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別讓農民年金成為財務黑洞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768/web/

◆  外送員悲歌 被剝削的勞動孤兒
◆  小英路線不足 藍營應堅持「自主中華民國」
◆  聯合筆記/別讓農民年金成為財務黑洞
◆  淪為聯誼的中印高峰會
◆  加州保護外送員槓優步/川普反減碳 加州自訂零排放
◆  漫畫/芒果乾子彈
◆  從日本水災反思台防洪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別讓農民年金成為財務黑洞


2019-10-14 23:48 聯合報  許俊偉
農委會擬直接在農保增設年金,農民退休後可同時領老農津貼和農民年金,每月可領一點五萬到一點八萬元不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農委會打算在既有農保制度中增設年金保險,提供老年給付,補上農民年金缺角。國內各社會保險幾乎都面臨高齡化下的財務黑洞,蔡政府年改大刀甚至揮向軍公教,未來農民年金如何避免重蹈覆轍,恐怕是制度設計關鍵,否則難保不會又是另個社會保險災難
蔡總統八月喊出農保與國保整合,擬讓農保年資可轉換累計國民年金年資,農民老時可同時領老農津貼及國民年金,讓老農月領金額衝上萬元。
兩個不同社會保險制度整合談何容易,蔡總統話才剛喊沒多久,政策隔月即受挫。但總統大選在即,為實現蔡總統承諾,農委會日前火速轉而研議直接在農保中增設年金保險,還說草案最快本月出爐,明年上路。
根據農委會初步規畫,未來農保將比照國民年金公式建立年金保險,符合資格的農民退休時可同時領老農津貼和農民年金,依年資不同,兩者加起來可月領一萬五千到一萬八千元不等。對比蔡總統喊出農民退休金破萬元,簡直是「要五毛、給一塊」。
但這樣的社會保險,費率水準、農民該繳多少保費?政府又要挹注多少資源?恐是制度設計關鍵
目前農保保費是政府負擔七成、農民負擔三成,農民月繳僅七十八元但國保被保險人要負擔六成保費,月繳九八七元。農民年金既然比照國民年金公式來發放,保費負擔比例理應也衡平,若有收入的農民保費負擔比例,還低於無收入的失業者或家庭主婦,恐會另生不同族群的公平問題。
再者,農保另增老年給付,給付支出大增,保費勢必應比現行提高,但農民會否因保費增加不願參加年金保險?可預見政府可能又會以照顧弱勢為由,讓農民負擔的保費不至於大幅揚升,但相對的政府就得花更多全民納稅錢填補農民年金的財務黑洞。
蔡政府年改若只是揮刀砍向軍公教,至今不僅勞保財務問題未解,國保財務也有隱憂,然後又開辦另一個收支不平衡的社會保險,當初高舉世代公平、職別公平年改大旗的蔡政府,恐怕自打嘴巴
農保是目前唯一沒有老年給付社會保險,增設年金保險是政府照顧農民應做的事。但社會保險制度應長久穩定,並顧及世代與職別公平,若農委會連最基本財務精算都沒做,選舉年就急著在短短兩個月倉促端出草案,難保不會又埋下另個財務未爆彈。








外送員悲歌 被剝削的勞動孤兒


2019-10-14 23:43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外送平台業者的外送員近日接連發生死亡車禍案件,引起外界關注,北市勞動局也針對業者進行勞動檢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慶連假一連發生兩起食物外送員車禍送命事故。「外送員之死」的高風險職業警示,終於換到勞動部的注意,直到昨天才認定外送員與平台間的關係為雇傭,而非承攬,在外送員滿街跑的當下,格外諷刺與難過。
外送員送餐,是科技設計成癮下的使用行為,民眾買外食的途徑及反射動作,早就質變。「效能分工、職業外包、時空分離」等後現代趨勢,隨著「手機指使外送化」最大特色,科技讓工作與生活更具彈性,讓勞工根據自己時間安排一或多個任務,不必被綁死固定職務。
為何諷刺?職業外包為巨型公司省去大量人事升遷退輔保障,UberEats、Foodpanda成為「打工即生活」樣板,長期雇用關係的保障瓦解,獎金制度、限時收入,成為這些平台大數據未來財測的唯一考量。這一大群背著保溫袋,日曬雨淋盯著手機接單外送員的宿命,與台灣機車大軍綁在一起,「勞動孤兒」因有錢賺而不在意,科技平台打著方便與獲利的冠冕而剝削勞工,食客更只因抵用券或系統優惠,而與這些勞動孤兒短短的目視交易,給錢走人,徒留外送員勞安的無奈。
騎車滑手機有安全風險,這些外送員更不是單純的只有滑地圖,還有系統訂單、搶單,甚至線上回答的任務,這樣靠手機工作的出事風險不高嗎?何況不論車子是否靜止,當汽機車發動且拿起手機來滑,使用人就已經違反法條,會被開罰。
看著月入七、八萬的願景,斜槓勞工做的卻是與安全背道而馳的賣命工作。但國家或統治者,漠視或茫然此系統殺人的牛步化思維,必須趕快對勞安與食安及這樣新經濟模式,訂出新勞動法規,保障這些四不像勞工的權益。而外送體系早該自行吸收替外送員投保意外險等,作為企業宣傳,給搏命演出的參與者一些保障。
現在最怕的形式上的優勢,外送已經深化至年輕人的手機行為,許多熱門名店也樂於與外送系統交集,當外送平台勝過市場操控的能量,又有消費者滑到底的支持,而只看到錢的摩托車外送員,沒有生死交關的警惕,這外送員之死的恐懼,很快就遺忘,無奈。








加州保護外送員槓優步/川普反減碳 加州自訂零排放


2019-10-14 23:42 聯合報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世界第一個燃煤發電國家英國,僅費時不到八年,就減少近四成的燃煤發電。圖為英國倫敦超低排碳區(Ultra LowEmission Zone,ULEZ)。 記者余承翰/攝影

十四日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報導煤電減少四成 英國只花八年」,這個消息振奮人心。同樣讓人鼓舞的新聞是,十年前,美國煤電占總電量大約一半,去年已經減至四分之一左右。今年四月,美國能源資訊局更公布,當月該國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占了廿三%,第一次超過煤電(廿%)。
英國朝野在民國97年(二○○八年)就有共識,通過《氣候變遷》,大力發展離岸風電,至今其風電總量領先世界大陸明年可望超越)。約翰牛率先投資,先行享受綠能的好處,對於世界也是大有貢獻,後發者得以站在先行者的基礎,以較低價格取得風能。
美國民國104年(二○一五年)推行「乾淨能源計畫」,懷疑氣候變遷的川普總統就任後,卻抵制少煤減碳。因此美國綠能的成績,不是聯邦政府主推,主要是環保社團、認為綠能有商機的經理人,及州層次(民主黨執政居多)的努力。
加州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就開始課徵碳稅,去年碳價一公噸十五美元且仍逐年調漲(年增率是通貨膨脹加上五%),該州在近日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與瑞典聯袂,承諾將比巴黎氣候公約規定的民國139年(二○五○年),提前五年達到碳排放歸零的目標。相形之下,德國月前的內閣會議歷經十九小時辯論,打算要在民國110年(二○二一年)才開徵碳稅,且起步是十歐元,慢了許多,價格也嫌保守:環保經濟專家認為,以德國的條件研判,碳稅應該要五十歐元起跳。
不僅自己減少燃煤與發展綠能,加州都會區在內的多個美國西海岸城市,也以汙染空氣等理由,早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起就禁止內陸產煤的猶他州、懷俄明州生產的燃煤,經由其港口向亞洲輸送,除引發相關公司與這些港市訴訟,川普總統也以行政命令,於今年春天責成聯邦政府介入紛爭。
加州政府另有一項「壯舉」,值得注意,尤其近日有「外送員四天二死發生。就任州長八個多月的紐森上月在報端發表評論,指他推動的畫時代法案(AB5)已經通過,即將實施。紐森說,人們不能再容忍優步」、「來福車等業者以科技平台業者自居,行迴避責任之實它們不能以承攬為理由,躲避為其工作的人提供健保、福利、失業保險、有薪病假…的義務
雖然紐約市年初通過法律,要求優步必須在扣除駕駛的各種開銷後,支付最低時薪十七點二二美元,但加州新法無疑是更宏大的改良措施。因此優步等公司已對外放話,將投入鉅資,在明年發動公民投票,求能否決新法。花多少錢呢?外界在猜,可能是三千萬美元!









小英路線不足 藍營應堅持「自主中華民國」


2019-10-14 23:36 聯合報  吳展良/台大歷史教授(台北市)
總統蔡英文10日的國慶談話中表示,「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既不是藍色、也不是綠色,這就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的國慶講話,多次強調「中華民國台灣」,也多次肯定並使用中華民國四字,這對綠營而言,是很重要的往中間走的一大步。這固然能爭取到許多中間選民,卻加深了原教旨獨派對於蔡英文的憤怒。領導綠營的蔡總統能夠走出這一步,相當的不容易。
但藍營未見重要人物有適當的反應。長期以來,人民對於藍營的最大批評就是未堅守自主的立場,仰中共之鼻息,容易將台灣送給中國大陸。是以藍營今天最應該做的,就是堅定「自主的中華民國」路線,並指出小英路線的不足。
小英路線的不足,在於她的中華民國只有台灣,不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將台灣與中國對立,將兩千三百萬人置入險境。既然中華民國只有台灣,那何不改稱台灣共和國既叫中華民國,又叫台灣,請問其領土與疆域為何如何處理與面對中華民國的憲法與歷史
「自主的中華民國」路線主張中華民國的領土主權及於全中國,但如今治權限於台澎金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重疊的領土主權訴求,但彼此承認對方的治權任何侵犯威脅中華民國治權的行為,皆為中華民國所不能容許任何侵犯威脅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的中國領土主權之行為,將直接排除,此外則暫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處理如此兩岸同屬一國,但有分別獨立的治權。可確保雙方較穩定的基本關係與情感,及各自的安全與發展。
藍營的問題在於或者沉迷於過去,或者不敢堅持中華民國不受中共操控影響的自主路線。如今香港問題已充分證明「一國兩制」在台灣絕無市場,台灣必須更自主。長期倡導獨立的綠營既已向中間靠攏,可見中華民國四字的必要性。面對內外局勢巨變,藍營豈能無所作為,不堅持「自主的中華民國」路線,任中華民國沉淪?










淪為聯誼的中印高峰會


2019-10-14 23:54 聯合報  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及印度中心副主任(新竹市)
清奈一間學校為了歡迎習近平訪印,全校2000名學生戴著習近平的面具,坐在地上排成習近平字樣。 (路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十月十一日前往印度南部大城清奈附近的馬馬拉普蘭,與印度總理莫迪進行非正式會晤。這也是雙方領導人繼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四月廿七至廿八日的武漢會談後,第二次以這種形式進行會晤,印方則將此次會談冠名為「清奈連結」。由於中印稍早因為印度取消喀什米爾自治而有所齟齬,雙方拖到會議前兩天才正式對外公布行程。若就目前雙方公開的資訊來看,此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在消弭雙邊的信任及貿易兩大赤字,但實際成效相當有限。
中國外交部行前定調此會議為「縱論天下大勢,把脈龍象共舞」,希望藉所謂「戰略溝通」,確認下一階段中印關係發展基調,其實就是希望降低雙邊關係中的信任赤字。印度在美國川普政府推動的印太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美印日澳剛於九月舉行第一次部長級四方安全對談,中國難免有所疑慮。中國當然不樂見印度完全倒向美國,所以於清奈會議中拋出中印「龍象共舞」的主張,強調雙邊都具有「戰略自主性」,避免四方同盟成形。
另一方面,中國卻持續發展與印度宿敵巴基斯坦的戰略夥伴關係,對印度構成威脅習近平於印度行前兩天會晤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時,更強調巴基斯坦是中國外交優先方向,在涉及巴基斯坦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將繼續堅定支持巴方。印度政府則在習近平來訪前,宣布印度大學須獲得批准才可以與中方機構簽署協議;印度軍方也在習近平訪問期間於中印邊界爭議地區舉行大規模軍演。可見雙方互相防範對方
以會議規畫來看,雙方在行程中加入大量的文化活動,試圖營造較為軟性的會談氛圍。或許是雙方認知到爭議解決的高困難度,所以不以解決爭端為優先,而是主張妥善管控爭端。實際的做法則是藉由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坦誠交換意見,藉以降低雙邊的對抗意識,並營造領導人間的和睦情誼。
此次會談的另一個目標是要處理印度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問題。以民國107-108年(二○一八─二○一九)會計年度來看,印度對外貿易逆差高達一,八四○億美元,其中將近卅%便來自中國。清奈會議其實沒有確實解決這個問題,但決定師法中美貿易談判作法,成立高級別經貿對話機制。雙方並已決定將由中共副總理胡春華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領軍主談,期待達成兩國都可接受的協議
可惜的是,兩國領導人並未藉此次機會深入討論雙邊關係的結構性障礙戰略爭議,包括邊界、喀什米爾、西藏、一帶一路、印太戰略等議題都被刻意忽略,反而失去凝聚共識的機會。所以,清奈會議氣氛雖然和樂,但只是一個賓主盡歡的「聯誼活動」,即便有助雙邊高層衡量彼此的意圖和目標,卻不足以平衡中印關係中的赤字。換言之,由於中印關係中的爭端並未解決,一旦摩擦再起,也許很快又需要另一場「非正式高峰會來降溫








從日本水災反思台防洪


2019-10-14 23:37 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在JR長野新幹線車輛中心的北陸新幹線10個編組(列)成泡水車,損失慘重。 (美聯社)

哈吉貝颱風橫掃日本,造成慘重災情神奈川縣箱根町廿四小時雨量接近一千毫米,多個縣市一、二天雨量是全年雨量三、四成,已創其觀測史紀錄。
近年來各地雨量迭創新高。前年尼莎颱風造成屏南大淹水;颶風哈維打破美國近四十年最大降雨紀錄,造成德州嚴重水患;去年八二三水災,嘉義、台南、高雄地區受災嚴重;氣候變異造成強降雨的證據令人悚然而驚
服務水利機關數十年,印象中過去時雨量很少破百,十年前的莫拉克颱風雨量雖讓人震驚,但多數水文專家認為那僅是數百年難得一見的特例。惟近年來台灣、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實況,已讓人不能等閒視之。
防洪規畫最基本的水文分析,是假設未來降雨情況與過去類似莫拉克風災的降雨機率依據歷史資料約是千分之一,但若強降雨如此頻繁,顯然過去防洪設計的基礎已動搖,原先設定的標準已無法達成。例如,十年保護標準恐只剩六、七年,百年只剩七十年,淹水風險已大大提高。但若將近年資料納入分析,則堤防是否要加高?其他排水設施、抽水站能量是否也要跟著提升?則所需經費可能是天文數字,我們財力負擔得起、也願意付?
颱風造成日本廿一條河川潰堤,住宅區成水鄉澤國,應也是高傷亡主因過去考慮經費,現在另斟酌自然生態,近年堤防多為土堤,遇洪流衝擊、溢流、淘刷,較易潰堤。一些生態學者呼籲不要與水爭地,但台灣河川擺盪,不羈如野馬,哪有如此多土地?若強要在住宅區周邊堤防採用生態工法,河寬又不足,豈不更提高洪災威脅?
近年颱風豪雨一來,警戒範圍內相關首長一定「剉著等」。都市排水系統防禦不足,稍有積淹水則人民不能忍受、媒體痛罵政治立場不同者更是大作文章、追究責任。但在氣候變遷影響又無法完全根絕水患條件下,如何對環境有正確認知,取得共識後採用經濟有效方法,提升防災能力,避免人命傷亡、減低財損,才是真正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5G網路共建 借鏡國際經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768/web/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把國營事業當禁臠,百姓隨人顧性命
◆  聯合報黑白集/亡國感的父母是誰?
◆  經濟日報社論/5G網路共建 借鏡國際經驗







經濟日報社論/5G網路共建 借鏡國際經驗


2019-10-14 23:31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國109年(2019年)可謂5G元年,在爭奪領先地位與市場競爭壓力下,許多國家紛紛加快5G商轉速度。但因5G的多元化應用促使網路的布建複雜度提高,除了傳統大型基地台外,用於提高傳輸流量的小型基地台也將在各種不同場域中布建。面對5G商用腳步逼近,大量基地台需求浮現,若基地台資源不足問題仍無法解決,將不利5G的發展。
為解決此問題,我國在上半年通過的電信管理法中明示開放共頻共網共建」,政府不再強制要求業者必須自行建設通訊網路,而是可自行決定是否自建網路,或向擁有基礎網路資源的業者租用。不過廠商對政府此一美意似乎意興闌珊,究竟問題何在?
基本上,面對5G世代大量基地台投資部署的需求,5G發展領先國家,如南韓、日本與中國大陸,即從政府端開始透過不同方式,鼓勵、推動營運商與關係機構進行通訊基礎設施的共建共用,以利未來網路加速部署與廣覆蓋。
以韓國為例:政府與KT、SK Telecom、LG U+以及SK Broadband多次協商,檢討出「共同設置新設備與共同運用現有設備之制度改善方案」,同意共同建設新設施,並改善現有設施的共用。包括電線桿、管路、人孔等有線設備,以及基地台、天線、支架等無線設備,希望藉此增加行動通訊設施提供的數量,有效利用資源並減少重複投資。同時由韓國科學技術先進研究院考量地段、工程環境等因素,採用標準成本計算方法,提出共享基礎設施的資費方案,讓有共用基礎設施需求的營運商,可以更合理價格取得資源。
日本方面,其政府在去年底提出「行動通訊領域的基礎設施共用電信事業法及電波法的適用關係指引」,定義基礎設施共用的範圍與業務型態,鼓勵業者進行共用。今年6月,日本政府宣布將開放全國20萬個交通號誌系統,提供給NTT DoCoMo等四大行動通訊營運商架設5G基地台。NTT DoCoMo、KDDI、Softbank與樂天行動等業者也各自開始針對基地台基礎設施共用的計畫,或與擁有站址資源、相關經驗的業者展開合作。今年7月,KDDI與Softbank宣布利用彼此所擁有的基地台設施,共同推動後續5G網路系統的早期部署規畫,並考慮建立聯合施工管理公司,進行5G基地台的施工設計與管理。
中國大陸除了透過發布《關於民國108年(2019年)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用的實施意見政策,推動各地方政府開放政府公共資源(如土地、屋頂、塔杆、號誌、機房等)或鼓勵民間機構基礎設施共用。也早在民國103年(2014年)促使三大通訊營運商共同出資成立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由該公司負責通訊鐵塔等基地台之機房、電源、空調配套設施與建設、維護、運營服務、大型室內分布系統建設、維護和營運及其基地台設備維護,以及各類高鐵地鐵公網覆蓋之工作。隨著5G邁入商用化,中國鐵塔公司已協同營運商於大陸全國主要試點處部署建設超過1萬個5G試點站址。
從以上案例觀察,為推進5G的發展,亞洲主要國家電信監管機關皆開始放寬行動寬頻基礎建設共構共用的限制,並透過明確的規則與執行機制,以及開放許多政府公共的資源來吸引及鼓勵,甚至強制彼此的合作及開放。這些舉措都是希望提升營運商彼此合作意願,而有助於達到降低布建成本,同時提高布建速度,確保5G行動服務商轉時程。
政府新版電信管理法重大改變之一,就是確定共頻、共網和共建。主要也是希望透過共網、共建,降低營運商合作門檻促成彼此合作,進而降低營運商建網成本負擔。但如何能讓政府的美意成真,從國際的案例及國內現實的競爭態勢看來,除了法源依據外,恐怕還需要有更完整的機制與更多的配套,才有機會讓營運商埋單。








聯合報黑白集/亡國感的父母是誰?


2019-10-14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表示,亡國感都是國民黨炒作出來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亡國感話題發酵柯文哲說,台灣扣掉三趴,以外都是「台灣派」,不應簡化為「芒果乾」,還批目前兩岸關係是卅年來最差。亡國感是綠營利用香港反送中運動炮製的潮牌商品,但現在看情況不對想縮手,竟連蔡英文都反咬亡國感「國民黨炒出來的」。
綠營改口,或許是意識到操作「亡國感」很難自圓其說。因此,蔡英文辯稱,兩岸關係「沒有好壞問題,只有國家利益問題」,又說亡國感是國民黨操作。這種說法,讓人啼笑皆非。今年一直暗示「選錯人就會一國兩制」,並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嚇唬選民的,都是綠營。亡國感流著綠色血液,其父母怎可能是國民黨?
蘇貞昌的說法就更可笑。他反駁柯文哲說,過去標榜「三不」,現在不只「三通」,一年雙方都有百萬人往來,兩岸關係絕非卅年來最差。蘇貞昌真的扯遠了,「三通」是國民黨對「三不」的修正,跟民進黨毫無瓜葛。而今陸客來台只剩馬政府時的三分之一,三年斷交七國,兩岸關係還不糟嗎?
儘管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的兩岸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但當時政府只強調主體性,從不曾提亡國感」。而今,亡國感為何竟變得如此急切,不都是蔡政府芒果乾吃太多
到底亡國感是假的,或者兩岸關係很好是假的?民進黨都得挑一項吞下去。綠營一年來炮製「芒果乾」進補,讓小英選情回春,現在竟不承認生了這個孩子?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把國營事業當禁臠,百姓隨人顧性命


2019-10-14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方澳斷橋事件,暴露港務公司連基本的橋梁和港埠設施都無法妥善管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核定的高鐵南延案備受質疑,他連日來極力辯解,誇耀自己規劃的遠見與決策的魄力,強調不能用錢做唯一考量」。沒錯,外界的確在蘇揆的「遠見」中看到長達卅年的虧損,在他的「魄力」裡看到政治凌駕專業的粗暴;更在政府掌控企業的欲望裡看到對財務公司治理的踐踏,「唯一考量的是政治分贓選票利益
事實上,不只高鐵南延如此,政府在南方澳斷橋的表現亦然。這些案例,皆顯示了蔡政府視國營事業如禁臠,一切政治掛帥,專業必須向政治屈膝,公司治理必須向選票投降
先說斷橋南方澳大橋的管理機關是台灣港務公司,前身為港務局,因身兼港埠行政及管理責任無法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於是推動「公司化」。港務公司原應藉行政和管理分離提高經營效率,致力企業經營;但從斷橋事件的鬆散及錯謬看,港務公司其實連最基本的橋梁和港埠設施都無法妥善管理。港埠經營公司化的結果,國人未看到經營的精進,只看到疏於維護終而斷橋的苦果。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民進黨政府將國營企業的職位和資源當成自己的囊中物,不斷將董事長、總經理的高位分配給派系親信酬庸分享。企業所託非人,轄下橋梁成為無人聞問的孤兒橋,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蔡英文上任三年多,港務公司已換了五名董事長其中除二位代理董事長外,只有第一位董座吳盟分在交通部次長任內督導航政業務,堪稱適才適所,但一年多就被迫讓給吳宏謀。吳宏謀在高雄市副市長時因氣爆案為陳菊「頂罪」立下汗馬功勞,蔡英文執政後,他先接工程會主委,復被「喬」去接管港務公司,後迅速升任交通部長;不久因普悠瑪出軌下台,旋又接掌中華郵政吳宏謀如此轉來轉去,完美詮釋了民進黨派系酬庸的嫺熟港務公司被當成政治人物轉運站,經營怎麼可能上軌道
接替吳宏謀的,是同樣毫無航運港埠經驗的賴清德人馬吳宗榮,來領導這家資本額六百五十億元的公司。國營事業仍應遵循董事會管理與內控,但斷橋後,一味推諉的吳宗榮「被請辭」;急於斷尾求生的交通部,根本不把董事會的角色與功能放在眼裡。港務局公司化的初衷,被交通部與蔡政府的黑手完全遮住。外行領導內行,政治酬庸壓倒港務專業,才是壓垮南方澳大橋的真正元凶。司法單位調查此案,務必查明港務公司與交通部的責任,政府對港務公司人事安排的弊端和錯誤,監察院也應調查。
蔡政府不只對國家百分之百持股的港務公司上下其手,選舉期間,也迫不及待將手伸進其他公司,最新例子就是高鐵南延案。政府現在為高鐵的最大股東,但別忘了高鐵仍有近三成的民股,行政院隻手主導高鐵南延,對地方與產學界的質疑視而不見,民股的聲音亦未得到任何尊重。
蘇貞昌談高鐵南延,說政府不能像一般公司唯利是圖。在他眼中,高鐵不是「公司」,而是行政院的「下級機關」,要拿便拿,要給便給。高鐵原始民股股東欣陸控股董事長殷琪,稍早大舉出脫高鐵股票,顯示民股早已看出蔡政府鐵了心要推動高鐵南延,根本不顧成本效益。高鐵近年營運略有起色,但民股眼看蔡政府拿高鐵南延去買選票,也只能含淚棄船。
民進黨對職位的貪取毫無底線,國營事業只是它的禁臠之一,一方面卡位分贓,一方面挪用公司資源虛報執政業績,其惡行較國民黨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黨政不分,公司與政府機關角色錯亂,卻只肥了特定朝中有人的派系。蔡政府面對斷橋事件一味推託責任,蘇內閣強推高鐵南延無視債留子孫,老百姓只能自求多福。

【重磅快評】謝長廷的「自娛」外交

◆  【重磅快評】為讓勇鷹即時亮相 坐視第一線F-16不足?
◆  【重磅快評】政壇驚奇!柯市府公開透明就孵不出大巨蛋
◆  【重磅快評】如果張天欽的東廠沒被踢爆....
◆  【重磅快評】謝長廷的「自娛」外交

◆  【即時短評】「芒果乾」不香了嗎?
◆  【重磅快評】一封「被遲到」的外交部最速件電文







【重磅快評】謝長廷的「自娛」外交


2019-10-15 13:47 聯合報  主筆室
駐日代表謝長廷。本報資料照片

不甘寂寞的駐日代表謝長廷又在臉書發文了,他批評台灣媒體將福岡辦事處拿到安倍「賀電」的外交成績,糟蹋成是外交烏龍,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在內文中,謝長廷對日本政府的打臉否認視而不見,反而還當成是台日兩國的外交默契,這無疑是一種關起門來喊爽的「自娛」外交。
而謝長廷究竟是如何「自娛」呢?
首先,謝長廷說如果福岡賀電是被打臉,那麼安倍的母親、弟弟與弟媳及一百多位國會議員為何都來參加國慶道賀?這是謝長廷刻意混淆身份的認同,安倍的母親並無任何官職,安倍的弟弟岸信夫只是單純的國會議員,目前並無擔任大臣,而以國會議員的身份在日本參與中華民國國慶,並無踰越民國61年(1972年)的台日關係體制,換句話說,唯有擔任首相、大臣官員參與台灣的政治活動才是外交突破,而謝長廷把安倍首相與一般國會議員的身份混為一談,說安倍連親友都來了,怎麼還會打臉台灣的賀電,這是辯證法上的詭辯。
其次,謝長廷也說日本副官房長官回覆說首相府沒有發出賀電一事,日本媒體都沒有報導,連最親中的日媒一個字都沒有報導,難道日本媒體的沒有報導,就是代表日本媒體默認安倍的賀電為真嗎?其實,最近因為日本關東地區遭受強颱侵襲造成重大傷亡,日本媒體幾乎都把所有焦點放在救災上,況且在日本媒體當中,除了產經新聞之外,大多數媒體都絕少報導台灣的新聞,難道日本媒體不報,台灣媒體就不能報嗎?而對謝長廷來說,台灣媒體基於國家利益把它報導出來,竟就變成是一種自虐的行為嗎?由此可見,謝長廷的戀日情節之深啊。
最後,謝長廷說日本都知道這只是禮貌性的賀電,而並非政策的宣示,執意追究賀電從何取得?由誰取得?實無必要。只是,安倍在國慶賀電上,不但簽署他的總理大臣職稱,還稱台灣是中華民國,這是過去從未有的現象,也是台日外交關係的一大突破,而之後日本政府卻否認這紙賀電,這讓台灣人民摸不著頭緒,台灣人民只是想了解究竟是日本沒有發這張賀電?抑或是日本政府顧及中日關係而否認這紙賀電?難道人民沒有知的權利嗎?
謝長廷身為駐日代表,不積極去追究福岡賀電的始末,還以狡辯的方式掩飾人民知道真相的權利,還把它當成是台日兩國之間不可告人的默契,這應該就是謝式獨門的自娛外交吧










【重磅快評】如果張天欽的東廠沒被踢爆....


2019-10-15 15:55 聯合報  主筆室

繼月初通過彈劾案,監察院今天又通過對促轉會前主委張天欽的另一個調查報告,認定張天欽在擔任促轉會副主委時,違規申請職務宿舍,甚至利用職權提前汰換未到使用年限的傢俱,要求促轉會「檢討改進」。
去年發生的張天欽「東廠案」曾經轟動一時,他試圖利用自己和促轉會的權力,以「除垢」為名打擊當時正在參選新北市長的侯友宜。案經促轉會內部人員爆料,內情才曝光,張天欽因此下台。而後,促轉會主委黃煌雄也請辭。事隔一年多,如今此案看似告一段落,但仍讓人不禁想像:如果當時不是促轉會內部有人爆料,事情的發展會如何?
當時正值九合一大選前夕,合理的推論,是假如此事沒有被揭露,促轉會極可能會在張天欽的主導下,發動一系列對侯友宜甚至其他國民黨參選人的政治鬥爭,從而引導輿論的方向。當然,因為此案的負面效應無從而起,九合一的結果是不是會如此,也就難說得很。而如果去年九合一選舉,竟因促轉會的鬥爭而有不同結果,張天欽可能就是選舉的功臣,而不是戰犯了。再進一步看,張天欽在官舍案違法濫權、濫用公帑的嘴臉,不但無從被追究,升官也是可以預料的事。
但是,即便此案鬧得沸沸揚揚,過失情況又如此明確,相關當事人張天欽,當時的研究員蕭志男、副研究員張世岳不過就是去職而已;另一個當事人、具有公務員身分的主任秘書許君如,甚至是歸建陸委會,促轉會不建議做任何懲處」。至於促轉會沒了主委、副主委,則索性不再補實,讓於法無據的代理主委楊翠一路代理到現在
張天欽的東廠案引發的另一個懷疑,是「只有一個張天欽嗎」?從民進黨上台後的諸多作為和統計的合理性來看,很難讓人相信「只有一個張天欽」。更可能的情況是,促轉會只是因為有人爆料,所以才被大家發現是「東廠」;但實際上,民進黨政府裡,扮演「東廠」角色的何止促轉會一個,有更多的廠公,是埋藏在蔡政府的各個角落
促轉會的東廠事件,絕對是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汙點,標示一個以正義、法治和民主為名成立的組織,從事破壞正義、法治和民主的工作而且,它顯然仍是現在進行式









【重磅快評】政壇驚奇!柯市府公開透明就孵不出大巨蛋


2019-10-15 18:12 聯合報  主筆室
大巨蛋紛擾不斷,昨天第七度進入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會闖關成功,台北市議會教育委員會今天赴大巨蛋考察。記者張世杰/攝影

不到五年,台北市長柯文哲居然能把大巨蛋從「弊案」變成「政績」,真是政壇大驚奇,只是操作手法一如「郭柯王」結盟,把事情做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程度,粗糙至極,確實也不容易。 
大巨蛋跟著柯文哲一起政壇翻攪,五年來紛擾不斷,一度成了北市東區最大的爛尾樓,隨著柯文哲佈局民國109年(2020)郭柯王合作,今年五月市府開始密室「喬蛋」,眼見民國109年(2020)無望,於是柯再寄望民國113年(2024),昨天大巨蛋案第七度進入北市都審會居然闖關成功,大巨蛋有如奇蹟似復活,但不僅過程離譜,市府還說不會再公開審查,等於宣告以後還有更多東西要喬,柯市府將關起門來孵蛋
柯文哲當然料定,大巨蛋這樣闖關,一定會惹來議論,今天又拋出雙北將攜手爭取民國119年(2030年)亞運主辦權,說他已和新北市長侯友宜討論,用「雙北名義」共同合作申請,大巨蛋有機會在他任內完工云云;柯文哲先畫了一個大餅,把侯友宜拉近來,成不成都是11年後的事,但已稍稍轉移媒體焦點卻是真的。      
大巨蛋昨天進入北市都審會,針對防災避難模擬、消防救災計畫、交通議題等三大議題討論超過4小時,最後修正為部分一樓改半戶外空間,部分建物轉角退縮,但議員、里長不斷提出質疑,尤其是最關鍵的防災避難模擬應該要再做一次,都發局長黃景茂數度跳針表示尊重專業」,最後強渡關山、裁示全案修正通過,大巨蛋又闖一關,黃景茂不顧里長咆哮匆匆離去。
既然裁示修正通過,黃景茂會後受訪時被問到是否這就是所謂「安全巨蛋」?黃景茂竟說「不要叫我講這個,電腦模擬出來,就是8分鐘離開觀眾席、15分鐘離開建築物」,民眾跑到戶外後,也不用跑出去,在戶外就夠了,強調就是尊重專業。黃的一席話揭開北市府過去五年來最大秘密,原來大巨蛋只要只要部分一樓改半戶外空間,部分建物轉角退縮就可以解決,那市民要問的是,柯市府過去五年來到底在卡什麼是要修理遠雄還是把市民當傻瓜
最讓人不解的是,如果稍作修正就可以讓觀眾順利疏散,那為何不再作一次防災模擬?是市府沒有信心會通過嗎?如果市府沒信心,還要讓大巨蛋繼續蓋下去?如果市府這麼相信專業,那又何懼防災模擬?莫非關鍵在於遠雄願意讓多少,退縮較多,肯定有利疏散避難,但卻損及業者利益,退縮少了,保住業者利益,卻可能達不到疏散避難的效果,難道市府是在考慮這個?所以日後的審查也沒有公開了?
媒體問得好,遠雄退縮一坪、退縮一米也是退縮?如果後續沒有公開的審查,那不是密室協商嗎?遠雄退縮多少,是市府說了算,還是遠雄說了算?都發局聲稱目前採用的模擬軟體只能處理建築物內部,但無法處理建物以外,但市府要依什麼標準決定遠雄該讓多少,總該要有清楚說明,不是嗎?
四年多前柯文哲上任台北市長時提出「一個更好的台北 - 公開透明的宣言,強調要把市長的權力拿回來,讓全民一起參與市政;後來「公開透明」這四字出自柯文哲口中不知凡幾,但柯卻禁不起檢驗,以今年為例,議員五月間公布「喬蛋」錄音,挑戰柯的公開透明,柯竟暴怒要求說出來源;今年六月柯被媒體直擊夜宴企業大老闆,柯竟反擊:「我上廁所也需要公開透明嗎?」,還說他沒有聽過第四權
大巨蛋還有好幾關要過,包括環評、建照變更等,但最大一關已在黃景茂護航下強渡關山,為的也是向柯文哲交差覆命,如果連後面的退讓審查都不公開,那市府還剩下什麼是公開透明的?   









【重磅快評】為讓勇鷹即時亮相 坐視第一線F-16不足?


2019-10-15 18:28 聯合報  主筆室
蔡總統(左)和國防部長嚴德發,日前出席漢翔公司「高教機」出廠典禮。 記者黃義書/攝影

蔡總統上月才風光出席空軍高級教練機原型機出廠典禮,今天媒體卻引述立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同樣也由漢翔執行的「鳳展」專案,規劃在107年度至112年之間,將140架現役F-16A/B戰鬥機,進行F-16V性能提升,但進度嚴重落後:今年應該交機24架,其中第一批6架在3月就該完成,卻拖到9月才交完。
報告也指出,目前已進廠而尚未出廠的F-16A/B戰機,總數是32架。亦即全台的F-16,有四分之一正「躺」在工廠裡,無法擔負戰備。
對此空軍解釋,這是因為漢翔人力不足,而且改良過程中發生「非計畫性故障改正」。漢翔將依原廠洛克希德馬丁要求,強化人力的數量與品質,預計到9月(報告為稍早估計)才能達到標準。
換言之,鳳展專案儘管由最早1,100億元漲到1,400億元,但所投入的人力,卻一直處於量與質兩缺的窘境,「理論上」到上月才解決問題:之所以強調「理論上」,是因支票到底是否真的兌現,外界不得而知。
鳳展專案將現役戰機從前線拉下,不可避免減縮影響空防戰力。從國軍決定增購一個聯隊F-16、擴編機隊規模五成,可知維持戰機數量的重要性。在中共解放軍愈發強大,頻頻發動遠海長航,甚至挑釁海峽中線等舉動時,F-16作為現役最重要戰機,改良計畫的進度,理應有最高優先性。但如今狀況卻是,不但改良進度不如預期,甚至導致第一線戰機的數量低於預期。
不過,美國政府宣部批准台灣改良F-16機隊,是民國100年(2011年)的舊事,我方也早就敲定工程將由漢翔進行。鳳展專案從102年度開始編列預算,今年已是第七年,漢翔卻還無法湊出足夠的人力,導致計畫進度延宕。
然而蔡總統當選後,立刻就宣示空軍下一代高級教練機要由「洋機國造」(引進國外設計在台生產)改為「自研自製」。漢翔隨即宣稱,要以經國號戰機作為高教機的藍本,並且當時就承諾,在蔡總統第一任其結束前的民國108年(2019年)秋季,原型機就要出廠。
果然,「高教機準時出廠」的支票,果然由蔡總統在典禮上風光兌現,更早建案、對國家安全更緊迫的F-16改良案,卻近乎任其延宕:更可惡的是,在立院預算中心的數字曝光之前,F-16改良計畫進度落後的風聲就已經傳出。但當時軍方對於外界質疑,一貫態度都是諱莫如深,甚至否認延宕。
軍方、國營事業的高層,最關心的到底是專業,還是自己的烏紗帽政治人物,真正最想捍衛的,是中華民國台灣」,還是保證自己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