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出版品免稅別淪為政治工具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eID、天網、亡者資料:失控的數位巨靈
◆  聯合報黑白集/恨在疫情再起時
◆  經濟日報社論/出版品免稅別淪為政治工具






經濟日報社論/出版品免稅別淪為政治工具


2021-01-16 02:3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文化部召開討論圖書出版品免稅的座談會,突然拋出未來授權在台灣出版的陸書,須先經文化部審批才可以取得免稅。此議一出,立即引起社會輿論譁然與反彈,圖書應否免稅已不再是主題,大家擔心的都是政府藉此出版審查,創造綠色恐怖時代,讓台灣自由民主大倒退。在一片失焦與混亂中,出版免稅問題反而未受到應有的關切。

出版業近年遭遇龐大經營壓力,文化部基於扶植圖書產業的立場,對出版品免稅自始即傾向支持。根據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第 30 條規定,「經認可之文化藝術事業得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只是文化部本來並沒有將出版納入「認可」的文化事業,以致未能享受該項免稅優惠。

直到去年7月,文化部預告「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修正草案,才確定給予圖書出版銷售收入免徵營業稅

其實,營業稅法第 8 條本就有對出版業免稅之規定,惟僅限於「各級學校所用教科書及重要學術專門著作」二者文化獎助條例意圖擴大其適用範圍,卻在執行辦法中將免稅優惠限縮於「展覽、表演、映演、拍賣等文化藝術活動」,以致非「活動」性質的圖書銷售收入無法適用免稅,此亦即文化部日前修法另將「出版或進口之圖書出版品銷售收入」納入其中的由來只是此破口一旦出現,其他文化藝術事業必將要求比照適用,文化部這種「會吵的孩子有糖吃」的做法不啻作繭自縛

政府為了增強國民納稅意識,經常提醒民眾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也是責任然而,同時間政府卻又常以免稅來遂行政策目的,等於教育民眾原來不納稅是可以爭取的」。在這樣一個充滿減免稅的體系下,寄望國民納稅意識能夠堅強,根本是緣木求魚。文化部或許不懂這個道理,但財政部沒有扮演稱職的守門員角色,則難以推脫責任。

文化部說此次修法係因圖書出版產業受到數位化與多元化資訊發展的挑戰,希望用免稅來紓解產業衰退且穩定知識根基。我們很難想像,免稅竟然被當成產業的「救星」。姑且不論其是否真的有效,更重要的是,免稅既不是拯救出版業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給予免稅,不保證出版業就能重生沒有免稅,也不表示出版業就必絕望。文化部可以且應該做的「正事」很多,免稅,或可錦上添花,但雪中送炭則難。

政治上,免稅是一項最廉價的政策工具,在利益團體相互競逐與模仿下,極易失控、氾濫成災。由於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所有租稅優惠皆應明定實施年限並以達成合理之政策目的為限」。依此,文化部在修正辦法草案中,新加入一段文字,說明該免稅實施期限為五年。問題是,自採行租稅優惠以來,我國有幾項免稅是按期落日的?納保法的立法原意與要求,根本形同具文

至於陸書審查,自從民國 88 年(1999年)廢除出版法以來,台灣已是出版自由的國家,即使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陸書入台仍須經許可,但歷任政府實際上皆未如此做。未料文化部竟藉這次免稅,從「歷史灰燼」中找到對陸書事前許可的權力,試圖復辟令人深惡痛絕的思想審查時代,無怪乎社會罵聲連連。

文化部在修正免稅辦法時,還特別將舊法中原規定「損害國家利益或民族尊嚴者」不得享受免稅的條款廢除,其理由明白寫著「現行條文因概念模糊並涉及言論自由範疇,爰予刪除」,孰不知自己卻正在做傷害言論思想自由的事。今夕何夕?出版審查、思想禁錮的時代,竟然可能幽靈重現。就算政府為振興圖書文化事業而決定予以出版品免營業稅,也萬萬不能把免稅變成是思想審查的共犯











聯合報黑白集/恨在疫情再起時


2021-01-16 02:43  聯合報 /   數位身分證黑白集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一席「開除說」,引發醫界及網友鋪天蓋地批評,但楊回應,「批評他沒有意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攻破國境,緊急應變醫院失守,軍情告急,民眾卻是經由綠媒爆料得知。更詭異的是,府院黨大舉出征楊志良;但民眾最關心的是:指揮中心找到破口了嗎?疫調雙標,甚或煽動仇恨對立,無助病毒退散,蔡政府別再為防疫破功轉移焦點。

機師染疫,台灣再現本土病例,指揮中心資訊不透明,台北市府與民代自力救濟,指揮中心揚言提告並送調查,但機師劣跡曝光,也迫使政府修補破口。而醫師染疫的醫院,就在衛福部轄下,先前已遭檢舉門診兼作病毒自費篩檢;陳時中叫媒體不要獵巫,卻由綠媒與鄭文燦發布疫情,雙標的危機管控是在保官位,還是保國人?

指揮官遮掩事態,總統院長急籲「團結防疫挺醫護」,於是追問感染真相的楊志良,立馬變成「防疫戰場」,除慘遭醫界萬箭穿心,還得承擔綠營劍指藍營的政治砲火;楊志良談話刺耳,此刻卻更像陳時中的代罪羔羊。

人民再陷疫情恐慌,蔡蘇暗批楊志良說風涼話,替側翼網軍添油加柴,網路重現去年疫情方起時的仇恨對立。蔡政府口說疼惜醫護,卻當政治棋子擺弄,毫不關心前線為何失守;呼籲全民「同理心」,實為號召黨同伐異。

人民怕病毒,府院終於找回萊豬風暴前的威風,藉疫使社會仇恨相對,比疫苗效力更讓統治者安心。











聯合報社論/eID、天網、亡者資料:失控的數位巨靈


2021-01-16 02:4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蘇揆接受黨內立委意見,暫緩數位身分證等建議,被評為「正向改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爭議逾年的數位身分證eID),終於由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叫停,先立專法或修法後再說。長期在質疑聲浪中裝睡叫不醒的政府,這回在數位治理上總算有些遲來的回應。

喧鬧數年、耗費鉅資的 eID,證明政府對人民數位自主權的不在乎,更演成資安鬧劇。即使中研院及各大學的電機、資安、法律學者連署反對,要求須解決隱私與資安破口。但內政部鐵了心,eID 標案接二連三開標,估計已逾四十四億元。

面對反對聲浪,內政部長徐國勇竟說「eID 晶片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製造的」,絕對不會有問題。此言更令人擔心,內政部長連「駭客攻擊的是資料庫,而不是晶片」都不知嗎?他若非無知,就是蓄意糊弄人民,還拖拉台積蹚渾水

人民原寄望「天才 IT 大臣」唐鳳能以專業發聲,她卻說「可以善用不透明膠帶保護個人隱私」,只要貼掉條碼跟機讀碼這兩個欄位,就安了。另有人權團體傳出,唐鳳說若不信任 eID,放入微波爐微波破壞晶片就行。這都令人驚駭:唐鳳若不是「反串」說胡話,那真的很難理解,政委不阻止錯誤政策,卻教人民自保小撇步,豈不失職

原本 eID 計畫一月要在澎湖、新竹市及新北市板橋、中和試辦,七月全面換發。但去年十二月各地臨陣倒戈,連民進黨執政的新竹市都不願成為資安小白鼠。蔡總統去年十一月就表達質疑,試辦喊卡後,蘇貞昌終於鬆口 eID 暫緩推動。

eID 之外,「天網同樣引發爭議。跨年夜首度出動的天網,在跨年會場揪出或勸離數十名自主健康管理者,一戰成名,但缺乏法源、侵害隱私議論隨之而起。在將屆的春節年假再度撒出天網之前,政府有義務向人民釋疑。

天網雖改名電子圍籬2.0」,但其最受詬病的爭議,包括這樣的監控是否「超譯」原有法律授權?監控數位足跡,用在感染性低的自主管理者,符合比例原則嗎?政府宣稱「所有防疫隱私資料都在廿八天後銷毀」,可有人監督這項承諾一切都是政府說了算

台灣防疫有成,當然靠數位技術動員建功,鑽石公主號、磐石艦、清明連假熱點警示簡訊等,都是靠跨部會的資料庫串接與電信監控來達成。已有學者示警:台灣在「超前部署」下的成功防疫經驗,是否讓政府躍躍欲試變身為「數位利維坦巨靈)」?

政府對數位人權的漠視,不只是對活人而已,亡者也不得安寧。去年十月健保署決定開放三百五十萬身故者的健保資料,包括病史、就醫紀錄、處方箋等,供學術單位及企業研究。

台灣健保資料庫早就是研製新藥的金礦,即使抹去識別,仍有目的外使用的爭議,也未徵得當事人同意。現在乾脆挑選不能發聲的亡者,企圖繞過個資法適用,任由外界撈資料。如此利用死者,豈不可恨?

我們正在見證後疫情時代的數位治理術;但從 eID、天網到亡者健保資料釋出,都顯示台灣是數位人權落後國度。我們要提醒政府防疫是重中之重,但別以防疫之名,走向國家監控;請拿出法源說服人民,民主不該是數位治理術下的犧牲品。

台灣人民更須思考,哪些數位監控已侵害到基本人權?哪些需要更強化正當法律程序,強化民主監督?又如何確保司法救濟和當責歸屬?這些都是民眾身為數位公民必須有的素養及反思,並採取行動發聲,才不會在不知不覺間,天網罩頂、數位足跡畢露、電子腳鐐縛身;甚至失控至數位信用評等取代身而為人的價值時,才知已身處「數位獨裁」國度。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亞洲文明共通價值的探索

◆  請政府不要把人民當刁民
◆  食安之尺 安全與安心的距離
◆  拜登印太戰略:穩定台海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伴.偏鄉善:大手牽小手 偏鄉一起走
◆  美中競合+疫後秩序 俄外交新契機
◆  時代印記 當新冠寫進了日劇
◆  國人防萊豬 吃蔬果保健康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亞洲文明共通價值的探索


2021-01-16 05:08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台南市美術館前館長)
潘襎


台灣地處遠東,北連日韓,往南續接菲律賓、東南亞各國,成為亞洲大陸眺太平洋最接近位置。我們應該了解的南部菲律賓、東南亞諸國,至今依然陌生,雖然我們有許多移工,也有華僑散布東南亞各國。

亞洲」這語彙對大眾是陌生的,是對這個字蘊含的實質內容陌生,更多存在誤解。亞洲涵蓋地球三分之二以上人口,但對這裡的國家、文化、社會與經濟,卻相對陌生。亞洲是宗教誕生地,佛教、祆教、基督教、道教、印度教、回教都誕生亞洲,甚而儒家、道家思想也是,我們喜言台灣具包容力,我們對這些宗教教義與內容還有許多需了解之處。

岡倉天心是明治維新後,奠定美術國粹主義思想者,同時也是西洋藝術教育體系引進日本的重要人物。他誕生於西元一八六二年橫濱,這裡外國人雲集,從小跟隨洋人學英語,也在寺院學傳統漢學,進入開成學校學習南畫,南畫類似中國傳統文人畫一八七七年開成學校改稱東京大學,年方十五歲的岡倉進入文學部,學習政治、理財學,隔年入森春濤門下學習漢詩。

明治維新是個誕生天才的時代,岡倉十九歲從東大畢業後,在文部省服務,廿一歲與美國文物收藏家費諾羅莎踏查京都、奈良古老寺院。明治初年,一方面引進西學,一方面對日本文化核心精神的佛教進行破壞。奈良興福寺五重塔建於七三○年,當時以五兩金子出售,苦於拆解龐大,無人標售,行政官署以火化取得內部鐵器為誘因,打算以十五兩金子拍賣,幸被當地人保護下來,今成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一部分。岡倉廿一歲投入古文物踏查,廿九歲成為東京美術學校校長,往後台灣前輩畫家大都畢業於此。

這位年輕人接著將目光投向中國、印度與西洋等美術,親身壯遊中國、印度、歐美,日後成為波斯頓美術館遠東部顧問,建立典藏基礎一九○三年在倫敦出版英文書籍亞洲的理想》,開頭第一句標示亞洲為一」(Asia is one),他認為日本美術存在著中國學問印度宗教前者是孔子世界大同理念,後者是古印度吠陀思想。終極性與普遍性在當中瞬間融合

面對西洋文明強勢輸入國策下,岡倉從自己民族思想如何跨越這場文明衝突危機出發,試圖從美術發展脈絡中,透過政治、社會、文化詮釋,探索藝術作品與其思想根源,找尋自身文明足以永續發展的根源動力,那就是人類文明普遍價值「愛」。

亞洲為一」字面意義相當歧義難解,曾為日本軍國主義者借用成侵略依據,日本藝術史家則由此建立日本美術在亞洲存在的文明價值。前者是武力征服,後者是文明美感

我們跨越上世紀帝國主義資源掠奪衝突,但是是否找到足以立足亞洲的文明價值












蘇貞昌的政治奇幻之旅


2021-01-16 05:00  聯合報 /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所特聘教授
行政院長蘇貞昌。報系資料照


有一部電影叫「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主角班傑明是倒退成長,小的時候像老頭,老的時候逆齡成小孩,吃喝拉撒包尿布,全賴他人,百無禁忌;從社會化的動物,再退回到自然野生動物,「叢林法則」是生存之道。

本以為電影是想像力的發揮,雖然多少勾勒出人生「老比小」的況味,畢竟是一場戲。但從蘇貞昌以七十高齡再出任行政院長的這兩年,其言行表現,居然讓筆者有了這樣的聯想,逆齡而活,走出他的奇幻之旅,幾個點,讓筆者感受特深。

其一,「叢林法則」的運用,精煉到位。叢林法則就是比野蠻之力,誰大就向誰磕頭。在蘇貞昌所處的叢林中,權力最大的就是總統蔡英文,所以蘇的唯一忌憚就是蔡,要生存,就是搞定總統,完全聽命,該擋子彈時,不會傻傻伸出頭,但會做出樣子,同時拉出別人協助擋,因為自己好歹是老二。美豬開放進口是明顯一例,總統拍板,無人能擋,蘇院長得在立法院、民間團體及媒體大眾前擋子彈。立法院中,反對黨強攻一陣,蘇不道歉,反正有民進黨黨鞭及立委們協助防守,且反對黨的腕力不夠大,派蝦兵蟹將就綽綽有餘。對民間團體,該收編的早已擺平,剩下仍在表達對美豬進口不滿的,掂掂斤兩,難成大器,就完全不予理會,任其叫鬧,好官我自為之。對媒體大眾,有丁怡銘及行政院內的小編團隊來擋,製作哏圖,盡量牽拖,使出「馬維拉」招數,一旦出事,波及無辜的冠軍牛肉麵店,反正有丁怡銘祭旗。至於擋子彈的下場,重傷了自己的民調,滿意度暴跌,討厭度高漲,不是該被換了嗎?錯,總統大悅,蘇成功擋住子彈,也討好了叢林之王,所以目前—「安」啦!

其二,嬰兒的本能發揮極致—「全賴他人」。這個「賴」稍微高段一些,因為返老還童,還是有「老」的歷練在其中,所以「賴」不是「依靠」,而是「耍賴」。美豬案例中,已有不少耍賴的事蹟;這裡另點一項較明顯的,就是「新冠肺炎」的指揮權,以美國而言,川普是防疫的總舵主,不管他做得如何,事關全民福祉,國家安危,行政首長要出面負責;台灣很特別,派出的是行政院底下的衛福部部長陳時中,總綰防疫兵符,行政院長幹嘛去了?據說是有盤算的,因全國防疫是新生事務,做得好,行政院長是頂頭上司,功勞少不了;做不好,陳時中是第一線,自然可賴給他。這麼重要的國安大事,就「賴」出去了!

蘇貞昌能走出這一趟奇幻之旅,返老還童,揮灑權力,九九無禁忌,只忌一蔡,是福?是禍?無解!留給讀者自行發揮想像!













年關好難過 政府還在得意數政績


2021-01-16 05:03  聯合報 /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陳時中說,目前沒有春節泡泡的規畫,國人返台過年一樣得持陰性報告及14天檢疫。圖/指揮中心提供


新冠疫情嚴峻,大陸台商原本期待「春節泡泡」終成泡沫。這個年關讓許多人失落,台商回不了家,陸配也難以回對岸探望父母。

朋友兒子在大陸工作,因疫情一整年都沒能回台灣,如今只能等疫情結束再說,看來遙遙無期。一位在越南經商的鄰居已一年沒看到孩子,他說好想孩子啊,可是只要回台灣,就再回不去越南,這是親情和生計的兩難。

筆者初中好友,由於各自忙碌,久未聯繫;近日突然錄了一段語音傳來,感性地說想念我,問我何時才能返鄉相聚,她說她常看台海新聞,關心兩岸局勢,我聽了忍不住鼻酸。

失落的豈止是回不了家的台商和陸配。這個年關,許多人不開心,因為疫情衝擊經濟,很多公司取消尾牙,許多員工領不到年終,如今期待落空。偏偏寒流一波接一波,不僅讓慢性病患身體承受不住,寒害傷農,農民收成不好,連帶蔬果價格上揚,一早去傳統市場買菜,半顆高麗菜要價一百多元,青江菜、大陸妹一斤都要四十幾元,還真讓人買不下手。

民眾被迫可能吞萊豬,台灣豬、魚肉、雞肉價格悄悄上揚,都說要多吃蔬果,以免萊豬傷害健康,可是現在連蔬果都貴森森,同事感嘆底層民眾恐怕連青菜都吃不太起了。

鄰居大哥被公司遣散,為了生活找了份建築工地臨時工,施工作業進行到十四樓,綁鋼筋水泥,相當粗重。中午發放便當,因是菜鳥,他得下樓幫十幾個同事提便當,他說當他提著便當氣喘吁吁爬上十四樓,已經「會扣雞未炊火」上氣不接下氣,哪裡還吃得下飯?下了工大哥輕描淡寫地描述著,他身邊的妻卻紅了眼眶。

當我們的政府高層在細數政績榮耀,沾沾自喜,許多人年關卻很失落。只是當權者,在觥籌交錯之際,是否還會憐憫一下這些底層人們?那些最底層的,日復一日打拚還只能掙扎在貧窮邊緣。失落的年關,榮耀的政府,茫然的人們,日日上演著現實社會的寫照。













享受付出的快樂老人


2021-01-16 04:31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退休後,以正向心情來面對,開開心心享受退休生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小女兒五歲了,年紀小卻心氣大,比如近來她拿出近乎固執的認真態度,要讓家人認同她是「有用的人」,至於什麼是「有用」,小腦袋思考後決定仿效學校老師做法,一一列出要完成事項,做完後就在前方空格打勾,最後請父母確認。

就這樣,我拿到一張國字、注音符號和象形圖案夾雜清單,上面寫滿她做完的事,包括掃地、收垃圾、摺棉被、摺衣服、收垃圾、收玩具、收書桌等。每一項做完後打勾,還在清單最下方畫空白愛心,她說:「媽媽,幫我簽名。」

我覺得這舉動很可愛,就在家庭群組中分享,但這小事卻意外引起成員諸多討論,有長輩持反對意見:「孩子就應該好好的玩,不用忙著幫家裡做事,他只要開開心心就好。」

各方意見都有,倒是我被職業影響,忍不住思考起「怎麼做才會開心」問題。於是想起帶著不開心情緒來到診間的林媽媽,曾說:「我以為退休後,就是開開心心享受退休,每天含飴弄孫。沒想到,退休後跟我想的不一樣,沒人照顧我,沒人替我準備三餐。還是要做家事,照顧孫子,好累喔,我的生活根本不快樂。」

當下,我疑惑地問:「林媽媽,您覺得被照顧到只要張口吃飯和發呆,那就是快樂嗎?」林媽媽說:「當然啊,你想想喔,工作那麼久,因為要工作賺錢,工作就是義務,回家後煮飯和做家事也都是義務。好不容易退休了,我覺得退休就是全部義務都要免除,沒有任何義務,才是享受的日子啊。」

我問她:「那麼您不做的事情,誰來做呢?」

她說:「當然是媳婦啊,我年輕時伺候婆婆好久了,總是邊做邊想等我老了就要享受。」

我再問:「那媳婦不是忙壞了?又要工作又要做家事,很累吧?」林媽媽調皮地笑:「對啊,所以,不是她臉很臭,就是我臉很臭。」

我腦海出現兩個臭臉相對家人畫面,懷疑這樣的家庭生活快樂嗎?於是我把小女兒為家人做事後,感覺快樂的故事拿出來說,也和林媽媽分享群組中家人說,要讓小孩開心過童年的意見。其實,我委婉地想讓林媽媽體會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為家人付出獲得快樂

林媽媽耐心聽完,仔細想想後說:「其實,退休後也沒忙什麼,再說,家人忙,很多事情到最後還是我來做。所以如果我可以開心地做、開心地付出,那麼我開心、全家也開心。」

聽林媽媽一口氣說完,我很開心地拍拍她的肩膀。

我想,或許是因為大家都歷經過被工作追著跑的日子,難免會誤會,以為什麼都不做就是快樂;殊不知,不被需要可能是退化和憂鬱的開始。那麼不如換個方向思考,既然人總會有每天需要做的事,不論是大事或者瑣事,那不如以正向心情來面對,享受過程中的成就感和為他人付出的快樂,那麼就可以一起快樂老化,避免自己變成對周遭環境充滿負面情緒的老人囉。










背起民進黨業障 當罷王成地區性公投


2021-01-16 05:05  聯合報 /   張國偉/社會工作(台北市)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16日登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聯合報昨天社論「當黨意背棄民意,罷免就是不信任投票」,筆者原本不支持罷免,因為罷免權的行使,容易破壞政治穩定。

如從罷韓及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割藍委」等連串行動,看到的是一齣齣充滿政治算計的戲碼,民進黨為了該黨及從政黨員的利益,把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了,而「割藍委」行動雖没有割到半條,但卻提前對個別立委造成政治傷害,讓他們在後續選舉中接連出局。

相較而言,今天登場的罷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及即將接續的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可說是對另一端政客的反制。罷韓後有人以「報復性罷免」形容,加上中央推出萊猪開放決策,及中央高層人事用私,而涉貪、涉色等新聞卻頻頻躍上媒體,被罷免的主角,除了要背負自己造的業之外,還要背起民進黨中央背棄民意的業障。

筆者深知包括地方首長、立委及議員的罷免,門檻最高要屬議員。姑不論罷王案通過與否,但票數的多寡足以反映選區民意對民進黨政府的施政滿意度,也可提醒政治人物對自己言論的分寸,此次罷免案投票真可算得上,是地區性公投,恰也應證佛家的因果循環論。









她改變了德國 梅克爾的歷史典範


2021-01-16 05:04  聯合報 /   吳振逢/退休駐德公使(台北市)
德國總理梅克爾。(路透)


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去年最後一天在新年致詞中聲明,九個月內將舉行聯邦議會大選,她將不再競選。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於一月二日刊載專文指出,這位任職十六年將離任的聯邦總理,可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相提並論

與歐巴馬作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一樣,梅克爾作為女性(出身東德)情況也是前所未見的。正如歐巴馬在黑人歷史上有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梅克爾也必將在女性歷史上處於領導地位。自民國 95 年(二○○六年)以來,她幾乎不間斷地被《富比士評為世界上最有權勢女性。在美國總統川普任職期間,美國自由主義者甚至授予她「自由世界領袖」頭銜。

雖然有德國媒體批評梅克爾未替女權主義留下明顯的資產。事實上,在梅克爾領導下,德國於民國 96 年(○七年)實施父母津貼,自民國 105 年(一六年)以來,上市公司董事會女性占卅%。最近,不僅為董事會成員決定最低名額,而且執政黨基民盟CDU本身也在一月黨代會通過婦女名額在梅克爾領導下,馮德萊恩克蘭普-卡倫鮑爾兩位女性掌國防部,前者還成為歐盟執委會第一位女主席

去年十二月卅日,歐盟在德、法主導下,完成與中國投資協議談判。梅克爾向媒體強調,與中國的合作必須奠基在對等和公平競爭上。

美中角力雖然是強權之爭,同時亦暴露出中國的政經體系與世界主流的差異,這個差異會帶來敵視,但敵視並不能減少差異,反而會讓彼此距離更遠,對立更尖銳。梅克爾承認差異的存在,但選擇以對話和解的方式化解歧異,爭取未來擴大交集拉近差異的機會。

去年五月,梅克爾總理應邀對哈佛大學畢業生演講,引起國際媒體廣泛回響。學者斯蒂芬.科尼利厄斯改變的德國網路發文強調,在梅克爾領導下,德國社會變得更開放、更受歡迎、更自由。在所有西方社會都被種族或性別問題、同性婚姻及這些問題吞沒的地方,她將保守黨極端地推向了中心,改變了政治格局。其次,更重要的一點,在擔任總理期間,德國的外交政策角色,是戰後德國從未有過,也從未夢想過的角色:成為外交政策的行為者,成為歐洲中央平衡的緩和力量,領導歐洲聯盟。原本法國、德國和英國團結在一起,共同努力。現在,隨著英國退出這一模式,梅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無疑地扮演主要領導角色。









水質模範生 真因寒流破功?


2021-01-16 04:31  聯合報 /   張炎銘/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
雙北市多處行政區近日不斷有居民抱怨,自來水質不但呈現黃綠色,甚至散發出奇怪味道。圖/新北市議員張志豪服務處提供


報載寒流讓大台北自來水變黃、散發怪味,影響二百萬戶;北水處將減收十日水費,個人滿腹狐疑。

颱風豪雨時,水庫原水濁度會飆高,淨水場難處理,所以環保署數年前曾有天災期間,飲用水濁度標準要提高的想法;而艾利颱風造成石門水庫原水濁度飆升停水,仍歷歷在目。痛定思痛,石門水庫因此增設分層取水工、阿姆坪防淤隧道、中庄調整池等改善,但說寒流造成水質不佳,卻是台灣首次

大台北主要水源是翡翠水庫翡翠除發電外,其供水標的只有生活用水,不開放觀光,而水庫集水區還依據都市計畫法劃定為台北水源特定區」,有全國獨一的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管理;而翡翠水質檢驗歷年都是全國最佳,以總磷、葉綠素甲、透明度等三項指標計算的卡爾森指數,更常是主要水庫中唯一「貧養湖」,怎會有自來水變黃、有異味之事?

即使水庫原水水質不佳,但經過自來水廠處理,水質應該都能符合自來水水質標準,怎會因此影響二百萬戶?

氣溫會影響水溫,造成水層上下對流,但這情況隨時都在發生,而水的「比熱」很大,要讓錳含量跳升到每公升零點一五毫克,有那麼容易?市府雖強調錳含量不影響健康,但水質模範生因寒流破功,難道不該深入檢討原因?甚至檢討採樣點,是否採樣能反映水庫水質?

最可議的是,淨水場怎可供應不符標準自來水?出場前沒檢驗或有檢驗卻沒發現?北水處雖減收十日水費,但若考慮民眾要清洗蓄水塔、更換濾材等損失,只能說聊勝於無而已。

此次提高放流水位有效,仍不能掉以輕心,水庫整體水質似乎掌握得不夠完整,若無其他改進方案,或許將來水質模範生會因水質因素而停水。

陳亮恭/高齡者負能量的智慧與幽默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高齡者負能量的智慧與幽默
◆  黃介正/美中台「關係正常化」
◆  王正方/吃萊豬換BTA 賠了夫人又折兵
◆  周行一/2021年的態度
◆  楊志良/「進化中」的台灣大崩壞
◆  洪蘭/別阻止老師安排孩子運動






陳亮恭/高齡者負能量的智慧與幽默


2021-01-16 04:25  聯合報 /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
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川柳」是一種日本文體,由江戶時代俳諧詩人柄井川柳而來,格式類似俳句,但沒有俳句那麼多的詞語或助詞限制,有點類似打油詩的概念,讓民眾藉此抒發心情。

一首川柳由三個短句組成,雖說是三個句子,其實分別只能有五、七、五個音節,翻譯成中文後,常常看起來感覺只是一個句子而已。日本常以各種主題舉辦川柳徵文比賽,例如上班族川柳、廁所文學川柳等,而自民國 90 年(二○○一年)開始,日本也舉辦了銀光川柳,讓年長者以川柳的形式寫出自身的體驗,二十年來有許多有趣的作品,引人發噱。

別這樣,睡個懶覺起來,發現家人在量我的脈搏

需要反覆確認的事,以前是愛情,現在是睡著的呼吸

遺書上寫著,全部都給太太,那筆跡是太太的

年長者豁達地以生死自嘲,是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也難以寫出的文字,平常不敢輕易觸碰的死亡議題,在長者自嘲的口吻之中,好像也沒那麼生離死別除了生死之外,還有些生活的體悟,這些體悟常常在笑聲之後伴隨幾滴眼淚

終於還清卅年的房貸,然後便住進了安養院

心的悸動,以前是愛情,現在是心律不整

聽力不好,想詐騙我的人應該也很困擾吧

從賓士出來,移入了輪椅

這類長者的心聲在日本很受歡迎,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全日本年度暢銷書,是九十三歲直木賞得主佐藤愛子的作品,《九十歲,有什麼可喜》,該書是佐藤愛子的隨筆散文,在傳統壓抑的日本社會,言語的往來通常保守也不見得真實,該書把一位涉世已深的九十歲奶奶,日常見聞的內心嘟囔娓娓寫出,讓年長者心有戚戚,也讓年輕人理解家中長輩一些奇怪表現的緣由

「上完廁所要沖水,但到處找不到像把手的東西,看到拉繩後用力一拉,震耳欲聾的警報聲響起,那是緊急呼叫用的警報裝置。」這是佐藤愛子書中描述的情境,現代裝潢的時尚廁所是年輕人的拍照景點,使用上的困擾不分世代,但年輕人的趣味變成了長者的生活窘境。

「看醫生時,他很乾脆地說我的聽力只有廿歲年輕人的一半,這是老化,所以治不好,醫生哈哈哈地笑,我也笑了,但誰知道笑聲下說不出的悲哀。」看到這裡我心裡一驚,這個情景時常出現在我的診間,我也很常告訴長輩這是老化,不可逆也無法回復,然而我不會拿年輕人的身體狀況作為比較基礎,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稍解長輩的失落。

九十歲,有什麼可喜》把現代社會中長者的心聲以輕鬆口吻寫出,出乎意料的大賣之外,更有許多長者覺得自己的心聲終於有人說出,一直以來壓抑的心情與感受得到支持,更給了許多年長者面對生活挑戰的勇氣。以長者為主體的「玄冬讀物」在日本文學市場上受到廣泛關注,分享各種不同的長者思維,對於超高齡社會的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畢竟,家庭社會的氛圍與制度都需要由長者的需求為出發點,年輕世代或許永遠也猜不透。

曾有師長對我說,「你這年紀天天在講老,我覺得你一點也不懂,你完全沒有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變老的機會,只能廣泛學習去體會,以接近長者的眼光提供各合宜的服務與規劃,讓超高齡台灣人人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