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別讓農民年金成為財務黑洞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768/web/

◆  外送員悲歌 被剝削的勞動孤兒
◆  小英路線不足 藍營應堅持「自主中華民國」
◆  聯合筆記/別讓農民年金成為財務黑洞
◆  淪為聯誼的中印高峰會
◆  加州保護外送員槓優步/川普反減碳 加州自訂零排放
◆  漫畫/芒果乾子彈
◆  從日本水災反思台防洪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別讓農民年金成為財務黑洞


2019-10-14 23:48 聯合報  許俊偉
農委會擬直接在農保增設年金,農民退休後可同時領老農津貼和農民年金,每月可領一點五萬到一點八萬元不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農委會打算在既有農保制度中增設年金保險,提供老年給付,補上農民年金缺角。國內各社會保險幾乎都面臨高齡化下的財務黑洞,蔡政府年改大刀甚至揮向軍公教,未來農民年金如何避免重蹈覆轍,恐怕是制度設計關鍵,否則難保不會又是另個社會保險災難
蔡總統八月喊出農保與國保整合,擬讓農保年資可轉換累計國民年金年資,農民老時可同時領老農津貼及國民年金,讓老農月領金額衝上萬元。
兩個不同社會保險制度整合談何容易,蔡總統話才剛喊沒多久,政策隔月即受挫。但總統大選在即,為實現蔡總統承諾,農委會日前火速轉而研議直接在農保中增設年金保險,還說草案最快本月出爐,明年上路。
根據農委會初步規畫,未來農保將比照國民年金公式建立年金保險,符合資格的農民退休時可同時領老農津貼和農民年金,依年資不同,兩者加起來可月領一萬五千到一萬八千元不等。對比蔡總統喊出農民退休金破萬元,簡直是「要五毛、給一塊」。
但這樣的社會保險,費率水準、農民該繳多少保費?政府又要挹注多少資源?恐是制度設計關鍵
目前農保保費是政府負擔七成、農民負擔三成,農民月繳僅七十八元但國保被保險人要負擔六成保費,月繳九八七元。農民年金既然比照國民年金公式來發放,保費負擔比例理應也衡平,若有收入的農民保費負擔比例,還低於無收入的失業者或家庭主婦,恐會另生不同族群的公平問題。
再者,農保另增老年給付,給付支出大增,保費勢必應比現行提高,但農民會否因保費增加不願參加年金保險?可預見政府可能又會以照顧弱勢為由,讓農民負擔的保費不至於大幅揚升,但相對的政府就得花更多全民納稅錢填補農民年金的財務黑洞。
蔡政府年改若只是揮刀砍向軍公教,至今不僅勞保財務問題未解,國保財務也有隱憂,然後又開辦另一個收支不平衡的社會保險,當初高舉世代公平、職別公平年改大旗的蔡政府,恐怕自打嘴巴
農保是目前唯一沒有老年給付社會保險,增設年金保險是政府照顧農民應做的事。但社會保險制度應長久穩定,並顧及世代與職別公平,若農委會連最基本財務精算都沒做,選舉年就急著在短短兩個月倉促端出草案,難保不會又埋下另個財務未爆彈。








外送員悲歌 被剝削的勞動孤兒


2019-10-14 23:43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外送平台業者的外送員近日接連發生死亡車禍案件,引起外界關注,北市勞動局也針對業者進行勞動檢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慶連假一連發生兩起食物外送員車禍送命事故。「外送員之死」的高風險職業警示,終於換到勞動部的注意,直到昨天才認定外送員與平台間的關係為雇傭,而非承攬,在外送員滿街跑的當下,格外諷刺與難過。
外送員送餐,是科技設計成癮下的使用行為,民眾買外食的途徑及反射動作,早就質變。「效能分工、職業外包、時空分離」等後現代趨勢,隨著「手機指使外送化」最大特色,科技讓工作與生活更具彈性,讓勞工根據自己時間安排一或多個任務,不必被綁死固定職務。
為何諷刺?職業外包為巨型公司省去大量人事升遷退輔保障,UberEats、Foodpanda成為「打工即生活」樣板,長期雇用關係的保障瓦解,獎金制度、限時收入,成為這些平台大數據未來財測的唯一考量。這一大群背著保溫袋,日曬雨淋盯著手機接單外送員的宿命,與台灣機車大軍綁在一起,「勞動孤兒」因有錢賺而不在意,科技平台打著方便與獲利的冠冕而剝削勞工,食客更只因抵用券或系統優惠,而與這些勞動孤兒短短的目視交易,給錢走人,徒留外送員勞安的無奈。
騎車滑手機有安全風險,這些外送員更不是單純的只有滑地圖,還有系統訂單、搶單,甚至線上回答的任務,這樣靠手機工作的出事風險不高嗎?何況不論車子是否靜止,當汽機車發動且拿起手機來滑,使用人就已經違反法條,會被開罰。
看著月入七、八萬的願景,斜槓勞工做的卻是與安全背道而馳的賣命工作。但國家或統治者,漠視或茫然此系統殺人的牛步化思維,必須趕快對勞安與食安及這樣新經濟模式,訂出新勞動法規,保障這些四不像勞工的權益。而外送體系早該自行吸收替外送員投保意外險等,作為企業宣傳,給搏命演出的參與者一些保障。
現在最怕的形式上的優勢,外送已經深化至年輕人的手機行為,許多熱門名店也樂於與外送系統交集,當外送平台勝過市場操控的能量,又有消費者滑到底的支持,而只看到錢的摩托車外送員,沒有生死交關的警惕,這外送員之死的恐懼,很快就遺忘,無奈。








加州保護外送員槓優步/川普反減碳 加州自訂零排放


2019-10-14 23:42 聯合報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世界第一個燃煤發電國家英國,僅費時不到八年,就減少近四成的燃煤發電。圖為英國倫敦超低排碳區(Ultra LowEmission Zone,ULEZ)。 記者余承翰/攝影

十四日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報導煤電減少四成 英國只花八年」,這個消息振奮人心。同樣讓人鼓舞的新聞是,十年前,美國煤電占總電量大約一半,去年已經減至四分之一左右。今年四月,美國能源資訊局更公布,當月該國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占了廿三%,第一次超過煤電(廿%)。
英國朝野在民國97年(二○○八年)就有共識,通過《氣候變遷》,大力發展離岸風電,至今其風電總量領先世界大陸明年可望超越)。約翰牛率先投資,先行享受綠能的好處,對於世界也是大有貢獻,後發者得以站在先行者的基礎,以較低價格取得風能。
美國民國104年(二○一五年)推行「乾淨能源計畫」,懷疑氣候變遷的川普總統就任後,卻抵制少煤減碳。因此美國綠能的成績,不是聯邦政府主推,主要是環保社團、認為綠能有商機的經理人,及州層次(民主黨執政居多)的努力。
加州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就開始課徵碳稅,去年碳價一公噸十五美元且仍逐年調漲(年增率是通貨膨脹加上五%),該州在近日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與瑞典聯袂,承諾將比巴黎氣候公約規定的民國139年(二○五○年),提前五年達到碳排放歸零的目標。相形之下,德國月前的內閣會議歷經十九小時辯論,打算要在民國110年(二○二一年)才開徵碳稅,且起步是十歐元,慢了許多,價格也嫌保守:環保經濟專家認為,以德國的條件研判,碳稅應該要五十歐元起跳。
不僅自己減少燃煤與發展綠能,加州都會區在內的多個美國西海岸城市,也以汙染空氣等理由,早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起就禁止內陸產煤的猶他州、懷俄明州生產的燃煤,經由其港口向亞洲輸送,除引發相關公司與這些港市訴訟,川普總統也以行政命令,於今年春天責成聯邦政府介入紛爭。
加州政府另有一項「壯舉」,值得注意,尤其近日有「外送員四天二死發生。就任州長八個多月的紐森上月在報端發表評論,指他推動的畫時代法案(AB5)已經通過,即將實施。紐森說,人們不能再容忍優步」、「來福車等業者以科技平台業者自居,行迴避責任之實它們不能以承攬為理由,躲避為其工作的人提供健保、福利、失業保險、有薪病假…的義務
雖然紐約市年初通過法律,要求優步必須在扣除駕駛的各種開銷後,支付最低時薪十七點二二美元,但加州新法無疑是更宏大的改良措施。因此優步等公司已對外放話,將投入鉅資,在明年發動公民投票,求能否決新法。花多少錢呢?外界在猜,可能是三千萬美元!









小英路線不足 藍營應堅持「自主中華民國」


2019-10-14 23:36 聯合報  吳展良/台大歷史教授(台北市)
總統蔡英文10日的國慶談話中表示,「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既不是藍色、也不是綠色,這就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的國慶講話,多次強調「中華民國台灣」,也多次肯定並使用中華民國四字,這對綠營而言,是很重要的往中間走的一大步。這固然能爭取到許多中間選民,卻加深了原教旨獨派對於蔡英文的憤怒。領導綠營的蔡總統能夠走出這一步,相當的不容易。
但藍營未見重要人物有適當的反應。長期以來,人民對於藍營的最大批評就是未堅守自主的立場,仰中共之鼻息,容易將台灣送給中國大陸。是以藍營今天最應該做的,就是堅定「自主的中華民國」路線,並指出小英路線的不足。
小英路線的不足,在於她的中華民國只有台灣,不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將台灣與中國對立,將兩千三百萬人置入險境。既然中華民國只有台灣,那何不改稱台灣共和國既叫中華民國,又叫台灣,請問其領土與疆域為何如何處理與面對中華民國的憲法與歷史
「自主的中華民國」路線主張中華民國的領土主權及於全中國,但如今治權限於台澎金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重疊的領土主權訴求,但彼此承認對方的治權任何侵犯威脅中華民國治權的行為,皆為中華民國所不能容許任何侵犯威脅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的中國領土主權之行為,將直接排除,此外則暫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處理如此兩岸同屬一國,但有分別獨立的治權。可確保雙方較穩定的基本關係與情感,及各自的安全與發展。
藍營的問題在於或者沉迷於過去,或者不敢堅持中華民國不受中共操控影響的自主路線。如今香港問題已充分證明「一國兩制」在台灣絕無市場,台灣必須更自主。長期倡導獨立的綠營既已向中間靠攏,可見中華民國四字的必要性。面對內外局勢巨變,藍營豈能無所作為,不堅持「自主的中華民國」路線,任中華民國沉淪?










淪為聯誼的中印高峰會


2019-10-14 23:54 聯合報  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及印度中心副主任(新竹市)
清奈一間學校為了歡迎習近平訪印,全校2000名學生戴著習近平的面具,坐在地上排成習近平字樣。 (路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十月十一日前往印度南部大城清奈附近的馬馬拉普蘭,與印度總理莫迪進行非正式會晤。這也是雙方領導人繼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四月廿七至廿八日的武漢會談後,第二次以這種形式進行會晤,印方則將此次會談冠名為「清奈連結」。由於中印稍早因為印度取消喀什米爾自治而有所齟齬,雙方拖到會議前兩天才正式對外公布行程。若就目前雙方公開的資訊來看,此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在消弭雙邊的信任及貿易兩大赤字,但實際成效相當有限。
中國外交部行前定調此會議為「縱論天下大勢,把脈龍象共舞」,希望藉所謂「戰略溝通」,確認下一階段中印關係發展基調,其實就是希望降低雙邊關係中的信任赤字。印度在美國川普政府推動的印太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美印日澳剛於九月舉行第一次部長級四方安全對談,中國難免有所疑慮。中國當然不樂見印度完全倒向美國,所以於清奈會議中拋出中印「龍象共舞」的主張,強調雙邊都具有「戰略自主性」,避免四方同盟成形。
另一方面,中國卻持續發展與印度宿敵巴基斯坦的戰略夥伴關係,對印度構成威脅習近平於印度行前兩天會晤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時,更強調巴基斯坦是中國外交優先方向,在涉及巴基斯坦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將繼續堅定支持巴方。印度政府則在習近平來訪前,宣布印度大學須獲得批准才可以與中方機構簽署協議;印度軍方也在習近平訪問期間於中印邊界爭議地區舉行大規模軍演。可見雙方互相防範對方
以會議規畫來看,雙方在行程中加入大量的文化活動,試圖營造較為軟性的會談氛圍。或許是雙方認知到爭議解決的高困難度,所以不以解決爭端為優先,而是主張妥善管控爭端。實際的做法則是藉由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坦誠交換意見,藉以降低雙邊的對抗意識,並營造領導人間的和睦情誼。
此次會談的另一個目標是要處理印度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問題。以民國107-108年(二○一八─二○一九)會計年度來看,印度對外貿易逆差高達一,八四○億美元,其中將近卅%便來自中國。清奈會議其實沒有確實解決這個問題,但決定師法中美貿易談判作法,成立高級別經貿對話機制。雙方並已決定將由中共副總理胡春華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領軍主談,期待達成兩國都可接受的協議
可惜的是,兩國領導人並未藉此次機會深入討論雙邊關係的結構性障礙戰略爭議,包括邊界、喀什米爾、西藏、一帶一路、印太戰略等議題都被刻意忽略,反而失去凝聚共識的機會。所以,清奈會議氣氛雖然和樂,但只是一個賓主盡歡的「聯誼活動」,即便有助雙邊高層衡量彼此的意圖和目標,卻不足以平衡中印關係中的赤字。換言之,由於中印關係中的爭端並未解決,一旦摩擦再起,也許很快又需要另一場「非正式高峰會來降溫








從日本水災反思台防洪


2019-10-14 23:37 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在JR長野新幹線車輛中心的北陸新幹線10個編組(列)成泡水車,損失慘重。 (美聯社)

哈吉貝颱風橫掃日本,造成慘重災情神奈川縣箱根町廿四小時雨量接近一千毫米,多個縣市一、二天雨量是全年雨量三、四成,已創其觀測史紀錄。
近年來各地雨量迭創新高。前年尼莎颱風造成屏南大淹水;颶風哈維打破美國近四十年最大降雨紀錄,造成德州嚴重水患;去年八二三水災,嘉義、台南、高雄地區受災嚴重;氣候變異造成強降雨的證據令人悚然而驚
服務水利機關數十年,印象中過去時雨量很少破百,十年前的莫拉克颱風雨量雖讓人震驚,但多數水文專家認為那僅是數百年難得一見的特例。惟近年來台灣、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實況,已讓人不能等閒視之。
防洪規畫最基本的水文分析,是假設未來降雨情況與過去類似莫拉克風災的降雨機率依據歷史資料約是千分之一,但若強降雨如此頻繁,顯然過去防洪設計的基礎已動搖,原先設定的標準已無法達成。例如,十年保護標準恐只剩六、七年,百年只剩七十年,淹水風險已大大提高。但若將近年資料納入分析,則堤防是否要加高?其他排水設施、抽水站能量是否也要跟著提升?則所需經費可能是天文數字,我們財力負擔得起、也願意付?
颱風造成日本廿一條河川潰堤,住宅區成水鄉澤國,應也是高傷亡主因過去考慮經費,現在另斟酌自然生態,近年堤防多為土堤,遇洪流衝擊、溢流、淘刷,較易潰堤。一些生態學者呼籲不要與水爭地,但台灣河川擺盪,不羈如野馬,哪有如此多土地?若強要在住宅區周邊堤防採用生態工法,河寬又不足,豈不更提高洪災威脅?
近年颱風豪雨一來,警戒範圍內相關首長一定「剉著等」。都市排水系統防禦不足,稍有積淹水則人民不能忍受、媒體痛罵政治立場不同者更是大作文章、追究責任。但在氣候變遷影響又無法完全根絕水患條件下,如何對環境有正確認知,取得共識後採用經濟有效方法,提升防災能力,避免人命傷亡、減低財損,才是真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