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智能農業 何懼FTA?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藍白合能否達陣,取決下架民進黨的意志
◆  聯合報黑白集/沒收投票權的慣犯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智能農業 何懼FTA?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智能農業 何懼FTA?


2023-10-15 00: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面對ECFA可能被終止,我國也須重新考量缺乏「自由貿易協定」及農業相關因應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岸對台灣的「貿易壁壘」調查,將延長到1月12日,我方面對 ECFA 可能被終止的風險,在協議中受惠的石化、紡織、機械和農漁業者都憂心忡忡;但政府對於此事,除批判對岸以政治干擾經濟外,似乎也無能為力。

事實上,台灣在國際貿易上,除資通訊產品有「資訊科技協定」(ITA)護身,得以在國際暢行無阻外,傳統製造業已快速萎縮,服務業也難有效向外發展。一般認為除勞工成本偏高,和台灣缺乏「自由貿易協定」(FTA)、面臨出口被課關稅及服務市場受限有關。因此,簽署具規模的 FTA 來突破現況,一直是各界共識。

即使 FTA 在台灣被高唱入雲,蔡政府迄今已過七年,卻沒有簽成任何一個,關鍵因素當然是對岸打壓。但除此之外,政府不願提的是,簽署 FTA 必須市場自由化,可能衝擊選票,特別是競爭力相對較弱的農業選票。因此,除表態要加入高難度的 CPTPP 外,對於北京較無影響力的美國、歐盟、日本和印度等國,也可說毫無建樹。

農業果真像一般想像的那樣,是勞工薪資一旦變高,就失去競爭力的產業嗎?為何高薪的美國,農產品出口全球第一到處要求別國相互開放農業市場?原因就在於,美國農業科技高超使用勞動力極少,即使單位勞動薪資高,但生產成本還是較對手低廉,能做到價美物廉,故能行銷全球、包括台灣。

然而,拜新科技之賜,台灣農業在現代化企業家和卓越專家齊心努力之下,已經可以運用智能科技,將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五到十倍之多完全突破農地缺乏限制。若廣泛推廣,必能讓台灣農業不再成為簽署 FTA 的沉重包袱,這可能是擬定農業政策的政府官員還不知道的發展。政府有必要深入了解,大力輔導推廣,除可讓台灣農業轉型,更可讓台灣新農業在全球攻城掠地,成為全球智能農業的領頭羊。

據了解,南部已有農企業者,以組織培養分裂育苗氣霧栽培等技術,為果樹、園林、林木、茶及藥材、蔬菜進行快速繁殖,目前已離地種植出蓮霧、草莓、竹薑、甜高粱等高價作物;已獲得泰國的全球最大有機農場之整廠輸出、技術入股巨大商機,以及波多黎各中國大陸爭取合作商機。以竹薑為例,和傳統竹薑生產比較,其薑苗每棵以45元出售,高於傳統薑苗(約20元);其成長時間只需100天,傳統薑則須300天;其良率高達90%,傳統薑只有50%;其收成每株為3公斤,傳統薑只有1公斤;其收成次數為每年三收,傳統薑只有一收;傳統薑種植一次需要休耕五年,他們五年卻可連續種植15次。兩種栽種模式的差距,真不可以道里計數。而全球竹薑的需求巨大,每年約有新台幣1,000億元(約34億美元)商機。台灣過去每年出口日本5,000公噸,目前只有1,000公噸,因為耕地有限又必須休耕。

業者透露,其生產之白草莓,一分農地可離地栽種1.5萬株、每株半年收成24顆(每顆75克,為一般三倍)、每顆若設定一般市價一半50元,約可獲得新台幣1,800萬元營業額,這是何等高值的營收,獲利當然遠高於傳統農作物。業者也已將其單顆為手掌大的白蓮霧出口杜拜,三顆1斤售價高達新台幣1,000元。

若台灣農民都以這種模式來提高生產力和產值,那麼簽署 FTA 相互開放農業市場的結果,將是對方出口低價農產品來台,我方出口非常高價的農產品到諸多對手國高端市場賺取高利潤。政府的任務,則是透過各種輔導或補助方案,協助更多農民盡速加入這種農企業合作團隊,因智能農業生產模式需投資各種設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如此,有了智能農業,FTA 何懼之有?












聯合報黑白集/沒收投票權的慣犯


2023-10-1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選舉權是民主國家人民最基本的政治參與權利之一,「受刑人只是穿著囚服的國民」,監禁期間的公民權利仍受憲法保障。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監獄林姓受刑人打官司要投票選總統,台北高等行法院裁定桃園市選委會應在訴訟確定前,在北監設投票所或其他適當辦法,讓他投票。但中選會決定抗告,再次凸顯民進黨政府的民主倒退心態

受刑人投票的確有許多問題必須克服,但這不是中選會怠惰的藉口。法院裁定列舉了許多國家採取在監獄設投票所或通訊投票方式,來保障受刑人投票權利;反觀我們的中選會,不但不努力讓更多國民投票,還儼然是專門没收人民選舉和公投權利慣犯

不在籍投票,應該是問題的重要解方。讓受刑人能在監獄投票,也可說是實施不在籍投票突破口。畢竟,如果「穿著囚服的國民」可以投票,為什麼還有「穿著軍警制服國民」不能投票?而難道任務在身的公務和選務人員,其公民權利竟不如受刑人?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說,在野黨屢次提出不在籍投票,民進黨政府應該要照做。其實全球有超過一百二十個國家實施不在籍投票,包括東南亞的印泰菲星馬等國都施行無礙。四年前印尼大選,為讓廿七萬在台印尼移工、配偶和學生投票,就在台灣設置了卅四個投票所,連澎湖都有!蔡政府實應汗顏!

民進黨精於選票算計,蔡政府對於人民的投票權利卻一貫擺爛。但人民的投票權不如移工,倒是世界民主奇觀












聯合報社論/藍白合能否達陣,取決下架民進黨的意志


2023-10-1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24年總統大選藍白合首度會前會。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俊良攝影


為共推「最強總統候選人」對抗民進黨,國民黨和民眾黨昨天舉行首場藍白合會前會。雖然對最關鍵的「如何產生共同候選人」方式仍未達成共識,但雙方均已提出具體方案,今天會再確認下次會議時間,藍白合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此次藍白會談,可說為「下架民進黨」共同目標,邁出重要的一步。

在這次會談前,持續的放話與紛擾,已讓外界愈來愈不看好藍白合,甚至各自陣營唱衰者也不少。有說國民黨和民眾黨各有政治利益考量,難以達成共識;有說主談的侯競辦執行長金溥聰、柯競辦總幹事黃珊珊都是鷹派,難有妥協餘地。會談前夕,柯文哲又大談最強組合就是以自己為正,被解讀為談判可能破局。不過,雙方在會前都表示抱著最大善意,會後也都以平和態度強調共識,弱化歧見,讓藍白合露出曙光。

此次會中關於共同理念的討論,是以柯文哲七大主張和侯友宜四大主張為基礎,雖然並非每項都達成共識,但求同存異的方向已確立。另外,雙方同意共同推動「國會席次極大化」和「共組聯合內閣」,更是確保至少在立委選舉方面,在野黨已有充分的合作共識。這些共識的意義,已遠大於預期。

現在雙方最大的歧異,仍在「共推最強候選人」的方式。民眾黨主張五家民調決勝負,但國民黨對此存有疑慮,另提出「開放式初選」,主張在廿二縣市或立委選區內設立投票所,民眾不分黨派只要簽署「下架民進黨」認同卡,便可實名投票,以投票結果決定共推的候選人。

平心而論,無論是「全民調決定」或「開放式初選」,都有各自優點和盲點。民調符合柯文哲要求的數字、科學,但也有進行方式、抽樣、灌票等問題;過去宋楚瑜、韓國瑜都出現民調支持度和實際得票率的巨大差距,可為殷鑑。開放式初選較易呈現民眾的真實參與,且比民調不易灌票,但以往新黨初選也曾發生不當動員情事。兩種方式都非完美無瑕,關鍵在於如何更大程度地均勻呈現民意。因此,全民調和開放式初選看似無法並存,實則仍有妥協互補可能,例如各占一半,或者商議其他比例,未始不能讓雙方的訴求都獲得滿足,且截長補短,達到「共推最強候選人」的目的。

對於如何共推候選人,雙方陣營常以「某種方式對對方有利」來解讀。然在侯友宜、柯文哲民調支持率呈「麻花狀」情況下,民調對誰有利,實難有定論;至於開放式初選,雖然國民黨組織動員能力較強,但民眾黨和柯文哲支持者的強度高於國民黨,如採開放式初選,也未必落居下風。雙方大可放下偏見,客觀審視兩種方式的利弊得失與截長補短之道。

藍白兩黨對於如何共推最強候選人,已經走到具體方案比較,顯示雙方都有合作的意願,也有合作的方案。雙方合作的最大絆腳石,已經不在於合作方案孰優孰劣,而在過程中不必要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以致給予其他有心者可乘之機。例如民進黨質疑「藍白合訴求下架民進黨,難道是要把共產黨上架?」就顯得其言可鄙,其心可誅。

總之,藍白「共推最強候選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各自的決策核心能否摒除這些阻礙,真正把「下架民進黨」當成最優先課題。畢竟事實就是,如果藍白不合,民進黨繼續執政就會成真,蔡政府諸多不公不義、兩岸兵凶戰危,更將加劇。藍白合路途尚遠,時間緊迫,藍白政治人物都應以主流民意為念,齊心合力走完下架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



名家縱論/正視少數統治危機\星期透視/我們需要和平的氛圍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星期透視/我們需要和平的氛圍
◆  大屋頂下/十個「沒有了」 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
◆  以巴衝突慘烈 台警醒了嗎
◆  名家縱論/正視少數統治危機
◆  在監投票 中選會欠落實誠意
◆  點亮公共運輸的「盲點」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正視少數統治危機


2023-10-15 01:00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在俄烏戰事未息,巴以砲火滿天之際談大選,特別有一種奢侈的感覺。但真正讓我擔心的還是四周瀰漫的對憲法的無感,選民的思考最多在「下架某某黨」或「政治分贓」間打轉,不知道未來三個月可能關係台灣民主體制的興衰,考驗我們能不能像以色列那樣在一夕間組成可以共決戰鬥內閣。國人真的該認真思考我們的民主危機了!

簡單的說,就是政黨重組帶來的少數統治危機。世紀初我們已有過八年的假民主,只因為民主化不到十年,國民黨長期執政原罪意識使他們怯於杯葛,結果就是難以勝數制度扭曲。惟因造成少數總統加少數政府的不是真正的政黨重組,只是人事爭議造成大黨裂解,所以很快就回到正軌,先後經歷兩個八年的多數執政,讓大家都忘了憲法致命短板政黨重組必源於社會變遷而使選民重新站隊,我們是在民眾黨形成第三勢力後才真正進入此一新局。近年政黨重組也發生在法、德這樣的成熟民主國家,也都對體制造成衝擊:法國傳統左右兩大陣營已走入歷史,德國則從小聯合大聯合,再到今天的交通號誌聯合,除了表面的揖讓而升,早已沒有小聯合水乳交融,或至少大聯合肝膽相照。但同樣需要調適,他們都沒有少數統治危機

反觀我們,正因為沒有確保每個憲法機關符合多數統治要求憲法法律和慣例,選民隱隱然還以為這是可以接受的選項,竟使得有能力修法確保至少未來總統可有絕對多數基礎的執政黨,迄今完全不覺得這是可以從民主體制推出憲法義務,甚至以政治分贓來描述在野黨合作的努力。另一方面,走向合作的兩黨,給人的感覺好像除了關心誰正誰副、比民調還是比政見外,也還沒有充分意識到這是一個通過協商啟動、遠比決定人選複雜憲政工程,台灣實際上是在走一條似乎還沒有哪個民主國家嘗試過改革路徑

因為有實權的總統仍然可能在實質少數(最多人反對)的基礎上產生,而最高行政機關的行政院原來的多數基礎立法院同意權)又被增修條文刪掉了,兩大在野黨要在未來努力的絕對不只是共同實現取而代之主觀願想,更重要的應是在修憲修法前民主協商方式建構確保多數統治複雜工程一元民主歐陸國家是以組成聯合政府落實多數統治二元民主法國則是在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建構首次左右共治落實行政立法兩端多數統治我國借鑑法國半總統制卻沒有兩輪投票和國會同意行政院長慣例唯一可能落實兩個多數的辦法就是選前協商,而且協商標的必然包括總統、行政院和立法院主要人事和大政方針,才有意義,如果成功,其結果很可能是一種比德式聯合政府和法式共治政府更具凝聚力體制,用 Karl Popper 的理論來檢驗,也堪稱民主正當性最高體制,因為人民在投票的時候,已可預知國家統治權交在誰手上。

此一事前包裹協商結果當然要公布於眾,好讓人民做最後判斷,至於如何選擇決定,當然要由兩黨主事者做綜合判斷,所謂民調辯論最多只是可參考因素,而且只能做不好說。就此一前無古人協商民主而言,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忠實履行協商文字司法介入可能不容易,延請獨立學者公知諮詢及監督或許更有可行性。

到今天仍以政治分贓來評價在野黨努力的執政黨,顯然已退步到落伍了,我相信賴參選人會以更開放的胸襟來迎接一個有絕對多數民意支持新政府,不管是不是叫民進黨。特別是在和戰可能瞬息發生的今天,真的不願看到新總統到時只能攤開手說:「我就是選上了,你要我怎麼樣?」









星期透視/我們需要和平的氛圍


2023-10-15 01:01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右)日前訪中,左為美駐北京大使伯恩斯。(美聯社)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團於十月初訪問大陸,這是四年多以來,首次造訪大陸的美國國會議員團,備受關注。舒默向來對大陸態度強硬,推動了「晶片法案」以及「降低通膨法」的出台,這種立場讓他在反中情緒高漲時訪問大陸,就不會被指責向大陸妥協。

十月九日,習近平接見了代表團成員,舒默提到美國與大陸的經貿關係存在結構性的不平等和嚴重失衡,希望大陸提供公平的貿易與競爭環境,特別在半導體、金融服務、航天等行業,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他強調對話在解決問題的重要說,「除非我們就分歧進行真誠對話,且毫無保留,否則我們永遠不會解決這些問題」。

愈具體的建議就有可能代表特定團體的利益,舒默來自紐約,與華爾街關係良好。今年六月習近平會見微軟的蓋茲以後,美國特斯拉、蘋果、英特爾、高通等大科技公司的執行長相繼到大陸訪問,根據「日經亞洲」的分析報導,在美中科技競爭後,這些大科技公司的營收仍然高度仰賴大陸的市場,高通甚至高達六十二%。但是美國行政部門對大陸的限制與禁止措施已經損害到這些大科技公司的利益,有需要說服行政部門加以調整。

大陸也十分理解舒默的立場與地位,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習近平在會面時,再度強調「『修昔底德陷阱』並非必然,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表達了與美國和平相處的意願與可能。其次,美國駐大陸大使館網站公布會面後記者會視頻與文稿,大陸人民可以看到美國官員抱怨貿易不公平的現象與內容,意味著舒默的具體建議有可能列為改善關係的優先項目。

舒默是猶太人,對於大陸在以色列與哈瑪斯衝突後首次發表的立場,表達極度的失望,大陸外交部立即做出修正,聲明「反對和譴責傷害平民的行為」,給足了舒默面子,但是大陸仍守住立場,未點名批判衝突的雙方。

哈瑪斯與以色列的武裝衝突,是長期累積的仇恨與報復的惡性循環,人性的執著與殘酷再次出現。而此次的衝突又埋下了下次衝突的種子,最令人痛心的是戰爭造成的生靈塗炭,掌權者絕對要以戒慎的態度與慈悲的胸懷做出決策。

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艾利森教授在推特上表示,此時最需要靜下來反思,同時他建議閱讀 Amos Yadlin 今年三月外交事務》發表的文章,Yadlin 曾經擔任以色列國防軍軍事情報機構首長,主張要保護以色列的國家安全,總理內唐亞胡必須做出讓步,包括巴勒斯坦人的權利。

當前大國之間正處於對抗緊張關係,小國理應避開被捲入的危機,但是當大國忙於對抗之際,也有不滿的小國鋌而走險。大國之間應當展現共議世界和平責任,管控地區的衝突,至少要創造出和平的氛圍,讓紛擾的世界見到一絲的曙光。











大屋頂下/十個「沒有了」 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


2023-10-15 00:59  聯合報/黃年
蔡英文總統。記者曾原信/攝影


二○一六年,蔡英文初任總統的就職演說稱:「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她說:「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

上周二,她在卸任前最後一次國慶演說中指出:「政府自二○一六年以來,始終信守承諾、維持現狀;堅守『四個堅持』…。」未再提「依據中華民國憲法」。

兩相對照。二○一六年初任,是以「中華民國」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為主脈,至卸任時則稱「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流共識」,轉以「四個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為主軸。

這是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

一、「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牆頭草概念」,究竟是比較「中華民國」?還是比較「台獨」?

二、只提「四個堅持/互不隸屬」,未再提「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這究竟是「一中各表」?還是「兩國論」?

蔡英文在二○二一年國慶演說提出「四個堅持/互不隸屬」後,被指為兩國論。但陸委會於今年三月批駁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秦剛時稱,「我政府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等規範處理兩岸事務…而『兩岸互不隸屬』是台海現狀與區域和平的根本」。

馬英九也指「互不隸屬」為「兩國論」。今年四月,陸委會亦回以「兩岸互不隸屬是事實,符合中華民國憲法」。

以上二例,顯示蔡英文仍將「互不隸屬」與「中華民國憲法」綁在一起,似乎是一種更明確的「一中各表」;但由於民進黨在現實政治操作上,無疑仍以「務實台獨/借殼台獨/內殺型台獨/夢遊式台獨」為主體,因此除了民進黨自己辯說外,無論美中台,主流觀點仍認定這是「兩國論」。因此,這張答卷蔡英文尚未答完。

面對卸任,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尚不僅此。歸納為十個「沒有了」:

一、九二共識沒有了。蔡在二○一六年就職演說中雖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四字,但仍稱「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是「既有的政治基礎」。但在如今卸任時,已完全否定了九二共識。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芝麻開門。兩岸如何走下去?答卷未完成。

二、海峽中線沒有了。中共機艦繞台,打破海峽中線,台灣每一塊土地的戰術參數在中共已瞭若指掌,從破中線到按鈕只是轉瞬間的差異。虎頭蜂天天在頭上繞來繞去,答案是什麼?

三、ECFA 會不會也沒有了。中共正在操作貿易壁壘調查,有如一支懸在台灣頭上的劍,屆時可在任何一秒鐘就墜了下來。台灣固然可視降低兩岸經貿依存係為政治的保障及成就,但大陸畢竟是「世界工廠/世界市場」,更因同文同種,加上中共因政治而惠台,是台灣人就學、就業、營業、創業的重要腹地及舞台。雞蛋不能放在一隻籃子裡,但台灣經濟也不能丟掉可放最多雞蛋的最大籃子。如果兩岸經貿由 ECFA 骨牌連鎖倒下,答卷是什麼?

四、台灣的主體性沒有了。台灣完全捲進了美中抗衡的地緣政治修昔底德陷阱中。僅以國防為例,從戰略目標「阻滯中國崛起」,到戰略部署「縱深防衛/城鎮作戰」,完全按照美國的擺布,儼然以做一隻「美國刺蝟」及「牛棚烏克蘭」為角色,中華民國的國防從戰略目標至終戰(巷戰?)想定皆已失去主體性。尤其,經過這兩年的變異,台灣甚至已淪為美國兩黨鬥爭的棋子、籌碼與玩具。這難道就是蔡英文的追求,亦是未完成的答卷。

五、能源政策沒有了。備戰,卻配置戰爭風險最大的五十%的天然氣發電。以台積電(泛指高耗能半導體產業)為護國神山,卻不知如何回應「無核電即無台積電」的質疑。連賴清德都說,核能可用於「備載電力」,蔡英文的「二○二五非核方案」也是未完成的答卷。

六、民主沒有了。蔡英文是解嚴以來,對民主摧殘最甚的總統。用「促轉會」、「轉型正義」剿殺國民黨,欲摧毀政黨政治。用 NCC 將中天新聞台吊照,欲扼殺新聞自由。直接介入卡管案及林智堅等學倫案,皆是解嚴後聞所未聞之事,蔡英文做來卻得心應手。她是解嚴後權力最專橫的總統,在五院之間翻雲覆雨、予取予求,對民主政治的傷害既深且遠。台灣民主何去何從,這張答卷更是慘不忍睹。

七、清廉沒有了。從高端案、im.B案、光電案、雲豹案、新竹及屏東棒球場案、進口蛋案、美豬案等等,樁樁件件都是疑雲重重、綠影重重,都是歷史紀錄級的大案,罄竹難書。連「潛艦國造」也被譏為「錢艦郭(璽)造」;「下水(泥地)典禮」,不知能不能真正走到「下水典禮」。

民進黨儼然已成一家「台獨公司」,以標案分贓建立統治。這些巨案,任何一件若發生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皆可能演成街頭狂飆的洶湧政潮,但蔡英文卻一件一件雲淡風輕的唾手度過;可見,「綠能你不能」,腐敗已深入民進黨核心及其支持者的靈魂之中。靈魂腐敗,答案在哪裡?

八、台獨和中華民國都沒有了。在蔡英文這七年多,李登輝、史明、高俊明、辜寬敏等老台獨皆辭世,且美麗島一輩如蘇貞昌、謝長廷等皆被蔡所籠絡,她用「中華民國台灣」這個「牆頭草操作」,欲經「法獨→殼獨→華獨→中華民國」的路徑進行國家論述轉型。

綜觀七年來,蔡英文或許已在政治脈絡上跳脫了「法理台獨」,但仍在「殼獨→華獨→中華民國」的糾纏之中。有句話說:「你不可能凌空兩步跳過一個鴻溝。」在蔡英文卸任之際,她正跳在鴻溝的半空中,失去了第二跳的可能性,致使台獨與中華民國兩皆落空,正是未完成的答卷。

九、現狀沒有了,和平也沒有了。蔡英文說「和平是兩岸唯一選項」、「維持現狀是保持和平的關鍵之鑰」。但如前所述,九二共識沒有了,海峽中線沒有了,ECFA也可能沒有了,台獨洗不掉也不想洗,中華民國搞得只剩一個殼。亦即,「現狀」沒有了,和平也沒有了。答卷在哪裡?

十、蔡英文的歷史定位沒有了。圈內認為她原本屬意的接班人是鄭文燦而非賴清德。因為,賴清德的剛愎膚淺與「務實台獨工作者/台獨金孫」的政治黥面,及迄今拒不表態「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堅持否定九二共識,已是作繭自縛,必將自誤誤國。如果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最後是交由賴清德來回答及決定,蔡英文的歷史定位也就不可寄望了。

以上只舉十個「沒有了」。蔡英文,妳有什麼?應當盤點一下究竟能留下什麼政治遺產。














以巴衝突慘烈 台警醒了嗎


2023-10-15 01:05  聯合報/ 林安台/前海巡署海洋總局國際事務科長(台北市)
以巴衝突已造成數千名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死亡。圖為以色列陸軍步兵戰車(IFV) 在以色列南部加薩走廊邊境部署。法新社


以巴糾葛是場無解的歷史問題,一九四七年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地區的分治決議,就已種下惡夢根源。戰爭帶來民間的慘狀,政治人物要負責嗎?

這次到以色列旅遊的台灣人,剛好見證戰爭的恐怖與人民的驚慌。台灣現在還在和平狀態,但人們已生活在戰爭隱憂中。執政黨為了台獨大夢,同樣不顧兩岸歷史事實,在美國不願見到大陸強大對之發起政經、科技等壓制時,全面配合美國,不顧全民,因此讓台灣陷入戰爭危機。

賴清德本高舉務實台獨工作者招牌,現在為了選舉說出很多「類和平」主張,但本質上絕非和平。蔡英文說要「維持現狀」,是的,她沒有提出台獨,但她用不認同九二共識、以不作為推翻過去的兩岸現狀。同時,還有諸多主張台獨者其家人多不在台灣,若是兩岸開戰,他們不會在前線,勝了獲利,敗則無害,這就是所謂「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

以巴的慘烈事實告訴我們,歷史問題只有以和平為目標的談判,人民才有真的可依靠的和平。台灣全民警醒了嗎?













在監投票 中選會欠落實誠意


2023-10-15 01:04  聯合報/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影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桃園市選舉委員會,在監獄內設置投票所或其他適當方法,讓受刑人投票。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卻指現行選罷法沒有不在籍投票,且按現行法律投票人必須在投票日到戶籍所在地投票所投票,及存在計票方式如何公開等問題,中選會決定提起抗告中選會所持態度顯然無理,欠缺落實實施的誠意

受刑人如未被褫奪公權,其行使公民權之權力當然存在。受刑人入監服刑後,無法任意外出到戶籍地投票,而民、刑、行政訴訟及各類公文書,收、送達均以監所為之,乃人犯之身分自由受限使然,向來無爭議;何以不能修法在監所地投票?且監所人犯集中無特勤任務,不若警察、消防、軍人等任務繁重、人力配置調整相對複雜;且監所管理紀律化,成本顯然較低,監所內實施投票相對容易、單純。

近年來社會對於不在籍投票的呼聲日益增高,不在籍投票可分為通訊投票、代理投票、提前投票、指定投票所投票、移轉投票等方式。實施不在籍投票可以保障投票權,中選會曾表達樂觀其成;內政部亦曾舉行公聽會,規畫以總統選舉為目標,研議從戶籍地移轉到工作、求學地等地點投票的移轉投票可能性。

公民的投票權乃憲法賦與人民選賢與能之權利,不容輕易被剝奪。然而,對於法院判決受刑人可監所投票,中選會第一時間卻表達有難度,殊不知這樣一來,未來要如何實行不在籍投票?高等行政法院此次的判決雖僅針對個案,要如何制度化落實,仍有待行政、立法機關制定具體法制事項,讓我們拭目以待,為台灣的民主加油。















點亮公共運輸的「盲點


2023-10-15 01:03  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安坑輕軌站內地板,僅警示磚提醒不要靠近軌道,視障者搭乘仍有不便之處;視障團體建議,應該要設置無障礙等候區,無人車站尤其需要。記者李成蔭/攝影


聯合報陽光行動報導:公共運輸淪「視障者地獄」,令人感慨!這是執政者做各種公共建設時,沒有廣邀各種身障者討論的緣故。

筆者參與視障者志工數月,日前陪一位視障者從捷運忠孝新生站到華山藝文中心,短短幾百公尺的談話,讓我受益匪淺。

重度視障者阿棋因看不見,平日足不出戶,只能在家「聽」手機和電視。我說路上不是有導盲磚嗎?阿棋說他從不用導盲磚。

想想也對!台灣很多導盲磚不是「斷章取義」、「移花接木」、就是搞「半路失蹤」,跟隨導盲磚前進,大都「凶多吉少」,因此,阿棋說他都靠手杖移動。不過,雖然手杖可以助他前進,卻沒有方向感,這是阿棋不出門的原因。

其實台灣有很多好心人,每次去協助志工,都發現不少年輕人,是趁著上班空檔出來服務視障者,台灣是個早退國家,各階層都藏著許多壯年退休者,它們正是各種志工的來源。服務視障者可以學到很多,他們的樂觀和陽光,生活多采多姿,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有次服務中度視障者阿文,陪他去打保齡球,那天在球場還遇到另位全盲視障者阿松,和兩位坐輪椅的身障者。 

阿文說:一般人能做的運動,他們都能做,只是需要明眼人協助。例如跑步,前面得有一個人,用繩子和他連結,阿文就靠著那條繩子往前奔去。很多視障者,因為磨難,比一般人更熱愛生命、珍惜時光、懂得感恩。

要幫助視障者不難,就看你有沒有換位思考,如何把輕軌捷運變成連接黑夜與白天的繩子,有待執政者把公共運輸的盲點一一點亮。

建議政府,在改善身障者移動的權益之前,可在各車站、捷運站準備「我需要幫助貼紙」給視障者,相信很多人都願意伸出援手。如果不知怎麼協助,也可以問視障者:我要如何幫助你。 

溝通,永遠是最好的老師。

而視障者無論「輕、中、重」,在捷運站最好把手杖打開,以利一般人辨識,也能免除不必要的麻煩。之前,曾有視障者未使用手杖撞到人,結果引起糾紛!當被撞者知道撞他的人是視障者,誤會才解開。 關於這些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和不便,都不是科技可解決,希望政府不要一味只想省錢,或過度迷信科技,把所有事情都託付給機器。有些地方、某些問題,還是得靠人,才能解決。



廖元豪/國家機器的「軟暴力」如何控制?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國家機器的「軟暴力」如何控制?
◆  楊志良/以科學實證訂定疫苗政策
◆  陳亮恭/至樂無樂‧死生自在
◆  趙春山/從蔡總統國慶講話談「維持現狀」
◆  劉憶如/從以巴衝突談石油危機
◆  薛承泰/是窮人變多,還是一般民眾變窮?
◆  嚴震生/麥卡錫作繭自縛 裴洛西隔岸觀火







廖元豪/國家機器的「軟暴力」如何控制?


2023-10-15 00:55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警察噴水打人是不能容忍的暴力,那政府買網軍去霸凌人呢?國家拿「二條一」(懲治叛亂條例)來鎮壓異議分子,是威權暴力;那用食安條例與誹謗罪來嚇唬批評者,就不威權了嗎?

當年太陽花運動時,覺青與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全力抨擊國家暴力」。在轉型正義人士檢討威權統治時,最遭指摘的也是當年的「國家暴力」。然而,我們要怎樣控制國家暴力?當年反對國家暴力的人,現在面對自己支持的政黨當家,還反對嗎?

國家是唯一擁有正當暴力使用權的組織(人人合法擁槍的美國可能是個例外)。你我不得不委託國家來行使權力,但又恐懼國家拿我們給它的權力來自肥。這就是當代憲政主義的兩難。

古典作法制定憲法,並靠著一套憲政機制約束國家權力,確保它合法且正當。解嚴後的台灣,憲政主義也讓國家機關漸受約制。大法官多次重申「言論思想內容不受管制」的精神,進而將集遊法人團法等各種法律的內容管制規範宣告違憲。自此,人民批評政府乃天經地義,官員可以反駁辯解道歉,但不能叫人閉嘴。執政黨對不喜歡的人、黨、組織,也只能「不喜歡」,不能因此逮捕或處罰。

然而,國家機器近來似漸找到一些繞道招式,讓它遂行「壓制異己」之欲,卻讓憲法很難控制它。這種「軟暴力」是我們該警惕的。

軟暴力之一,是直接或間接運用「非國家」組織或個人來鎮壓批評者。有的是直接用政府預算以標案方式買網軍出征人民。更間接的方式,是宣導鼓勵義和團般的側翼,去攻訐異議者。兩者都是漫天蓋地咒罵聲浪壓制反對者,但因外觀上全屬「私人行為」,難以引用憲法處理。

軟暴力之二,則是在福利國家社會國家的時代,用「選擇性給付」來控制人民。舉大學為例,從前我們以為大學乃是社會良心應該積極提出知識分子諍言。然而,現在政府成為大學最主要的「金主」,私立大學祈求政府賞賜存活的基本資源,爭排名的頂尖大學期待政府撥給它們「更頂尖」的賞金。在這種懇求恩由上施」的結構,加上大家對執政黨的公正毫無信心,誰敢與當今唱反調?雙語教育明明遭到無數專家批評,但「全英語課程才有經費」,哪個頂尖大學不湊合演戲?類似的情況,在所有依賴政府給付」的領域,都在不斷發生。

最後一招軟暴力,則是以正常法制行威權鎮壓,以「移送」代替「判刑」。今日不能用戒嚴法、懲治叛亂條例、內亂罪胡亂辦人,法院也不會輕易買帳;政府就濫用誹謗罪社維法食安條例等「禁止謠言」的規定來壓制批評聲音。明知法院不可能配合演出,但光是「移送」或「放話要移送」就可讓小民閉嘴。治安相關法律通常不會被認為違憲,而「移送」這種裁量卻無法約制,政府找到這巧門,就可繞道讓人噤聲

傳統憲政主義控制國家暴力,是限制政府硬性公權力行為;但當政府透過「軟性暴力」來鎮壓,舊有的法治與制衡機制似乎都不夠用。你我不嚴厲譴責並以選票制裁政府軟暴力,將來不管誰執政,人民都不再是頭家。台大前校長管中閔最近針對那些「不敢直面自己人過去的惡行,只會聚眾霸凌」的網暴者,正面回擊其為「雜碎」,就是最好的示範!期許全體國民深思並捍衛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憲政,對軟暴力同樣表達「絕不容忍」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