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改革將釋放土地紅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新課綱偽托勒密體系下的歷史拼貼
◆  聯合報黑白集/石木欽也該公審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改革將釋放土地紅利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改革將釋放土地紅利


2019-09-14 00: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最近頒布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房地產管理法,將於民國109年(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從此,中國農村集體土地入市掃清了最後的法律障礙,幾十兆美元的土地財富將被激活、釋放出來,此舉將對中國大陸今後的經濟、財政、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發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也將為中國改革,在過去40年第一階段享有的人口紅利之後,給今後的第二階段提供同樣甚至更為巨大的土地紅利
按照新修改的前述二法,中國大陸將結束對於農村土地的強行徵收。政府向農民徵地將受到以公共利益用途的限制,被徵收土地也將不再按土地年產值一定倍數進行簡單補償,而是需要綜合考慮未來發展增值空間、制訂區片綜合地價,以及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
更關鍵的是,農村土地轉為城市工業用地,也不僅僅只有政府徵收、拍賣一條途徑。此次修法,中共放棄了政府對土地資源的壟斷,放棄了城市對於農村土地的掠奪式開發模式。從民國109年(2020年)1月1日開始,農村集體土地將成為供應土地的新主體。在符合國家資源整體規劃的前提下,農村集體土地在三分之二村民同意的基礎上,可以自行出租、出讓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並可以轉讓、贈予、抵押使用權,其將與國有土地實現同地同權,同權同價。
這項被稱為中國再次土地改革的中國農村集體土地改革,無疑將因全盤矯正之前過度傾向政府、傾向於城市資本的畸形發展及分配模式,而在諸多方面產生立即且深遠的影響
一、土地財政將進入歷史。長期以來,各級地方政府通過強制徵收農村土地,並將徵收之地按市價(高價)出讓,以買賣價差的巨大利潤挹注地方財政,這樣的發展或財政模式將告一段落。
二、行政腐敗將大為降低。政府強制徵收農村土地,從徵收到出售到開發,每一環節均易孳生腐敗,今後此等腐敗可望大幅減少。
三、農民、農村不再受到剝削,一方面保障了基本人權,二方面可大幅減少集體抗爭等群眾事件,三方面使進城工作的農民擁有了第一桶金,也因此可大幅改善日趨惡化的財富分配問題
四、農村集體土地進入市場之後,在市場機制運作下更有利於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
五、最重要的是,長期以來被凍結的土地財富將因此受到激活,而得以全面釋放出來,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注入多達數十兆美元的需求能量。
所有土地,就物理及化學概念而言,差異不會太大。但一塊土地在內陸、在偏遠地區,其價值即遠低於在沿海城市,同樣的,一塊土地在發展落後地區或國家,其價值即遠低於在發達地區或國家。同一塊在中國的土地,40年前不值幾文,如今卻可能增值數十、數百或數千倍,全球範圍的土地,過去40年增值率最高的當屬中國,但中國農村土地的價值卻形同凍結這次土地改革之後,長期被凍結的土地財富因此將被充分激活而獲得釋放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平均經濟成長率達9.5%,其成長來源主要有四全球化紅利、人口紅利、改革紅利、透支紅利。展望未來,這四大紅利正在出現巨大變化:一、全球化大趨勢顯然正遭到重大挫折,所有國家的外需市場均面臨滯緩壓力,不得不倒過來開發本身的內需市場;二、人口紅利已隨一胎生育政策而提前結束,目前重新開放二孩政策,緩不濟急;三、對環境生態及對弱勢者之透支已不可持續。四大紅利已去其三,所幸中國還有巨大的改革空間,任何進一步的改革都將釋放出可觀紅利,教育與科技改革可以釋放出人才與創新紅利行政或政治改革可以釋放出治理紅利;即將於民國109年(2020年)啟動的農村集體土地改革則將釋放出難以想像的土地紅利
中國大陸下一個階段的成長潛力,實不容低估,必須客觀地、科學地觀察評估







聯合報黑白集/石木欽也該公審


2019-09-13 23:4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石木欽,因涉嫌不當接受招待而「自行請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校長管中閔因幫周刊撰寫社論被控「違法兼職」,上周遭到公懲會的申誡處分。十天之後,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爆發「違反法官倫理」及「不當接受招待醜聞而辭去委員長職務。兩相對照,兩案的處理顯得多不相稱!
石木欽多年前即遭檢舉,在最高法院庭長期間與訴訟案件的當事人「過從甚密」,且居間喬案子北檢和廉政署追查了四年,發現其不當行為從多年前就開始,不僅交往複雜,且數度接受案件當事人招待」。但在漫長的調查期間,石木欽照樣一路升官,升到高等法院院長,又在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底由蔡總統發布他升任公懲會委員長。這真是獨到的「識人之明」!
石木欽在公懲會任內的重大創舉,即是破天荒地對管中閔兼職案採取「公開審理」方式,理由為這是「社會矚目重大案件」。果然,公審後不久,管中閔就因幫周刊寫稿獲罪,遭到申誡處分。
問題是,法官違反倫理與審理案件當事人不當往來,且接受被告的招待;這種情狀,比起政務官為雜誌撰寫評論,不是更嚴重百倍的事嗎?那麼,司法院可以讓石木欽輕易辭職了事,一走了之嗎?既然石木欽可以發明公審的辦法,司法部門何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讓他也接受公審一番,讓民眾看看我們這些高級法官都是如何酬酢徇私的
什麼樣的國家,竟會派操守不當的法官來主持公懲會俟他濫權完畢,便當成走狗烹了








聯合報社論/新課綱偽托勒密體系下的歷史拼貼


2019-09-13 23: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課綱上路,高中歷史課綱被認為是「去中國化」具體表徵,引發爭議;圖為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八課綱已正式啟用,其中高中歷史課綱被認為是去中國化具體表徵,因為它將「中國史」切割納入「東亞史」,中國只作為東亞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台灣的關係則被遮掩。這個重大的認知變遷,有如文藝復興時期哥白尼的「日心論」取代了持續千餘年的托勒密「地心論」;但與前者恰恰相反的是,新課綱卻是從「日心論」退回「地心論」,故意隱去既知的科學事實,而採用更褊狹的觀點來教育下一代
托勒密的宇宙觀是: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心,四周排列著眾行星,依序是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等等,再外層是眾恆星,天上眾星皆環繞著地球而轉。新課綱採取的就是這種思維,把台灣當成世界的中心,從台灣看世界中國則跟日、韓一樣,都只是東亞的一員,是分布在台灣周邊的鄰居。但客觀看待歷史,台灣不僅是中華文化體系的成員,絕大多數住民具有漢人血源,是不同時期來自大陸移民之後代。高中歷史課綱的窄化和內向化修改,堪稱打造了一個偽托勒密體系」,創造了違背歷史事實的認知
東亞是近代生成的概念,大航海時代開啟後,西方發現了亞洲,給出了東亞這一相對於西方的參照系名詞。然而,遲至鴉片戰爭後,「東亞」才可謂初露頭角;要到十九世紀末,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擊潰,「東亞」才算真正誕生。
亦即,「東亞」的歷史其實只有短暫的一百餘年,這完全不足以回頭解釋中國與其周邊國家二、三千年的往來及朝貢關係。然而,我們的高中課綱,卻炮製了從漢、晉到宋、元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這樣的主題條目,製造出一種詭異的歷史嫁接;這就像「羅馬帝國時期與美洲人群移民的特色與關係」一樣,是一個荒謬的偽命題。眾所皆知,羅馬皇帝的腦海中並無「美洲」的概念,漢晉宋元的辭藻裡又豈有東亞一詞
進一步看,新課綱藉由編年史改為主題史的形式,將歷史去脈絡化、破碎化,同時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文化傳承與源流關係這是另一個虛幻的魅影。某一版的教科書即編入了「台灣地位未定論」,舊金山和約否定中日和約;如此一來,連中華民國的統治基礎亦告鬆動。
另一方面,新課綱高歌南島語族,指涉台灣是這個語族的母土,不只已與中華民族並駕齊驅,甚至隱然有凌駕其上之勢。了解原住民族在台灣的墾拓歷史當然是必要的,但前述同一版本的教科書,亦將林媽利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專書列為參考資料,暗指「八五%臺灣人帶有原住民族血緣」。這何止是造史,而是滅史,滅華夏之源、中國之史。如此大費周章地改造歷史,對我們的下一代而言,將只能以破碎凌亂的歷史拼貼或奇幻的歷史蒙太奇來察考這個世界。如此,除了感到與它格格不入,又如何得到一個開闊及正確的歷史觀?
在這樣一個「中國」幾近缺位的歷史教育下,堯舜禹湯、周公孔子宗法倫理民族神話都將失去文化地位,卻沒有新的精神典範可以補注久而久之,下一代台灣人恐將成一個精神空洞、認同混亂的社群。不僅如此,新課綱中將日本的殖民統治予以美化,一方面刨除自己的文化根源,另一方面又將殖民者的風土習尚奉於神龕,這不怕淪為文化與民族的附庸嗎
當下的歷史潮流,是中國正在回到世界的中心;固然其姿態仍不夠優雅,它的民主、人權與法治等價值議題仍有待解決,但較之清代或動亂的民國,中國的歷史復興已非不可預見。但我國新課綱卻以一個偽托勒密體系,要將下一代拉回屈辱歷史的解釋框架,企圖在視野中抹除中國如此阿Q精神,也算震古鑠今了

聯合筆記/小泉進次郎當爸 衝撞育休霸凌

◆  韓國瑜喊放馬過來 激郭台銘參選?
◆  言無信 怎選總統
◆  家戶掛國旗 「芒果乾」掉漆
◆  郭柯王結盟…誤會一場嗎
◆  郭台銘幸未得提名
◆  請讓高齡者感受被愛
◆  高齡照護心觀念 像學生住宿 老人不失能
◆  所謂素養 在天一方
◆  漫畫/政府大撒錢 誰來扛?
◆  聯合筆記/小泉進次郎當爸 衝撞育休霸凌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小泉進次郎當爸 衝撞育休霸凌


2019-09-13 23:35 聯合報  蔡佩芳
小泉進次郎(右)是安倍晉三第4次內閣最受注目的閣員。 路透資料照

甫被提拔為日本環境大臣首次入閣日本政治明星小泉進次郎,近來因考慮申請育兒休假的發言,在日本國內引起了贊否兩論。小泉感嘆,「只是說了句考慮就引起一陣騷動,日本真是古板、守舊。」小泉八月閃婚,明年一月將升格當爸爸,妻子是四十一歲高齡產婦,他表示今後將思考如何兼顧公務與消除妻子不安。
小泉的感嘆有其原因,日本育休制度完善,社會卻極度排斥男性育休。日本社會對夫妻角色仍存有強烈刻板印象,職場有意識,甚至無意識排擠請育休假的男性職員,還因而誕生「育休霸凌」一詞。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女性成功申請育兒休假比率為八十二點二%,男性卻僅有六點一六%,和日本政府設定民國109年(二○二○年)十三%目標,距離遙遠。若換算人數,民國106年(二○一七年)約卅四萬三千人取得育兒休假,男性僅一萬四千人、占五%。相較於台灣今年一到五月統計,勞工申請育嬰假的男性比例達十八點五%,日本明顯偏低。
今年六月聯合國兒童基金評鑑日本男性育休制度全球第一,將育休制度育休、短時間出勤、看護假等換算可取得全薪的天數計算,日本男性約卅周,大幅領先第二名南韓的十七周。但事實上,近六成日本男性取得的育休假不到五天,超過一個月以上的人只有十六點七%。
有意見主張,強制規定家有嬰幼兒的男性職員一年要休五天育休假,自民黨議員也籌組聯盟,將推動男性育休義務化
三重縣知事鈴木英敬,第一胎出生後曾陸續請五天育休假;生第二胎時,為了每日早晨協助妻子打理家務,連續三個月延後卅分鐘上班。但日本至今還沒有國會議員申請育休假前例。反對小泉請育休假的聲音認為,他辜負選民期待,在確定入閣後,這種批評聲音增大;但日本年輕世代和媒體輿論出現支持聲音,正因他出任大臣,「必須」請假。
小泉受訪時表示,做為「環境」大臣,他希望能改變僵化的日本社會,成為創造日本「環境」改變的一股力量。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回應過去有地方首長請育休假的前例,展現默許態度,安倍政府或許也期待透過大臣育休假首例,衝撞社會僵化觀念。









請讓高齡者感受被愛


2019-09-14 00:02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高齡照護除了日常生活需求,也包含心靈層次的肯定認同。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的專業領域在神經內科,所以不敢說自己如精神科醫師那樣擁有心理分析的專長,但隨著看診人數增加,我在不同病症患者間,陸續聽到許多相同心聲,其中之一就是不分年紀與性別,都有對愛情的渴望。
前幾天,踏入診間的她就是其中一位;眼前的她六十歲,經歷一段婚姻,婚姻結束後也正式交往了一位男朋友,但目前單身一人。
認真算起來,人生中有幾位追求者和數段感情,可惜這些感情總是不圓滿,她心中長年來為了缺乏圓滿的愛情而深懷遺憾;而今來到六十大關,開始體認到自己踏入晚年,但仍希望人生可以在圓滿的愛情中畫下句點。
我忍不住問她,為什麼這麼想要再度戀愛呢?
她說之前每次的情感,都在激烈爭吵結束,讓她心痛也充滿遺憾。她想再度歷經一段戀愛,就是想證明自己也有愛人的能力,也可以好好讓一段感情持續下去,直到人生終點
長年下來,我幾乎可說是老人專科醫師,透過千百名患者,我看到的生老病死狀況下的千百種老年夫妻相處狀況;老來互相陪伴的例子不少,老伴死去後因憂鬱而一蹶不振的也不少但是,如她這個年紀還渴望重新展開愛情的卻不多
其實,她現下身邊還是有追求者,但她喜憂參半,喜的是若接受這段感情,當然就可減少寂寞,但又忍不住懷疑對方是真心喜歡她,還是不懷好意想計算她的存款,左思右想,壓力大時連覺都睡不好。
看著她因睡不安穩而隱隱浮現的黑眼圈,我想到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高齡者,因網路交友而被詐騙一生積蓄新聞,心中默默嘆一口氣:寂寞有時候真是磨人啊。再進一步想,她能對我吐露真正的心聲,這些話卻是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對家人講述的。
在現今社會中,談到高齡者照顧,大家通常想到的只是「照護方式」,例如每日生活的吃穿排泄等生理問題,頂多進一步涉及到營養、運動和自立生活等照顧品質。
其實高齡者也是人,只要是人,不管年紀多少會有情感上的需求,他們的要求也不多,只要一點點分量,不管是愛情、友情或親情,重點是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是被愛著、疼惜著的
讓我們做晚輩的多給予長輩關愛,必要時也要以開闊的心來理解高齡長輩在感情追求上的必要與自由







高齡照護心觀念 像學生住宿 老人不失能


2019-09-13 23:58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台中市)
政院拍板,住長照機構將可獲得補助,每人每年最高補助六萬元。 記者林俊良/攝影

三年多前,陳建仁參選副總統時曾說,「老人院像隔離痲瘋病患」;一年多前,蔡政府的「長照2.0」上路,標榜ABC三級社區照顧(不包括安養院),為什麼現在衛福部卻準備一年花廿多億補助五萬名機構住民?當然是因為選舉到了,撒錢搶票
安養院費用每月少說三萬,但衛福部一年只打算補助六萬,其他卅萬還是得自費,家屬負擔依然沉重。如果跟居家或日照一樣補助八成四,以台灣目前十萬安養院住民來算,一年所需經費達三百億,相當於目前「長照2.0」一年總經費。況且,補助安養院以後,入住人數勢必增加,財源壓力只會越來越大。蔡政府的社區式長照只是花拳繡腿,一直不敢碰真正困難的機構照顧,道理在此
蔡政府知不知道,現今安養院的照顧品質?其實把安養院比擬成痲瘋病院是輕描淡寫,不少安養院根本是人間煉獄!許多老人家整天被綁在輪椅或床上,兩眼無神看著天花板等死。廿年前,日本因此深刻反省,決定採行長照保險,大舉籌措財源,將老人家從桎梏裡解放出來。
蔡政府有沒有解救廣大失智失能老人家的雄心壯志
從「長照2.0」根本看不出來。蔡政府長照最大問題是觀念錯誤,以為長照應該走社區式、社福式,以免老人家淪為財團的生財工具;事實證明現今以菸捐為財源、靠公益團體提供服務的「長照2.0」,根本負擔不了龐大的長照量能需求。
另外一個過時的觀念,是在地老化」,很多人以為老人家即使失智失能,還是留在老家過日子比較好,問題是上班日走進台灣大城小鎮都可發現,到處是守著空屋老人家,他們已經沒辦法走出戶外跟鄰居互動,只能對著電視發呆。其實機構照顧如果辦得好,老人家可以在裡頭認識朋友,過團體生活,就像學生時代住宿舍一樣。
社區與機構照顧的融合體是團體家屋,也就是在鄰里間找空房子讓附近失智失能老人家進住,氣氛溫馨,且隨時可以回家。團體家屋幾年前本來大力倡導,這三年卻停滯了,原因就出在蔡政府不支持機構照顧。如今衛福部打算在各地興建幾十所住宿式機構,根本是一錯再錯,須知安養院床位已經過剩,台灣現在需要的是小型團體家屋,而非更多安養院





所謂素養 在天一方


2019-09-13 23:47 聯合報  劉源俊/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台北市)
新課綱上路,素養導向的教學應用,師生家長都還在摸索適應。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教育法及一○二年制訂高級中等教育法都說,要養成培育)「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優質公民)」,而普通高中是提供基本學科為主課程,強化學生通識能力之學校。」
一○三年,教育當局提出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說法變了,要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一○八學年度開始,當局全面推行這一課程,要求所有學科都要配合同時,入學評量也要注重素養導向的命題」。
什麼是「核心素養」呢?提出口號式的三大面向及標語式的九大項目」,又畫出一「滾動圓輪意象」。「素養說,相當於近年歐美提倡的competencies曾一度說是literacies,現在又改回來)。然而,之前在「九年一貫課程」裡,不是稱之為「基本能力」嗎?可見當局者自己有點兒「迷」。而國外所說的,除知識、技能與態度外,還包括更重要的審判觀價值觀),卻未見當局重視!
素養指的無非是基本功」,包括德性、健康、國文、英文、數學等基本學科及常識、藝能這些。可是經過當局魔棒這麼一點,「素養」高升了,還包括了「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畫執行與創新應變能力等等。問題是,有需要在中小學使每一學生都培養出這樣的能力嗎?又,請捫心自問,自己當年在高中做到了嗎?
禮記.學記講到,教與學的四原則,其中兩則是當其可之為時,不陵節而施之為孫。」接下去又說:「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極是精闢中小學階段重要的是要學好基本學科;若是沒打好基礎,將來後悔莫及。
有人最近仿詩經蒹葭篇寫下:「白霧茫茫,百姓盲忙所謂素養,在天一方教改欲速,急亂就章放心捨本,一零八課綱。」其中寓有深意


王正方/賺大陸消費者的錢不易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賺大陸消費者的錢不易
◆  陳亮恭/九○後悶世代婚與生的難
◆  葉銀華/國際政經動盪下 金融業的發展機會
◆  楊志良/「恐嚇取財」救健保
◆  洪蘭/大腦是可能改變的
◆  王文華/你的「東北航道」在哪?

◆  王健壯/這麼多奇奇怪怪的司法作為
◆  周行一/文昌國小力除教育機會不均等
◆  馬凱/猛打萬禍之源-高房價
◆  謝哲青/機會 並不總是你認識的模樣
◆  盛治仁/自律才有真自由
◆  方祖涵/炸雞漢堡的政治口味
◆  嚴震生/美國金恩議員為何未被掃地出門?

◆  黃介正/哪裡來的「芒果乾」?







王正方/賺大陸消費者的錢不易


2019-09-13 23:24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Costco好市多日前進軍大陸上海,開幕第一天就吸引龐大人潮。 路透社資料照

美國好市多Costco公司,在上海閔行華漕鎮開了第一家量販大賣場,開幕日人潮爆滿。
根據現場人士轉述:「上午九點十分就到了,但是進不了停車場,一小時後才停好車,進店裡已十一點,不少貨架早被掃空。店內根本動彈不得,到處都是人和購物推車。」
道路癱瘓,附近公路堵塞。警方封鎖大賣場周邊的路,舉牌子:「請民眾理性消費!」「停車場已滿,等待需要三小時。」好市多發簡訊:「賣場交通人潮擁塞,好市多在下午暫停營業,請勿再前往。」網上形容這簡直是一場「狂暴式」的購物景觀,群眾進行非理性消費?
好市多在上海的開幕,令人見識到大陸中產階級驚人的消費能力經濟崛起之後,據說大陸有超過三億的龐大中產階級人口,若能激發出他們的購買欲望,豈不是可以賺錢賺到滿坑滿谷?
開發中國大陸市場是一句老話了。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許多歐美大企業,盼望中國大陸開放消費市場,他們說:「一旦中國人也和我們一樣的消費,這個世界就更繁榮了。」
卅多年前,大陸人的消費能力偏低,想從大陸消費市場賺到錢,談何容易!大企業見到大陸的勞工便宜,中國人聰明好學,勤奮肯幹,就紛紛在那邊設廠;如組裝手機等工廠,成品運往歐美,賺到很高的利潤,不亦樂乎。半島電視台偷拍了一部紀錄片,報導外商在大陸手機組裝廠的情況:生產線廿四小時運作不停,上千年輕男女全神貫注,不能錯過一個環節。工作時間超長,居住環境窄小簡陋,生活枯燥單調;時聞員工輕生的事。
資本家壓低成本剝削勞工,不談人權,賺得好過癮。不必說什麼「民主人權普世價值」那些廢話了,只有那句英語「Money talks」最確切:錢不會講話,但多數人類都死愛錢,多賺錢是指導原則。
然後更進一步要賺大陸消費者的錢,但挑戰性高。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進軍大陸,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擁有九十五家店面,但麥德龍正準備撤出中國。美國沃爾瑪超市在大陸廿年了,有四百多家店面,沒賺到什麼錢;其他如梅西百貨、瑪莎百貨等外資零售商,也有意退出大陸。
投資銀行分析師認為:中國大陸有數億實力強勁的消費者,潛力無窮。但是中國人省錢、愛積蓄、貨比三家不吃虧、考慮再三才慢慢掏錢、汰舊更新的速度不夠快等。
好市多五年前與阿里巴巴結盟,參與大陸的網路購物,不少消費者已經熟悉他們的產品,深入瞭解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然後好市多在上海推出實體店,一鳴驚人。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認為:我們取得許多中國消費者的信任,願意先付錢後收貨,打破了數千年的傳統,是最大的突破。
川普為打開大陸市場,啟動中美貿易戰,他主張:「撤回在中國的工廠,倒轉時鐘,讓失去的老工作回來,使美國再度偉大。」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楊安澤Andrew Yang反駁:「川普的話是垃圾,要正轉時鐘,加快社會和經濟的腳步,重新評估我們的價值和工作。」
開拓新市場必須有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