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智能農業 何懼FTA?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藍白合能否達陣,取決下架民進黨的意志
◆  聯合報黑白集/沒收投票權的慣犯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智能農業 何懼FTA?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智能農業 何懼FTA?


2023-10-15 00: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面對ECFA可能被終止,我國也須重新考量缺乏「自由貿易協定」及農業相關因應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岸對台灣的「貿易壁壘」調查,將延長到1月12日,我方面對 ECFA 可能被終止的風險,在協議中受惠的石化、紡織、機械和農漁業者都憂心忡忡;但政府對於此事,除批判對岸以政治干擾經濟外,似乎也無能為力。

事實上,台灣在國際貿易上,除資通訊產品有「資訊科技協定」(ITA)護身,得以在國際暢行無阻外,傳統製造業已快速萎縮,服務業也難有效向外發展。一般認為除勞工成本偏高,和台灣缺乏「自由貿易協定」(FTA)、面臨出口被課關稅及服務市場受限有關。因此,簽署具規模的 FTA 來突破現況,一直是各界共識。

即使 FTA 在台灣被高唱入雲,蔡政府迄今已過七年,卻沒有簽成任何一個,關鍵因素當然是對岸打壓。但除此之外,政府不願提的是,簽署 FTA 必須市場自由化,可能衝擊選票,特別是競爭力相對較弱的農業選票。因此,除表態要加入高難度的 CPTPP 外,對於北京較無影響力的美國、歐盟、日本和印度等國,也可說毫無建樹。

農業果真像一般想像的那樣,是勞工薪資一旦變高,就失去競爭力的產業嗎?為何高薪的美國,農產品出口全球第一到處要求別國相互開放農業市場?原因就在於,美國農業科技高超使用勞動力極少,即使單位勞動薪資高,但生產成本還是較對手低廉,能做到價美物廉,故能行銷全球、包括台灣。

然而,拜新科技之賜,台灣農業在現代化企業家和卓越專家齊心努力之下,已經可以運用智能科技,將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五到十倍之多完全突破農地缺乏限制。若廣泛推廣,必能讓台灣農業不再成為簽署 FTA 的沉重包袱,這可能是擬定農業政策的政府官員還不知道的發展。政府有必要深入了解,大力輔導推廣,除可讓台灣農業轉型,更可讓台灣新農業在全球攻城掠地,成為全球智能農業的領頭羊。

據了解,南部已有農企業者,以組織培養分裂育苗氣霧栽培等技術,為果樹、園林、林木、茶及藥材、蔬菜進行快速繁殖,目前已離地種植出蓮霧、草莓、竹薑、甜高粱等高價作物;已獲得泰國的全球最大有機農場之整廠輸出、技術入股巨大商機,以及波多黎各中國大陸爭取合作商機。以竹薑為例,和傳統竹薑生產比較,其薑苗每棵以45元出售,高於傳統薑苗(約20元);其成長時間只需100天,傳統薑則須300天;其良率高達90%,傳統薑只有50%;其收成每株為3公斤,傳統薑只有1公斤;其收成次數為每年三收,傳統薑只有一收;傳統薑種植一次需要休耕五年,他們五年卻可連續種植15次。兩種栽種模式的差距,真不可以道里計數。而全球竹薑的需求巨大,每年約有新台幣1,000億元(約34億美元)商機。台灣過去每年出口日本5,000公噸,目前只有1,000公噸,因為耕地有限又必須休耕。

業者透露,其生產之白草莓,一分農地可離地栽種1.5萬株、每株半年收成24顆(每顆75克,為一般三倍)、每顆若設定一般市價一半50元,約可獲得新台幣1,800萬元營業額,這是何等高值的營收,獲利當然遠高於傳統農作物。業者也已將其單顆為手掌大的白蓮霧出口杜拜,三顆1斤售價高達新台幣1,000元。

若台灣農民都以這種模式來提高生產力和產值,那麼簽署 FTA 相互開放農業市場的結果,將是對方出口低價農產品來台,我方出口非常高價的農產品到諸多對手國高端市場賺取高利潤。政府的任務,則是透過各種輔導或補助方案,協助更多農民盡速加入這種農企業合作團隊,因智能農業生產模式需投資各種設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如此,有了智能農業,FTA 何懼之有?












聯合報黑白集/沒收投票權的慣犯


2023-10-1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選舉權是民主國家人民最基本的政治參與權利之一,「受刑人只是穿著囚服的國民」,監禁期間的公民權利仍受憲法保障。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監獄林姓受刑人打官司要投票選總統,台北高等行法院裁定桃園市選委會應在訴訟確定前,在北監設投票所或其他適當辦法,讓他投票。但中選會決定抗告,再次凸顯民進黨政府的民主倒退心態

受刑人投票的確有許多問題必須克服,但這不是中選會怠惰的藉口。法院裁定列舉了許多國家採取在監獄設投票所或通訊投票方式,來保障受刑人投票權利;反觀我們的中選會,不但不努力讓更多國民投票,還儼然是專門没收人民選舉和公投權利慣犯

不在籍投票,應該是問題的重要解方。讓受刑人能在監獄投票,也可說是實施不在籍投票突破口。畢竟,如果「穿著囚服的國民」可以投票,為什麼還有「穿著軍警制服國民」不能投票?而難道任務在身的公務和選務人員,其公民權利竟不如受刑人?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說,在野黨屢次提出不在籍投票,民進黨政府應該要照做。其實全球有超過一百二十個國家實施不在籍投票,包括東南亞的印泰菲星馬等國都施行無礙。四年前印尼大選,為讓廿七萬在台印尼移工、配偶和學生投票,就在台灣設置了卅四個投票所,連澎湖都有!蔡政府實應汗顏!

民進黨精於選票算計,蔡政府對於人民的投票權利卻一貫擺爛。但人民的投票權不如移工,倒是世界民主奇觀












聯合報社論/藍白合能否達陣,取決下架民進黨的意志


2023-10-1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24年總統大選藍白合首度會前會。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俊良攝影


為共推「最強總統候選人」對抗民進黨,國民黨和民眾黨昨天舉行首場藍白合會前會。雖然對最關鍵的「如何產生共同候選人」方式仍未達成共識,但雙方均已提出具體方案,今天會再確認下次會議時間,藍白合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此次藍白會談,可說為「下架民進黨」共同目標,邁出重要的一步。

在這次會談前,持續的放話與紛擾,已讓外界愈來愈不看好藍白合,甚至各自陣營唱衰者也不少。有說國民黨和民眾黨各有政治利益考量,難以達成共識;有說主談的侯競辦執行長金溥聰、柯競辦總幹事黃珊珊都是鷹派,難有妥協餘地。會談前夕,柯文哲又大談最強組合就是以自己為正,被解讀為談判可能破局。不過,雙方在會前都表示抱著最大善意,會後也都以平和態度強調共識,弱化歧見,讓藍白合露出曙光。

此次會中關於共同理念的討論,是以柯文哲七大主張和侯友宜四大主張為基礎,雖然並非每項都達成共識,但求同存異的方向已確立。另外,雙方同意共同推動「國會席次極大化」和「共組聯合內閣」,更是確保至少在立委選舉方面,在野黨已有充分的合作共識。這些共識的意義,已遠大於預期。

現在雙方最大的歧異,仍在「共推最強候選人」的方式。民眾黨主張五家民調決勝負,但國民黨對此存有疑慮,另提出「開放式初選」,主張在廿二縣市或立委選區內設立投票所,民眾不分黨派只要簽署「下架民進黨」認同卡,便可實名投票,以投票結果決定共推的候選人。

平心而論,無論是「全民調決定」或「開放式初選」,都有各自優點和盲點。民調符合柯文哲要求的數字、科學,但也有進行方式、抽樣、灌票等問題;過去宋楚瑜、韓國瑜都出現民調支持度和實際得票率的巨大差距,可為殷鑑。開放式初選較易呈現民眾的真實參與,且比民調不易灌票,但以往新黨初選也曾發生不當動員情事。兩種方式都非完美無瑕,關鍵在於如何更大程度地均勻呈現民意。因此,全民調和開放式初選看似無法並存,實則仍有妥協互補可能,例如各占一半,或者商議其他比例,未始不能讓雙方的訴求都獲得滿足,且截長補短,達到「共推最強候選人」的目的。

對於如何共推候選人,雙方陣營常以「某種方式對對方有利」來解讀。然在侯友宜、柯文哲民調支持率呈「麻花狀」情況下,民調對誰有利,實難有定論;至於開放式初選,雖然國民黨組織動員能力較強,但民眾黨和柯文哲支持者的強度高於國民黨,如採開放式初選,也未必落居下風。雙方大可放下偏見,客觀審視兩種方式的利弊得失與截長補短之道。

藍白兩黨對於如何共推最強候選人,已經走到具體方案比較,顯示雙方都有合作的意願,也有合作的方案。雙方合作的最大絆腳石,已經不在於合作方案孰優孰劣,而在過程中不必要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以致給予其他有心者可乘之機。例如民進黨質疑「藍白合訴求下架民進黨,難道是要把共產黨上架?」就顯得其言可鄙,其心可誅。

總之,藍白「共推最強候選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各自的決策核心能否摒除這些阻礙,真正把「下架民進黨」當成最優先課題。畢竟事實就是,如果藍白不合,民進黨繼續執政就會成真,蔡政府諸多不公不義、兩岸兵凶戰危,更將加劇。藍白合路途尚遠,時間緊迫,藍白政治人物都應以主流民意為念,齊心合力走完下架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