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別逼國人在藻礁和空汙間抉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中共百年兩會掌聲稀落的根由
◆  聯合報黑白集/美花鑿井.標哥祈雨
◆  經濟日報社論/別逼國人在藻礁和空汙間抉擇





經濟日報社論/別逼國人在藻礁和空汙間抉擇


2021-03-07 00:2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藻礁公投話題持續延燒。圖/本報系資料照


環保團體積極推動反對中油公司在桃園大潭藻礁興建天然瓦斯槽第三接收站三接公投從2月下旬以來,連署人數突然快速增加,先前已達到連署成案的 29 萬人,對執政當局產生莫大的壓力

三接公投案連署人數快速成長,固然與在野政黨加入支持有關,但是行政部門對環保團體的攻擊及網軍的酸言酸語,可能也都助長了連署熱潮。行政部門一方面把責任推給前朝,又經常拿出一些說詞恐嚇民眾。然而,環保觀念早已深植人心,許多訊息也都可以在網路上取得,政府若無法拿出一套有效的說帖,可能很難說服大多數具有獨立判斷能力的國人。目前連署人數仍在持續增加,以此氛圍,今年8月底公投時通過此案的機會很大,屆時政府將承受施政重大挫折。

其間,經濟部長最近說的一句話最具有代表性,她說:「沒有三接,就要增加燃煤發電,包括台中和高雄的電廠。」但是,眾所周知,相關部門很早就評估過可在台北港找到代替方案,但因重新規畫加上土地取得、興建等因素,需要費時11年才能完成。從國家長遠的角度來看,用11年的時間來調整能源結構,算是正常,政府不考慮此一代替方案的唯一理由,就是因為「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政策必須儘早實現。但令人質疑的是,「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政策早在兩年前的公投中就被人民投票廢止了,政府至今還在強力推動加速廢核計畫,豈非一再違反民意

或問如果三接延後11年才能完成,是否會因而出現電力不足的問題?其實,只要維持現有核電廠機組良好運作,就不會有太大的供電問題,再配合一些節電政策,逐漸調整能源結構,延後三接完成時間並非不可能。也就是說,國人不需被迫在「破壞藻礁」與「燃煤發電」間做選擇,因為我們相信這兩者都不是國人希望的選項。試想,如果讓三接延後11年完成,就可把需要 7,000 年才能長出來的藻礁保存下來,這個代價應該很合理吧

兩年多前公投「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政策時,就已經引發很多討論,我們相信大多數人會支持「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問題在於需時多久來實現這個目標、非核家園是否有立即完成的迫切性?假設一定要在民國 114 年(2025年)完成非核家園並因而急遽減核,結果很可能就是能源供應出現問題,包括供電穩定性與供電價格的問題等。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不要這麼急著完全廢核,而是逐漸減少核能使用,例如考慮延役一些核能機組,政府得以取得更多時間來調整能源的生產,包括增加綠能發電與興建三接等。也就是說,應該考慮所謂的「以核養綠減碳」,因為核能是我們不喜歡的,因此要逐漸減少;排碳也不是我們要的,同樣要逐漸減少。另外,其他形式的環境保護是我們要重視的,藻礁的保護即是一例。就是因為答案很清楚,所以當時國人才會以54.4%與37.1%的龐大差距,通過廢止電業法95條第1項「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條文

民進黨政府「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目標中,規劃未來台灣的發電結構為天然氣占50%、燃煤30%、綠能20%、核能0,這個應該是長期目標;在達到上述目標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先維持天燃氣40%、燃煤30%、綠能20%、核能10%的短期或階段性目標。如此政府即可以有更多時間去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建置更多的綠能發電裝置,而不需要急著廢核,導致其他能源供應無法及時跟上,乃至造成能源供應不穩或因而需要去破壞珍貴的環境資源、增加更多的碳排放等。我們建議政府,應該更謙虛地傾聽人民的聲音,這才是民主政治的真諦。









聯合報黑白集/美花鑿井.標哥祈雨


2021-03-07 02:3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經濟部長王美花。本報資料照片


農田水利署請託大甲鎮瀾宮合辦祈雨法會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將茹素白衣、率官員與信眾向雨水媽大甲媽祖祈求天降甘霖。但顏清標老實說,他也沒把握會不會下雨。

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天若無雨,人就沒步」。侵吞水利會民產卻只教農民休耕的農水署已經「沒步」,水資源管理失能卻脫口鑿井救晶片的經濟部長王美花也「沒步」了。

臨渴掘井」語出戰國時期醫書《黃帝內經》,比喻事到臨頭才準備,為時已晚。如今旱象嚴峻,現代版的「臨渴掘井」,就是要科學園區挖井解渴,蔡政府跳祈雨舞助陣。

台灣雨量不少,卻常缺水。例如新竹地區一天用水五十餘萬噸,竹科十五萬噸;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二月主持桃園—新竹備援管線通水典禮,一天送水廿萬噸;水利署在新竹南寮新設海水淡化廠,日供一點三萬噸;新竹市水資源回收中心日產回收水一萬公噸,並設十六口抗旱水井日供三萬噸。政府打光手上的牌,還是解不了渴,王美花只好要竹科鑿井取水。

顏清標沒把握祈雨後會不會下雨,不過氣象局預測鋒面通過,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屆時又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水資源政策失靈,前瞻計畫水環境建設破功,氣候變遷應對無力,只能美花鑿井、標哥祈雨








聯合報社論/中共百年兩會掌聲稀落的根由


2021-03-07 02:1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共19屆5中全會提出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新華網)


中共的年度政治大戲全國兩會登場,這是歷來中共提出政經議程、取得施政合法性的必由之徑。但今年的兩會卻被各方當成決定未來若干年內全球走向的關鍵,它攸關美中今後將以何種形態交鋒,而這場交鋒的勝負則可能左右著人類政治體制的歸趨。

今年兩會最特別的是,執政了七十餘年的中國共產黨即將慶祝它的百年壽辰,於是刻意於兩會前夕,宣示它已完成脫貧攻堅戰,達到全面步入小康社會歷史勳業,自我重新賦予永續執政的合法性

同時,它還擘畫了另一個更為重大的使命,亦即奔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並為此制定了最新的「五年規劃」以及民國 124 年(二○三五年)的「遠景目標」。而後者也寫明了推進「祖國統一」的目標。

這兩者構成了今年兩會的特殊性。一方面,它表明已經克服自晚清以來中國積弱不振、被宰割的命運,十四億人徹底擺脫貧窮;另一方面,它還預示了即將帶領中國回到鴉片戰爭之前的光榮,以「民族復興」為襯底的「中國夢」彷彿近在眼前。

這種顧盼自雄的心理,正在從上層的統治菁英向下滲透到每一個販夫走卒,整個社會充滿了樂觀主義,以為美帝已如落日餘暉,而東方巨龍卻正騰雲而起。

這個自信更被一場新冠疫情所無限放大。不妨稍作回顧,當川普傾美國仍然可恃的經濟、科技與軍事力量,試圖壓制中國時,北京還懷著某些忌憚與不安,派出親信不辭千里到華盛頓簽署一份妥協的協議;但當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後,習近平跟他的黨卻瞬間拋掉對自身的一切憂懼。

北京驀然發現,唯有它有效動員了人力、資源以及數位技術,迅即將病毒剿滅,而被當成民主燈塔的美國以及它的眾多民主盟友,卻全數跌入了深淵。這豈不等於反證了中國體制的優越性,以及民主的失敗

香港就在這個價值渾沌、信仰動搖的時分,成了北京膨脹的自信下向西方示威的犧牲品。去年港版國安法立法不過是個前奏,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今年卻在工作報告高舉愛國者治港」,連「一國兩制」都省略了。

按「愛國者」這道標準劃下的線,民主派已徹底出局,香港成了北京刻意布置的反民主燔祭的祭壇,不惜捻熄她最後一抺光輝,也要展示對西方的輕蔑。

從香港黯淡的光景窺知,北京當局將一切對於它體制的質疑、論斷與批判,以及內外部任何關於民主化的呼聲,都視為企圖顛覆其執政權力或遏制中國崛起的陰暗圖謀,背後都有西方所支使的煽動力量,而無法看清它的自身跟十四億人與這個百年求索的民族之間,已經出現了難以調和的矛盾。

北京無法辨明,它對民主的拒斥,正是將中國及整個民族跟當今世界、人類的潮流對立起來,甚且是自我孤立起來的真正源頭,而未必是西方對它的包圍與敵意。

中共應當穿過權力的迷霧,看清它與香港、台灣與新疆的矛盾癥結,讀懂台、港的民主呼求並非只是戀殖症候群的發作發掘新疆所謂的集中營情節何以被外界許多人信以為真

當中國共產黨將民主的諸般原理與信條棄若敝屣時,已不只是回絕了曾將西方帶入輝煌文明的珍貴智慧,更是將康梁孫黃、五四青年以迄於今的百年民主追尋,一起埋葬

穿過一百個年頭,中國共產黨將中國終於帶上富強的道路,這確是一座豐碑,應該獲得熱烈掌聲,但它背後那個僵硬的列寧框架,以及它對民主的無情拋棄,讓它勾勒的前景全然失色,而這正是掌聲如此稀落的真實根由


【專家之眼】兩會經濟政策的焦點在紓困及就業增收

◆  【專家之眼】兩會經濟政策的焦點在紓困及就業增收
 
◆  【專家之眼】兩岸人民應存善念 別斷農民財路
◆  【專家之眼】黨內學習論南海 上錯舞台唱錯戲
◆  【專家之眼】蔡政府還要超前部署嗎?來個小三通吧
◆  【專家之眼】藻礁爭議:因怕輸 民進黨恐付更大代價
◆  【專家之眼】關於鳳梨產銷 60年來的大循環
◆  【專家之眼】鳳梨爭議炒作 非要無限上綱到圖窮匕現?
◆  【專家之眼】面對鳳梨危機 蔡政府只會算計鞏固權力







【專家之眼】兩會經濟政策的焦點在紓困及就業增收


2021-03-07 16:54  聯合報 /   李志強/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圖/新華社


大陸一年一度的人大和政協兩會分別於3月4日及5日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上發表了政府工作報告」,主要政策目標除了 GDP 成長率維持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要達到 1,100 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5%左右。

解讀李克強的報告,專家認為,大陸即使去年第四季 GDP 成長6.5%,已恢復正常水準,但整體復甦力度並不穩固,必須在財政上繼續提供各種紓困方案:一是中央及省級財政進一步加強對縣市等基層單位提供「惠企利民」措施,例如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性支付成長7.8%,並規劃將2.8兆元(人民幣,下同)的中央財政資金透過直達機制直接下達到市縣基層,資金流程可由平均超過120天縮短到7天。

二是推出各種減輕企業負擔的措施,包括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小微企業再減半徵收所得稅、大型商業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要成長30%以上、中小企業寬頻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等。

由於占 GDP 約 40%的消費去年仍然衰退3.9%,是主要總體指標中唯一沒有轉為正成長的項目,今年消費能否大幅成長將決定 GDP 的增速表現。影響消費最大的因素是收入,收入更依賴就業才能確保。中小微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提供了大陸 80% 的就業機會,且新增就業 90% 以上來自民營企業,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目標比去年增加200萬人,財政政策必須聚焦在扶持中小微企業才有希望達標。

去年低附加價值的勞力密集型產業以及餐飲等低階服務業受到疫情的衝擊最大,連帶影響低收入族群的就業和所得,農民工人數及工資增速都分別下滑 517萬人及3.6個百分點,要促進消費復甦就要先加強推出就業增收措施,包括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繼續給予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擴大失業保險返還等階段性穩定政策等。

負債比(債務餘額/GDP)持續上升仍是大陸經濟的隱憂。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最新資料顯示,民國 109 年(2020年)第三季大陸的負債比為285.0%,比第二季高出3.6個百分點,增速雖較第一季的15.0個百分點和第二季的7.6個百分點慢下來,但依然處在上升階段。

考慮到疫情已受到控制,大陸今年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GDP)也訂在3.2%左右,低於去年的3.6%。近日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為文指出:民國 110-114 年(2021-2025年)大約有1/4省分必須將其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來償還負債利息,加上人口老化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大幅增加養老金財務負擔,以此看來,大陸未來的財政狀況將充滿風險和挑戰

【重磅快評】公投既已成案 環團不見陳吉仲是明智之舉

◆  【重磅快評】陳吉仲忙大內宣 別忘鳳梨農被盤剝
◆  【重磅快評】公投既已成案 環團不見陳吉仲是明智之舉







【重磅快評】公投既已成案 環團不見陳吉仲是明智之舉


2021-03-07 13:15  聯合報 /   主筆室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打算在明天與藻礁公投環團見面溝通,引發外界摸頭疑慮,環團內部也產生歧見,最後拍板婉拒,公投領銜人潘忠政出面言明。記者朱冠諭/攝影


在跨越藍綠的響應下,藻礁公投連署盼到奇蹟,破50萬連署的威力震懾了高傲的蔡政府,兵分多路展開危機處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打算在明天(8日)與環團見面溝通,引發外界摸頭疑慮,環團內部也為了見不見陳吉仲產生歧見,最後拍板婉拒確實,藻礁公投既已成案,最好的溝通就是透過辯論,公開所有資訊,最終讓公民投票表達意志

過去民進黨與環團關係密切,雖然執政這幾年許多政策早已背離在野理想,與環團也不再形影不離,但每到大選,環團多數仍會歸隊票投民進黨。推動藻礁公投靈魂人物潘忠政便不諱言,自己就是民進黨的長期支持者,公民意識也是受民進黨啟發,這次參與推動藻礁公投的多個環團不少過去也與民進黨形同戰友,也因此才會爆發內部「見與不見」的路線之爭。

正因這樣的夥伴關係,民國 106、107 年(2017、2018年)環團開始針對藻礁議題發聲,並要求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不應設在大潭藻礁區域,蔡政府就是派出自社運收編的兩位內閣成員陳吉仲與時任環保署副署長的詹順貴負責與環團溝通,但當時他們常跳過事主經濟部與中油,自己一頭熱找環團協商,最後的結果不僅環團不接受,經濟部、中油甚至行政院也不埋單。

民國 107 年(2018年)10月,蔡政府背棄了環團強行通過觀塘工業區環評案,確定三接將落腳在大潭藻礁所在。過去兩年多來,環團私下多次想找蔡政府溝通,並開了無數場記者會,蔡政府充耳不聞,冷處理之後打算硬幹,終至逼出了藻礁公投。

面對最後衝刺的藻礁公投連署,蔡政府先是威嚇、抹黑不成,眼看連署人數日日創下紀錄,蔡政府又打算故技重施,派出環團昔日老戰友陳吉仲來「溝通」。請問陳吉仲是代表誰來溝通?藻礁業務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從農委會移交給海洋事務委員會,不但早已不在其位,而且他何曾獲得經濟部、中油的授權,更遑論他也能代表現階段依法的仲裁者環保署?大家也別忘了,藻礁議題最早就是由陳吉仲跟環團溝通,最後虛耗時間一事無成,繼而引發今日熊熊的粉紅風暴。身為「小英男孩」,陳吉仲該溝通的對象不是環團,而是蘇貞昌與蔡英文。

如今公投既已確定成案,環團與政府最好的溝通就是藉此讓蔡政府公開所有資訊,透過公開辯論,讓最後的公投結果展現人民意志,環團必須斷捨對民進黨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情感,更不可把連署的公民當成與民進黨談判的籌碼。如今,藻礁聯盟做出了明確之舉,而這50多萬張的連署書便是環團得以昂然面對這倨傲的政府最充足的底氣。












【重磅快評】陳吉仲忙大內宣 別忘鳳梨農被盤剝


2021-03-07 17:49  聯合報 /   主筆室
外銷澳洲的鳳梨被質疑「運費比水果貴」,陳吉仲解釋,出口澳洲的運輸成本受到疫情影響提高,一旦通路建立起來,相關獎勵措施就會跟著調整。記者賴香珊/攝影


為反制大陸禁台灣鳳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很忙碌,但都在忙著大內宣,要不是台商協助銷售兩公噸鳳梨到澳洲,國人還不知道農委會去年只賣五十六公斤鳳梨乾到澳洲,而這次賣兩公噸的鳳梨還是農委會高額補貼運費換來的,陳吉仲說要先把通路建立起來,因此才會有獎勵機制,但是農委會過去一年都不能建立通路,國人會相信這次真的可以嗎?

去年三月二日有個新聞,農委會宣布經過近五年的諮商努力,期間我方依據澳洲要求,提供科學證據及安排澳國官員來台進行去冠芽鳳梨鮮果實風險評估產地查證作業補充輸澳鳳梨燻蒸檢疫處理溯源管理等相關資料,終於完成風險評估,為我國鳳梨成功打開銷往澳洲的通路。

一年前,農委會敲鑼打鼓宣稱成功打開的鳳梨銷往澳洲通路,然後,這件事情就好像結束了一般,農委會就沒再提到鳳梨賣到澳洲的事,直到最近大陸禁台灣鳳梨,有台商響應政府號召買鳳梨銷澳洲,大家才發現去年一整年我們僅外銷澳洲五十六公斤鳳梨乾,去年雖有疫情,但花了五年努力才打通的外銷通路,竟只賣五十六公斤的鳳梨乾,實在是拿不上檯面。 

但是為了要賣鳳梨,農委會還是下足工夫,祭出高額運費補助銷往澳洲的兩公噸鳳梨,空運每公斤補助一○五元、海運廿三元,都比鳳梨產地廿一元來得高,補助空運的價格更是水果本身的五倍,農委會不惜下重本,當然就是要促成鳳梨銷往澳洲,只是,這樣違反商業原則的操作不僅不合理,能維持多久更讓人懷疑,最後能幫農民賣多少鳳梨,更是個大問號。  

針對外界質疑「運費比水果貴」,陳吉仲解釋,出口澳洲的運輸成本是因受到疫情影響而提高,一旦通路建立起來,相關獎勵措施就會跟著調整;這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只是去年三月大肆宣傳花五年打通的鳳梨外銷通路,也只是賣了五十六公斤鳳梨乾,如果這次花五倍價格補貼運費的鳳梨只是一場煙火秀,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其實,農委會並不在意最後成績如何,只要這兩公噸鳳梨真的能送上飛機運往澳洲,大內宣的工程即告完工,以後再賣多少水果?運銷獎勵措施怎麼調整?都不是重點了,反正農委會撒幣習慣了,對農民來說,運費補助再高,也不是補貼到農民,受惠的是國外的消費者,農民不會有感

農委會搞大內宣,如果外銷做得紮實,那也就算了,只是,農委會做外銷不用心,任憑台灣農產品往大陸市場傾斜,現在連產地的買賣都無法保護農民,南部鳳梨進入產季,有鳳梨農友反映盤商壓低收購價,要以一斤十元向農友收購,農委會一心找標的給補貼做外銷樣板,不妨也回頭看產地狀況,別讓農民辛苦種的鳳梨失去大陸市場,連產地價格都要被盤剝。


名家縱論/古今華胥國\星期透視/綠色公投對綠色霸權的挑戰

◆  大屋頂下/兩把大鎖 同時打開…兩岸鑰匙在誰手中?
◆  名家縱論/古今華胥國
◆  星期透視/綠色公投對綠色霸權的挑戰
◆  鳳梨外銷 又見撒錢補助
◆  長久粗放用水 祈雨成功也沒轍
◆  人民沒水用 政府要慚愧
◆  畫中有話/超前部署哪去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古今華胥國


2021-03-07 04:39  聯合報 /   林蒼生(作者為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古老的貴州儺戲。(新華社)


傳說伏羲母親華胥國人,那是個母系社會的世外桃源,人民純樸,生活簡單,從無爭端。傳說如真實,與現代相比,不得不令人深思,人類真進步了嗎?

幾年前去貴州看了場儺戲,舞者戴面具表演。沒有語言,舞步很像日本能劇。喔!不對,應是日本能劇與儺戲類似。

」,與「」的日本發音一樣,其中必有關連。儺戲很像華胥國傳說,對先祖傳下來的美麗世界充滿憧憬。用身體講故事,似比歌唱更能入心。

聽說原始人類,以心念互相溝通,後來才出現語言,文字是更後期。夏朝時,人尚可與天通,少有考古資料存留商時,可通天者漸少,只剩帝王身邊的巫官占卜甲骨文是其佐證到了周朝,遂以周易來補天人不通缺憾。人類一步一步遠離自然,母系時代的安詳生活,漸成絕響。

在青海西寧西南,有個地方叫貴德。貴德之前,黃河水是清的,過貴德漸濁黃,故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美譽。古代貴德也是母系社會。丹霞山色與黃河清流相映輝,是另個華胥國,後成父系社會,戰爭頻仍,生活不再安詳。

人之天性,女性多包容,男性愛爭逐。由此看,近來女性領導漸多,似是好現象。華胥國時代會不會再現?值得期待。母愛的包容胸懷若能普及,世界村理想未來才能展開

包容心,最好由企業家來推廣,包容心是廣大心量的心,這正是企業家經營企業的必要條件。企業家心量有多大,規模就會有多大。這是個鐵律榮格說,在潛意識底層,尚有一層人人內心相通的集體無意識。當集體無意識被私心掩蓋,心量就變小,包容心也變小了。當企業家把企業當家庭,把同事當家人,把產品當理念延伸,這企業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包容心也就是愛心。證嚴法師心量遍及世界,慈濟的愛心救濟遍布世界。企業家當以證嚴法師為榜樣,將會有大不同表現。當今之世,大家都對政經不抱任何希望。 政治太多機心,經濟太多野心,未來東西方融合,政經都使不上力。唯有以像證嚴那樣母愛包容力,或許是條不敢幻想的理想道路。

東西文化各異,性格不同,王霸思維的選擇正是關鍵時候,廿一世紀是形而上能量時代,霸道思維隨廿世紀形而下物質時代,逐漸遠去。今天科學猛進,這是形而上時代特徵,但也不可忽略文化。文化與科技須平衡發展。甚至像易經所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科技應由文化帶路,文化應有科技後盾。

多年前,我提倡「清富」觀念原因在此。企業家腦筋要跟上時代,心靈要保持貼近自然。心腦分工,而心腦仍是一體。這是一種立體思維,與平常的平面思維不一樣,舉例棒球只打九局才會精彩,而球員要有打一百局的胸懷,才能冷靜應對。清富也一樣,心腦分工而不分離。金剛經世界」,非世界,是為世界,也是一種立體思維智慧立體思維可使企業家心胸沉著穩定

清富的」,是以平靜的心靈,靜靜地往外看,至於看著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的寧靜與安詳,這寧靜安詳的心境,古今皆同華胥國也在我們內心重現或許貴州的儺戲,以沒有語言的語言,想表達的就是這一個美麗的願景吧












星期透視/綠色公投對綠色霸權的挑戰


2021-03-07 04:37  聯合報 /   周陽山(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藻礁公投話題持續延燒。圖/本報系資料照


藻礁公投連署人數突破五十萬人,八月公投已箭在弦上、蓄勢待發這是對標誌綠色、和平、進步、基進的民進黨的重大挑戰,也是台灣綠色公民運動對陣綠色威權政體的關鍵考驗

如果「珍愛台灣」的公民力量與「忠於綠營」的黨國政權較量的結果,確能帶來民眾的覺醒、讓政客體察民意的動向,同時也逼使執政者謙卑,謙卑,更謙卑,這才是轉型正義與直接民主精神的體現。

從一八九○年代至一九二○年代蓬勃發展美國進步主義運動,一向被視為直接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為了改革當時美國腐化的政黨政治和偏離民意的代議民主,特意引進政黨初選制,專業市經理制,參議員直選機制,並在選舉權外增加罷免,創制與複決等直接民權;旨在降低政黨角頭與黨員大戶操縱能力,避免朋黨政治與裙帶關係,並將不適任的政治人物在任期到達前移除公職崗位。

另外,老百姓與公民團體也可就特定的政策或法案提出公民倡議,要求議會與政府創制新法或實施新政。同時也可就政府政策或議會立法進行複決或公投,藉此避免執政者與政府的濫權腐化。

一八七九年,孫中山赴夏威夷留學,開始他長期的歐美之旅。他將美國進步主義瑞士的直接民主精神融進民權主義五權憲法之中,日後成為中華民國憲法的核心內涵。基於此,在近年台澎金馬的民主轉型過程中,孫中山先生強調的直接民權正在逐步落實,藉以彌補代議失能政府專權造成的缺失,並落實公民參政草根民主基本理念

儘管民進黨政府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十項公投案失敗後,特意修法將公投與選舉脫鈎,以降低公投成案後對執政者的威脅,企圖擺脫直接民權政府失能有效制裁;但是違背民主進步精神的作法抵不住浩浩湯湯的民意洪流,這正是近期萊豬、藻礁等公投議題,以及對特定政治人物的罷免案,風起雲湧、莫之能禦的客觀背景

質言之,執政者的無能與失德,是政治人物不斷更替與政黨輪流執政主要動因;但在野黨本身怠忽職守、忽略民意,未能與時俱進,也是政黨政治缺乏新生力量具體反映。基於此,公民團體透過對單一議題的動員與整合,發動創制複決權,以箝制政府、挑戰議會朝野力量,無疑將為政黨政治帶來活水,並救濟代議民主之窮!這是直接民權對自由民主體制的重要修正與補充。

在西歐與北歐國家,近年來許多綠色公民團體,對社會民主黨、自由黨和人民黨等主流政黨提出重大挑戰,積極主張環境保護、清潔能源、草根民主,和生態人權,這是新型態綠色革命」。對於民進黨政府而言,這也是一項新形式的綠色挑戰!












大屋頂下/兩把大鎖 同時打開…兩岸鑰匙在誰手中?


2021-03-07 04:33  聯合報 /   黃年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透過國安高層會議表示:兩岸和平不是台灣單方面的事,關鍵的鑰匙在中國手上。

國台辦當日回答:當前兩岸關係的嚴峻局面完全是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民進黨當局如果有絲毫誠意,應放棄台獨立場,停止謀獨活動,回到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來。

一來一往,雙方好像都在說兩岸問題是一把大鎖,但鑰匙被其中一方把持了,所以打不開。

其實,兩岸問題是一個大門的門扣上,上了兩把大鎖。一把是民進黨上的,叫做「台獨」;另一把是中共上的,叫做「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要打開大門,民進黨和中共必須同時打開自己上的鎖。若自己不開,對方也不可能開,門還是鎖著。

蔡說得對,這不是單方面的事。

此時,蔡英文不是不想打開自己上的鎖。拉下陳明通,任命邱太三,就是想換鑰匙。因為,蔡英文若不打開自己上的鎖,就不可能讓中共開鎖。

邱太三拋出了兩個新的問題,也是兩個新的試探

一、問題:「不瞭解王毅對台獨的定義與概念是什麼?」試探:潛台詞應當是在問「中華民國算不算是台獨?」二、問題:「陸方在九二共識做了新的加註,我們能做的衍生空間很小。」試探:潛台詞應當是在問「九二共識是否仍然包括一中各表?」

邱太三未說民進黨是否主張台獨或反對九二共識,卻從九二共識的加註及台獨的定義入手。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習近平「元二談話」後,民進黨當天就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鉤。中共立即發現是重大失誤。且在十四天後(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一月十六日)及民國 109 年(二○二○年)九月廿三日兩度正式提出解釋指出,九二共識包含了台灣方面所主張的「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也就是說,不論元二談話的原意如何,中共現在正式承認九二共識是包括台灣所主張的「一中各表」。但民進黨完全無視中共的解釋,咬死九二共識已經不再有「一中各表」。

回應邱太三,馬曉光國台辦記者會上又第三度正式再申未排除一中各表。並重申,「九二共識」是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過程論),「一國兩制」則是北京單方面主張的統一方案(目的論),民進黨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移花接木」。亦即是在解釋:九二共識仍然是包括「共謀統一/一中原則/一中各表」三元素的九二共識,中共並未加註「一國兩制」(或今後不再加註)。

中共其實是在說:將九二共識「加註」一國兩制者,不是北京,而是民進黨。

對此,民進黨將作何回應?一、北京已三度正式重申九二共識存有一中各表之義,並正式表示不同於一國兩制,則民進黨即可設法重啟兩岸來往?二、或者,繼續咬死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並以這個理由繼續反對兩岸恢復來往?亦即,中共不加註,民進黨執意要加註。

再看北京可能如何反應?

一、如果民進黨默認一中各表,並對九二共識(九二精神/九二會談歷史事實/九二求同存異諒解)表達曲線的理解,北京就願重啟來往機制?至於台獨的定義,王毅早就說過,「符合他們自己的憲法(就不是台獨了?)」。

二、或者,不論民進黨是否「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馬曉光語),但只要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四個字,就一切免談?且中共甚至樂見因此兩岸續陷僵局,故意讓民進黨用這四個字困死自己,而這正是中共的戰略目標?

民進黨難道會堅決不容中共取消「一國兩制」的加註嗎?中共難道會希望用「九二共識」來困死民進黨嗎?

九二共識鎖住了,其實就是鎖在文首所說的兩把大鎖。

民進黨上的鎖是台獨。民進黨在瘋狂操作「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時,居然說自己不知台獨是何定義?真是自欺欺人太甚。但是,民進黨今後若能表明中華民國不是台獨,且要中共以「中華民國不是台獨」與台灣相待,亦即主張「中華民國不可消滅論」,那麼就有理由問中共「台獨是何定義」?

亦因此,邱太三近日重申久不聞蔡政府再提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應在表示民進黨是以「一中憲法/一國兩區」來「定義」兩岸關係,這應正是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不是台獨,北京也不能視之為台獨。

民進黨打開「台獨」大鎖的鑰匙就是中華民國。這把鑰匙在民進黨自己手裡,不在中共手中。

中共上的鎖則是「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北京要台灣接受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的兩岸終局方案(如一國兩制,看看香港的垂範),絕無可能。但習近平政府迄今並未改變「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雙方各自相關規定(憲法體系)」這個存在已久的論點。這個論點不同於「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因此,才能保全「一中各表」。這個論點,其實與蔡英文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有明顯交集。

中共打開「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大鎖的鑰匙也是中華民國。這把鑰匙不在台灣手裡,而在中共手中。

因此,在民進黨使北京澄清了九二共識未加註,並重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及中共一再重申九二共識不等於一國兩制,並維持「兩岸各自相關規定(憲法體系)符合一中原則」的論點,只要雙方同持中華民國的鑰匙,同時打開各自上的鎖,門就開了。

此次兩岸言語往復,已見緩和,應可視為雙方正在相互試探,各方均寄期待。但由鳳梨事件可見,兩方關係十分脆弱,恣意操弄,將立即擊破任何機會之窗。

邱太三說:「若做一件事,堅持達不到效果,還有反效果,還要繼續做,我實在無法理解。」一般認為,這是民進黨在問中共何以堅持反效果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但同樣的問題,民進黨也可以問自己何以堅持反效果的「台獨」。兩岸各有自己上的鎖,要各自打開,且同時打開。

北京主張「兩岸各自相關規定(憲法體系)符合一中原則」,民進黨也宣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雙方若能在此一交集上共謀和平發展,應是兩岸應當思考的中程方案。

「我不台獨,你不消滅中華民國。」我不,你不。雙方先共同維持住中華民國這個兩岸定海神針,始可能徐圖未來。

「兩不路線」,兩把大鎖,同時打開,是本文建議的中程方案。












畫中有話/超前部署哪去了?


2021-03-07 04:26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記者陳柏亨/攝影


鋒面影響,北部下起近日少見大雨中南部正遭逢百年乾旱,官署竟尋求民間辦祈雨法會求雨。看天吃飯心態,加上全球暖化,台灣還是「美麗島」嗎?

疫情重創各國經濟,台灣幸防疫得宜未受影響;但前有為廢核建三接,激起藻礁公投;如今抗旱,又見求天下雨心態,執政者自詡的「超前部署」哪去了?













鳳梨外銷 又見撒錢補助


2021-03-07 04:26  聯合報 /   許明仁、雷立芬/台大園藝系退休副教授、台大農經系教授(台北市)
搶救鳳梨已成為台灣全民運動。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陸暫禁台灣鳳梨進口延燒,更多有關鳳梨貿易數據或事實被揭露。鳳梨批發價格比往年高,或許讓農民略為開心的消息;但是,還未進入盛產期,「吃鳳梨、挺農民」熱度與經濟力可維持多久,仍需觀察。較特別的是,出口似有斬獲,包括日本銷量翻倍,或生鮮鳳梨銷澳洲,不過投入的經費與具體成果,應被檢視。

政府鼓勵業者開拓國際市場的輔導措施,包括補助運費、銷售業績獎勵金等。若能有成效,未嘗不可。但是補助澳洲空運運費每公斤一○五元海運每公斤廿三元),遠超過鳳梨成本,作法就待商榷。

台灣鳳梨,約八成五至九成是金鑽鳳梨台農十七號)。金鑽是鮮食品種,甜度較高,果肉色澤黄橙。台灣人喜歡吃甜,因此受消費者喜愛。然而,金鑽容易產生裂果,且不耐貯運,不適合長距離運送。外銷到澳洲(美加),要全程維持品質有難度。此外,澳洲消費者偏好更是關鍵,目前出口頂多幫華僑解思鄉之情,花大錢補助,不是理性作為。

如果鮮果不利運輸,加工品既可減輕運費,也可提高附加價值。理論上金鑽可做成加工產品,但就品質與市場競爭性來說,只有做成果乾或蜜餞才有競争力(纖維細,酸度適中)。或許去年嘗試出口五十六公斤鳳梨乾,未必不能持續積極行銷。

開拓國際市場,首要分析目標市場的消費者輪廓,確認市場規模,同時盤點國內生產品項。除金鑚與開英種Cayenne外,市面上偶可看到香水、牛奶、蘋果、甜蜜蜜等鳳梨品種,但量少過去國内生產鳳梨罐頭,是用台農一、二、三號鳳梨都是開英種,國外鳳梨罐頭也用開英種)。國内生產鳳梨酥,主要使用台農二號,但是有餡較酸,纖維粗,且易褐變等缺點。因此烘焙業者會添加冬瓜餡,改善口感。

開拓國際市場,不出口生鮮鳳梨,也可出口加工品,但是哪種品種適合作成果汁、果乾、罐頭或鳳梨酥,都應事先計畫生產,才能源源不斷。長期以來,不見農政機關提出相關規畫及輔導措施。

金鑽在台灣受歡迎,不保證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也同樣;沒有零售商推薦與介紹,勇於嘗鮮的消費者,畢竟有限。一○五元可幫助多少小朋友飽餐一頓?呼籲政府審視目前做法合理性。同時提醒,準備用新台幣支持鳳梨的消費者,務必確認買的是國產鳳梨。部分市售鳳梨罐頭是泰國鳳梨,每年秋冬亦從菲律賓進口鳳梨,超市、賣場也都可看到。













長久粗放用水 祈雨成功也沒轍


2021-03-07 04:30  聯合報 /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大甲鎮瀾宮今天將舉辦祈雨法會,廟方昨天忙成一團,先在廣場設置祈雨壇,並依循古制製作祈雨布幡。圖/鎮瀾宮提供


水情嚴峻,農水署請託大甲鎮瀾宮祈雨法會,即使老天賞臉下雨,對水資源的觀念不改,未來還是得常常祈雨。

台灣實際上是水源豐沛地方,糟的是豐枯不均;豪雨來,逕流入海,利用水量不到二成。先賢知道利用水庫蓄豐濟枯,但環保觀念興起,水庫推動遇到極大阻礙。其實大壩雖影響動物溯溪,但可設魚道,而水庫控制流量穩定,避免枯水期斷流。沒有高壩的高屏大湖、曾文越引等都還擱淺,原有水庫加高,也有反彈。水利人員只能喟嘆,專業規畫若有其他政策考量而不執行,奈何?

工業用水近幾年增加快速,乾旱時移用農業用水更飽受批評。但工業區、科學園區編定,不是政府主導嗎?挽留科技大廠投資台灣不是政績嗎?廠商獲利繳更多稅,不是福國利民嗎?況且自來水價累進費率,用越多單價越高,為何還要有耗水費」?為何同樣用自來水,水情不佳時,就要被強制減用?我相信工業用水大戶也有滿腹不平。

農業用水也有辛酸水稻用水量大但產值低,但能改種就改種?水稻收益或許不高,但有保障,況且豐水期水量大,不用白不用,不用甚至可能影響未來水權展延,況且灌溉渠道漏水嚴重,也不是個人的事,長久粗放用水,哪能一下子節約?乾旱時為何總要先停灌?

大家都要用水,卻想要經濟、環保、沒人反對的「完美」方案,可能嗎?「天若不雨,人就無步」,台灣至少還有超過一千五百毫米的雨量,雨水貯留、增建水庫人工湖、水庫加高,都是珍視「天賜」的方法;若能慎選區域,抽地下水、開發伏流水也還有空間,方法一定比祈雨更有效,但每種方法都有代價,沒有免費午餐。















人民沒水用 政府要慚愧


2021-03-07 04:30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波波漫畫


南部每年冬天進入枯水期,民眾「渴」望天降甘霖;現春雨不來,就得期盼清明梅雨,執政讓人民淪為靠天吃飯,實無能。

政府花千億元治水,高雄民眾天天喝「綠」水,如同喝「符水」;農田休耕給錢遮羞,農民只能到廟裡祈雨

垃圾車每日播放:「今年欠缺雨水,請大家節約用水,多多利用再生水,共度難關」,覺得刺耳。一般市民本就「一水多用」,有夠節約;政府機關與官員沒有再生水使用習慣,才會做這樣的宣導。

老天對台灣很好,每年給台灣雨水足夠用一整年,有為的政府定有能力管理水資源,並將老天給的水保留下來,且適時調度分配給缺水地區;前瞻計畫水環境開發,總經費超過二千五百億元,成效在哪?若真因地球氣候變遷缺水,政府也可參考沙漠乾旱型國家開發水資源模式,鼓勵民間企業投資新生水,把汙水變黃金,或淡化海水。

民眾提桶買水喝,政府應慚愧,連基本民生用水都無法滿足人民需求,甭談小確幸。


王健壯/全世界都在看香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全世界都在看香港
◆  方祖涵/台北市萬華運動中心
◆  李清志/跟著老照片去旅行
◆  施振榮/從鳳梨事件談台灣農業的微笑曲線
◆  林中斌/以色列海法港 付中拒美
◆  范疇/「卒」、「馬」、「車」角色 台灣不可自欺







王健壯/全世界都在看香港


2021-03-07 00:05  聯合報 /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香港47位泛民派人士被起訴審判,罪名是「串謀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亦即叛亂罪,最高刑期為無期徒刑。(美聯社)


中國政府對新疆做了什麼,國際社會所得資訊有限但中國政府對香港做了什麼,卻一切歷歷在眼前,全世界都眼睜睜看著東方之珠蒙塵,變成了沉淪之島

先談四十七位泛民派人士被起訴審判,罪名是「串謀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亦即叛亂罪,最高刑期為無期徒刑。他們被指控犯了重罪的罪證,是在去年舉辦的泛民派立法會議員初選過程中,主張若當選議員後,將刪減特區政府年度預算,並藉此作為達到逼迫特首辭職下台的目的。

立法會是民意機關,負責監督特區政府,而監督手段之一就是審查預算,難道議員刪減預算就涉嫌叛亂?逼迫特首下台就涉嫌顛覆政權?難道不刪一毛錢預算的議員才是「愛國愛港」人士?這種有中國特色議會政治,真是大開世人的眼界

何況,刪減預算只是這些泛民人士的初選政見,並非行動,他們當時連能不能當選議員都還八字沒一撇,特區政府就發動大逮捕,繼而進行大起訴、大審判,好像他們已經當選議員,已經將言論付諸行動一樣。退一步說,即使刪減預算並逼迫特首下台屬於罪行,但起訴一項尚未發生的罪行,全世界司法體系絕無僅有,難道這也算是中國特色預防犯罪

更荒謬的是負責檢控的律政司,竟主張將四十七人全數收押到五月卅一日,理由是有太多犯罪事實仍待調查。這不是押人取供是什麼?不是「羈押魚肉」是什麼?港區國安法雖是起訴泛民派人士的法源,但在刑事訴訟程序中,何以基本法不見了,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也消失了更重要的是,那些負責檢控與裁判的司法官員,怎麼把他們所學的英國普通法原則,也都忘得一乾二淨

再談所謂「愛國者治港」問題。香港回歸中國初期,中國政府的治港原則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港區國安法頒布後,香港的高度自治卻變成低度自治;根據「愛國者治港」原則全面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香港自治勢必將空有其名,變成在北京行政主導下的假自治

中國政府「愛國者治港」下一句是「反中亂港者出局」,黎智英被關押至今,四位立法會議員被一紙命令褫奪議員資格,四十七名泛民派被起訴審判,都是因為他們被定位為「反中亂港者」。香港選舉制度修改後,對參選議員的人將有一套審查制度,不與北京唱同調的人,從此不再有參選資格。但誰來定義「愛國者」?林鄭月娥愛國愛港,異言異行的何桂藍、戴耀廷與黃之鋒等人就是反中亂港?立法會議員不刪預算,質詢特首時畢恭畢敬,北京疫苗專機抵達時到機場列隊恭迎,才算愛國者?「愛國者治港」的潛台詞會不會是「愛黨者治港」?

但中國政府何以在香港回歸廿多年後重彈鄧小平「愛國者治港」的老調?其中一個好笑的理由是「泛民派不懂什麼叫忠誠的反對派」,「三權不是分立,而是分置」,「愛國者治港,堅定愛國者領導治港,賢能愛國者治港更是中央的理想期待」,一群不知選舉為何物的人,替香港的選舉制度下指導棋,香港不劇變、不慘變也難。

當然,北京更該想想的是:如果選舉讓反中亂港者乘機作亂,如果立法會經常阻頭阻勢」,何不乾脆了選舉與立法會算了連根拔除民主人士,不如連根拔除民主機制,何必搞個史上獨一無二的假自治自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