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廖元豪/國家機器的「軟暴力」如何控制?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國家機器的「軟暴力」如何控制?
◆  楊志良/以科學實證訂定疫苗政策
◆  陳亮恭/至樂無樂‧死生自在
◆  趙春山/從蔡總統國慶講話談「維持現狀」
◆  劉憶如/從以巴衝突談石油危機
◆  薛承泰/是窮人變多,還是一般民眾變窮?
◆  嚴震生/麥卡錫作繭自縛 裴洛西隔岸觀火







廖元豪/國家機器的「軟暴力」如何控制?


2023-10-15 00:55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警察噴水打人是不能容忍的暴力,那政府買網軍去霸凌人呢?國家拿「二條一」(懲治叛亂條例)來鎮壓異議分子,是威權暴力;那用食安條例與誹謗罪來嚇唬批評者,就不威權了嗎?

當年太陽花運動時,覺青與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全力抨擊國家暴力」。在轉型正義人士檢討威權統治時,最遭指摘的也是當年的「國家暴力」。然而,我們要怎樣控制國家暴力?當年反對國家暴力的人,現在面對自己支持的政黨當家,還反對嗎?

國家是唯一擁有正當暴力使用權的組織(人人合法擁槍的美國可能是個例外)。你我不得不委託國家來行使權力,但又恐懼國家拿我們給它的權力來自肥。這就是當代憲政主義的兩難。

古典作法制定憲法,並靠著一套憲政機制約束國家權力,確保它合法且正當。解嚴後的台灣,憲政主義也讓國家機關漸受約制。大法官多次重申「言論思想內容不受管制」的精神,進而將集遊法人團法等各種法律的內容管制規範宣告違憲。自此,人民批評政府乃天經地義,官員可以反駁辯解道歉,但不能叫人閉嘴。執政黨對不喜歡的人、黨、組織,也只能「不喜歡」,不能因此逮捕或處罰。

然而,國家機器近來似漸找到一些繞道招式,讓它遂行「壓制異己」之欲,卻讓憲法很難控制它。這種「軟暴力」是我們該警惕的。

軟暴力之一,是直接或間接運用「非國家」組織或個人來鎮壓批評者。有的是直接用政府預算以標案方式買網軍出征人民。更間接的方式,是宣導鼓勵義和團般的側翼,去攻訐異議者。兩者都是漫天蓋地咒罵聲浪壓制反對者,但因外觀上全屬「私人行為」,難以引用憲法處理。

軟暴力之二,則是在福利國家社會國家的時代,用「選擇性給付」來控制人民。舉大學為例,從前我們以為大學乃是社會良心應該積極提出知識分子諍言。然而,現在政府成為大學最主要的「金主」,私立大學祈求政府賞賜存活的基本資源,爭排名的頂尖大學期待政府撥給它們「更頂尖」的賞金。在這種懇求恩由上施」的結構,加上大家對執政黨的公正毫無信心,誰敢與當今唱反調?雙語教育明明遭到無數專家批評,但「全英語課程才有經費」,哪個頂尖大學不湊合演戲?類似的情況,在所有依賴政府給付」的領域,都在不斷發生。

最後一招軟暴力,則是以正常法制行威權鎮壓,以「移送」代替「判刑」。今日不能用戒嚴法、懲治叛亂條例、內亂罪胡亂辦人,法院也不會輕易買帳;政府就濫用誹謗罪社維法食安條例等「禁止謠言」的規定來壓制批評聲音。明知法院不可能配合演出,但光是「移送」或「放話要移送」就可讓小民閉嘴。治安相關法律通常不會被認為違憲,而「移送」這種裁量卻無法約制,政府找到這巧門,就可繞道讓人噤聲

傳統憲政主義控制國家暴力,是限制政府硬性公權力行為;但當政府透過「軟性暴力」來鎮壓,舊有的法治與制衡機制似乎都不夠用。你我不嚴厲譴責並以選票制裁政府軟暴力,將來不管誰執政,人民都不再是頭家。台大前校長管中閔最近針對那些「不敢直面自己人過去的惡行,只會聚眾霸凌」的網暴者,正面回擊其為「雜碎」,就是最好的示範!期許全體國民深思並捍衛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憲政,對軟暴力同樣表達「絕不容忍」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