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順勢重新檢討兩岸經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398/web/ 

◆  聯合報社論/打詐國家隊打假球,馬屁部長獻金庫
◆  聯合報黑白集/擺拍能撐多久?
◆  經濟日報社論/順勢重新檢討兩岸經貿





經濟日報社論/順勢重新檢討兩岸經貿


2023-04-17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陳建仁(前)針對中國大陸商務部12日公告,將就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陳建仁盼大陸不要把貿易問題政治化。圖/中央社


中國大陸商務部宣布,啟動對台2,455項產品的「貿易壁壘」調查,驚動台灣各界,引發各種揣測與不安。我方對陸方的「貿易壁壘」,是從雙方都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就已經發生。陸方依照 WTO 規範對我開放市場,但我方卻以國安和保護市場為由,嚴厲管制陸方大量農工產品進口;雖然一些項目已經陸續開放,但仍有約五分之一農工產品受到管制。

這種現象已經存在20多年,陸方不滿但並未積極處理。一種說法是,向 WTO 提告會造成兩岸「平起平坐」的國際觀感,提高台灣國際地位,而台灣市場有限,不值得如此,因此長期被冷處理。若有陸方企業因我方「低價傾銷」而受到顯著傷害,陸方會透過台灣的產業公協會溝通,如果無法解決還是會祭出「反傾銷稅」進行反制。事實上,目前仍有五件反傾銷案件生效,也有案件在調查階段,都屬於化工材料。我方也會對陸方低價傾銷案進行調查和懲處,課徵反傾銷稅。

然而,這次的貿易壁壘調查,是全面性針對所有的對大陸管制項目,讓人擔心是否是針對蔡總統出訪過境美國的行動,被陸方認定超越「紅線」,所引發的報復。也有人懷疑是針對台灣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企圖對台灣人的投票行為產生影響,特別是調查期限可延長到大選的前一天。這兩種可能都無法排除,但關聯性都比經貿因素來得低,其原因如下:

身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經貿大國,長期被 WTO 的成員違反規範、進行經貿「霸凌」,真是情何以堪。目前陸方進口,除高級晶片等極少數例外,都可找到替代品,不像過去那樣依賴台灣。而我方在每年享有巨大貿易順差下(我方統計民國一一一年 (2022年)為1,004億美元,陸方統計1,565億),居然還大量管制大陸商品進口,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次調查行動,可視為準備向台灣攤牌的前奏,若我方仍不願「公平」貿易,陸方極可能很快就進行反制。

目前不能確定陸方未來會如何反制,雖然我方表示願意和陸方諮商,但兩岸關係低迷,陸方不會輕易啟動政府間諮商,也不太可能循 WTO 途徑提告-除了上述政治因素外,可能也不願曠日費時。最簡單的反制,可能是選擇幾種我方大量出口對岸的品項,隨便安個理由就禁止從台灣進口;但也可能直接禁止大量從台灣進口的品項,逼我方處理問題。但陸方行為很難預測,政治因素可以在一夕間凌駕經濟

話說回來,長期違反 WTO 的「非歧視原則」,在開放其他世貿成員產品可出口台灣的同時,卻單獨歧視中國大陸,完全沒有適時檢討;甚至連蘋果這種我方生產極有限,絕大多數都進口的農產品,也拒絕陸方產品,完全不具說服力,不像一個全球前20大貿易體該有的態度,更不像一個成天喊著要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者的模樣。

其實,處理問題的方法並不難,由於我方正在申請「跨太平洋全面進展夥伴協定」(CPTPP),也想和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向陸方大幅開放管制的項目,正好讓我方企業和農民提早調適,政府也可以及早提出因應方案,未來在 CPTPP 的入會諮商,面臨對手成員要求開放農業時,就不會遭遇太大的痛苦,避免諮商停滯的風險。更奇特的是,兩岸都申請 CPTPP,有可能面臨既有成員要求兩岸必須相互諮商,我方根本繞不過去對大陸限制進口這個問題。其實,800多項管制的農產品中,大部分產值都不大,開放困難度其實不高,只要提供農民一些適當補償即可。

因此,政府應該有前瞻作為,盡快提出一套合宜的開放補償機制,以及強化農業研發、輔導的相關配套,這是無可逃避的當務之急。












聯合報黑白集/擺拍能撐多久?


2023-04-1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遭外洩的五角大廈機密檔案顯示,台海若爆發衝突,台灣恐無力抵抗中國的空中優勢。圖為國軍空軍戰機在去年7月26日的漢光演習中發射AIM-9P4短程空對空飛彈。(美聯社)


中共軍演檢驗了對台聯合精確打擊,火力模擬上島。蔡英文總統卻忙著國安擺拍,還引發了不尊重軍事戰略專業的爭議。而國軍漢光演習也常被批評是作秀。台灣上下交賊演很大,最近在美國國防部外洩機密檔案中獲得認證。

華郵報導,五角大廈針對台灣防禦能力評估,透露了許多令人不安的細節。例如,台灣防空演習照本宣科,不足以讓民政當局和民眾為「真實世界事件」做好準備。美國國防部也許沒有針對特定事件,但總統國安擺拍和國軍漢光秀,卻印證了五角大廈的評估。蔡政府高喊抗中,實際卻是演很大,這樣怎麼保台?

五角大廈評估指出,台灣防空指揮官即使接到第一擊的命令,或面臨迫在眉睫的空中威脅,也可能因害怕情勢升級,而猶豫要不要與共機交戰。去年大陸民間無人機襲擾金門前線,我方守軍丟石頭應戰,後來國防部修訂第一擊定義,守軍終於可以實彈擊落無人機。但如果總統相信親信重於信任專業,綁手綁腳的國軍如何應處?

美國國防部也引述專家意見強調,台灣必須支撐夠久讓美國能夠派遣足夠武力到戰場。不過,反介入是中共對台軍演重要項目,共軍航母山東號甚至已突穿第一島鏈,未來即使美軍真能援台,台灣必須支撐的時間恐怕比預期更久。但總統府擺拍能撐多久?












聯合報社論/打詐國家隊打假球,馬屁部長獻金庫


2023-04-1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立委賴品妤。記者蘇健忠/攝影
波波漫畫


立委改選將近,一向在國會裡沉默的民進黨立委最近火力變猛,嚴厲的質詢暴露出執政當局種種亂象。民進黨立委賴品妤在立院內政委員會批評「打詐國家隊」變成「打假球國家隊」;澎湖立委楊曜質詢勞動部長許銘春發放補助獨厚高雄,是在拍高雄市長陳其邁的馬屁,讓許銘春淚灑議場,引發議論。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獲總統選舉提名後發表談話,強調要以總統高票當選和國會單獨過半來實現民主團結、民主治理、民主和平。但這七年來民進黨完全執政,實現的卻是國家撕裂治理失靈兵凶戰危。關鍵原因之一就在立法院成為行政院立法局,民進黨立委成為大軍壓境表決部隊扭曲權力分立民主常軌,更成為當局濫權保護傘;而占多數的民進黨立委在立院沉默表現,更是民主崩壞幫凶

好在台灣還有民主選舉,不容這些亂象持續惡化。為了爭取選票,民進黨立委也不能不適時發聲。而立委只要稍微發揮一下應有的質詢功能,就能窺見蔡政府諸多政策有多麼偏離正軌。

「打詐國家隊」就是顯例。去年七月政院投入十四億,跨部會組成「打詐國家隊」,結果只借調十五人到刑事局成立打詐中心;而刑事局函送一百多家個資外洩電商給「國家隊」各部會,竟然沒有一件裁罰紀錄,氣得刑事局公開以新聞稿向七大部會抗議,促請共同監督電商,加速行政裁罰,所以賴品妤痛批是「打假球國家隊」。其實蔡政府成立諸多「國家隊」,除了「吹牛國家隊」是真,那個國家隊不是「打假球國家隊」?只是綠營立委靜默不語無視民眾權益一再受損

民進黨政府不但政策打假球,還好以特別預算來取代常規的政府總預算,用「前瞻」、「防疫」等名義,把諸多支出隱藏在特別預算下,除了塑造總預算財政收支平衡的假象,也能另立名目迴避國會監督濫發補助扭曲地方財政資源分配,甚至讓國民黨執政縣市要不到錢,民進黨執政縣市補助特多,嚴重破壞資源分配合理性與公正性

楊曜的質詢就凸顯了此一荒謬現象就業安定基金特別非營業基金,是勞動部可以擅自動用的小金庫。勞動部先射箭再畫靶,先同意補助高雄市三千萬辦「廿五淑女墓春祭,再以「彰顯女性勞動價值活動」為名編列四千萬元,除高雄獨得的三千萬外,另一千萬則要其他縣市來爭取,結果屏東、嘉義縣搶了七百萬元,國民黨執政的三縣市只分到五十萬殘羹,顯見其間荒謬。補助「廿五淑女墓春祭本不符合就業安定基金設置目的,還區分藍綠、獨厚高雄,難怪楊曜會批評來自高雄的許銘春在拍陳其邁馬屁。一場質詢揭露了政府濫發補助施惠個別政治人物或政黨真相,而這正是民進黨政府各部會的常態。

尤其綠朝多少高官來自高雄幫,而高雄幫大盟主陳菊官居監察院高位,對自己人不僅連蒼蠅都不打,監委們還忙著充當執政當局打擊異己幫凶。司法機關為執政當局曲意護短案例,也不勝枚舉。在民進黨完全執政下,國會、司法、監察權全部跛腳。這樣的執政現象,試問賴主席,難道真能促成民主團結民主治理

當民進黨立委記起了他們的職責是監督而非護航,蔡政府偏私護短、打假球、說假話、做假帳的習慣更容易現形。幸而台灣還有選舉體制,縱然選舉公正性這些年也受到質疑,但民眾真的只能以選票維護民主正道了;去年九合一選舉如此,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應該也是如此。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理想社會與工程師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398/web/ 

◆  雙英出訪馬勝蔡 綠明年仍賣芒果乾
◆  大屋頂下/白石鎮的紅地毯② 大屋頂中國就是一個中國
◆  陸不再讓利 蔡政府求仁得仁?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理想社會與工程師
◆  蔣中正值得紀念 展覽應活化
◆  發展地熱電廠 永續零碳不是夢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理想社會與工程師


2023-04-17 00:20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靜宜大學、暨南大學、台北商業大學榮譽教授)


最近我的朋友常常提到政府該做的事,有很多人提到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番話所描寫的世界充滿理想,我們必須佩服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種想法。

有一位冰島的公民願意多繳稅,因為他認為多繳稅,可以多幫助弱勢的人。也有一位瑞典的公民拒絕政府給她的一筆錢,因為她認為自己可以生活得很好,不需要這筆錢,這筆錢應該留給政府幫助真正需要的人。聯合國每年都會公布幸福的國家排名,北歐國家每年都會上榜;最近的一個調查公布,世界上最好的年金制度國家排名,北歐國家又是榜上有名。很多人提到這個事實,也很羨慕這些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北歐國家能夠將福利制度辦得如此之好,他們常常說「從搖籃到十字架,人民都不必擔心」;搖籃代表出生,十字架代表死亡。這些國家的政府能夠使人民生活得很好,究竟是什麼原因?要知道,這些國家都是採取重稅的,但是我必須指出,不能完全靠重稅來打造一個幸福的國家。

要提供好的社會福利,政府先要有錢。我們有全民健保制度,對有嚴重身心障礙者,政府也提供保障,使他們能夠得到生活上的資助。我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事,也是因為我們的經濟變好了;我們的經濟變好,也和我們的工業進步有密切的關係。當年政府引進半導體技術,強調電腦知識等等,都有助於經濟發展。如果全台灣的工業園區都不見了,我們的健保制度也一定不可能維持。

要有好的工業,必須要有好的工程師;工程師的培養依靠學校,所以政府應該重視我國年輕人的基本科學素養。各級學校都要保證理工科學生有紮實的基本科學素養,也要使他們一直知道工業細節的重要性。企業界也應該重視工程師的再教育,使他們不僅在工作上得到良好的經驗,也使他們在學問上繼續成長。

我們應該知道,工程師對國家是相當重要的,有好的工程師,才能使國家有好的經濟;有好的經濟,才能使人民過幸福的生活。如何能產生大批的好工程師,乃是當務之急也。











大屋頂下/白石鎮的紅地毯② 大屋頂中國就是一個中國


2023-04-17 00:19  聯合報/黃年
瓜國總統賈麥岱熱情挺台,稱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並且是「唯一真正的中國」。圖/總統府提供


要解析兩岸關係,首先要釐清什麼是「中國」?

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中國人?什麼是中華民族?什麼是中華民國?什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等。

在馬英九訪陸及蔡英文赴美的這段期間,這些多面向的問題搬上了檯面。

馬英九說:「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由於他此行呈現了「憲法一中」及「一國兩區」,因此他所說的「中華」或「中國人」,應當皆是站在中華民國的立場發言。

民進黨發言人回嗆馬英九。他首先斷章取義地掐掉了馬英九和平避戰的頭兩句話,只留下「致力振興中華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然後嗆說:「誰跟你是中國人?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但問題是:如果台灣人根本不是中國人,你說的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嗎?

蔡英文到了瓜地馬拉。總統賈麥岱當面說:「對我們來說,台灣是唯一的真正中國。」未見蔡英文辯駁,她沒有說:「誰跟你中國,我們是台灣。」

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迎賓,在影音及印刷文書上均稱「台灣總統蔡英文」,綠營大受鼓舞,中共跳腳。但開個腦洞,麥卡錫若稱「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綠營會不會跳腳?反而中共是否會認為比稱「台灣總統」來得靠近「護欄」?

較早,中國外交部長秦剛秀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但馬英九在湖南大學則論及「憲法一中」及「一國兩區」。事實上存在兩部憲法,可謂「兩憲各表」。

秦剛這段話先說了一半,然後他接著說「對於兩岸來說,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這段話卻與前段話出現邏輯上的斷裂。他說,兩岸都有一個「家」(沒說是「國家」),又說「名字叫中國」(沒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因為,若說「兩岸都是一個國家,名字叫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寫不出來的。

這些片片斷斷的剪影,已足呈現「中國」在美中台三方的多面向。

其實,秦剛的兩段說法,似乎正好包涵了「中國」在兩岸的兩個面向。

一方面,各自實行實效的憲法,呈現了「兩憲各表」,這也就是胡錦濤時代所說的「各自相關規定符合一中原則」或「憲法說」,及馬英九主張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可說是秦剛前段表達的面向,可稱「各自憲法論」。

另一個面向則是秦剛後段說的「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這個「家」及「中國」,在憲法及事實上,都不可能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而應當是指超越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的「上位概念的中國」,或「第三概念的中國」。

在大陸,一九九七年汪道涵提出的「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及「共同締造論」,即是此義;在台灣,如連戰、呂秀蓮、余紀忠主張的邦聯,施明德、蘇起等倡議的大一中架構,張亞中的一中三憲,等等,相互之間皆有這類「上位概念說」的交集。

這兩個「中國」的面向,「各自憲法說」雖可作「兩憲各表一中/一中各表」的引申,但畢竟傾向單邊主義,在實際上可能形成另類「兩國論」。因此,「上位概念說」,「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即可能是一個比較開闊的架構,為便利討論,可將這類思考概括為「大屋頂中國」。

大屋頂中國:在大屋頂中國下,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二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同屬一個大屋頂中國,亦即兩岸主權相互含蘊並共同合成的一個中國。

這味道是不是: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但是,「各自憲法論」與「上位概念說」,皆難立足。主要原因是中共與台獨都要消滅中華民國,也就是中共與台獨皆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大屋頂下》對此討論已多,本文僅再提出一種思考:

中共說中華民國已經滅亡,究竟是中共不能接受中華民國?還是「中國」(那一個「家」)不能接受或不應接受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族不能接受或不應接受中華民國?

是台獨要消滅中華民國?還是多數的「台灣人」要消滅中華民國?是台灣人從來不是中國人?還是台獨不讓台灣人做中國人?嗆聲「誰跟你是中國人?」的台獨政府還能披著中華民國的屍衣冒稱中華民國嗎?

這就是文首所說:要解析兩岸關係,首先要釐清什麼是「中國」?

有人認為,中華民國憲法將「大陸地區」視為領土,不可理解,但這只是現實上的困境。唯若中華民國不說「一國兩區」,即被視為台獨,這卻是法理上的危機。不主張一國兩區,就沒有憲法一中,陸委會就不存在。

除非要台獨,兩岸都要面對中華民國。「各自憲法論」可以在「兩憲各表/一中各表」下維持住兩岸分治的現狀;但若連「各自憲法論」亦不能維持,兩岸關係就不可能和平穩定。

「上位概念說」顯然是一個較具發展性的路徑。在一個叫做「中國」的「上位概念」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中華民國。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中共不消滅中華民國,台灣不搞台獨。

本文認為,馬英九此行可說既是「各自憲法論」,也是「上位概念說」。

馬英九當然不是台獨,也當然是中華民國。他強調「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的實行與實效,也併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論述。這是「各自憲法論」,或一中各表。

同時,馬英九呈現的架構,也可包涵「上位概念說」。他說:「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又說:「兩岸青年共同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用青春譜寫民族復興的華美篇章。」

在此,馬英九不啻是以「振興中華」與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應。只是,馬英九所說的「中華民族」,應當是包涵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華民族」,當然是「上位概念說」。

綜上所論,無論「各自憲法論」或「上位概念說」,都不能沒有中華民國。「各自憲法論」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上位概念說」則是「共同締造論」或「振興中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兩岸不必為了「一個中國」吵來吵去。大屋頂中國也是一個中國,大屋頂中國就是一個中國。

大屋頂中國可以涵容「各自憲法論」,也可以成就「上位概念說」。













雙英出訪馬勝蔡 綠明年仍賣芒果乾


2023-04-17 00:20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總統蔡英文在過境美國時於加州與美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 美聯社


近日大陸解放軍進行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引發國際關注。此源自總統蔡英文過境美國,會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致稍微回暖兩岸和平關係瞬間倒退。同時,前總統馬英九則以祭祖名義訪陸,刻意低調降低政治敏感性。馬蔡幾乎同時間出訪,凸顯國民黨採行「和陸友美路線」及民進黨選擇「聯美抗中路線」,政治效應至今餘波盪漾。民眾對於雙英出訪之評價,顯然是馬勝於蔡。

首先,馬祭祖行具高度政治意涵及「雙面刃效應」。馬赴陸祭祖並率領學生前往交流,贊成者認為這緩和了兩岸敵對、轉危為安、降低戰爭邊緣風險,藉由交流、合作及對話傳遞兩岸和平意涵。批評者則認為,馬赴陸係附和中國統戰;赴「敵國」訪問衝擊國家安全、悖離國家利益和主流民意。

這主要是來自民進黨及其政府之批判,甚至泛藍內部也有些微聲音,認為此將衝擊國民黨明年大選選情,給予民進黨再起「抗中保台」路線攻擊泛藍「親中賣台」口實。泛綠藉此批判泛藍,轉移馬赴陸所創兩岸和平效應,但這和平效應其實已被蔡麥會引發的軍演所抵銷。

其次,馬此行具有濃郁的中華民國歷史意涵及政治象徵性;此行儘管避開了敏感性政治議題,但因馬為民選總統首次登陸,重新連結中華民國與大陸間的歷史及地理關係、倡議「一中原則」、「憲法一中」、「一國兩區」及兩岸同屬中國人之民族身分認同。

對照蔡主政後採取一系列「去中國化」措施,馬此行在已漸「台灣化」的中華民國中注入「中國元素」,傳承並重新賦予中華民國鏈接兩岸歷史、血緣、文化的意涵,具有將中華民國由「台灣之國」重新拉回到「中國之國」的意象。

《經濟學人》將台海視為全世界最危險地區之一,馬祭祖行促成兩岸關係和緩,遠離兵凶戰危險境。馬不畏獨派的標籤化、汙名化,也不顧忌國民黨本土派質疑會衝擊總統選情,這需要政治智慧及道德勇氣。

馬此行更向蔡總統和民進黨做出示範,若蔡持續推動「抗中保台」路線,將使台灣陷入「被戰爭」險境。事實證明,針對蔡麥會,大陸對台政策展現底線原則及戰略模糊,對台軍演掌握對台威懾主動權、產生嚇阻效應。

賴清德倡議「和平保台」的路線,則需要具體政治實踐,經由交往、對話、降低誤解、化解敵意,始能獲致相對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方能讓兩岸遠離戰爭。

雙英出訪使得兩岸和平紅利相互抵銷。馬此行重申其執政時的兩岸政策立場 ,六次重申中華民國、定位兩岸為「一國兩區」、「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承認「九二共識」及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及中國人。

然泛綠卻汙名化馬英九大陸行為親中賣台,顯見明年總統大選,泛綠仍會再操作「中國因素」,塑造亡國感危機意識,以進行族群政治動員。賴清德的「和平保台」恐難取代「抗中保台」路線的持續飆車。













陸不再讓利 蔡政府求仁得仁?


2023-04-17 00:16  聯合報/ 季節/新黨輿情中心主任(台北市)
大陸對台灣的貿易壁壘調查,有可能去WTO申訴,WTO也會派調查員調查。(路透社資料照)


大陸商務部十二日公告,即日起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涉及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共二四五五項產品。

長期以來兩岸之間的經貿往來,一直是大陸方面給予台灣較多優惠,台灣開放引入的大陸產品或產業,遠遠少於大陸開放台灣赴陸的產品或產業。

然而對這樣的情況,二○一一年美西時間九月十八日,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在美國表示:「台灣應該跟中國平等、互利互惠的往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們拒絕中國片面的讓利」。那為什麼行政院代理發言人羅秉成如今對陸方的舉措卻又表示「中國不要做太多政治操作,引起不必要困擾」?

所以,到底民進黨政府是希望繼續接受大陸的讓利,還是要貫徹蔡英文當初「平等互利」的主張呢?

希望民進黨政府能講明白,到底他們現階段的主張是什麼?還是說,民進黨在野時的各方面主張,永遠會跟執政時恰好顛倒過來,無一例外呢?












蔣中正值得紀念 展覽應活化


2023-04-17 00:14  聯合報/ 林滿紅/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台北市)
行政院長陳建仁3月主持轉型正義會報,拍板籌組「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由副院長鄭文燦、政委羅秉成分別擔任正副主持人,並由文化部長、內政部長與三位民間委員代表共同組成。記者曾學仁/攝影


行政院三月底成立「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而台北市長蔣萬安曾拋出改建為「台灣建設紀念館」的想法。本文擬指出蔣中正總統值得國內外紀念的幾個大面向,應維持原建築,但展覽宜更引人。

哈佛大學的柯偉林教授說得好:「沒有蔣介石,台灣不是依然由日本統治,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在中日戰爭期間,日本一直想與蔣和談,日本拋出的條件中,從來不包括放棄台灣,但蔣至少由一九三六年起,就以收復高麗(朝鮮)與台灣為職志。要求開羅宣言寫入台灣的是蔣而非羅斯福。以開羅宣言為基礎而簽訂的台北和約,是蔣在命令行政院公告,刊登於總統府公報而成為國家法律之前,命令到聯合國登記,而為其條約系列第一八五八號。這是整合國內分歧,說服國際的最重要法律基礎。開羅宣言是蔣在力拒日本和談邀約之下參加,由此也推進中華民國與美國日後的更多合作。一九五○年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防與經濟建設很多是拜此之賜。

開羅宣言協助恢復中國在一九三一年以前的領土,更是意義非凡。透過結盟,中華民國拖住約兩百萬日軍,而使美國為首的盟國得以全力抗日而有最後的雙贏。在戰後的日本安排方面,蔣力排日本像德國一樣由同盟國分別占領,更護持日本的天皇制。對於朝鮮,除了在大陸時期贊助朝鮮獨立政府之外,遷台後,蔣還在舊金山和約起草過程中透過駐美大使顧維鈞向杜勒斯爭取在第二條寫入「朝鮮獨立」。

二○○九年,筆者到荷蘭開會,晚宴時跟一位西班牙學者說:我從台灣來,並問他:您知道是哪裡嗎?他說:當然知道,是蔣介石的國家。對於蔣中正這樣現成又珍貴的國家品牌,怎能不將它更加擦光擦亮呢?

主張中正紀念堂轉型的人大都因為蔣與二二八及白恐的關係而起。但筆者要指出,因為政府遷台,美國轉而結合日本為東亞盟邦,也使台灣同享中華民國與日本的資產。二二八與白恐當然有很多冤案而值得政府賠償與作為前車之鑑,但其中有不少人已是在大陸的中國立碑感念人物也不能忽略。

在不建議改動中正紀念堂建築的前提下,筆者非常建議活化其展覽。之前在台北車站前有個在地下室的台灣故事館,中正紀念堂如能營造那樣的氛圍,將更能讓人感受蔣中正總統時代的台灣。市街的店鋪招牌還寫著「時計店」,蔣很直接要面對兩組非常不同歷史背景匯流過來的人民。市街中到處都有防空洞,也有「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標語,那是一個共產中國隨時可以打過來,或是匪諜無孔不入的時代。市街中有些人家的曬衣桿上還晾著美援麵粉袋縫製的內褲,這是一個又依賴美國又要多方尋求自主的時代。這比起中正紀念堂那擺放很久的總統座車或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解說,更能讓參觀者興起思古之幽情。

蔣萬安市長所說的「台灣建設館」過於籠統。中正紀念堂周邊機關如國史館到中正紀念堂展覽總統副總統文物,或中央銀行到中正紀念堂展覽世界貨幣或台灣貨幣的故事,政府部門之間都可協調。長期以來,中正紀念堂是國內外重要的觀光景點,希望這項資產可更加發揚光大!











發展地熱電廠 永續零碳不是夢


2023-04-17 00:13  聯合報/ 李錫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地震災害鏈中心研究員(桃園市)
宜蘭清水地熱電廠。記者黃有容/攝影


現在開發GW等級的商業化基載綠電已經可行,並在世界各國遍地開花,這主要是由於近年先進型地熱系統:Eavor-Loop及CEEG兩種「閉迴路取熱」系統的試驗成功,開始建廠及推廣至各國。這可能是人類社會減輕對化石燃料依賴,減緩全球氣候衝擊並促進經濟發展的契機。

目前CEEG電廠的建設成本,每一MW約為新台幣一億元,值得在台灣各地開始興建。可與已有經驗的國際公司合作,也可同時由國人自行做prototype test及電腦模擬試驗,讓技術在台灣生根。可行性規畫證明了可行後,就可進行工業化生產。環境衝擊低,不確定因素小,面對的風險微。

我國若能及時開始就此先進型深層地熱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在十年內開發出十GW裝置容量的地熱電廠,再於接著的十年內開發出廿GW的基載綠能,則能源問題及零碳計畫就能同時達成。卅GW裝置容量每年將可發電二四一二億度(每部機組每年發電十一個月計),這已相近於二○二二年台灣總發電量二五○七億度了,可節省我國每年花費GDP一成(近二兆新台幣)進口能源,並獲得不受戰爭影響的穩定自主能源,則國家甚幸,全民共榮!

這是一種分散式且藏在地下的無噪音、無汙染、無排放,且最安全的基載乾淨綠能。政府的投資主要在初期的可行性規畫及開始建廠的第一筆投資。第一個電廠開始運轉後,就有穩定的賣電收入可支付利息並做進一步投資,直到達成卅GW計畫目標。

第一個電廠建議選在已完成初步規畫、並已通過環評的宜蘭利澤電廠,其規畫的發電裝置容量為一○一MW,用地僅零點四九公頃。完成一座卅GW的地熱發電廠,估計約僅需土地一五○公頃。



黃志芳/貿易戰是熱鬧,貨幣戰才是門道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志芳/貿易戰是熱鬧,貨幣戰才是門道







黃志芳/貿易戰是熱鬧,貨幣戰才是門道


2023-04-17 00:08  聯合報/黃志芳(作者為外貿協會董事長)
世界金融貨幣經濟加速「去美元化」運動及拋售美債風潮。路透


過去幾年,全球高度關注美中兩強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很少人注意到一場無聲無息,影響更深遠的貨幣戰早已展開。貨幣戰自古即有,無堅不摧,幾乎是最終的神器。媒體最近大量報導中國、沙烏地、伊拉克、巴西、東協和法國等開始以彼此的貨幣進行交易,「去美元化」成為熱門話題。其實早在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美國對伊朗進行經濟金融制裁後,中俄等國已意識到被制裁的危險,開始為去美元化做準備,去年的俄烏戰爭則加速此一進程,讓貨幣戰繼貿易戰、科技戰之後成為地緣政治新浪潮

這些國家漸進性的「去美元化」動作,例如避免國際貿易中使用美元交易,減少美國國債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以及用本國貨幣為原物料計價等,短期內並不會撼動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但是當中俄及其他國家開始建立自主金融防禦體系,大國博弈進入貨幣戰的階段,不只小國會遭殃,更重要的是,它會撼動自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以來包括台灣在內的很多出口導向國家,所賴以繁榮的國際經貿結構。

經濟學中有一個「特里芬的兩難」,指的是當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時,所面對國內與國際經濟目標的矛盾。自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美元與金本位脫鉤以後,逐漸形成東亞製造力高的國家向美國輸出大量商品、賺取美元,享有大量貿易順差。美國雖然出現大量的逆差,但是在享受這些廉價商品的同時輸出全球經濟運作所需的美元,出口國則再把賺到的美元大量購買美債。美國只要加印美元就可維持平衡,形成一個大家都有利的循環結構,在此姑且稱之為「特里芬結構」。

這個結構維持了東亞國家過去幾十年高速的經濟成長,但同樣的結構也造成美國國內產業外移、就業流失、貧富懸殊,變成嚴重內政問題。此外,美國面對更嚴肅的問題是,美中兩國在廿一世紀的霸權爭奪戰,在全面的對抗下,製造業的底氣至為關鍵,也是重要的國安考量。也難怪美國要透過立法及產業政策,逐漸把半導體、電動車、醫材、資通訊等關鍵的製造業拉回美國,這個範圍將來只會更擴大不會更小。打造這種護城河要付出相當的經濟代價,也會傷害到美元霸權,但這已非美國考量的重點了。

中國如何看待此事呢?「特里芬結構」雖然讓中國透過出口獲利了卅多年,但是也讓中國受制於美元霸權,在貨幣戰中幾無防護能力。於是中國從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美國制裁伊朗後,開始大量購買黃金、推動人民幣計價交易、減持美債、推動內循環經濟,也開始打造它的護城河。當美中雙方為了霸權爭奪,都開始築高牆、廣積糧、深挖河時,「特里芬結構」就被改變了。這種基於國安的貨幣戰,才是美中脫鉤真正的重點,用「供應鏈重組」的概念並無法說明這個深層結構問題。貿易戰只是看熱鬧,貨幣戰才是看門道。

對台灣而言,過去幾十年來我們所依賴的出口導向經濟成長模式,是建立在「特里芬結構」之上;一旦這結構被改變了,我們怎麼辦?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就是這個結構改變的產物。台灣對外貿易順差大部分來自美中兩國,當美中都有改變「特里芬結構」的誘因時,浪潮只會持續湧來。我們必須改變過去習以為常的想法,才能因應未來的挑戰。如何因應是另一個內外結構調整及打造我們自己護城河的大問題,我認為我們必須綁緊安全帶了。