成中文,才能在現場螢幕打出字卡。何況,賈麥岱上月歡迎蔡總統到訪瓜國,就說過「中華民國是真正中國」一語。當初政府刻意淡化,這次對方來台重申,外交部卻要更正立法院。但按外交部翻譯,整句話根本不通,全球哪個國家算是「唯一真正國家」?

說穿了,吳釗燮領導的外交部不喜歡「中國」二字,即使我們的邦交國認為台灣是「唯一真正中國」,這也不行。因此,吳釗燮才會鼓勵雙重承認。事實上,近卅年我國與多國建交,早已不堅持「漢賊不兩立」原則;癥結在,現在是中共堅持「零和」。吳釗燮此舉的可能效果,是鼓勵我邦交國琵琶別抱。

先前我國在東非索馬利蘭設處,政府特意宣揚代表處係以「台灣」冠名。但以北京不可能與索馬利蘭建交的背景,很難不讓人懷疑,外交部只是要一個「台灣」代表處來說嘴,而非替「中華民國」增加一友邦。

我國外交部,每天挖空心思想要掏空中華民國。後世史學家研究至此,想必覺得荒謬。但對當下中華民國人民,卻是莫大的諷刺與悲哀。











聯合報社論/傲慢的指揮中心,集蔡政府濫權之大成


2023-04-28 04:53  聯合報/ 社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開設最後一場例行記者會,指揮官王必勝(前排中)、前指揮官陳時中(前排右四)、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前排左四)、衛福部長薛瑞元(右二)等防疫團隊代表齊聚,感謝全民一起走過抗疫時光。記者林伯東/攝影


歷經一千兩百個日子,一千多萬人確診新冠肺炎,近兩萬人死亡,我國疫情指揮中心終於由行政院拍板,自五月起降級解編。三年的疫情,禁錮了全球旅遊、貿易和正常生活,奪走近七百萬條性命。直至宣告解封,我國許多民眾仍無法放心脫下口罩,疑懼仍盤據心頭。但要論苦悶,大家最大的怨懟還在蔡政府的濫權管制和操控,把疫情當成民進黨宣傳及施恩的機會,卻把專業拋在腦後。

指揮中心三年的濫權和傲慢,其實已遭到人民的嚴厲審判。曾經大權在握的首任指揮官陳時中,在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不到三成二的得票慘敗給蔣萬安,充分印證人們唾棄他的領導。陳時中擔任指揮官時,除冷酷地阻擋「小明們」返鄉,偏執地以「武漢肺炎」稱呼新冠肺炎,他還褊狹地排擠意見不同的防疫專家,不顧安全與專業地對高端疫苗放水,更為了政治私心而阻擋郭台銘購贈BNT供全民使用。陳時中利用疫情,把自己當成「防疫沙皇」,卻把人民放在優先順序的尾端。

陳時中的傲慢和濫權,不僅受到蔡政府的縱容,甚至得到蔡總統莫大的鼓勵,因而不斷變本加厲。在閣揆蘇貞昌的配合唱和下,蔡政府把「超前部署」唱得震天價響,卻忘了自己應該購置疫苗進行防疫。有長達近一年的時間,台灣的疫苗是靠著外國和民間的善心捐贈,才得以捱過。那三年,人民面臨形形色色的管制:領口罩要排隊,打疫苗要排隊,進出公共場所刷實聯制要排隊,到醫院做PCR要排隊,自費入住防疫旅館都不可得。這一切,皆因指揮中心「凡事管制」的心態,而變得冷酷、僵硬,且毫無人性。

之所以必須如此處處管制,主要原因是:主事者好大喜功又喜歡攬權,另一方面卻眼光短淺又拒聽專家之言,因此各種物資準備皆嚴重不足。最明顯的事例,如快篩試劑的進口,原本早就可以開放,讓民眾自行測試是否感染,不僅價廉,也能及早偵知。然而,指揮中心卻非要民眾到醫療機構去採驗,不僅增加人民的精神及金錢負擔,也徒增醫療院所的能量負荷,更升高了確診的不透明度。指揮中心不信任人民的自律,運用高度集中控管以滿足自己的權力欲,結果卻讓疫情黑數變得更多,也平白犧牲了民眾的自由。

可以說,傲慢獨斷的指揮中心,集中反映了蔡政府的濫權和自大。人們若不健忘,去年四月陳時中還擔任指揮官時,即說過指揮中心將於七月降級解編。為何遲至今天,行政院才正式拍板解編?原因無他,當時陳時中嚷嚷降級解編,無非是蔡政府已內定要他參選台北市長,他也自以為防疫「有功」,希望早日解編躍上枝頭。不料,在他三心二意之間,五月台灣突然疫情大爆發,一日確診人數多達數萬人,指揮中心解編之事只好一延至今。

不能不提的是,過去三年蔡政府以疫情為由,數度追加《防疫特別條例》所需預算,高達八千四百億元。但其中真正用於「防疫」的,其實僅一成七,其餘七千億都被用於紓困、振興等用途。人們不難想像,陳時中之所以備受蔡總統重用,正是因為他太會配合上級行事,即使踰越衛福部長及指揮官專業也在所不惜。問題是,這些假疫情之名所為的揮霍,要由國民共同承擔多年才能消化掉。

我們無意抹煞指揮中心的所有貢獻,但如果下回疫情再次席捲,我們不希望看到同樣的事情重演。然而,目前衛福部高層仍充斥著陳時中的人馬和遺風,蔡政府毫無反省的跡象。試問,民眾怎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