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濟浮現V型反轉跡象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張經義事件:美台拚中的戰火與獵巫
◆  聯合報黑白集/二審豬腳麵線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濟浮現V型反轉跡象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濟浮現V型反轉跡象


2020-04-25 23:2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儘管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影響,最新的經濟數據與分析顯示,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已經走出疫情最低點,開始了V型反轉。中國做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早步入V型反轉,將有助於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復甦。

經濟部日前發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10.41%,其中製造業表現更佳,年增11.09%工業生產已是連續兩個月的正成長,這反應出,疫情下台灣製造業部門的強勁力道。儘管疫情蔓延,全球經濟活動降溫,我國傳統產業的生產普遍受到影響,例如基本金屬、機械設備、化學原材料等,在3月都出現負成長但是以半導體產業為核心的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光學等都出現兩成以上的大幅成長

我國的電子業能大幅成長有三大主因。首先,亞洲地區的5G發展並沒有因疫情而停滯,例如日本在3月底、香港在4月初陸續開始了5G商轉業務,而中國更是積極擴展5G建設,在4月中完成了聖母峰6,500公尺營地的基地台,宣示世界最高峰也進入5G時代。受惠於5G通訊時代到來,台積電的高階製程接單強勁,而整個半導體業的3月生產指數也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年增達四成以上

第二是疫情所創造的特別需求。世界各國先後採取封城策略來圍堵疫情,宅經濟為電子產業帶來龐大的急單商機。線上會議、學校遠距教學等必要裝備,帶動筆電與相關產品需求激增,台廠不少供應廠商都已經被訂單追到人仰馬翻。

此外,室內娛樂需求讓任天堂遊戲主機Switch賣到斷貨全球最大訂戶影片串流商Netflix,上季淨增1,580萬個新訂戶,是疫情爆發前估計季成長數字的兩倍多。Netflix、YouTube和Amazon Prime等網路影片服務商為了應付突來的龐大需求、加緊資料中心的建設,與其相關的台廠伺服器、網通、記憶體等產業3月業績都很亮眼

第三是中國經濟在3月開始V型反轉。儘管中國在今年第1季GDP成長率,是民國81年(1992年)開始統計季經濟成長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的-6.8%。但是長期研究中國經濟與產業的東京大學丸川知雄教授,在Newsweek日文版的專欄指出,細部比較今年前三月的資料,就可以發現中國因為疫情改善,3月的經濟已經出現V型反轉

丸川教授分析,中國的重要經濟指標,在3月皆出現谷底反彈,差別在於服務業與零售業反彈較慢,大概要等到4月才能看得到反轉,而工礦業則是在3月底就出現強烈反彈,其中又以電子業的恢復最快,在3月已經有9.9%的驚異成長

兩岸產業合作緊密,中國電子業的迅速復工與增產,促成台廠3月生產吃大補丸,例如行動裝置鏡頭、光學元件等產品的增產就是受益於中國下游組裝廠的產能開出。

然而並非日本所有的中國專家,都對中國經濟的V型反轉持樂觀態度。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高原明生教授就認為,疫情恐怕會有斷斷續續的復發,一旦控制不當,經濟又會受挫。日經新聞的專文也指出,工業生產復甦,有部分因素是來自政治影響,例如3月的玻璃板價格下降6%,生產卻增加0.5%,可看出國營企業在政府增產的號召下,無視市場需求猛衝產量。

中國經濟的另外一個隱憂是,美國、日本等國在4月的疫情更為嚴峻,使得出口出現陰影。以李克強指數之一的發電量為參考,六大電廠的煤炭使用量,在3月時已經回到歷年的86%之水準,但是到了4月,因為海外市場萎縮,製造業受影響,煤炭使用量再度下滑4%

整體來看,台灣與大陸的製造業,尤其是電子業景氣已經明顯看到V型反轉,但是服務業依舊低迷,而今後兩岸經濟成長的速度,則受到全球疫情能否能早日控制影響。










聯合報黑白集/二審豬腳麵線


2020-04-26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氣爆災情慘重,釀32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語有句俗諺:「一審重判,二審減半,三審豬腳麵線」。檢視六年前造成卅二死的高雄氣爆事件審判進程,就不免讓人再度勾起對庶民司法悲情的感慨。

高雄氣爆案情繁複、牽涉時空及政壇的跨度均大,縱使藍綠各有盤算並作選擇性解讀,卻也不難釐清重點何在。試想,如果有一輛高齡廿八年的大巴士,因煞車管線破裂漏油、煞車失靈造成多人死亡,究責重點是當年煞車管線的材質或組裝有無問題,還是廿八年來使用、管理巴士者有無善盡維修保養責任?

此案一審判決公務員與業者都有罪,而且廿八年前負責氣爆箱涵驗收的三公務員被判四年十個月,重於使用方榮化總裁李謀偉等幾人被分判的四年和四年半。一審判決雖略違一般維修、保養、管理重於一切的認知,但尚未脫離社會常理和經驗。

二審判決大逆轉,認定只有負責工程驗收的公務員有疏失,但考量多數被害人獲賠、市府進行災後重建等補救,因此減輕改判三公務員三年半和二年半;至於業者,則以當天值班、應變行為並無不當,非肇事主因為由判決無罪。官員有罪,廠商無責,這豈止是減半」,更像是業者的豬腳麵線已提早下鍋

當然,二審判決並非終審,最後司法會不會真循豬腳麵線思路走完全程,仍然未定,但是人民對司法的信賴感已經驟減,就像有人早已把豬腳麵線下了肚,即使能叫他吐出來重煮,司法招牌也已經糊掉了。












聯合報社論/張經義事件:美台拚中的戰火與獵巫


2020-04-25 23:5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陸委會指張經義(右)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開罰。圖/張麗善提供


陸委會決定懲處擔任中國大陸東方衛視駐美國白宮記者的台灣子弟張經義,雖然內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和文化部推來推去,但總統府表態開鍘後,陸委會很快喬定由NCC出面開罰。

來自雲林、新北長大、政大畢業的張經義,在白宮記者會上被川普問到「來自何方」時,答以「來自台灣」,川普滿意地說「很好」,事後卻在兩岸和美國激起千尺浪。大陸網民稱已「舉報台獨」,台灣網民批他親中舔共;雖然張經義表示「我為我的出生地感到驕傲」,但從陸委會、行政院到總統府紛紛要求開罰,連川普也推文要求「現在就把他踢掉!」

陸委會在主管機關還不明,也不知找誰會商公告禁止名單,東方衛視更不在尚未出爐的名單上,就說開罰;而NCC原強調沒在台灣播送的電視台或新聞從業人員都不屬廣電三法管轄範圍,被陸委會指定後,管轄範圍突然擴張,開始磨刀霍霍。整個過程擺明先射箭再畫靶;至於法律依據,整部兩岸條例近百條文,都比不上「說你有罪就有罪」的至尊天條尤其陸委會高舉的審查三原則,國家認同或基本忠誠度、對台統戰工作、有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虞,更缺乏客觀標準與證據,全憑主觀好惡裁判。台灣,還是法治國嗎?

陸委會想藉法律空白授權將大陸黨政軍擴張解釋到企事業單位,引發外界質疑後,又說將訂「張經義條款」,重新界定黨政軍組織,不啻反證此前開罰的荒誕。但大陸「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無論「張經義條款」怎麼訂,台商台師台青都將動輒得咎也許台北市長柯文哲先前說得對大陸工作的人逃回來算了

就像疫情下的居家電子圍籬,張經義的罰單更像是另一張兩岸隔離封條。不論陸委會在罰單填上什麼罪名,重點都在那枚由兩岸岔離和美中台三角刻成的戳章,它蓋住憲法保障的人民工作權利,懲罰青年世代挑戰國際的勇氣,只滿足了台灣民粹仇中獵巫美國右翼反中快意,更凸顯美中衝突正把台灣推上戰火最前線

新冠疫情從中國燒向美國之前,美中貿易戰已暫停,但新戰火卻在新聞領域爆發,並向公衛領域蔓延。二月華爾街日報刊登一篇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評論,歷史羞辱記憶激起大陸民族主義怒火,最後演變成中國驅逐美國記者或吊銷美國記者簽證,美國則認定五家中國媒體屬於外國使團」,加諸人員與工作限制

事實上,川普不但詢問張經義「來自何方」,也曾質疑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是否「替中國工作」;而川普對張經義來自台灣感到滿意,又對張經義任職陸媒大表不滿,顯示張經義被捲入的是一場美中之間從新聞領域燒到公衛領域的衝突。就像台灣拿著中共對世衛的通報去通報世衛,然後質疑世衛;川普也拿著台灣對世衛的質疑去質疑世衛,然後停止金援世衛,並劍指中共。台美共打世衛,齊批北京,也合踢張經義

台灣防疫初步有成,美國防疫嚴重落漆;川普卻很懂得藉由抨擊世衛與中共,來轉移自己防疫不力的焦點。不過,當美中戰火逐漸在各領域引燃,被牢牢綁在川普大腿上的台灣,恐怕難有脫身機會。

川普對待媒體的傲慢,也許令蔡英文大興「有為者亦若是」之嘆;不過,任何人都可以批評陸媒「姓黨」,就是民進黨沒資格說嘴。民進黨在野時高喊黨政軍退出媒體,執政後就出現「咱台獨現在有三個電視台」;媒體大亨在黨內組成派系,指派中常委代表、指定不分區立委黨內各派系更是瘋狂搶奪與瓜分媒體資源。大陸紅媒從「黨性」進階「姓黨」,台灣綠媒還只有「黨性」,果然有百步和五十步之別!但蔡政府要開鍘張經義,先別拿黨不黨做理由吧

【重磅快評】只碎念不鎖螺絲 錢櫃燒出柯文哲的大問題

◆  【即時短評】大法官怠於解釋 讓婦聯會只能二選一?
◆  【重磅快評】只碎念不鎖螺絲 錢櫃燒出柯文哲的大問題
◆  【即時短評】我發展中程飛彈 美放鬆箝制耐人尋味
◆  【即時短評】滾動式補破網 難拗回超前部署

◆  【即時短評】到底誰在搞政治?
◆  【重磅快評】詭譎抗疫戰場 國防部斷尾 中央開打地方?
◆  【重磅快評】陳時中拆韓國瑜的台 能成就自己多少?
◆  【重磅快評】鄉民出征,是自信、自大還是自卑?
◆  【即時短評】打破財政紀律天花板 盼政府紓困有效率
◆  【即時短評】大法官怠於解釋 讓婦聯會只能二選一?
◆  【重磅快評】敦睦艦官兵拒高雄疫調 軍方打了大折扣
◆  【即時短評】海軍染疫讓國民黨撿到槍 韓國瑜轉守為攻
◆  【重磅快評】政治指導防疫 背後婆婆媽媽請到台前講話
◆  【即時短評】歧視就在疫情蔓延時...意識形態至上的民進黨
◆  【重磅快評】發言人穿燒國旗T恤亮相!丁允恭別來亂了
◆  【即時短評】防疫如作戰 國防部選中一中召回官兵超瞎
◆  【重磅快評】磐石艦的奇幻病毒之旅誰來解惑?
◆  【即時短評】「境外移入」認定轉向 國軍扛防疫疏漏之責







【重磅快評】只碎念不鎖螺絲 錢櫃燒出柯文哲的大問題


2020-04-26 15:46 聯合報 /   主筆室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錢櫃KTV發生火警傳出重大傷亡,消防隊據報前往搶救救出受困人員。記者黃義書/攝影


台北市鬧區的錢櫃KTV上午發生火災,造成5死、2命危的慘劇,據逃出火場的客人說 ,火災發生時沒聽到逃生廣播、警鈴,也沒有灑水,但消防局說上月底才通過消防檢查,最讓市民不能接受的是,發生重大火警,大家長市長柯文哲竟遠在南部參加政治、參拜活動,其實,市長不是不可遠遊,但行前請先把螺絲鎖緊才好。

這起火警令人驚心,大白天市區濃煙大作,困在火場者隔窗呼救,雲梯升空救人,打破首都假日的寧靜;不過,警消不斷從火場救中受困民眾,大家才驚覺,原來政府為防疫命令舞廳、酒店、酒吧暫停營業,其實是無法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沒想到KTV店內竟「」了二百多人,要說裡面沒有「人與人接觸」,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巧的是,柯文哲四天前才質疑這個問題,因為之前發生酒店女公關確診事件,台北市有陪侍的三大行業總計68處已全面停業,柯文哲在公安會報中直言,現在八大行業剩下五大行業,停業的3個行業要停到什麼時候?「這也很奇怪?關3個,其他5個不會有人與人接觸?」、「也真奇怪,我也想不懂」,商業處人員解釋,柯文哲似乎不滿意,但又深呼吸說「好啦、好啦,算了,現場有記者,我不想講話了」。

其實,四天前的柯文哲就點出了問題,他知道八大行業停了3個,另外5個難保不會有人與人接觸的問題,可惜的是,他就是碎念了一下,就沒有下文,如果他有再進一步的指示,也許再釘一下商業處、警消等相關單位,要注意其5個行業場所有無人與人接觸傳染的問題,或許今天起火的KTV內就不會「擠」了那麼多人。

柯文哲市長一向很關注特種行業的問題,去年的4月25日他就在公安會報大批市內12家八大行業違規經營,甚至開在幼兒園旁邊,他還痛罵市府官員並嗆說「我下班閒著也是閒著,就繞去看看」,那個時候的柯文哲並沒有忘記要把市府的螺絲鎖緊,但時隔一年後,柯市長還是會對問題提出質疑,但卻只是碎念,當然也忘了要鎖緊螺絲了。

造成重大傷亡的火警,市長理應到場坐鎮,首都市長更是如此 ,但很不巧,柯文哲人在南台灣,昨天在高雄參加民眾黨國家治理學院國政班,今天再偕黨籍立委蔡壁如枋寮保安宮參拜,外界看來,他是在拚選舉,只是,就在他舉香參拜時,台北發生重大傷亡火警,柯文哲勢必要遭鋪天蓋地而來的批評聲浪,但市政螺絲沒上緊,又能怪誰?  










【即時短評】我發展中程飛彈 美放鬆箝制耐人尋味


2020-04-26 12:36 聯合報 /   本報記者 洪哲政
中科院藉由密集測試機敏彈種,「展示」戰力,一方面顯示國防自主能量持續推進,不受疫情影響;二則也顯示美方因應共軍在區域的威脅,對台灣發展中程地對地彈種的管制益形寬鬆,我方必須把握機會,迅速推動成軍。圖/中科院


共軍發展遠洋兵力,航母遼寧軍艦編隊南下南海,展示戰力。面對共軍實力增強,兩岸對比消長,中科院研發高性能飛彈,展示我方軍事科技能力,一方面推動國防自主能量,突破國際軍事科技管制限制,另一方面,早年美方處處牽制與衛星偵察我方飛彈研發,現在主客觀條件改變,美方對對台灣發展中程地對地飛彈的政治箝制,也比過去略有寬鬆,頗為耐人尋味。

中華民國推動發高性能飛彈研發數十年,早年多為美方限制,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璿曾發表研發飛彈談話,立刻引起美方在台人員關切施壓,但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我們仍能突破美國政治封鎖,逐步獲得許多成果,青峰飛彈遭美施壓停止後,我方仍然研發出多款雄風飛彈

雄風飛彈的成功,堆疊出後續各型飛彈研發技術與經驗,國軍雄二E型飛彈成軍多時,被列為特種飛彈。近年興建彈庫基地,顯示相關彈種逐漸成為飛彈部隊主力,對於台海防衛的源頭打擊並非聊備一格。中科院近來在台灣東部外海實施各型研發飛彈測試,無非新的研發需要實際驗證

中科院研發飛彈多年,歷經兩蔣總統,後來以代號W99小組,進行長程火箭載具研發,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位總統,分別以擎天、擎昇、層系、擎揚等專案,分案完成中程地對地飛彈各段研發計畫,政府去年核准中科院成立擎天計畫室,代表雲峰飛彈有量產計畫,初期僅生產20枚到30枚戰備彈,但可因應戰備需求擴大。

我國發展各式防空、攻陸武器,關鍵零組件如陀螺儀等,許多國家輸出時,要求我方必須載明最後使用目的,經過核准,方能輸入。雲峰飛彈進入量產,關鍵零組件備料與需求量增加,採購零組件量大,難免引起國際關注。但以美方目前壓制大陸的政治氛圍,只要台灣不發展核武,中科院對外採購中長程導彈機敏組件的需求,或可有更大空間。

中科院在台灣東部外海進行高性能飛彈測試,這是落實中華民國的國防科技自主,不受制於他人,這不只是單純的國防科技研發,也是顯示國軍對於台海防衛的決心,軍事科技研發是為確保和平,讓有敵意的一方,不敢輕啟戰端,國人應該支持。










【即時短評】滾動式補破網 難拗回超前部署


2020-04-26 12:29 聯合報 /   本報記者 賴于榛
海軍敦睦艦隊之一的康定軍艦。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防疫迄今,民進黨政府屢屢喊出超前部署,卻有許多地方是看到有洞才趕快彌補,包含現金紓困部分一度遭國民黨壓著打、國軍口罩不足直到4月份才補上,以及敦睦艦隊防疫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完全脫鉤,逼得府院緊急處理,這種滾動式補救要說是超前部署,很難讓人信服。

國民黨在防疫初期失去制衡能力,直到緊抓政府應發現金紓困救急、救窮,才找到著力點,趁著行政院長蘇貞昌被詢期間照三餐打這議題,逼得行政院趕緊轉換模式,整理出紓困模式中有現金的方案共1,035億元,大張旗鼓宣傳,並讓紓困陳時中日日上陣,就是要澄清有發現金、且用在刀口上,驚險度過紓困質疑;但這也有一個邏輯謬誤,就是用在刀口上跟雨露均霑幾乎是相反的兩個概念。

而4月初時國軍口罩仍不足,我國18萬9,000位官兵,每日只獲配1萬7,000片口罩,起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幫忙解釋,有其專業考量、配發理由,但隨後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緊急召開會議,要求增加配發數量,也能看出疏漏。

再者近日的敦睦艦隊染疫事件,整體處理包含事前規範、作業,航程時期要求、回報,以及回國後如何下船、出港等等的作業幾乎完全脫鉤指揮中心,重創防疫團隊建立的形象與超前部署的口號,逼得三軍統帥出面道歉,行政院也派陳其邁協助後續防疫、政委協助事件調查盼能止血

平心而論,民進黨政府面對民意調整與反應都快、有錯就改,但若國家整體策略常常有錯、漏、補,想說成超前部署這可得打上大大的問號。












【即時短評】大法官怠於解釋 讓婦聯會只能二選一?


2020-04-26 23:00 聯合報 /   記者鄭媁林河名
內政部限令婦聯會轉型「大限」到期,婦聯會海外成員發起連署,籲各界搶救婦聯會不被消滅。本報資料照片



內政部要求婦聯會轉型政黨的大限已至,最快明天發出廢止立案的處分,婦聯會將面臨被解散、清算,或是展開長期爭訟的局面但此案另一爭議,乃婦聯會被黨產會認定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大法官迄今未就黨產條例是否違憲作出解釋,也讓婦聯會遭解散一案,更難令當事人平服。

為何拖到大限已到還不轉型?婦聯會內部有兩派主張,一方認為應轉型為政黨;主委雷倩則認為,轉為政黨難保不被黨產會續追殺,並盼內政部准許成立政黨以外的法人團體。最後,婦聯會採後者作法。

但當婦聯會決定不轉型政黨的同時,已面臨極大的法律風險。由於內政部先前要求限期改正時,婦聯會若認為政黨法強迫政治團體轉型屬違憲,第一時間就應立即提訴願,再到行政法院提行政訴訟,要求停止訴訟程序,並聲請大法官釋憲。

不過,命懸一線的婦聯會得到內政部再給予4個月寬限後,仍未採取法律行動,讓寶貴的3個月爭訟時間白白流失,如今走向被清算命運,實令人扼腕。

從法律面來看,內政部若下解散命令、依法逕行清算,婦聯會仍能尋求司法救濟,聲請停止執行。由於解散、清算是將法人格完全消滅,造成難以回復的損害,法院准許的機率不低;不過,本訴的勝訴或然率是高是低,恐怕婦聯會也不敢樂觀。

然而,姑不論政黨法強迫政治團體轉型是否違憲婦聯會案的解鈴人仍是大法官。因為,早在黨產會前年認定婦聯會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婦聯會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去年3月即以黨產條例有違憲之虞,聲請大法官釋憲。

為何不轉型成政黨?雷倩說擔心遭黨產會繼續追殺。如今婦聯會將被解散,大法官仍未對黨產條例是否違憲作出解釋,以致婦聯會只能在「轉型為政黨」或「被解散」二選一。大法官的怠於解釋」,也讓這項轉型正義徒添爭議。 

名家縱論/負油價的成因及展望\星期透視/台灣民主重要拼圖:不在籍投票

◆  防疫順時中 紓困要順民意
◆  星期透視/台灣民主重要拼圖:不在籍投票
◆  名家縱論/負油價的成因及展望
◆  氣爆案二審 抓遠放近 有違常識
◆  畫中有話/民眾關心連假 業者盼望人流
◆  畫中有話/「紓困」只顧口號 看得到吃不到
◆  畫中有話/防疫踩高蹺
◆  小心!無薪假悄悄變失業
◆  全球景氣 等待U形反轉
◆  疫情衝擊航空業 趁危機思轉機
◆  漫畫/被丟包的海軍
◆  疫情下,學習描述身體不舒服的能力
◆  一家給員工定心丸的公司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負油價的成因及展望


2020-04-26 00:25 聯合報 /   梁啟源(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活動,美國原油期貨甚至出現史無前例的「負油價」,使得國內通貨緊縮疑慮再起。 (路透)


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WTI五月期貨價,廿日創下每桶負卅七.六三美元紀錄;但這不表示未來消費者加油不要錢,因同一天,WTI六月期貨價為每桶廿美元,十二月為每桶卅二美元。

出現負油價的成因有二。其一為新冠肺炎影響需求驟減,原油嚴重供過於求,造成油價下跌壓力。其二為廿日期貨市場原預期油價上漲而買多的原油基金,未平倉數創下歷史紀錄,求售無門崩盤。本文認為五月後供需失衡隨著OPEC+減產及疫情減緩,油價逐漸趨穩,六月後期貨及現貨油價有可能反轉向上。

新冠肺炎影響原油需求,三月下旬後世界各國紛採封城、鎖國及不出門的隔離政策,減少水、陸、航空,也使許多經濟活動停擺。根據美國能源部(EIA)資料,受疫情影響,四月世界原油需求將減少十五%,或每日一,五○○萬桶供給方面,OPEC+雖達成每日九七○萬桶減產協議,但是要從五月開始。現在沙烏地阿拉伯還在增產並降價搶市,油市發生嚴重供需失衡,是油價崩跌要因

有關WTI期貨市場的操作方面,根據紐約證券交易所規定,期貨結算需用實體原油而不能用現金,且須在奧克拉荷馬州庫欣Cushing集中交割一般認為:因美國儲油設備爆滿,庫欣尤其嚴重,無法做實體原油交割,致原做多投資人須反向拋售其持有量,又因承接無人,以致崩盤。實際上,目前美國原油儲存設備使用率為六成,庫欣為七成六,尚有增加儲油餘地。原油期貨,紙上買空賣空交易約占九十九%以上,實體原油結算不到一%。此次最後結算日廿一日需以實體交割的未平倉數,只為庫欣尚可增儲量的十三%,儲油設備不足,非關鍵。

主要因廿日隔天是五月原油期貨結算日。其前一個交易日十七日(星期五)未平倉數為庫欣尚可增儲量的五點九倍,是廿日非賣不可的期貨。一般不會在結算前兩天尚有如此大量未平倉數,此特殊案例可能與大陸某銀行發行的原油ETF基金操作有關十七日紐約期貨市場母公司芝加哥期貨市場即曾預警負油價

五月後,油市供需失衡情況將會改善。從新增確診數來看,世界疫情已有趨緩,部分國家開始考慮在五月部分解封,中國大陸解封後復工情況良好,有助五月後世界原油需求回升。根據EIA估計,疫情影響五月及六月全球需求減量分別為每日一,二六八萬桶及八三五萬桶,遠低於四月的每日一,五八三萬桶。供給方面,因油價低到每桶廿美元,市場力量將使五月及六月供給日減二六五萬桶及三一八萬桶,加上OPEC+協議五、六月每日減產九七○萬桶,五月供過於求將從四月每日一,三三四萬桶,降為三三萬桶,六月反將供不應求達每日四五三萬桶。

以上世界原油供需預測值皆採EIA估計數,惟該機構數值是否過於樂觀?在供給面,其預測受低迷油價影響,五月及六月世界供給減量,將減少二六五萬桶及三一八萬桶,實際上單以美國言,年初至今油井數就由七九六口減為五二九口,減少二六七口卅三.五%。影響產量達三百萬/日,高於五、六月世界總減量,因此EIA並無高估供給減量。

就需求減量言,以美國實際四月存貨存量變動來查對,四月十七日較三月廿七日原油庫存共增四,九四○萬桶,平均每日增加二三五萬桶,還低於EIA對美國四月份預估淨供給(供給減需求)增加每日二六五萬桶,因此其對世界供需的預測,應具參考價值。
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星期透視/台灣民主重要拼圖:不在籍投票


2020-04-26 00:28 聯合報 /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不在籍投票爭議再起,國民黨青年部門近日串聯,要促成「不在籍投票」修法。民進黨立委表示,可在全國性的正副總統選舉、公投優先試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應付疫情蔓延,許多國家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或減少外出活動。為了防疫,理所當然,但期間若碰上選舉,減少接觸與民主參與又將如何取捨?

正在實施初選的美國,目前便面臨這樣的尷尬,有若干州因此宣布初選延後。無意延期或已完成初選的州,則開始認真思考,將既有的「附條件通訊投票」擴大為「全民通訊投票」,讓任何擔心染疫的選民,都可以選擇在家投票避免群聚。

但投票方式改變,難免影響政黨的選票算計。通訊投票的方便性,會使中下階層選民更樂於投票,但他們多數也傾向支持民主黨,這使得共和黨政客不能不擔心,通訊投票的普及化將有助於民主黨獲勝。川普在接受福斯電視台專訪時便說,一旦通訊投票全面採用,共和黨將永遠不可能選贏民主黨。

也因此,當威斯康辛州的民主黨州長在四月初率先提出擴大通訊投票的構想時,共和黨居多數的州議會便立刻予以否決。川普身為共和黨總統,次日也補刀狠批,認為通訊投票包容作弊不值得推廣。但CNN指出,三月的佛州初選與前年的紐約州選舉,川普也都採用通訊投票,如今反對除了顯現其「偽善」,也透露出共和黨對通訊投票的戒心

面對共和黨的杯葛,民主黨則採取訴訟策略應對。不久前內華達州的民主黨便認為,該州採取「有條件」通訊投票,等同剝奪部分選民投票權,進而向法院提告。預期今後數周,將有涵蓋廿餘州的四十個訴訟案將被陸續提出。共和黨當然也非省油燈,早在今年二月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與川普競選辦公室,便提撥了一千萬美元經費,準備為捍衛選舉的完整性而戰。無論鹿死誰手,法院的見解未來肯定都將成為選舉權議題的重要教材。

就在美國以通訊投票應否「應附條件」或「全面適用­」吵得不可開交時(目前美國各州都採有條件通訊投票,但僅五州採全面通訊投票),台灣的選民卻連選擇「不在籍投票」的機會都沒有。

根據內政部統計,在台灣設有戶籍每年居住國外超過九十天以上者,將近七十三萬人,欠缺不在籍投票制度,等於剝奪這些公民的投票權

最近政壇熱議,要將投票年齡從廿歲下調至十八歲,但估計受影響人數不會超過五十萬。前者只要法規修改便可付諸實現,後者卻還需要繁複的修憲程序;前者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後者對社會的貢獻仍有待證明,兩者孰輕孰重不辯自明,但媒體討論卻似乎集中於後者,對前者沒有充分的關注。

立院多數黨不願通過不在籍投票,似乎也和美國一般基於政黨算計。但不在籍投票,除了海外台商,同時也包括離鄉就學就業的青年學子,民調顯示這批人較傾向支持民進黨。兩相折抵,不在籍投票不見得特別有利任何政黨,但對我國民主,卻是重要的一塊拼圖。

六月初高雄即將進行罷韓投票,屆時如果疫情未央,投票恐將成為疫情擴散的破口,讓不少人憂心。

但罷韓團體日前也警告,高市府不應以防疫之名,挫折選民的投票意願。肩負防疫重任的市府,無疑將面臨一個父子騎驢的窘境。但若能超前部署通訊投票,一切煩惱豈非多餘













防疫順時中 紓困要順民意


2020-04-26 00:40 聯合報 /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全台無薪假人數激增,勞動部急推多項紓困方案,但因方案太多,不少民眾霧煞煞,許多人專程到勞保局詢問,才了解勞工紓困方案非勞保局承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衝擊各行各業,行政院提出系列紓困案,雖是美意,但這些方案,不僅申請條件嚴苛,手續繁複,讓民眾看得霧煞煞,還充滿不公平、不合理。

就拿低薪勞工三萬元補助來說,三萬元耶,有不少大學畢業生起薪還不到三萬元。但要拿到此項補助的申請條件是,三月底前在職業工會投保勞保、投保薪資兩萬四千元以下、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未達課稅標準,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得到補助。 如果在一般公司上班,因為有雇主,就算投保薪資兩萬四千元以下也不行。

但受雇雇主的底層勞工,一定比自營業者或沒雇主的勞工收入來得好嗎?那可未必;遇到一位離職後去菜市場做小生意的大姊,問她生意如何,她笑瞇瞇地說,比打工好多了,打工還要看人臉色。但他們有補助,有雇主的低薪勞工卻得不到補助。

紓困方案,請傾聽民意,切實到位,「防疫順時中,紓困要順民意」。對政府對民眾來說,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何樂不為?












氣爆案二審 抓遠放近 有違常識


2020-04-26 00:08 聯合報 /   高源流/資深媒體人
六年前發生的高雄氣爆案,高雄高分院判決大逆轉,認定業者都無責任,只有三名公務員遭判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高分院就高雄氣爆案,前天判決廿多年前負責施工及監工的公務員有罪,負有維護及防止災變發生之責的廠商無罪,有悖社會常識,對未來社會安全的衝擊,難以估算。

台灣法院最近幾年來的一些判決,經常顛覆社會共識與認知。高雄高分院前天這個判決,和去年十月,台北地方法院就所謂「太陽花學運」鎮暴案,判決維護社會安全秩序的警察,應賠償違法占據公共建築群眾的採認,有「心證相通」的情況。

台北地方法院的那個判決,讓警察未來在維護社會安全、集會遊行秩序時,執法時產生猶豫,形成寒蟬效應。這個猶豫輕則警察受害,重則人民生命財產不保。而高雄高分院這個判決,也給未來負責維護公共設施品質及安全的廠商、公務員,有可以「不盡其力維護」的靠山。

高雄高分院判這個廿多前的官員有罪,主要是認為高雄氣爆案之所以發生,責任全在於當時高雄市府官員沒有按圖施作,沒注意四吋管線在穿越排水箱涵時完全懸空,未能陰極防蝕,廿多年來遭水流、濕氣鏽蝕,日後引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高分院判決現在的廠商無罪,大致理由是認為,廠商在後續處理及應對時,無從改變這個氣爆的結果。高分院認定,榮化董事長因公司分層負責原則,而未違反必要注意義務。廠長雖疏於檢測維護管線,但依客觀情事仍不具預見可能性,而不成立刑法上之過失。

至於廠商其他工程師、組長等,則因為自知悉泵浦及該四吋管發生異常情事起,後續處理過程雖未盡完善,但此情況實逾越他們應注意且能注意之範疇;又這一管線係位在排水箱涵內,縱使發現,也無從逕行開挖,或以其他方式防堵該四吋管破口繼續洩漏,而避免氣爆發生,故無從遽認成立過失罪責。

高雄高分院這一相當特別的採認,如果能被其他法官或者法庭認同,我們社會的公共安全,就可能出現究責上的麻煩。那些因為道路等公共工程維護不良,而造成人民受傷等損害事件,人民追究責任時,法院還得翻找工程的歷史檔案,去找人負責。

別的不說,就拿一般人行道或公路為例。如果台北的凱達格蘭大道,出現一個大破洞,造成騎機車的人摔傷,目前全台各地作法,都是找負責維護這條道路的人或單位負責。而如果依高雄高分院的這個判決,未來難道要去找多年前,甚至十數年前,負責設計、監造凱達格蘭大道的人員負責嗎?

引發高雄氣爆的這條管線,已經做好廿多年。廿多年來的後續維護、檢修是否盡責,以及事發前一刻,廠商對管線出現異常的應變處置,都是氣爆是否發生的關鍵。高分院二審不對眼前的廠商究責,卻單就廿多年前公務員的監造判罪,令人不解。










畫中有話/民眾關心連假 業者盼望人流


2020-04-26 00:46 聯合報 /   圖與文/陳柏亨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民眾關心五一連假小確幸會不會被取消,行政院長蘇貞昌表態不會取消,相較民眾關心放假,自營業者顯然務實許多,內心希望空蕩蕩的攤位能有客人,再現人流,所謂「天助自助者,自助人恆助之」。










畫中有話/「紓困」只顧口號 看得到吃不到


2020-04-26 00:42 聯合報 /   圖與文/杜建重


鬧區騎樓下,店家貼出「結束營業」公告,一張不夠,四周牆上都有,渴望吸引消費用意,不言而喻。

政府紓困,金額夠、速度快、條件也要親民;若只顧喊口號,卻忽略流程門檻,最後還是「看得到吃不到」,那就可惜了政府的用心。












畫中有話/防疫踩高蹺


2020-04-26 00:02 聯合報 /   記者葉信菉
記者葉信菉/攝影


假日一名街頭藝人戴著口罩踩高蹺表演,展現藝高人膽大氣魄;如同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如履薄冰般防疫成就,獲國際認同。

近日敦睦艦隊接連數日傳出官兵確診,讓本來稍稍安定的人心,又浮動起來。加上中央與地方對防疫兵推不同調。昨閣揆蘇貞昌說,地方積極防疫不是壞事,不要攻擊做事首長。
只是病毒多變,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政府當以更謹慎態度面對,別讓之前防疫破功。












小心!無薪假悄悄變失業


2020-04-26 00:37 聯合報 /   古楨彥/萬能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新冠疫情擴散全球,衝擊各行各業,台灣無薪假人數將超過2萬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早以為無薪假只會影響高科技相關產業領域,近年來在台灣很多行業也遭波及。筆者一位朋友,原在航空貨運交通公司任職司機,在當時無薪假風潮吹起時,該公司已讓廿多輛大貨車和聯結車停驗,造成司機頓時無班可上;原先一個月工作廿多天,到後來真實上班不到十天。正常情況下,擔任司機每月有固定所得,再加上額外加班費可領到六萬五千元左右;現受疫情減班縮時影響,每月實際工作不到十天,薪水直降二萬元以下。為了讓家人過活,只好向親友借錢,造成放無薪假的勞動者身心疲憊。

根據勞動部資料,無薪假勞動者重災區,仍然以住宿、餐飲、批發及零售業為主。全台實施無薪假的勞工數一萬八千多人,創十年來新高

當景氣趨緩時,會靜悄悄吹起無薪假,儘管無薪假不會立即影響拉高失業率數字,但是受雇員工會因為被迫無薪假而造成真實薪資收入縮水,一旦收入減少自然影響消費力,進而影響國家經濟成長,這問題處理不好會變成未來失業率成長數字。












全球景氣 等待U形反轉


2020-04-26 00:32 聯合報 /   李同龢/大學教師
勞動部公布無薪假最新數據,截至23日全台實施無薪假的勞工數1萬8265人,人數創下10年來新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日前公布最新無薪假數字,目前有一萬八千多人放無薪假,且預期五月初還會破紀錄超過兩萬人;而美國由於封城及限制經濟活動緣故,目前累計已有兩千六百萬人請領失業救濟金。

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反映經濟活動的數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間消費,台灣民間消費占GDP的六成,美國則為七成,因疫情的關係,人們不出門消費時,就對GDP產生很嚴重的負面影響,經濟活動幾乎停擺,而GDP組成成分中,固定資本形成毛額也與民間消費連動,當民間消費停滯時,廠商也不會增加資本支出,進一步削減景氣復甦力道。

失業率是落後經濟指標,要預測景氣的走向,經理人採購指標PMI是一個常用來判斷景氣未來走向的指標,五十分代表持平;廿二日發布的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及法國的四月PMI指數都走低,德國、法國及英國的PMI都在廿以下,而日本與美國則在廿七左右,顯示這些國家製造業有很明顯衰退跡象,而這幾個國家服務業的指數,更顯示史無前例衰退。台灣四月PMI指數尚未公布,三月的PMI及服務業指數還不錯,目前就高所得國家數字看,台灣再好,四月PMI指數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一個多月前,不少專家還認為景氣會有V字形反轉,現在各種跡象顯示應該是不太可能,以民國97年(二○○八年)金融風暴言,影響較嚴重的是金融相關產業,花了十八個月景氣才復甦,目前美國失業狀況已經超過金融大海嘯,逼近民國19年(一九三○年)代景氣大蕭條,而景氣大蕭條花了十年,失業率才由廿五%減少到十五%,因此U字形景氣反轉應該是無庸置疑了。

大陸就是很好例子,武漢雖然開城了,商業活動重新開始了,可是人們還是很謹慎,不太出門,很多做當地生意的中小企業,業務都大幅縮減,被迫關閉部分店面以降低損失;做出口生意的,則因為國外疫情關係,訂單被取消及貨品無法運出,產量大幅減少,生產線上不需要那麼多員工,景氣復甦力道微弱。

需求面大幅減少,也使油價大幅下滑,甚至原油期貨還出現有史以來的負油價,而美國聯準會史無前例啟動無限量的量化寬鬆政策(QE),連垃圾債券也包括在QE購買清單上,可見疫情影響經濟嚴峻的嚴重性

台灣很早就開始防疫,所以現下疫情對經濟影響沒有如其他國家嚴重,但是疫情還是減緩經濟活動,台灣經濟成長很依賴出口,假如其他國家疫情無法在短期內控制住,則台灣經濟復甦力道就有限;全球疫情最終要能控制住,且同時不會對經濟活動影響太大,就要看何時能推出解藥及疫苗了。











疫情衝擊航空業 趁危機思轉機


2020-04-26 00:06 聯合報 /   程健行/高雄餐旅大學航空暨運輸服務系助理教授(高雄市)
疫情延燒,航空、觀光旅行等產業首當其衝;商總副理事長許舒博呼籲政府提出更大的紓困計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小港的天空只剩下螺旋槳引擎聲音迴盪在耳際。曾幾何時,密集起降的噴射客機已不復往見,機場外空蕩蕩的停車場,代表著的是稀稀落落的入出境旅客,和鮮少送往迎來的接送機服務。這一切的改變,是來自於新冠病毒的始發,還是人類生活模式進化的省思?

航空運輸產業發展,靠的是人貨暢遊合流的基本需求,一場突來的傳染疫情造成全球鎖國,嚴格限制人的國際暢遊,剩下的是貨運物流和有限度的國內空中交通,對航空運輸業者的影響與變革是:

營運不再重客輕貨,而是貨比人嬌。
服務不再以客為尊,而是客隨主便。
市場不再數大更美,而是輕薄短小。
航線不再飄洋過海,而是固本安內。

只是,沒有客運的航空運輸,還有光鮮亮麗的一面嗎?
只是,動輒強調防疫安全的搭機,還有享樂的感覺嗎?
只是,失去經濟規模的獲利空間,還有營運的價值嗎?
只是,天際無法任我自在的翱翔,還有乘坐的必要嗎?

邱吉爾曾經說過:「千萬不要浪費一個好危機(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面對這麼樣一個衝擊全球經濟與人類文明社會的疫病危機,任何個人、企業以及國家,都應該深自思索:What is the next?












疫情下,學習描述身體不舒服的能力


2020-04-26 00:04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新冠肺炎徵狀目前已知包括嗅覺味覺喪失、頭痛腹瀉等,民眾留心自己身體變化,若能更準確表達,可以幫助醫師判斷。圖為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一波病毒影響太大,每天追著疫情進度跑,大家看多了疫情指揮中心新聞,間接對於生病徵狀也逐漸了解;以新冠病毒來說,主要包括嗅覺喪失、腸胃道症狀、暈眩等。

身為醫療從業人員,對於這個現象還挺開心的,像是一波無意間的全民教育,幫助民眾留心自己身體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開始學會如何描述生病的徵狀。

過去我常遇見的困難之一,就是患者籠統一句「身體不舒服」;我只好瞎子摸象般猜,既然是神經科門診,多半是先從「頭痛」或「暈眩」開始猜起。如果第一步猜對了,接著一步步往下問:「頭痛是怎樣的痛呢?」此時大部分患者多是一臉茫然地說:「頭痛還有分哪一種痛嗎?」

我點點頭:「當然,頭痛還有分『悶痛』、『刺痛』、『壓痛』、『抽痛』、『電到的感覺』…」聽我一個個講下去,患者往往愣了一下,才開始試著找出最貼近的症狀。當我繼續問:「通常何時會痛?痛的頻率如何?怎樣的狀況下會加重?有沒有嘗試過哪些方法可以減緩?這樣的疼痛,過去有沒有發生過?或者說,這是人生第一次呢?」患者又是一陣手足無措,拚命回憶相關細節。

這讓我想起四歲女兒,那天她對我說:「媽媽,我需要看眼睛的醫生,我眼睛壞掉了,右眼有奇怪的感覺,眼睛張開和關起來會痛,不嚴重,可是就是有一種怪怪的感覺。」當下我怎麼也看不出她眼睛有那裡紅腫,眼睛內也沒有分泌物,整體外表也正常。

但是,孩子這樣說一定有她的道理,所以就帶去眼科檢查,也還好有跑這一趟,因為眼科醫師用裂隙燈仔細觀察,發現眼結膜有一個小裂痕,醫師還特意稱讚了一下:「妳女兒很不錯,從小很會表達。」這就是指表達病症的能力。

隨著大家愈來愈重視自身健康,我們應該正面積極的自小開始培養描述病症的能力;這個能力首先要懂得對自身的飲食、喝水、消化、睡眠、肢體運動等,最基本狀態時時留心,接著感覺身體起了變化需要就醫,還要有清楚描述這些變化的能力,對每個人取得醫療時機一定有所幫助,更能為醫病溝通帶來助益。

時下新聞媒體集中報導疫情,在接收相關訊息同時也能趁機學會關心自身健康變化、掌握變化程度、判別變化走向,及預想到了醫師面前要如何清楚描述,而非掛個號,卻懵懵懂懂沒有任何準備;那時醫師只好和患者透過你來我往的猜猜問答,才能抓出正確病情。










一家給員工定心丸的公司


2020-04-26 00:03 聯合報 /   莊聰吉/醫生(屏縣潮州)
截至24日為止,美國因新冠疫情死亡者已逾5萬人,圖為一名死者在紐約史泰登島墓地下葬。(美聯社)


好友廖先生任職的公司,母公司在美國,全球有兩萬多位員工,其執行長(在台灣求學,到美國拿碩士)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眼見美國確診、死亡與失業率節節高升,人心惶惶之際,發了一封公開信。

公開信大意是:不少員工最近頻頻問我—會減薪嗎?會裁員嗎?會被解雇嗎?放心!我的答案是,大大的NO,反而董事會正積極研商適當時機加薪,因為我深切了解,很多員工家庭成員因不能外出工作而收入減少,生計陷困頓。公司也積極利用我們積體電路設計強項,參與研發疫苗,希望儘早結束這場災難我很高興知悉公司一些員工自動自發籌集善款捐贈抗疫。為此,我決定你們捐多少,公司也捐同樣配合款。到現在為止,本公司有三名員工不幸確診,還好已康復,僅有一位員工配偶因而去世,在此獻上無限哀思。
最後他寫了一句話:「If you need us, we are here!」結尾簡潔有力,讓員工驚慌之際,吃了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