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黑白集/班班是負擔
◆ 聯合報社論/陳梅慧、譚艾珍視角的詐騙,賴政府可看見?
◆ 經濟日報社論/按月編製中位薪資 政策更靈活
經濟日報社論/按月編製中位薪資 政策更靈活
2024-12-21 01:08 經濟日報/ 社論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113年10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113年10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今年前10月本國籍受僱員工的「經常性」薪資(月薪)平均數為48,953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82%;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後,「總薪資」平均數也增加4.4%。
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年增0.61%,「實質總薪資」平均數年增2.16%。對於低薪的勞工而言,近三年的經常性及總薪資屢屢被物價吃掉,以致實質薪資連年負成長,此次出現平均薪資實質成長的統計,算是難得一見的好消息。
但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薪資「平均數」,並無代表性或指標意義,易受極端值的影響,尤其少數的薪資極高者可能拉高整體的平均數,其實只能代表「少數人」的薪資水準,和絕大多數勞工的實領薪資差距可能很大,常造成解讀上的錯誤。前主計長朱澤民曾說過,左手放在烤箱,右手放在冰箱,平均值可能就是「很舒服」,突顯平均值極可能誤導民眾,必須小心解讀。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曾經有行政院長將當時主計總處發布的薪資平均值,錯誤解讀為「代表一半勞工的薪資水準」,遭到普遍低薪的多數勞工的負評。因此學界要求主計總處,不能只逐月統計並公布薪資的平均數,以及一年一度才公布前一年的薪資中位數,更應突破萬難,改為逐月統計並公布薪資的「中位數」,才能客觀真實呈現「代表一半勞工」的薪資水準,以及中位薪資和平均薪資的真實差距。
終於,主計總處自113年7月(資料時間)起運用勞工保險檔、勞退月提繳工資檔、全民健康保險檔等按月扣繳薪資大數據,按月編布「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並追溯至109年1月。至經常性薪資分布統計(包括整體分布圖及十分位數、四分位數等指標)部分,將累計每年前三月、前六月、前九月及全年資料,一年編布四次,追溯至 109 年第1季。
結果是,今年前10月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的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8,627元,也就是一半的本國勞工前10月的月薪低於3.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88%;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年增0.67%,都略高於平均經常性薪資的年增率。但是,觀察歷年1至10月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低於平均數的員工比率(%),109年為66.98;110年增至67.2,111年增至68.34,112年為69.95;113年更增為70.81。突顯平均薪資此一統計值,愈來愈不具客觀代表性;今年前10月的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只能代表「不到三成勞工」的薪資高於該水準,超過七成的本國勞工薪資都低於平均數。該數據也突顯了統計並公布「中位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觀察前10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對平均數的比值,顯示有一半的勞工薪資不到平均數的八成,而且逐年微降,提醒我們必須更謹慎看待平均薪資數據。
再觀察本國籍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的中位數及平均數統計,可以發現自108年起,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的年增率,都是中位數的二倍以上,代表高薪者的薪資成長率高於一半的勞工,難怪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占平均數的比率,也是逐年遞減,和上述月薪的中位數占平均數比率逐年下降的趨勢相符,再次突顯平均數的參考價值愈來愈低。
因此,建議主計總處繼續在統計方法上,突破萬難,將來若能逐月統計並公布每月的「總薪資」中位數,讓各界能瞭解半數勞工的總薪資水準, 以及中位總薪資相當於平均總薪資的比率以及十分位、四分位的統計,有助於正確解讀低薪的現象是否有所改善,進而提出具體改善低薪的勞動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班班是負擔
2024-12-21 04:18 聯合報/ 黑白集
「班班有鮮乳」上路以來爭議不斷,由於學校普遍缺少冷藏設備,不少學校改發保久乳,如今政策喊卡,讓外界大感錯愕。 記者林伯東/攝影
從「班班有冷氣」開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班班德政」,包括班班有網路、班班吃石斑、班班喝鮮乳等。政策一氾濫,即變質為惡政。班班吃石斑推出九個月,即因學生反應欠佳及不敷成本,草草收攤。班班喝鮮乳更慘,九月才推出,十二月就喊停。
班班有冷氣和網路,是為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無可厚非。但對偏鄉弱勢學校而言,相關的電費支出及維修保養,在在增加了負擔。決策者沒考慮到這些,就造成學校麻煩。
當缺乏創意的官員亂套「班班公式」,災難就發生了。表面上,讓所有學生吃石斑、喝鮮乳,是在「造福」學生。事實上,政府只是利用學生來幫忙收拾政策爛攤,包括石斑出口受阻及進口鮮乳衝擊本土酪農的問題。再說,這種「給吃」決策是半世紀前的舊思維,以今天台灣家庭的飲食狀況,學童哪需要補充額外營養?何況,要求每個學童吃同樣的東西,根本是強人所難。
「班班喝鮮乳」變成「班班是負擔」,還不止這些。學校缺乏冷藏設備,老師得配合物流協助搬運及發放;學生有乳糖不耐症,也被迫要喝;有些學校要求改成保久乳,學生竟被迫帶一個月的保久乳回家。這些,決策官員事先都沒想過吧?
公務員霸凌被美化成「目的良善」,班班喝鮮乳也號稱「立意良善」。這類無腦良善,真可怕!
聯合報社論/陳梅慧、譚艾珍視角的詐騙,賴政府可看見?
2024-12-21 04:17 聯合報/ 社論
XREX集團區塊練金融犯罪調查師陳梅慧舉行告別式,梅慧身穿著西裝遺像靈堂簡單肅穆。 記者曾增勳/攝影
金融犯罪調查師陳梅慧車禍致死,輿論質疑「假車禍真謀殺」,經最高檢察署下令竹檢調查,日前偵結指車禍並無陰謀論。台灣損失了一位打詐高手,是無可挽回的事實;對比數發部的「科技打詐」無能,陳梅慧之死更令人惋惜。
就在檢方清查陳梅慧車禍案時,傳出「國民奶奶」譚艾珍遭人以「協助調查」老哏詐騙九十八萬元,所幸第二次匯款前被員警阻攔。譚艾珍坦言,曾一度自責「不配活著」,並透露她好奇之下查了台灣每日平均遭詐金額,竟高達三、四億元,驚呼「動搖國本」。
陳梅慧與譚艾珍都是單純、熱心腸之人,前者精擅梳理詐騙集團金流,後者則因心地善良遭詐。透過她倆的視角,足以勾勒出一幅迥異於政府觀點的台灣詐騙庶民繪本,更值得政府借鏡檢討現行打詐資源、人力配置和應對方式是否恰當。
陳梅慧並非法律、金融或資訊相關科系畢業,更非政府編制人員,卻在調查犯罪金流與打擊詐團行動中發光發熱。刑事局今年四月成立的「虛擬貨幣查扣專案小組」,在她協助下,至十一月底已凍結詐團虛擬貨幣保險箱錢包達九十多億元。陳梅慧曾說,「想要阻止不法侵害發生,想盡力幫助每一個受害者」,令人動容。師長同學眼中的她,無償付出,下班後忙完家事即打開筆電,閱讀大量非法虛擬貨幣及金流資料,就是希望能幫被害人討回遭詐損失。
譚艾珍遭詐,則讓人同情。她非因個人貪念受騙,而是詐團利用了她的正義和良善。譚艾珍遇到的是「假檢警」的傳統詐術,足見詐騙集團如何「與時俱進」,除了假書記官、假檢察官,甚至還新增「一六五防詐專線警官」角色,幾乎照搬政府整套防詐班底,演出「以協助防詐來施詐」戲中戲。也難怪,譚艾珍大嘆詐團成員「可得金馬獎」。
讓人佩服的是,譚艾珍不計形象,仍願分享被詐歷程及被害感受。她直言,金錢損失只是外在問題,心理創傷更難以癒合,每晚失眠、情緒失控,不斷懊惱、自責。她呼籲社會大眾,用慈悲心看待被詐受害者,不要再檢討受害者。鼓勵受害者勇敢說出來,更能達到宣導功效!
透過陳梅慧與譚艾珍,我們看到不同於官方防詐宣導的庶民視角。例如,理當身為政府「防詐資訊大腦」的數發部,年度預算達兩百多億元,但說好的「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不知何時才能上線?更不知,能否培養如陳梅慧般智、仁兼具視被害人如親的數位犯罪調查專家?
再如遭詐輕生的內湖母女雙屍案,死者手機備忘錄稱:「媽媽接到警察電話,還沒出聲就聽到做筆錄的爛警察,跟旁邊的人說她已經輕生了吧。然後我媽說話後,他竟然說,喔妳還活著喔!」她最後一句:「就如你所願,我們一起死給你們看吧。」更是對政府打詐無能的絕望控訴。
民進黨政府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頒布打詐行動綱領,花費十四億元成立「打詐國家隊」,十個月後又追加十三億成立跨部會「打詐辦公室」。明年將上路的「打詐綱領2.0版」,資源、口號樣樣不少,立法院也配合通過「打詐四法」賦與政府打詐利器,但打詐儀表板會說話,日日怵目驚心的詐騙金額數字,豈止是動搖國本。
聯合報今年度代表字前三名貪、鬥、騙,反映台灣真實民情。政府若不能體悟陳梅慧的無私協助受害者,感受譚艾珍的不安、慌張、恐懼、後悔、痛恨、自責,所謂「識詐、堵詐、阻詐、懲詐、防詐」五大口號,都只是粉飾太平的遮羞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